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修辞思维与汉字造字
浅谈修辞思维与汉字造字

浅谈修辞思维与汉字造字
高伟
【期刊名称】《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6(006)002
【摘要】汉字属于表意文字,但它并不是对事物的简单的素描,而是将客观事物高度概括后的符号表现形式,是人们思维的一种成果.修辞思维作为思维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汉字造字时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文章试图从字形研究入手,从修辞学的角度分析汉字造字,力求对汉字造字有一个新角度的认识.
【总页数】4页(P61-64)
【作者】高伟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南京,21009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22;H15
【相关文献】
1.汉字造字法则"六书"对平面设计思维的启示 [J], 苏杏旋
2.《说文》中汉字造字所运用的修辞 [J], 雷雪梅
3.显性中的隐性:从汉字造型语言的演进看造字的设计思维 [J], 张君;许丽
4.汉字造字方式与意象思维 [J], 于芝涵
5.显性中的隐性:从汉字造型语言的演进看造字的设计思维 [J], 张君;许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语言文字与修辞

浅谈语言文字与修辞[摘要]我们用语言交流思想,传达信息,不仅表达要准确无误、清楚明白,还应力求形象、鲜明,尽可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和语言的美感。
通常情况下,我们总是把修辞理解为对语言的修饰和调整,即对语言进行综合的艺术加工。
在内容确定的情况下,决定选用什么样的语言素材,采用什么样的修辞方式,追求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关键词]汉字特点修辞修辞是对语言的修饰和调整,汉字是形、义两者的结合体,要探讨和汉字特点相关的修辞,就应从这两个方面入手。
一、与汉字字义特点相关的修辞汉字是表义性质的文字,从古代汉字的字形可以看出汉字与词或语素的意义有比较直接的联系。
如“習”(习)字,本意是:鸟反复、频繁的飞。
“羽”代表鸟的一对翅膀。
到了现代经过隶变、简化的汉字已经大大减弱了字形表意的直观程度。
“习”只是鸟的一只翅膀。
当然占汉字极大比重的形声字(近80%)的形旁在表示字义的类属方面起着一定的作用。
汉字在造字伊始,词大多都是单音节的,用一个汉字表示一个词,字义和词义一般也是一致的。
如“人”、“山”。
汉字从古代发展到现代已经以双音节词占优势,字和词,字义和词义不一致是常有的。
我们根据现代汉字的表意功能可以把现代汉字分为三种类型:第一、词字,指可以单独表示现代汉语的一个词的字,这些字的意义明确。
如:人、山、水、马、牛等。
第二、语素字只能表示一个现代语素的现代汉字,这些字的意义不够明确、固定。
如:伟、勇等。
第三、音节字只表示一个音节的现代汉字,这些字只有和别的字结合起来才有意义。
和汉字字义特点相关的修辞主要是就有意义的词字和语素字而言的。
从意义人手选用、锤炼这两种汉字,才会准确、鲜明和生动,在表达上产生精当贴切、含蓄深厚的效果。
历来传诵的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有这样两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绿”字是点睛之笔,据说先后改掉了“到”、“人”、“过”等字,既有动态又有静态之美,更有比拟的修辞效果。
写出了生机勃勃,春满江南的形象。
汉字的修辞手法与语言表达

汉字的修辞手法与语言表达汉字作为中文的书写系统,拥有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能够通过巧妙的运用,使语言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在汉字中,有许多修辞手法被广泛运用,如比喻、拟人、夸张等,这些手法不仅丰富了语言表达的形式,还能够增强表达的感染力和艺术性。
首先,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通过将事物与其他事物进行类比,以达到形象生动的表达效果。
比如,我们常说的“月亮如银盘”,就是通过将月亮与银盘进行比较,来形容月亮的明亮和圆满。
这种修辞手法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有趣,让读者或听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其次,拟人是一种将非人事物赋予人的特性和行为的修辞手法。
通过拟人,我们可以让非人事物具有思考、感知、行动等人类特征,从而增强表达的感染力。
比如,“风儿轻轻地拂过脸庞”,通过将风与人的动作进行类比,使得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风的柔和和舒适。
此外,夸张也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通过夸大事物的特征或效果,以达到强调和吸引读者或听者的效果。
比如,“这个苹果有一个巴掌那么大”,通过夸张苹果的大小,使得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苹果的巨大。
夸张不仅可以增加语言表达的趣味性,还可以使得表达更加生动有力。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汉字还有许多其他的修辞手法,如借代、排比、反问等。
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使语言表达更加丰富多样,更好地传达思想和情感。
在汉字的修辞手法中,有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叫做“典故”。
典故是指在语言表达中引用古代文学作品、历史事件等的修辞手法。
通过引用典故,可以使语言更加富有文化内涵,增强表达的深度和底蕴。
比如,“纸上谈兵”这个典故,就用来形容只在纸上谈论而没有实际行动的人。
通过引用这个典故,不仅能够准确地表达出相关的含义,还能够使语言更加生动有趣。
汉字的修辞手法不仅在文学作品中得到广泛应用,也在日常生活中被人们所运用。
比如,我们常常会用到一些成语、俗语等,这些都是汉字修辞手法的运用。
通过使用这些成语、俗语,我们可以更加简洁地表达出复杂的意思,使语言更加精练有力。
汉字造字法上的思维认知模式初探

汉字造字法上的思维认知模式初探【摘要】汉字是中国文字的独特形式,通过特定的构成原理和演变过程,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字形。
汉字的象形与指事体现了先民对事物的观察和描绘,会意与形声则是由字义和字音相互作用形成的。
在汉字造字的过程中,人们遵循着一定的原则,如形合意象、音合意象等。
通过对汉字造字法的思维认知模式初探,可以更好地理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
从汉字的构成原理到字形演变,从象形指事到会意形声,汉字的独特之处在于其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通过对汉字造字法的探讨,可以拓展我们对汉字认知的视野,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一媒介承载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传统。
将成为我们认识汉字的新维度。
【关键词】汉字造字法、思维认知模式、构成原理、字形演变、象形与指事、会意与形声、造字原则。
1. 引言1.1 汉字造字法上的思维认知模式初探汉字造字法上的思维认知模式初探是一门深奥而又令人着迷的学科。
在汉字的漫长历史中,人们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悟出了种种造字法则和认知模式。
这些模式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文字的规则,更是一种人类思维方式的体现。
而汉字的会意与形声则是更加抽象而精妙的造字原理。
通过汉字之间的关联性和相互作用,人们不仅可以从形式上联想到含义,还可以通过声音的相似性来加深理解。
这种灵活多样的造字方式,使得汉字在表达思想和观念时更加丰富多彩。
汉字造字法上的思维认知模式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领域。
通过对汉字的构成原理、字形演变、象形与指事、会意与形声等方面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这门古老而又充满智慧的文字艺术。
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运用汉字这种工具,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使汉字这种传承千年的文字继续闪耀光芒。
2. 正文2.1 汉字的构成原理汉字的构成原理是指汉字形体的组成和结构原则。
汉字是由笔画组成的,每一笔画都有特定的顺序和形态。
在汉字造字中,笔画的顺序和结构是非常重要的,它们决定了汉字的书写规范和美感。
汉字的构成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汉字的构成原理包括笔画的结构和组合规律。
汉字的修辞手法与写作技巧

汉字的修辞手法与写作技巧汉字,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拥有丰富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
这些手法和技巧既是表达情感和意境的重要工具,也是吸引读者注意力和增强文章吸引力的关键元素。
在本文中,将介绍汉字的几种常见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并探讨如何运用它们来提高文章的表达和感染力。
一、比喻与象征比喻是通过两个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进行一种新型的联系,以便更好地表达出某种意义或情感。
比喻可以让读者通过将一个陌生的概念与一个熟悉的事物相关联,更容易理解作者的意思。
例如,“他的笑容如阳光一般灿烂”,通过将笑容与阳光相比,传达出主人公快乐和温暖的心情。
象征是一种通过特定的符号或形象来代表某种含义或观念的修辞手法。
例如,“红色的旗帜象征着革命的火焰”,通过旗帜的颜色和革命的关联,传达出革命精神和斗争的力量。
二、对比与排比对比是通过在文章中呈现两个或多个相对的事物,以凸显它们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对比可以用来强调一个观点、揭示人物性格或表达情感。
例如,“寒风凛冽,温暖的火炉边,他既享受着安逸,又内心感受到孤独”。
排比是指在文章表达中使用类似结构的短语或句子,以增加修辞效果和节奏感。
排比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力,并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如,“站起来,挺起胸膛,迎接人生的挑战”。
三、夸张与设问夸张是一种通过夸大事物的特点或情感的修辞手法,用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幽默感。
夸张可以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感知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意义。
例如,“他彻夜未眠,看了一百遍电影”中的“一百遍”就是夸张的表达方式。
设问是指作者提出的反问或隐含的问题,以激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设问可以增加文章的思考深度和引起读者的注意。
例如,“你有没有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你能否听到花儿在绽放的声音?”四、对偶与揭示对偶是指在文章中使用相对称或相反的短语、句子或观点,以凸显其对比和互补之处。
对偶可以增加文章的对称感和美感。
例如,“风吹过,花开了;风停了,花落了”。
揭示是一种通过逐步透露信息或情节,以引起读者的好奇心,从而增加文章的吸引力。
汉字构形中的修辞分析

汉字构形中的修辞分析本文从修辞学角度分析汉字构形,主要运用观察、比较和归纳等方法,审视字形从古文字到今文字的演变,探讨字形与表意的关系。
从修辞角度审视汉字构形,有助于增进对汉字构形的认识,对对外汉语汉字教学也有启发意义。
标签:汉字构形学汉字修辞汉字的形体与其表意有重要联系。
汉字构形学是研究汉字构成原则和演变规律的学科。
在汉字形体被确立为文字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后,涌现了从文化、符号、心理、修辞等多角度研究汉字构形的有益探索。
本文运用观察、比较和归纳的方法,追溯字形从古文字到今文字的演变,分析汉字构形中存在的四类修辞现象。
一、均衡均衡是美学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语言艺术的原则之一。
汉字的形体演变,从已知最早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再到至今通用的楷书,一个突出的特点是朝着简化、易写发展,这必然要求汉字字形美观整齐。
楷书,又叫“正书”、规正之书,字形方方正正,线条直正舒展,上下左右构件协调。
除了笔画的均衡外,汉字内部构形也体现出均衡之美。
绝大多数汉字尤其是会意字,各构形部件不是均匀分布在一个方块内,而是均衡分布。
如左右结构“流、语、体”等,每个部件所占比例是不均等的,是根据笔画的多少来决定占据的空间,这就在变化中产生了一种均衡美。
(一)对比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
中国人的辩证思维方法与崇尚对称的文化心理在汉语中有突出体现。
出于对对称的偏爱,汉语中有大量由意义相反或相对立的词构成的成语,如“水深火热、无中生有”等。
汉字构形中也存在大量意义相反或相对立的构件合成的词。
数个表意对立的构件排列对比,突出一方或得出新意。
明(朙),、(甲骨文,以下简称甲),、(金文,以下简称金),(说文小篆,以下简称小篆)。
甲骨文起就有两种写法。
许慎在《说文解字·朙部》中写道:“朙,照也。
从月,从囧。
明,古文朙,从日。
”商承祚的《说文中之古文考》中“囧”像光之煽动,应是想象太阳发光的原理,“囧”像太阳发光的样子。
汉字的文字化比喻与修辞手法

汉字的文字化比喻与修辞手法汉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不仅仅是一种文字,更是一种艺术形式。
汉字的文字化比喻和修辞手法,使得汉字具备了丰富的表达能力和美感。
首先,汉字的文字化比喻使得抽象的概念得以具象化。
比如,“山”字就像是一座山峰屹立在大地之上,它的形状让人联想到高耸入云的山峰。
而“水”字则像是一条流动的河流,它的形态让人感受到水的流动和润泽。
这些汉字的形状与所表达的概念之间存在着奇妙的联系,通过形象化的表达,汉字使得抽象的概念更加具体、生动。
其次,汉字的文字化比喻也使得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比如,“日”字就像太阳升起的样子,它的形状鲜明地表达了太阳的形态。
而“月”字则像是一个弯曲的月牙,它展现了月亮圆缺的变化。
这些汉字的形状与所表达的事物之间存在着直观的联系,通过形象化的表达,汉字使得表达更加形象、生动。
此外,汉字的修辞手法也为表达增添了一层美感。
比如,“山”字的上面加上三个点,就变成了“岳”字,它不仅仅是一个字形的变化,更是一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这种修辞手法使得“岳”字更加有力、有气势,更能表达出山的高大和威严。
再比如,“心”字的左边加上一个“忄”字,就变成了“忍”字,它的字形变化不仅仅是为了修辞需要,更是为了表达出“忍”的内涵。
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汉字的表达更加丰富多样,更加具有美感。
总之,汉字的文字化比喻与修辞手法为汉字的表达增添了一层美感和艺术性。
通过形象化的表达和修辞手法的运用,汉字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艺术形式。
汉字的表达能力和美感使得它成为了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我们应该珍惜汉字,传承和发扬汉字的优秀传统,让汉字继续在世界文化的舞台上发光发热。
汉字的修辞与修辞艺术分析

汉字的修辞与修辞艺术分析汉字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不仅仅是一种文字工具,更是一种艺术表达方式。
在汉字中,修辞是一种常见的修饰手法,通过巧妙运用字义、音韵、结构等方面的特点,使文字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本文将从字义修辞、音韵修辞和结构修辞三个方面,探讨汉字的修辞艺术。
字义修辞是汉字中最为常见的修辞手法之一。
汉字的字义丰富多样,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下可能有不同的含义。
通过选择恰当的字义,作家可以达到表达深意的目的。
例如,古人常用“山”字来形容高大、挺拔的事物,如“山川”、“山峰”等,这种修辞手法使得文字更加形象生动。
另外,汉字的象形特点也为字义修辞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例如,汉字“水”形似流动的水波,用来形容柔和、流畅的事物,如“水墨画”、“水袖舞”等。
这种修辞手法通过形象的比喻,使文字具有更强的感染力。
音韵修辞是汉字中一种独特的修辞方式。
汉字的发音和音韵特点给修辞艺术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例如,古人常用“鸟”字来形容高亢悦耳的声音,如“鸟语花香”、“鸟鸣声”等。
这种修辞手法通过音韵的巧妙运用,使文字具有更加动听的效果。
另外,汉字的发音和谐也为修辞艺术提供了契机。
例如,古人常用“燕”字来形容美好的景象,如“燕石妆楼”、“燕舞莺歌”等。
这种修辞手法通过音韵的和谐,使文字更具韵律感。
结构修辞是汉字中一种独特的修辞方式。
汉字的结构特点给修辞艺术提供了丰富的表现形式。
例如,古人常用“心”字来形容内心的感受,如“心醉神迷”、“心旷神怡”等。
这种修辞手法通过结构的巧妙运用,使文字更具情感色彩。
另外,汉字的组合方式也为修辞艺术提供了创作的空间。
例如,古人常用“飞”字来形容快速、轻盈的动作,如“飞瀑”、“飞花”等。
这种修辞手法通过字的组合方式,使文字更具动感。
综上所述,汉字的修辞艺术是一门独特而丰富的艺术形式。
通过字义修辞、音韵修辞和结构修辞等手法的运用,作家可以使文字更加生动、形象,达到表达深意的目的。
汉字的修辞艺术不仅仅是一种语言工具,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审美表达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 , 论用 什 么 样 的方 法 手段 运作 或 表 现 , 思维 层 面 都是 一 种 更加 积 极 、 加主 动 、 加活 跃 的变 异 创 不 在 更 会 特 有 的文化 现 象 , 汉字 是 汉 民族 智 慧最 伟 大 的发 明之 一 , 是 汉 民族 创造 性 思 维 的 也
集 中体现 。汉字 创造 和语 言文 字发 展 的过程 也是 具 有创 新思 维能 力 的修 辞活动 不 断演 变 和发展 的 过程 。
对此 , 今 中外 的语 言学 家都做 了精 辟 论述 。王希杰 先 生认 为 :许 多修 辞格 正是 语 言发展 的 方式 , 古 “ 是
创 造 新 的词语 、 的句 法 的方 法 , 些 修 辞格 的 运 用实 例 , 步 转变 成 了 词 汇 的语 法 的 事 实 …… 在 中国 , 新 这 逐
维普资讯
第 6卷 第 2期
200 6 年 6月
南 通纺 织 职业 技术 学院 学报 ( 合版 ) 综
J u a fNa tn xieVo ain lTe h oo y Colg o rl o no gTe tl c t a c n lg lee n o
1 借 代 思 维在 汉 字 造 字 中 的运 用
王 希杰 先 生在 其《 辞学 通论 》 修 中认 为修 辞格 是 创造 汉字 的常 用手 法 , 出并 具体 分 析 了汉 字造 字 中 提 运用 了“ 借代 格 ” 。汉字 是 表意文 字 , 们可 从意 和音 两 方面看 “ 代造 字 法 ” 我 借 的运 用 。
[ 中图分 类号 】H12H1 2; 5 0 前 言
[ 标识 码】A 文献
[ 编号】17 — 1120 )2 0 6 — 4 文章 6 16 9 (0 60 — 0 1 0
修 辞学 是研 究提 高语 言表 达效 果 的规 律 的语 言科学 。修辞 格是 一 种语 言 中能够 提 高表达 效 果 的固定
Vo. No2 1 6. .
J n. u 2006
浅谈修辞 思维与汉字造字
高 伟
( 京 大学 , 京 2 09 ) 南 南 10 3
[ 摘 要】汉 字属 于表 意 文字 , 它并 不是 对 事物 的 简单 的素描 , 但 而是将 客 观 事 物 高度 概括 后 的符 号 表 现形 式 , 人 们思 维 的一种 成果 。修 辞 思维作 为思 维的 有机组 成 部分 , 汉 字造字 时发 挥 了不 可或缺 的 是 在 作 用。文章 试 图从 字形研 究入 手 , 从修 辞 学 的角度 分析 汉字 造 字 , 力求 对汉 字造 字有 一 个新 角度 的认识 。 [ 键词】修 辞思 维 ; 借代 思 维 ; 比喻 思 维 ; 夸 张思 维 ; 象征 思维 ; 汉 字造 字 关
羊字 , 代学 者 已通过对 甲骨 文 、 现 金文 的研 究 考证 , 出“ ” 象正 面羊 头及 两 角两 耳之 形 。所 以 ,羊 ” 得 羊 字 “ 字
收 稿 日期 :20 — 1 1 060— 3 作 者 简 介 :高伟 (9 2 )女 , 苏 如 东 人 , 京 大 学 中文 系 20 18 一 , 江 南 04级 古 典 文 献 学 专 业 硕 士 研 究 生
修 辞格 也是 创造 汉 字 的常 用手 法 。 嘲 ” 何九 盈 先生 认 为 :原 始汉 字 也经 历过 象 形 、 “ 象征 、 借喻 这样 的发展 阶 段 。这 一点 , 大汶 口的陶文 和商 周 的 甲金 文可 以得到 印证 。 [ 从 ”] 3 可 见 , 字 的创造 和 发展过 程 中都 离不 开含 有 创新能 力 的修 辞格 。汉字 是 表意文 字 , 文 在运 用修 辞 格上 有 其特 殊性 。本 文 从具 体字形 入 手 , 几 种常 见 的修辞 思维 在 汉字造 字 过程 中的运 用展 开一 些讨 论 。 对
11 “ ” . 意 的借 代
修 辞学 家 一般 把借 代 分 成 8大类 。在 “ ” 意 的借 代 中 , 大量 运 用 了下 面 3种 借 代 : 以事 物 的特 征 或 ① 标 识相 代 ; 以事物 的部分 与全 体相 代 ; 以具 体 与抽 象相 代 。 ② ⑧ () 1 象形 字是 中国古 代最 早 的汉字 , 是按 照 事物 的具 体形 状 和特 征而 描摹 出来 的一 种造 字 方法 。 如 , 例
格 式 和特 定模式 。 见 的修 辞格 主要 有借 代 、 常 比喻 、 张 、 征等 。 多修辞格 的运用 是 建立 在心 理联 想 的 夸 象 许 基 础 上 , 立在 对 事物进 行认 知 、 建 比较 、 想 、 联 想象 等一 系列 思维 活动 的 基础 上 。修 辞活 动是 创造 性 的思维
维普资讯
南通 纺 织职 业技 术学 院 学报 ( 合 版 ) 综
2o年 06
只 是 象全 羊 的 一部 分— — 羊头 , “ 用 羊头 ” 代全 羊 , 便 是运 用 了 “ 来 这 以事 物 的 部分 与 全 体 相 代 ” 的借 代 手
法。 象这 样 的字还 有 “ ” 牛 ) , 牛头表 示 , ( 字 用 并且 突 出了大 角 。 象形 表示 某物 时 , 不能 把实物 的 全貌 用 它 全 部 表 示 出来 , 只能 突 出使 其能 与其 它 事物 相 区 别开 来 的特 征 , 即运 用 “ 以事 物 的特 征 或 标 识相 代 ” 的借 代手法 来 造字 , 鹿 、 、 、 、 、 、 、 等 。 如 鱼 象 朋 虫 犬 豕 燕 () 形 字表 示真 实存 在 的具体 的客 观 事物 。 当人 们需 要表 示 抽象 事物 时 , 2象 由两个 或两 个 以上 的象形 部件 来组 成 的表 意 合体 字 便 出现 了 , “ ” 甲骨 文 写 成 “ ” . 1代表 房 屋 , ” 豕 ) 如 家 , ,‘ ” f “ ( 代表 猪 , 字形 从 结 构 上 看 ,家 ” “ 是房 屋 和猪 组 成 。 因为在 当时 , 房屋 是 成为 家 的必 不可 少 的条件 , 猪是 家 庭财 产 中非常 而 重要 的一 部分 , 以房 屋和 猪 变成 为家 的重 要特 征 。于 是 , 们便 用房 屋和 猪这 两个 最能 代表 家庭 的具体 所 人 事物 来 表示 “ 这 个 概念 , 便符 合 借代 修 辞 中的 “ 家” 这 以具体 代 抽象 ” “ 、以部 分代 全体 ” “ 、 以特 征 代事物 ” 的 规律 。像 “ 这 样 的字还 有 很 多 , 看 、 、 、 、 、 等 。 家” 如 听 明 舞 美 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