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PPT,海峡两岸关系 终结版 2
合集下载
历史 海峡两岸的交往PPT课件

1、历史上海峡两岸的交往,台 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台湾问题的由来
从历史上说,台湾自古即属于中国。从三国时期开始, 台湾就与祖国大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元朝时,台湾 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管辖下的一个行政区域。
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手中收复台湾;1684年清政府在台 湾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诗中反映了海峡两岸“现在”处 于一种怎么样的状况呢?
教学目标
1.了解和掌握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和 平统一,一国两制”;“九二共识”;江泽民 提出的八项主张;海峡两岸交往概况。
2.通过两岸交往日益密切这一史实,使学生认 识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查 阅资料,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培养学生获取历史信息、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2005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 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两人的这次握手,是时隔60年两 党最高领导人的历史性握手。
走近台 湾
3、目前,阻挠统一的势力
一是外国的反华势力利用台湾 问题牵制中国;
二是蓄意制造分裂的台湾当局。
A、1990.9李登辉声称“台湾早已是一个主权 独立国家” B、1994.4李登辉公开否认“一个中国”原则; C、1999.7李登辉提出大陆与台湾的关系是 “国与国”关系,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关 系的“两国论”
1895年清政府被迫把台湾割让给日本。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国际社会公认台湾属于中国。美国历届政府都承认台湾
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台湾的分离 1949年,蒋介石在内战失利中退守台湾。
1949年蒋介石败走台湾后,把台湾作为国 民党 “反攻大陆、复兴党国”的基地。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第七舰队阻 止祖国大陆解放台湾,美国政府插手干 预中国内政、阻挠中国统一,造成了台 湾海峡地区的长期紧张对峙局势。20世 纪80年代至今,台湾当局利用国际反华 势力蓄意制造分裂,鼓吹“一中一台”, 企图分裂国家,使得两岸统一的进程困 难重重。
2、台湾问题的由来
从历史上说,台湾自古即属于中国。从三国时期开始, 台湾就与祖国大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元朝时,台湾 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管辖下的一个行政区域。
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手中收复台湾;1684年清政府在台 湾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诗中反映了海峡两岸“现在”处 于一种怎么样的状况呢?
教学目标
1.了解和掌握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和 平统一,一国两制”;“九二共识”;江泽民 提出的八项主张;海峡两岸交往概况。
2.通过两岸交往日益密切这一史实,使学生认 识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查 阅资料,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培养学生获取历史信息、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2005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 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两人的这次握手,是时隔60年两 党最高领导人的历史性握手。
走近台 湾
3、目前,阻挠统一的势力
一是外国的反华势力利用台湾 问题牵制中国;
二是蓄意制造分裂的台湾当局。
A、1990.9李登辉声称“台湾早已是一个主权 独立国家” B、1994.4李登辉公开否认“一个中国”原则; C、1999.7李登辉提出大陆与台湾的关系是 “国与国”关系,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关 系的“两国论”
1895年清政府被迫把台湾割让给日本。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国际社会公认台湾属于中国。美国历届政府都承认台湾
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台湾的分离 1949年,蒋介石在内战失利中退守台湾。
1949年蒋介石败走台湾后,把台湾作为国 民党 “反攻大陆、复兴党国”的基地。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第七舰队阻 止祖国大陆解放台湾,美国政府插手干 预中国内政、阻挠中国统一,造成了台 湾海峡地区的长期紧张对峙局势。20世 纪80年代至今,台湾当局利用国际反华 势力蓄意制造分裂,鼓吹“一中一台”, 企图分裂国家,使得两岸统一的进程困 难重重。
形势与政策 两岸关系解析PPT课件

美国构筑的两个岛链:
第 一 岛 链 , 北 海 —— 南 韩 , 东 海——日本、台湾,南海——马 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尤其是 马六甲海峡的制约;
第二岛链,关岛、澳大利亚、新西兰。
目前面对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题
2 日本方面
• 日本国内的右倾化以及在 地缘战略方面的考虑,它 一直希望台湾独立,因为 台湾海峡是日本的海上生 命线。
台湾问题的由来
□美国的干涉: 1950、60年代,美国政对新中国采取了孤立、遏制的政策,并且在
朝鲜战争爆发后武装干涉纯属中国内政的海峡两岸关系。美国在两岸 政策上只承认中华民国政府,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既阻挡中 国共产党统一台湾,又控制国民党,阻止其反攻大陆,同时在国际上 大搞台湾地位未定论、两个中国和一中一台。
美售台爱国者-3反导 美外交政策全委会拜会马 奥巴马重申一个中国政策
系统
英九
台湾问题的由来
□台独活动 “台独”即“台湾独立建国”的简称,其产生有着复杂的国际及
岛内因素。在国际上,“台独”是帝国主义、外国反华势力侵略中国 的产物。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卵翼了战后第一批“台独”分子,并策动 了战后首次将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活动。
卫温 (?——231年)元朝在澎湖设立巡检司
刘铭传
全台首学孔子庙
收复台湾的重要性
(二)台湾的重要战略地位
★台湾的最大价值就在于其无法改变 的地缘位置
台湾的重要地缘意义体现在它扼西太平洋南北航线之要 冲,既是亚欧大陆东入太平洋的桥头堡,也是从海洋西 进欧亚大陆的跳板与基地。异常重要的国际战略地位, 使台湾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台湾问题的由来
□美国的干涉:
1979年1月26日卡特总统提出《与台湾关系法》
海峡两岸的交往ppt28 人教版

-------------------
领导人
大陆政策
武装解放 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
毛泽东 邓小平
-------------------
江泽民
八项主张
-----------
统一之策
---------------------
-------------------
辩论:
正方:和平解决 台湾问题
?
反方:武力解决 台湾问题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可以采取独特的模式, 社会制度不变,台湾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降低,外国 资本不动,台湾可以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它作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个省,一个区,还保持它原有的 制度、生活方式…… ——邓小平 请回答: (1)上述谈话体现了什么构想? (2)这一构想适用于哪些地区?结果如何?
安平晚渡
问 津 当 重 镇 , 薄 暮 泛 长 空 。
沙鲲渔火
沙 积 横 江 路 , 渔 灯 入 夜 阑 。
鹿耳春潮
百 谷 东 南 汇 , 春 潮 涨 九 环 。
鸡笼积雪
雪 压 重 关 险 , 江 天 俨 一 新 。
东溟晓日
东 生 沧 海 日 , 真 景 正 无 边 。
西屿落霞
水 尽 山 横 峙 , 霞 明 半 岭 西 。
江泽民
-----------
---------------------
-------------------
统一之旅
-----------------------------
统一之旅-----海峡两岸的交往
---------------------
-------------------
-------------------
《海峡两岸的交往》课件

两岸交流的快 速发展阶段
两岸交流的深 化发展阶段
社会交流的主要形式
文化交流:两岸在文化领域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教育交流:两岸在教育领域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包括学生互派、学术研讨等促进两岸教 育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
体育交流:两岸在体育领域进行频繁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两岸体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海峡两岸的经济交往
第四章
经济合作的历程
早期合作:贸易 往来和投资
深化合作:ECF 的签署与实施
最新进展:两岸 经济合作框架协 议(CEC)
未来展望:加强 产业链合作和新 兴产业对接
两岸经济合作的重点领域
农业合作:共同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制造业合作:加强产业链合作推动两岸制造业转型升级 服务业合作:深化金融、物流、电子商务等领域合作促进两岸服务业发展 科技创新合作:加强两岸科技创新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
交往的推动因素
政治因素:两岸关系的缓和与改善 经济因素: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的加强 文化因素:两岸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加深 国际因素:国际形势的变化对两岸
政治互信的建立
两岸政治交往的历程
两岸政治交往的成果与影响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政治互信的内涵与意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未来政治互信的展望
旅游交流:两岸在旅游领域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两岸旅游业的发展和繁荣。
社会交往的重要成果
文化交流:两岸文化交流活动频繁 增进相互了解与认同
体育交流:两岸体育团队互访竞技 增进两岸同胞友谊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学术交流:两岸学术界交流合作日 益增多共同推动学术发展
两岸关系PPT课件

32
一、ECFA的签署是两岸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
1. ECFA的签署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两岸全面直接“三通”
◆签署ECFA
33
一、ECFA的签署是两岸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
2. 为台湾经济再次起飞创造了有利条件
34
二、ECFA给台湾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
2011年1月1日 起全面实施货物贸 易与服务贸易早期 收获计划。
两岸人民同属中华 民族,都是炎黄子孙。
一、两岸政治互信不断巩固
2. 国共两党高层互动机制不断深化
一、两岸政治互信不断巩固
3. 两岸在国际社会的关系由陈水扁时期的激烈对抗 转向大幅缓和,有利于两岸增强政治互信
台湾以观察 员身份出席世界 卫生大会
一、两岸政治互信不断巩固
4. 两岸沟通管道与平台越来越多,作用越来越大
1. 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制度化、自由化进程取得 重大突破
标志着两岸 在经济关系正常 化、经济合作制 度化上迈出了历 史性步伐
14
三、两岸经济关系步入制度化轨道
2. 两岸金融合作取得重大进展
2010年1月16日,MOU生 效,6月29日签订ECFA。
15
三、两岸经济关系步入制度化轨道
3. 两岸双向投资取得新进展
1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 现状与远景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格局不断深化
ECFA的签署是重要的里程碑 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 有利条件不断累积 积极因素持续增强,但复杂变数仍存 两岸关系将继续保持和平稳定发展局面
以“九二共识”为 基础,牢牢把握两岸关 系和平发展的主题。
2. 两岸民间交流与行业朝主体多元化、规模扩大化、
《海峡两岸的交往》课件

促进两岸共同发展
通过两岸和平发展,推动 两岸经济、文化等领域的 交流合作,实现两岸共同 繁荣和发展。
造福两岸同胞
两岸和平发展有利于增进 两岸同胞的福祉,提高两 岸同胞的生活质量和幸福 感。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机遇
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和科技 的发展,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面临 着新的机遇,如深化经贸合作、 加强创新合作、拓展人文交流等
90年代以后,随着两岸关 系的缓和,两岸贸易进入 快速发展阶段,贸易额逐 年增长。
深化合作阶段
近年来,两岸经济合作不 断深化,贸易结构逐步优 化,合作领域不断扩大。
两岸经济合作的现状与前景
现状
目前,两岸经济合作已经涵盖了贸易、投资、产业等多个领域,形成了全方位 、多层次的合作格局。两岸贸易额持续增长,投资合作日益紧密,产业合作不 断深化。
2000-2010年代:全面交 流与合作
1970-1980年代:缓和与 接触
1990-2000年代:制度化 协商与合作
2010-2020年代:深化融 合与共同发展
两岸政治协商的现状与前景
现状
两岸政治协商已经取得一定成果,包 括达成“九二共识”、“反对台独” 等原则性共识。
前景
未来两岸政治协商将继续深化,推动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
方面。
挑战
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过程中, 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如岛 内“台独”势力干扰、国际势力
干预、历史遗留问题等。
应对策略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和困难,需要 加强两岸交流合作,增进互信与 理解,共同应对外部势力的干扰 和破坏,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形势-海峡两岸关系-终结版-2PPT课件

2020/3/21
10
2、陈云林访台:
会晤成果与意义: • 四项协议的签署 • 大三通正式实现 • 实现两会制度化协商 • 象征意义十足
2020/3/21
11
二、两岸进入“ECFA”时代
• 什么是“ECFA”? • 2009. 2.27,马英九为降低蓝绿关于
两岸“综合性经济协议”(CECA)的对 抗,正式将其更名为两岸“经济合作 架构协议”(ECFA, Economic Cooperat ion Framewo rkAgreement),但绿营仍表示强烈 质疑。双方就此展开激烈攻防,引发 岛内高度关注。
8、2008年海协会、海基会回复商谈,为两岸关系回暖传递出一缕春意 9、1978年12月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020/3/21
8
台海关系的现状与发展
(一)两岸关系总的发展趋势
• 当前两岸关系总的发展趋势是在以和平、互利、
共同发展为主流的大背景下曲折前进 。
• 总的发展思路是用经济和文化层面交流来促进政 治层面的交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努力 增强两岸双方政治互信 。台湾不独,大陆不武 的状态将继续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 6、1949年国民党逃到台湾,一晃到现在57年。2020/3/215•美国方面:
美国构筑的两个岛链:
第一岛链:北海——南韩,东海——日本、台湾,南 海——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尤其是 马六甲海峡的制约;
第二岛链:关岛、澳大利亚、新西兰。
•日本方面:
日本国内的右倾化以及在地缘战略方面的考虑,它 一直希望台湾独立,因为台湾海峡是日本的海上生命 线。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之后,中共第一代领导人确立了和平解放台湾的 对台政策: 1、1955年5月,周恩来总理第一次公开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主张; 2、1956年1月,毛泽东主席宣布:“我们准备举行第三次国共合作”;
海峡两岸的交往共39页.pptx

密切两岸关系的事件
1987年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3年
不断发展的两岸关系
1.1987年,台湾当局开 始被迫调整“三不” 政策,开放台湾居民 赴大陆探亲。海峡两 岸同胞近三十八年的 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 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 性的变化。
不断发展的两岸关系
2.1990年台湾成立了海 峡交流基金会。
不断发展的两岸关系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海协会会长汪道涵两岸同胞骨肉团聚日益密切的两岸交往人员往来分离52年母女团聚两岸姐弟50年后的团聚19790771992199556020054957日益密切的两岸交往经济合作日益密切的两岸交往文化交流512地震后台湾红十字救援队进入四川绵竹市汉旺镇展开搜救大陆援助台湾2009月台湾台风莫拉克袭击深圳海关验放首批援台物资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迅速发展的基础是什么
党和政府对台湾的政策调整
时间
政策
新中国成立初 50年代中期
改革开放以后
毛泽东 邓小平 江泽民
解武力放解台放湾 和平解放 “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
八项主张
台湾问题与香港澳门问题有什么相同 点和不同点?
台湾问题和香港、澳门 问题都属于历史遗留问题。 但是香港、澳门问题是国与 国之间的问题,是外交问题; 台湾问题属于中国内政,与 他国无关。
老人淡淡地说:“是香油。”
不错,这位老人千里迢迢地从台湾赶往大陆,就是带着 当年母亲嘱托的那半瓶香油。
四十四年过去,当年的孩子如今也已成为一位老人,这 几十年,他得不到一点家中的消息,但他一直还惦记着母亲 的交待。
现在,儿子终于回来了,母亲却没了。
这位老人跪在母亲的坟头,拿出那半瓶香油放到母亲的 坟头上:“妈,您要的那半瓶香油,儿子给您带回来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两岸迈入“ECFA时代”
协议签署的积极作用
协议的积极作用
有利于两岸政治互信的巩固与发展 有利于两岸经济的密切化 有利于两岸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时代的深 化 有利于两岸社会的一体化进程 有利于两岸的和平发展局面的巩固和发展
三、影响台海关系的不稳定因素 1、大国关系走向(中日关系 中美关系) 2、岛内政治力量的分配 3、中国国内形势的发展
1
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来自1、同根同源 经人类化石考证,3万年前大陆人开发了台湾,2000年来行 使行政管理。 2、坚实的国际法基础 A、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开罗宣言》:日所窃取于中国领土,如 满洲、台湾、澎湖列岛归还中国; B、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波茨坦公告》: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 施,日本主权限于本洲、北海道、九洲、四国; C、 1945年9月2日,美、英、中、法等九国代表与日本签订《无 条件投降书》第一条就是: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 D、联合国大会2758号决议 (1971年10月25日) 3、现实外交情况 现联合国近190多个会员国中有160多国家承认一个中国。
(二) 资源丰富 • 盛产大米——米仓 盛产蔗糖——东方糖库 • 盛产水果—— 水果之乡 盛产食盐——东南盐库 • 著名的世界旅游胜地 (三)台湾的重要战略地位 台湾的最大价值就在于其无法改变的地缘位置
(二)台湾问题久拖不决的原因 1 历史因素 2 美日因素
台湾的历史因素
• 台湾和大陆走过一段不同的发展道路,台湾老百姓有 独特的遭遇和心态。 • 1、台湾沦为荷兰殖民地38年; • 2、郑成功及后代郑克爽统治了23年的政治独立小王 朝; • 3、1661年到1683年康熙统一台湾; • 4、1895年马关条约到1945年,沦为日本殖民地五 十年; • 5、1945年台湾回归祖国之后,4年期间经历内战; • 6、1949年国民党逃到台湾,一晃到现在57年。
我们能做什么?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 政治基础,互信是什么?就是双方在“一个中国”问 题上形成政治互信,假设没有这样的政治互信或任由 原有的互信不是逐步增强反而日渐衰落,那两岸关系 的和平发展可能演变最后反目成仇。
二、两岸迈入“ECFA时代”
协议的基本内容和定位
协议基本内容
1. 涵盖两岸主要的经济活动
2. 今后将按业务议题进行协商
3. 尽快推动商签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进程
协议的经济意义
以ECFA为纽带更趋紧密的两岸经贸往来符合分工、协 作、融合、互利等时代原则 两岸优势相互补充,产业升级相互衔接 两岸经贸合作站在更高的起点发展 促进台湾服务业的增长
海峡两岸关系 新局面
第一章、台湾问题的由来及发展 第二章、两岸关系历史沿革 第三章、台海关系的现状与发展
一、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一)台湾概述
• 台湾是中国的第一大岛,位于祖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总面积 约为3.6万平方公里,南北394公里,东西144公里。人口约为2300万, 其中80%以上人口为福建籍。
海峡两岸关系史
对台政策和两岸关系的发展 在坚持基本原则的同时,更需要搁置争议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之后,中共第一代领导人确立了和平解放台湾的 对台政策: 1、1955年5月,周恩来总理第一次公开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主张; 2、1956年1月,毛泽东主席宣布:“我们准备举行第三次国共合作”; 3、1956中共八大政治报告决议明确指出,“我国政府应当争取用和平方 式解放我国的领土台湾。” 4、1958年10月6日,由毛泽东起草、以国防部长彭德怀名义发表的《告 台湾同胞书》强调:“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 5、1963年,周恩来将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归纳为“一纲四目”。 6、1992年达成“九二共识”,促进两岸发展 7、1997年李登辉抛出“两国论”两岸关系进入寒冬 8、2008年海协会、海基会回复商谈,为两岸关系回暖传递出一缕春意 9、1978年12月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二、两岸迈入“ECFA时代”
协议签署的背景
具体背景
两项协议的签署,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 体化不断呈现新情况、新问题的大背景下,为了提高 中华名族的国际竞争力,两岸共同采取的具有战略意 义的重大举措。
台湾认为推动大陆签署ECFA的主要三目的
1. 推动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 2. 避免台湾在区域经济整合体系中被“边缘化” 3. 为促进台湾经贸投资“国际化”
二、两岸迈入“ECFA时代”
签署 的 背景
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 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 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 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 体化 体化 体化 体化
ECFA 时代
内容 与 定位 意义 与 作用
内容: 内容: 内容: 内容: 涵盖两岸主要经济活动; 涵盖两岸主要经济活动; 涵盖两岸主要经济活动; 涵盖两岸主要经济活动; 按业务议题进行协商; 按业务议题进行协商; 按业务议题进行协商; 按业务议题进行协商; 定位:不采港澳模式 定位:不采港澳模式 定位:不采港澳模式 定位:不采港澳模式 两岸之间经济关系实现了制度 两岸之间经济关系实现了制度 两岸之间经济关系实现了制度 两岸之间经济关系实现了制度 性的安排 性的安排 性的安排 性的安排 两岸经济交流合作进入全面发 两岸经济交流合作进入全面发 两岸经济交流合作进入全面发 两岸经济交流合作进入全面发 展阶段 展阶段 展阶段 展阶段
建立互信 搁置争议 求同存异 共创双赢
台海关系的现状与发展
(一)两岸关系总的发展趋势
• 当前两岸关系总的发展趋势是在以和平、互利、 共同发展为主流的大背景下曲折前进 。
• 总的发展思路是用经济和文化层面交流来促进 政治层面的交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 努力增强两岸双方政治互信 。台湾不独,大陆 不武的状态将继续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2、陈云林访台:
会晤成果与意义: • 四项协议的签署 • 大三通正式实现 • 实现两会制度化协商 • 象征意义十足
二、两岸进入“ECFA”时代
• 什么是“ECFA”? • 2009. 2.27,马英九为降低蓝绿关于两 岸“综合性经济协议”(CECA)的对抗, 正式将其更名为两岸“经济合作架构 协议”(ECFA, Economic Cooperat ion Framewor kAgreement),但绿营仍表示强烈质 疑。双方就此展开激烈攻防,引发岛 内高度关注。
• 标志性事件
• 1、海协会和海基会复会:
•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和海峡交流基金会是两岸双方就两岸交往中 相关问题进行商谈的受权民间团体。 •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于1991年12月16日在北京成立。《海峡两岸 关系协会章程》规定,海协会以促进海峡两岸交往,发展两岸关 系,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为宗旨。1990年11月21日,海峡交流基 金会在台北成立,并推举辜振甫出任首任董事长。以民间财团法 人基金会形式出现的海基会,接受台湾行政当局“大陆委员会” 的委托,办理台湾当局“不便与不能出面的两岸事务”。1991 年3月9日,海基会正式挂牌运作,以“中国的、善意的、服务 的”为宗旨。 • 1992年底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达成共识:“海峡两岸均坚 持一个中国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为1993年的“汪辜 会谈”铺平了道路。不过台当局同意举行汪辜会谈的本意,是 想以发展两岸关系为筹码,换取大陆承认台湾为“对等政治实 体”。
•美国方面:
美国构筑的两个岛链: 第一岛链:北海——南韩,东海——日本、台湾,南 海——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尤其是 马六甲海峡的制约; 第二岛链:关岛、澳大利亚、新西兰。
•日本方面:
日本国内的右倾化以及在地缘战略方面的考虑,它 一直希望台湾独立,因为台湾海峡是日本的海上生命 线。
两岸关系历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