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对现代科学的运用
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初探-精选教育文档

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初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开设表明我国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成熟,对于加强高校生思想政治教化具有重要意义。
自2007年春季课程开设四年以来,已取得显著成效,并逐步实现“要使《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程成为高校生真心宠爱、终生受益、最具吸引力的一门优秀课程”的教学目标。
一、思想上要认清形势,明确任务,提高责任感和使命感面对国际和国内新的形势变更,党中心和国务院适时地对高校思想政治课进行了调整,优化和整合了3门课程,新增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一门课程,这也是党和国家亲自要求应当增设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可见党和国家对高校生开展历史教化高度关注和重视。
首先,开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是应对国际和国内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须要。
目前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新状况和新问题,使得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化面临挑战,一些错误的言论和思潮比较流行,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一些“杂音”和“噪音”。
其次,开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是实现中华民族宏大复兴的须要。
近150多年来多数的仁人志士为了中华民族的宏大复兴和变更中国落后的局面,前赴后继,抛头颅洒热血。
最终,开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是教化引导高校生健康成长的须要,使《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成为高校生最有帮助、终身受益的一门课程。
江泽民同志说过:“要说素养,思想政治素养是最重要的素养。
不断增加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养教化的灵魂。
”当前大多数高校生的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好的,是主动、健康、向上的。
但也应看到有少数高校生也的确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志向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缺乏等问题。
这些问题如得不到刚好和有效地解决,可能影响到高校生整体的健康成长。
二、教学内容上要科学地理解和把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精髓和课程体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性质属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向广阔的高校生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化,它的课程体系必定与历史专业的中国近现代史的课程体系有所区分,又与以前开设的党史、中国革命史的课程体系有所区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改革中的几点做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改革中的几点做法□朱险峰【摘要】针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围绕四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精心设计章节中心问题,围绕中心问题展开教学;重视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合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改革考试方式。
【关键词】课程教学;课堂教学;教学改革【作者简介】朱险峰,宿迁学院基础部教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目标要求及存在问题《纲要》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及其存在问题,是我们进行教学改革的动因。
(一)《纲要》教学目的要求。
《纲要》在《开篇的话》中明确的指出了课程设置的目的“主要是要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并提出了比较具体的目的和要求:了解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的苦难,了解近代以来中国的历史任务,了解近代以来中国的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而进行的艰苦探索的历程和经验教训,等等。
如果单从了解近现代史知识这个角度讲,大学生在初高中阶段已经完成了这个学习任务,高校似乎没有必要再设置《纲要》课了。
事实上,《纲要》课的开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和意义,通过中国近现代史教育,“可以有效地培养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观念”,“可以更好地培养青年学生的高尚的道德情操”,“有助于在青年学生中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政治方向,把握中国历史的发展规律。
”。
《纲要》教材编写课题组首席专家之一的沙健孙也指出《纲要》的主要任务是“讲授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帮助大学生了解国史、国情,确立并增强对于共产党、对于马克思主义、对于社会主义的信念。
因此,本课程应注意结合近现代历史的发展,着力阐明近现代中国历史的发展规律,总结这个埋藏的历史的基本经验,也就是说,要注意加强本课程的理论性”。
以上论述明确了《纲要》课的性质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明确了《纲要》课的目的要求,这是上好《纲要》的第一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与科学历史观教育

针对这些 问题 ,就如何 寓思想政治教育于 《 纲要》教学活动 ,提高教育质量等问题上 , 诸 多学者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者从 民族责任感教 育 、爱 国主义教 育 、研究 型学 习活动 、结 合十七 大 报告 、情 境教学 、社会 主义核心 价值体 系 、改 善教学方式 、提高知识传授的层次等方面人手, 已经提 出 了不少 真知 灼见 。根据两 年多来 的教 学 实践 , 笔者认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实 现 《 纲要》的预期教学 日的 , 必须高度重视在教
以鱼 ,不 如授 人 以渔 ”的意义 所在 。
展 的具体表现的不同。 大学生 要具备 科 学 的历 史观 ,单靠 哲学课 上
的理 论 学 习还 不 够 ,如 能 够 结 合 《 要 》 的学 纲 习 ,让 同学 们获 得对 唯物史 观 的感性认 识 ,将 具 有 重要 的意 义 。具 体就 是使 大学 生逐步 学会从 事 实 出发 ,在分 析具 体历 史 问题 上 能够运 用历史 观 点 观 察 问题 ,遵 照 历 史 规 律 ,具 备 从 整 体 上 、
去 的事 情无 法完 全复 原 ,史 料也 必有 所错 漏或 掩
展 的必然 性 ,逐步认 同并 最终 具备符 合 马克思 主
义 的科学 历史 观 。
盖 、增 饰 ;因此 ,每个 人都 会 根据 自身 的经历 和 知识对 特定 对象形 成 一定 的历史 认识 。这 种认 识
可 以是 朦胧 的 、下意 识 的 、比较浅层 次 的 ,也 可
课 ,成 为大学生 思想政治 理论教 育 的重要 课程 。 元 ,且 国际化程度 已非往 1可 比拟 ,大学 生知识 3
来 源多样化 、复杂化 ,大部 分学生 已初步具 备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标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标准课程中文名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类别:校级公共必修课适用专业:全校本科各专业,与学时数:36学时。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全国普通高等院校在校本科生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并列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与阵地。
二、课程学习目标通过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大学生能够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同时,通过对有关历史进程、事件和人物的分析,帮助大学生提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和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从而激发爱国主义情感与历史责任感,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
三、课程学习内容整体设计(一)基本理念本课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区别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是从历史教育的角度出发承载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因此,在本课程的教学中,突出理论教育,不能把它当作是普通的历史课而止于一般史实的介绍;但又必须依托于历史史实的介绍,理论教育寓于历史教育之中,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使思想理论教育更具有说服力、影响力,使学生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从而使学生树立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各章教学内容和要求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 (3学时)本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一)该章的基本内容、基本知识点与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和近代中国闭关锁国导致的落后现实;理解中国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历史必然性;掌握学习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目的和意义。
也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的科学历史观教育

也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的科学历史观教育关于《也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的科学历史观教育》,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对中国近代160多年的历史回顾,更是当代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性质要求课程教学必须突出其对高校学生的科学历史观的培养功能;任课教师也应当以唯物史观作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最终使高校学生能够学会从实际出发,运用科学的历史观来观察分析社会历史现象,真正深刻地理解近现代中国社会和人民作出“三个选择”历史必然性的内在逻辑。
下载论文网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思想政治理论课科学历史观1 “纲要”课程科学历史观教育的必要性尽管课程开设已有几年时间,但当前高校许多学生仍认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一门历史课程,即以时间为顺序,讲述从鸦片战争以来至今这160多年的时间里的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事件和问题的课程。
其实这种认识是非常不正确的。
我们判断一门课程的性质并不是单纯的以它所讲述的内容或者这门课程的名称为依据,而是要看开设这门课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什么。
“中国近代史纲要”是根据中央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等有关文件开设的一门高校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其主要教学目的就是“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为了强化“纲要”课程功能和教师队伍建设,200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决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中新增设“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问题研究”二级学科,明确了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学科基本任务,并将“纲要”课程的教学重点、难点、热点理论问题和教学实践研究,科学的历史观教育研究等列为该学科的的研究范围。
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几点思考

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几点思考【摘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作为高校的必修课程,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针对该课程进行思考和探讨。
在简要的课程概述中介绍了该课程的基本内容和它的学习重要性。
接着,从课程内容涵盖、教学方法探讨、实践教学应用、学生反馈分析以及考试评估方式等方面展开探讨,深入剖析该课程的教学实践和效果。
结合学生反馈和考试评估,分析出该课程的启示并提出改进建议。
展望未来该课程的发展,希望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培养更多优秀的历史学家和研究人才。
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全面思考和探讨,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思考,引言,课程概述,学习重要性,正文,课程内容涵盖,教学方法探讨,实践教学应用,学生反馈分析,考试评估方式,结论,课程启示,改进建议,未来展望。
1. 引言1.1 课程概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高校开设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的重要事件、人物和发展趋势。
本课程的内容包括清朝末期的国家危机、近代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的崛起、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等重要历史事件。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脉络,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深层次意义,同时也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通过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生将能够更好地认识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轨迹,理解中国近现代史对当今中国的影响和启示。
本课程的开设不仅有助于学生建立起一定的历史知识体系,还可以加深学生对中国历史的认识和理解,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在高校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是培养具有历史眼光和文化自信的青年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
1.2 学习重要性学习近现代史纲要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因为这门课程涵盖了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事件、人物和思想,对于理解中国现代社会和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引入“参与式”教学法增强“两课”实效性——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为例

、
教 学 改革 思路 与 “ 参 与式” 教 学方 法 的价 值
教学效果 如何 ,教学 活动本 身具有 关键性 意义 。“ 教 学 的成 败在很 大程度 上取决 于教师 是否能 妥善
地 选择教学 方法 。知 识的 明确 性 、具 体性 、根 据性 、可靠 性 ,有 赖 于对 教 学方 法 的有 效利 用 。 ” 有 关
“ 中国近现代史 纲要 ”课是 一 门思想政 治理论课 ,通过对 大学生 的历 史教育 ,帮助 大学 生正 确理解
中国人 民选择 马克思 主义 、中 国共产 党和社会 主义 道路 的正确 性 。综 合 “ 中国近 现代 史 纲要 ” 课 程 的
内容设置和教 学 目标看 ,它既是一 门政治 理论 课 ,也 是 一 门历史 课 。而历 史学 属 于人 文社 会科 学 的 范
( 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基 本教 学理念及 改 革思路
我们基 于对该 门课程 教学现 状 和存 在 的 问题 的认 知 ,确 立 了 “ 以人 为本 ” 的教学 理 念 。将 历史 教 育 中特有 的丰 富的人 文精神 教育 的理念融人 《 中国近 现代 史 纲要 》 课 程 的教 学 实 践 中 ,以参与 式 的教 学 方式 激发学 生对历 史学 习的热爱 ,以丰 富 的人 文资 源感 动学 生 ,培 养学 生 的人文精 神 和历史 认 同感 , 从 而使 他们树 立起 强烈 的历 史责任 感 和历 史使 命 感 。确 立 学生 在 学 习过程 中 的主体 地位 是 现代 教 育 的 根 本要求 ,“ 现代教学 论则强 调学生 在教学 活动 中的主体 地位 和 主观能 动性 ,教学 方法是 师 生双方 共 同 完 成教 学活 动所采取 的手段 ,教师 采 用 的任何 手段 都 必须 充 分考 虑 到学 生 学 习 的主动 性 ,以适 应 学生
类比教学法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等学校思想 政治理论课 的意见》及其实施 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规定 , 《 中国近现代 史纲要 》 以下简 称《 ( 纲要 》 作 为全 国高 ) 等学校本科生必修 的思 想政治理论课之一 。[ 纲 要》 1 《
不仅是让学 生做 到 “ 了解 国史 、 国情 , 更要 让学生 深刻
陈 春 红
( 尔滨 学 院 思 想政 治理 论课 教 研部 , 哈 黑龙 江 哈 尔滨 1 0 8 ) 5 0 6
摘
要 : 比教 学 法 就 是把 同一 类 型 或 类 别 的 历 史 事 物 进 行 比较 的方 法 。通 过 类 比 , 以 清 楚地 区分 同一 类 型 或 类 类 可
别 的历 史事 物 。在 高校 “ 中国近 现 代 史 纲要 ” 程 教 学过 程 中 , 用 类 比教 学 方 法 , 近 代 中 国各 阶级 探 索 国 家 出路 课 运 对
深化 理解 , 以促 进学 生 自主学 习 、 并 培养 其创新 思 维
收 稿 日期 :0 1 0 — 0 2 1- 4 3
14 年 开始 的鸦 片 战争 ,揭开 了西方殖 民者 大 80
规模侵略 中国的序幕 。 领土被割 占、 主权 遭破坏 、 经济
受 掠 夺 , 中 国一 步 一 步 地 沦 为半 殖 民地 半 封 建 社 会 。
的三种模 式进行 阐述 , 学生深刻 了解 中国人 民是 选择 马克思主 义 , 让 选择 中国共产 党 , 选择 社会 主义道路 的必然
性 , 高“ 国近 现 代 史纲 要 ” 学 和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 实效 性 。 提 中 教 关 键 词 : 比教 学 法 ;中 国近 现代 史 纲要 ; 程教 学 类 课 中 图分 类 号 : 6 2 G 4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 9 4 ( 0 10 - 0 5 0 17 — 7 9 2 1 )4 0 8 - 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媒体教学的弊端也 同样凸显 , 多媒体 的使用 , 不经意
间拉 开 了教师 与学 生 的距 离 , 使得 本应 二合 一 的课 堂 教学 , 变成 两个 独 立 的部 分 。老 师 忙着 放 幻 灯 片 , 学 生忙 着拍 照 片( 取代 传统 的手 写笔 记 ) 。 即使 是生 动
见。首先 , 多媒体课件形象 、 直观 、 生动活泼 , 信息量
大 。其次 , 能化 抽 象为具 体 , 化静 态为 动态 , 从 而增加 课堂 的趣 味 性 。在 《 纲要》 课程 中, 其 优 越 性 更 是 明
通知》 ( 教社政 [ 2 0 0 5 ] 5号 , 以下简称 “ 0 5方案 ” ) , 对 课 程 进 行 了调 整 ( 由9 8方 案 的 两 课 变 为 现 在 的 5 课) , 同时还 提 出了切 实 改进 思 想 政 治理 论课 教 育教
第3 5卷 第 2期
2 0 1 4年 0 4月
吉 林 医 药 学 院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J i l i n Me d iபைடு நூலகம்c a l C o l l e g e
V o 1 . 3 5 N o . 2
A p r . 2 0 1 4
着做笔记 , 甚至更有借 口分心走神 , 因为即使没有听
课, 甚 至没来 上课 , 课 后拷 一下 课件 就行 了。再次 , 丰
断运用 日新月异的科 技手段。 目前最常用的就是多 媒体。这种集声音 、 影像于一体的教学手段逐步甚至
已经取代 了传 统 的 黑 板粉 笔 教 学 。其 优 越性 显 而易
( 收 稿 日期 :2 0 1 3 - 0 6 — 2 3 )
蜘 蝣 x
蛔 x x 蜘 x蛹
x |
} 神
文章编 号 : 1 6 7 3 . 2 9 9 5 ( 2 0 1 4 ) 0 2 - 0 1 5 7 - 0 2
・
教学研究 ・
《 中国近 现代 史 纲 要》 教 学 中对 现 代 科 学 的运 用
以适应 2 1 世 纪人 才培 养 的要求 。 .
性 思 维培养 提供 了更 广 阔的空 间 , 同时使 学生 掌握 了 科 研 立题 的基本 方法 和基 本原 则 。 近年来 国内机 能学 科 的实 验教 学 改 革 取 得 了不
少 成绩 , 特别 是在 学 生 的 实践 能 力 的培 养方 面 , 有 了
时 的血雨腥 风 、 刀 光 剑影 , 从 而更 加 珍 视 当下 。但 多
如 何 呢 。不 得不 承认 , 能见 的效 果 只 是差 强 人 意 , 并 不 理想 。下 面是 对南 京几所 高校 做 问卷调 查 的结果 。 就 效果 来提 问 , 选 择一 般 的 占 4 3 . 6 %, 效果不好的 占 3 5 . 2 %, 仅有 5 . 9 % 的学 生认 为 效 果 很 好 ; 从 是 否有
之, 相 关历 史 , 教师如 果能精彩的讲演 ( 如 评 书 这 一
课 程无关 的书籍 ) 更 是 常态 。此 情 此 景 , 让教 师情 何
以堪 ? 当然 , 最后 责任 还是 归到 老师这 里 。如何 改变 现 状 ? 目前 教师 做得 最 多 的是 多样 化 教 学 手 段 和方
传统故事 讲解方 式就长盛 不衰 ) , 学生 可能更 加欢 迎 。多媒体 无形 中使 教师 的教 学 基 本 功整 体 水 平 下
通 过科 研基 本课 程讲 解 , 然后进 行较 简单 的实 验设 计 命 题 式实 验设计 , 最 后 由学 生 根据 自己的兴趣 进行 选
题 并完 成实 验 。经过 循 序 渐 进 的 训 练 为学 生 的创 新
很 大 的改善 , 但这 些 改 革 还 有许 多需 要 进 一 步 探 讨 、 改 进和提 高 , 还需 要我 们认 真地 解决 改革 过程 中所 出 现 的 问题 , 进 一步 推 进 医 学本 科 生 的综 合 素 质 教 育 ,
活泼 、 形象 逼真 的音 视频也 不 见得 能有传 统教 学手 段 好 。抗 战 的 影 片 , 大 都 是 黑 白片 , 学生不感兴趣 , 反
有 收获 的仅 有 8 . 2 %, 包含 于其 中 的《 纲要 》 课 堂并 无
例 外 。此外 , 上课 迟 到早 退 , 睡 觉说 话 , 听歌 看 书 ( 与
降, 如 演讲 水平 、 板 书水平 、 了解学 生 的能力 等等 。其 次也 消解 了课 堂教 学 中学 生 的 紧 张感 。他 们不 必 忙
式, 运用最多的是科学技术。但是在本文中我要讲的 不 仅仅 是科 学技术 , 而更是科 学 精神 。
1 . 随着科 学技 术 的飞速 发展 , 教育 领域也 开 始不
学 的方 式和 方法 。方 案 实 施 将 近 1 O年来 , 效 果 究 竟
显。《 纲要》 虽是政治理论 深, 但 毕竟是以历史作为 背景 , 很 多 历史人 物 、 历史 场景 、 历史 故事 以图片或 视
频 的方式 展示 , 无疑更逼真, 效 果更 好 。如 讲 抗 日战
争, 结 合 当时 的抗 战影 像 片 , 学 生 能 更 直 观 地感 受 当
钟 关 声, 覃业贵 键 ( 吉 林 医药 学 院人 文社会 科学 学 院 , 吉林 吉林 1 3 2 0 1 3 )
词 :《中国近 现代 史纲要 》; 现代 科 学 ; 科 学精神 ; 大 学课 堂
文 献标 识码 :A
中 图分 类号 :G 4 1 7
加 强对 大学 生 的思 想 教 育无 疑 是 一 项 重 要 而艰 巨 的任 务 , 为此 中宣 部 、 教 育部 于 2 0 0 5年 颁 发 了《 关 于 印发 <中共 中央宣传 部 、 教育 部关 于进一 步加 强 和 改 进 高等学 校思想 政 治 理论 课 的意 见 >实施 方 案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