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操作和测量标准化及lqh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心电图操作规范PPT课件

心电图操作规范PPT课件
减少干扰和误差
在操作过程中,应避免外界干扰和误差,如电磁干扰、电极移动等。
记录纸质量
确保使用高质量的记录纸,以保证心电图的清晰度和可读性。
记录时间
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记录时间,以确保能够捕捉到异常的心电图波形。
心电图操作质量评估与改进
定期评估
定期对心电图操作过程进行质量 评估,检查记录的准确性和可靠
THANKS
感谢观看
心电图操作规范ppt 课件
目录
• 心电图概述 • 心电图操作流程 • 心电图解读 • 心电图操作规范与标准 • 心电图操作实践与案例分析
01
心电图概述
心电图的定义和作用
定义
心电图是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 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变化来评 估心脏功能。
作用
用于诊断心律失常、心肌缺血、 心肌梗死等心脏疾病,辅助评估 心脏功能,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
性。
反馈与改进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反馈问题并 采取改进措施,提高心电图操作
质量。
培训与教育
对心电图操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 和教育,提高其技能和知识水平。
05
心电图操作实践与案例分 析
心电图操作实践
操作前准备
确保心电图机正常工 作,检查电源、电极 片、导线等是否完好。
患者准备
确保患者处于安静状 态,避免剧烈运动, 去除金属饰品等干扰 因素。
心电图的基本组成
01 02
心电图导联
心电图导联是将电极放置在身体的不同部位,以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变化。 通常包括12个导联,包括六个肢体导联(Ⅰ、Ⅱ、Ⅲ、aVR、aVL、 aVF)和六个胸导联(V₁至V₆)。
心电图波形
心电图波形是由心脏电活动产生的电压变化形成的图形。正常情况下, 心电图波形包括P波、QRS波群、T波和U波等。

心电图机操作规程及心电图的理论学习课件

心电图机操作规程及心电图的理论学习课件

心电图机的准备工作
在进行心电图检查之前,需要确保心电图机的正确设置、电极的粘贴位置以 及患者的身体状态。做好准备工作能够提高检查的准确性和效果。
心电图机的电极贴法
心电图机的电极贴法有多种方式,如四肢导联法、胸前导联法和预胸导联法。 不同的电极贴法可以观察到不同的心电图信号,以便更全面地评估心脏状况。
心电图机操作规程及心电 图的理论学习ppt课件
本课件介绍了心电图的原理和操作规程,包括心电图的定义、作用、心电图 机的分类和使用,以及心电图的基本操作流程等化,反映心脏工作的一种检查方法。它能 够揭示心脏的电生理情况,帮助医生判断心脏病的类型和程度,并指导临床 诊疗。
心电图的作用及意义
心电图可以帮助医生了解心脏的运行状态,判断心脏病的类型和程度。它是 诊断心脏病的重要工具,对于提前发现心脏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治疗 具有重要意义。
心电图机的分类及使用
心电图机根据功能和使用场合的不同,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传统心电图机、便携式心电图机以 及无线心电图机等。不同类型的心电图机有不同的适用场景和使用方法。
心电图机的组成和外部结构
心电图机通常由导联线、电极、增益调节器、滤波器、放大器、记录仪和打印机等部件组成。外 部结构一般包括控制面板、显示屏、键盘和接口等。
心电图机的基本操作流程
心电图的基本操作流程包括设置导联方式、粘贴电极、调节增益和滤波器参数、记录心电图、保 存和打印等步骤。正确的操作流程能够获得准确的心电图数据。

《心电图操作技术》PPT课件

《心电图操作技术》PPT课件
心脏电传导系统
心脏电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结 间束、心房肌、房室结、希氏束 、左右束支和浦肯野纤维等,负 责将心电信号传导至整个心脏。
心电图波形组成与意义
01
02
03
04
P波
代表心房除极的电位变化,形 态通常为钝圆形,有时可有轻
微切迹。
QRS波群
代表心室肌除极的电位变化, 形态和时程因导联不同而异。
实践操作环节设置和评分标准
实践操作环节
包括心电图机操作、心电图描记、心电图测量和心电图分析等步骤。
评分标准
根据实践操作的规范性、准确性和熟练程度进行评分,同时考虑学员在操作中的应变能力和沟通技巧 。
考核形式选择和成绩评定方法
考核形式
采用理论考试和实践操作考核相结合 的方式,全面评估学员的学习成果。
胸导联
包括V1-V6导联,主要反映心脏横 轴方向的电位变化,对诊断心肌缺 血、心肌梗死等疾病有重要价值。
02
心电图机操作方法与步骤
心电图机结构功能介绍
输入部分
包括电极、导联线等, 用于采集心电信号。
放大器
对采集到的心电信号进 行放大处理,以便于观
察和记录。
滤波器
滤除干扰信号,提高心 电图的清晰度。
记录速度
选择适当的记录速度,以便于观察和分析。
患者状态
确保患者处于平静状态,避免肌肉颤抖等干 扰因素。
标记信息
在记录纸上标记患者信息、导联名称和记录 时间等。
常见故障排除方法
无信号或信号质量差
检查电极接触是否良好、导联线是否 断裂或老化等。
基线漂移
调整放大器零点或检查电极是否松动 。
干扰现象
排除电磁干扰源,如手机、电器等。

心电图的测量方法和正常心电图 PPT

心电图的测量方法和正常心电图 PPT
MAX Rv5+Sv1<3.5(女) Rv5+Sv1< 4.0mV(男
) MIN Rv1<1.0mV,Rv1+Sv5<1.2mV,RavR<0.5mV
RI+ SIII < 2.5mv RII+ RIII < 4.0mv
电压增高:心室肥大
❖ 时间延长:心室肥大、 心室内传导阻滞 、预激综合征、室性心搏、室内差异性传 导等。
4、间期的测量: ❖ P-R(or P-Q)间期的测量:
选择有明显P or Q波的导联进行(Ⅱ): 自P波的起点量至QRS波群的起点。 ❖ Q-T间期〈V3〉:代表心室肌除极和复极全过 程所需时间。
选择T波比较清晰的导联。 自QRS波群的起点量至T波终点。 ❖ 若心律不规则, 应取3~4个间期的平均值。
Q波小于 0.04秒,振幅<1/4同导联R 波
正常心电图胸前导联QRS波群特点
❖电压:
肢导联QRS波群电压和≥0.5mV 胸导联QRS波群电压和≥0.8mV
电压降低:肺气肿、心包积液、全 身水肿、心肌炎、 心肌病、心肌梗 死、缩窄性心包炎、胸腔积液、气 胸等 及肥胖人。
Rv5<2.5mv,RI<1.5mV, RavF<2.0mV,RavL<1.2mV
HR(次/每分钟)=60(s)/R-R (or P-P)间距平均值 (s)
可查表。
不规则节律时测HR:
测量15厘米长心电图内P波 或QRS波群出现的数目:该数目 乘以10。计头不计尾。
目测:
15~25格为正常。
(三)各波段的测量
1、电压 ❖向上的波的电压从基线的上缘至
顶点;向下的波从基线的下缘到 底端测量。若为双向P波,应以上 下振幅的绝对值之和为其电压数 值。

心电图机的操作及心电监护仪的使用ppt课件

心电图机的操作及心电监护仪的使用ppt课件
8监护仪氧饱和度夹子的维护与消毒。
28
谢谢观看
29
心电图机的操作流 程及心电监护仪的
使用
1
心电图机(ECG)是指能接收心脏产生的微弱电流(mv级),并记录心电图 的仪器装置。是心脏病诊断和治疗中最常用、最简便的检查手段。 由主机、记录器、导联线3部分组成
2
环境、用物准备
保持室内温暖需大于18摄氏度,防止寒战。安静,屏风遮挡。 检查床不宜过窄,需大于80厘米,以免因为肌紧张而产生干扰,如床
27
监护仪的保养与消毒
1、监护仪放置于通风、干燥处。 2、接净化电源保持电压(220±22)V,减少与高功率电器一 起使用。 3、保持仪器外部清洁无尘,定期用非腐蚀性洗涤剂清洁仪器 的外壳和电缆线,注意勿让液体流入机器内部。 4、避免频繁开关仪器,病人非长时间而只是暂停仪器时,摘 除监护电极扣即可,不必关机。 5、显示屏用干净软布擦净,动作要轻柔,以免损坏。 工作人员操作前洗手,修剪指甲,以免损坏触摸按键或荧光 屏。 6监护仪导线勿折叠,受压。过长的导线可弯成较大的圆圈扎 起,妥善放置。 7监护仪袖带的维护与消毒。
18
血氧探头的位置与连接
探头 的位 置与 方向
19
安放电极的注意事项
1. 安放电极前清洁皮肤 2. 电极必须牢固紧贴皮肤 3. RESP的监护是依靠RA和LL两个电极两端的电压差变化而测得的呼吸波
形,故电极贴放的位置很重要 4、根据病情,协助患者取平卧位或半卧位。 5、密切观察心电图波形,及时处理干扰和电极脱落 6、每日定时监测,按时记录。 7、正确设定报警界限,不要关闭报警铃声 8、定期观察粘贴电极片处皮肤,定时更换电极片和电极片位置。
的一侧靠墙,要确保墙内无电线穿行。 心电图机电源线远离检查床和导联电线,床旁不要摆放其他电器。 心电图机的准备:电源线连接良好或备用电充足 充足的心电图纸,并确保心电图纸安装正确,各导联电极对接正确、

常规心电图操作及测量标准化ppt课件

常规心电图操作及测量标准化ppt课件

4
三、皮肤处理和电极安置
1.如果放置电极部位的皮肤有污垢或毛发过多,则应预 先清洁皮肤或剃毛。 2.应该用导电膏(剂型分为:糊剂、霜剂和溶液等)涂 擦放置电极处的皮肤,而不应该只把导电膏涂在电极上。 此外还应尽量避免用棉签或毛笔沾生理盐水或酒精甚至于 用自来水代替导电膏,因为用这种方法处理皮肤,皮肤和 电极之间的接触阻抗较大,极化电位也很不稳定,容易引 起基线漂移或其它伪差,尤其是皮肤干燥或皮脂较多者, 伪差更为严重。
7
四、描记心电图
1. 心电图机的性能必须符合标准。若使用热笔式的记录纸, 其热敏感性和储存性应符合标准。单通道记录纸的可记录范 围不窄于40mm。 2. 无自动描记1mV定标方波的热笔式心电图机,在记录心电 图之前必须先描记方波(“打标准”),以便观察心电图机 的各导联同步性、灵敏度、阻尼和热笔温度是否适当,必要 时可按心电图使用说明加以调整,以后每次变换增益后都要 再描记一次定标方波。方波勿过宽(约0.16s),尽可能与P、 QRS、T波不重叠。 3. 按照心电图机使用说明进行操作,常规心电图应包括肢体 的Ⅰ、Ⅱ、Ⅲ、aVR、aVL、aVF和胸前导联的V1-V6共12 个导联。
常规心电图操作标 准化
1
为了获得质量合格的心电图,除了心电图机性能必须合 格以外,还要求环境符合条件,受检者的配合和正确的操 作方法。
一、对环境的要求
1.室内要求保持温暖(不低于18℃),以 寒冷而引起的肌电干扰。 避免因
2.使用交流电源的心电图机必须接可靠的专用地线 (接地电阻应低于0.5Ω )。
8
胸前导联的电极放置部位示意图
V1:胸骨右缘第四肋间;V2:胸骨左缘第四肋间;V3:V2与V4连线的中点;V4:左锁骨中线第五肋 间;V5:左腋前线V4水平;V6:左腋中线V4水平;V7:左腋后线V4水平;V8:左肩胛角线V4水平; V9:脊椎左缘V4水平;V3R:V1与V4R连线的中点;V4R:右锁骨中线第五肋间;V5R:右腋前线 V4R水平。

心电图完美ppt课件(2024)

心电图完美ppt课件(2024)
16
其他常见异常波形解读
心房颤动
P波消失,代之以小而不规则的f 波;心室率极不规则;QRS波群
形态通常正常。
2024/1/30
心室颤动
QRS-T波群完全消失,代之以大小 不等、极不匀齐的低小波;频率 200-500次/分。
房室传导阻滞
PR间期进行性延长直至一个P波受 阻不能下传心室;相邻RR间期进行 性缩短,直至一个P波不能下传心室 。
在检查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出现异常情况 应立即停止检查并采取相应措施。
对于疑似心脏疾病患者,应备有急救药品和除颤器等应 急设备。
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包括设备故障、患者突发状况等 情况的处理流程。
2024/1/30
27
06 心电图在临床实 践中的应用案例
2024/1/30
28
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中心电图作用突
面的诊断依据。
21
临床应用价值评估
诊断价值
动态心电图监测可发现常规心电图难 以捕捉的短暂性心律失常等异常表现 ,提高诊断准确性。
预后评估
动态心电图监测可评估患者心脏功能 状态及治疗效果,为预后判断提供依 据。
治疗指导
通过对动态心电图数据的分析,可为 临床医生提供个性化的治疗建议,如 药物调整、手术时机选择等。
心率低于60次/分,P波形态 正常,PR间期可延长。
2024/1/30
窦性心律不齐
同一导联上PP间期差异大于 0.12秒,P波形态正常。
窦性停搏
长PP间期与正常PP间期不成 倍数关系,长间歇后可见逸搏
或逸搏心律。
14
房性早搏、室性早搏识别要点比较
房性早搏
提前出现的P'波,形态与窦性P波不 同;PR间期≥0.12秒;QRS波群形态 正常;代偿间歇不完全。

《心电图技术操作课件》

《心电图技术操作课件》

心电图判读原理
揭示心电图判读的原理和方法,学习如何识别正常和异常波形,以及在判读 过程中要注意的细节。
心形,包括心率失常、传导阻滞和心肌梗死等,学会如何准确识别和解读。
心电图质量控制
了解如何控制心电图的质量,确保良好的信号采集并排除可能的噪音和干扰。
心律失常的识别与处理
学习如何识别和处理常见的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律不齐、室性心律失常等,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法。
重要心电图指标解释
解释和分析心电图中的重要指标,如PR间期、QT间期等,以帮助理解心脏的功能和状态。
心电图实例分析
通过实际的心电图实例,学习如何分析和解读复杂的波形,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
心电图的临床应用
探索心电图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领域,如心脏病的诊断、治疗效果的评估等。
心电图在心脏疾病诊断中的地位分析
详细分析心电图在心脏疾病诊断中的重要性和作用,以及与其他诊断手段的对比和互补。
心电图的相关前沿技术
介绍心电图领域的最新研究和技术进展,如无创心电图、智能辅助诊断等, 展望心电图技术的未来。
心电图技术的展望与发展趋势
展望心电图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如机器学习的应用、可穿戴设备的 发展等。
心电图技术操作课件
欢迎来到《心电图技术操作课件》!本课件将全面介绍心电图技术,包括基 本操作步骤、波形识别、异常处理等内容。让我们一起探索心电图的奥秘吧!
心电图技术概述
了解心电图技术的基本原理,它如何帮助医生诊断心脏疾病,以及心电图所起的作用。
心电图操作步骤
详细介绍心电图操作的步骤,从准备设备到正确放置导联,确保正确采集患者的心电信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波
肢导联直立的P波,高度< 0.25mV; P波高电压,见于右房扩大及房性节 律等
胸壁导联中直立的P波< 0.15mV ,宽 度< 0.11s。
P波时间延长,见于左房压力增高, 左房扩大及不完全性房内阻滞。
Ptf-V1 计 算 公 式 : 负 性 振 幅(mm)× 时 间 (s) , 所 得 Ptf-V1 值 的 单 位 是 mm·s
时间测量
▪ QT间期 建议测量V1、V2或V3导联,
取其中最长的间距作为QT间期。测量 QT间期应排除U波
时间测量
R峰时间(R peak time) 旧称类本位
曲折时间或室壁激动时间。一般测量 V1V2与V3V4导联(附图5 )
平均心电轴
人工测量仍采用Ⅰ、Ⅲ导联 QRS波振幅代数和法
心电图测量标准化
▪心电图各波的测量 ▪分析心电图的基本知识
心电图记录纸横直线的意义
直线代表时间 每1小格为0.04s
竖线代表电压 每1小格代表 0.1mV(附图5)
心率
P-P/R-R 间 距 推 算 心 率 表 或 60÷(P-P/R-R 间期)
心率的正常范围在国际上刻板的规定为 60~100bpm , 称 为 正常 窦 性心 律 (normal sinus rhythm)
心电图操作和测量标准化及 心律失常的分析
Hale Waihona Puke 皮肤处理和电极安置▪ 如果放置电极部位的皮肤污垢或毛发过 多,则应预先清洁皮肤或剃毛
▪ 应该用导电膏(剂型:糊剂、霜剂和溶 液等)涂搽放置电极处的皮肤,而不应该 只把导电膏涂在电极上
皮肤处理和电极安置
▪ 严格按照国际统一标准,准确安放
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电极,必要时加 作其它胸壁导联 ▪ 描记V7、V8、V9导联心电图时,必 须取仰卧位 ▪ 不要将接左、右下肢的电极都放在 一侧下肢。
▪ 每个导联记录的长度不应少于3~4个完
整的心动周期(即需4~5个QRS综合波)
遇有下列情况时应及时作出处理
▪ 如果发现某个胸前导联有无法解释的
异常T或U波,则应检查相应的胸前电 极是否松动脱落,若该电极固定良好 而其部位恰好在心尖搏动最强处,则 可重新处理该处皮肤,或更换质量较 好的电极。
遇有下列情况应及时作出处理
振幅测量 ▪ QRS、ST-T测量 统一采用QRS起始部
水平线作为参考水平。 ST段偏移的测量 在J点后40ms或60ms或80ms处测量。应 说明ST段测量点及ST段移位类型(水平 型、下垂型、上斜型)。
▪ T波振幅测量 其测量方法与P波相同
时间测量
▪ P波时限 ▪ PR (PQ)间期 ▪QRS波时限
如有q波,其宽度同样地不应超过 0.04s,深度也不应超逾RaVF之1/4。
正常人的aVR导联的R波高度一般不 应 超 逾 0.5mV , 这 一 数 值 都 值 得 记 忆。
Spodick认为窦性心律的范围为50~90bpm
心律
在绝大多数人中,其心搏的规律大致是相 当匀齐
剧烈跑步后心率可能快达110~120bpm
休息时(静静的酣睡)心率可以减慢到 45~50bpm。
P波
aVR 全部倒置 aVL 倒置或直立 aVF 绝大多数是直立的(<1%正常人倒置) V1、V2 直立或双向
P-R间期
6~7岁后至成年,P-R间期短于0.12s都应视 为异常。
见于短P-R间期综合征、预激综合征、等 频性干扰性房室脱节、交界性节律等。
P-R 间 期 的 延 长 代 表 有 房 室 传 导 异 常 , 房 室结慢径路传导及干扰等,少数P-R间期
是由于心房增大P波延长之故。
QRS
• 正常QRS时间多数为0.08s,它的时间 范围限于0.06—0.10s
▪ 如果发现Ⅲ和/或aVF导联的Q波较深,
则应在深吸气后摒住气时,立即重复描 记这些导联的心电图。
▪ 如果发现心率>60bpm,而PR>0.22s者,
则应取坐位时再记录几个肢体导联心电 图,以便确定是否有房室阻滞。
心电图测量标准化
▪ 心电图各波的测量 ▪ 分析心电图的基本知识
测量参数
基本测量参数:心率、P波时限、 PR (PQ)间期、QRS时限、QT (QTc) 间期、平均心电轴等(附图2)
附图2 一组典型的心电图
振幅测量单位统一用毫伏(mV)表 示
时间测量单位用毫秒(ms)或者秒 (s)表示 (附图3)
振幅测量
▪P波振幅测量
▪Ptfv1测量 Ptfv1表示V1导联的P波终
末电势,是指V1导联P波后部负向波 的宽度(s)和深度(mm)的乘积,单位为 mm·s 。(附图4)
附图4 Ptf-V1值的测量和计算法
描记心电图
▪ 疑有或已有AMI患者首次作常
规心电图检查时必须加作V3R、 V4R、V5R、V7、V8、V9,并在 胸壁各导联部位用色笔作上标记, 使电极定位准确, 以便动态比 较
描记心电图
▪ 疑有右位心或右心梗塞者,应加作V3R、
V4R、V5R导联
▪ 不论使用哪一种机型的心电图机,为了
减少心电图波形失真,应该尽量不用 “交流电滤波”或“肌电滤波”
• QRS≥0.12s,便要认为是BBB、 WPW、高钾、急性损伤阻滞,药物 毒性反应、差传
▪ Q波可见于Ⅰ、aVL、 aVF、V5、 V6。 但小于0.02s
▪ V5、V6若无小q波,反而可能异常 ▪ 任一导联q宽逾0.04s,深达0.4mV应
予重视
QRS波群的电压: aVF导联的R波一 般不应超过2.0mV (个别正常男性最 高限度可达2.3mV)。
正常 数值小于-0.02~ -0.03mm·s
Ptf-V1 ≤-0.04mm·s见于左室受累引起 左房负荷增重、冠心病、风心病
P-R间期
在 正 常 窦 性 心 律 时 , P-R 间 期 一 般 介 于 0.12~0.20s。
但是在心率加快时,P-R间期可相应地略 为减短。
P-R间期在婴幼儿时可以正常地缩短(如 在1周岁时可为0.11s)。
描记心电图
▪ 心电图机的性能必须符合标准。若使
用热笔式的记录纸,其热敏感性和耐 储存性应符合标准
▪ 无自动记录1mV定标方波的热笔式心
电图机,在记录心电图之前必须先描 记方波(“打标准”)
描记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包括12导联:
肢体导联Ⅰ、Ⅱ、Ⅲ 、aVR 、 aVL、aVF
胸前导联V1、V2、V3、V4 、V5、 V6 (附图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