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类活用

合集下载

词类活用整理

词类活用整理

词类活用整理名词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天雨墙坏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

《智子疑邻》2、妇抚儿乳乳:名词用作动词,喂奶。

《口技》3、不能名其一处也名:名词用作动词,说出。

《口技》4、会宾客大宴会:名词用作动词,恰逢,正遇上。

宴:名词用作为动词,举行宴会。

《口技》5、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闻名。

《陋室铭》6、腰白玉之环腰:名词用作动词,腰佩。

《送东阳马生序》7、狼不敢前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

《狼》8、恐前后受其敌敌:名词用作为动词,攻击。

《狼》9、一狼洞其中洞:名词用作动词,打洞。

《狼》10、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用作动词,(从柴草中)打洞。

《狼》12、每至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下霜。

《三峡》13、虽乘奔御风不以及也奔:名词用做动词,飞奔的马《三峡》14、皆披发文身文:名词用作动词,画文彩。

《观潮》15、以光先帝遗德光:名词用作动词,发扬光大。

《出师表》16、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给…取名。

17、故自号曰醉翁也号:名词用作动词,取别号。

《醉翁亭记》18、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泉:名词用作动词,汲泉水。

茗:名词用作动词,煮茶。

罍:名词用作动词,端酒杯。

红装:名词用作动词,穿着艳装。

蹇:名词用作动词,骑驴。

《满井游记》19、皆指目陈胜目:名词用作动词,用眼睛示意。

《陈涉世家》20、尉果笞广笞:名词用作动词,用竹板打。

《陈涉世家》21、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下:名词用作动词,攻下,攻克。

《陈涉世家》22、陈胜王王:名词用作动词,为君王。

《陈涉世家》23、置人所罾鱼腹中罾:名词用作动词,用鱼网。

《陈涉世家》24、功宜为王功:名词用作动词,论功劳。

《陈涉世家》25、皆刑其长吏刑:名词用作动词,惩罚。

《陈涉世家》26、策勋十二转策:名词用作为动词,记下。

《木兰诗》27、愿为市鞍马市:名词用作为动词,买。

《木兰诗》28、处处志之志:名词用作动词,做标记。

词类活用知识点大全

词类活用知识点大全

词类活用知识点大全
1. 名词:表示人、事物、地点、抽象概念等的词语。

2. 动词:表示动作、状态、变化等的词语。

3. 形容词:用来描述名词性词语的性质、特征、状态等的词语。

4. 副词: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其他副词等的词语,表示程度、时间、地点、方式等。

5. 介词:用来表示名词或代词与其他词语之间的关系,如时间、地点、方向、手段等。

6. 连词:用来连接词语、短语、从句等的词语,如并列连词、递进连词、转折连词等。

7. 代词:用来代替名词或其他代词的词语,如人称代词、指示代词、
不定代词等。

8. 数词:表示数量的词语,如基数词、序数词、分数词等。

9. 感叹词:用来表示情感、感叹、祝福等的词语,如哎呀、好啊、祝
福等。

10. 叹词:用来表示惊讶、疑问、不满等情感的词语,如啊、哦、嗯等。

11. 疑问词:用来引导疑问句的词语,如谁、什么、哪里等。

12. 拟声词:用来模拟声音、动作、情感等的词语,如咕噜、哗啦、哈哈等。

13. 成语:由四个汉字以上组成,具有固定意义的词语,如井底之蛙、一马当先等。

14. 词组: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组成的固定搭配,如红红火火、一举两得等。

15. 俚语:在特定社会群体中流行的、具有特殊意义的词语,如装逼、吃瓜群众等。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1、形容词用作动词:辱:辱没。

例句: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尽:吃尽。

例句:一食或尽粟一石。

2、名词用作动词:策:名词,马鞭子。

这里用作动词,用鞭子打的意思。

鞭策,驱使。

例句:策之不以其道3、数量词用作动词:千里:行千里。

例句: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尽:使……尽,竭尽。

例句:食之不能尽一词多义虽有千里之能:的马之千里者:结构助词,不译策之不以其道:代词,它,在本文中代指千里马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助词,不译虽有千里之能:才能,能力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策之不以其道:用鞭子打执策而临之:马鞭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连词,表转折,但是执策而临之:连词,连接状语和谓语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吃,动词食之不能尽其材:通“饲” 喂养,动词故虽有名马:即便虽有千里之能:虽然其真无马邪:难道【反问,加强语气】其真不知马也:可译为“恐怕”【表示判断、猜测】其材通假字(1)食马者:“食”通“饲”,喂.(2)才美不外见:“见”通现,显现.(3)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4)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三、古今异义是古义:这样的.例: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今义:判断词.安古义:怎么.例:安能求其千里也?今义:安全;安定;安装.等古义:同样.例:且欲常马等不可得.今义:等候;用在人称代词名词后表示复数或列举.或古义:有时,有的人.例:一食或尽粟一石今义:或者三、回答下面问题1、为什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其作用?2、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3、描写“食马者”形象的是哪一句?。

词类活用是什么意思

词类活用是什么意思

词类活用是什么意思词类活用意思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它词类或基本功能未改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

词类活用6大类型主要有:1、名词活用为动词。

2、动词活用为名词。

3、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4、数词活用为动词。

5、名词用作状语。

6、形容词作名词。

一、名词作状语与文言散文一样,古诗词中的名词作状语,就是将名词放在谓语中心语动词的前面,让它修饰、限制后面的中心语动词。

依据状语的语法性能,处在状语位置上的名词,其实已变成了副词,因此名词作状语亦称名词活用为副词作状语,表示各种形态。

例: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曹操《短歌行》)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杜甫《石壕吏》)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上例中句是方位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的趋向,意思为“向南”;句是名词作状语,表示时间,意思为“在夜里”;句是名词作状语,表示比喻,意思是“像灰一样”“像烟一样”。

二、名词活用为动词在古诗词中,名词活用为动词的现象随处可见。

我们知道,古诗词是以精练的语言传达丰富的意蕴,协调优美动人的韵律和节奏,以达到精警传神,动人心魄的艺术效果的。

把名词放在特殊的条件下,使之活用为动词,正是使古诗词语言灵动、精彩、传神的有效途径。

在鉴赏活动中,我们必须抓住这些“特殊的条件”,才能准确理解并解释这些活用的词语。

例: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雨”,读作yu,破音异读。

依据名词前有能愿动词“欲”,该名词活用为动词的活用条件,“雨”字由名词活用为动词“下雨”。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客”,原意是名词“宾客”,此与“京华”构成了动补关系,活用为动词“客居”。

三、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形容词,按其语法性能是不能带宾语的。

但是如果它处在谓语中心语的位置上,带上了宾语,与宾语构成了动宾关系;或者后有补语,并与补语构成了动补关系;或者与前面的主语构成了主谓关系,则此形容词即活用为一般动词。

常见词类活用类型及判断方法

常见词类活用类型及判断方法
词类活用的灵活性指的是某些词在不同的语境下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词类属性。
例如,“衣锦还乡”中的“衣”,原为名词,在此句中用作动词,表示“穿锦”,这是因为该句语境中需要一个动词来描述行为 动作。
注意词类活用的规范性
词类活用的规范性指的是在语言使用 中,某些词类活用是不规范的,需要 避免使用。
VS
例如,“铁证如山”中的“铁证”, 原为名词,在此句中用作形容词来修 饰“如山”,这种用法就不符合语法 规范,应改为“铁证如山的事实”。
名词活用为动词
将名词用作动词,能够赋予事物新的动作含义,使语言更加丰富和生动。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 (将名词“春风”转化为动词,形容春风的生机勃勃)。
丰富语言情感色彩
褒义词贬用
将原本表示褒奖或赞扬的词语用于描述贬义或批评的事物,能够更加强烈地表达不满或讽刺 的情感。例如,“他是个天才的骗子”(将褒义词“天才”用于描述贬义事物“骗子”,强 调其欺骗手段高明)。
常见词类活用类型及判断方法
目录
• 词类活用的定义和类型 • 词类活用的判断方法 • 词类活用的修辞效果 • 词类活用的注意事项 • 词类活用的例句分析
01 词类活用的定义和类型
定义
词类活用是指词语在特定语境中临时 改变其原有的词性、功能和意义,以 满足表达需求的一种语言现象。
词类活用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语法现 象,也是现代汉语中某些词语的特殊 用法。
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抽象名词具象化
通过将抽象名词转化为具象事物或形象, 能够使语言更加生动和形象。例如,“梦 想是人生的翅膀”(将抽象名词“梦想” 具象化为“翅膀”,形容梦想对人生的支 撑作用)。
VS
具象名词抽象化
将具象名词转化为抽象概念或比喻,能够 使语言更加深刻和富有哲理。例如,“爱 情是心灵的港湾”(将具象名词“爱情” 抽象化为“心灵的港湾”,形容爱情对心 灵的慰藉作用)。

什么是词类活用

什么是词类活用

什么是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尤其是上古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基本语法功能。

常见的词类活用类型:
1、名词活用为动词:古代汉语当表示同某事物或方位处所等有关的行为变化时,常常使用表示这一事物、方位处所的名词来表示,这就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2、形容词作动词:把表示某种性状的形容词按动词的语法规则使用,并表示与该性状相关的行为变化。

或形容词活用作一般动词就是形容词作谓语且带了宾语(又不是使动意动用法)。

这就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3、数词作动词:把表示某种数量的数量词按动词的语法规则使用,并表示与该数量相关的行为变化,这就是数量词活用为动词。

4、使动用法:使动用法是其动词和宾语的关系,不一定需要用“使宾语怎么样”的语言形式去理解和语译。

5、名词作状语:动词前面有名词,如果此名词不是句子的主语,一定活用作状语。

表示时间、方位的名词常常活用为状语。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活用概念:指一个词在一定条件下,即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基本功能。

词类活用几种主要类型:一.名词用作状语二.意动用法三.使动用法四.名词用作动词一.名词用作状语(古代汉语除专有名词外,一般名词都可以作状语。

)(一).时间名词作状语1.表示行为变化的时间,例:1)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夜:在夜里)2)朝辞白帝彩云间。

(李白《早发白帝城》)2.“岁”、“月”、“日”的用法,不是单纯的时间修饰,意义复杂:1).岁,月,日+行动性动词。

例:吾日三省吾身。

日:每天2)日月作状语,表示情况逐渐发展。

例: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三国志.诸葛亮传》)日:一天天。

3)“日”用在句首,表示对往事的回顾。

例:日我先君共王引领北望。

(《左传》)“日”表回溯4)表及时,按时,当时。

例:秋水时至,百川灌海。

(《庄子.秋水》)时:及时5)时间名词作状语,用“而”或“以”与谓语中心连接。

例: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二).普通名词作状语。

1.表示工具或依据。

例:1) 伍子胥橐载而出韶关。

(《战国策·范雎说秦王》)2) 失期,法皆斩。

(《史记·陈涉起义》)例一中“橐”本义是“口袋”,在这里用在动词“载”的前面,作状语。

表示行为的工具或凭借。

意思为“用橐载”。

例二中“法”是名词,在句中作“皆斩”的状语,表示依据。

译为“按照法律”2.表示对人的态度。

例: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史记·鸿门宴》)例子中“兄”是名词用作“事之”的状语。

表示“用对待兄长的态度去对待他”。

3.表示方位或处所。

例:1) 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山海经·夸父逐日》)2)蜀太守以下郊迎。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例一中“北”是方位名词,用作动词“饮”前面,作状语,表示方位。

意思是“向北”。

例二中的“郊”是名词,作“迎”的状语,表示处所。

意思为“在郊外”。

4.表示比喻。

例:1) 嫂蛇行匍伏。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一、使动用法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如动词使动用法:“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之”是“使之活”。

形容词使动用法:“春风又绿江南岸。

”就是“春风又使江南岸绿”。

名词使动用法:“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生死”相当于“使死生”,即“使死者复生”;“肉骨”相当于“使骨肉”,即“使白骨生肉”,也是使死者复生的意思。

二、意动用法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如,形容词意动用法:“渔人甚异之。

”“异之”是“认为它奇怪”的意思。

名词意动用法:“孟尝君客我。

”“客我”是“以我为客”。

三、名词用如动词如;“驴不胜怒,蹄之。

”“蹄之”是“(用蹄子)踢之”的意思。

又如:“草木畴生,禽兽群焉。

”“群”是“群居的意思”。

再如“齐军既已过而西矣。

”“西”是“往西去了”的意思。

四、名词用作状语现代汉语只有时间名词才能作状语,普通名词用作状语的很少见。

但在古汉语中,普通名词也可以用作状语。

这是古汉语常见的现象。

如表示方位或处所:“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北”表示方位。

“蜀太宋以下郊迎。

”“郊”即“郊外”,表示处所。

“郊迎”,就是“在郊外迎接”。

表示工具或依据:“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可译为“用箕畚运到⋯⋯”。

又如:“失期,法当斩。

”“法当斩”是“依法应杀头”的意思。

表示对人的态度:“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客待之”是“像对待客人一样对待他”的意思。

表示比喻:“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其一犬坐于前”,是“其中一条狼像狗那样坐在前面”的意思。

1 使动用法是指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即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做什么”的意思。

如《郑伯克段于鄢》:“庄公寤生,惊姜氏”,句子中的“惊”,并不是说主语庄公本人吃惊,而是说使宾语姜氏受了惊吓。

实际上,使动用法是以动宾结构的形式表达了递系结构的内容,用“动+宾”表示“使+宾+动”的意思。

现代汉语一般不用使动用法,而是用递系结构来表示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的本来就是动词,有的本来属于形容词或名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后面紧跟代词,该名词便 活用为动词。
5
名词活用为动词三
1、子谓公冶长:“可妻也。” 2、左右欲刃相如。 3、寡人欲相甘茂,可乎?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名词放在“能”“可”“足”“欲”等 能愿动词后面,便活用为动词。因为能 愿动词与及物动词组成合成谓语,名词 前面放上能愿动词,等于名词处在动词 的位置上,所以它便活用为动词。
21
时间名词作状语(六)
1、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 灭。 2、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3、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 也。 表示渐进 。
22
时间名词作状语(七) 1、日吾来此也,非以翟为荣, 可以成事也。 2、日宋之盟,屈建问范会之 德于赵武。
表示往昔 。译为“从 前”“往昔”
表比喻, 译为 “象……一样”“象……似 的”
15
名词作状语(二)
1、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2、田单乃起,引还,东乡坐,师事 之。 3、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4、楚田仲以侠闻,喜剑,父事朱家。
表示对人的态度。
16
名词作状语(三)
1、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 群臣。 2、刘备、周瑜水陆并进。 3、赵襄王郊迎甘罗。 4、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5、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
觉得鲁国小了,登上泰山就觉得天下小了
由形容词活用而来的动词,表示主 观上认为(觉得)宾语所表示的事物 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 态。
47
名词的意动用法
1、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 而友麋鹿。 3、孟尝君客我。
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 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 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19
小结:普通名词作状语和一般主谓 结构形式辨析
2、结合分析句法关系来确认 从两方面着眼: 一是弄清动词的施事者(主语) 嫂蛇行 老人儿啼 二是看主语与用作状语的名词是否是并列关 系。 少时,一狼迳去,其一犬坐于前
20
时间名词作状语(五)
1、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 折也。 2、 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4、乃自强步,日三四里。 表示每一。表动作的频率或经 常性,译为“每天”“每 日”“每年”。
主语 + 【名词】 + 谓语
活用为状语
12
二(2)名词活用为状语(例句) 主语
相如〖廷〗叱之 吾得〖兄〗事之 其一〖犬〗坐于前 君子博学而〖日〗三省乎己
谓语
名词活用为状语
13
名词作状语
囊括 风驰电掣 车载斗量 虎踞龙盘 火热 雪白 历史地分析问题
名词+动词 偏正关系
14
名词作状语(一)
1、嫂蛇行匍伏。 2、子产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 老人儿啼。 3、少时,一狼迳去,其一犬坐于前。 4、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把他当作老师
形容词 吾妻之美
认为
我者
认为我美
45
意动用法
动词谓语对于宾语含有“认为它怎么样” 的意思的叫做意动用法。 结构方式: 【动+宾】=【以】+宾+【为】+动 译为:“以……为……”、“认 为……是……”、“把……当作……”
46
滕公认为其言出众不 意动用法(形容词) 凡,其貌壮美
1、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 2、梁以此奇籍。项梁以此认为项羽不平凡 3、孔子登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6
名词活用为动词四
1、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立大巫后。 2、故明君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 3、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4、秦师遂东。 5、距关勿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名词前有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作 状语,则该名词活用为动词。
7
名词活用为动词五
1、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2、今王鼓乐于此。 3、一狼洞其中。 4、沛公欲王关中。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32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1、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2、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3、上多足下,故赦足下。
形容词+宾语
33
数词活用为动词
1、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2、一法度衡石丈尺。 3、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4、盖余所至,比好游者 尚不能十一。 5、六王毕,四海一。 6、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42
名词的使动用法 (3)
1、故王不如东苏子,秦必疑齐而不信苏 子矣。 2、筑室百堵,西南其户。
方位名词,是名词的一类, 活用为动词后有时也有使 动用法。
43
六、意动用法(解说)
认 为
主语认为宾 语具有某种 形态或特征
以…为
主语把宾语 当作某种事 物
44
六、意动用法(例句)
当作
名词
吾从而师


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
如果在谓语动词前或后出现了动词, 且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事物的意义时, 即可判断动词活用成了名词。这一名 词一般出现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 上,有时前边有“其”字。
27
四、(1)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比较)
现代汉语: 主语+……+……+……+宾语
名词或代词 名词或代词
活用
(形容词) (形容词)
名词用“而”同动词或动 宾词组连接时,便活用为 动词。
10
名词活用作动词规律小结
宾语前的名词 状语后的名词 补语前的名词 谓语部分的名词

若无 动词 时, 则活 用为 动词
11
二、(2)名词活用为状语(比较)
现代汉语: 时间名词、 方位 名词作状语,普通名 词很少作状语。 古代汉语: 时间名词、方位 名词、普通名词等名 词常常作状语。
23
方位名词作状语
1、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 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 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2、足下右投则汉王胜,左投则项王胜。
单纯的方位词 “东”“西”“南”“北”等在行为 动词前作状语,一般表示动作行为的 趋向。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常常需加 介词“往”“向”等来理解。
24
名词后面带了介词结构作补语, 这个名词便活用为动词。
8
名词活用为动词六
1、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 腹中。 2、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馆。 3、食吾之所耕,而衣吾之所蚕。
名词用在“所”“者”结构中, 便活用为动词。
9
名词活用为动词七
1、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 2、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 3、齐军既已过而西矣。
动词的使动用法主要集中在不 及物动词上。
38
动词的使动用法 (2)
1、谨食之,时而献焉。 2、晋侯饮赵盾酒。
某些及物动词也有使动 用法,这种情况比较少 见。
39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1、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2、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3、春风又绿江南岸。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同动词的使动 用法略有区别,它的特点是使宾 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 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数词活用作名词
5、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 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30
四(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比较)
现代汉语: 形容词不能带宾语。 古代汉语: 形容词后带了宾语时。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31
四(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例句)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交好
形容词位于谓语位 置,且带了宾语。 宾语
40
名词的使动用法
1、尔欲吴王我乎? 2、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 3、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 之
表示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所代 表的人或物,或使宾语产生这 个名词用作动词后所表示的动 作。
41
名词的使动用法 (2)
天子不得而臣也,诸 侯不得而友也。
作使动用法的名词,后面也偶尔有 省略宾语的。
数词+宾语
数词前,仅 有能愿动词
处于谓语位置, 前后无其他动 词充当谓语。
34
五、使动用法(比较)
现代汉语中的兼语句式: 主语使宾语 具有了某种 行为 古代汉语的使动用法:
晋侯

使
赵盾
具体动作是 宾语发出的
35
五、使动用法(例句)
名词 (秦国)舍 相如广成传舍

让相如住在…
活 使 之(项伯)
动词 项伯杀人,臣
3
名词活用为动词一
1、有一老父,衣褐,至良人所。 2、遂王天下。 3、面山而居。 4、范增数目项王。 5、策蹇驴,囊图书。 两个名词相连,既不是并列关系,又不 是修饰关系,便是动宾关系或主谓关系, 其中一个必然活用为动词了。
4
名词活用为动词二
1、驴不胜怒,蹄之。 2、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3、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
词类活用
1
一、词类活用的大概类型
活用为动词 使动用法 名词 活用 意动用法 使动用法 为动用法 使动用法 意动用法
2
活用为状语
活用为名词 活用为动词 活用为名词
动词 活用
形容词 活用
二(1)名词活用为语
名词+
介宾补语 介宾补语
能愿动词 副词
+动词
能愿动词 副词 +名词
48
七、为动用法(解说)
为了
谓语和宾语 之间有了目 的关系
49
七、为动用法(例句)
动词
等死,(我们)死 国可乎?
为了
为了国家而死
50
三(1)动词活用为名词(比较)
现代汉语:
古代汉语:
主语
(名词、代词)
主语
(动词、代词)
+ 谓语 + 宾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