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攀枝花市十二中高三化学高考试题重组周周练:8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二中学高三化学周考2(第3周用)新人教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52分。
)1.(2011海南分)(6分)下列化合物中,核磁共振氢谱只出现两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3:2的是(BD )2.(2011海南)下列化合物中,在常温常压下以液态形式存在的是()A. 甲醇B. 乙炔C. 丙烯D. 丁烷3.(2011海南)下列化合物的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处于同一平面的有(双选)()A. 乙烷B. 甲苯C. 氟苯D. 四氯乙烯4.(2011新课标全国)分子式为C5H11Cl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A.6种B.7种C. 8种D.9种5. (2011新课标全国)下列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①CH3CH=CH2+Br 2CH3CHBrCH2Br②CH3CH2OH CH2=CH2+H2O③CH3COOH+CH3CH2OH CH3COOCH2CH3+H2O④C6H6+HNO 3C6H5NO2+H2OA. 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6.(2011全国II卷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用金属钠可区分乙醇和乙醚 B.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可区分乙烷和3-乙烯C.用水可区分苯和溴苯 D.用新制的银氨溶液可区分甲酸甲酯和乙醛7.(2011上海)甲醛与亚硫酸氢钠的反应方程式为HCHO+NaHSO 3HO-CH2-SO3Na,反应产物俗称“吊白块”。
关于“吊白块”的叙述正确的是()A.易溶于水,可用于食品加工 B.易溶于水,工业上用作防腐剂C.难溶于水,不能用于食品加工 D.难溶于水,可以用作防腐剂8.(2011上海)β—月桂烯的结构如下图所示,一分子该物质与两分子溴发生加成反应的产物(只考虑位置异构)理论上最多有()A.2种 B.3种 C.4种 D.6种9.(2011四川)25℃和101kPa时,乙烷、乙炔和丙烯组成的混合烃32mL,与过量氧气混合并完全燃烧,除去水蒸气,恢复到原来的温度和压强,气体总体积缩小了72mL,原混合径中乙炔的体积分数为()A. 12.5%B. 25%C. 50%D. 75%10.欲除去下列物质中混入的少量杂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不能达到目的的是()A. 乙酸乙酯(乙酸):加饱和碳酸钠溶液,充分振荡静置后,分液B. 乙醇(水):加入新制生石灰,蒸馏C. 苯甲酸(NaCl):加水,重结晶D. 乙酸(乙醇):加入金属钠,蒸馏11.某烯烃与H2加成后的产物是, 则该烯烃的结构式可能有()A.1种B.2种C.3种 D.4种12.分子式为C8H10的芳香烃,苯环上的一溴取代物只有一种,该芳香烃的名称是() A.乙苯 B.邻二甲苯 C.间二甲苯 D.对二甲苯13.下列物质一定属于同系物的是()A.④和⑥B.①、②和③C.⑤和⑦D.④、⑥和⑧二、填空题(共36分)14.(4分)写出下列有机物的系统命名或结构简式:(1)(2) CH3CHCOOHBr3,3,4-三甲基己烷 2-溴丙酸(2)2-甲基-2-丁烯(4)1,2-二甲基-3-乙基苯15.(4分).已知A是的单体,则A中含有的官能团是碳碳双键、羧基(写名称)。
2025届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二中学高三化学第一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

2025届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二中学高三化学第一学期期末监测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
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 1、下列气体在常温常压下不能共存的是 A .NH 3、HClB .CH 4、Cl 2C .H 2S 、O 2D .SO 2、O 22、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 2:2C 6H 5O -+CO 2+H 2O→2C 6H 5OH +CO 32-B .向NaNO 2溶液中滴加酸性KMnO 4溶液:5NO 2-+2MnO 4-+3H 2O=5NO 3- +2Mn 2++6OH -C .向AlCl 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Al 3++3NH 3·H 2O=Al(OH)3↓+3NH 4+D .NaHSO 4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至中性:H ++SO 42-+Ba 2++OH -=BaSO 4↓+H 2O 3、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图A 装置Cu 和稀硝酸制取NOB .图B 装置实验室制备Cl 2C .图C 装置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D .图D 装置若溴水褪色则证明石蜡油分解产生不饱和烃4、一定量的2CO 与足量的碳在体积可变的恒压密闭容器中反应:()()()2C s CO g 2CO g +,平衡时,体系中气体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550℃时,若充入惰性气体,v 正、v 逆逆 均减小,平衡不移动B .650℃时,反应达平衡后2CO 的转化率为25.0%C .T ℃时,若充入等体积的2CO 和CO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 .平衡常数的关系:()()K 925K 600<℃℃ 5、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 配制100 g10%的NaOH 溶液 称取10 gNaOH 溶于90 g 蒸馏水中B 验证“84消毒液”呈碱性 用pH 试纸测量溶液的pHC 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Na + 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溶液灼烧,观察火焰颜色D 从溴水中获得溴单质利用SO 2将Br 2吹出后,富集、还原、分离A .AB .BC .CD .D6、我国科学家在绿色化学领域取得新进展。
四川省攀枝花市十二中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试题重组周周练7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化学试题

试题重组周测试卷71.(2015四川)8.(13分)X、Z、Q、R、T、U分别代表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
X和R属同族元素;Z和U位于第VIIA族;X和Z可形成化合物XZ4;Q基态原子的s轨道和p轨道的电子总数相等;T的一种单质在空气中能够自燃。
请回答下列问题:(1)R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
(2)利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TU3的立体构型是_____ _。
(3)X所在周期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___ ___(填化学式);Z和U的氢化物中沸点较高的是___ __(填化学式); Q、R、U的单质形成的晶体,熔点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____ ___(填化学式)。
(4)CuSO4溶液能用作T4中毒的解毒剂,反应可生成T的最高价含氧酸和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2.(2014四川)8.(13分)X、Y、Z、R为前四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XY2是红棕色气体;X与氢元素可形成XH3;Z基态原子的M层与K层电子数相等;R2+离子的3d轨道中有9个电子。
请回答下列问题:(1)Y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 _;Z所在周期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主族元素是__ ___。
(2)XY2-离子的立体构型是__ _____;R2+的水合离子中,提供孤电子对的是原子是_____。
(3)Z与某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晶胞如右图所示,晶胞中阴离子与阳离子的个数之比是______ _____。
(4)将R单质的粉末加入XH3的浓溶液中,通入Y2,充分反应后溶液呈深蓝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 。
3.(2013·四川)8.(11分) X、Y、Z、R为前四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X的单质与氢气可以化合生成气体G,其水溶液pH>7;Y单质是一种黄色晶体;R基态原子3d轨道的电子数是4s轨道电子数的3倍。
四川省攀枝花市十二中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试题重组周周练3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化学试题

C.与Al反应能放出H2的溶液中:Fe2+、K+、NO3-、SO2-4
D.水电离的c(H+)=1×10-13mol·L-1的溶液中:K+、Na+、AlO-2、CO2-3
13.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应用中利用了物质氧化性的是()
A.元素C的单质只存在金刚石和石墨两种同素异形体
B.Mg、MgO中镁元素微粒的半径:r(Mg2+)>r(Mg)
C.在该反应条件下,Mg的还原性强于C的还原性
D.该反应中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热能
12.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
A.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中:Na+、Al3+、SO2-4、Cl-
选项
①中物质
②中物质
预测②中的现象
A.
稀盐酸
碳酸钠与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
立即产生气泡
B.
浓硝酸
用砂纸打磨过的铝条
产生红棕色气体
C.
氯化铝溶液
浓氢氧化钠溶液
产生大量白色沉淀
D.
草酸溶液
高锰酸钾酸性溶液
溶液逐渐褪色
8.某同学采用硫铁矿焙烧取硫后的烧渣(主要成分为Fe2O3、SiO2、Al2O3,不考虑其他杂质)制取七水合硫酸亚铁(FeSO4•7H2O),设计了如下流程:
(5)CH3CH2OH CH2=CH2↑+ H2O
17.(1)MnO2+ 4HCl(浓) MnCl2+ Cl2↑+ 2H2O,浓硫酸。
(2)HCl;HCl和H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发生倒吸、可燃性气体H2不能被吸收。
(3)KSCN溶液;点燃A处的酒精灯,点燃C处的酒精灯。
四川省攀枝花市2024-2025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攀枝花市高2025届第2次周考化学试题(答案在最后)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Cl35.5Ti48Fe56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42分)1.化学与生活相联系,下列关于说法不正确的是A.小苏打是抗酸药,服用时喝些醋能提高药效B.“中国天眼”发现纳赫兹引力波,其太阳能电池使用的高柔韧性单晶硅为半导体材料C.“血液透析”利用了渗析原理D.硫酸钡可用于“钡餐透视”,而碳酸钡不能【答案】A【解析】【详解】A.小苏打能与醋酸反应,减少了与胃酸的反应,因此喝醋不能提高药效,A错误;B.单晶硅为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可以制造太阳能电池,故B正确;C.血液中含有的蛋白质胶体,不可透过半透膜;而血液中的有毒物质是小分子,可透过半透膜,达到了透析的目的,故C正确;D.硫酸钡不溶于酸,可用于“钡餐透视”,碳酸钡能与胃酸反应产生大量重金属离子,因此不能用碳酸钡,故D正确;故答案选A。
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水泥、玻璃、水晶饰物都是硅酸盐制品B.可用澄清的石灰水鉴别Na2CO3和NaHCO3两种溶液C.红葡萄酒中加适量SO2,作抗氧化剂,起抑菌、杀菌作用D.氯气和活性炭均可漂白,若同时使用,漂白效果会明显增强【答案】C【解析】【详解】A.水晶主要成分二氧化硅,是氧化物,不是硅酸盐,水泥、玻璃主要成分是硅酸盐,故A错误;B.Na2CO3和NaHCO3两种溶液都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故不能用澄清的石灰水鉴别,故B 错误;C.SO2作为抗氧化剂,能够防止红葡萄酒中的色素、香气和多酚类物质被氧化破坏,SO2具有抑菌、杀菌的作用,葡萄汁经过发酵后会产生大量的微生物,SO2的添加能够有效地杀灭这些微生物,确保红葡萄酒的品质稳定,故C正确;D .氯气无漂白性,是氯气溶于水后产生的次氯酸有漂白性,而氯气和活性炭不反应,但活性炭吸附能力强,能吸附氯气,会降低氯气的量,减少产生的次氯酸,漂白性也就减弱,故D 错误;故答案选C 。
高考化学复习四川省攀枝花市十二中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高考试题重组周周练:8(新人教版含答案).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2016届高三化学高考试题重组周测试卷81.(2015·上海)20.对于合成氨反应,达到平衡后,以下分析正确的是[双选] ( ) A.升高温度,对正反应的反应速率影响更大B.增大压强,对正反应的反应速率影响更大C.减小反应物浓度,对逆反应的反应速率影响更大D.加入催化剂,对逆反应的反应速率影响更大2. (2014·上海单科化学卷,T14)只改变一个影响因素,平衡常数K与化学平衡移动的关系叙述错误的是()A.K值不变,平衡可能移动B.K值变化,平衡一定移动C.平衡移动,K值可能不变D.平衡移动,K值一定变化3. (2014·天津理综化学卷,T3)运用相关化学知识进行判断,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某吸热反应能自发进行,因此该反应是熵增反应B.NH4F水溶液中含有HF,因此NH4F溶液不能存放于玻璃试剂瓶中C.可燃冰主要是甲烷与水在低温高压下形成的水合物晶体,因此可存在于海底D.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加快反应速率,因此用浓硫酸与铁反应能增大生成H2的速率4.(2014·安徽理综化学卷,T10)臭氧是理想的烟气脱硝试剂,其脱硝反应为2NO2(g)+O3(g) N2O5(g)+O2(g),若反应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由该反应相关图像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A B CD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减小0~3s内,反应速率为2(NO)v=0.2 mol·L-11t时仅加入催化剂,平衡正向移动达到平衡时,仅改变x,则x为2(O)c5. (2014·北京理综化学卷,T12)在一定温度下,10mL0.40mol/L H2O2发生催化分解。
不同时刻测定生成O2的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如下表。
t/min 0 2 4 6 8 10V(O2)/mL 0.0 9.9 17.2 22.4 26.5 29.9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A.0~6 min的平衡反应速率:v(H2O2)≈3.3×10-2 mol/(L·min)B .6~10 min 的平衡反应速率:v(H2O2)<3.3×10-2 mol/(L ·min)C .反应到6 min 时,c(H2O2)=0.30mol/LD .反应到6 min 时,H2O2分解了50% 6.(2013四川)6. 在一定温度下,将气体X 和气体Y 各0.16mol 充入10L 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Y(g)2Z(g) △H<0,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数据如下表:t/min 2 4 7 9 n(Y)/mol0.120.110.100.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反应前2min 的平均速率ν(Z)=2.0×10-3mol ·L -1·min-1 B. 其他条件不变,降低温度,反应达到新平衡前ν(逆)> ν(正) C. 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1.44D. 其他条件不变,再充入0.2molZ ,平衡时X 的体积分数增大7.(2014四川)7.在10L 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X(g)和Y(g),发生反应X(g)+Y(g)M(g)+N(g),所得实验数据如下表:实验 编号 温度/℃ 起始时物质的量/mol 平衡时物质的量/mol n(X) n(Y) n(M) ① 700 0.40 0.10 0.090 ② 800 0.10 0.40 0.080 ③ 800 0.20 0.30 a ④9000.100.15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实验①中,若5min 时测得n(M)=0.050mol ,则0至5min 时间内,用N 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υ(N)=1.0×10-2mol/(L ·min) B .实验②中,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2.0C .实验③中,达到平衡是,X 的转化率为60%D .实验④中,达到平衡时,b >0.0608.(2015四川)7.一定量的CO2与足量的碳在体积可变的恒压密闭容器中反应:C(s)+CO2(g)2CO(g)。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二中学高三化学高考试题重组周测试卷周练4含答案.doc

2016届高三化学高考试题重组周测试卷4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1.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实验现象结论A.将稀硝酸加入过量铁粉屮,充分反应后滴加KSCN溶液有气体生成,溶液呈血红色稀硝酸将Fe氧化为卅+B.将铜粉加1.0molL_1Fe2(SO4)3溶液中溶液变蓝、有黑色固体出现金属铁比铜活泼C.用堆埸钳夹住一小块用砂纸仔细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熔化后的液态铝滴落下来金屈铝的熔点较低D.将0.1mol・L iMgSCU溶液滴入NaOH溶液至不再有沉淀产生,再滴加O.lmol L- 1CuSO4溶液先有白色沉淀乞成后变为浅蓝色C U(OH)2的溶度积比Mg(OH)2的小2.( )A. 用玻璃棒蘸取CH3COOH溶液点在水湿润的pH试纸上,测定该溶液的pHB. 中和滴定时,滴定管用所盛装的反应液润洗2~3次C•用装置甲分液,放出水相后再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有机相D.用装置乙加热分解NaHCOs固体3. 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中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一步实现的是A. 粗硅臨 »SiCb 蟲 »SiB. Mg(QH)2: ::1^ > MgCI2(aq) —MgC. Fe2O3「加》FeCb(aq) " " »无水FeCI3D. AgNQ3(aq) NH3>Ii2Q>[Ag(NH3)2]QH(aq),;^ >Ag4. 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氯气溶于水:CI2 + H2O=2H h + cr + CIO_B. Na2CO3溶液中CO3?一的水解:COr + H2O=HCO; + OH"C. 酸性溶液中KIO3与KI反应生成l2: IO; + F + 6H+=I2+3H2OD. NaHCO3 溶液中加足量Ba(OH)2溶液:HCC^ + Ba^ + OK二BaCC^xk + FhO5 .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双选( )A. 制备AI(OH)3悬浊液:向lmol L-1AICI3溶液中加过量的6mol L_1NaOH溶液B. 提纯含有少量乙酸的乙酸乙酯:向含有少量乙酸的乙酸乙酯屮加入过量饱和碳酸钠溶液,振荡后静置分液,并除去有机相的水C. 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Fe2+:取少量待检验溶液,向其中加入少塑新制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观察实验现象D. 探究催化剂对出。
高考化学复习四川省攀枝花市十二中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高考试题重组周周练:2(新人教版含答案).docx

3.我省盛产矿盐(主要成分是NaCl,还好有SO42-等其他可溶性杂质的离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有矿盐生成食盐,除去SO42-最合适的实际是Ba(NO3)2
B.工业上通过电解氯化钠溶液制备金属钠和氯气
C.室温下,AgCl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在食盐中的溶解度
1.(2013·山东理综·9)足量下列物质与等质量的铝反应,放出氢气且消耗溶质物质的量最少的是
A.氢氧化钠溶液 B.稀硫酸 C.盐酸 D.稀硝酸
解析:首先硝酸与金属铝反应不生成氢气,根据生成物的化学式:Na[Al(OH)4]、Al2(SO4)3、AlCl3,通过物料守恒可直接判断出等量的铝消耗NaOH物质的量最少。
7. [2014·北京卷] 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测0.1 mol/L氨水的pH为11:
NH3·H2O NH +OH-
B.将Na块放入水中,产生气体:
2Na+2H2O===2NaOH+H2↑
C.用CuCl2溶液做导电实验,灯泡发光:
CuCl2 Cu2++2Cl-
D.Al片溶于NaOH溶液中,产生气体:
2Al+2OH-+2H2O===2AlO +3H2↑
9.C [解析] 0.1 mol/L氨水的pH为11,说明一水合氨为弱电解质,A正确;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B正确;用氯化铜溶液作导电实验,是氯化铜在水溶液中发生了电离:CuCl2===Cu2++2Cl-,C错误;金属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D正确。
10.(2015福建9)纯净物X、Y、Z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X可能是金属铜 B.Y不可能是氢气
C.Z可能是氯化钠 D.Z可能是三氧化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届高三化学高考试题重组周测试卷81.(2015·上海)20.对于合成氨反应,达到平衡后,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 A .升高温度,对正反应的反应速率影响更大 B .增大压强,对正反应的反应速率影响更大 C .减小反应物浓度,对逆反应的反应速率影响更大 D .加入催化剂,对逆反应的反应速率影响更大2. (2014·上海单科化学卷,T14)只改变一个影响因素,平衡常数K 与化学平衡移动的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A .K 值不变,平衡可能移动B .K 值变化,平衡一定移动C .平衡移动,K 值可能不变D .平衡移动,K 值一定变化3. (2014·天津理综化学卷,T3)运用相关化学知识进行判断,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某吸热反应能自发进行,因此该反应是熵增反应B .NH4F 水溶液中含有HF ,因此NH4F 溶液不能存放于玻璃试剂瓶中C .可燃冰主要是甲烷与水在低温高压下形成的水合物晶体,因此可存在于海底D .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加快反应速率,因此用浓硫酸与铁反应能增大生成H2的速率 4.(2014·安徽理综化学卷,T10)臭氧是理想的烟气脱硝试剂,其脱硝反应为2NO2(g)+O3(g)N2O5(g)+O2(g),若反应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由该反应相关图像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 ABCD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减小0~3s 内,反应速率为2(NO )v =0.2 mol ·L -11t 时仅加入催化剂,平衡正向移动达到平衡时,仅改变x ,则x 为2(O )c5. (2014·北京理综化学卷,T12)在一定温度下,10mL0.40mol/L H2O2发生催化分解。
不同时刻测定生成O2的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如下表。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 ) A .0~6 min 的平衡反应速率:v(H2O2)≈3.3×10-2 mol/(L·min) B .6~10 min 的平衡反应速率:v(H2O2)<3.3×10-2 mol/(L·min) C .反应到6 min 时,c(H2O2)=0.30mol/L D .反应到6 min 时,H2O2分解了50%6.(2013四川)6. 在一定温度下,将气体X 和气体Y 各0.16mol 充入10L 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Y(g)2Z(g) △H<0,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反应前2min 的平均速率ν(Z)=2.0×10-3mol ·L-1·min -1 B. 其他条件不变,降低温度,反应达到新平衡前ν(逆)> ν(正) C. 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1.44D. 其他条件不变,再充入0.2molZ ,平衡时X 的体积分数增大7.(2014四川)7.在10L 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X(g)和Y(g),发生反应X(g)+Y(g)M(g)+N(g),所得实验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实验①中,若5min 时测得n(M)=0.050mol ,则0至5min 时间内,用N 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υ(N)=1.0×10-2mol/(L·min)B .实验②中,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2.0C .实验③中,达到平衡是,X 的转化率为60%D .实验④中,达到平衡时,b >0.0608.(2015四川)7.一定量的CO2与足量的碳在体积可变的恒压密闭容器中反应:。
平衡时,体系中气体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体积分数/%已知:气体分压(P 分)=气体总压(P 总)×体积分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550℃时,若充入惰性气体,v 正,v逆 均减小,平衡不移动 B.650℃时,反应达平衡后CO2的转化率为25.0%C.T℃时,若充入等体积的CO2和CO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925℃时,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表示的化学平衡常数KP=24.0P 总9. (2015·天津)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Na 与H2O 的反应是熵增的放热反应,该反应能自发进行B.饱和Na2SO4溶液或浓硝酸均可使蛋白质溶液产生沉淀,但原理不同C.FeCl3和MnO2均可加快H2O2分解,同等条件下二者对H2O2分解速率的改变相同D.Mg(OH)2固体在溶液中存在平衡:Mg(OH)2(s)Mg2+(aq)+2OH -(aq),该固体可溶于NH4Cl 溶液10. (2015·天津)12.某温度下,在2L 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X (g )和2molY (g )发生反应:X (g )+m Y (g )3Z (g ),平衡时,X 、Y 、Z 的体积分数分别为30%、60%、10%。
在此平衡体系中加入1molZ (g ),再次达到平衡后,X 、Y 、Z 的体积分数不变。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m=2B.两次平衡的平衡常数相同C.X 与Y 的平衡转化率之比为1:1D.第二次平衡时,Z 的浓度为0.4 mol·L-111. (2015·重庆)7.羰基硫(COS)可作为一种××熏蒸剂,能防止某些昆虫、线虫和××的危害。
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将CO 和H2S 混合加热并达到下列平衡: CO(g)+H2S(g)COS(g)+H2(g) K=0.1,反应前CO 的物质的量为10mol ,平衡后CO 物质的量为8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升高温度,H2S 浓度增加,表明该反应是吸热反应B .通入CO 后,正反应速率逐渐增大C .反应前H2S 物质的量为7molD .CO 的平衡转化率为80%12. (2015·安徽)11.汽车尾气中,产生NO 的反应为:N2(g)+O2(g)2NO(g),一定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N2(g)和O2(g)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下图曲线a 表示该反应在温度T 下N2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b 表示该反应在某一起始条件改变时N2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温度T 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B .温度T 下,随着反应的进行,混合气体的密度减小C .曲线b 对应的条件改变可能是加入了催化剂D .若曲线b 对应的条件改变是温度,可判断该反应的△H<013.(2015·福建)12.在不同浓度(c)、温度(T)条件下,蔗糖水解的瞬时速率(v )如下表。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c/mol •L ‾1v /m m o l•L ‾1•m i n ‾1T/K0.600328.2b 0.5000.4000.3003.60 3.00 2.40 1.809.007.50a4.502.16 1.80 1.44 1.08318.2A .a=6.00B .同时改变反应温度和蔗糖的浓度,v 可能不变C .b <318.2D .不同温度时,蔗糖浓度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相同14. (2014·重庆理综化学卷,T7)在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X 并发生反应:2X(g)Y(g),温度T1、T2下X 的物质的量浓度c(X)随时间t 变化的曲线如题14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反应进行到M 点放出的热量大于进行到W 点放出的热量B .T2下,在0 ~ t1时间内,v(Y)=a -bt1mol·L-1·min-1C .M 点的正反应速率v 正大于N 点的逆反应速率v 逆D .M 点时再加入一定量X ,平衡后X 的转化率减小15. (2014·江苏单科化学卷,T15)一定温度下,在三个体积约为1.0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CH3OH(g)CH3OCH3(g)+H2O(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双选) ( ) A .该反应的正方应为放热反应B .达到平衡时,容器I 中的CH3OH 体积分数比容器Ⅱ中的小C .容器I 中反应达到平衡所需时间比容器Ⅲ中的长D .若起始时向容器I 中充入CH3OH 0.1mol 、CH3OCH3 0.15mol 和H2O 0.10mol ,则反应将向正反应方向进行16. (2014·江苏单科化学卷,T1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在海轮外壳上附着一些铜块,则可以减缓海轮外壳的腐蚀B .2NO(g)+2CO(g)=N2(g)+2CO2(g)在常温下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H >0C .加热0.1mol/LNa2CO3溶液,CO32-的水解程度和溶液的pH 均增大D .对于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H <0),加入少量浓硫酸并加热,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和平衡常数均增大17. (2014·海南单科化学卷,T12)将BaO2放入密闭真空容器中,反应2BaO2(s)2BaO(s)+O2(g)达到平衡,保持温度不变,缩小容器容积,体系重新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平衡常数减小B 、BaO 量不变C 、氧气压强不变D 、BaO2量增加 18. (2014·全国理综I 化学卷,T9)已知分解1mol H2O2放出热量98KJ 。
在含有少量I -的溶液中,H2O2分解的机理为:H2O2+ I -H2O+IO - H2O2+ IO-H2O+O2+ I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速率与I -浓度有关 B .IO -也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 .反应活化能等于98KJ ⋅mol-1D .2222(H O )(H O)(O )v v v ==18. (2014·福建理综化学卷,T12)在一定条件下,N2O 分解的部分实验数据如下: 反应时间/min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c (N2O)/mol ·L-10.1000.0900.0800.0700.0600.0500.0400.0300.0200.0100.000下图能正确表示该反应有关物理量变化规律的是(注:图中半衰期指任一浓度N2O 消耗一半时所需的相应时间,c 1、c 2均表示N2O 初始浓度且c 1<c2)A BC D15. (2014·浙江理综化学卷,T12)氯在饮用水处理中常用作杀菌剂,且HClO的杀菌能力比ClO-强。
25℃时氯气-氯水体系中存在以下平衡关系:Cl2(g) Cl2(aq) K1=10-1.2Cl2(aq)+ H2O HClO + H+ +Cl- K2=10-3.4HClO H+ + ClO- Ka=?其中Cl2(aq)、HClO和ClO-分别在三者中所占分数(α)随pH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