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的形成微型课

合集下载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尿的形成过程,知道肾、输尿管、膀胱、尿道各器官的作用。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尿的形成过程,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 难点:肾单位的结构及尿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图片、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

2. 利用动画演示尿的形成过程,增强学生的理解。

3. 设计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 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泌尿系统模型、图片等直观教具。

2. 制作尿的形成过程动画演示。

3. 准备实践活动所需材料。

4. 分组讨论的问题及指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泌尿系统模型、图片等直观教具,引导学生关注泌尿系统的组成。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肾、输尿管、膀胱、尿道各器官的作用。

3. 课堂讲解利用动画演示尿的形成过程,详细讲解肾单位的结构及功能。

4. 实践活动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尿的形成过程,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5.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关注人体生理健康,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持泌尿系统健康。

7. 板书设计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肾:形成尿液输尿管:输送尿液膀胱:暂时储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泌尿系统组成及功能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对尿的形成过程的理解。

3. 考察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如能正确描述尿的形成过程。

4.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以及他们对保持泌尿系统健康的生活习惯的认识。

七、课后作业1. 绘制泌尿系统图,并标注各器官名称及功能。

2. 写一篇关于如何保持泌尿系统健康的小短文。

3. 完成练习册相关题目。

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等,以便于调整教学策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医院泌尿科,实地了解泌尿系统的相关知识。

《尿液形成的过程》课件

《尿液形成的过程》课件

《尿液形成的过程》PPT课件
# 尿液形成的过程 ## 概述 - 什么是尿液? - 尿液的作用是什么?
尿液形成的过程
1
肾小球滤过
肾小球的结构和滤过膜的组成。
肾小管重吸收
2
肾小管的结构和重吸收的机制和物质。
3
运送尿液至膀胱
尿管的结构、运送过程和膀胱的解剖结构。
肾小球滤过
肾小球是尿液形成的关键结构之一,由滤过膜完成滤过过程。
尿液常规检查
包括尿液外观、pH值、比重、蛋 白质、糖等指标。
尿液尿酸检查
用于检测尿酸水平,辅助痛风的 诊断。
尿蛋白检查
用于检测尿液中是否存在异常蛋 白质。
结语
尿液形成的过程对于保护肾脏和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1 尿液形成的重要性
尿液形成是维持体内稳态和排毒的重要过程。
2 更好的保护肾脏的方法
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适度的运动以及均衡的饮食等。
肾小球的结构
肾小球由血管束和鳞状上皮细胞构 成。
滤过膜的组成
滤过膜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基底 膜和肾小球囊腔内皮细胞构成。
滤过的过程
滤过是从血液中将水、溶质和小分 子通过滤过膜进入肾小球囊腔的过 程。
肾小管重吸收
肾小管是尿液形成的关键结构之一,负责重吸收有用物质并排除废物。
肾小管的结构
肾小管由近曲小管、远曲小管和集 合管组成。
重吸收的机制
重吸收通过不同的转运蛋白和腺苷 三磷酸酶进行。
重吸收的物质
重吸收包括水、葡萄糖、氨基酸和 钠等有用物质。
运送尿液至膀胱
尿液经尿管运送至膀胱,等待排出体外。
尿管的结构
尿管由输尿管壁和内膜组成。起到 将尿液从肾脏运送至膀胱的作用。

八年级生物上册尿液的形成教案人教新课标

八年级生物上册尿液的形成教案人教新课标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尿液的形成过程,掌握肾小球和肾小管的功能。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尿液的形成过程。

2. 难点:肾小球和肾小管的功能。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尿液的形成过程。

2. 利用多媒体动画展示肾单位的结构及功能。

3. 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

2. 肾单位结构图。

3. 相关实验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肾单位的结构,引出尿液的形成。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尿液的形成过程。

3. 课堂讲解:讲解肾小球和肾小管的功能,阐述尿液形成的过程。

4. 动画展示:播放多媒体动画,直观展示肾单位的结构和尿液形成过程。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尿液形成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6.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尿液的形成过程。

10. 评价与反馈:对学生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给予及时的反馈。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问答、练习题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对尿液形成过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关注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表现,评价其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参与讨论,评价其主动学习和合作精神。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医学专业人士进行讲座,介绍尿液形成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2. 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观察尿液的形成和检测过程。

3. 开展课后实践项目,让学生调查周围人群的尿液状况,分析健康问题。

八、教学策略: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适量的学习资源,实施分层教学。

2. 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生活实际,设计富有吸引力的教学活动。

3. 注重个体差异,鼓励学生提问,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九、教学内容:1. 尿液的成分及其含量。

尿液形成过程教学设计

尿液形成过程教学设计

尿液形成过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人体内部的尿液形成过程;2.掌握肾脏的结构和功能;3.了解尿液的组成和作用。

二、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PPT、尿液形成示意图、尿液分析仪器等;2.实验设备:显微镜、玻璃器皿、滤纸、移液管等;3.实验材料:尿样、尿试纸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观察尿样和尿试纸,让学生了解尿液的外观和尿液中的成分,引发学生对尿液形成过程的好奇。

2.理论讲解2.1介绍尿液形成过程的四个步骤: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肾小管分泌、尿液排出;2.2介绍肾脏的结构,包括肾小球、肾小管等;2.3介绍尿液的组成和作用。

3.实验操作3.1尿液组分的分析:将提前采集的尿液样品进行离心,然后使用尿液分析仪器对其进行分析,观察尿液中含有的物质,并记录结果;3.2肾小球滤过的模拟实验:取一块滤纸,加入几滴尿样,观察尿样从滤纸上的滴落,模拟肾小球滤过的过程;3.3肾小管重吸收的模拟实验:将一些含有染色剂的水加入一只玻璃器皿中,再用滴管从中加入一些去离子水,在玻璃器皿底部放置一张滤纸,观察滤纸上的颜色变化,模拟肾小管重吸收的过程;3.4肾小管分泌的模拟实验:将少量染色剂溶液用滴管加入一只玻璃器皿中,再加入一些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模拟肾小管分泌的过程;3.5尿液排出的模拟实验:将准备好的尿液样品从容器倒入另一容器中,观察尿液从容器中流出,模拟尿液排出的过程。

4.实践操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肾小管重吸收和肾小管分泌实验的设计与操作,完成实验报告,并进行展示。

5.总结与讨论总结尿液形成过程的关键环节和每个环节的重要性,让学生讨论尿液形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相关疾病。

6.实际应用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尿液检查结果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通过实验报告、小组讨论和课堂问答等形式进行评价,评估学生对尿液形成过程的理解和实验操作能力。

五、拓展延伸分组进行小组研究,结合实际案例,调查肾脏相关疾病的发病原因、预防方法和治疗措施,并进行展示和分享。

中学生物—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微课程方案+教学设计+学生体会【微能力认证优秀作业】 (4)

中学生物—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微课程方案+教学设计+学生体会【微能力认证优秀作业】 (4)

课件展示某人尿检报告单。

医生凭此单诊断此人肾脏出现了病变,我们知道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那么尿液在肾脏中是怎么形成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尿液形成的过程。

出示肾脏的内部结构图,说明肾单位是肾脏形成尿液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指导学生结合教材第73页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认识肾单位的基本结构。

引导学生总结并描述出肾单位的结构特点。

引导学生根据观察结果,给肾脏和肾单位打个恰当的比方。

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小结。

两道针对尿液形成过程习题。

八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学生体会微课教学克服了传统教学无法实现因材施教的弊端,实现了翻转课堂的教学,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学习好的可能看一遍就会了,就不需要再浪费时间了,可以把时间用在其他内容上,学习稍微差一点的学生可以反复观看微课,直到自己掌握为止,这样就使学生可以按自己的步调学习并随时在线与同学互动。

学生通过使用该小程序,更方便地了解老师需要在群里通知的内容,无需回复收到,即可表明自己已查看老师发布的内容。

同时,上传作业也更加方便,而且还可以做到及时修改。

班小二中的打卡活动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每天可以记录,而且教师会送小礼物,学生会有排行榜,做得好的同学会收到电子奖状。

学生们表示这个小程序非常的便捷有效,对日常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便利。

学生体会本次微课学习,内容丰富,各个环节条理清晰,学习之后感觉大脑思路清晰,瞬间对微课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通过这样的微课学习,能让学生有效增加学习的机会,满足学生的需求,最大限度的自主学习,激励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培养自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学生个性需要发挥到最大限度,从而为学生提供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通过调查能提起学生的兴趣,愿意真实的去根据自己的内心选择,这样真实性比较高,教师在这一点上充分的考虑到学生自主性,让学生喜欢上这堂课,从而喜欢老师,在课堂上能够学习更多的知识,增加老师对自己的关注度,有利于学习的进步,知识的稳定,整个班的成绩都会有所提高。

尿液形成过程教学设计

尿液形成过程教学设计

尿液形成过程教学设计尿液形成是人体内部重要的生理过程,通过肾脏排除废物和调节体内水分和电解质平衡。

以下是一份针对尿液形成过程的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尿液形成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生理机制。

教学目标:1. 理解尿液形成的基本原理;2. 知道尿液形成的主要步骤和相关器官,包括肾单位、肾小球和肾小管;3. 了解尿液形成过程中的过滤、重吸收和分泌三个主要步骤;4. 能够描述尿液的成分和功能。

教学内容:1.导入(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张人体尿液形成的示意图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出一个问题:“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会排尿吗?”鼓励学生思考并提出自己的问题。

2.知识讲解(20分钟):2.1 尿液形成的基本原理:讲解尿液形成的机制,包括通过肾脏过滤血液中的废物、调节体内水分和电解质平衡等。

2.2 尿液形成的主要步骤:介绍尿液形成的主要步骤,包括肾单位、肾小球和肾小管的功能,并讲解过滤、重吸收和分泌三个主要步骤。

3.实验演示(20分钟):通过进行一个简单的尿液形成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和观察尿液形成的过程。

实验步骤如下:3.1 准备玻璃器皿、纸杯、咖啡渣、沙子、排水管等材料;3.2 在纸杯里放入咖啡渣、沙子等杂质,代表血液中的废物;3.3 用玻璃器皿代表肾小球,将纸杯倒扣在器皿上,代表血液通过肾小球的过滤;3.4 在排水管上打开龙头,让水流经过器皿,代表尿液的形成;3.5 观察实验结果,学生可以看到咖啡渣、沙子等杂质被过滤掉,只有清水流下来。

4.讨论与总结(30分钟):4.1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尿液形成的主要步骤和相关器官的功能;4.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讨论尿液形成的原理和机制;4.3 整理知识要点,让学生回答一些问题,巩固所学知识;4.4 通过课堂讨论和回答问题,检查学生对尿液形成的理解程度。

5.拓展活动(20分钟):5.1 让学生利用图书馆或互联网资源,深入了解尿液形成的细节和相关研究;5.2 学生分组进行小研究,选择一个与尿液形成相关的疾病或研究课题,并展示所得到的研究成果;5.3 教师点评和总结学生的研究成果,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学习。

最新市级一等奖微课--尿的形成和排出

最新市级一等奖微课--尿的形成和排出
→ 已过滤的血液
尿素最少
人体排尿,不仅起到排 出废物的作用,而且对 调节体内水分和无机盐 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 的正常生理功能,也有 重要的作用。
肾小囊 原尿
肾小管 末端
尿液
葡萄糖、 无机盐、 无机盐、 尿素、水 尿素、水
尿液的排出:
肾脏(产生尿液) 输尿管(输送尿液)
膀胱(贮存尿液) 尿道(排出尿液)
小结
血液
肾小球
尿的形成
肾脏
肾单位 肾盂
肾小囊 肾小管
尿的排出
输尿管 膀胱(暂时贮存尿液)
尿道 特点:尿的形成是连续 的而排出却是间歇的 体外
肾小管
入球小动脉
出球小动脉
肾小囊
肾小管
A B C
肾小球 肾小:
肾小球对血液的滤过作用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
没有过 滤的血 液,含 血液各 种成分 及代谢
废物
血细胞 大分子蛋
白质
一部分水 无机盐 葡萄糖 尿素
形成原尿
肾小管对原尿的重吸收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
对人体有用的物质:
肾动脉中的血液将
人体生命活动产生的 尿素、无机盐和多余 的水带到肾,形成尿 液并排出体外。肾静 脉则将排除尿素、无 机盐和多余的水的血 液送往人体各处。
人体内的总血量有 4-5升,人体每分钟约 有1升血液流经肾,肾 4-5分钟就能把身体内 的血液清洗一遍。所 以肾静脉里的血最干 净。
没有过滤的血液
进 入 夏 天 ,少 不了一 个热字 当头, 电扇空 调陆续 登场, 每逢此 时,总 会想起 那 一 把 蒲 扇 。蒲扇 ,是记 忆中的 农村, 夏季经 常用的 一件物 品。 记 忆 中 的故 乡 , 每 逢 进 入夏天 ,集市 上最常 见的便 是蒲扇 、凉席 ,不论 男女老 少,个 个手持 一 把 , 忽 闪 忽闪个 不停, 嘴里叨 叨着“ 怎么这 么热” ,于是 三五成 群,聚 在大树 下 , 或 站 着 ,或随 即坐在 石头上 ,手持 那把扇 子,边 唠嗑边 乘凉。 孩子们 却在周 围 跑 跑 跳 跳 ,热得 满头大 汗,不 时听到 “强子 ,别跑 了,快 来我给 你扇扇 ”。孩 子 们 才 不 听 这一套 ,跑个 没完, 直到累 气喘吁 吁,这 才一跑 一踮地 围过了 ,这时 母 亲总是 ,好似 生气的 样子, 边扇边 训,“ 你看热 的,跑 什么? ”此时 这把蒲 扇, 是 那 么 凉 快 ,那么 的温馨 幸福, 有母亲 的味道 ! 蒲 扇 是 中 国传 统工艺 品,在 我 国 已 有 三 千年多 年的历 史。取 材于棕 榈树, 制作简 单,方 便携带 ,且蒲 扇的表 面 光 滑 , 因 而,古 人常会 在上面 作画。 古有棕 扇、葵 扇、蒲 扇、蕉 扇诸名 ,实即 今 日 的 蒲 扇 ,江浙 称之为 芭蕉扇 。六七 十年代 ,人们 最常用 的就是 这种, 似圆非 圆 , 轻 巧 又 便宜的 蒲扇。 蒲 扇 流 传 至今, 我的记 忆中, 它跨越 了半个 世纪, 也 走 过 了 我 们的半 个人生 的轨迹 ,携带 着特有 的念想 ,一年 年,一 天天, 流向长

七年级生物尿的形成与排出微课程设计方案

七年级生物尿的形成与排出微课程设计方案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毛细血管中。
回顾泌尿系统的组成,引导学生说出尿液的排出途径,即:肾单位产生的尿液汇集到肾盂、通过输尿管运输暂存在膀胱,一定量之后通过尿道排出体外。
本节教学的两个重点涉及泌尿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教学中需要注意贯穿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教学用途
√课前预习√课中教学√课后巩固□其他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重难点,让学生在视频的引导下规范操作,更好地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知识类型
√理论讲授型□推理演算型 □技能训练型 □实验操作型
□答疑解惑型□情感感悟型 □其他
制作方式
□拍摄 √录屏□动画□其他(可多选)
预计时长
7分钟
微课程设计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泌尿系统的组成器官
1.位置与形态
2.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二、尿液的形成
三、尿液的排出
四、总结
肾脏的结构是学习的重点,教材安排了观察肾脏的学生活动。从外部形态到内部结构、从宏观结构到微观结构指导学生观察,帮助学生了解肾脏结构,特别是肾单位的结构以及肾脏中血管分布的特点,为学习尿液形成的内容作知识准备。
肾脏(kidney)位于人体腹腔后壁、脊柱两侧,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主要功能是形成尿液。
认识与肾脏相连的管道(输尿管、肾动脉和肾静脉)利于理解肾脏的功能和尿液形成的原理。
结合清晰的模式图讲解肾单位结构,能帮助学生强化肾单位的结构知识,并更好地理解肾脏的功能。
肾小球是一个由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形成的血管球,血液从入球小动脉流入肾小球,由出球小动脉流出肾小球。肾小球外包围着肾小囊。肾小囊很薄,其内层紧贴肾小球,内外两层之间有一囊腔。肾小球与肾小囊主要分布在肾脏的皮质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03
0.1 0.72 0.03
0.0
0.0 1.1 1.8
讨论:
尿素
1、尿液和血浆的成分有什么不同?你认为排尿主要排出哪 些物质?
2、血浆和肾小囊中液体成分的变化,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 壁的作用有什么特点? 3、在肾小囊中出现葡萄糖而在尿液中并没有,这说明肾小 管有什么作用?
1、尿液和血浆的成分有什么不同?你认为 排尿主要排出哪些物质?
保肾“三字经”
宜清淡,忌高盐 多饮水,少憋尿 勤体检,慎用药 常运动,勿久坐
再 见 ︕
谢 谢 ︐
高塘中学 陈萌
爆炒腰花
想一想 厨师做爆 炒腰花前,要 将切好的猪肾 放入温水中浸 泡2~3小时, 这是为什么呢?
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肾脏结构和功能的 基本单位是肾单位。每 个肾脏包括大约100万 个肾单位。

肾小球:毛细血管 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 的许多毛细血管相互缠 绕而成,另一端这些毛 细血管汇集成出球小动 脉。 入球小动脉、出球 小动脉里流动的是动脉 血。
B、肾小囊
C、肾小管
D、肾单位
患者甲尿液 正常人尿液 患者乙尿液 (g/100ml) (g/100ml) (g/100ml)

蛋白质 葡萄糖 无机盐 尿素
95
0.01 0.00 1.20 1.70
96
0.00 0.00 1.10 1.80
98
0.00 0.12 1.10 1.80
蛋白尿
糖尿
想一想 日常应该如何保护肾脏呢?
尿素 0.03 0.03 1.8

无机盐
尿的形成第一步: 肾小球的过滤作用 形成原尿 原尿中包含:水、 无机盐、葡萄糖、 尿素等物质
尿素
葡萄糖
3、在肾小囊中出现葡萄糖而在尿液中并没 有,这说明肾小管有什么作用?
血浆中 肾小囊中 尿液中 主要成分 (克/100毫升) (克/100毫升) (克/100毫升) 这说明肾小管可以重新吸收肾小囊中
血浆中 肾小囊中 尿液中 主要成分 (克/100毫升) (克/100毫升) (克/100毫升) 与血浆相比,尿液中没有蛋白质和葡
水 90 98 96 萄糖。每 100毫升尿液中无机盐和尿素的含 蛋白质 8 0.03 0.0 量明显增加,水分则略有增加。尿液主要排 葡萄糖 0.1 0.1 0.0 出无机盐和尿素,此外,还排出多余的水分。 无机盐 0.72 0.72 1.1 尿素 0.03 0.03 1.8
(有的成分打√,没有的打 X。)
没有过滤的血(A)
原尿(B) X
尿液(C) X X X √ √ √
√ √ √ √ √ √
X
√ √


我是小医生
有病人甲、乙两人,现把他们的尿液检查数据和 正常人的尿液成分列入下表,请分析他们的哪一结构 可能发生了病变。患者甲( A )、患者乙( C)。 A、肾小球
主要成分
2、血浆和肾小囊中液体成分的变化,说明肾 小球和肾小囊壁的作用有什么特点?
血浆中 肾小囊中 尿液中 同血浆相比,肾小囊中的液体含有很少的 主要成分 (克/100毫升) (克/100毫升) (克/100毫升)
蛋白质,含有水、葡萄糖、无机盐和尿素。这 水 90 98 96 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可以透过水、葡萄糖、 蛋白质 8 0.03 0.0 无机盐和尿素等小分子物质,而很少透过蛋白 葡萄糖 0.1 0.1 0.0 质这样的物质。 无机盐 0.72 0.72 1.1
全部葡萄糖
尿液中包含:水、 无机盐、尿素
大 部 分 水 部分无机盐
血细胞 蛋白质 原尿 葡萄糖 尿素
无机盐
水 尿液
尿的形成过程及物质变化 血 液
(血浆、 血细胞)
肾小球 过滤作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原 尿 尿 重吸收作用 液
(水、无机 盐、尿素)
肾小管
(水、无机盐、 葡萄糖、尿素)
小试牛刀
成分
血细胞 大分子蛋白质 葡萄糖 无机盐 水 尿素
水 90 的全部葡萄糖。
蛋白质 葡萄糖 8 0.1
98
96
0.03 0.1
0.0 0.0
无机盐
尿素
0.72
0.03
0.72
0.03
1.1
1.8
你知道吗?
人体每 天形成 的原尿 大约有 180L。
人体每 天形成 的尿液 大约有 1.5L。
水哪去了?
尿液形成第二步: 肾小管的重吸收 作用形成尿液

肾小囊:是肾小管
盲端膨大凹陷形成 。套在肾小球的外 面,下接肾小管。
肾小管:弯曲细长
,外绕着由出球小 动脉分支形成的毛 细血管网。
资料分析:P74
主要成分 水
血浆中 (g/100ml)
90
肾小囊中 (g/100ml)
98
尿液中 (g/100ml)
96
蛋白质
葡萄糖 无机盐
8
0.1 0.72 0.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