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筮法还是释法——由清华简《筮法》重新考虑《左传》筮例
春秋诸国所用筮书筮法

春秋诸国所用筮书筮法《周易》的经部原为筮书,在其成书之初的一段时期内,它和筮法是紧密相连的。
《左传》、《国语》中记载以《周易》占筮,往往运用变卦之法,但在当时,《周易》和变卦筮法并不是唯一的筮书与筮法。
《史记〃龟策列传》有云:‚三王不同龟,四夷各异卜,然各以决吉凶。
‛在春秋年间,社会上还流传着各种不同的筮书及筮法,《周易》及其相应的筮法在各国的运用是不一样的。
《左传》昭公二年(前540)载:‚晋侯使韩宣子来聘,且告为政,而来见,礼也。
观书于大史氏,见《易》、《象》与《鲁春秋》,曰:‘周礼尽在鲁矣,吾及今知周公之德与周之所以王也。
’‛韩宣子所见到的《易》即为《周易》,这一点后人向无疑问。
从他所表露的赞叹之情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昭公二年,《周易》还没有广泛流传,只有少数文化发达,且与周天子关系密切的诸侯国能拥有《周易》。
《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前672)记载:初,懿氏卜妻敬仲,其妻占之,曰:‚吉,是谓‘凤皇于飞,和鸣锵锵,有妫之后,将育于姜。
五世其昌,并于正卿。
八世之后,莫之与京。
’‛陈厉公,蔡出也。
故蔡人杀五父而立之,生敬仲。
其少也,周史有以《周易》见陈侯者,陈侯使筮之,遇《观》之《否》。
曰:‚是谓‘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周史见陈侯当在桓公六年(前706)与庄公八年(前686)之间,具体时间不可确知。
这是《周易》用于筮占见于史书的最早记载。
在此之前,至少在陈国尚未见过《周易》。
显然,《周易》在当时还是一本颇为神秘的书,因此周史见陈侯才被作为一件大事载入史册。
而且,我们可以推测,在此之前,陈国显然没有运用变卦筮法,因此周史献上《周易》后,陈侯马上让他表演了一番用《周易》占筮的操作过程。
在这之后,懿氏之妻占妻敬仲,仍用的是卜法,可见用《周易》的筮占法仍未被完全接受。
考察一下其他诸国的情况,我觉得这个推测可以成立。
《左传》僖公十五年载:晋饥,秦输之粟;秦饥,晋闭之籴,故秦伯伐晋。
卜徒父筮之,吉。
涉河,侯车败。
清华简《筮法》理论性与体系性新探

《 筮法 》 因仍古 朴 的八 卦 占法 , 其 占断之形 制系 以
作 者简介 : 谢炳 军( 1 9 8 6 一) , 男, 广 东湛江人 , 暨 南 大 学 文 学 院 中文 系博 士 生 。
) 廖名春 称《 筮法》 坎 离颠倒 , 显得不成 熟 , 远 不如《 说 卦传》 理论 之 系统、 周 延 。从 这 一 点 看 , 其改造 、 出 于《 说 卦传》 的痕迹
“ 小 事” 代之 。
藏》 也存 在相 当密切 的关 系” , 口 J ‘ ‘ 《 筮法 》 以及《 别 卦》 两
者确与《 归藏》 相关” 。 是言成理 。《 筮法》 之生成 当吸 纳 了《 归藏》 之养分 。 李 守奎先生云“ 先秦文献不论是 内 容、 语 言形式还 是组织结 构 , 大都 是逐渐 层 累而成 , 不
《 筮法 》 ) 系一部理论周延 、 体 系条 畅的八 卦 占筮法 。
“ 《 筮法》 当属战 国后期在传统 易 占基础上形成 的更纯 粹 的 占筮 书” , [ 5 较之天 星观 、 包 山、 葛陵等 诸楚简及 秦 简《 归藏》 占例 , 《 筮法 》 概括性 、 原理性 一枝 独秀 。
清华简中国最早的数学文献《数表》《筮法》图解周易数字卦

清华简中国最早的数学文献《数表》《筮法》图解周易数字卦三、找到中国最早的数学文献在已整理的清华简中,有一种堪称中国数学史方面的惊人发现。
这是一篇具有计算功能的简书,现暂题为《数表》。
《数表》的形制与其他各简明显不同,全篇由21支简组成,简比较宽(约1.2厘米),原以三道编绳编联,展开成长方形的平面。
简面上有硃红色的横贯栏线,使全篇成为整齐的格状,每格中都填有数字,是有规律分布的“数表”。
与过去发现的任何简册不同,这些支简上端第一个数字下都有一个圆形穿孔,同时全篇左端也有一支简自上至下每格都有一个圆形穿孔,各穿孔内均残存有线状丝带的遗迹。
这些丝带复原之后,证明能在《数表》上起运算中指示的作用。
经初步研究,这篇《数表》为传世文献及以往出土材料所未见,其核心内容为九九乘法表的扩大,在实际操作中具备乘、除以至乘方、开方等功能。
课题组已邀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清华大学科技史与古文献研究所等单位中国数学史学科的专家观察讨论,专家一致认为这是现已发现的我国古代数学文献的最早实物例证,而且是实用的“算具”,可能会得到国内外学者的极大重视。
四、探索久悬未决的《周易》疑谜《周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非常核心的地位,列为群经之首,历来为学者及社会大众所看重。
近年在商代和西周的甲骨文与青铜器铭文中发现由数字组成的易卦,在战国楚简(如湖北江陵天星观、荆门包山和河南新蔡葛陵等地出土)中也看到类似的易卦,许多学者认为与《周易》起源有关,讨论十分热烈。
但仍有不少没有解决的问题,特别是这种“数字卦”的性质,由于只有若干实例,缺乏理论系统的说明,一直议论纷纭,不能定论。
清华简已整理出一篇,暂题为《筮法》,很可能为此提供解决的钥匙。
《筮法》共有简63支,保存良好,在入藏时仍然成卷,不曾散乱。
经过小心分解和整理,全篇完好无缺,证明是楚国专论《周易》占筮的书。
简中附有图解,详细记载各种“数字卦”的涵义和吉凶,对于有关研究极有价值。
左传 国语 筮例

左传国语筮例
《左传》是中国古代着名的史书,记录了春秋时期鲁国刘向成编纂的励学、修身、治国、平天下的重要史书。
《左传》共有《公羊传》和《谷梁传》两种版本,其中《公羊传》以公羊高为作者,《谷梁传》以谷梁赤为作者。
这二者各有特色,互为补充。
国语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方言,广义上指周朝时期的官方语言,狭义上指战国时期楚国的方言。
《左传》使用的就是国语,表达了春秋时期各国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等重要事件,以及当时人物的言行。
筮例是指在古代进行卜卦(筮法)时所使用的卦例。
《左传》中也提到了一些关于筮卦的内容,例如卫国卜筮,卜得“射鸿矢于珪”的结果,被认为是卫国灾难的预兆。
总的来说,《左传》国语中的筮例对于研究春秋时期的社会风俗、宗教信仰以及古代卜卦的发展等方面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大衍筮法——精选推荐

大衍筮法簡表1.筮法之發展,當由簡易而繁難。
《周易》最古之筮法無可考,但東周之筮法歷代儒生相繼研討,尚可略知。
然明於成卦,變卦之法尚須商論。
2.研求東周筮法,須參照《周易〃繫辭》所載筮法,與《左傳》、《國語》所記之筮事裁度言之。
《繫辭》筮法,略而不詳;《左》《國》筮事,雜而無貫,兼觀並考,鎔合裁度。
一、四營成變表注:二變所餘之策,左一則右必二,左二則右必一,左三則右必四,左四則右必三。
通掛一之策,不四則八。
二、演蓍數變表三、大衍之數解「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孔穎達《周易正義》所錄諸家說法:1.京房:「五十者,謂十日十二辰二十八宿也,凡五十。
其一不用者,天之生氣將欲以虛來實,故用四十九焉。
」2.馬融:「易有太極,謂北辰也,太極生兩儀,兩儀生日月,日月生四時,四時生五行,五行生十二月,十二月生二十四氣。
北辰居位不動,其餘四十九轉運而用也。
3.荀爽:「卦各有六爻,六八四十八,加乾坤二用,凡有五十,乾初九潛龍勿用,故用四十九也。
4.鄭玄:「天地之數五十有五,以五行氣通,凡五行減五,大衍又減一,故四十九也。
5.姚信、董遇:「天地之數五十有五者,其六以象六畫之數,故減之而用四十九。
但五十之數,義有多家,各有其說,未知孰是。
6.宋易多歸本於河圖洛書。
7.清江慎修《河洛精蘊》引十家之說。
《繫上〃九》:「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
」合數:一+三+五+七+九=二十五二+四+六+八+十=三十二十+三十=五十五五十五為天地之實數,實數不足以成變化而行鬼神。
實數者,定數也,非變數也。
衍數:衍者在卦爻為旁通,在算術為互乘。
大衍猶云大通,由少蔓延引申至於廣大也。
但或通或衍必先假定一定之實數而後可藉之而大衍也。
實數為一定之若干數,衍數取一定數中之若干而互相起變化生關係能成無量數之衍變也。
實數為奇偶之相加,衍數為奇偶之互乘。
衍數者由衍變而成之數也,衍數為五十,如何得來?大衍之數:a.123互乘:1*2=2, 2*3=6b.234互乘:2*3=6, 6*4=24c.341互乘:3*4=12, 12*1=12d.412互乘:4*1=4, 4*2=8e.6+24+12+8=50為何由1,2,3,4互乘?「揲之以四以象四時」,四時者春木夏火秋金冬水,木火金水者一二三四也。
清华简三大考古发现:筮法别卦和算表

清华简三大考古发现:筮法别卦和算表“算表”局部(资料图图源网络)最早“八卦图”(资料图图源网络)《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后简称清华简)的整理报告从2010年第一辑开始,现在已进行到第四辑,以后还会陆续出版13至15辑。
第一辑到第三辑里,我们已经公布了清华简的一些内容。
第一辑主要是《尚书》、《逸周书》的文献如《尹诰》、《金滕》、《保训》以及和楚国历史有关的《楚居》。
第二辑发表了一篇从周初到战国前期的史书——《系年》。
第三辑主要有《说命》三篇——《傅说之命》、《周公之琴舞》、《芮良夫毖》。
《周公之琴舞》实际是由10首诗构成的组诗、《芮良夫毖》由两篇合成,一共有180多句,是现在所能看到的先秦诗里最长的,这些珍贵遗书的发现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和注意。
此次公布的第四辑有三方面内容:《筮法》、《别卦》、《算表》。
《筮法》:唯一保持成卷状态的竹简《筮法》简是在2008年入藏的时候我们就注意到的,是唯一一个保持着原来成卷状态的竹简。
众所周知,竹简是成篇成卷编连在一起的,但由于一直藏在地下、或在发掘出土时出现的种种状况再加上出土后经多次流转,一般都会散乱,但我们在整理《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时发现里面有一卷还保持着原来成卷的样子,这就是《筮法》。
由于《筮法》简保存得比较好,所以上面的编号没有一个编连有误,它实际上是一个用竹简构成的帛书,我们可以推测,它的反面有一层丝织品,可以稳固竹简,这种竹简形制属首次发现。
《筮法》是《易》学的一种占筮用书,系统地记述了占筮的的理论和方法,它讲了17命,比《周礼》的8命要多。
在讲述17命的内容及其他的一些问题时,它举了具体的例子。
比如“果”命,有具体占筮的八卦的图像,这一点很便于使用。
而这些卦象都是以数字表示的,这一点与楚简常见的占筮是一致的。
而且它与常见的占筮有一个特别一致的地方,那就是两个数字卦并列,每一边是6画,每一边是6个数字,两行一定要并列起来。
这与之前发现的楚简占筮记录从形式上来看是完全一致的。
《左传》《春秋》卜筮例

《左传》《国语》中与《周易》和其它筮书有关的记载,共有二十二条。
从这二十二条记载看,基本可以分两种类型:一种是引证《周易》经文来说明一个问题,或阐述自己的看法;一种是以《周易》或其它筮书进行占筮,以预测事情的吉、凶、祸、福。
在有关占筮的记录中,又有一爻变,数爻变,六爻不变等不同情况。
现从二十二条筮例中,选取十三条代表不同情况的例子,试解如下:(一)引证《周易》经文说明问题或阐述观点。
《左传•昭公元年》:“晋侯求医于秦,秦伯使用权医和视之,曰:‘疾不可为也,是谓近女室,疾如蛊……’。
赵孟曰:‘何谓蛊?’对曰:‘淫溺惑乱之所生也。
于文皿虫为蛊;谷之飞亦为蛊;在《周易》女惑男,风落山谓之《蛊》,皆同物也。
’”这里,医和引了《蛊》卦卦象分析晋侯的病,没有涉及及卦爻辞。
《左传•宣公六年》:“郑公子曼满与王子伯瘳语为卿,伯谬告人曰:‘无德而贪,其在《周易》《丰》之《离》,弗过之矣!’间一岁,郑人杀之。
”这里,伯廖只说像“《周易》《丰》之《离》”,并未具体引用爻辞。
“《丰》之《离》”,是指《丰》卦上爻由阴变阳,这样就变成《离》卦。
《丰》卦上爻辞为:“丰其屋,蔀其家,窥其户,阒其无人,三岁不觌,凶。
”意思是有高屋大厦,但家里被阴影遮蔽着,从外向里看,悄然无人迹,三年见不到动静,凶呵!春秋时代,人们尚未以“九”“六”代表一卦的阴阳爻,故伯廖用“《丰》之《离》”的方式,说明他引用的是《丰》卦上六爻辞。
这种方式是春秋人谈爻的惯例,在下面的事例中,我们会看得很清楚。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秋,龙见于绛郊。
魏献子部于蔡墨……对曰:‘……《周易有之,在《乾》之《姤》曰:“潜龙勿用。
”其《同人》曰:“见龙在田。
”其《大有》曰:“飞龙在天。
”其《夬》曰:“亢龙有悔。
”其《坤》曰:“见群龙,无首吉。
”《坤》之《剥》曰:“龙战于野。
”若不朝夕见,谁能物之……’。
”由这一段记载,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在春秋时代,人们以《周易》占筮或论事,尚无“九”“六”之称,故蔡墨称《朝气》卦初九爻谓“《乾》之《姤》”;称九二爻谓“其《同人》曰‘见龙在田’”;称上九爻谓“其《夬》曰“亢龙有悔”;称用九“其《坤》曰‘见群权,无首右’”;称《坤》卦上六爻谓“《坤》之《剥》曰‘龙战于野’”。
《左传》《国语》筮例解析

《左传》《国语》筮例解析《左传》《国语》中与《周易》和其它筮书有关的记载,共有二十二条。
从这二十二条记载看,基本可以分两种类型:一种是引证《周易》经文来说明一个问题,或阐述自己的看法;一种是以《周易》或其它筮书进行占筮,以预测事情的吉、凶、祸、福。
在有关占筮的记录中,又有一爻变,数爻变,六爻不变等不同情况。
现从二十二条筮例中,选取十三条代表不同情况的例子,试解引证《周易》经文说明问题或阐述观点。
《左传·昭公元年》:“晋侯求医于秦,秦伯使用权医和视之,曰:‘疾不可为也,是谓近女室,疾如蛊……’。
赵孟曰:‘何谓蛊?’对曰:‘淫溺惑乱之所生也。
于文皿虫为蛊;谷之飞亦为蛊;在《周易》女惑男,风落山谓之《蛊》,皆同物也。
’”这里,医和引了《蛊》卦卦象分析晋侯的病,没有涉及及卦爻辞。
《左传·宣公六年》:“郑公子曼满与王子伯瘳语为卿,伯谬告人曰:‘无德而贪,其在《周易》《丰》之《离》,弗过之矣!’间一岁,郑人杀之。
”这里,伯廖只说像“《周易》《丰》之《离》”,并未具体引用爻辞。
“《丰》之《离》”,是指《丰》卦上爻由阴变阳,这样就变成《离》卦。
《丰》卦上爻辞为:“丰其屋,蔀其家,窥其户,阒其无人,三岁不觌,凶。
”意思是有高屋大厦,但家里被阴影遮蔽着,从外向里看,悄然无人迹,三年见不到动静,凶呵!春秋时代,人们尚未以“九”“六”代表一卦的阴阳爻,故伯廖用“《丰》之《离》”的方式,说明他引用的是《丰》卦上六爻辞。
这种方式是春秋人谈爻的惯例,在下面的事例中,我们会看得很清楚。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秋,龙见于绛郊。
魏献子部于蔡墨……对曰:‘……《周易有之,在《乾》之《姤》曰:“潜龙勿用。
”其《同人》曰:“见龙在田。
”其《大有》曰:“飞龙在天。
”其《夬》曰:“亢龙有悔。
”其《坤》曰:“见群龙,无首吉。
”《坤》之《剥》曰:“龙战于野。
”若不朝夕见,谁能物之……’。
”由这一段记载,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在春秋时代,人们以《周易》占筮或论事,尚无“九”“六”之称,故蔡墨称《朝气》卦初九爻谓“《乾》之《姤》”;称九二爻谓“其《同人》曰‘见龙在田’”;称上九爻谓“其《夬》曰“亢龙有悔”;称用九“其《坤》曰‘见群权,无首右’”;称《坤》卦上六爻谓“《坤》之《剥》曰‘龙战于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d wa r d L.Sha u gh ne s s y
( Ea s t As i a n La n g u a g e s 8 L Ci v i l i z a t i o n s De p a r t me n t ,Ch i c a g o Un i v e r s i t y,USA)
Ab s t r a c t :I n t h e 1 9 8 0 s ,t h e a u t h o r p r o p o s e d a ne w e x p l a n a t i o n o f t h e p hr a s e“ He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x a gr a m 1之 He x a gr a m 2 ”s e e n i n c a s e s o f mi l f o i l d i v i n a t i o n r e c or d e d i n t he Zu o z h u a n.Ag a i n s t t h e t r a d i t i o n a l 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 t h a t t h e wo r d之 i n t hi s p h r a s e s h o ul d b e
解 为“ 往” , “ 某 卦之 某 卦” 指 筮法 得 出来 的变 卦 不 同 , 提 出 了“ 之” 是一般所属 虚词, 意 思 相 当 于 白 话 文 的“ 的” , “ 某卦之某卦 ”
只 是指 定 第一 个 卦 的某 一 爻 。在 2 0 1 3年 , 《 周易研究》 发 表 了山 东 大 学 博 士 研 究 生 高 原 女 士 的 文章 , 对 新 的 筮 法 说 法 提 出激 烈 抗议 。 本 文 针 对 高 文 所提 出 意见 作 回答 , 指 出所 提 意 见 都 围绕 古 人 怎 样 理 解 与 解 释 《 周易 》 筮 法 所 遇 到 的结 果 , 而 并 不说 明 筮 法 本 身 怎 样 产 出 结 果 。 本 文 又根 据 新 出 清华 竹 简 《 筮法 》 提 出 古 代 筮 法 不 仅 只 有 一 种 做 法 而 已 。中 国先 秦 时 代 应 该 有
几种不同的筮法, 这 些 筮 法 之 间 不 一定 完 全 一 致 , 甚 至有 的可 能 彼 此 矛 盾 。
关键词 : 周易 ; 筮法; 左传; 清华 竹 简
中图分类号: B 2 2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3 —3 8 8 2 ( 2 0 1 5 ) 0 3 —0 0 2 9 —0 7
周 易研 究
2 0 1 5年 第 3期 ( 总 第一三 一期)
是 筮 法 还 是 释 法
由清 华 简《 筮法》 重 新 考 虑《 左传 》 筮例
夏 含 夷
( 芝加哥大学 东亚语言与文明系, 美 国 芝加哥)
摘 要: 在 上个 世 纪 8 O年 代 , 作者对《 左传》 筮例的“ 某卦之某卦” 用 法提 出 一个 新 的解 释 , 与传 统 说 法 以“ 之” 当作动词 , 理
p h r a s e i n di c a t e s o n e l i n e o f t h e f i r s t h e x a g r a m ( t h e l i n e b y wh i c h t h e h e x a g r a m p i c t u r e o f t h e s e c o n d h e x a g r a m d i f f e r s ) .I n 2 0 1 3,M s .Ga o Yu a n o f Sh a n d o n g Un i v e r s i t y p u b l i s h e d a n a r t i c l e i n St u d i e s o f Zh o u y i t h a t c r i t i c i z e d t h i s 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n . Th e
g r a m ,t h e a u t h o r p r o p o s e d t h a t之 f u n c t i o n s a s t h e t y p i c a l p o s s e s s i v e p a r t i c l e ,s i mi l a r t o mo d e r n Ch i ne s e 的 ,a n d t h a t t h e
Me t h o d o f Di v i na t i o n o r Me t h o d o f 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
Re c o n s i d e r i n g t h e Di v i n a t o r y Ca s e s i n t h e Z u o z h u a n b y Qi n g h u a Ba mb o o — s t r i p S h i
u n d e r s t o o d a s a v e r b.me a n i n g“ t o g o. ’ ’ a n d t ha t t h e p h r a s e i n d i c a t e s t h a t t he f i r s t he x a g r a m “ c ha n g e s i nt o ”t h e s e c o n d he x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