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闭症儿童典型案例分析_以K学校Y同学为例

合集下载

自闭症儿童个案分析

自闭症儿童个案分析

请以班级中的自闭症儿童为个案,找出一名学生的5个生活事件,并对这些事件进行功能性评估。

东城区特殊教育学校邢映梅因我所教班级是聋生班级,班内没有自闭症学生,所以无法按要求完成上述描述。

但在我的班中似乎有自闭症倾向的学生,他的一些表现似乎有些问题,不知是否符合此题的要求。

小霆是一个12岁的男孩子,在班内听力较好,进行简单对话交流没有问题。

但是当他受到批评不高兴的时候,他会不断地重复老师说的话,双手紧紧握拳,有时情绪激动时会扯自己的头发或扣手指甲。

有时在老师批评他后,他会去打班里比较弱的同学。

有时还会有精神分裂的表现,说自己看到两个小人,一个是恶魔,一个是天使。

恶魔叫他去做坏事,天使叫他做对的事,这两个小人就在他的头脑里打仗。

A(前事分析):•(何时)在老师批评后。

•(何地)学校•(何人)自已、同学•(怎样)受到老师批评,情绪变坏。

B(行为本身的描述):•不断地重复老师说的话,双手紧紧握拳。

•扯自己的头发或扣手指甲•打班里比较弱的同学。

•精神分裂的表现。

C(行为的结果):•强制性安抚:要求其承认自己发脾气是不对的,要对自己做错的行为承认错误。

(导致屈服于老师,但是自身的脾气可能更加厉害)•设计性安抚:分散注意力,带着参与各项活动。

等其情绪平复时,再来谈心。

因为本学生并不是自闭症学生,只是在行为中略带过分的行径。

所以在对该生的指导时还是以讲理为主。

1、告诉该生不管是因为什么,有自我伤害行为都是一种不好的行为,应尽量避免和改正。

当伤害性行为出现时,即使后果没有特别严重,也要告诉他这样做是错误的。

2、对于该生的各种情绪,教师要与家长经常沟通,以便用心加以体会。

当该生能明白教师批评他是为了他好以后,他的愤怒就会大大地降低,从而放弃过激的破坏性行为。

同时,这也可以发展他们的沟通能力,使师生感情更亲密。

3、搞清楚该生发生破坏性行为的原因。

在他有所不适当的行为发生时,不要过分批评,应采取措施安抚他们的异常情绪。

4、对于该生在情绪激动时的破坏性行为所破坏的东西,凡是能恢复原状的,作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要求该生和自己一起将它加以恢复和修补。

儿童特殊需求实践案例分析

儿童特殊需求实践案例分析

儿童特殊需求实践案例分析在教育领域,儿童特殊需求是一个备受关注和重视的话题。

针对这些特殊需求的儿童,教育工作者和家庭成员需采取特殊的教育和支持措施,以满足其学习和发展的需求。

本文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来探讨儿童特殊需求的实践方案及其效果。

案例一:自闭症儿童小明是一个被确诊为自闭症的儿童。

他在社交能力和语言表达方面存在困难,经常出现焦虑和不适应外界环境的行为。

为了满足小明的特殊需求,学校与家庭合作,制定了个性化的教育计划。

首先,学校给予小明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教师利用个别化指导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在课堂上注重与小明的互动,促进其社交能力的发展。

此外,学校还让小明参加社交技能训练班,以增强其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另外,学校为小明提供了专门的语言治疗服务。

语言治疗师为小明设计了特殊的语言练习和语音训练,帮助他改善口齿不清和理解能力的问题。

这些个性化的教育和支持措施,有效地提高了小明的学术水平和自信心。

案例二:注意力不集中儿童小红是一个注意力不集中的儿童,她在学习和专注力方面存在困难。

学校为了满足小红的特殊需求,采取了多种策略来提高其学习效果。

首先,学校将小红的课程分解为更小的任务,并为其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

通过将复杂的学习任务分解成更小的部分,小红能够更好地处理并完成学习任务。

另外,学校还为小红提供了专门的学习环境。

为了减少小红的注意力分散,课堂上采用了减少干扰因素的布置,例如将她的座位调整到教室的前排,并将课桌上的杂乱物品清理干净。

此外,学校还与家庭密切合作,共同制定了家庭作业管理计划。

家长根据学校的建议,帮助小红规划每日的学习时间和任务,以确保她能够专注于完成作业。

通过上述的教育和支持措施,小红的学习和专注力有了显著的提高。

她在课堂表现出更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成绩也有所提升。

总结:以上是两个实际案例中,对儿童特殊需求的实践案例分析。

通过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提供专门的支持和服务,学校和家庭能够有效地满足儿童特殊需求,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儿童自闭症教育案例分析

儿童自闭症教育案例分析

儿童自闭症教育案例分析主题:儿童自闭症教育案例分析要求:以具体儿童自闭症教育案例为例,分析其教育过程和教育效果,并提出相应的教育方法和干预措施。

案例一:王同学,男性,7岁,被诊断为自闭症谱系障碍。

他不能与他人建立有效的社交关系,他几乎不发言,在家中和学校中都显得非常孤独。

他还有强迫性的行为,经常进行重复的、刻板的活动,例如按照固定的顺序整齐排列物品。

教育过程:根据王同学的特殊教育需要,他接受了包括个性化指导、情境行为训练、认知行为治疗在内的多种干预方法。

针对他的行为问题,教师采用逐步近似和自我监督的方法,帮助他逐渐掌握适当行为,并在大班、小组、个人三个等级逐渐通过分层递进法量化目标和评价表现。

教育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干预,王同学的社交技能和沟通能力有了显著提高。

他开始与同伴建立联系,参与了小组活动。

他的刻板行为也有所改善,已经能够关注班级的整体活动,参与组织游戏的过程,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对复杂的多步骤活动。

教育方法:1. 采用细致的情境行为训练方法,帮助学生在具体情境下学习自己的行为,并提供积极的反馈。

2. 采用个体化教育方法和协作教育方法,帮助学生建立与他人的联系,培养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

3. 督促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积极与团体互动,增强学生的自信。

案例二:李同学,男性,6岁,被诊断为自闭症。

他不能够有效地与他人沟通和互动,不能够适当地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他有时会情绪激动,缺乏自我控制。

教育过程:针对李同学存在的沟通障碍,教师采用了使用助脑器、模拟情态意图、使用时态助动词、手势指令等多种方法进行沟通训练,并结合大量的情境化训练和生动的感官体验帮助他进行体验性沟通。

教师督促他参与体育和音乐活动,鼓励他在班级活动中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教育效果:经过专业医师和健康教育者的共同努力,李同学的沟通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他开始逐渐参与班级和小组活动,并且能够适当地参与其中的互动和交流。

他的自我控制能力也得到增强,情绪激动的次数大大减少。

自闭症儿童案例分析

自闭症儿童案例分析

自闭症儿童案例分析自闭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常见于儿童时期。

自闭症儿童通常表现出社交沟通困难、重复行为和语言发育延迟等特征。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一位自闭症儿童的案例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自闭症的特点和干预方法。

小明,8岁,被诊断为自闭症谱系障碍。

他在社交互动中表现出明显的困难,经常回避眼神接触,不善于与他人交流。

在学校中,他经常独自一人玩耍,不愿意参与集体活动。

在家庭中,他也表现出对人际交往的回避,经常躲在自己的房间里,与家人保持距离。

除了社交困难外,小明还表现出一些重复行为。

他喜欢按照固定的顺序摆放玩具,一旦被打断就会感到焦虑和不安。

他还经常重复某些特定的动作,比如来回摇晃身体或者手部的特殊动作。

这些重复行为给他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困扰,也给家人带来了一定的负担。

另外,小明的语言发育也存在延迟。

他在8岁时仍然无法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经常使用简单的词汇和句子来表达复杂的意思。

这给他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困难,也影响了他与他人的交流和理解。

针对小明的情况,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干预措施。

首先,需要建立一个支持性的社交环境,帮助小明逐渐适应与他人的交流。

可以通过社交技能训练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帮助他学会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互动。

其次,需要注意引导和干预小明的重复行为。

可以通过建立规则和约定的方式,逐渐减少他的重复行为,引导他进行更加有意义的活动和行为。

另外,针对小明的语言发育延迟,需要进行个性化的语言训练。

可以通过语言治疗帮助他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需要家长和老师的配合,给予他更多的语言刺激和支持。

总的来说,针对自闭症儿童的干预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和支持。

通过专业团队的综合评估和个性化干预,可以帮助自闭症儿童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

希望通过本文的案例分析,可以对自闭症儿童的干预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幼儿园特别教育:自闭症幼儿个案分析

幼儿园特别教育:自闭症幼儿个案分析

幼儿园特别教育:自闭症幼儿个案分析自闭症是一种儿童神经精神障碍,常在幼儿期发现。

自闭症幼儿在幼儿园特别教育中需要特别的关注和照顾,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以一个自闭症幼儿的个案为例,深入探讨幼儿园特别教育对自闭症幼儿的重要性,并共享一些成功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个案背景张三(化名)是一名6岁的自闭症幼儿,就读于当地的特殊教育幼儿园。

张三在语言表达和社交能力方面存在明显的困难,常常表现出自闭、重复性行为和情绪不稳定等特点。

在幼儿园中,张三面临着许多与老师和同学交流、合作和参与活动的挑战。

评估分析针对张三的个案,幼儿园特别教育老师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分析。

他们从多个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估,包括认知能力、语言表达、社交技能、情绪管理等。

通过评估分析,发现张三在空间感知、情绪认知和语言理解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需要有针对性的教育计划和策略来帮助他。

教育目标基于评估分析的结果,幼儿园特别教育制定了针对张三的个性化教育目标。

他们明确了张三需要在语言表达、社交技能和情绪管理等方面的具体提升目标,并为他制定了详细的教育计划和时间表。

教育目标的制定是幼儿园特别教育的重要一环,能够帮助孩子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发展。

教育方法针对张三的教育目标,幼儿园特别教育老师采取了多种有效的教育方法。

他们以小组形式开展语言表达和社交技能的训练,提供个别化的情绪管理辅导,并通过角色扮演等形式帮助张三更好地理解和参与各种活动。

教育方法的选择需要充分考虑自闭症幼儿的特点和需求,以期望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家庭配合除了幼儿园的特别教育,家庭的配合也对自闭症幼儿的发展至关重要。

张三的家庭积极配合幼儿园特别教育的教育计划和方法,通过家庭环境的改变和积极的家庭互动,帮助张三更好地融入社会和生活。

综合回顾通过幼儿园特别教育的综合帮助和家庭的积极配合,张三在情感、认知和社交技能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他更加勇敢地与老师和同学交流,愿意参与各种活动,并逐渐学会了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自闭症案例分析

自闭症案例分析

自闭症案例分析自闭症(Autism)是一种发育障碍,通常在儿童早期就会显现出来。

自闭症患者在社交交往、语言沟通、情感表达和行为特征上存在明显的异常。

自闭症的症状多种多样,严重程度也不同,因此每个患者的表现都是独特的。

本文将对一位自闭症患者的案例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自闭症的特点和治疗方法。

小明(化名)是一名7岁的男孩,他在3岁时被确诊为自闭症。

在早期,他的父母发现他与其他孩子的交流存在困难,不善于眼神交流,也缺乏对他人情感的理解。

在语言方面,小明的语言发育明显滞后,表达能力有限,常常通过手势和简单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需求。

此外,小明对于日常生活中的变化非常敏感,一旦环境发生变化,他就会表现出明显的焦虑和不安。

在行为方面,小明表现出一些典型的自闭症特征。

他对于特定的事物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比如机械类的玩具,他可以沉浸于其中很长时间而不感到厌倦。

同时,他对于周围的人和事缺乏兴趣,常常表现出孤独和独立的行为。

此外,小明在面对新的环境和人际交往时,会表现出明显的回避和抗拒,这给他的父母和老师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针对小明的自闭症症状,他的家人和学校采取了一系列的干预措施。

首先,他接受了语言和社交训练,通过专业的治疗师指导,他逐渐学会了使用更多的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同时也学会了与他人进行简单的交流。

其次,学校为他提供了个性化的教育方案,采用了更加灵活和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以满足他的学习需求。

此外,小明的家人也积极参与他的治疗和教育过程,通过家庭训练和支持,帮助他逐渐克服自闭症带来的困难。

经过长期的治疗和教育干预,小明的症状有了明显的改善。

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能够用简单的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在社交方面,他也逐渐学会了与他人进行互动,表现出更多的关心和理解。

此外,他的行为特征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调整,更加适应了日常生活和学习环境。

虽然小明仍然存在一些自闭症的特征,但他的进步让家人和老师都感到欣慰和鼓舞。

幼儿园特殊孩子教育实践案例:自闭症幼儿个案分析

幼儿园特殊孩子教育实践案例:自闭症幼儿个案分析

幼儿园特殊孩子教育实践案例:自闭症幼儿个案分析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特殊孩子的教育备受关注。

其中,自闭症幼儿的教育更是需要更多的关怀和细心的实践。

本文将围绕一位自闭症幼儿的个案展开分析,探讨在幼儿园中如何进行有效的自闭症幼儿教育实践。

个案背景小明(化名),3岁,被诊断为轻度自闭症。

在幼儿园中,小明表现出与正常幼儿不同的沟通和行为特点,例如不喜欢亲近和交流,喜欢重复某些动作和语言,对新环境和变化产生焦虑,容易情绪失控等。

教育实践1.个性化教育方案针对小明的个性化特点,幼儿园制定了个性化教育方案。

这包括提供一个稳定的教学环境,避免剧烈的变化,减少过多的刺激,同时鼓励小明参与各种有益的活动,并根据他的特点进行行为疗法。

2.专业师资团队幼儿园配备了专业的特殊教育老师,他们参与制定小明的个性化教育方案,并对其进行个别化的教学。

老师们也接受了相关的培训,以更好地应对自闭症幼儿的教育需求。

3.家校合作幼儿园积极与小明的家长沟通,共同制定教育计划,并共享小明在学校的表现和进步。

家长也在家庭中进行与幼儿园相呼应的教育实践,帮助小明更好地适应社交环境。

教育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实践,小明在社交能力、情绪管理等方面有了明显的提升。

他能够更好地融入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并且开始展现出对一些新事物的兴趣和参与愿望。

这充分表明了个性化、专业化的教育实践在自闭症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

个人观点在自闭症幼儿的教育实践中,个性化、专业化的教育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家校合作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在家庭和学校的通力合作下,自闭症幼儿的教育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应当更加重视特殊孩子的教育需求,为他们提供更专业、更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通过以上个案分析,我们得以深刻地了解了自闭症幼儿教育实践的重要性和方法。

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应当进一步加强对特殊孩子的教育研究,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服务。

续写:自闭症在幼儿群体中的出现并不罕见,然而,对自闭症幼儿进行有效的教育实践却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自闭症教育案例分析小学(3篇)

自闭症教育案例分析小学(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自闭症的认识越来越深入。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社会交往障碍、沟通障碍和重复刻板行为。

在我国,自闭症儿童的数量逐年上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本文将通过对一名小学自闭症学生的教育案例分析,探讨如何对自闭症儿童进行有效的教育干预。

二、案例介绍(一)学生基本情况小华(化名),男,8岁,小学二年级学生。

小华出生时一切正常,但在3岁左右开始出现自闭症状。

经过医院诊断,小华被确诊为自闭症。

小华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以下特点:1. 社会交往障碍:小华不喜欢与同龄人交往,经常独自一人玩耍;在与他人交流时,往往只关注自己的兴趣,对他人的感受和需求不关心。

2. 沟通障碍:小华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弱,词汇量较少,句子结构简单;在表达需求时,常常使用哭闹、尖叫等方式。

3. 重复刻板行为:小华对某些事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如对玩具、动画片等,反复观看、操作;同时,对环境变化敏感,一旦发生变化,就会表现出焦虑、不安的情绪。

(二)家庭背景小华的父母均为普通工人,家庭经济条件一般。

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较高,但教育方法较为简单,主要以溺爱和严厉为主。

小华的祖父母对小华十分宠爱,但缺乏对自闭症的认识,无法给予有效的支持和帮助。

三、教育干预措施针对小华的自闭症症状,学校和家庭共同制定了一系列教育干预措施,旨在提高小华的社会交往能力、沟通能力和适应能力。

(一)学校教育干预1. 特殊教育课程:学校为小华开设了特殊教育课程,包括感觉统合训练、社交技能训练、语言训练等,旨在提高小华的认知能力和适应能力。

2. 个性化教学:教师根据小华的兴趣和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图片辅助、实物操作等,提高小华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 同伴互助:学校鼓励小华与正常儿童进行互动,通过同伴互助,提高小华的社会交往能力。

(二)家庭教育干预1. 家庭教育指导:学校定期为家长提供自闭症知识讲座,帮助家长了解自闭症,掌握教育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 (总第169期)关于自闭症儿童典型案例分析以K 学校Y 同学为例余小红,陈诗昆(衢州学院,浙江衢州 324000)摘 要:本研究对一名自闭症儿童Y 同学进行案例分析。

首先,通过仔细的观察,描述了Y 同学所具有的典型自闭症特征。

接着,努力去寻找Y 同学患自闭症的主要原因。

继而,着重介绍分析了K 学校的C 老师,如何采用应用行为分析疗法和感觉统合训练,对Y 同学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并阐述其治疗效果。

关键词:自闭症;典型案例;应用行为分析疗法;感觉统合训练中图分类号:G 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3X (2011)02-0111-06Typical Case of A utistic Chi l drenTak i ng the Student Y in School K as an E xamp l eYU X iao hong 1,CHEN Sh i kun2(1.2.C oll ege o f T eacher Educati on ,Q uz hou U n i versity ,Q uzhou324000,China)Abstrac t :The research choo ses a studen tY w it h auti s m f o r study i ng .F i rst ,by ca re f u l observati on ,t h i s pape r describes tha t the student Y s 'typ ica l character i stics of autis m .Then ,it tr i es to find the m ain reason for st udent Y w ith autis m.A fte r t hat ,it focu ses on the ana lysis of teacher C of schoo lK,and ho w to treat t he studentY w it h appli ed behav i or ana l ysis and senso ry Integ ra ti on tra i ning ,and exp l a i ns its therapeutic effect .K ey word s :autis m;typical case ;appli ed behav ior ana l ysis ;sensory i ntegrati on tra i n i ng联合国报告称,全球现有自闭症患者3500万人,其中40%是儿童,全球每20分钟就有一名自闭症儿童诞生。

在中国,自闭症的发病率更是逐年上升。

虽然社会在不断发展,大众传媒舆论广泛宣传,社会各界对儿童自闭症的关注度也有所提高,但是,有关儿童自闭症方面的知识,普及率还很低,全国性的专项普查机制尚未建立,从事训练辅导的专业人员还不足3000人,自闭症儿童亟需全社会的关爱。

为此,本研究从K 学校选取一名自闭症儿童Y 同学,通过长期的观察与了解,对其作进一步的研究分析。

一、Y 同学具有自闭症儿童典型特征通过与Y 同学的近距离接触,观察及分析比对,Y 同学具有自闭症儿童典型特征。

(一)Y 同学表现出社会交往障碍社会交往障碍是自闭症儿童的核心症状,即:不能与他人(包括父母)建立情感联系和社交关系,不能应用非言语交流。

1.Y 同学眼神飘忽不定,不易停留在他人要求他注意的事情上面,看人时常眯着眼睛,斜视或余光等,很少正视他人也很少表示微笑,经常回避他人的目光,缺乏与他人对视的交流。

这种缺乏眼与眼的对视,往往被看成是自闭症的特殊表现。

2.通常情况下,无论是亲人、老师或者同学叫Y 同学的名字,他都不予理会,没有反应,表现出111收稿日期:2011-02-25基金项目: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0年重点研究课题(2010Z50)阶段性成果之一;衢州市市级社科规划2010年重点课题(10QSKGZ D )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余小红(1971-),女,浙江衢州人,衢州学院副教授。

研究方向:基础教育改革、特殊儿童发展与教育。

陈诗昆(1989-),女,浙江宁波人,衢州学院本科生。

研究方向:特殊儿童的发展与教育、学前教育。

余小红,陈诗昆:关于自闭症儿童典型案例分析2011年第2期 (总第169期)∀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往往需要重复喊上三遍以上,他才会偶有反应,转过头来看一眼,时间极短,又会马上转过头去,不予理睬。

3.Y 同学不加区别的、对熟悉或不熟悉的人都表现出冷漠,对亲人不亲,对陌生人不拒,缺乏与父母之间的安全依恋关系。

熟悉的人和陌生的人对Y 同学都是一样的,他对陌生人不予理睬,对父母、亲人也不予理睬。

4.拒绝拥抱。

曾多次尝试和Y 同学拥抱,但全部失败。

第一次和他接触,因为彼此不熟悉,当张开手对他说:∀我们拥抱一下好吗?#他很快就避开了。

随着接触的不断深入,彼此之间渐渐熟悉,仍旧尝试和他拥抱,在提出要求之后,他通常是看对方一眼,然后马上转移视线,接着还是避开,以身体语言拒绝他人。

据老师介绍,他拒绝拥抱的特点表现得非常明显,和亲人之间也是极少拥抱。

(二)Y 同学表现出语言沟通障碍语言沟通障碍是一种质的、全面的损害,主要表现是语言发展延迟、语言应用能力障碍、语言的重复及使用语言时在音调、速度、节律等方面的异常[1]23。

1.Y 同学语言障碍非常明显。

他通常是沉默不语,极少说话,就算有,也只是一两个字词,发音时间很短。

2.Y 同学毫不注意周围的环境,有自己的∀小天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并以此为乐。

别的同学在认真听课,他却完全不理会老师在说什么,同学在做什么。

他会表现出随心所欲地翻开喜羊羊的书,或者从课桌里拿出一颗坚果剥开来吃。

3.出于自我刺激地使用语言。

Y 同学有时会莫名其妙的尖叫,突然变得很兴奋,露出笑容;有时会自言自语,面部表情丰富,看上去非常的自得其乐,当仔细分辨他自言自语的内容时,却完全听不懂。

自闭症儿童所发出的别人不能听清或不可理解的∀话#,常称∀自我中心语言#。

(三)Y 同学表现出兴趣狭隘及刻板、重复的行为障碍刻板、重复、单一不变是自闭症儿童异常行为的典型特征。

自闭症儿童对玩具不感兴趣,但对不是玩具的东西表现出非同一般的兴趣和迷恋;在接触方式上表现出刻板、重复的特殊性,并且对环境的要求刻板甚至固定不变。

1.Y 同学对图片有特殊爱好,特别喜欢翻看图片多、色彩丰富的书。

2.Y 同学曾出现过自伤行为,喜欢扯自己的头发。

3.Y 同学有时也会出现攻击行为,推打同学。

4.Y 同学有时候会坐不住,表现出无目的活动或活动过度,注意力分散,习惯东张西望,或作伸颈、装相等怪异姿态。

二、Y 同学患自闭症的主要原因分析儿童自闭症的起因尚不太清楚,病因也尚无定论。

儿童自闭症不是由任何单独的社会学、生物学、心理学等因素引起的,它的发病与许多重要的生物学、医学及社会的、心理的因素有密切的关系,是多种生物、社会学原因引起的广泛性心智发育障碍所致的行为异常综合症。

但最近有调查显示,自闭症与脑部生理结构或神经病学有关,是几种∀原因#的结果,与遗传因素、器质性因素以及环境因素有关。

(一)遗传因素自闭症患儿的同胞发生本病的发病率较其他人为高,单卵双生子的发病率较高,41%患儿为长y 染色体。

在Y 同学的家族中,并未有自闭症患者。

Y 同学有一个亲妹妹,也并未患有自闭症。

至于基因染色体,现无证可查。

(二)器质性因素据了解,Y 同学并未有过脑损伤、母孕期风疹感染,生下后也没有患过脑膜炎、脑炎等。

(三)环境因素很多人认为,自闭症是后天产生的,环境因素起着重要作用,比如缺乏关爱、缺少同伴、父母不关心、环境孤独单调等会导致自闭症的发生。

Y 同学的家庭条件较好,父亲、爷爷、奶奶等较多家庭成员已经移居国外。

母亲是一名医生,在本地工作,平常工作较忙,家里有一个保姆,负责每天接送Y 同学,以及照顾其日常生活起居。

由此推断,可能Y 同学缺乏一定的家庭温暖,也许会对其患自闭症有一定的影响。

但是,Y 同学家里还有一个亲妹妹,和他感情很好。

妹妹并没有表现出对Y 同学的嫌弃或讥笑等负面情绪,相反,对他非常照顾。

虽然,研究者们已从遗传因素、神经生物学因素、社会心理因素等方面作了大量研究,但迄今为止,仍未能阐明儿童自闭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其发生原因,是病毒,还是代谢失调,目前尚无定112Journa l o f G uizhou N or m a lU niversity (Socia l Sc i ence)2011年第2期 (总第169期)论。

环境因素对其只有小部分的影响。

三、对Y 同学自闭症的针对性治疗(一)应用行为分析疗法是目前对自闭症儿童最常使用并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1.应用行为分析疗法(Applied B ehav i o r Anal ysis ,简称ABA)概述(1)ABA 的理论基础具有科学性按照行为分析的观点,自闭症是一种有生物学基础的行为失调和行为缺陷,这些缺陷可以通过精心的指导训练以及与社会的和自然的环境有建设性的交互作用来改善。

ABA 行为训练的基础是经典行为主义理论与程序教学方法,如消退、泛化、强化等,采用小步骤的方式进行训练。

AB A 行为训练的另一重要理论基础是ABA -应用行为分析,即将行为分析的结果进行应用,它强调对行为功能的分析,而不是简单的消除或建立行为;功能分析法通过分析发现隐藏于行为背后的功能和目的,从而为干预提供依据[2]。

(2)ABA 运用于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的突出特点将动作分解为小的单元;恰当地使用强化程序(针对不同的个体、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动作);干预应尽早实施(一般认为三岁之前为宜);干预应长时间的实施。

2.如何运用AB A 对Y 同学进行治疗(以C 老师给Y 同学上课的流程为例)(1)坐的训练是对自闭症儿童进行行为干预的第一步训练要从最简单的行为动作开始,这样比较容易成功,可以为以后更为复杂的训练打好基础。

a .在正式上课之前,C 老师会让Y 同学与老师面对面坐下。

Y 同学在接受C 老师较长时间的训练之后,已经养成习惯,会很配合地坐好。

这时,C 老师就会及时给予表扬,说:∀坐下了,真好!#b.在上课过程中,Y 同学有时会坐不住,想要离开椅子,这时候,C 老师就会将Y 同学带回椅子上,并用手摁住Y 同学的手放在膝盖上,用脚轻轻固定住Y 同学的脚,帮助他坐好。

(2)强化物的选择和运用对治疗的进行有重要作用训练者对自闭症孩子正确反应所做的奖励,要及时跟上。

开始要用一级强化物,即物质方面的奖励,但量不能大,使用一级强化物时要同时伴有夸奖的语言、动作和鼓励的表情等;以后由一级强化物上升到二级强化物,即精神方面的奖励,如表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