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见闻
关于会宁红军村作文

关于会宁红军村作文《关于会宁红军村》篇一会宁红军村,对我来说就像一本活着的历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传奇故事。
我第一次去会宁红军村的时候,那感觉就像是穿越回了过去。
刚进村口,就看到那古旧的建筑,墙皮有些脱落,就像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脸上布满了皱纹,但每一道皱纹里似乎都藏着故事。
村里的路是那种土路,一脚踩下去,还能扬起一小片尘土,“哟呵,这路还挺有‘个性’的呢。
”我心里想着。
走着走着,我看到了墙上那些红军时期的标语,虽然有些已经模糊不清了,但依然能感觉到当年的那种热血沸腾。
我站在那儿,就好像能看到当年红军战士们在这里走过,他们穿着破旧的军装,眼神却坚定得像燃烧的火焰。
也许他们当时就在这个地方,喊着激昂的口号,准备奔赴战场。
这时候我就在想,我要是能回到那个时候,和他们并肩作战,那得多酷啊!不过我可能没那么勇敢,毕竟我连虫子都有点怕,哈哈,有点自嘲了。
再往前走,有个老爷爷坐在门口晒太阳,我就凑上去和他聊天。
老爷爷可健谈了,他跟我说了好多红军在这儿的事儿。
他说那时候条件可艰苦了,红军战士们有时候连饭都吃不饱,但是他们就是靠着一种信念坚持下来的。
我就问老爷爷:“那信念是什么呀?”老爷爷笑了笑说:“娃娃,那信念就是让咱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啊。
”我当时就愣住了,这么简单的道理,却是那么伟大的力量。
我走进一间屋子,里面陈列着一些红军用过的东西,破旧的草鞋、生锈的水壶,这些东西现在看起来毫不起眼,但在当时却是红军战士们的宝贝。
我想,这草鞋得多磨脚啊,要是我穿上走不了几步就得哭爹喊娘了。
可是红军战士们却穿着它们翻山越岭,那得需要多大的毅力啊。
这时候我就觉得自己平时遇到一点小困难就想放弃,真是太不应该了。
在会宁红军村的这一天,我的心情就像坐过山车一样。
一会儿为红军战士们的英勇事迹而激动不已,一会儿又为自己的懦弱而感到惭愧。
会宁红军村就像一面镜子,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
我想,我以后还会再来这个地方的,每次来可能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吧。
我的家乡作文会宁农村杨集乡

我的家乡作文会宁农村杨集乡在甘肃的那片黄土地上,有一个让我心心念念的地方,那就是我的家乡——会宁农村杨集乡。
说起杨集乡,那真的是一个充满独特魅力的地方。
这里没有大城市的繁华喧嚣,没有车水马龙的街道和高楼大厦,但却有着最纯粹、最质朴的美。
先从我们杨集乡的田野说起吧。
春天的时候,田野像是被大自然这位神奇的画家刚刚泼上了一层嫩绿色的颜料。
小麦苗从土里探出脑袋,嫩绿嫩绿的,微风轻轻一吹,它们就像一群小孩子在欢快地跳舞。
田边的野花也不甘示弱,红的、黄的、紫的,五颜六色,争奇斗艳。
你要是凑近了闻一闻,那花香能让你陶醉一整天。
到了夏天,田野就变成了一片绿色的海洋。
玉米苗长得比人都高,一个个挺直了腰杆,像是在站岗的士兵。
土豆花开得正旺,白色的小花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格外清新。
这个时候,你走进田野,会听到各种昆虫的叫声,蛐蛐在草丛里唱歌,蚂蚱在庄稼地里蹦跶,仿佛它们在举办一场盛大的音乐会。
秋天,那可是杨集乡最热闹的季节。
金黄的麦浪在风中翻滚,沉甸甸的麦穗把麦秆都压弯了腰。
农民伯伯们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拿着镰刀在地里忙碌着。
割麦子可是个技术活,动作要快,姿势要帅,不然一不小心就会被麦芒划伤。
打下来的麦子堆成了小山,在阳光的照耀下,麦粒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除了麦子,还有红彤彤的高粱,像火把一样燃烧着;饱满的玉米棒子,被掰下来堆在院子里,像一座小山。
冬天的杨集乡,别有一番风味。
一场大雪过后,整个乡村都被白色覆盖,就像一个童话世界。
孩子们在雪地里嬉笑玩耍,打雪仗、堆雪人,小手和脸蛋都冻得通红,但依然玩得不亦乐乎。
大人们则坐在热炕上,嗑着瓜子,聊着家长里短,屋子里弥漫着温暖的气息。
再来说说我们杨集乡的村子吧。
村子里的房子大多是土坯房,虽然看起来有些简陋,但却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每家每户的院子里都种着果树,春天开花,秋天结果。
苹果树、梨树、枣树,各种各样的果子,让人垂涎欲滴。
村子里还有一条小河,河水清澈见底,能看到鱼儿在水里游来游去。
会宁县红军村作文

会宁县红军村作文哎哟喂,说起会宁县的红军村啊,那可真是个有意思的地儿!我这人平时不太爱扯些历史大旗,但那次去了一趟,嘿,还真让我长了不少见识,心里头那个激动劲儿,到现在还没消停呢。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一拍脑门,决定给自己来个说走就走的“红色之旅”。
为啥选会宁红军村呢?还不是因为听我那当过兵的姥爷整天念叨,说那地方有故事,有味道。
得嘞,我这人就爱凑热闹,二话不说,收拾收拾就出发了。
一进村口,哎哟,那气氛就不一样。
路两边,老槐树挂着红灯笼,虽然不是过年过节,但那份喜庆劲儿,就像是欢迎每一位远道而来的客人。
村里头,老人们坐在门口晒太阳,聊着天,见了我这个城里来的小伙子,都笑眯眯地打招呼,那热情劲儿,让我这初来乍到的人,心里头暖洋洋的。
我顺着路标,一路走到了红军纪念馆。
一进门,哎哟妈呀,那墙上的照片、展品,简直就是个时光机,一下子把我拉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把旧得不能再旧的军号,讲解员阿姨说,这是当年红军战士们冲锋陷阵时的号角。
我盯着那把军号,心里头那个激动啊,就像是能听到当年那激昂的号角声,在耳边回响。
出了纪念馆,我这心里头还意犹未尽,决定去村里转转,找找当年红军战士们留下的痕迹。
村里的小路,都是用青石板铺成的,走起来咯吱咯吱响,每一步都像是踩在历史的脉络上。
路过一户人家,门口的大爷正在编草鞋,嘿,那手艺,真是绝了!大爷告诉我,他爷爷当年就是给红军战士编草鞋的,这手艺传到他这儿,已经是第三代了。
我拿起一双草鞋仔细端详,心里头那个感慨啊,这不仅仅是一双鞋,更是一段传承,一种精神。
夕阳西下,我走在回村的路上,心里头那个五味杂陈啊。
看着那些淳朴的村民,那些古老的建筑,那些承载着历史记忆的一草一木,我突然觉得,这次旅行,值了!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跟家人分享了我的所见所闻。
姥爷听了,笑得合不拢嘴,说:“看吧,我就说那地方有味道,没骗你吧!”我点点头,心里头那个感慨啊,这次去红军村,不仅让我了解了历史,更让我体会到了那份传承千年的劳动人民的坚韧和乐观。
赞美新农村建设变化的文章

赞美新农村建设变化的文章1. 引言说到新农村建设,哎呀,那真是让人心里暖暖的。
记得小时候,村里简直就是个“大荒野”,土路一条,家家户户都是老房子,夏天一到,蚊子比人还多,真是“人仰马翻”。
可是现在,变化可真不小啊!小伙伴们,今天就跟我一起来看看这新农村的神奇变化吧!2. 村庄的面貌2.1 交通设施的提升先说说这交通。
以前那叫一个难啊,去趟镇上得颠簸一个小时,路上小石子飞起,感觉就像坐过山车。
现在可好了,村里新修了水泥路,宽宽的,路边还有花坛,哇,简直像走在公园里!我常常开着电动车,听着音乐,心里乐得跟朵花似的。
小孩子们也不用再在土路上踢泥巴球了,都是在路边骑着自行车,笑得可欢了。
2.2 房屋的变化再说说房子。
以前的房子呀,都是土墙瓦房,住久了都觉得有点阴沉。
可现在,大家都开始盖起了新房,三层的小洋楼,一个个都像画儿似的,白墙黑瓦,整齐划一!走进村里,简直就像走进了个“洋房小区”。
最让人感动的是,老一辈的人也住上了新房子,脸上的笑容都能赶上过年。
3. 农村的生活3.1 农业的现代化说到农业,那可是村里的命根子。
以前种地,全靠人力,累得跟狗似的,现在不一样了。
村里引进了新设备,什么插秧机、收割机全都有,农民们轻轻松松就把地种好,真是“干活不累,收成多”。
再加上有了大棚,四季都有新鲜的蔬菜,吃得可丰富了,想吃啥都有,心里那个美啊,别提了!3.2 乡村文化的复兴还有文化生活,咱们村现在可热闹了!广场舞、腰鼓队、书法班……每天晚上,村头都能听到音乐声和欢笑声。
大家聚在一起,跳舞、聊天,热热闹闹,感觉比过年还热闹。
有时候,我就在一旁偷乐,心想这新农村真是“万象更新”。
还有,村里的文化活动也多了,书法比赛、民俗节,大家都积极参与,心里都乐开了花。
4. 结尾总的来说,新农村建设真是让人刮目相看,变化真心大呀。
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感觉未来也充满了希望。
就像那句老话说的:“有志者事竟成”,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把我们的村庄建设得更美好,日子肯定越来越红火。
三苦两乐

"三苦两乐"精神已成为会宁财富会宁教育:迎着太阳走( 2010-04-16 08:33:39)稿件来源:甘肃经济日报编者按:会宁教育独树一帜,别具一格,是中国教育史上特有的成功范例。
在干旱贫瘠的自然条件下、穷困落后的生存环境里,崇文修德的文化底蕴,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情牵魂绕的地方领导,爱岗敬业的辛勤园丁,发奋刻苦的莘莘学子,坚守希望的痴心家长,众志成城的社会氛围,持续改写着基础教育的实践,不断创造着令人瞩目的奇迹,长久改变着个人、家庭的命运和全县的面貌。
同时,会宁教育事业的卓异成就又与会宁基础教育的辉煌发展互动相成。
这种创造性的成功教育格局,则是办健康教育、办规范教育,办阳光教育等多纬度理念构织而成的。
引言说起会宁,“会师圣地”、“苦甲天下”、“西北高考状元县”全国知名。
其中“西北高考状元县”,当属本土的“会宁创造”。
“家有千石粮,不如一人在书房。
”恢复高考制度32年来,会宁已向全国各类高校输送学生6万多名,更有5000多人获得硕士学位,1000多人获得博士学位,近100人出国留学。
会宁学子已遍及全国,走向全球。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是民族振兴之根本,社会进步之基石。
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十一届甘肃省人大代表、会宁五中副校长王锡武坦言,对于会宁这样一个革命老区、国家级贫困县而言,教育就是我们的精神支撑,特别是贫困农民家庭的精神支撑。
县委、县政府“打好三张牌,走好六条路”的发展战略,其一就是“打金色牌,建设西北教育名县”。
多年培育的领导苦抓、家长苦供、社会苦帮、教师乐教和学生乐学的“三苦两乐”精神,已经成为会宁教育的法宝和财富。
人类社会,一要生存,二要发展。
今年1月26日,新浪网联合全国30省的40多家媒体在北京举行了教育界年度盛会——“教育改变人生,网络引领未来”新浪2009年中国教育盛典。
颁奖典礼上,新浪教育频道联合新生代调查机构共同发布了权威的“中国家庭教育消费报告”。
参观会宁红军实践报告(2篇)

第1篇一、前言会宁红军,又称“会宁会师”,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的标志性事件之一。
会宁红军不仅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大意义,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外侮、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重要里程碑。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段历史,传承红色基因,我于近日参观了位于甘肃省会宁市的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现将参观情况及心得体会报告如下。
二、参观内容1. 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简介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位于甘肃省会宁市区,是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而建立的。
该馆占地面积约58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200平方米,共有展厅8个,展出了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文物和文献资料。
2. 参观内容(1)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展厅展厅分为八个部分,分别是:红军长征的背景、红军长征的历程、红军长征的胜利、红军长征的牺牲、红军长征的精神、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红军长征的纪念活动和红军长征的传承与发展。
(2)红军长征胜利纪念广场纪念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座红军长征胜利纪念碑,碑高25.5米,象征着红军长征胜利的历程。
广场两侧分布着红军长征历史主题雕塑群,生动地展现了红军长征的艰辛历程。
(3)红军长征胜利纪念公园公园内种植了各种花草树木,环境优美。
公园内还建有红军长征纪念馆、红军长征纪念亭等设施,为游客提供了良好的参观环境。
三、心得体会1. 深刻认识红军长征的伟大历程通过参观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我对红军长征的伟大历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红军长征是一次伟大的战略转移,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在长征途中,红军经历了无数的艰难险阻,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最终取得了胜利。
2. 传承红军长征精神红军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包括坚定的革命信念、不怕牺牲、勇往直前、艰苦奋斗等。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3. 增强爱国主义情怀参观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爱国主义的重要性。
我们要牢记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努力拼搏。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3篇

一、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呈现出迅速启动的良好局面第一,思想发动比较充分。
2022年4月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后,区委、区政府把思想发动工作放在首位,召开了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动员大会。
区新农村办编发简报14期,各乡镇积极组织试点村召开两委会和村民代表会,一些村还利用有线广播、板报、墙等形式扩大宣传面。
通过各种会议和各种形式的宣传发动,全区干部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想观念和舆论氛围已初步形成。
第二,规划设计科学合理。
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乡镇及村屯进行调研,对制定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提出了明确要求,相关部门制定了《宁江区20222022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
按照以城带乡的总体战略和由易到难分层推进的工作思路,通盘考虑区域发展、产业布局、小城镇建设、环境治理诸多因素,依据实际情况把全区82个村分成三个层次进行推进设计:第一个层次是近郊13个村,突出城区服务带动,力争5年建成;第二个层次是靠近油田、大企业和工业集中区的31个村,突出企业促动,力争2022年建成,第三个层次是以农业为主,条件相对较差的38个村,突出产业拉动,力争2022年建成。
与《规划》实施相配套,还制定下发了《宁江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方案》、《宁江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部门负责分工意见》等一系列相关规定,进一步明确了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实施步骤、工作措施和领导责任。
二、制约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困难和问题第一,农村产业结构单一,生产经营方式落后,增收空间狭窄,从根本上限制着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质量和速度。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问题还是经济发展问题。
全区农村经济发展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换时期,更多地表现出传统农业的特征。
一是农村产业结构单一。
调查的几个村,呈现出种植业一花独放,养殖总量呈下降趋势,加工业几乎空白,二、三产业严重滞后。
二是生产经营方式落后,农业仍然延续着以户为单位,各自为战、自产自销的粗放式的生产经营,科技含量和产出效益低。
甘肃会宁县龙头企业在乡村振兴中作用发挥的案例

甘肃会宁县龙头企业在乡村振兴中作用发挥的案例
龙头企业在“政府+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中,发挥着打“通”市场、拉“长”产业链条、用“活”金融工具的重要作用,只有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才能带动“龙身”(合作社)和“龙尾”(贫困户)发展。
2018年7月2日,会宁县与中天羊业签署了《肉羊产业合作项目协议》,共同在会宁县郭城驿镇建设年屠宰百万只羊肉精深加工中心,改造提升会宁现有种羊场,建设肉羊繁育区、育肥区,打造肉羊繁育基地,建成新肉羊活畜交易市场。
项目落地后,为了确保项目签约当月建设、年内实现投产,会宁县成立了以一把手县长为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乡镇主要负责人为组员的会宁县肉羊产业合作项目领导小组,明晰责任链条,层层传导压力,建立“县领导联系协调、部门负责人联系配合、乡镇负责人协调服务、一线干部联系办理”项目建设推进机制,
在政策上重点支持,资金上重点保障,服务上重点配套,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配合、齐抓共管的强大项目建设合力,为项目顺利开工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项目建设期间,会宁县始终坚持“简程序、快办理、优服务”原则,为项目建设中涉及立项、工商注册、税务登记、土地预审、环评等相关证照办理提供“一条龙”“保姆式”服务。
并建立每周项目专题推进会,每月项目建设现场督导协调会制度,发挥发改、人社、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等部门职能作用,就项目建设、种羊投放回收、养殖运营等问题进行梳理调度,第一时间解决项目建设、产业推动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为积极落实双方签署种羊投放分红合作,会宁县还对各乡镇湖羊投放任务进行分解,组织干部进村入户开展湖羊一体化养殖宣传,对中天羊业发展现状、合作模式、扶持政策、发展前景等方面深入细致宣讲,广泛发动贫困群众参与湖羊养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0 0 8 年第 0 3 期 (总 2 6 0 期)
甘肃肉价有所回落
本刊 消 息 :2 月 1 9 日 , 记 者 从 省 价格 监 测 中心 获 悉 , 当 日全
省 肉类 食 品价 格 均 有所 回落 , 其 中活 鸡 降幅 达 0 . 5 % 。 尖 椒 、 青笋
等部分蔬菜仍居 高不下 ,最 小涨幅也超过 3 % 。 此外 ,其他产 品的
白萝 t-
2 .
38
%
、
芹菜
2 .
62 %
、
油菜
1 .
3 5 % ;豆 腐 、 胡萝
卜价 格 持 平 。
液化气价格每罐为
63 .
7
1
元 ,与
1 8 日价格 持 平 。
‘
‘
‘
另据 监 测 中心 调 查 数据 显 示 , 市 内榆 中街 早 市 、 建 兰 路 市 场
和 百盛超市等 ,粮油价格基本稳定 , 蔬菜价格有小幅波动 。
87
元,
比 18
日上 涨
0 .
2
1%
,
桶 装 菜籽 油每 桶
74 .
39
元 , 与 1 8 日价 格 持 平 。 猪 肉 、 牛 肉 、 羊 肉、 活 鸡 、 鸡 蛋价 格 每斤 分 别
为 元 1 2 . 8 9
元 1 5 、
.
1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元 1 4 、
.
38
元 元 7 、
.
16
、3。 32
,
与 18
日相 比
会宁县社会主义薪。农村建设见闻j
维普资讯
9 5 Ga n s u No n gye
均有 下 降, 降幅分别为:猪 肉
0.
28
%
牛 肉 、
0 .
14
%
羊 肉 、
0 .
27
%
、
活鸡
0.
50 % 、 鸡蛋
0 .
2 1% 。 监测的 9
种蔬菜 中,有
4
种上涨 , 涨幅
分 别 为 :大 白菜
3 .
63 %、土豆
4 .
07 % 、尖椒
4.
8 1 % 、 青笋
3.
11% ;
3 种下降,
降幅分别为 :
价格基本与前 日持平 。
据 省价格监 测 中心 监 测 数 据 显 示 ,2 月 19 日, 全 省 平 均 小
麦 、 玉 米收购 价为每 5 0
公斤为 8 4 .
69
元 7 4 、
.
oo
元 , 富强粉 、 粳米
零售 价每 斤 为
1 .
30
元 1 、
.
94
元 ,均与
18
日价格持平 。
散装菜籽
油每斤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