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月育儿方案
家长科学育儿方案

科学育儿是家长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本方案旨在为家长提供一套合法合规的科学育儿指导,希望家长能够认真执行,为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在实施过程中,家长应根据儿童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育儿策略,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育儿方法。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儿童的美好未来保驾护航。
第2篇
家长科学育儿方案
4.定期参加育儿知识培训,提升家长育儿能力。
六、持续改进
1.根据儿童成长阶段和个性特点,及时调整育儿策略。
2.积极学习国内外先进的育儿理念和方法,不断丰富育儿知识。
3.鼓励家长间交流育儿经验,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4.定期反思育儿过程中的问题,不断优化育儿方案。
七、结语
家长科学育儿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是保障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本方案旨在为家长提供科学、合理的育儿指导,希望家长能够认真执行,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在育儿过程中,家长应始终坚持以儿童为中心,关注儿童全面发展,为儿童创造一个充满爱、尊重和激励的成长环境。让我们携手努力,为儿童的美好未来奠定坚实基础。
(3)关注儿童心理健康,预防心理问题。
(4)引导儿童树立自信心,勇于面对挑战。
五、实施与评估
1.家长应认真执行本方案,定期总结育儿经验,不断调整和完善育儿方法。
2.定期对儿童进行生长发育评估,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状况。
3.加强与学校、社会等方面的沟通与协作,共同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4.定期开展家长培训,提高家长育儿水平。
四、具体措施
1.健康管理
(1)定期进行儿童健康检查,确保儿童身体健康。
(2)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注重营养均衡。
(3)培养儿童良好的运动习惯,增强身体素质。
(4)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建立良好的作息规律。
科学育儿方案

科学育儿方案科学育儿方案简介育儿是每个家长都要面对的重要任务,科学育儿方案能够为家长提供一套科学的育儿方法和指导,帮助他们养育出健康、快乐的孩子。
本文将介绍几个科学育儿的重要方面,包括婴儿护理、儿童教育和亲子沟通。
1. 婴儿护理1.1 婴儿喂养婴儿的喂养是育儿的首要任务之一。
科学育儿方案鼓励母乳喂养,因为母乳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能提供宝宝所需的各种养分。
对于无法进行母乳喂养的宝宝,可以选择婴儿配方奶粉,但应遵循专业医生或营养师的建议。
1.2 婴儿睡眠良好的睡眠对婴儿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科学育儿方案建议建立起固定的睡眠习惯,比如每天晚上约定的固定入睡时间,环境要安静舒适,避免刺激性的噪音和光线,尽量保持室温适宜,帮助宝宝获得更好的睡眠质量。
1.3 婴儿护肤婴儿的皮肤非常娇嫩,容易受刺激和感染。
科学育儿方案建议选择无刺激性的婴儿护肤用品,如洗发水、沐浴露、湿巾等,避免使用含有刺激性成分的产品,每天注意干爽清洁,定期为宝宝进行适当的护肤。
2. 儿童教育2.1 儿童早期教育科学育儿方案强调儿童的早期教育对他们未来发展的重要性。
为了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和社交能力,家长可以从婴儿时期就开始重视启蒙教育,比如为宝宝提供富有刺激性的玩具和游戏,让他们接触丰富的声音、图像和颜色等刺激。
2.2 学龄前教育学龄前教育是孩子进入正式学校前的关键阶段。
科学育儿方案建议家长为孩子选择适合他们年龄的学习资源,如图书、游戏和教育类应用程序等。
此外,家长还应鼓励孩子进行各种形式的艺术和体育活动,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身体素质。
2.3 青少年教育青少年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时期,也是家长面临的挑战最多的阶段。
科学育儿方案建议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尊重孩子的个人意愿和需要,鼓励他们参与各种社交和课外活动,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亲子沟通3.1 主动倾听亲子沟通是良好亲子关系的基石。
科学育儿方案鼓励家长主动倾听孩子的心声和需求,尊重他们的感受和意见,培养孩子表达自己的能力。
从一个月到一岁的育儿方案

从一个月到一岁的育儿方案第一阶段:一个月到三个月1.时间规律:建立固定的喂养、睡眠和活动时间表,让宝宝逐渐适应规律的生活节奏。
2.喂养:母乳是宝宝最理想的食物,每次喂养时间应保持在15-20分钟左右。
如有需要,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添加配方奶粉。
喂养时保持宝宝头部稳定,避免吞咽困难。
3.睡眠:新生儿需要16-20小时的睡眠时间,但他们没有建立日夜节律,所以要在晚上的喂养和换尿布时尽量保持室内光线较暗,白天的活动尽量保持明亮。
4.活动:宝宝需要适度的体操来促进肌肉发育,可以给宝宝做简单的手臂和腿部运动。
同时,适度的拍背按摩可以帮助宝宝排气和消化。
第二阶段:三个月到六个月1.领著宝宝咳嗽:让宝宝开始尝试辅食,可以从稀糊状的米糊、蔬菜泥和果泥开始。
一开始每天只尝试一到两次,量逐渐增加,同时观察宝宝的食物反应和过敏情况。
2.睡眠:宝宝逐渐建立起日夜节律,白天适量的午睡有助于维持宝宝的精力和情绪稳定。
3.活动:宝宝开始能够坐起来,可以购买一个适合宝宝年龄的安全座椅,让宝宝体验新的视觉和听觉刺激。
同时,也可以给宝宝提供一些适合年龄的玩具,如咬咬玩具、摇铃等,以帮助他们探索环境和发展手部协调能力。
第三阶段:六个月到一岁1.饮食:宝宝开始逐渐过渡到全面的固体食物,可以包括煮熟的蔬菜、水果、面条和肉类。
饮食的多样性有助于宝宝获得全面的营养。
2.睡眠:宝宝每天需要大约11-14小时的睡眠时间。
建立一个固定的就寝时间和起床时间,为宝宝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如保持房间安静、黑暗和凉爽。
3.活动:宝宝逐渐开始爬行和行走,给宝宝提供安全的环境,如垫子和枕头来防止跌倒和撞伤。
同时,可以与宝宝一起玩一些互动游戏,如拍手、模仿和说话,以促进宝宝的语言和社交发展。
总结: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宝宝,育儿方案需要根据他们的发展阶段做出相应的调整。
稍加关注,与宝宝互动,提供正确的营养和充足的休息,将有助于宝宝健康发展。
同时,与儿科医生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解决宝宝的问题和疑虑。
准爸爸孕产期完全方案

准爸爸孕产期完全方案第1篇准爸爸孕产期完全方案一、前言孕育新生命是家庭的大事,作为准爸爸,在孕产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本方案旨在为准爸爸提供全面、细致的孕产期指导,确保孕产过程顺利、愉悦,共同迎接新生命的到来。
二、孕产期时间规划1. 孕早期(1-12周)(1)陪同妻子进行产检,了解胎儿发育情况。
(2)关注妻子身体状况,协助应对早孕反应。
(3)共同学习孕产期知识,为孕期生活做好准备。
2. 孕中期(13-26周)(1)参与产检,关注胎儿健康状况。
(2)合理安排家庭生活,关注妻子心理变化。
(3)制定胎教计划,促进胎儿大脑发育。
3. 孕晚期(27-40周)(1)密切关注妻子身体状况,预防早产。
(2)准备好待产包,了解分娩流程。
(3)参与产前培训,为分娩做好准备。
4. 分娩期(1)全程陪伴妻子,给予心理支持。
(2)协助妻子应对分娩疼痛,配合医护人员。
(3)了解新生儿护理知识,为育儿做好准备。
三、孕产期生活照顾1. 饮食(1)为准妈妈提供营养丰富的食物,确保孕期营养需求。
(2)关注妻子饮食习惯,避免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
(3)制定孕期饮食计划,遵循医生建议,控制体重增长。
2. 休息(1)为准妈妈提供舒适的睡眠环境。
(2)关注妻子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休息。
(3)协助妻子进行适度运动,增强身体素质。
3. 心理(1)倾听妻子心声,关注情绪变化。
(2)给予妻子关爱与支持,增强信心。
(3)共同参加孕妇学校,学习育儿知识,减轻焦虑。
四、分娩期支持1. 分娩方式选择(1)了解分娩方式及利弊,尊重妻子意愿。
(2)与医生沟通,制定合适的分娩计划。
2. 分娩陪伴(1)全程陪伴妻子,给予心理支持。
(2)协助妻子应对分娩疼痛,配合医护人员。
(3)记录分娩过程,为妻子留下美好回忆。
五、产后恢复与育儿1. 产后恢复(1)关注妻子身体状况,协助进行产后恢复。
(2)合理安排家庭生活,分担家务。
(3)鼓励妻子参加产后康复训练,促进身体恢复。
婴幼儿早期发展促进家庭指导方案1-18月龄

婴幼儿早期发展促进家庭指导方案1-18月龄婴幼儿的早期发展是十分关键的,这个阶段对于他们的成长和未来的学习能力有着重大的影响。
在1-18个月的阶段,父母和家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的关怀和指导将对婴幼儿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帮助家长们更好地促进婴幼儿的早期发展,本文将提供一些有效的家庭指导方案。
1、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是促进婴幼儿早期发展的基础。
通过与婴幼儿的接触和互动,建立情感上的连接。
家长可以通过抱抱、亲亲、拥抱等方式来表达爱意,还可以与婴幼儿进行眼神交流、语言交流以及肢体接触,建立起亲密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家长需要提供稳定、和谐的家庭环境,创造一个安全的成长空间,以促进婴幼儿的情感和社交发展。
2、提供丰富的感官刺激婴幼儿的感官发育在早期阶段发展迅猛,通过感官刺激可以促进他们的感知能力和认知能力的提升。
家长可以为婴幼儿提供各种各样的感官刺激,例如:- 视觉刺激:给婴幼儿提供五颜六色的玩具,带他们观赏鲜艳的图画等。
- 听觉刺激:经常唱歌给婴幼儿听,播放轻音乐等。
- 触觉刺激:用柔软的毛毯轻轻地拂过婴幼儿的皮肤,给他们提供安全感和亲近感等。
3、鼓励自主探索和运动发展在1-18个月龄阶段,婴幼儿开始逐渐独立探索周围的环境。
家长可以提供安全的环境和适当的玩具,鼓励婴幼儿主动探索和运动发展。
例如,放置一些适合他们的玩具在高度适宜的地方,鼓励他们爬行、扶站和行走等。
同时,家长也可以通过陪伴和示范来激发和引导婴幼儿的主动性和好奇心。
4、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饮食对于婴幼儿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在1-18个月龄阶段,家长需要特别关注婴幼儿的营养需求,并合理安排饮食。
母乳或配方奶是婴幼儿最重要的营养来源,在适当的时候引进辅食,逐渐培养婴幼儿健康均衡的饮食习惯。
此外,家长还需要注意饮食的卫生与安全,确保婴幼儿的饮食环境干净卫生。
5、创设语言环境在1-18个月龄阶段,婴幼儿的语言发展进入一个关键的期间。
1到24个月育儿方案

1到24个月育儿方案第一篇儿童保健第一章1—3个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徐秀1、体格生长此期是小儿体格生长最为迅速的时期,体重平均每月增加750-1000克,身长平均每月增加2.5-3.0厘米。
1-3个月男童体格发育月龄体重(千克)身长(厘米)头围(厘米)胸围(厘米)1个月5.22 57.0 38.2 38.02个月6.37 60.7 40.0 40.43个月7.23 63.5 41.3 42.11-3个月女童体格发育月龄体重(千克)身长(厘米)头围(厘米)胸围(厘米)1个月4.91 56.3 37.5 37.32个月5.82 59.3 39.0 39.23个月6.55 61.9 40.3 40.72、如何给宝宝称体重体重是儿童的健康标志,是判定小儿体格发育和营养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
一个正常的小儿体重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不断增加的,年龄越小体重增加越快,而且还有一定的规律。
一个足月新生儿的平均体重为3千克左右;在2.5-4.0千克之间均属正常范围。
几乎每个新生儿在生后的最初2-3天内,都会出现体重下降的现象,这叫生理性体重下降。
生理性体重下降一般在生后3-5天降至最低点,下降幅度可达出生时体重6%~9%,但最多不超过出生体重的10%。
以后随着吃奶量的增加体重逐渐增加,大多在生后第7-10天内,体重可恢复到出生时水平。
到满月时,新生儿体重能增加1000克左右。
在生后的头三个月,体重增加迅速,平均每月增加750克左右。
给宝宝称体重的方法有几种,也很简单,可在家中进行。
(1)先用小被单将孩子兜住,用称称重,然后减去小被单及包括尿布在内的一切衣物重量,即为婴儿体重。
(2)家长抱着婴儿站在磅秤上称体重,减去大人的体重,即为婴儿体重。
测体重时应注意,在测量前最好空腹,排去大小便,尽量婴儿脱去衣裤、鞋帽、尿布等,仅穿单衣裤;所测得的数据应减去婴儿所穿的衣物及尿布的重量。
每次测得的宝宝体重都应作记录,在注意宝宝体重是否达到参考标准的同时,还应注意体重增长的速度。
科学育儿活动方案

科学育儿活动方案引言科学育儿是现代父母在育儿过程中追求的目标之一。
它强调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有效的活动来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介绍一系列科学育儿活动,帮助父母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科学育儿的原理,提供实用的活动方案,以促进儿童的智力、情感和社交能力的发展。
活动一:亲子阅读亲子阅读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活动,能够帮助儿童提高语言和阅读能力,培养对学习的兴趣。
父母可以选择适合孩子年龄的图书,每天花10-15分钟与孩子一起阅读。
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提问孩子关于故事情节的问题,激发孩子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此外,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创作续写等互动方式增加乐趣和积极性。
活动二:科学实验科学实验对于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有帮助。
父母可以选择简单的科学实验,如磁铁的吸引力、水的沸点等,共同进行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引导孩子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并提出问题,让孩子思考和分析。
通过实际操作,孩子不仅能够学到科学知识,还能培养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活动三:艺术创作艺术创作是培养孩子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重要途径。
父母可以为孩子提供各种绘画、手工制作的工具和材料,鼓励孩子进行艺术创作。
在创作过程中,可以给予孩子自由的想象空间,不干预孩子的创作方向。
同时,父母可以和孩子分享艺术作品,欣赏和讨论彼此的创作,促进艺术交流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活动四:户外探索户外探索活动有助于孩子认识和理解周围的自然环境,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探索精神。
父母可以带孩子到公园、自然保护区等户外场所,观察自然景观、动植物等。
在探索过程中,可以和孩子一起找寻不同的植物、昆虫、鸟类等,并记录下来。
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增添孩子的兴趣,还能提高孩子的科学知识和环保意识。
活动五:团队合作团队合作是培养孩子社交能力和沟通能力的重要途径。
父母可以组织孩子参加一些团队活动,如团队游戏、集体运动等。
在活动中,可以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学会倾听和合作。
通过团队合作,孩子能够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从1个月到2岁半的育儿方案

从1个月到2岁半的育儿案,有了它宝宝都不用去上早教啦第一个月:这一时期,婴儿的身体开始长得很结实,表情也逐渐丰富起来,这时要经常把宝宝抱起来,给予宝宝充分的母爱。
原先一天部分时间在睡眠的新生儿,到了这一时期睁开眼睛的时间长了,睡眠时间相对缩短了。
新生儿时期一些特有的反射行为在逐渐消失,代之以有意识的行动。
发育指标:听到悦耳的声音可停止啼哭。
有较完善的觅食、吸吮、吞咽、握持、行走等无条件反射,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升降,每天睡16~22小时,每小时平均有3~7分钟处于清醒状态。
训练法:要经常对宝宝微笑。
这一时期,妈妈要经常对着孩子微笑。
如果宝宝正在看着你,你就可以微笑对着宝宝说:“宝宝笑一笑?”这样反复进行多次,孩子就会记住见人就笑了。
笑对于婴儿来说,是和成年人交流的第一步,对智力开发是很重要的。
第二个月:这个时期的婴儿会用心注意声音和语言。
妈妈可以再用声响的玩具在孩子身旁摇动。
他会随着声音,不断地追视发出响声的地,如果同时再用一些语言逗弄他,他会很开心。
也可以放一些轻音乐给孩子听,每天在孩子欢快时,反复给他听,可以增添他的欢乐情绪。
这些都会使婴儿的大脑活动增强,促进智能发育。
发育指标:逗引时会微笑,眼睛能够跟着物体在水平向移动,能够转头寻找声源,俯卧时能抬头片刻、自由地旋转头部,手指能自己展开合拢,能在胸前玩,能吸吮拇指。
养育要点:1.逐步建立起吃、玩、睡的有规律的生活。
2.尽量多地与宝宝说话、唱歌、逗乐、让宝宝醒的时候处在快乐中,在不同位用不同的声音训练宝宝的听觉。
3.天气好时带宝宝到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观看围环境,进行适当的日光浴。
4.可以让宝宝每天俯卧片刻。
5.悬吊鲜艳、能动的玩具,给宝宝看、触摸、抓握。
训练法:这一时期,要锻炼宝宝用眼睛注视。
宝宝只要被妈妈抱起,就会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妈妈,妈妈说话,他就一直看着妈妈。
这实际上是母子之间无声的交流,会使孩子更加亲近妈妈。
为了锻炼孩子眼睛的灵活性,妈妈可以拿着玩具沿水平或上下向慢慢移动,也可以前后转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4月育儿方案.txt我自横刀向天笑,笑完我就去睡觉。
你的手机比话费还便宜。
路漫漫其修远兮,不如我们打的吧。
1到24个月育儿方案第一篇儿童保健第一章1—3 个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徐秀1、体格生长此期是小儿体格生长最为迅速的时期,体重平均每月增加750-1000 克,身长平均每月增加2.5-3.0 厘米。
1-3 个月男童体格发育月龄体重(千克)身长(厘米)头围(厘米)胸围(厘米)1 个月5.22 57.0 38.2 38.02 个月6.37 60.7 40.0 40.43 个月7.23 63.5 41.3 42.11-3 个月女童体格发育月龄体重(千克)身长(厘米)头围(厘米)胸围(厘米)1 个月4.91 56.3 37.5 37.32 个月5.82 59.3 39.0 39.23 个月6.55 61.9 40.3 40.72、如何给宝宝称体重体重是儿童的健康标志,是判定小儿体格发育和营养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
一个正常的小儿体重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不断增加的,年龄越小体重增加越快,而且还有一定的规律。
一个足月新生儿的平均体重为3 千克左右;在2.5-4.0 千克之间均属正常范围。
几乎每个新生儿在生后的最初2-3 天内,都会出现体重下降的现象,这叫生理性体重下降。
生理性体重下降一般在生后3-5 天降至最低点,下降幅度可达出生时体重6%~9%,但最多不超过出生体重的10%。
以后随着吃奶量的增加体重逐渐增加,大多在生后第7-10 天内,体重可恢复到出生时水平。
到满月时,新生儿体重能增加1000 克左右。
在生后的头三个月,体重增加迅速,平均每月增加750 克左右。
给宝宝称体重的方法有几种,也很简单,可在家中进行。
(1)先用小被单将孩子兜住,用称称重,然后减去小被单及包括尿布在内的一切衣物重量,即为婴儿体重。
(2)家长抱着婴儿站在磅秤上称体重,减去大人的体重,即为婴儿体重。
测体重时应注意,在测量前最好空腹,排去大小便,尽量婴儿脱去衣裤、鞋帽、尿布等,仅穿单衣裤;所测得的数据应减去婴儿所穿的衣物及尿布的重量。
每次测得的宝宝体重都应作记录,在注意宝宝体重是否达到参考标准的同时,还应注意体重增长的速度。
有的小宝宝出生体重比较轻,但其增长速度已达到甚至超过正常水平,尽管测得的体重还没有达到参考标准,家长大可不必担心,因为宝宝不但生长健康,还在努力“赶上生长”呢。
相反,有些宝宝虽然测得的体重尚符合参考数值,但增长速度比较慢,倒要认真寻找一下原因,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3、如何给宝宝量身高(身长)身高(身长)是孩子骨骼发育的一个主要指标,它包括头、脊柱和下肢长的总和。
身高的增长速度和体重一样也是年龄越小增长越快。
在生后第一个月,宝宝身体可长高5 厘米左右。
在生后头三个月,身长平均每月增加2.5 厘米。
3 岁以下的小儿应躺着测身长,在医院有特定的量板测量小儿的身长。
测量前先脱去孩子的鞋、袜、帽、外衣裤及尿布。
让小儿仰卧在量板的底板中线上,头接触头板,面向上。
测量者站在孩子的右侧,用左手按直小儿的双膝部,使两下肢伸直、并拢并紧贴量板的底板;右手移动足板,使其紧贴小儿的足底,读取身长的刻度。
在家里,如果没有量板,也可让小儿躺在桌上或木板床上,在桌面或床沿贴上一软尺。
在小儿的头顶和足底分别放上两块硬纸板,测量方法和医院量板的量法一样,读取头板内侧至足板内侧的长度,即为小儿的身长。
测量身长时需注意足板一定要紧贴小儿的足底,而不能只量到脚尖处,否则,会使测得的身长大于其实际身长。
3 岁以上的小儿可站着测身高。
可用身高计或将皮尺钉在墙上进行测量。
小儿直立,背靠身高计的立柱或墙壁,使两足后跟、臀部、双肩及头部均接触到立柱或墙壁,两手垂直于身体两侧,两膝站直,不能弯曲,足跟并拢,足尖稍分开,两眼平视正前方,头不能上仰或俯视。
用一横木板紧压头顶,读取数值,即为身高。
孩子将来能长多高是每位家长关心的问题。
人的身高受很多因素影响,如遗传、内分泌、营养、疾病以及活动锻炼等等。
一般来讲,5 岁以前,孩子的身高受遗传的影响不大,主要受营养、慢性疾病和内分泌因素的影响。
5 岁以后,遗传因素起一定的作用,父母高大的,孩子一般也长得较高。
但也有不少矮个子的父母其子女身高远超过父母的,这说明除了遗传因素外,环境因素也很重要,保证宝宝合理营养,充足的睡眠,一定的活动量,促使孩子健康生长。
4、如何测量宝宝的头围头围是反映脑的发育,脑容量的大小也是体格发育中的一项重要指标。
婴儿出生后头两年大脑的发育迅速,头围增长也很快。
二岁以后头围的长速逐渐减慢。
出生时头围平均34 厘米,出生头三个月头围平均每月增加1.5 厘米。
测量头围时选用一软尺,用左手拇指将软尺零点固定在左侧眉毛的上缘,然后紧贴皮肤经过枕骨结节最高点绕头围一圈回至零点,读取的数值即是头围。
头围的大小也象体重、身高一样有个正常范围,并不是象有些人认为的那样,头大肯定大脑发达,小孩聪明,这是不正确的。
如果一个小儿出生时头围正常约为34 厘米左右,到3 个月时头围迅速长到42 厘米时,这就要怀疑是否有脑积水、佝偻病或其他疾病。
如果一个小儿出生时头围就比正常小,生后头围的增长速度也很慢,甚至停止生长,那么要高度怀疑是否有脑发育不良,是否有头小畸形的可能。
因此,当宝宝的头围长得过快或过慢,都是不正常现象,家长都应及时带他去医院作进一步检查。
5、如何测量宝宝的胸围胸围是用来评价小儿胸部的发育状况,包括肺的发育、胸廓的发育以及胸背肌肉和皮下脂肪的发育程度。
新生儿出生时胸围约32 厘米,比头围小1-2 厘米,出生第一年增加迅速,平均可增加12 厘米。
一般情况下,小儿在1 岁以内头围比胸围大,1 岁时胸围逐渐超过头围。
3 岁以下小儿测量时取卧位,让婴儿平躺在床上,两手自然平放,将软尺零点固定于乳头下缘,使软尺接触皮肤,经两肩胛骨下缘绕胸围一圈回至零点,读取的数值即是胸围。
3 岁以上测量时取立位,两手自然下垂,测量方法同上。
胸围的大小与体格锻炼及衣着有关。
小宝宝正处于迅速生长时期,日长夜大,而有的家长喜欢给宝宝穿束胸的裤子,人为的束缚其胸廓的发育,时间一长可导致宝宝肋骨下陷、外翻,胸围过小。
因此,家长应注意给宝宝穿宽松的衣裤。
同时,经常给宝宝做被动操锻炼其肌肉和骨骼,如扩胸运动等,锻炼孩子的胸肌,促使宝宝的胸肌发达,带动胸廓和肺部的发育。
6、定期带宝宝去健康体检看着日长夜大的小宝宝,父母总有点不放心,心存疑虑:我的宝宝长的健康吗?那么定期带孩子去儿童保健科体格检查是解决您心中疑虑的最佳方法。
定期体格检查,首先可以系统了解宝宝各个年龄段的体格生长情况,通过定期的多次测量,不仅可以知道孩子目前的生长水平是否达到参考标准,还可以及时了解一段时期内,宝宝生长的动态变化,观察他的生长速度是否和参考标准相近,能及时发现生长异常,仔细寻找病因,使一些症状不明显的疾病得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其次,对孩子的智能发育作出评估,了解孩子的智能发育是否在正常水平。
发现有疑,进一步通过神经心理测试对孩子的智能发育做全面的评价,对有智能发育迟缓和心理发育偏离的孩子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进行早期的康复治疗计划。
另外,在定期体格检查时,还能从保健医生处得到科学育儿的知识指导,了解许多有关孩子喂养、护理、卫生保健和早期教育等方面的新理念,促使宝宝长得更健康。
带宝宝定期体格检查,一般来讲,6 个月以内的婴儿每隔1-2 个月一次;6 个月到1 岁,每2-3 个月一次;1 岁到3 岁每半年一次;3 岁以后每年检查一次。
全面的体格检查应包括:一般情况详细询问宝宝的进食、大小便、睡眠、户外活动、疾病等一般情况。
全身检查体重、身高、头围、胸围的测量及评价;婴儿前囟的闭合情况、牙齿萌出或患龋齿的情况,眼、耳、淋巴结有无异常,以及胸部、腹部、外生殖器、四肢关节、骨骼、皮肤等全面检查。
发育评估评估内容包括孩子发育的粗动作、细动作、言语发育、社会适应及与人交往能力等方面。
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婴儿生后6-9 个月应进行血色素检查等。
根据检查结果进行相应的指导。
每一次的体格检查都应记录在宝宝健康手册上,父母应妥善保管好这本宝宝健康手册,它就象宝宝的健康护照,记录了宝宝成长的每一步。
记住不管去何处就医,均应带上宝宝健康手册,以供医生系统了解孩子的生长发育进程。
7、神经心理发育1 个月的宝宝在俯卧时已能稍抬头片刻,到3 个月俯卧时能抬头45 度,同时眼睛也能追随物体转头过中线。
小手开始逐渐放松,不再一直紧握拳头,有时会两手张开,有时看到玩具会手舞足蹈,全身乱动;2 个月时,吃奶会用小手去触摸乳房、触摸妈妈的脸,偶尔也会吸吮手指;3 个月能在胸前玩耍自己的双手,碰到物体能随意抓握。
双腿开始蹬踢有力,扶着宝宝的腋下,双腿已能支持部分体重。
此时宝宝愉快时会微笑,并发出咕咕的喉音,与成人交流。
1 个月的婴儿已初步具备感知觉,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
视觉1 个月的婴儿可注视物体并且目光随着物体移动,但在生命最初的两个月里,婴儿只能看到20~30 厘米以内的东西。
两个月时已能调节视焦距,并且分辨不同波长的颜色,到3 个月时,调节范围扩大,头眼协调好,头部可灵活转动,转向有光亮、色彩鲜艳的地方盯着看。
对颜色视觉已接进成人,喜欢红色、黄色、橙色。
听觉研究表明新生儿已有良好的听觉灵敏度,稍响一点声音会引起宝宝一些细微的动作改变,如眨眨眼睛、动动咀唇、或加快呼吸等。
1 个月左右已能分别人的言语声和环境发出的非言语声。
小婴儿喜欢听和谐、轻柔的声音,妈妈的声音对宝宝来说是最动听的音乐。
一般婴儿到3 个月时能感受不同方位发出的声音,将头转向声源。
嗅觉和味觉1 个月的宝宝能区分母乳的香味,不喜欢刺激性的气味,到2-3 个月时碰到难闻的气味会扭头避开;婴儿天生喜欢甜味,尝到甜味会露出愉快的表情,不喜欢苦、酸、咸味的食物。
3 个月左右的婴儿已能区分食物的细微改变,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小宝宝习惯了妈妈的奶香味后,不喜欢吃其他奶粉的原因之一。
触觉宝宝全身皮肤都有灵敏的触觉。
小婴儿的触觉非常发达,当身体不同部位受到刺激时就会作出不同的反应。
当您抱起宝宝时,他们喜欢紧贴你的身体,依偎着你。
当宝宝哭的时候,妈妈温暖的手轻轻抚摸他的面部、腹部或背部,大多能使宝宝逐渐安静下来,停止啼哭。
在平时,父母应学会用皮肤接触来表达自己对宝宝的爱护和关怀,每天给宝宝作抚触训练有利于宝宝身心健康。
8、宝宝每天需睡多长时间新生儿每天要睡16 个小时(可能更多),一般每次持续2-3 小时。
宝宝睡眠也有几个阶段:打盹,快速动眼睡眠,深睡眠,和极深睡眠。
随着宝宝的成长,他们清醒的时间逐渐增加。
由于宝宝每次2-3 小时的睡眠周期可能会使你们困惑,因为他不同于我们成人的睡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