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拉萨市2020年(春秋版)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A卷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A卷(练习)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考试须知: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1 .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恰当的一项是A.经典散文能给人深刻的启迪和美的熏陶,如本学期所学的《藤野先生》《昆明的雨》《我为什么而活着》《永久的生命》等。
B.《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中的“渔家傲”是词牌名,本学期学过的词中的“龟虽寿”“相见欢”“如梦令”等也是词牌名。
C.古代用干支和皇帝的年号纪年,《记承天寺夜游》中“元丰六年”的“元丰”与《答谢中书书》中“自康乐以来”的“康乐”,都是用皇帝的年号来表示时间的。
D.通过《愚公移山》中“达于汉阴”一句的学习,我们知道古人把山的北面和水的南面叫作阴,山的南面和水的北面叫作阳。
2 . 结合语境,下列句中加点同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
(“小心翼翼”形象地写出了“我”紧张、谨慎、丝毫不敢懈息的心理)B.当我想到,眼前的一切,不是靠什么先进的技术,而是靠一个人的双手和毅力造就的,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天一样创造。
(“创造”指牧羊人植树使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蕴含着作者对战争的批判和对牧羊人的赞美之情)C.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低级趣味”指兴趣很低级。
)D.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驰”这里是迅速逝去的意思。
“枯落”在此指调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3 . 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油麻地小学,他变了,变得孤单、无助,没有人能听懂他满口的江南口音,他感到一个哑巴才有的压抑,这使他不想再上学。
这里的“他”是指细马。
B.《老人与海》故事的叙述是多角度的,在直叙中有插叙,在插叙中交织着老人对往事的回忆和对眼前事物的感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藏拉萨市2020年(春秋版)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字词书写 (共1题;共1分)1. (1分)根据拼音写汉字生命如同立秋的大树,走过了春的斑(lán)________,夏的(péng)________勃,(tuì)________去浮华的矫饰,滤过浮躁的心绪,宁静如同一把巨大的(shāi)________子,只为人留下一份专注来经营生活。
二、情景默写 (共1题;共8分)2. (8分)(2016·广州) 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最恰当的古诗词名句。
我国古代诗文中,“风”的身影随处可“。
它吹黄了小麦:“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观刈麦》)”它传送着笛声①“________,________。
(《春夜洛城闻笛》)”它陪伴过游子②“________,________。
(《次北固山下》)”三、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17分)3. (1分)请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项为之强。
________通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
②尊君在不。
________通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
③日扳仲水环漏于邑人。
________通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
④满坐寂然。
________通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
4. (16分) (2015七下·扬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柳宗元传元和十年,例移①为柳州刺史。
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②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
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
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
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③钱,过期则没④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
其以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
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
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
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注释】①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
②播州:今贵州遵义,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
③质:抵押。
④没:没收。
⑤营护:料理,护送。
(1)解释下面加横线的字。
①非显者刺________②驴不胜怒,蹄之________③例移为柳州刺史 ________④宗元谓所亲________(2)下列加横线字与“请以柳州授禹锡”中的“以”意义相同的是()A . 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赵普》)B .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C .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论语》)D . 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于园》)(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②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③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4)选文体现了柳宗元为友、为官、为师三个方面怎样的特点?试用自己的话概括。
①为友:________②为官:________③为师:________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7分)5. (7分)阅读《水浒传》片段,完成1~3题。
不觉酒涌上来,潸然泪下,临风触目,感恨伤怀。
忽然做了一首《西江月》的词调,便唤酒保,索借笔砚。
起身观玩,见白粉壁上,多有先人题咏。
宋江寻思道:“何不就书于此?倘若他日身荣,再来经过,重睹一番,以记岁月,想今日之苦。
”乘其酒性,磨得浓墨,蘸得笔饱,去那白粉壁上,挥毫便写道:“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
恰如猛虎卧山丘,潜伏爪牙忍受。
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
”宋江写罢,自看了,大喜大。
一面又饮了数杯酒,不觉欢喜,自狂荡起来,手舞足蹈,又拿起笔来,去那《西江月》后,再写下四句诗,道是:“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
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宋江写罢诗,又去后面大书五字道:“郓城宋江作。
”写罢,掷笔桌上,又自歌了一回,再饮数杯酒,不觉沉醉,力不胜酒,便唤酒保计算了,取些银子算还,多的都赏了酒保,拂袖下楼来,踉踉跄跄,取路回营里来。
开了房门,便倒在床上,一觉直睡到五更。
酒醒时,全然不记得昨日在浔阳江楼上题诗一节。
当日害酒,自在房里睡卧,不在话下。
(选自《水浒传》第三十九回)(1)这一片段写的是“浔阳楼宋江吟反诗”。
作者借助哪些描写手法使宋江的醉态跃然纸上的?写出其中两种。
(2)从选文宋江写下的诗词中,你能读出他怎么样的内心状态和情绪?(3)联系《水浒传》内容,说说宋江“刺文双颊”是因为哪件事?他又是什么时候坐上梁山第一把交椅的?五、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7分)6. (17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问题。
最后的风景陈绍龙①岳父日渐消瘦,最后都没法去赴一个学生的约,虽然只是几百米的距离。
岳母一脸愁苦,岳父说是肝病又犯了,他自己在县医院已经查过了。
②岳母催着到南京做检查,岳父说儿子下个月结婚,喜事,一家人需要高兴。
天伦之乐,他在乎这个。
妻弟结婚那天,他穿得格外精神,接受大家的祝福,接受众人的闹喜,他的脸叫人用墨汁涂成了包公,他开心极了。
③不敢面对的现实果然存在:南京的检查结果,肝癌。
④事已至此,一家人一方面商议着为岳父治病,一方面约定要瞒着他。
⑤我们忙着搜寻所有关于肝癌的信息。
也怪,平日里不大注意的事,在意了就一股脑儿地向你面前涌,最后跟中央电视台《与你同行》栏目都通了电话,原因是它那儿介绍过有关治疗肝癌的药。
纵是岳父一个劲儿地相劝不要费太多的神,我与妻弟还是去了两趟北京。
⑥结果是一个很权威的老医生敲了敲一张几近散架的破桌:肝已类此,为期已晚。
⑦开始家人是不让岳父抽烟的,想开了,抽吧,拣好的买。
平日里不上桌的老鳖螃蟹也成了岳父的家常便饭。
岳父像是很开心地在吃,每次吃完饭,都是一头的汗。
其实他的胃口极差,且黄疸也是越发的厉害,连耳根都黄了。
一边吃还一边招呼我的女儿偎在他的怀里。
我们有时在一旁看着,陪着大声说一些不关病情的话。
岳父就说过去小城人不喜欢吃这些的,说是没油,买肥猪肉吃。
我们都极认真地在听。
继而,他从嘴角挤出点笑,于是大家附和着笑……⑧岳父是教师,教师节这天全校教师合影。
岳母便想到家人也该照一张。
妻叫我把单位的摄像机借来,说给父亲来一些生活摄像,岂不比照片更好?⑨我俨然一个导演似的,先是让岳父看书,他平日是最爱读书的了。
我又让妻给他倒了杯茶,在他慢慢呷茶的当儿,我把镜头拉近,近乎是一个特写。
最后岳父大声地喊家人围到一块儿来,聊天、吃瓜子儿、喝茶……⑩我尽可能多地录下了一些生活细节,临了,我又把摄像机扛到靠校门口的一块坡地上。
两排梧桐树,正对校门,我选定能看到校牌的角度摁动了开关。
镜头中,岳父、岳母,还有两个小外甥女,手牵着手,像散步,也像看风景,从坡底向上一步一步地走。
我从镜头里看到岳父不停地在说话,努力地笑。
阳光越发温柔,给梧桐镀了层金色。
青山着翠,淮河如练,被镜头隔开的风景,在夕阳最后一抹余晖里格外的灿烂。
⑪不多日,岳父便离开了我们。
整理衣物时在他的内衣的口袋里发现了一张病历:肝CA,晚期。
时间竟在半年之前,原来,他早就知道自己的病。
⑫一个人,以自己临终的生命竭力呵护着家的完美与和谐,甚至不皱一下眉头,不大咳一声,终生缄守一个美丽的谎言;一家人,以无可挑剔的完整、美满、谦恭,没有一点磕碰,不存半点伪装,真诚恪守住一个美丽的欺骗!⑬惟其美丽,谁还会忍心去破坏这道最后的风景呢。
(2005年7期《读者》)(1)①段中“他自己在县医院已经查过了”一句,在行文中有什么作用?(2)②—⑩段写了与父亲有关的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话概括出来。
(3)岳父为什么会竭力去做每一件事?(4)一家人“真诚恪守住”的“一个美丽的欺骗”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5)你是如何理解“最后的风景”的?7. (20分) (2016八下·遵义期末)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谨防数字化痴呆症①当初,许多人练习电脑打字,是因为自己的字写得不好。
那时我们未曾想到,仅仅几年后,就像尼葛洛庞帝的《数字化生存》描述的那样,巨大的数字化浪潮,将包括儿童在内的庞大社会群体一网打尽,人类社会踏上了数字化的“不归路”。
②凡事有利也有弊,有得必有失。
韩国首尔脑部平衡中心专家不无忧虑地告诫:长期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将导致数字化痴呆症。
《朝鲜日报》专门撰文列举若干相关症状,如“你只记得住自己的单位电话和家庭电话”,“你觉得新认识了某人,但其实曾见过他”,“你在车里安装导航设备后就看不懂纸质地图了”,等等。
③数字化痴呆症?信还是不信?众说纷纭,见仁见智。
不管这类说法是危言耸听,还是警世洪钟,有一点可以肯定,从人类思维方式来看,过度痴迷和依赖数字化产品,势必导致大脑发育和使用的不平衡。
在数字化与信息化时代,动动手指就可以在网络上获得应有尽有的资料,知识的获取即时化了,人类的创造力却下降了。
茶余饭后的谈资海量化了,人类的注意力却被分散了。
科技与经济的联系全球化了,人类社会群体间的亲情却淡漠了。
碎片化信息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之大,可以一言以蔽之:以目废心。
④当数字化时代造成信息泛滥,负面效应就会浮出水面。
对一些热点事件的全方位报道为何让人产生信息厌倦之感?连篇累牍的电视剧为何让人感到视觉疲劳?人类数千年大浪淘沙仅存的少数名著为何风光不再?当我们长期沉溺在信息的汪洋大海里,为之欣喜,为之癫狂,为之焦虑时,是否也该冷静地检讨一下,我们的思维习惯、日常行为、生活体验是否发生了某种扭曲与异化?⑤前不久,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了美国西弗吉尼亚州一个名叫“绿岸”的小镇。
由于该小镇位于美国国家无线电静默区内,手机、路由器、电视、广播等电子产品在这里统统失灵。
如果有人需要和外界传递消息,镇上有唯一一台付费电话可以与外部联系。
据了解,从六七年前开始,越来越多想要戒掉“电子瘾”的人们搬到这里,感受缓慢、宁静与本真的生活。
⑥对于那些对现代生活感到疲惫的人们来说,美国“绿岸”小镇的桃花源式生活可遇而不可求。
在数字化时代,将过度使用数字产品引发的种种问题归咎于器物本身,也不是一种客观和理性的态度。
克服数字化痴呆症,需要增强对自身行为的把控能力,养成更加积极平衡、健康的生活方式,防止被数字化产品“绑架”了思维、“绑架”了生活。
(选自《人民日报》2014年4月)(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文章第②段画线句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论证思路。
(4)为啥越来越多的人搬到“绿岸”小镇?作者对此持何态度?六、诗歌鉴赏 (共1题;共6分)8. (6分)阅读唐代诗人杨巨源的《城东早春》然后回答问题。
城东早春杨巨源诗家①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②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释】①诗家:诗人。
②上林:古代皇家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