碳酸盐岩高频层序发育特征

合集下载

碳酸盐岩地层气层电性特征

碳酸盐岩地层气层电性特征

碳酸盐岩地层气层电性特征近几年发现的川东北普光天然气田,是到目前为止我国发现的最大的整装碳酸盐岩地层天然气田。

碳酸盐岩与碎屑岩气层电性特明显不同。

碳酸盐岩地层气层典性特征如下:1、井径:由于碳酸盐岩地层不易跨塌,气层井径一般比较规则。

2、自然伽马、自然电位:由于碳酸盐岩铀、钍、钾的含量比较低,气层的自然伽马一般比较低,但有的气层自然伽马比围岩略高。

自然电位曲线无明显异常。

3、电阻率:碳酸盐岩电阻率非常高,当其储层发育时,由于其中含有地层水,致使碳酸盐岩储层电阻率比围岩低。

当天然气发生运移进入碳酸盐岩储层发育段时,虽将大部分地层水排出,但仍有部分地层水滞留其中,从而导致碳酸盐岩储层发育段含气时,电阻率仍比围岩低。

碎屑岩气层一般电阻率比围岩高。

这是碳酸盐岩与碎屑岩气层的最大区别. 碳酸盐岩气层的深、浅侧向电阻率出现正的幅度差,即深侧向电阻率大于浅侧向电阻率。

这是由于浅侧向探测得是泥浆侵入带电阻率,电阻率相对较低;而深侧向探测得是原状地层电阻率,电阻率相对较高造成的。

4、岩性密度:碳酸盐岩储层的岩性密度比围岩低,如果其中含气会使岩性密度进一步降低。

碳酸盐岩储集层岩性密度的高低,取决于储集层的发育程度及所含流体的性质。

碳酸盐岩储层含气比含水时的岩性密度低。

这是因为相同体积的地层水和气比较,气层的岩性密度低于地层水。

比如普光2井气层围岩的岩性密度为2.65~2.70g/cm3,而气层的岩性密度为2.2~2.6g/cm3。

5、补偿中子:碳酸盐岩储集层不发育时,地层流体含量低,因此补偿中子值比较低,而当储层发育时流体含量比较高,补偿中子值也就比较高。

所以,当碳酸盐岩储层发育时,由于流体含量比较高,补偿中子值比围岩高。

标准气层比水层的补偿中子值低。

这是因为相同体积的地层水与气层相比,地层水中氢的含量比气层中氢的含量低。

这是区别碳酸盐岩储层水层与气层的一个重要依据。

6、声波:当碳酸盐岩储层不发育时声波时差比较小,而储层发育时声波时差大,气层比水层的声波时差大。

碳酸盐岩区多层状岩溶发育模式及水文地质特征

碳酸盐岩区多层状岩溶发育模式及水文地质特征

12月 ~次年 3月为枯水期 ,占全年降雨量 7%。该区为峰丛 10。~20。 ,东 翼 l5。 ~30。 。位 于背 斜 北段 东 翼 呈 近 南 北
洼地及峰丛沟谷地貌 ,植被主要为灌木及乔木 ,总体覆盖率 向展布 的 洛 帆逆 断层 (F1)是一 控 制 晚二育 ,土壤 分 布 不 连续 ,多分 布 于洼地 及 期 地 层 沉 积 分 异 的 古 断 层 ,断 层 面 倾 向 两 ,倾 角 45。 ~
文地 质特 征 。充 分调 查 洛 凡 区泉 点 、天窗 、岩 溶潭 、地下 河 、 般地 形 坡 度在 30。 以上 的地 区 ,表层 岩 溶 带发 育较 弱 ,厚 度
笞洞 、落水 洞 及 地质 构 造等 分 布特 征 ,研 究 区碳 酸盐岩 多层 3m~5m;地形 坡 度 15。~30。 之 间 ,表层 岩 溶带 最发 育 ,厚 度
隙 、溶 孔 、洼 地 、溶洞 ,流 量 较小 ,地 下 水 缺乏 ,深 部岩溶带 含 余 全部 为纯 碳 酸盐 岩 。
水 介 质 主 要 为 岩溶 管 道 、溶 洞 、裂 隙 ,地 下 水 丰 富 。陔 区构
按 2015版 《贵州 省 区 域地 质 志 》对 构 造 单 元 的 划 分 ,研
造 复 杂 ,地 形起 伏较 大 ,岩溶 发 育 ,水 文地 质 条件 复杂。
究 区处 于 江南 复 合 造 山带 的右 江 裂谷 一前 陆盆 地 区 中 的册
2.自然地 理
亨 东 西 向 紧 闭褶 皱 变 形 区 ,仅有 宽缓 不 对称 的赖 子 山背 斜
研 究 区处 洛凡 碳 酸 盐 岩 区 ,属 亚 热 带 温 暖湿 润 季风 气 分 布 ,出露 地 层 为石 炭 系 、二叠 系碳 酸盐 岩 。背 斜轴 线 在 区

碳酸盐岩层序界面及其识别标志(碳酸盐岩与油气储层作业3-长大学长版)

碳酸盐岩层序界面及其识别标志(碳酸盐岩与油气储层作业3-长大学长版)

碳酸盐岩层序界面及其识别标志
3、Ⅰ型层序界面的识别标志
⑴ 层序界面
以下的沉积物
具有明显的暴 露、溶蚀等特

古岩溶
碳酸盐岩层序界面及其识别标志
3、Ⅰ型层序界面的识别标志
⑵ 斜坡边缘的侵蚀作用 ① 在Ⅰ型层序界面形成时,常常发生明显的斜坡前缘的侵蚀, 导致台地和滩边缘斜坡上部大量沉积物被侵蚀,造成大量碳酸 盐岩砾屑的向下滑塌堆积作用和碳酸盐砂的碎屑流、浊流沉积
碳酸盐岩层序界面及其识别标志
姓名:XXXX
学号:XXXXXX 班级:XXXXXXXX
碳酸盐岩层序界面及其识别标志
1、碳酸盐岩层序界面的形成与海平面 变化的关系 2、碳酸盐岩层序界面类型 3、Ⅰ型层序界面的识别标志 4、Ⅱ型层序界面的识别标志 5、Ⅲ型层序界面的识别标志
1、层序界面的定义及其分类
1)层序界面的基本定义
作用;
② 在碳酸盐缓坡和碳酸盐台地边缘出现的水道充填砾屑灰岩, 以及向陆方向由河流回春作用引起的由海相到陆相、碳酸盐岩
到碎屑岩的转换相沉积物,也是确定Ⅰ型层序界面的标志
碳酸盐岩层序界面及其识别标志
3、Ⅰ型层序界面的识别标志
⑶ 淡水透镜体向海的方向运动 Ⅰ型层序界面形成时发生的另一种作用,就是淡水透镜体向 海或向盆方向的区域性迁移,使得原海相沉积物遭受淡水和混合 水的成岩作用。
型层序界面sb海平面下降幅度在2050或60m之间内台地或内缓坡及其向陆方向遭受暴露型层序界面sb浅滩区遭受暴露海平面上升阶段形成型层序界面sb沉没不整合碳酸盐岩台地三级层序界面分类表1碳酸盐岩层序界面的形成与海平面变化的关系3型层序界面的识别标志2碳酸盐岩层序界面类型4型层序界面的识别标志5型层序界面的识别标志2碳酸盐岩层序界面类型根据碳酸盐岩的沉积体系和层序地层分布模式以及相对海平面变化的反映可识别出三类不同的层序界面即型型型层序界面

碳酸盐岩基础知识

碳酸盐岩基础知识

四川盆地川东北地区二叠系至中三叠统为碳酸盐岩台地相沉积,沉积了以石灰岩、白云岩、膏盐岩为主的岩类。

始终以来,该区是四川盆地油气开发的主要层系,并以中下三叠统、二叠系、石炭系海相碳酸盐岩为主要目的层。

在碳酸盐岩岩类中,对于石灰岩、白云岩及二者的过渡型岩石,现场肉眼不易区分,常使用化学鉴定法,如稀盐酸法、三氯化铁染色法、硝酸银和铬酸钾染色法来加以鉴定。

同时还可结合录井参数如钻时相对变化量、扭矩相对变化量等来关心判定岩性。

酸盐岩储集层,由于猛烈的次生变化,特别是胶结作用和溶解作用使储集空间具有类型多样、构造简单和分布不均的特点,因此在碳酸盐岩地质录井中必需把握以下要点:1、在岩性观看和描述时,要特别留意白云岩和白云石化,尤其要留意由潮间和浅滩环境形成的粉晶白云岩或粒屑白云岩;大气淡水与海水混合作用形成的中-细晶白云岩、礁块白云岩;潮间-潮上带形成的粉晶白云岩、角砾白云岩。

2、留意对粗构造岩石的观看和描述。

主要为发育滩相带及斜坡相带,在纵向上发育于沉积旋回中部的水退阶段的岩石,如粗粒和粗晶鲕状灰岩、介屑灰岩、碎屑灰岩、生物碎屑灰岩和礁灰岩等。

3、留意对岩石缝、洞、孔的观看统计一是留意观看统计岩屑中的次生矿物,留意争论统计次生矿物的总量和自形晶含量,求出它所占次生矿物的百分比,绘制出自形晶次生矿物百分比曲线,再结合钻时曲线,推断缝洞发育层段。

二是留意对储层岩心孔、洞、缝的观看统计,留意统计张开缝、未充填缝-半充填缝、洞的数量,留意观看裂缝与裂缝、孔洞与孔洞、裂缝与孔、洞的相互关系;留意统计分析缝洞层的孔、渗性。

三是留意对钻进中钻井参数特别状况的把握与分析,当发生钻具放空、钻时降低、泥浆漏失或跳钻、蹩钻等现象时,为钻遇洞缝层的标志,常有井漏、井喷或流体产出。

四是留意对岩石薄片显微孔、缝的统计分析。

鉴于碳酸盐岩组构的简单性,在现场录井工作中仅凭肉眼及放大镜观看,已不有满足需要,承受薄片鉴定技术已成为必不行少的重要手段。

[理学]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

[理学]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

之一
碳酸盐沉积与碎屑岩沉积作用比较
碎 屑 岩:陆源供给、机械搬运沉积等
碳酸盐岩:内源供给、机械搬运+化学作用 +生物作用等;既有他旋回(盆 外因素造成的旋回),也有自 旋回(盆内因素造成的旋回,
如化学作用、生物作用等)
有利的碳酸盐沉积环境:温暖、清澈、浅水,生
物作用非常重要。
威尔逊碳酸盐岩沉积相模式
这个综合模式,反映了我国晚期元古代至三叠纪总的沉积特征及其环境组合 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模式不仅考虑了各种构造条件下的沉积盆地 类型,而且也将陆源沉积模式与清水碳酸盐沉积模式统一起来。尤为重要的是, 台地内台盆(沟)相带的提出、比较符合我国南方古生代地层经常出现的碳酸盐 台地与克拉通内部槽盆错综复杂的交错格局。
威尔逊综合了大量前人资料,并考虑到海底地形、溉汐、波浪、氧化界 面、盐度及海水循环等综合因素的控制,建立了碳酸盐标准相带模式(Wilson, 1975)。这个模式共由三六相区和九个标准相带组成。同时,为了用于分析这 九个标准相带,他还总结出了24个标准的微相类型(SMF)。
-盆地相区的1、2、3相带的海底深度均在浪基面之下,水体运动很弱或 处于静止状态,属于低能带,与欧文的x相带相当。 -台地边缘相区的4、5、6相带的海底均位于浪基面之上,宽度窄,波浪 作用强烈,屑于高能带,与欧文的Y相带相当。
海水深浅控制碳酸盐生长率 碳酸盐岩沉积物多是在沉积环境中 原地生长的。大部分碳酸盐岩沉积物是 由生物产生,其中不少是光合作用的副 产物。因此,这种生产过程取决于光照 程度,随着水深增加光照强度迅速降低 (图4-6 )高碳酸盐岩产率主要分布 在海水上部50—100m的水体中,因为该 深度内悬浮着大量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 物。有意义的是,在10m水深内碳酸盐岩 产率最高,而在10~20m内剧减(图47 )

安徽省碳酸盐岩分布与岩溶发育特征

安徽省碳酸盐岩分布与岩溶发育特征
地表崎岖不平的劣地。
主. 少 量 的 为斜 洞 。 洞 穴规 模 一 般 大于 5 0 m, 最 长 者 为铜 陵 的 双龙洞 . 洞长 3 5 0 0 m。洞道 均 宽 敞 高 大 , 厅 堂 气 势雄 伟 , 如 水 濂 洞、 桃 园洞 , 且 洞 内均 发 育 地 下 暗 河 。 另外 , 还 有 一 些 洞 穴以 洞 群 的形式分布 . 如 西 山洞 群 、 东云山洞群 等 , 这 些 洞 穴 的 发 育
能源 ・ 地矿
L O C A 0 Ⅳ O R L D 2 0 1 4 / 8
2 安徽省岩 溶发育规律
2 . 1 岩溶 地 表形态
( 1 ) 岩 溶丘 陵 : 为具 有 连 续 性 的溶 丘 , 相 对 高程 1 0 0 ~ 2 0 0 m,
地形坡度 2 5 ~ 4 5 。 . 呈 丘 陵 地 貌形 态 。
体 多 以水 平 洞 道 和 垂 直 洞 道 交替 为特 征 。 由 于 其 区 内构 造 条
件 复杂 . 洞 穴发 育 过 程 中 受 N N E 向 断裂 控 制 明 显 , 因 而 其 洞
道 多 弯 曲复 杂 。 景观 丰 富 多彩 。 洞 的规 模 一 般 较 大 , 如 紫薇洞、 华 阳洞 等 , 洞 道 多在 5 0 0 — 5 4 0 0 m, 洞道 宽 大 , 其 内发 育 钟 乳 石 、
前丘 垄 上 升 , 侵蚀基 准面下降, 而转 为 “ 地
( 7 ) 皖 南地 区洞 穴 较 发 育 , 且 是 安 徽 省 洞 穴 资 源 开 发 最 早、 开 发 效 益 最 好 的 地 区 。区 内洞 穴 的规 模 大 , 帚观质量好 , 开 发 历 史久 , 洞 穴 洞道 错 综 复 杂 , 洞 内景 观 众 多 , 洞 穴 多具 层 状 特征 , 而 且 洞 穴有 密 集 分 布 的 特 点 , 如 狮 子 山洞 群 、 炼丹洞 洞

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概论

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概论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层序地层学应用”报告——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发展概论课程名称: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及应用老师:陈开远学生:李东学号:2110120011学院:地信学院日期:2012 年12 月 5 日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发展概论一、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概述Vail 等于1987 年提出层序地层学( sequencest rat igraphy ) 的概念, 在1988 年, Van Wag oner 又提出了新的定义: 研究以侵蚀面或无沉积作用面或可相互对比整合面为界的年代地层学格架中有成因相关意义的岩相的科学。

层序是最基本的单元, 一个层序又可分为若干个体系域, 体系域内部是个或多个准层序或准层序组。

准层序即是在成因上具有联系的、相对整一的一套岩层或岩层组。

确定层序所必需的许多信息来源于地震资料(当然也可以从露头和井孔中获得) 。

除了对早期的硅质碎屑岩讨论以外, 对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的讨论也是有用的, 因为这样可以唤起对沉积倾向性的理解。

所有的沉积体系都记录了相同的基本过程的影响, 但它们的记录又各有所侧重, 地质学家应该了解沉积体系在记录海平面变化、气候或其它环境因素中的倾向性,这样便能更加全面地对层序地层学进行学习和研究。

碳酸盐体系不同于硅质碎屑体系. 碳酸盐沉积物是在盆内形成的, 因此除了区域构造沉降和海平面变化外,海洋气候和水文条件也控制着碳酸盐的沉积过程。

J. S. Sang 在对世界不同碳酸盐台地研究后认:为短期的全球海平面变化( 相对海平面变化) 是控制碳酸盐生产率、碳酸盐台地或碳酸盐滩发育及其相分布的主要因素。

1、海相碳酸盐岩——生物礁层序地层学研究目前,涉及我国新生代、中生代和古生代海相碳酸盐岩一生物礁油气层序地层学最为突出的几个成功研究实例是四川普光、新疆塔里木和南中国海油气区, 获得了油气突破性发现。

首先研究涉及层序单元划分与基本特征、主要层序界面识别、层序单元划分等内容, 完成了上第三系生物礁——碳酸盐岩层序地层格架、典型生物礁储层层序格架、层序界面或单元划分、层序地层格架下的沉积体系域特征与沉积体系控制因素等研究。

海相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

海相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
分。因此它的形成兼有水动力学堆积和原地生物产生的作用;
2. 陆棚沉积环境
海相碳酸盐岩主要沉积在包括地史时期宽阔的浅水陆表海 台地在内的浅海陆棚台地上。碳酸盐岩台地可在克拉通地块边缘 、克拉通内部盆地、远岸滩坝的顶部和宽阔陆棚上的局部的高地 上,碳酸盐岩环境也可见于海滩、泻湖和潮坪的边缘海环境的部 分地区
1) 潮上一湖间坪相
潮坪沉积环境由潮上、潮间带和潮下带三个次级沉 积环境构成。 潮上带:由泥或粉砂级颗粒沉积物组成,具有较发育 的风暴成因纹层、藻纹层、内碎屑层,其中藻纹层可 延伸到潮间亚相。潮上环境具有泥裂、鸟眼构造。 潮间带:通常是富含泥质和具有潮汐水道的复合体。 在潮汐水道中一般含有内碎屑和碳酸盐岩岩屑,底部 滞留沉积,其上覆具有潜穴的骨屑石灰岩。 潮下带:由灰泥灰岩和颗粒灰岩组成,缺乏原始沉积 构造。
它不涉及内部的组成: (1)生物格架礁:由抗浪的生物格架组成,该术语通常也称生物礁;
碳酸盐缓坡:指从岸线向盆地缓慢倾斜的大型碳酸盐沉 (2)生物滩:主要由生物碎屑堆积而成,大部分是由于陷落或阻挡作 积体,其坡度很小(<1o),与较深水的低能环境间一般没 用而堆积,但也有一部分是由波浪和水流机械堆积的; 有明显的坡折,有的缓坡坡度很小,以致于难以把缓坡 (3)灰泥丘:灰泥基质超过了其它组分,如生物粘结岩和生物碎屑组 与台地分开,因此这两个术语经常交换地使用,
2) 浅海陆架相
该相带常由潮下骨屑泥灰岩、粒屑灰岩和 砂屑灰岩等岩性构成的、向上变浅的准层序组 成。若存在正常海水,则该相带动植物群发育, 包括珊瑚、软体动物、腕足动物、海绵类、有 孔虫及藻类等,生物扰动构造普遍存在。当陆 棚受限时,则可能形成广泛的蒸发岩泻湖,并 以被石膏或硬石膏覆盖的泥质支撑石灰岩构成 的、向上咸化的准层序为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频层序划分
四级、五级等高频层序界面的识别标志是古侵蚀面、沉积转换面,岩 石类型与岩兰科维奇理论
天文因素变化导致的地球轨道三要素 ( 偏心率 、地轴 倾斜度 、岁差 ) 的周期性变化。地球轨道变化进一步 引起地球大气圈顶部太阳辐射纬度配臵和季节配臵的 周期性变化, 从而驱动气候波动 。 第四纪偏心率的短周期约为 100ka、长周期约为 400ka; 四纪时地轴倾斜度变化周期为 41ka~54ka; 第四纪时岁差周期为 19ka~23ka
(4)碳酸盐岩与砂泥岩混积型 以泥岩—生物碎屑灰岩或泥晶灰岩,礁灰岩或生物屑灰 岩—砂岩,白云岩—砂岩,砂质灰岩—砂岩或砂砾岩等互 层类型最为常见,形成于混积滨岸,潮坪环境,具向上变 浅、变粗变厚特征,属于间断加深变浅旋回层序。
潮坪碳酸盐岩高频层序发育特征
2、按沉积环境组合分类 (1)碳酸盐岩潮下型旋回层序 该旋回层序是以深灰、褐灰色灰岩为覆盖层的沉积序 列。 下部单元是深灰色或灰绿色的泥岩,含牙形石,为潮下低 能相沉积产物; 上部单元为深灰、褐灰色灰岩,取心观察为泥粉晶结构, 质纯、性硬,见腹足类、瓣鳃类和海百合茎化石,化石顺 层分布,且局部富集,并见黑色燧石团块,为潮下带沉积。
台地碳酸盐岩高频层序发育特征
(2)碳酸盐岩-蒸发岩旋回层序: 灰岩-含膏云岩-膏盐岩沉积序列; 层序的下部单元为灰白色灰岩和含膏云岩,顶部单元为 数米厚的膏岩层,局部含盐岩,相序由开阔台地变至蒸发 台地相。
台地碳酸盐岩高频层序发育特征
斜坡碳酸盐岩高频层序发育特征
内缓坡:其上除发育大量台内滩沉积之外,局部还出现了 台盆亚相沉积。其特点是,沉积水深相对大于中缓坡相沉 积,水体安静,沉积面积大。沉积物多为泥晶灰岩、钙质 泥岩,眼球状构造多见。表现为沉积水体相对较深,偶尔 受到风暴浪影响而发育变形层理、水平-微波状层理等沉积 构造,也被称作棚内风暴改造低能带。 中缓坡:位于正常浪基面以上,平均海平面以下的区域, 偶尔出露海面。受波浪作用影响大,水体较浅且能量相对 较高,主要发育台地边缘滩沉积。其沉积物主要为亮晶砂 屑灰岩、亮晶生屑灰岩。 外缓坡:沉积水深较大,位于风暴浪基面之下,密度跃层 之上。其典型标志为砾屑灰岩沉积及滑塌变形构造。
潮坪碳酸盐岩高频层序发育特征
(2)碳酸盐岩潮间带旋回层序 藻纹层发育,分布面积广,白云岩为粉晶质,藻纹层约1~ 2 mm厚,与藻云岩互层的有薄层鲕云岩和颗粒云岩, 泥云岩、云质泥岩、角砾状云质泥岩、粉晶白云岩和 少量颗粒云岩等,局部泥云岩有明显的去云化作用,代表 潮间带和水体较深(2~ 3 m)的低洼处沉积.
高频层序划分
(2)米兰科维奇旋回
米兰科维奇天文周期控制光照、气候、冰川消融、生 物发育,对海平面造成数米到数十米的波动幅度,从 而控制中短期沉积基准面周期性变化,沉积层序有规 律地发育,岩性、岩相上呈现韵律性、旋回性,并反 映在岩矿、古生物、地化、测井等资料中。这些由地 球轨道驱动力造成的地层中的旋回性记录被称为米兰 科维奇旋回。
(2)灰岩韵律: 以泥晶灰岩—生物碎屑灰岩、泥灰岩—生物碎屑灰岩、 泥晶灰岩—粒屑灰岩三种互层类型最为普遍,形成于 缓坡、台地、浅滩及潮下环境中。其组成特征都具有 向上变浅、变厚、变粗。
(3)灰岩—白云岩韵律: 由不同灰岩及白云岩岩石类型组成互层韵律,其中以泥 晶灰岩—白云岩、粒屑灰岩—白云岩、泥灰岩—白云 岩、礁灰岩—白云岩四种互层类型最为常见,形成于潮 下潮间环境。互层韵律具有向上变浅、变粗变厚特征, 有的暴露标志特征极为明显。
碳酸盐岩高频层序发育特征
主要内容
高频层序地层划分 潮坪碳酸盐岩高频层序发育特征 台地碳酸盐岩高频层序发育特征 斜坡碳酸盐岩高频层序发育特征
高频层序划分
理论体系的核心: 在基准面旋回变化过程中,由于可容纳空间与沉积物 补给通量比值(A/S)的变化,相同沉积体系域或相域 中发生沉积物的体积分配作用,导致沉积物的保存程 度、地层堆积样式、相序、相类型及岩石结构发生变 化。这些变化是基准面旋回中所处的位臵和可容纳空 间的函数。
(1)碳酸盐岩台地型旋回层序: 泥灰岩-灰岩-云岩或灰岩-云岩,完全由碳酸盐岩组成的 沉积序列; 该旋回层序的下部单元为深灰、灰色的泥灰岩、灰岩, 灰岩中含生物化石,上部沉积单元为灰、灰白色的灰质 云岩、云岩。有时这种旋回层序只有泥灰岩和灰岩,泥 灰岩和灰岩的厚度增加或减小,反映随着水深变化的退 积、进积特征
潮坪碳酸盐岩高频层序发育特征
(3)碳酸盐岩-碎屑岩潮坪旋回层序 底部的碳酸盐岩为灰、灰白色灰岩,含生物化石; 上部为深灰色或灰黑色砂质泥岩、页岩,顶部有时出现 煤层。 该类旋回层序下部单元形成于温暖潮湿的泻湖环境,由 于河流作用较强,陆源碎屑进积,发生海退,由泻潮相转 变为滨海沼泽相
台地碳酸盐岩高频层序发育特征
高频层序划分
(3)高频层序识别依据
(1)碳酸盐沉积对海平面变化的反映十分敏感,当海平面上 升超过透光带,碳酸盐生长就会受到抑制,发育在海侵环境 中的泥岩或页岩层往往便于横向上的追踪对比,因此可以作 为高频层序界面的识别标志。 (2)测井曲线具有等间距采样的特点,数据序列连续、纵 向分辨率高,特别是自然伽马曲线能敏感地反映碳酸盐岩地 层中泥质含量的变化,结合岩心及薄片观察,可以作为识别 高频旋回的有效手段。 (3)具有海退特征的小型喀斯特和白云石化现象等层序界 面的典型特征,通过岩心观察、薄片分析、地震资料分析等 可以较好的识别。
高频层序划分
(4)高频层序的划分方法
钍/钾含量比值能明显指示沉积环境和水体深浅变化;利用自 然伽玛能谱测井所得的 ln(Th/K)比值可用来进行高频层序划 分与对比。 钾比值的增大,可揭示海平面的相对降低; 钍钾比值的减小,揭示海平面的相对升高。
高钍钾比代表风化暴露 ( Th /K > 20,特征矿物为风化残积的铝土等) ; 低钍钾比代表低能水深环境 ( Th /K < 2,特征矿物为海绿石) ; 中等钍钾比代表深浅过渡环境 ( 2 < Th /K < 20)。
斜坡碳酸盐岩高频层序发育特征
上缓坡型 E类:下部单元由薄—中厚层鲕粒灰岩及少量薄层灰泥 岩组成,上部单元以藻灰岩为主,下部单元厚度大于上部 单元; F类:下部单元以薄—中厚层鲕粒灰岩为主,上部单元为 中厚—厚层状藻礁灰岩或藻屑灰岩,下部单元厚度小于 上部单元。
高频层序划分
(6)高频层序的应用
分析古环境变化; 计算目的层位的沉积速率; 完善地层年代表; 区域地层等时精细对比; 寻找层间岩溶储集层等。
潮坪碳酸盐岩高频层序发育特征
1、按岩性组合分类 (1)白云岩韵律: 根据白云岩的结构、构造、岩层厚度等可以成几种互 层类型,其中以藻纹层白云岩的厚薄互层韵律、中细晶 白云岩—藻纹层白云岩、中细晶白云岩—生物屑白云 岩这三种类型最为常见。白云岩互层韵律主要形成于 潮坪环境中,均表示沉积水体向上变浅,但岩层厚度和粒 度可以向上变薄、变细,也可以向上变厚变粗,并且暴露 标志特征明显。
斜坡碳酸盐岩高频层序发育特征
斜坡碳酸盐岩高频层序发育特征
下缓坡型
B类:下部单元由黄绿色页岩、泥岩及钙质页岩组成,上部单元由薄 层灰泥岩或生物碎屑灰泥岩组成,下部单元厚度小于上部单元; C类:下部单元为风暴砾屑灰岩,上部单元由薄层灰泥岩或生物碎屑 灰泥岩组成,两者比例不等。其主要受间歇性风暴期和沉积期的长 短及其作用的强弱所控制,该类也可见于陆棚盆地和上缓坡环境; D类:下部单元为薄层灰泥岩或生物碎屑灰泥岩,底部可见少量页岩。 上部单元为薄层颗粒灰岩和鲕粒灰岩,下部单元厚度大于上部单元 或两者近于相等。
高频层序划分
(5)高频层序特征
六级旋回的韵律受岁差周期控制,表现为两种不同单层的 交互韵律,如页岩—灰岩,泥灰岩—灰岩、灰岩—白云岩、 油页岩—白云质泥灰岩等。 五级旋回由两种以上不同单层组成的层群,是受偏心率(E1) 周期控制的,在实际地层中它常由2~ 5个韵律组成,表现为 向上变浅或变薄变厚的准层序。 四级旋回由多个五级旋回组成,是受偏心率(E2)周期控制 的,它由向上变浅变粗的准层序或顶上暴露的准层序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