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食疗与广东凉茶
广东凉茶的历史文化

广东凉茶的历史文化广东地处岭南,岭南人饮用凉茶历史悠久、代代流传、相习成俗,与粤剧、粤菜、粤语等,一起体现出独具特色的岭南文化。
凉茶盛行于两广、港澳地区,与岭南气候和水土有很大关系。
在古时,岭南为百越之地,也是中原人称蛮夷戎狄的"南蛮"之地。
所谓岭南是指五岭之南,五岭由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及大庾岭五岭组成,分布在广西东部至广东东部和湖南、江西地区交界处,是中国江南最大的横向山脉,也是长江和珠江两大流的分水岭。
细看历史渊源,岭南地方(主要是广东和广西),"地湿水温",水质偏燥热,身体易"聚火",岭南人从小就耳濡目染,都知道什么时候喝哪种凉茶,习惯上山采药以祛湿解毒,防治感症。
淮南王刘安谏汉武帝远征岭南时说:"南方暑湿,近夏瘴热,暴露水居,蝮蛇蠹生,疾病多作;兵未血刃,而病死者十之二三。
"公元306年,东晋道学医药家葛洪南来岭南,由于当时瘴疠流行,他得以悉心研究岭南各种温病医药。
岭南人通过与自然环境的不断抗争,积累了调理保健、防病治病的宝贵经验。
为了除湿去热,适应环境,他们在植被丰富的山川谷地采集一些清热解毒、消暑去湿的草药,经过一些具有中医药知识的人长期实践,创造出各种各样的凉茶。
葛洪所遗下的医学专著以及后世岭南温派医家总结劳动人民长期防治疾病过程中的丰富经验,形成了岭南文化底蕴深厚的凉茶,其配方、术语世代相传。
由于凉茶有清凉散热、解暑去湿的功能,而且不论盛夏隆冬,四时可服,深受民众喜爱。
后来,随着商业的发展,有人在繁华集市的道路旁出售熬制好的各种保健、防病的草药煎剂,形成了岭南凉茶。
广东凉茶凉茶是岭南人民根据本地的气候、水土特性,在长期预防疾病与保健的过程中以中医养生理论为指导,以中草药为基础,研制总结出的一类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等功效的饮料总称。
分析凉茶"高热"的原因,有关专家指出,首先,凉茶无毒有效的特点十分符合现代人的消费特点。
广东传统文化之凉茶PPT课件

二、凉茶含义
• 凉茶是中草药植物性饮料的通称。 • 广东凉茶是凉茶文化的代表。 • 凉茶,是指将药性寒凉和能消解人体内热 的中草药煎水做饮料喝,以消除夏季人体 内的暑气,或治疗冬日干燥引起的喉咙疼 痛等疾患。
• 凉茶对于广东人,可以说是“生命源于水,健康 源于凉茶”。 • 除了清热解毒外,凉茶还可去湿生津、清火、明 目、散结、消肿等,还可治目赤头痛、头晕耳鸣、 疔疮肿毒和高血压,夏天完全可以当清凉饮料饮 用。体质偏寒凉的不宜多饮,孕妇、老人和儿童 也不宜喝凉茶。 • 另有一说为,凉茶是广东、福建地区对煮好的中 药的液体部分的通称。
非物质文化遗产 —— 凉茶
• 许多人一提起凉茶就会想起“王老吉”和“加多 宝”。确实这些也属于凉茶的种类之一。但是, 凉茶到底是什么,它的发展史又是怎样的,为什 么它可以申请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呢,这些 在接下来由我来向大家解释一下。
一、入选非遗
• 2005年底,凉茶已入 选为国家非物质文化 遗产。 • 2006年5月28日,广东 凉茶成功列入国家首 批“非物质文化保护 遗产”名录。
• 4、清热去湿茶: • 适合用于肠胃湿热证:疲倦乏力,昏昏欲睡,胃 口不好,腹胀或痛,口臭,口腔溃疡,牙肉肿痛, 或有湿疹,皮肤瘙痒,大便硬或烂,小便黄,舌 苔黄厚。组方:银花15克,木棉花30克,槐花10 克,火炭母30克,山栀子15克,绵茵陈15克,扁 豆30克,枳壳15克,山楂15克,藿香10克,蒲公 英15克。
• 5、清肝明目茶: • 适合用于肝胆湿热证:头胀痛,烦躁易怒,眼屎 多,口苦,眼睛红或痒或流泪,睡眠差,大便硬 或烂,小便黄,舌苔黄厚。组方:夏枯草15克, 桑叶10克,野菊花15克,山栀子15克,绵茵陈15 克,溪黄草15克,车前子10克,黄芩10克。
广东独特养生文化的介绍

广东独特养生文化的介绍岭南之地,暑湿所居。
气候潮湿、饮食不当,容易造成人体湿气和热气,而湿热是可以通过饮食起居进行调节的。
生活在湿热气候下的广东人,任何毛病都能用“热气”和“湿气”解答得一清二楚,因此降火祛湿可谓是广东人的终身事业,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独特的粤式养生文化。
论养生,广东人说自己第二,大概没人敢说第一。
结合广东人的日常生活习惯,其养生秘笈大致可分为三点:秘笈一:大病找医生,小病喝凉茶提起广东的养生之道,凉茶必定占据一席之地。
凉茶“既不凉,也不是茶”。
它是用草药煎熬而成的饮料,可分为清热解毒茶、健胃消食茶、滋阴理气茶、养生保气茶等。
只要是广东人,或多或少都离不开凉茶。
感冒发烧要喝、熬夜劳累要喝、吃了燥热食物要喝,上火便秘也要喝……可以说,在奶茶、咖啡没有流行之前,凉茶是大多数广东人心中的C位“饮料”。
秘笈二:药食同源,养生宝典广东人对食材搭配颇为讲究,薏米除湿、北芪补气、党参补气、土茯苓祛湿、芡实健脾……煮凉茶、煲靓汤、做菜做糖水等等,充分体现着广东人对食材的大胆运用。
“药食同源、食医合一”展现出岭南地区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不仅是广东饮食文化的标志,也是属于岭南人特色的养生保健之道。
秘笈三:强身健体,注重调理在广东,娱乐时间同样被养生占据。
足疗店、盲人按摩、理疗店、艾灸馆正在成为休闲娱乐界排名高位的选择,广东人到了一定年纪,体内的养生血脉就会觉醒,五花八门的赛博朋克式养生席卷年轻群体。
广东人对养生,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这种习惯深入血脉、融入日常。
喝凉茶预防病痛、煲靓汤药膳补身、爬小山丘锻炼身体、饭后散步聊天、晨起耍太极等等,无处不有广东养生文化的影响。
这种融于日常的养生方式,却让每一个原汁原味的日子变得有滋有味,让无数人看到广东人对生活最朴实的热爱与对美好的追求。
广东凉茶的配方

广东凉茶的配方广东凉茶的配方1、王老吉:由10味中药组成:以岗梅、淡竹叶、五指柑清心火、解热毒;配以山芝麻、布楂叶、金沙藤、金樱根、木蝴蝶利湿通淋,除肠胃之火;再以金钱草、火炭母冰血去淤,疏肝和胃。
这些中药是天然植物,能有效地去除人体的毒素,提高免疫力。
2、夏桑菊茶:集夏枯草、桑叶、菊花等植物,味道甘甜,气味芳香,清热解毒,清火明目。
秋冬防肺燥,春夏祛暑湿。
3、邓老凉茶:包括金银花、菊花、蒲公英、霜桑叶等中药,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抗病毒、解热、抗炎等作用。
板蓝根:板蓝根颗粒的主要成分为板蓝根。
板蓝根具有明确的抗菌、抗病毒作用。
其水浸液对多种致病菌如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八连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贺志氏及费氏痢疾杆菌、肠炎杆菌和a刑脑炎球菌均有抑制作用,是用于治疗温病发热、热毒、咽喉肿痛等病的良药。
4、清开灵:由金银花、黄芩、板蓝根、栀子、水牛角、动物胆酸、珍珠层粉等8味中药组方制成。
该药具有抗病毒、清热毒、醒脑开窍、抗菌等功能。
对各种病毒(热毒)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有显著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5、金银花茶:主要成份为金银花、山芝麻、菊花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暑、降火利咽、生津止渴、清除风热感冒、热血毒痢、痛肿疔疮、温病发热等功效。
6、五花茶:主要成份为金银花、菊花、槐花、葛花、木棉花。
选用纯中药精制而成,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解酒去湿、健胃消滞等作用。
凉茶的分类一、清热解表茶主要适合内热,火气重的人。
代表药材有银花、菊花、山枝子、黄岑等。
适饮于春、夏和秋季。
二、解感茶主要医治外感风热,四时感冒和流感。
代表药材有去年“非典”时期卖到天价的板蓝根。
饮料型的有“邓老凉茶”等。
此茶四季都适饮。
三、清热润燥茶特别提示,此类凉茶尤其适饮于秋季,对于口干,舌燥,咳嗽都有良好的药用功效。
代表药材有沙参玉竹、龙梨叶、冬麦、雪耳等,饮料型的有“邓老凉茶”等。
四、清热化湿茶其针对湿热气重,口气大,面色黄赤等人饮用。
六种凉茶配方介绍

六种凉茶配方介绍六种凉茶配方介绍各种特色凉茶,包括清热泻火、强力泻火、清热祛湿、复方罗汉果、清暑益气、感冒凉茶等。
凉茶的配方都是由广州中医药大学的老教授提供的经验方,且采用先进的现代化的提取、精制、包装技术,成品原汁原味,不含防腐剂,新鲜卫生,携带方便,是您舟车劳顿、辛勤奔忙之余的减压、泻火、祛暑、健胃的最佳清凉饮品。
下面就介绍六种凉茶配方。
邓老凉茶包括金银花、菊花、蒲公英、霜桑叶等中药,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抗病毒、解热、抗炎等作用。
板蓝根:板蓝根颗粒的主要成分为板蓝根。
板蓝根具有明确的抗菌、抗病毒作用。
其水浸液对多种致病菌如枯草、金黄色葡萄球菌、八连球菌、大肠、伤寒、副伤寒、贺志氏及费氏痢疾、肠炎和A刑脑炎球菌均有抑制作用,是用于治疗温病发热、热毒、咽喉肿痛等病的良药。
金银花茶主要成份为金银花、山芝麻、菊花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暑、降火利咽、生津止渴、清除风热感冒、热血毒痢、痛肿疔疮、温病发热等功效。
夏桑菊茶集夏枯草、桑叶、菊花等植物,味道甘甜,气味芳香,清热解毒,清火明目。
秋冬防肺燥,春夏祛暑湿。
清开灵由金银花、黄芩、板蓝根、栀子、水牛角、动物胆酸、珍珠层粉等8味中药组方制成。
该药具有抗病毒、清热毒、醒脑开窍、抗菌等功能。
对各种病毒(热毒)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有显著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王老吉由10味中药组成:以岗梅、淡竹叶、五指柑清心火、解热毒;配以山芝麻、布楂叶、金沙藤、金樱根、木蝴蝶利湿通淋,除肠胃之火;再以金钱草、火炭母冰血去淤,疏肝和胃。
这些中药是天然植物,能有效地去除人体的毒素,提高免疫力。
五花茶主要成份为金银花、菊花、槐花、葛花、木棉花。
选用纯中药精制而成,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解酒去湿、健胃消滞等作用。
广东凉茶文化

间比较长,同时比较潮湿,这需要清热、解毒、祛湿。 广东的凉茶的确是县县有,镇镇不同,比如说石歧凉茶 、湛江感冒茶、汕头的汽布袋茶等,星罗棋布。 传统的凉茶都是选用一些性寒凉的中药,包括比较多 的地道的南方药材,最大的特点就是清热、解毒、祛湿 ,就是针对南方炎热而又潮湿的天气。"
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饮食习惯的变化,人的体质发 生了很大的改变。佘自强药师介绍说: "比如说现在很多人坐在办公室面对着电脑,劳动强度减少 了,户外的活动也减少了,阳气推动的功能得不到锻炼,同时 空调对人体季节性的影响,造成了现代人的体质阳虚为多,正 因为如此,人体不能承受大量寒凉物质的刺激,加上现代人生 活条件确实好了,进食了高脂肪的食物,以及日益严重的环境 污染,还有熬夜加班和喝酒应酬,毒素在体内的积存带来一系 列的身体问题,传统凉茶偏重于去火功效,基本上没有排毒的 功效,无法帮人体排出毒素。"在这种情况下,现代凉茶应
• 在广州话中,"凉"既指体质 虚寒,也指散热解暑。凉茶, 顾名思义,因其药性寒凉, 故能起到清热降火的药效。 • 广东凉茶的前身可追溯到魏 晋时期广泛流行的道教"符 水"。东晋著名医学家、炼 丹家和道教理论家葛洪,在 其著作《肘后备急方》卷二 "治瘴气疫疠温毒诸方第十 五"中记载了很多治疗岭南 热毒上火及传染病的药方。
凉茶文化,作为广东饮 食文化中的一道奇葩,拥有 悠久的历史积蕴和民俗内涵。 2006年,广东凉茶走出 了店铺,以现代流行的易拉 罐包装走向全国市场,凉茶 饮料不仅在2007年销售总 量突破了500万吨,而且还 取代了可口可乐成为中国销 量第一的软饮料。 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 下源远流长的广东凉茶文化。
广东凉茶的功能主治

广东凉茶的功能主治1. 清热解毒•广东凉茶以其独特的配方和草药成分,具有清热解毒的功能。
•凉茶中的草药成分可以清除人体内的热毒素,帮助排除体内的有害物质,净化血液,提高免疫力。
2. 降火降温•夏季,人们往往会感到身体火气旺盛,出现口干咽痛、上火等情况。
•广东凉茶中的草药成分具有降火、降温的作用,可以有效消除人体的内热感,舒缓口干咽痛的症状。
3. 润肺止咳•广东凉茶中含有一些具有润肺止咳的草药,如罗汉果、桑叶等。
•这些草药可以刺激呼吸道,减少炎症,缓解咳嗽症状,改善呼吸道的健康状况。
4. 清心安神•广东凉茶中的一些草药,如菊花、薄荷等具有清心安神的作用。
•这些草药可以舒缓紧张情绪,安定神经系统,起到缓解压力、促进睡眠等作用。
5. 健胃消食•凉茶中的一些草药成分可以刺激胃肠蠕动,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改善胃肠功能。
•减少胃肠胀气、饱胀感,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预防和缓解胃肠道疾病。
6. 抗菌消炎•广东凉茶中的一些草药成分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如金银花、连翘等。
•这些草药可以杀灭细菌、病毒,减少炎症反应,帮助治疗感染性疾病。
7. 排毒养颜•凉茶中的一些草药成分具有排毒养颜的作用,如菊花、决明子等。
•这些草药可以促进体内毒素的排出,净化皮肤,改善颜色,达到美容养颜的效果。
8. 补益健脾•广东凉茶中的一些草药具有补益健脾的作用,如白术、茯苓等。
•这些草药可以促进消化道中的食物吸收,增强脾胃功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9. 祛湿利水•凉茶中的一些草药成分可以起到祛湿利水的作用,如茶树花、石膏等。
•这些草药可以祛除体内的湿气,促进尿液排出,改善水肿、排尿困难等症状。
总结:广东凉茶以其独特的草药配方,拥有清热解毒、降火降温、润肺止咳、清心安神、健胃消食、抗菌消炎、排毒养颜、补益健脾、祛湿利水等多种功能主治。
凉茶对于提高免疫力,改善呼吸道、胃肠道疾病,缓解压力、改善睡眠,促进排毒养颜等方面都有很好的效果。
是一种值得人们经常饮用的健康饮品。
广东常见凉茶的配方

广东常见凉茶的配方1、王老吉:由10味中药组成:以岗梅、淡竹叶、五指柑清心火、解热毒;配以山芝麻、布楂叶、金沙藤、金樱根、木蝴蝶利湿通淋,除肠胃之火;再以金钱草、火炭母冰血去淤,疏肝和胃。
这些中药是天然植物,能有效地去除人体的毒素,提高免疫力。
2、夏桑菊茶:夏枯草、桑叶、菊花等植物,味道甘甜,气味芳香,清热解毒,清火明目。
秋冬防肺燥,春夏祛暑湿。
3、邓老凉茶:金银花、菊花、蒲公英、霜桑叶等中药,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抗病毒、解热、抗炎等作用。
板蓝根:板蓝根颗粒的主要成分为板蓝根。
板蓝根具有明确的抗菌、抗病毒作用。
其水浸液对多种致病菌如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八连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贺志氏及费氏痢疾杆菌、肠炎杆菌和A刑脑炎球菌均有抑制作用,是用于治疗温病发热、热毒、咽喉肿痛等病的良药。
4、清开灵:由金银花、黄芩、板蓝根、栀子、水牛角、动物胆酸、珍珠层粉等8味中药组方制成。
该药具有抗病毒、清热毒、醒脑开窍、抗菌等功能。
对各种病毒(热毒)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有显著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5、金银花茶:成份:金银花、山芝麻、菊花。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暑、降火利咽、生津止渴、清除风热感冒、热血毒痢、痛肿疔疮、温病发热等。
6、五花茶:成份:金银花、菊花、槐花、葛花、木棉花。
功效:清热解毒、生津止渴、解酒去湿、健胃消滞。
广州人自己褒的凉茶配方1、金银花、野菊花、鸡蛋花、木棉花洗净后5碗水褒成一碗水。
配方2、鸡骨草、夏枯草、加瘦肉褒。
清热泻火凉茶:主要成份:竹叶,生地,芦根,通草等功效: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适用于热盛津伤或气阴两伤所引起的身热多汗、口舌生疮、咽喉肿痛、心烦口渴、大便秘结等清热祛湿凉茶:主要成份:十大功劳,鸡血藤,蒲公英等功效:清热解毒,利湿化浊。
适用于湿热引起的舌苔黄腻、腹胀纳呆、腹痛腹泻、肢重等症。
最适合经常在户外奔忙或夏天感受暑热之病的人群复方罗汉果凉茶:主要成份:罗汉果,鱼腥草等功效:清热润肺,止咳化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食疗文化与广东凉茶中医的食物疗法,是利用食物进行防病治病,或促进病体康复,以食品的形式来具体应用。
中医食物疗法则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份,被中医称为“医经”的《素问脏气法时论》说:“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并服之,以补益精气。
”强调了饮食营养的治疗功效和恢复健康的作用。
“养生之道,莫先于食。
”饮食是生命体保持个体生存的本能,是转化成水谷精微和气血、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条件。
食物对人体具有滋养作用,能使气血充足,为全身各组织器官提供营养,使五脏六腑功能旺盛,生命力强。
所以,合理的饮食可使人身体强壮、益寿延年。
但是,饮食失宜,又是导致疾病和早衰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饮食对于养生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医学数千年的发展史中,积累、总结了丰富的食疗经验。
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记载了山药、薏米、芡实、百合、赤小豆、大枣、龙眼、蜂蜜等食用药物的治病功效。
《皇帝内经》提出了“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菜为充,五畜为益,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的论点。
汉代张仲景在《金匾要略》中说:“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
”该书还收集了很多食治与饮食禁忌。
后世更是推出大量深有影响的食疗著作,如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其著作《千金方》中特别列出“食治”一门,详细介绍谷、肉、果、菜等食物的疗病作用。
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有700多种食物性味归经,并指出“食物入口,与药之治病同为一理”的传统食疗理论。
我国古代的医事制度中,就设有专门管理饮食卫生、研究食物烹调方法和疾病饮食调养的“食医”,其职责范围和工作内容相当于现代的营养师,说明我国营养学的研究已有悠久的历史。
中医中的食物疗法和药物疗法有很大的不同。
药物疗法主要使用药物,药物性质刚烈,自古有“毒药”之称,如若随便施药,虚证用泻药,实证用补药,或热证用温性的药物,寒证用寒凉性质的药物,不仅不能治疗疾病,反而会使原有的病情加重,甚至恶化。
因此用药必须十分审慎。
所以药物主要是为治病而设,药物疗法适应范围较局限,主要针对患者,是治疗疾病和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
而食物疗法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对人体基本上无毒副作用。
也就是说,我们虽然能够将一些食物针对性地用于某些病证的治疗或辅助治疗,但食物毕竟是食物,即便是辨证不准确,食物也不会给人体带来太大的危害。
正如名医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所说“食疗病人服之,不但疗病,并可充饥,不但充饥,更可适口,用之对症,病自渐愈,即不对症,亦无他患”。
此外,食疗用品在剂型、剂量上不像药物那样有严格的规定,不能随意更换,它可以根据患者的口味习惯进行不同的烹调加工,使之味美色艳,寓治疗于营养和美味之中。
因此,食物疗法适应范围较广泛,主要针对亚健康人群,其次才是患者,作为药物或其他治疗措施的辅助手段,随着日常饮食生活自然地被接受。
所以中医历来就强调“药疗不如食疗”,以食物为药物具有以下几大突出的优点:一、长期使用药物治病往往会产生各种副作用和依赖性,而且还可能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影响;而食疗相对安全有效,毒副作用小。
二、食疗使用的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物,价格低廉,让我们在日常用餐中便可达到调理的目的,这是昂贵的医药费所无法比拟的;三、食物为药还具有无痛苦的优点,让人们在享受美食的过程中祛除病痛,避免了打针、吃药,甚至手术之苦。
有此几大药物无法可比的优点,我们又怎能不以食物为药、以食疗治病呢?当然,食疗是最好的偏方,食疗确实是对防病治病有很好的功效,有不同于药物治疗的优点,但不等于食疗能包治百病、也不能因此代替药物治疗。
如果病情急重或者应用食疗后疾病不减轻,应该请医生指导。
当今之时,人们十分注重健康,注重食养食疗,这自然是件好事。
但是,出现了一些不懂得食疗的人来大讲、大写食疗的事,一些人盲从,追风而行,化去了不少冤枉钱,还祸害了身体健康,耽误了疾病的治疗,以致小病拖成大病,长期受到疾病的折磨。
为了自己的健康,我们在选择食疗时,必须注意以下四个原则:一、因人而异,辩证施膳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指导原则,即在临床治疗时要根据病情的寒热虚实,结合病人的体质以相应的治疗。
只有在正确辨证的基础上进行选食配膳,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否则,不仅于病无益,反而会加重病情。
中医认为,临床病症不外虚证、实证、寒证、热证。
食疗应该根据中医“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热者寒之”、“寒者热之”的治疗原则来进行。
虚证患者以其阴阳气血不同之虚,分别给予滋阴、补阳、益气、补血的食疗食品治之;实证患者应根据不同实证的证候,给予各种不同的祛除实邪的食疗食品,如清热化痰、活血化瘀、攻逐水邪等;寒性病证,给予温热性质的食疗食品治之;热性病证,给予寒凉性质的食疗食品治之。
二、因地因时制宜生活在潮湿地区的人适于吃一些祛湿的食物,如薏米。
生活在寒冷地区的人适于吃一些驱寒的食物,如生姜。
炎夏,可吃些苦瓜清暑。
寒冬,可吃些辣椒温中散寒。
春三月,人体肝气当令,饮食宜减酸益甘,以免肝气生发太过。
夏季,气候暑热,人体消化机能下降,宜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特别要注意多吃些蔬菜、水果等。
三、药治食疗相辅相成药治配合适当的食疗,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专家指出:“食疗绝不是代替其它治疗。
”一些人心理上盼望出现奇迹,臆想通过某一两种食物,就祛除一些久治不愈的顽症。
加上听到一些不懂医疗、或是意在骗钱者的瞎吹鼓动,于是停了有针对性的治疗性药物,试图通过吃的办法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这实在是在缺乏科学态度的同时走上了对自身健康极不负责的路子。
应该说在一些疾病的早期,采取食疗的办法是可以治愈一些疾病的。
当病已成气候,甚至成为顽症之时,就往往不是专一食疗可以解决的了,药食之外,有时还需要手术或其它治疗办法。
四、重视药物与食物、食物与食物的相忌相反根据有关记载,有些食物与药物之间是的相忌的,例如猪肉反乌梅、桔梗、黄连、胡芡黄、百合、苍术;羊肉反半夏、菖蒲,忌铜、丹砂;狗肉反商陆,忌杏仁;鲫鱼反厚朴,忌麦冬;猪血忌地黄、何首乌;葱忌常山、地黄、何首乌、蜜;蒜忌地黄、何首乌;萝卜忌地黄、何首乌;醋忌茯苓;土茯苓、威灵仙忌茶等。
有些食物与食物之间也是相忌的,例如猪肉忌荞麦、鸽肉、鲫鱼、黄豆;羊肉忌醋;狗肉忌蒜;鲫鱼忌芥菜、猪肝;猪血忌黄豆;鲤鱼忌狗肉;龟肉忌苋菜、酒、果;鳝鱼忌狗肉、狗血;鸭蛋忌桑椹子、李子;鸡肉忌芥末、糯米、李子;鳖肉忌猪肉、兔肉、鸭肉、苋菜、鸡蛋等等。
这些相忌相反的记载,是前人经验的总结,有的来自中医药界,有的来自民间。
据记载,违背这些相忌相反会弄出气滞、生风、生疮,等等有害于健康的毛病。
广东凉茶是中医食疗中比较有名的。
凉茶是岭南人民根据本地的气候、水土特性,在长期预防疾病与保健的过程中以中医养生理论为指导,以中草药为基础,研制总结出的一类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等功效的饮料总称。
民间有云:“广东有三宝:烧鹅、荔枝、凉茶铺。
”凉茶文化作为广东饮食文化中的一道奇葩,拥有悠久的历史积蕴和民俗内涵。
在粤方言中,“凉”既指体质虚寒,也指散热解暑。
凉茶,顾名思义,因其药性寒凉,故能起到清热降火的药效。
它将传统的中国茶饮、药引保健,结合为一体,成为广东地区不可缺少的饮料。
它的形成与发展,与粤地独特的气候环境、饮食文化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广东位于中国陆地最南端,滨濒南海,低纬度与南岭山脉的屏障形成了“炎方地卑”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气候条件,天气炎热,地势卑湿。
而在日常饮食中,广东人偏爱海鲜野味,烹调多用煎、炒、烧、烤等方法,佐料则多以姜、蒜、葱、椒盐、八角等辛温燥热之物。
这些都使得广东居民发病多以燥热、湿滞为主。
广东凉茶在广东居民的生活中,正是起到了败火去湿、防暑防痢的治疗、保健作用。
广东凉茶的前身可追溯到魏晋时期广泛流行的道教符水。
东晋著名医学家、炼丹家和道教理论家葛洪,在其著作《肘后备急方》卷二“治瘴气疫疠温毒诸方第十五”中记载了很多治疗岭南热毒上火及传染病的药方,如“老君神明白散”、“太乙流金方”、“辟天行疫疠方”、“虎头杀鬼方”等,这些都是道教方士用来治疗瘴疠、四时感冒、严寒发热、温热上火等症状而采集的,其功效与后世的凉茶有异曲同工之妙。
考究地方文献,有关广东凉茶的记载,最早出自元代释继洪撰修的《岭南卫生方》,当时将这种清热解毒的汤药称为“凉药”。
资料记载,当时的广东瘴疠成灾,瘟疫之人不计其数,“皆以生姜附子汤一剂。
放冷服之。
即日皆醒,自言胸膈清凉。
得良药而然。
”元代的这种“凉药”,也正是广东最早的凉茶。
“凉茶”之称约到清代方出现。
清代何梦溪在《医碥七卷》中记载:“按薛立斋治一老人肾虚,火不归精,……,或时喉间如烟火上冲,急饮凉茶少解。
”虽然没有具体时间的记载,但何梦溪的《医碥七卷》成书于乾隆十六年,即公元1751年,所以至少在1751年之前广东就有了凉茶。
广东鹤山人王泽邦于1828年(清道光八年)始创的王老吉凉茶。
后来,王老吉凉茶漂洋过海,在世界各地的华人中流行170多年,可算是清热、解毒、美颜饮品的先驱。
竹蔗茅根水是广东凉茶之一,有清热下火,生津止渴,润肺排毒之疗效。
常用的五花茶、夏桑菊、王老吉等凉茶,都是由味苦性寒之药物组成,适用于四时感冒、头痛发热等积滞之症。
其中王老吉的药性最为寒凉,五花茶和夏桑菊相对平和一些。
小儿七星茶由味甘淡性寒流之药物组成,适用于小儿感冒发热、烦躁咬牙等症。
适用于体质强壮、素来火旺湿盛、经常咽喉肿痛、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者。
在当代,凉茶中的名牌产品将凉茶文化的发展推向一个高潮。
拥有一百七十多年历史的老字号“王老吉”系列凉茶制品、“黄振龙”连锁店等,它们一以深厚的历史积淀,一以新颖的营销思维,共同促成了广东凉茶文化的正式起飞。
时至今日,广东凉茶逐渐发展成三种不同功能的类别。
一是以药效作用为主的传统凉茶,口感苦涩,人们一般不会轻易饮用。
一是适合于所有健康人群的保健凉茶,它们起到消暑消热的保健作用,味道甘甜。
随着现代营养学的发展,新类型凉茶、DYD鲜榨蔬果汁等新潮凉茶也应运而生,在年轻人中渐渐走俏。
2006年2月17日,粤、港、澳三地政府文化部门共同向世界公布:共同承认凉茶为粤、港、澳三地的食文化遗产。
分析凉茶“高热”的原因,有关专家指出,首先,凉茶无毒有效的特点十分符合现代人的消费特点。
饮用凉茶是两广人民长期同大自然作斗争总结而来的一种护身法宝。
据有关医药专家介绍,凉茶凉而不寒,清热而不伤脾胃,没有肝肾毒性,四季皆宜,无病时可防病,有病时能治病,“秋冬防秋燥、春夏去暑湿”。
正因为各种各样效果显著的保健功能,凉茶成为广东居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是我们也不能胡乱地饮用凉茶,凉茶的选用具有因季节而异的特点。
据清代何梦溪的《医碥七卷》中记载:“夫四时之气,春则温,夏则热,秋则凉,冬则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