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件:《师说》《阿房宫赋》(大纲第二册)
高中语文全程复习方略配套课件 《师说》《阿房宫赋》人教大纲版第二册

5.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后世的人哀痛却不以为鉴戒,也就使更后来的人又 为这些哀痛者而哀痛了。(采分点:鉴,哀)
•1、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2022年3月5日星期六2022/3/52022/3/52022/3/5 •2、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 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人。2022年3月2022/3/52022/3/52022/3/53/5/2022 •3、书籍—通过心灵观察世界的窗口.住宅里没有书,犹如房间里没有窗户。2022/3/52022/3/5March 5, 2022 •4、享受阅读快乐,提高生活质量。2022/3/52022/3/52022/3/52022/3/5
3.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我赞赏他能履行古人从师之道,写了《师说》来赠 送给他。(采分点:嘉,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 族灭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如果秦国统治者同样能爱护六国的百姓,就会传位 到三世甚至万世都做君王,谁又能夺得王位并将他们斩尽 杀绝呢?(采分点:使,族)
七、句段翻译 1.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哪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 小呢?(采分点:师,庸)
师说阿房宫赋复习PPT文档共33页

51、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 适用的 宪法, 甚至一 条永远 适用的 法律。 ——杰 斐逊 52、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英 格索尔
53、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这样 一种的 网,触 犯法律 的人, 小的可 以穿网 而过, 大的可 以破网 而出, 只有中 等的才 会坠入 网中。 ——申 斯通 54、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 夏,庇 护着我 们大家 ;它的 每一块 砖石都 垒在另 一块砖 石上。 ——高 尔斯华 绥 55、今天的法律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END
级高三一轮复习师说ppt课件

高考考点: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
复习目标
1、理解并熟练背诵课文。 2、准确归纳文中常见的重点字词、通假字、词 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文言句式的意义 和用法。 3、准确归纳宾语前置的类型。
4.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5.《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 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 句是: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6.或师焉,或不焉 • 名作动,从师 7.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 形作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8.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 意动用法,以……为耻 9.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 意动用法,以……为师
1.《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 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 的
观点是相同的。
2.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3.择师的标准是: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阿房宫赋(2)优秀PPT课件

以龙喻桥,以虹喻道,再配上“卧波、 行宫”,将静物写活。又故作疑问,构 成对句,意境迷离。
“歌台、舞殿”互文,又突出反映了受 尽欺凌和侮辱的宫女们的痛苦心情。
这些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为下文揭露秦始皇骄奢淫逸的生活作了 铺垫。
赋
这篇文章的体裁是“赋”。“赋”作为一
种文体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它是由《诗经》、 《楚辞》发展起来的. 《诗经》是赋的远源、 《楚辞》则是它的近源.赋体以《楚辞》为滥 觞,至荀况始有定名。它出现于战国后期, 到了汉代才形成确定的体制,这是赋的渊源。 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 律赋、文赋各个阶段。
杜牧的《阿房宫赋》就是一篇文 赋。
城门
宫舞
水榭楼台
阿房宫前殿
骊山陵远眺
仿秦宫殿
仿秦城门
仿秦台榭
阿房宫赋
杜牧
咸阳 宝鸡
延安
黄 河
骊山 华山 咸阳 临潼 西安
写作背景
• 本文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这时的 唐王朝,藩镇割据,拥兵自重,宦官专权, 民不聊生。唐敬宗李堪年少即位,好游乐, 务声色,大兴土木,不理朝政。本文就是作 者23岁时有感于时政而写的。这篇赋体散文, 借古讽今,通过描述阿房宫的兴建及毁灭, 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王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 历史经验,阐述了天下兴亡的道理,向唐朝 统治者提出了警示,表达出一个封建时代正 直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民的情怀。
《阿房宫赋》:历来被人们视 为“文赋”的开先河之作,典
(一)解题 “阿房宫”的“阿房” 旧读“ēpáng”,阿房 是地名或山名,遗址在 今西安的西南。 阿房 宫,秦始皇营造的宫殿。 规模宏大,奢华壮观。 传说后被项羽烧毁。从 此阿房宫的兴亡就同秦 王朝的兴亡联系在一起, 成为人们议论的话题。
高三语文复习课件:阿房宫赋(共17张PPT)

复习目标三:梳理积累文言现象
一、词类活用 1、a.名词作动词 (1)不霁何虹 (2)未云何龙 (1)朝歌夜弦 (4)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5)族秦者秦也
b.名词作状语 (6)骊山北构而西折 (7)朝歌夜弦
c.名词的为动 为……哀叹 (8)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2、动词作名词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3、数词作动词 六王毕,四海一
复习目标一:高考链接,情境默写。
1、《阿房宫赋》中描写宫殿占地面积之广、楼 阁之高的句子是_覆__压三__百_余__里__,_隔__离__天__日__。
2、《阿房宫赋》描写渭水、樊川水流平缓的两 句是_二__川__溶__溶__,_流__入__宫__墙___。
3、《阿房宫赋》中“鼎铛玉石, 金块珠砾 , 弃掷逦迤 ”描写秦人将从六国搜刮来的珍宝当 做铁锅石头、土块砂砾,丢的到处都是,随 意挥霍。
迁移运用 选出以下文化常识中表述有误的一项( ) A.封建时代皇帝到某处,叫“幸”,妃、嫔 受皇帝宠爱,叫“得幸”。 B.文中“辇”本意指人力拉的车,后多指专 供帝王或王室出行时乘坐的车子。 C.“剽掠其人” 中的“人” 就是“民” 。 因唐代避讳李世民的讳,改“民” 为“人”。 下文“人亦念其家”的“人”,不是这个意思。 D.“妃嫔媵嫱”各有等级,媵是陪嫁的人, 也可能成为嫔、嫱。
下联:逸豫亡身,忧劳克己业长存
二、积累古今异义词
1勾心斗角 古:宫室结构参差错落,精巧有致 2隔离天日 古:遮蔽 3韩魏之经营 古:金银珠宝等物 4齐楚之精英 古:金银珠宝等物 5可怜焦土 古:可惜
三、翻译并判断特殊句式。 1、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 非天下也。(判断句) 2、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判断句) 3、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状后) 4、秦人不暇自哀。(宾语前置) 5、戍卒叫,函谷举。(被动句)
高中语文第二册文言文复习PPT(优秀课件) 人教版

七、行 1、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2、李白乘舟将欲行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马鞭 2、政策
1、行走 2、远行 3、行为
八、固
①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过秦论》 形容词,坚固
②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阿房宫赋》 形容词,顽固,固执
③至于颠覆,理固亦然 《六国论》
副词,本来,原来
④斯固百世之遇也 《五人墓碑记》
副词,确实,实在
⑤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记》 副词,究竟,到底
九、故
①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名词,老朋友,老交情
②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行》 动词,衰老 ③温故而知新/故垒西边《论语》/《赤壁怀古》
一、通假字
三种情况:
• 1、声旁代替本字 。如“县”通“悬”,“禽”通 “擒”,“卒”通“猝”,“见”通“现”。
• 2、用同声旁的字代替本字。如“辨”通“辩”,“说” 通“悦”。
• 3、用同音字代替。如“蚤”通“早”,“要”通 “邀”,“裁”通“才”。
• 原则:音同、音近、形近。
1、合从缔交 2、倔起阡陌之中 3、赢粮而景从 4、张良出,要项伯 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6、令将军与臣有郤 7、距关,毋内诸侯(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8、项王则受壁,置之坐上 9、不者,吾属皆且为所虏 10、外连衡而斗诸侯 1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12、或师焉,或不焉 13、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1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15、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
19、……的原因 20、无论、不分 21、距离
一词多义
本义:最初造字时表示的意义
引申义:由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高考一轮古诗文复习精品课件 25 阿房宫赋

(2)为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动词,成为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动词,作为
(3)爱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动词,喜爱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动词,爱护
盘盘焉,囷囷焉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的样子 (4)焉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句末语气词,不译
且焉置土石 疑问代词,在哪里
( 把宝鼎看作铁锅,把美玉看作石头 ),金.块.珠.砾.
( 把黄金看作土块,把珍珠看作石子
),弃掷逦.迤.
( 连续不断,这里有“到处都是”的意思),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
爱惜
)。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 纷繁奢侈 ),人亦念 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 ( 锱为一两的四分之一,铢为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比喻极其微小),用之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
乘辇车 )来于秦。朝歌夜
弦.( 弄弦,弹琴 ),为秦宫人。明星荧.荧.( 明亮的样子 ),开妆镜
也;绿.云.( 比喻女子的黑发 )扰.扰.(
纷纷扰扰 ),梳晓鬟也;渭流
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 突然
)惊,宫车
过也;辘.辘.( 车行的声音 )远听,杳.( 无踪影的样子)不知其所之也。
链接高考
1.判断下列对文化常识词语解说的正误。 (1)(2020·新高考Ⅰ卷)辇下,又称为辇毂下,意思是在皇帝的车驾之下,常常 用作京都的代称。( √ ) (2)(2018·全国Ⅲ卷)御名指皇帝名讳,古代与皇帝有关的事物前常加“御”字, 如御玺指皇帝印信。( √ )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2020·全国Ⅲ卷)《阿房宫赋》中以一连串的排比夸张表现阿房宫的奢 华,如写架起房梁的椽子“ 多于机上之工女 ”,嘈杂的音乐声 “ 多于市人之言语 ”。 (2)(2019·全国Ⅱ卷)杜牧《阿房宫赋》中“ 覆压三百余里 , 隔离天日 ” 两句,写阿房宫占地极广且极为高大,以表现其雄壮之美。 (3)(2017·全国Ⅰ卷)杜牧在《阿房宫赋》的结尾处感叹道,如果六国爱护自 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国,紧接着说:“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
师说高三一轮复习精品课件

四、唐宋散文八大家
古文运动的主将 柳宗元
韩愈、柳宗 元、欧阳修、 苏洵、苏轼、 苏辙、王安 石、曾巩
传: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传 授)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流传) 3、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古代解释经 书的著作) 4、得壁,传之美人(传送,传递) 《廉颇蔺相如列传》 5、舍相如广成传舍(招待宾客的馆 舍)《廉颇蔺相如列传》
本文标题“师说”不是“说说老师”之意, “说”古文为陈述和解说,即“解说……的道理” 之意。“师说”的意思应为“解说关于‘从师’的
韩 愈 像
二、作者
1、韩愈(768-824),字退之, 河阳(现在河南省孟县)人, 祖籍河北昌黎,也称“韩昌 黎”。万年任吏部侍郎,故又 称“韩吏部”。死后谥“文”, 故又称“韩文公”。
从: 1、惑而不从师(跟从) 2、民弗从也(依顺,听从)《曹刿论战》 3、弟走从军阿姨死(参加)《琵琶行》 4、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指堂房亲属) 5、从余问古事(跟,向)《项脊轩志》 6、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自,由)《廉 颇蔺相如列传》 7、于是从散约败(合纵的盟约)《过秦论》 8、樊哙从良坐(紧挨着,依傍)《鸿门宴》
五、
2、不拘于时, 学于余。
(前一句为被动句,前 一个“于”表被,后一句为
状语后置,应为“于余学”)
不被时俗限制,向我学习
一、解题
说:是一种议论文体,一般陈述自己对某事物的 见解,可以先叙后议,也可以先议后叙。初中时学过 的《马说》、《捕蛇者说》、《爱莲说》等都属于这 种文体。 “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与“论”相比 较,“说”较偏重于说明(始自唐宋,明清时尤甚), 而且往往带有杂文、杂感的性质;同时,“说”的内 容、写法和风格较为灵活多样,所以后世对于论说文 中的“说”,又有所谓“杂说”的称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
《师说》《阿房宫赋》
基础盘点•自测自评
—、通假字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_______ ”通“ _____ ”)2.或师焉,或不焉
(“______ ”通“ _____ ”)
二、古今异义
1.古之学奇必有师
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师者,两耳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义:':谆"与“以”结合,表示“用来……的” 今义:因果连词
3.师不学贤于弟子
古义:不一定
今义: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今之众人
古义:° • 一般人
今义;大家;许多人
5.韩魏之经曹
古义:••指金玉珍宝等物
今义:筹划并管理(企业等);泛指计划和组织
6.齐楚之植爭
古义:指金玉珍宝等物
今义:(事物)最重要、最好的部分;出类拔萃的人
7•楚人一炬9可恃焦土
古义: ________
今义:值得怜悯
8.各抱地势,缈令予第
古义:指管窗'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今义:比喻各用心机9互相排挤
三、一词多义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1.道{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鸿门宴》)答案:风尚/道理/路/正确的方法/取道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
2.惑 < 惑而不从师(《师说》)()
故内惑于郑袖9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节选〉》)
答案:疑难问题/糊涂/有疑惑/迷惑9欺骗
(可怜身上衣正单(《卖炭翁》)(
)
3.怜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触龙说赵太后》)(
)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阿房宫赋》)(
)答案:怜悯、同情/喜爱、爱惜/叹惜
-族秦者秦也9非天下也(《阿房宫赋》)(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师说》)(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过秦论》)(
族庖月更刀,折也〔《庄子•养生主》)(
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9怵然为戒(《庄子•养生主》)答案:灭族/类/家族/一般的/指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师说》)(
)
世家三十,列传七十(《报任安书〈节选〉》)
()
5.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朔气传金柝〈《木兰诗》)()
、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答案: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传记,一种文体/传授/流传/传送9传递/老师传授的知识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
吾师道也(《师说》)()垃齐师伐我(《曹刿论战》)()6.师2
孔子师鄰子(《师说》)()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
I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石钟山记》)()答案:老师/学习/军队/以……为师/从师(学习)/船工
(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阿房宫赋》)()7.夫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刿论战》)(
)
、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
答案:语气助词,无意义/发语词,用于句首/那川弋词
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动词
(1)吾师道也
(2)蛀者秦也
⑶靈人一炬,可怜焦土
♦•
2•名词作状语
(1)骊山北构而西折
• *
⑵苹来于秦
3.名词'的意动用法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二)动词的活用
动词的使动用法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刁其句读者(
)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个学而木遗()2.療容词的意动用法
而耻学于师()
:讎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
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
五.判断下列文言句式并翻译
1.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
) 翻译:
2.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
)
翻译:
3.或师焉,或不焉 翻译:
(
)
4•不拘于吋 翻译:
( ) 5
.戍卒叫,函谷举
(
) 翻译:
6,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
翻译:
7•秦人不暇口哀()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不必贤于弟子()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2 7「董聶話賢墓天菜牙交衰扁•昏巨1
8.状语后置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
六■文学常识
1.在篁唐宋八大家”中,属于唐代的两位文学家是__________ 和
2.________ 在 ________ 一文中借阿房宫的兴建和毁灭,揭
露了秦朝统治者的穷奢极欲。
i •
i答案1 •韩愈柳宗元2 •杜牧《阿房宫赋》J
t 頁爲~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
.... 温馨提示丿.........
如吳您在观看本课件可编辑部分的过程中出现压字i 现象,请关闭所有幻灯片,§ 重复打开可正常观看,若有I 不
便,敬请谅解!I
七、句段翻译
1•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哪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
呢?(采分点:师,庸)
2•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
愚,其皆出于此乎?
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
圣人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出在这里吧?
(采分点:圣,愚,所以>M)
ii*
3.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我赞赏他能履行古人从师之道,写了《师说》来赠送给他。
(采分点:嘉,贻)
ii*
4•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 族灭也?
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到三世甚至万世都做君王,谁又能夺得王位并将他们斩尽 杀绝呢?(采分点:使,族)
统治者同样能爱护六 的百姓,就会传位
答案:如果秦
5•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后世的人哀痛却不以为鉴戒,也就使更后来的人又为这些哀痛者而哀痛了。
(采分点:鉴,哀)
ii*
T甌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