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江西省基层公共基础知识考资料

合集下载

2013江西省《公共基础知识》考资料

2013江西省《公共基础知识》考资料

1、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 )。

A.客体的选择和建构B.客观事物的直观反映C.人的心灵活动的内省D.客体能动反映2、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 )A.科学社会主义 B.剩余价值理论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劳动价值论3、物质的唯一的特性是( ):A.客观实在性B.可知性C.运动变化性D.广延性4、在阶级社会里,国家的本质是( )。

A.管理众人之事的重要机关B.封建统治的工具C.阶级统治的工具D.由军队、法庭、监狱等组成的暴力机关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价格形成机制应是( )。

A.国家有计划制定价格B.计划定价为主、市场自由价格为辅C.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D.以企业自由定价为主6、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方法是( ) A.归纳演绎方法B.分析和综合方法C.矛盾分析方法D.抽象和具体的方法7、物质的唯一的特性是( ):A.客观实在性B.可知性C.运动变化性D.广延性8、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是()A.世界发展动力问题 B.意识本质问题 C.世界本原问题D.实践本质问题9、我国《宪法》第33条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这项规定体现出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 )。

A.一致性B.矛盾性C.对立性D.排斥性10、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是( )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C.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D.对保守思想的克服1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其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 )A.人民群众的观点 B.实践的观点 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D.革命的批判的观点12、宋代诗人陈与义《襄邑道中》诗云:“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动。

”这首诗说明了( )1A.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物质的运动是永恒的B. 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C.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D.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13、吴某近几年纠集一伙人,在珠江三角洲一带流窜作案,多次抢劫,打伤10多人,赃款数额高达人民币20多万元。

2013江西省公共基础知识考试技巧重点

2013江西省公共基础知识考试技巧重点

1、微型计算机的核心部件是____。

A、控制器B、存储器C、微处理器D、运算器2、计算机联网的主要目的是实现____。

A、数据通信B、资源共享C、远程登录D、分布式处理3、内存中的每个基本单元,都被赋予一个唯一____,称为地址。

A、容量B、字节C、序号D、功能4、计算机中CPU的任务是什么?____A、执行存放在CPU中的指令序列B、执行存放在存储器中的语句C、执行存放在CPU中的语句D、执行存放在存储器中的指令序列5、ISO/OS是_____.A、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B、TCP/IP协议C、网络软件D、网络操作系统6、在Word文档中插入图形的第一步操作是____。

A、执行"插入"菜单中的"图片"命令B、将插入点置于图形预期出现的位置C、在图片对话框中选择要输入的图片文件名D、单击"确定"按钮,插入图片7、不属于网络通信体系的硬件是____。

A、显示卡B、网关C、网桥D、集线器8、计算机的发明和发展首先是为了____。

A、科学计算B、信息处理C、人工智能D、实时控制9、OSI(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的最低层是____。

A、传输层B、网络层C、物理层D、应用层10、在打印工作表前就可看到实际打印效果的操作是____。

A、打印预览B、仔细观察工作表C、按F8键D、分页预览11、保存Word文件的快捷键是_____。

A、 Ctr1+VB、Ctr1+XC、Ctr1+SD、Ctr1+O12、下列属于应用软件的是____A、LinuxB、PASCALC、Excel 2000D、Windows 200013、关于计算机的特点,哪个说法是不正确的____。

A、计算机运算速度快,精度高B、具有记忆和逻辑判断能力C、能自动运行,但不支持人机交互D、适于科学计算及数据处理14、目前,在网络中提供了多种信息交流方式,下面那种方式可以提供实时语音交流服务____。

2013江西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3江西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B.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C.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D.对立统一的观点正确答案:A2、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存在性B.物质性C.意识性D.真理性正确答案:B3、相对主义运动观认为()。

A.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B.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C.运动的形式是多样的D.只存在绝对运动而无静止正确答案:D4、哲学的生命力从根本上说在于()。

A.适应时代的需要B.满足统治阶级的需要C.反映劳苦大众的需要D.适应思想创新的需要正确答案:A5、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不存在()。

A.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B.辩论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正确答案:A6、事物发展的源泉在于()。

A.人的主观能动性B.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C.事物的内部矛盾D.外力的推动正确答案:D7、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在于()。

A.是否整体地看问题B.是否承认事物在运动C.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D.是否承认事物的质变正确答案:C8、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B.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C.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D.对立统一的观点正确答案:A9、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在于( )。

A.提高知识理论水平B.培养和确立科学的世界观C.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D.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正确答案:B10、“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体现的哲理是()。

A.要重视外因的作用B.要重视内因的作用C.要重视主观和客观的统一D.要重视外因通过内因作用正确答案:C11、哲学的生命力从根本上说在于()。

A.适应时代的需要B.满足统治阶级的需要C.反映劳苦大众的需要D.适应思想创新的需要正确答案:A12、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主要的特点表现在()。

A.实践性B.科学性C.革命性D.开放性正确答案:A1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是( )。

2013年上半年江西省直事业单位综合基础知识(专业技术岗)试题

2013年上半年江西省直事业单位综合基础知识(专业技术岗)试题

2013 年上半年江西省省直事业单位试题(专业技术岗)2013年4月22日第一部分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A.古希腊罗马哲学B.德国古典哲学C.17 世纪英国哲学D.18 世纪法国唯物主义【答案】B。

解析:直接来源为19世纪的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哲学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哲学。

2.静止是()A.不运动的状态B.运动的特殊状态C.质变的状态D.显著运动状态【答案】B。

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运动是绝对的,是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是有条件的。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任何事物都是绝对的运动和相对的静止的统一。

3.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在于()A.说明世界B.为我所用C.寻找现成的答案D.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答案】D。

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学习马哲的根本目的是认识世界,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利用这些认识,改造世界,造福人类社会,现实中不存在现成答案,C项错误。

4.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B.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C.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D.对立统一的观点【答案】B。

解析:唯物辩证法有两个特征,即普遍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5. 发展的实质是()A.事物是永恒运动的B.事物由不完善向比较完善变化C.新事物的不断产生,旧事物的不断变化D.物质世界的一般变化【答案】C。

解析:根据马克思注意哲学的观点,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有远大前途和强大生命力的事物,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6.“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是说明()A.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B.量变引起质变是一个过程C.检验真理的实践是一个过程D.认识事物是一个过程【答案】D。

解析:指时间可以检验一切,强调认识事物是一个过程。

7.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A.普遍性特殊性B.同一性斗争性C.科学性真理性D.对抗性和非对抗性【答案】B。

2013年上半年江西省直事业单位综合基础知识(管理岗)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3年上半年江西省直事业单位综合基础知识(管理岗)真题及答案解析

8题.【答案】A。

解析:“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强调实践对于认识的作用。

实践决定认识体现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是认识的检验标准;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所以本题的答案选A。

补充:
27.【答案】C。

28.【答案】A。

解析:平型关大捷是指在抗战中八路军115师于1937年9月25日在平型关附近伏击日本第5师团21旅团辎重队,歼其1000余人的战斗,这是中日开战以来共产党军队取得的第一次胜利。

这次胜利振奋了全国人心,加强了全国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念。

所以本题的答案选A。

29.【答案】B。

解析:无
30.【答案】D。

解析:无。

2013江西省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最新考试试题库(完整版)

2013江西省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最新考试试题库(完整版)

1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是( )。
A.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
B.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C.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D.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
正确答案:D
20、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 )。
A.一般方法
B.经验材料
C.理论结论
D.具体方法
正确答案:A
21、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是由教师的水平、学校的设施、学生的主观努力以及社会影响等方面造成的,从因果关系来看,这是( )。
A.全盘抛弃
B.绝对否认
C.全盘肯定
D.既克服又保留,既批判又继承
正确答案:D
27、“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空的有限性的统一
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B.质变形式非爆发式的原理
C.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的原理
D.质、量、度三者关系的原理
正确答案:A
14、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
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B.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
C.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
D.对立统一的观点
正确答案:A
15、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民经济布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据支配地位,在其他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的结构调整,提高国产资产的整体质量。这一论断突出体现了( )。
A.异因同果
B.同因异果
C.多因一果
D.一因多果
正确答案:C

南昌市事业单位考试真题《公共基础知识》2013年

南昌市事业单位考试真题《公共基础知识》2013年

2013 南昌市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1、意识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劳动的产物。

在漫长的物质世界发展过程中,人类意识的产生经历了三个决定性环节和三个阶段。

即()A 综合,抽象、概括B 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人类的意识C 实践、认识、实践D 接受刺激、整合信息、形成概念2、区分阶级的根本性,看其与()的关系A生产资料 B生产水平 C生产工具 D 劳动分工3、生产关系变化的原因和新旧生产关系更替的依据是()A政权性质B生产力的发展 C社会变革 D经济制度4、一切阶级斗争都是在()A意识形态B物质利益 C政治思想 D统治地位5、()是物质的唯一特性A、主观能动性 B 规律性 C 社会历史性 D 客观实在性6、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A、对立统一规律 B 质量互变规律 C 运动与静止规律 D 实践的规律7 下列与诗句“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所体现的哲学观点一致的是()A、人一次都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B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C 运动是相对的,精止是绝对的D 静止是物质的固有属性8 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A、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B 关于社会主哟初级阶段的建设与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方针C 关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历史概括和实践总结D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概括和探索9 中国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华人民和民族的先锋队,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A、实现共同富裕 B 建设高水平的小康社会C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D 实现共产主义10、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下列关于这两类社会矛盾的说法错误的是()A、敌我之间的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B 人民内部的矛盾是全体人民根本利益不一致的矛盾。

C 解决敌我矛盾一般采用专制、强制的方法D 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应采用民主的、说服教育的方法11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反对主观主义,尤其反对教条主义,把马克思主义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

2013江西省《公共基础知识》(必备资料)

2013江西省《公共基础知识》(必备资料)
B.科学哲学体系的最终完成
C.绝对真理的体现
D.人类优秀哲学思想集大成和在更高阶段上发展的起点
正确答案:D
36、联系是指一切现象、事物( )。
A.都有共同点
B.都没有确定的界限
C.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D.都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和互相制约
正确答案:D
37、联系是指一切现象、事物( )。
A.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B.哲学随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C.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
D.哲学对具体科学的研究有指导作用
正确答案:D
15、认为正确或错误的意识都是对物质的反映是( )的观点。
A.诡辩论
B.唯心主义
C.不可知论
D.唯物主义
正确答案:D
16、“苍蝇不叮没缝的蛋”这一说法直接表达的哲学思想是( )。
26、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主要的特点表现在( )。
A.实践性
B.科学性
C.革命性
D.开放性
正确答案:A
27、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揭示的是( )。
A.时间、空间可以离开物质自己运动
B.时间、空间不随物质运动的速度而变化
C.时间、空间是主观精神的表现形式
D.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
正确答案:D
32、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是( )。
A.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系统规律
D.否定之否定规律
正确答案:B
33、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的共同错误为( )。
A.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
B.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现阶段,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邓小平同志和我们党对当代中国( )的科学判断。

A.基本情况
B.基本矛盾
C.基本国情
D.基本任务
2、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B 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
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3、文艺复兴兴起于( )。

A.意大利
B.英国
C.法国
D.西班牙
4、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是()
A.世界发展动力问题 B.意识本质问题 C.世界本原问题D.实践本质问题
5、内容重要并紧急需要打破常规优先传递处理的文件叫做( )。

A.平件
B.加急件
C.特急件
D.急件
6、现阶段,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邓小平同志和我们党对当代中国( )的科学判断。

A.基本情况
B.基本矛盾
C.基本国情
D.基本任务
7、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 )。

A.客体的选择和建构
B.客观事物的直观反映
C.人的心灵活动的内省
D.客体能动反映
8、物质的惟一特性是( )。

A.多样性
B.统一性
C.运动性
D.客观实在性
9、为加快文件的传递,可采用( )。

A.逐级行文
B.多级行文
C.越级行文
D.直接行文
10、物质的运动是( )。

A.暂时的
B.绝对的
C.时动时静的
D.不可把握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