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机械基础零部件产业振兴实施方案》的通知

合集下载

叉车行业研究报告

叉车行业研究报告

叉车行业研究报告作者:汪程、温鹏飞一、叉车行业概况叉车是工业搬运车辆,具体指对成件托盘货物进行装卸、堆垛和短距离运输作业的各种轮式搬运车辆。

叉车能够实现高效率的物流机械化作业、减轻工人搬运劳动强度,具有通用性强、机动灵活、活动范围大等特点。

根据世界工业车辆统计协会规定,工业车辆分为机动工业车辆和非机动工业车辆,机动工业车辆又分为五大类,即第Ⅰ类电动平衡重乘驾式叉车、第Ⅱ类电动乘驾式仓储叉车、第Ⅲ类电动步行式仓储叉车、第Ⅲ类电动步行式仓储叉车、第Ⅳ类内燃平衡重乘驾式叉车(实心轮胎)、第Ⅴ类内燃平衡重乘驾式叉车(充气轮胎)。

按叉车的动力源不同划分,可分为内燃叉车、电动叉车及手动叉车,其中内燃叉车还分为普通内燃叉车、重型叉车、集装箱叉车和侧面叉车等,电动叉车包括电动平衡重式叉车和电动仓储叉车;按叉车的结构特点划分,可分为前移式叉车、插腿式叉车、拣选式叉车、越野式叉车等类型。

叉车行业为工程机械行业中的子类行业。

工程机械行业作为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产业关联度高、吸纳就业能力强、技术资金密集、对国民经济贡献显著的支柱产业之一。

随着计算机控制技术和单元化运输方式快速发展,以及世界各国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叉车企业的制造能力不断提高,叉车产品的品种日益丰富、性能大大加强,叉车从最初的军事领域逐渐发展进入众多行业,成为工业生产中重要的工具。

时至今日,全球范围内叉车销量仍保持稳定增长(除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主要驱动因素来自于中国等新兴经济体“机器换人”(替代手动搬运)的红利。

资料来源: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年鉴近十年以来,世界叉车行业保持快速发展,根据统计数据,全世界叉车销量从2006年的82.41万台增长到2017年的133.38万台,年复合增长率4.47%,2017年销量再创新高。

资料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我国叉车工业始于1958年大连叉车厂生产第一台仿苏叉车,而后随着我国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叉车的市场需求快速扩张,尤其是自2000年以来,叉车销量产生突破发展,从2000年的不足2万台发展到17年的近50万台,年复合增速达22%。

机械基础零部件产业振兴实施计划方案

机械基础零部件产业振兴实施计划方案

机械基础零部件产业振兴实施方案-----------------------作者:-----------------------日期:《机械基础零部件产业振兴实施方案》出台[ 日期: 2010-10-28 15:20:01 ]机械基础零部件(主要指:轴承、齿轮、模具、液压件、气动元件、密封件、紧固件等)是装备制造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着重大装备和主机产品的性能、水平、质量和可靠性,是实现我国装备制造业由大到强转变的关键。

为落实《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升基础零部件发展水平,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特制订本方案。

本方案实施期为2010年~2012年。

一、现状与问题(一)现状机械基础零部件品种规格繁多,量大面广,为航空航天、兵器、机械制造、交通运输、建设工程、冶金矿山、石油化工、电力能源、电子通信、轻工纺织等装备提供配套,并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机械基础零部件制造业已经形成门类较齐全、规模较大、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产业体系。

目前,我国拥有机械基础零部件规模以上企业8000多家。

进入21世纪后,我国机械基础零部件制造业连续多年保持年均20%以上增速,国内市场占有率65%左右,重大装备配套水平显著提高,已成为机电产品出口大户,紧固件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液压元件、齿轮市场销售额居世界第二位,轴承和模具销售额居世界第三位。

(二)存在的问题近年来我国装备制造业水平大幅提升,大型成套装备已能基本满足国民经济建设需要,然而基础零部件却无法满足主机配套要求,已成为制约我国重大装备发展的瓶颈。

主要问题表现在:一是科技创新能力薄弱。

我国机械基础零部件制造业对材料、工艺缺乏系统研究与应用,基础共性技术研发和实验投入少且分散,技术基础薄弱,原创技术和专利产品少,导致产品早期故障率高、使用寿命短、可靠性差,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

机械基础零部件产业市场进入门槛低,有效行业监管和企业自律缺失,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及知名品牌少。

机械基础零部件产业振兴方案开始实施

机械基础零部件产业振兴方案开始实施

机械基础零部件产业振兴方案开始实施据悉,由于金融危机阴影未散,2013年以来,全球的经济发展一直呈现着危机此起彼伏的态势,主机装备市场发展低迷,对配套件需求不旺,再加上国外反倾销等的影响,上半年机械通用零部件行业产品订单大幅减少,增长缓慢。

机械基础零部件主要指:轴承、齿轮、模具、液压件、气动元件、密封件、紧固件等,是装备制造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着重大装备和主机产品的性能、水平、质量和可靠性。

机械基础零部件产业振兴方案始实施日前印发了《机械基础零部件产业振兴实施方案》,计划通过3年努力,使得我国重大装备基础零部件配套能力提高到70%以上。

鼓励企业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努力形成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年销售额超过50亿元的企业集团。

方案实施期为2010年-2012年。

我国机械零部件进入“中老年”时期《方案》提出要通过3年努力,围绕能源开发、交通运输、新农村建设、新材料制备、节能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建设等领域所需装备,突破一批关键零部件发展瓶颈。

《方案》还提出要培育100家有较大规模、专业化水平高、特色鲜明、具有知名品牌产品的企业。

吸引多种资本投向基础零部件行业。

依托现有资源,加大对国内已有轴承、齿轮、液压件、密封件、紧固件等产业集聚区的支持和指导,引导企业向产业园区集聚,加强集聚区铸造、锻造、热处理的集中化生产,培育一批专业化分工、产业链协同、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特色产业集聚区。

支持省市建设省级基础零部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鼓励在具备条件的集聚区建设若干国家级基础零部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

我国机械零部件处于中低速增长趋势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紧固件全行业的总产量估计达315万吨,销售额达到305亿元,行业累计出口紧固件124.43万吨。

该分会表示,由于国际市场收缩,再加上日趋严重的反倾销等贸易摩擦的影响,紧固件企业的外贸压力很大。

此外,链条专业上半年出口6.74亿美元,占行业总出口额的11.6%,同比也为负增长,为-6.27%;弹簧专业上半年出口金额为1.5亿美元,虽然数额不大,但其同比增幅达到17.71%。

机械零部件七大领域求突破

机械零部件七大领域求突破

机械零部件七大领域求突破业内分析人士表示,机械基础零部件行业未来3年内将迎来三大利好,包括政府采购增加、龙头兼并整合和需求更新换代。

工信部近日发布《机械基础零部件产业振兴实施方案》提出,通过3年努力,突破一批基础零部件制造关键技术,使重大装备基础零部件配套能力提高到70%以上。

七大领域求突破此次产业振兴实施方案中,提出要重点发展和突破七大领域。

高效清洁发电设备配套、高档轿车及重载卡车配套、轨道交通装备和船舶配套、工程机械和农业机械配套、冶金矿山设备配套、电子专用装备及新兴产业配套、高端装备制造业配套等领域将是我国机械基础零部件产业今后几年重点突破的领域。

为此,《振兴方案》提出将加大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对机械基础零部件产业自主创新和产业化建设项目的支持力度,对引进先进技术后开展消化吸收并产业化的建设项目,国家专项资金将给予重点支持;优先支持在产业聚集区建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外资投向机械基础零部件产业研发领域,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浙商证券分析师史海昇认为,机械基础零部件产业振兴实施方案将带来三个方面的利好:将加大政府对国产设备的采购比例,拉动本土产品的需求增长;鼓励行业整合,努力形成若干年销售超过50亿元的企业集团,将促进龙头上市公司做大做强;加大技术改造,淘汰“高污染、高消耗”等落后工业和装备,这将形成较大规模的更新替代需求。

市场分析人士表示,近10年中国机械行业得到了飞速发展,但基础零部件仍然落在后面,说明基础零部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问题,需要长时间积累。

而行业内人士认为,中国有潜力也有能力提升机械制造能力。

中联重科(15.07,0.29,1.96%)副总裁熊焰明日前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工程机械需要实际操作经验,只有这样,机械性能才能得到检验改善,在这方面,中国企业有国际对手所不具备的优势。

”而兴业证券(20.12,-0.98,-4.64%)研究员吴华认为,“十二五”期间,我国基础零部件行业必将出现大市值的公司。

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机械基础零部件产业振兴实施方案

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机械基础零部件产业振兴实施方案

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机械基础零部件产业振兴实施方案【发布时间:2010年10月27日】【来源:装备工业司】【字号:大中小】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机械基础零部件产业振兴实施方案》的通知工信部装[2010]47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为落实《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升装备制造业整体水平,推动机械基础零部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制定了《机械基础零部件产业振兴实施方案》,现印发你们。

各地区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促进机械基础零部件产业升级的具体措施,加快突破关键零部件发展瓶颈步伐,不断满足各领域装备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

二O一O年十月十一日机械基础零部件产业振兴实施方案机械基础零部件(主要指:轴承、齿轮、模具、液压件、气动元件、密封件、紧固件等)是装备制造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着重大装备和主机产品的性能、水平、质量和可靠性,是实现我国装备制造业由大到强转变的关键。

为落实《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升基础零部件发展水平,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特制订本方案。

本方案实施期为2010年~2012年。

一、现状与问题(一)现状机械基础零部件品种规格繁多,量大面广,为航空航天、兵器、机械制造、交通运输、建设工程、冶金矿山、石油化工、电力能源、电子通信、轻工纺织等装备提供配套,并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机械基础零部件制造业已经形成门类较齐全、规模较大、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产业体系。

目前,我国拥有机械基础零部件规模以上企业8000多家。

进入21世纪后,我国机械基础零部件制造业连续多年保持年均20%以上增速,国内市场占有率65%左右,重大装备配套水平显著提高,已成为机电产品出口大户,紧固件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液压元件、齿轮市场销售额居世界第二位,轴承和模具销售额居世界第三位。

(二)存在的问题近年来我国装备制造业水平大幅提升,大型成套装备已能基本满足国民经济建设需要,然而基础零部件却无法满足主机配套要求,已成为制约我国重大装备发展的瓶颈。

机械基础零部件产业振兴实施方案的通知

机械基础零部件产业振兴实施方案的通知

机械基础零部件产业振兴实施方案的通知为加快我国机械基础零部件产业的振兴,进一步提升我国机械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现制定并通知机械基础零部件产业振兴实施方案如下。

一、背景与意义
机械基础零部件作为机械产品的核心组成部分,对整个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目前我国机械基础零部件产业存在着技术水平不高、产品质量不稳定、研发能力弱等问题,制约了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

因此,通过制定机械基础零部件产业振兴实施方案,推动我国机械基础零部件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二、目标与任务
1. 目标:实现我国机械基础零部件产业的快速发展,提升其核心竞争力,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力量。

2. 任务:
(1)加强基础实力建设:推动机械基础零部件制造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完善关键技术的引进和培育体系,提升企业的研发能力和创新水平。

(2)优化产业布局:调整机械基础零部件产业布局,提升产业集聚效应,推动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3)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加强机械基础零部件的质量控制和生产标准,推动技术创新和工艺改进,提高产品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4)加强人才培养:建立健全机械基础零部件产业人才培养体系,加大对高级工程师和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确保产业所需人才的供给。

(5)加强政策支持:制定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支持机械基础零部件产业的发展,加大对关键技术研发和企业创新能力的资金支持。

三、实施措施。

工信部发布“机械基础件、基础制造工艺和基础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工信部发布“机械基础件、基础制造工艺和基础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在 2 种标志性机械基础件中, 0 模具提出了两大类 用高温合金 ; 高压精密液压铸件用铸铁 ; 密封材料 , 绝 标志产品 :
缘材料 , 复合材料 , 仪表功能材料 。工艺材料有 : 突出
高耐蚀耐磨镜面塑模 c 级轿 车整体 车身成形模具 。实现车门 、 前翼子 发展模具钢为 中厚预硬模具钢 , 高韧高耐磨冷作模具钢 , 大型轻质合金压铸模具 板 表 面 形 状 精 度 O 8 0 5 m, 构 面 精 度 ± 钢 , . ~ .m 结 0 0 高性能粉末冶金模具钢 。l 种标志性基础材料 中 2 0 5 m, . m 多付模具 总成尺寸匹配与控制( 0 含回弹控制 ) 钢 , 厚度超 过 60 m, 伤级别达欧洲 Ee 0r 探 a / 内轮廓精度± . m以内、 0m 7 外轮廓精度± . m以内、 1m 0 总 的第 四位提 出: Ⅳ・ 《 模具制造>o 2 第1 > 1年 2 期
称“ 三基 ” 是装备制造业赖 以生存和发展 的基础 , ) 其 达到 或接 近 2 mm。
水平直接决定着重大装备和主机产品的性能 、 质量和
高光无 痕 、 叠层旋转 大 型塑料模 具 。开发 出宽
可靠性 。机械基础件是组 成机器不可分拆 的基本单 1 0 m , 0 m及 以上 、 2 模具精度 、 级 模具型腔 A ~ 1 0 A 级镜 元, 包括 : 轴承 、 齿轮 、 液压件 、 液力元件 、 气动元件 、 密 面光洁度 , 模具总装精度 ≤0 2 m的高光无痕 、 内 .m 0 模 封件 、 与链轮 、 链 传动联结件 、 紧固件 、 弹簧 、 粉末冶金 装饰技术 、 超大超薄 L D大型镜面 、 E 复杂高效精密汽 零件 、 具等 ; 础制造 工艺是指机械工业生产过程 车发动机塑料进气歧 管的精密注塑模具 ; 模 基 加热恒温浇

中国基础零部件及通用部件产业研究

中国基础零部件及通用部件产业研究

基础零部件及通用部件产业研究(一)产业定义及分类机械基础零部件是构成多种类型或不同型号机械、仪器、装备等产品的基本组成所不可或缺的零件和部件。

按零部件的通用化程度,可分为:(1)标准件。

包括各种紧固件和联接件、轴承和润滑油杯、各种传动带和链条、管路附件和密封件、轮辆和轮胎以及各种电器仪表等。

其规格尺寸已全部标准化,并适用于整个机械行业。

一般由专业厂大里生产。

(2)一般通用零部件。

包括各种风机、泵、拍送装置、联轴器、离合 器、制动器、齿轮、链轮、带轮、液压元件、起重件、操作件等。

其主要尺寸已标准化,并按不同机械行业的需要进行专业化生产,机械行业可直接选用这类零部件,或根据需要进行变型设计。

随着通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这类通用零部件也可能发展成为标准件。

(3)通用零部件。

是在机械产品范围内具有不同程度通用化的零部件。

其中多数是在同一类机械产品中通用,有一些则可用于不同类的机械产品。

所谓关键基础零部件,是基础零部件中对机器的性能起至关重要作用的零部件,它直接决定着重大装备和主机产品的性能、水平、质量和可靠性。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重点发展关键基础零部件产业,重点发展的领域如下表所示。

附表4.1 关键基础零部件产业涵盖的领域分类序号产业类别名称 重点发展领域1大功率、高性能电力电子器件及变频调速系统 大功率牵引用变频调速设备;清洁发电用变频调速设备;特殊调速用变频调速设备。

2 大型、高速、精密轴承 核级泵用轴承;大飞机轴承;高档数控机床轴承和电主轴;时速250~350公里高速动车组轴承;轴重30吨重载货车轴承;大功率电力机车(9600千瓦)、内燃机车(6000马力)轴承;使用寿命25万公里轿车轴承、50万公里载重汽车轴承;森吉米尔轧机轴承;连铸连轧线扇形段轴承;使用寿命5000小时高可靠性盾构机轴承;千万吨级煤炭井下综采设备轴承;300吨及以上液压履带式起重机轴承;12000米深井石油钻机轴承;高速度、耐高温、长寿命、高可靠性化纤设备轴承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机械基础零部件产业振兴实施方案》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为落实《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升装备制造业整体水平,推动机械基础零部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制定了《机械基础零部件产业振兴实施方案》,现印发你们。

各地区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促进机械基础零部件产业升级的具体措施,加快突破关键零部件发展瓶颈步伐,不断满足各领域装备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

二〇一〇年十月十一日机械基础零部件产业振兴实施方案机械基础零部件(主要指:轴承、齿轮、模具、液压件、气动元件、密封件、紧固件等)是装备制造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着重大装备和主机产品的性能、水平、质量和可靠性,是实现我国装备制造业由大到强转变的关键。

为落实《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升基础零部件发展水平,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特制订本方案。

本方案实施期为2010年~2012年。

一、现状与问题(一)现状机械基础零部件品种规格繁多,量大面广,为航空航天、兵器、机械制造、交通运输、建设工程、冶金矿山、石油化工、电力能源、电子通信、轻工纺织等装备提供配套,并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机械基础零部件制造业已经形成门类较齐全、规模较大、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产业体系。

目前,我国拥有机械基础零部件规模以上企业8000多家。

进入21世纪后,我国机械基础零部件制造业连续多年保持年均20%以上增速,国内市场占有率65%左右,重大装备配套水平显著提高,已成为机电产品出口大户,紧固件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液压元件、齿轮市场销售额居世界第二位,轴承和模具销售额居世界第三位。

(二)存在的问题近年来我国装备制造业水平大幅提升,大型成套装备已能基本满足国民经济建设需要,然而基础零部件却无法满足主机配套要求,已成为制约我国重大装备发展的瓶颈。

主要问题表现在:一是科技创新能力薄弱。

我国机械基础零部件制造业对材料、工艺缺乏系统研究与应用,基础共性技术研发和实验投入少且分散,技术基础薄弱,原创技术和专利产品少,导致产品早期故障率高、使用寿命短、可靠性差,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

机械基础零部件产业市场进入门槛低,有效行业监管和企业自律缺失,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及知名品牌少。

中低端基础零部件产品低价恶性竞争严重;高端基础零部件研发、制造能力严重不足。

三是工艺装备落后。

我国机械基础零部件制造工艺及装备落后现象长期存在,工艺基础数据积累不足,过程控制能力和工艺保证能力不均衡,制造技术与检测手段落后,致使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不能满足主机配套需求,严重影响了产品制造水平的提升。

四是新产品进入市场难。

检验认证体系不够完备,新产品缺乏实验验证和应用业绩,加上用户和主机企业因受责任风险等因素影响,对使用基础零部件新产品缺乏信心。

同时部分用户对新产品质量差的惯性思维,增加了新产品进入市场的难度。

二、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按照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重大装备需求为依托,以培育专业化企业为载体,着力加强政府引导,着力加强政策扶持,着力加大宣传力度,着力加大研发投入,逐步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为实现装备制造业由大变强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市场主导原则围绕国家重点工程、重点领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对重大装备的需求,积极发展关键基础零部件,提高市场配套能力。

通过健全和完善标准体系,推进第三方产品检验认证制度,建立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规范市场秩序。

——创新先导原则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开展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加强行业公共研发和服务平台建设,培育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持续的创新能力。

——结构优化原则鼓励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方向发展,形成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

——重点突破原则选择一批基础条件好、需求迫切、带动作用强的领域和产品,加大支持力度,突破发展瓶颈,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产品和知名品牌,带动产业的全面发展。

三、目标通过3年努力,使我国机械基础零部件制造水平得到明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较大提升,产业结构不合理的局面得到改善,逐步扭转基础零部件产业发展严重滞后的被动局面。

突破一批基础零部件制造关键技术,产品技术水平达到21世纪初国际先进水平;研发一批关键基础零部件,掌握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重大装备基础零部件配套能力提高到70%以上;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发展一批高附加值产品,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专业化强的基础零部件企业及知名品牌;加大技术改造支持力度,着重加强工艺装备及检测能力建设,创建若干行业技术服务平台,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夯实技术创新基础。

四、重点任务(一)围绕重点领域,突破一批关键零部件发展瓶颈围绕能源开发、交通运输、新农村建设、新材料制备、节能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建设所需装备,针对主机配套的轴承、液压件、密封件等关键基础零部件性能水平低、可靠性差等问题,加强基础工艺研究,改善生产条件,加快提升基础零部件质量水平,不断满足各领域装备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

1.高效清洁发电设备配套领域1.5兆瓦以上风力发电机增速器轴承、发电机轴承和主轴轴承、齿轮传动装置,偏航变桨用液压伺服系统与密封系统,风电塔筒用大规格高强度紧固件,叶片成型模具和电机定、转子零件大型精密冲压模具;大型水力发电机球阀、转轮叶片、接力器密封系统;核电站二级泵轴承、新型核电主泵三级密封装置、高可靠性核电专用紧固件。

2.高档轿车及重载卡车配套领域轿车三代轮毂和重载卡车二代轮毂轴承单元,汽车节能自动变速器及其关键零部件,汽车发动机正时链系统和变速箱齿形链系统,汽车发动机用高强度紧固件,高档轿车覆盖件模具及多工位高精度冲压模具,汽车超强钢板热压成形模具,汽车发动机进气歧管成形模具,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装配生产线用气动伺服阀、比例阀和阀岛、定位气缸;制动能量回收型汽车液压混合动力装置。

3.轨道交通装备和船舶配套领域时速300公里及以上高速动车组、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内燃机车、载重100吨铁路重载货车和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用轴承、齿轮传动装置、气动元件及系统;船用大功率高速齿轮传动装置、高转速大功率液力偶合器调速装置,海洋工程用超大模数齿轮齿条传动装置。

4.工程机械和农业机械配套领域工程机械用高压柱塞泵/马达、高压液压阀、液力变矩器、动力换档变速箱、液压电子控制器,千吨级重型运输车齿轮传动装置,全断面掘进机主轴轴承、密封件,大型行走机械用液力变速器及驱动桥箱;半喂入水稻收割机静液压驱动装置(HST),大型拖拉机耕深液压控制系统。

5.冶金矿山设备配套领域大型薄板冷热连轧设备、高速线材轧机、森吉米尔轧机用轴承,大型轧机设备用伺服装置和系统;煤矿掘进机、采煤机配套用静液压驱动系统、高转速大功率液力偶合器调速装置,水泥立磨机轴承,液压支架配套的密封材料和密封系统。

6.电子专用装备及新兴产业配套领域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用引线框架精密多工位级进冲模,集成电路精密封装模具,电子元器件和精密接插件用精密模具,超高速精密冲压模具;高分子复合材料成型设备、生物制药设备、医疗器械所需的精密、超精密模具,CT机轴承,新型化纤设备轴承、智能定位气动执行系统。

7.高端装备制造业配套领域高档数控机床用大型精密轴承、高刚度大功率电主轴轴承,基础制造装备用大型铝镁合金压铸模具,重大装备用高速高精传动装置、高精密液压件、密封件及系统;大型飞机配套的轴承、齿轮传动装置、高强度高韧性耐高温复合材料成型模具、液压控制系统,航空用钛合金/铝镁合金紧固件。

(二)加快产业及产品结构调整,增强企业竞争力积极推动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改变我国基础零部件行业目前存在的低水平制造能力过剩、高水平制造能力不足的局面,提升产业竞争力。

1.积极培育一批“专、精、特”企业和知名品牌研究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手段,鼓励基础零部件企业向专业化分工、细分市场、特色明显的方向发展。

培育100家有较大规模、专业化水平高、特色鲜明、具有知名品牌产品的企业。

加大知识产权保护,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吸引多种资本投向基础零部件行业,提高企业研发高性能产品的积极性。

鼓励企业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整合要素资源,提高集约化生产水平,努力形成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年销售额超过50亿元的企业集团。

2.优化特色产业集聚区依托现有资源,结合基础零部件企业的特点,加大对国内已有轴承、齿轮、液压件、密封件、紧固件等产业集聚区的支持和指导,引导企业向产业园区集聚,加强集聚区铸造、锻造、热处理的集中化生产,培育一批专业化分工、产业链协同、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特色产业集聚区。

支持省市建设省级基础零部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鼓励在具备条件的集聚区建设若干国家级基础零部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

建立健全区域性现代制造服务业体系,提高区域配套服务能力,完善技术成果共享机制。

鼓励机械基础零部件产业集聚区通过资源整合,在集聚区内形成公共技术研发中心、检测实验中心、培训中心等公共服务机构。

(三)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完善标准体系,加快基础零部件标准制修订和宣贯,促进产品质量达标。

加大技术改造支持力度,加强基础技术应用研究和检测实验条件建设,搭建面向全行业服务的权威检测实验机构,促进产学研合作,扩大品种,提高质量,提升行业整体技术水平。

1.完善标准体系,加快标准贯彻实施结合产品的研究开发和试验验证,制修订一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鼓励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工作,用先进标准支撑行业发展。

重点支持设计和制造技术、先进制造工艺及装备、节能减排技术标准的制修订,形成完善的标准体系。

建立行业标准化工作和信息平台。

发挥标准化手段对规范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加强标准宣传贯彻,组织开展重点产品达标工作,推动企业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引导企业积极采用推荐性标准。

配合质量监督部门,做好机械基础零部件产品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杜绝无标、违标、降标生产,提高产品质量。

加大质量达标产品和企业的宣传力度,创立一批知名品牌。

2.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企业工艺装备水平重点支持关键基础零部件企业技术改造,加强基础研究和检测实验能力建设,提高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支持企业进行节能降耗和资源综合利用改造,减少能源、材料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支持利用信息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制造工艺和装备,淘汰“高污染、高消耗”等落后工艺和装备;鼓励将技术改造资金优先用于检测实验条件建设和企业技术中心建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