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会考高考语文古文知识:柳宗元《西山宴游记》课堂知识点及背诵默写重点整理(学生版)
《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作品简介《始得西山宴游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一篇散文,为《永州八记》的第一篇。
此文记叙了作者发现和宴游西山的经过,描写了西山的怪特,抒发了对怀才不遇愤懑和现实丑恶的无奈之情。
作品原文始得西山宴游记自余为僇人1,居是州2,恒3惴栗4。
其5隟6也,则施施而行7,漫漫而游8。
日9与其徒10上高山,入深林,穷11回溪12,幽泉13怪石,无远不到14。
到则披草15而坐,倾壶16而醉。
醉则更相17枕以卧,卧而梦。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18。
觉19而起,起而归;以为20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21者,皆我有也,而未始22知西山之怪特23。
今年24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25西亭26,望西山,始27指异之28。
遂命仆人过湘江29,缘30染溪31,斫32榛莽33,焚茅茷34,穷山之高而止35。
攀援而登,箕踞36而遨37,则凡数州之土壤38,皆在衽席39之下。
其40高下之势,岈然41洼然42,若垤43若穴,尺寸千里44,攒45蹙46累积47,莫得48遁隐49。
萦青缭白50,外与天际51,四望如一52。
然后知是山53之特立54,不与培塿55为类。
悠悠乎56与颢气57俱58,而莫得其涯59;洋洋乎60与造物者61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62满酌63,颓然64就65醉,不知日之入。
苍然66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67不欲归。
心凝68形释69,与万化70冥合71。
然后知吾向72之未始游73,游于是74乎始。
故为之文75以志76。
是岁77,元和78四年也。
词句注释1、僇人:同“戮人”,受过刑辱的人,罪人。
作者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故自称僇人。
僇,通“戮”,耻辱。
2、是州:这个州,指永州。
3、恒:常常。
4、惴栗:恐惧不安。
惴,恐惧。
栗,发抖。
此意为害怕政敌落井下石。
5、其:如果,连词。
6、隟:指空闲时间。
7、施施而行:慢慢地行走。
施施,慢步缓行的样子。
8、漫漫而游:无拘无束地游。
漫漫,不受拘束的样子。
《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_内容重点

《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内容重点
一.预习
(1)阅读课文,把全文分为起﹑承﹑合三个段落
(2)找出西山的奇怪特异的地方
(3)指出每段所用的修辞手法
A迭字﹑顶真﹑比喻﹑排比﹑对比
(4)找出文中情景交融的句子
(5)文章的主旨
二.内容学习检查点
1.起
(1)被贬永州的心情
(2)遍游永州山水的情况
(3)遍游永州山水的心态
2.承
(1)始知西山的因缘
(2)攀登西山的经过
(3)西山的奇特之处
(4)与万化冥合的体会
3.合
(1)游罢西山的感受
(2)游山前后的对比
三.语译全文
四.历届会考问答题
1.完成会考问答
五.默书
1.背默课文
六.完成阅读《永州八记》
七.思考题
1.你也有「始得」的经验吗?
2.你真正明白学习的重要(「始学」)是什么时候?
3.「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这句话对你寻找学
问有什么启发?。
高考文言文《始得西山宴游记》知识点归纳

高考文言文《始得西山宴游记》知识点
归纳
文言文始得西山宴游记的知识点
一、文学常识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也称“柳柳州”。
提倡“古文”创作。
其散文以山水游记和寓言成就最大。
在他的山水游记中常把自己的身世遭遇和个人情怀融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代表作是《永州八记》。
记:古代的一种文体。
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二、始得西山宴游记知识点之字音。
衽(rèn)席攒蹙累积(cuán)(cù)斫榛莽(zhuó)箕踞而遨(jī)(jù)引觞(shāng)满酌
三、始得西山宴游记知识点之古今异义
攒蹙累积:古义重叠、积压今义积累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古义这样以后今义转折连词
游于是乎始:古义从此,从这时今义递进连词
四、始得西山宴游记知识点之一词多义
异A始指异之(以---为异,称奇)B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独特)
特A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特别)B然后知是山之特立(超出一般)
为A余自为僇人(成为)B故为之文以志为(写)
而A觉而起,起而归(表顺承,翻译为“就”、“然后”)B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表修饰,翻译为“地”、“着”)
c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表因果,翻译为“因而”、“所以”)
五、始得西山宴游记特殊句式的知识点
被动句: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翻译:我以为永州的山,凡具有特别形态的,都有我的足迹。
浙江省高考语文复习冲刺: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古文学习教学设计

始得西山宴游记设计指导思想《始得西山宴游记》是必修一教材第三专题中的一篇课文。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重点考虑要处理好以下四组关系:一、文言与文学。
对于高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很多老师苦于在文言与文学之间找不到一个平衡点,有的纯粹当作文言文来教,有的纯粹从文学角度来讲。
前者似买椟还珠,后者则囫囵吞枣。
我的处理方式是先扫除文言障碍,进行文言积累,再重点研读文学文本,不让疏通文意占用过多的课堂时间。
二、工具与人文。
人文性与工具性应该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语文教学正是通过语言文字修辞等手段达到提升学生思想层次与精神境界的目的。
基于这样的理解,我在教学设计时一方面紧紧抓住本文教学重点——通过文本研习领会作品体现出的人与自然的关联,一方面也强调要引导学生品味作品在行文上的特色。
其实,有关作品行文特色的品味最终还是指向了作品的人文主题。
三、引导与开放。
新课程强调对话与开放的理念,但一味的对话讨论容易造成教学时间的延缓,信马由缰式的开放也容易“跑野马”而不可收拾。
因此我在设计教学流程时,既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以开放的思考空间,也注意到要体现教师的引导性,对于学生的学习给以适当的点拨和调控。
四、独立与整合。
语文新教材中的课文,既相对独立,又从属于板块与专题。
所以,在进行单篇课文教学时还要注意整合。
就本课而言,板块内的整合主要就是与《赤壁赋》的比较。
对此,我找到了一个整合的“抓手”——贬谪文学与贬谪文化。
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可以适当延伸,不宜过分展开,稍做点拨即可给学生打开一个认识文学现象的窗口。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处境,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2、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独特的韵味,品味其语言特色。
3、通过文本研习领会作品体现出的人与自然的关联。
教学重点与难点1、结合作者的身世处境和人格特色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境界。
(教学难点)2、通过文本研习领会作品体现出的人与自然的关联。
(教学重点、难点)3、由本篇作品延伸出去,认识中国文学中的贬谪现象。
浙江省2018版高考语文32课对点备考第5课始得西山宴游记学业水平考试

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 (773 — 819) ,字子厚,河东解 ( 今山西运城西 ) 人,世称柳河东。
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愚溪。
唐朝文学家、哲学家,与韩愈共同倡议唐朝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与刘禹锡并称“刘柳”。
“唐宋八大家”之一。
一世有诗文作品600 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闻名篇《永州八记》《黔之驴》《永某氏之鼠》等。
作品集有《河东先生集》。
游记,指记述旅行经历的文章。
游记有带谈论色彩的,如范仲淹《岳阳楼记》、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有带科学色彩的,如郦道元《三峡》;有带抒怀色彩的,如柳宗元《小石潭记》、欧阳修《醉翁亭记》、袁宏道《满井游记》。
在现今世文学中,游记被给予了历史与人文内涵,此中以翦伯赞的《内蒙访古》、余秋雨的《山居笔录》、韩晗的《大国小城》最为代表。
1.通假字(1)自余为僇人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2) 梦亦同趣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2.古今异义(1)认为凡是州之山川有异态者..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总括某个范围内的全部。
(2)攒蹙积累,莫得遁隐..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层层增添;齐集。
(3)游于是乎始..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表顺承关系的连词。
(4)而后知是山之特立..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连词,表示一件事情以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
3.一词多义外与天际,四望.如一:(1)望先达德隆望.尊: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入深林,穷.回溪:而不知其所穷.:(2)穷山穷水尽:.穷则独善其身:.宜将剩勇追穷.寇:居是州,恒惴栗:.觉今是而昨非:(3)是.惟命是从:.不知木兰是.女郎:卧而梦 / 觉而起,起而归:...(4)而攀附而登,箕踞而遨:..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认为凡是州之山川有异态者:.(5)之始指异之:.不知日之入:.4.词类活用(1)日与其徒上高峰,入深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日与其徒上高峰,入深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箕踞而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望西山,始指异.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说出以下句式种类(1) 认为凡是州之山川有异态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因坐法华西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是岁,元和四年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翻译句子(1)认为凡是州之山川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始得西山宴游记知识点归纳整理

始得西山宴游记知识点归纳整理《西山宴游记》是一部以宋代人王安石(公元1021-1086)为主人公的历史小说。
本书讲述了他和一群朋友一起去西山宴游的过程,叙述了一系列活泼有趣的故事,记录了当时社会的生活状况,也反映了当时的文化观念。
本文就对《西山宴游记》进行知识点归纳整理,以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历史文学作品:一、主人公1、王安石:西山宴游记的主角,宋代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在小说中,他代表着宋时期文人的形象,具有幽默、智慧、大度、仁爱等特质。
2、朋友群:一群随王安石西游的朋友,也代表着宋朝文人的社会阶层,比如康熙、季江、杨、洪、滕、宋蔡、郑等人。
他们在西山旅游过程中,努力追求自由、乐趣,也互相学习和交流。
二、背景1、政治宗教:在小说中,环境在政治上和宗教上反映出宋朝的政治和宗教形式。
当时,朝廷正在官僚集权之中衰落,道教和佛教也正在争斗。
2、社会文化:宋朝也是彩绘小说和综合性艺术文 ems舞台的时代,古代文人博游以及文艺集会体现了宋朝社会文化时期的样式。
三、西山之旅1、旅程:小说从王安石他们出发的起点,记录了一系列活泼有趣的故事,也保留了西山各地的风景。
2、游览:他们的游览重点包括灵山、玄池、玉渊、濯缨、湘水、飞鸟台等名胜地,也叙述了一些关于文化史的有趣故事。
3、社交:在旅途中,他们还在社会阶层中作了不少著名公子的社交,比如三神湖、红芸花院等,这些社交也展示出宋朝文人们文化娱乐的特点。
四、引申思考1、文化观念:通过本书,读者可以了解到宋朝文人的文化观念和思想体系,他们追求自由、乐趣,并重视文艺创作等。
2、历史意义:《西山宴游记》有助于我们了解宋朝的历史,从而对历史有更深入的理解,这也是其作品仍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
3、文学价值:《西山宴游记》以温馨朴实的文笔,自然流露出无拘无束的情趣,以及文人理想主义思想,也洋溢着一股淡雅的文化内涵。
这也是它被无数读者赞叹了不止一次的原因。
始得西山宴游记 知识点 学业水平考试复习

前:“觉而起,起而归”,
后:“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前:“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后:“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字词巩固性练习]
词类活用
日与其徒上高山: 名作状,每天 始指异之 :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奇异 萦青绕白: 形容词作名词,青山,白云 自远而至: 形容词作名词,远方 箕踞而遨: 名作状,像簸箕一样
《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永州八记》 的第一篇,写于809年,即作者被贬职 到永州的第五年,永州地处湖南两广交 界处,时为蛮荒之地,但景色优美。
标题中“始得”怎么理解?
始得:初识、初游; 宴游:宴饮游乐; 始得西山宴游:初游西山的宴饮游乐; 含义:得到游山之乐从西山开始。
作用:①定下全文叙事基调: 游览西山的喜悦;
②点明此次游览的意义。
僇人 lù
恒惴栗 zhuì lì 施施而行 yí
斫榛莽 zhuó 焚茅茷 fén fá 箕踞而遨 jī jù
衽席 rèn 岈然洼然 xiā wā 若垤若穴 dié
攒蹙 cuán cù 莫得遁隐 dùn 萦青缭白 yíng liáo
培塿 pǒu lǒu 颢气 hào
引觞满酌 shāng zhuó
颓然 tuí
冥合 míng
写作手法上的两大特色
1、比照与映衬 2、融情于景,托物寓志
比照映衬 ①以“未得”的遗憾,反衬“始得”的 惊喜; ②被贬后的忧惧、苦闷心情与游山玩水 的赏心乐事对比; ③万物的渺小与西山的“特立”之比。
1、表现作者忘情于山水的语句是:
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2、表现作者整个身心同大自然完全融化 在一起,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的语句是:
解析C定语后置,与例句同,A省略句,B判断句,D被动句
颓然就醉。 古义 接近 今义 就是
浙江省高考语文复习冲刺: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古文学习复习课件

柳宗元
•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作者介绍
• 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 县)人,世称河东先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 元的山水游记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永州八记》是这方面的代表作。他写的游记不 仅文笔简洁,描摹生动真切,富有诗情画意,而 且处处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寄托着对生活遭 际的感慨和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始得西山宴游 记》是《永州八记》的第一篇,作者寄情山水, 写偶识西山的欣喜,写西山形势的高峻,写宴饮 之乐,写与自然的融合,表露自己的傲世情怀。
• 但由于唐顺宗下台、唐宪宗上台,革新失败, “二王刘柳”和其他革新派人士都随即被贬。宪 宗八月即位,柳宗元九月便被贬为邵州(今湖南 邵阳市)刺史,行未半路,又被加贬为永州(今 湖南永州市)司马。这次同时被贬为司马的,还 有七人,所以史称这一事件为“二王八司马事 件”。
• 永州地区地处湖南和广东、广西交界的地方,当 时甚为荒僻,是个人烟稀少令人可怕的地方。和 柳宗元同去永州的,有他67岁的老母亲、堂弟柳 宗直、表弟卢遵。他们到永州后,连住的地方都 没有,后来在一位僧人的帮助下,在龙兴寺寄宿。 由于生活艰苦,到永州未及半载,他的母亲卢氏 便离开了人世。
• 柳宗元被贬后,政敌们仍不肯放过他。造谣诽谤, 人身攻击,把他丑化成“怪民”,而且好几年后, 也还骂声不绝。由此可见保守派恨他的程度。在 永州,残酷的政治迫害,艰苦的生活环境,使柳 宗元悲愤、忧郁、痛苦,加之几次无情的火灾, 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竟至到了“行则膝颤、坐 则髀痹”的程度。贬谪生涯所经受的种种迫害和 磨难,并未能动摇柳宗元的政治理想。他在信中 明确表示:“虽万受摈弃,不更乎其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1)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其隙.也,则施施..(注音)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
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而.梦。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
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
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
怪特。
(2)①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
之。
②遂命仆过湘江,缘.染溪,斫.棒莽,焚茅伐,穷.山之高而止。
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④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尽寸千里,攒蹙累积..
,莫得遁隐。
⑤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⑥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 土娄.. (注音并解释) 为类。
⑦悠悠乎.与颢(注音)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⑧引.
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⑨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⑩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⑾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一、 解释文中加点的黑体字,将意思写在该字的下方。
二、 翻译下列句子:
1.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译: ;
2.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译:;
3.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
译:;
4.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循隐。
译:;
5.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土娄为类。
译:;
6.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译:;
7.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译:;三.分析文中阴影句子的句式
课文知识点整理
一、文学常识
1.本文作者,是代著名的文学家,是“”之一。
初二时学过他的《》。
2.本文题目中“始得”两个字表露出作者。
二、用课文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1.分层:第一段:
(1)写被贬的心情“”。
(2)写漫游“”。
(3)写宴饮之乐“”。
(4)写自我感受,为下文埋下伏笔“”。
2. 分层:第二段:
(1)第句,写:;(2)第句至第句,写山形高峻,气象阔大,与自然事例的独特。
(3)第句至第句,写饮宴之乐而忘归。
(4)第句至第句,写游西山之后的解脱感觉。
(5)第句至第句,交代写作原因及写作时间。
3.上文第2段写出作者沉醉于西山景色,物我合一的语句是。
三、基础知识
1.下列各项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僇人(lù)惴栗(lì)施施而行(yíyí)
B.斫榛莽(zhuó)茅茷(fá)箕踞(jī)
C.岈然(yá)?攒蹙(cuáncù)颢气(jíng)
D.引觞(shāng)满酌(zhuó)颓然(tuǐ)?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意有所极.(极点),梦亦同趣.(同“趋”,往)
B. 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才)指异.(以……为异)之
C. 缘.(顺着)染溪,斫.(砍)榛莽,焚茅茷,
D. 心凝形释.(解除束缚),与万化冥合
..(浑然一体)
3.下列各项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今年
..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B.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
..,四望如一。
C. 然后
..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娄为类。
D.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
..乎始。
4.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各不相同的一组是()
A. 到则.披草而坐醉则.更相枕以卧
B. 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C. 自余为.僇人故为.之文以志.
D. 则凡数州之.土壤其高下之.势
5.选出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A.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著有《河东先生集》。
B.柳宗元世称柳河东、柳柳州,与白居易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C.《始得西山宴游记》是一篇山水游记,是柳宗元的“永州八记”之首。
D.《始得西山宴游记》中“怪特”的西山与作者高傲的志趣相互映照,象征了柳完元特立不屈的人格。
6.选出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A.自余为僇人B.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C.意有所极,梦亦同趣D.悠悠乎与颢气俱?7.选出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的活用类型判断不正确的一项()
A.入深林,穷.回溪【形作动,意思是“走到尽头”】
B.望西山,始指异.之【形作使动,意思是“使...奇特”】
C.箕.踞而遨【名作状,意思是“象簸箕一样”】
D.故为之文.以志【名作动,意思是“写文章”】
8.选出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自余为僇人,居是州B.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C.吾从而师之D.因坐法华西亭
9.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醉则更相枕以.卧/故为之文以.志B.自余为.僇人/不与培土娄为.类
C.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穷山之.高而上D.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10.选出下列各句中“而”字意义与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
例句: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A.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B.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C.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D.觉而起,起而归
11.选出下列对“而”字的意义与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①则施施而行②漫漫而游③到则披草而坐④倾壶而醉⑤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⑥觉而起,起而归⑦穷山之高而止⑧攀援而登⑨箕踞而遨
A.①②③ B.③④⑥ C.④⑤⑧ D.⑥⑦⑨
12.选出下列对“乎”字的用法归类不正确的一项()
①悠悠乎与颢气俱②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③游于是乎始
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⑤生乎吾前⑥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⑦其皆出于此乎⑧浩浩乎如冯虚御风⑨而又何羡乎⑩相与枕藉乎舟中
11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12知不可乎骤得
A.①⑥⑧ B.②⑦⑨ C.③④12 D.⑤⑩11
四、解释下列加点的黑体词语在句子中的意义何用法。
(1)穷穷.回溪()
穷.山之高而止()
而不知其所穷.()
(2)始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始.指异之()
游于是乎始.()
(4)始指异.之()(5)箕.踞而遨()(6)萦青.缭白.()()
(7)外与天际.()(8)四望如一.()
(8)故为之文.以志()
五、默写下面的名句
1、到则披草而坐,。
,卧而梦。
,。
2、遂命仆过湘江,,,,穷山之高而止。
3、其高下之势,,,,,莫得遁隐。
4、,;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5、,,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