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简《傅说之命》笺释

合集下载

清华简《说命》三篇校释

清华简《说命》三篇校释

清华简《说命》三篇校释
第一篇《说命》记载了张岱在召见蒙古汗国使臣时所发表的言论,即“君主之任,臣子之责。

”张岱在此次召见中,以这句话向汗国使臣们强调,君主的责任是维护国家的繁荣昌盛,臣子的责任是尽忠尽职,忠诚地为君主服务。

张岱还表示,君主如果不能尽职尽责,臣子也就无法尽忠尽职,这非常重要。

第二篇《说命》记载了张岱在召见蒙古汗国使臣时所发表的言论,即“诚实守信,百姓安康。

”张岱在此次召见中,以这句话向汗国使臣们强调,君主应当诚实守信,这是维护国家安定的基本原则。

如果君主能够诚实守信,百姓就能够安居乐业,国家也就能够繁荣昌盛。

第三篇《说命》记载了张岱在召见蒙古汗国使臣时所发表的言论,即“慎终追远,天下太平。

”张岱在此次召见中,以这句话向汗国使臣们强调,君主应当慎重对待,以追求最长远的目标,这样才能够维护国家的长久安定。

如果君主能够慎终追远,全国的人民就能够安居乐业,天下就会太平无事。

清华简《说命》上篇解析

清华简《说命》上篇解析

清华简《说命》上篇解析子居近日得以看到《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一书,其中的《说命》三篇,因属于先秦《书》系篇章,其重要性自不待言,此点李学勤先生已于该篇的说明部分作了介绍。

笔者此文,则仅是在李学勤先生的释读、注释与网上所见诸网友的文章讨论基础上,略陈己见,以就教于博雅学人。

《说命》上惟殷王赐说于天,用为佚仲使人。

王命厥百工向,以货徇求说于邑人。

惟射人得说于傅岩,厥俾繃弓,绅[弓串]辟矢。

说方筑城,縢降庸力,厥说之状,鹃肩如惟。

王乃讯说曰:“帝繄尔以畀余,繄非?”说乃曰:“惟,帝以余畀尔,尔左执朕袂,尔右稽首。

”王曰:“亶然。

”天乃命说伐佚仲。

佚仲是生子,生二戊豕,佚仲卜曰:“我其杀之?我其已,勿杀?”勿杀是吉。

佚仲违卜,乃杀一豕。

说于郼伐佚仲,一豕乃[睿见],保以逝。

乃践,邑人皆从。

一豕随仲之自行,是为赤[孚攵]之戎。

其惟说邑,在北海之州,是惟员土。

说来,自从事于殷,王用命说为公。

整理者指出:“殷王,词见《书·无逸》,在此指高宗武丁,句云武丁受天之赐,与《书·禹贡》‘禹锡玄圭’同例。

”1所说是,“惟殷王赐说于天”即是“天赐说于殷王”,这里称“天”而不称“帝”,当是殷遗民受周文化影响的缘故,由以下文武丁与傅说的对话可见,此处的“天赐”就相当于“帝赐”。

“用为佚仲使人”之“用”,原字作“甬”,整理者读为“庸”2,似不必,此字直接读为“用”即可。

“使人”本就是“庸役之人”,因此前“甬”字若仍读为“庸”而解作庸役,似于文意略显重复。

“佚仲”,整理者读为“失仲”,其人盖为“佚”地的诸侯,如《逸周书·世俘》所称“佚侯”者。

“王命厥百工向,以货徇求说于邑人”句,整理者言:“向,原作‘’,楚文字习见,读为像,指画像。

货,《说文》:‘财也。

’《书序》:‘高宗梦得说,使百工营求诸野。

’《国语·楚语上》:‘如是而又使以象梦旁求四方之贤’,与简文有异。

”3此句可见清华简《说命》与各传世文献所引《说命》版本大有差别,文字上亦颇有不同。

从宾组卜辞看清华简《说命》的用词

从宾组卜辞看清华简《说命》的用词

从宾组卜辞看清华简《说命》的用词付强(宝鸡文理学院历史系721013 )清华简《说命》的公布使人们看到了亡佚二千多年的古文《尚书·尚书》的真实面貌,可谓自孔子壁中书以来又一次前所罕见的重大发现。

《说命》是《尚书》的一部分,《书序》云:“高宗梦得说,使百工营求诸野,得诸傅岩,作《说命》三篇”[1]而清华简本《说命》正系三篇,由《书序》我们知道《说命》作于殷高宗武丁时期,可以说是高宗武丁对于傅说的一次诰命,对于这三篇《说命》的真伪以前由于《说命》的佚失和对于商代语言实录材料的缺乏我们无从验证,现在由于有甲骨卜辞,特别是大量的宾组卜辞(武丁中晚期下延祖庚时期)再加上清华简《说命》的发现,使得我们认为对于这一问题可以得到初步的验证。

宾组卜辞是武丁时期语言的实录,我们的方法是以宾组卜辞的用词习惯和和用字习惯加上一些商周时期的金文为标准来清华简的三篇《说命》,看《说命》是否为殷高宗武丁时期的实录,以及是否经过后代学者的润色。

由于本文只是一个小小的尝试特选取几点论述如下,本文关于学者和自己的观点不甚浅陋,希望能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并得到指正。

“王命厥百工向,以货旬求说于邑人”《帝王世纪》云:汤思贤,梦见有人负鼎抗俎对己而笑。

寤而占曰:“鼎为和味,俎者割宰天下,岂有人为吾宰者乎?初,力牧之后曰伊挚,耕于有莘氏之野,汤闻,以币聘有莘氏之君,留而不进。

”[2]由此看来汤和武丁都用币和财物来求贤人,这一点同。

百工,商代的手工业门类众多,从事其事的工也不再少数,商代已设立有主管手工业的官,称为“百工”或“多工”如:癸未卜:有祸百工?《屯南》2525乙未,酒多工率条遣?《合集》1148正甲寅卜,史贞:多工无尤?《合集》19433甲寅卜,出贞:多工令暨方?《合集》41011多工及百工是主管手工业的官的总称。

[3]邑人,这一名称在卜辞中常见,如:贞:呼邑人出牛羊?《合集》9741反。

癸酉卜,王贞:自今癸酉至于乙酉,邑人其见(献)方俘不见(献)方执?一月。

清华简《傅说之命》研究

清华简《傅说之命》研究
范 。从 清 华 简 本 所 载 到 《 周 颂 . 敬 之》 篇 . 正 反 映 出 了 这一 过程 。 这就 告诉 我们 : “ 《 诗》 三百 ” 篇 每 一 篇 的 产 生 , 都有 其故事 , 都有 其特 殊的背 景 。而“ 制 礼作 乐”
者 . 恰恰 就 在整 理 规 范时 . 删 去 了这 些作 品 的故事 后来 的毛《 诗序 》 , 由于距 离作诗 的 时间太远 , 基 本 上 是 强为 之说 . 在 没 有 其 它 过 硬 证 据 的情 况 下 . 我 们 不 能 过 于 坚 信
Vo I _ 3 0 N o . 6
NO V. 201 3
了一 虚 词 “ 之 ” 字 不 足 为 训
而言 , 清 华 简本 在形 式 上更 原始 , 而《 周颂 . 敬之 》 篇
由上 可 知 , 清华 简本所 载与 《 周颂 . 敬之 》 篇 内 容
基 本 相 同 .其 字 词 虽 然 互 有 繁 简 .存 在 不 少 同义 互
基金项 目: 国家 社 科 基 金 重 大项 目“ 中 国 国 家起 源 研 究 的 理论 与方 法 ” ( 1 2 &Z D 1 3 3 ) 、 上海大学“ 上海 0 8 5 社 会学 学科 内 涵 建 设 科 研 项 目” ( 无编号) 、 香港 政 府 大 学 教 育 资助 委 员 会 2 0 1 2 -2 0 1 3年 度项 目“ 新 出 简 帛 与《 尚 书》 研究” ( 2 4 2 9 1 2 )
翻 案 文 章 即 便 可 以 证 实 阎 若 璩 等 的 论 证 方 法 有 问 题 , 却 并 不 能 由此 就 断 定 古 文 《 尚书》 不伪。 清华 大 学藏 战 国竹 简 中 出现 的 《 尚 书 》, 为 我 们

清华简真伪之争

清华简真伪之争

清华简真伪之争 近⽇,《清华⼤学藏战国⽵简(贰)》(《系年》)由上海⽂艺出版集团中西书局正式出版。

该书是清华⼤学⼊藏的战国⽵简第⼆辑整理报告。

清华简全称为清华⼤学藏战国⽵简,是清华⼤学在2008年7⽉通过校友赵伟国的捐赠,抢救⼊藏的2388枚战国⽵简。

《系年》全书由138⽀简组成,字迹清晰,保存较好,只有个别残损之处。

全篇共分为23章,概要记述了从西周初年⼀直到战国前期的历史。

清华简⼊藏清华⼤学后,校⽅随即展开了对简的保护和整理研究⼯作。

随着整理和研究⼯作的逐步深⼊,专家们表⽰这批简对学界意义重⼤,其内容多可与《左传》《国语》《史记》等参照印证。

⼀问清华简证伪《尚书》是为炒作? 清华简被媒体报道最多的就是再次证伪古⽂《尚书》这个问题,⼀时间,舆论的焦点也聚集于此。

⼀⽅⾯,由于清华简是从⾹港市场被购回,具体出⼟情况不详,这引起⼀些学者对其真伪的争辩;另⼀⽅⾯,古⽂《尚书》系伪已经学界论定,此次清华简研究报告重提此事,被⽹友质疑借《尚书》之伪“炒作”新书。

⾯对这种质疑,清华⼤学出⼟⽂献研究与保护中⼼刘国忠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我们只是做我们的研究,不存在炒作。

⼀⽅⾯,清华简中发现的多篇《尚书》确有其真实性和存在的合理性,我们只是将这个重⼤发现提出来供学界继续研究和讨论;另⼀⽅⾯,古⽂《尚书》系伪这个命题引⽤的是《纪年》中收录的篇⽬,当时也接受了媒体的采访,后来《系年》出版,媒体再次关注这个事情,可能需要援引到第⼀辑的内容,并⾮我们的刻意。

” 刘国忠教授介绍:“据称先秦时《尚书》有百篇之数,经过秦始皇焚书,⼤多佚失,汉朝初年只有28篇传留下来,即今⽂《尚书》。

汉景帝末年,在曲⾩的孔⼦故宅屋壁中发现了秦代焚书时隐藏的⽵简书籍,有今⽂28篇以外的《尚书》16篇,即古⽂《尚书》。

这⼀发现导致所谓今古⽂之争,有⾮常⼤的影响。

传⾄现代,‘⼗三经’中的《尚书》,古⽂乃是伪书,已经学者论定。

⽽在清华简中已发现有多篇《尚书》,都是秦始皇焚书以前的写本。

读清华简3札记(一)

读清华简3札记(一)

读清华简3札记(一)李锐1.竹简题名《说命》上、中、下,似不合通行习惯。

简书有自题“尃(傅)敚(说)之命”,似当以之为篇题。

即便为了表示此篇同于后世习知的《说命》,似也当用清华简1中的方式,题为《傅说之命(说命)》——第1册中,《金縢》是题作“周武王有疾周公所自以代王之志(金縢)”。

题名尤其可商之处在于题名之“上”、“中”、“下”,如此题名法,则以清华简三篇当后世《书序》所说之《说命》三篇。

然而《书序》所说三篇,传统上认为是孔子(实际上可能是孔子及其后学)删定的三篇。

删书包括了去重的工作,可能当时流传的《傅说之命》有很多篇,孔子最后选取了三篇。

此三篇虽然今天已经亡佚,但是一些古籍之中还引有佚文。

而清华简《傅说之命》中,只有中篇和《国语》中的佚文对应得上,下篇缺了第一枝简,即使这一枝简能对应某些文句,仍然有不少佚文无法对应。

目前要说这些佚文都存在问题,不是《说命》,恐怕难以令人信服。

合适的方式,似可题作《傅说之命(说命)》甲、乙、丙,或《傅说之命(说命)》一、二、三,下文依第一种方式题名。

2.《傅说之命(说命)》甲、乙篇中均有傅说和武丁的对答,当然傅说所说之语短小;但是惟独丙篇傅说没有对答。

疑文中的:王曰:“说,汝毋忘曰:‘余克享于朕辟。

’其又乃司四方民丕克明,汝惟有万寿在乃政。

汝亦惟克显天,恫瘝小民,中乃罚,汝亦惟有万福业业在乃服。

”当读为王曰:“说,汝毋忘。

”曰:“余克享于朕辟,其又乃司四方民丕克明,汝惟有万寿在乃政。

汝亦惟克显天,恫瘝小民,中乃罚,汝亦惟有万福业业在乃服。

”3.《傅说之命(说命)》甲篇的“帝(抑)尔以畀余,(抑)非”,疑第一个“”当读为“益”或“委”。

“王曰:‘亶然’”,疑武丁之语到此结束,其下“天乃命说伐失仲”非武丁之语。

“失仲是生子”,“是”疑读为“时”。

4.《傅说之命(说命)》丙篇开头王之言,“余惟命汝说融朕命,余柔远能迩”疑当作“余惟命汝说融朕,命余柔远能迩”,后一“命”字乃教告之义。

读了两千年原来是假的 “清华简”证实,传世古文《尚书》是“伪书”

读了两千年原来是假的 “清华简”证实,传世古文《尚书》是“伪书”
/html/2012-01/06/content_149864.htm
/tech/2012-01/05/c_122534776.htm
/whbm/20120105/0/5FzOlFI28923beFz.shtml
“《尹至》的面世,使我们对夏朝末年的政治和社会状况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把握,同时也使我们意识到,先秦《尚书》一类的文献确实是很多,除了百篇《尚书》之外,还有许多重要的篇目。”刘国忠说,“而我们居然能在几千年后的今天,重新读到百篇《尚书》之外的《尚书》类文献,真是太有眼福了!”
据新华社上海1月5日专电(记者张建松)
相传孔子编成《尚书》后,曾把它用作教育学生的教材。在儒家思想中,《尚书》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颁布《挟书令》,禁止民间收藏图书,凡是民间收藏的《诗》、《书》及诸子百家的著作,全都要送交官府,集中烧毁。秦代的焚书给《尚书》的流传带来毁灭性打击,原有的《尚书》抄本几乎全部被焚毁。汉代重新重视儒学,由秦博士伏生口授、用汉代通行文字隶书写的《尚书》,共二十八篇,人们称之为今文《尚书》。
在清华大学入藏的一批战国竹简中,专家们激动地看到了失传两千多年的《尚书》真正原貌。事实证明,现今传世两千多年的古文《尚书》确系“伪书”。
真正的古文《尚书》命运多舛
据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刘国忠教授介绍,《尚书》相传为孔子编定,孔子晚年集中精力整理古代典籍,将上古时期的尧舜一直到春秋时期的秦穆公时期的各种重要文献资料汇集在一起,经过认真编选,挑选出一百篇,这就是百篇《尚书》的由来。
西汉时期,相传鲁恭王在拆除孔子故宅一段墙壁时,发现了另一部《尚书》,是用先秦六国时的字体书写的,人们称之为古文《尚书》。古文《尚书》经过孔子后人孔安国的整理,篇目比今文《尚书》多16篇。

清华简《傅说之命》下篇解析

清华简《傅说之命》下篇解析

清华简《傅说之命》下篇解析子居之前笔者已分析了清华简《傅说之命》的上篇与中篇,并基于对相关词句的分析指出这三篇的成文当以春秋后期之初为最可能,本文将继续对清华简《傅说之命》下篇进行分析,由下文的分析可见,《说命》下篇中的词句,也是多与春秋时期对应,因此不难知道,清华简《傅说之命》三篇,绝无可能是所谓“武丁时期的实录”。

毕竟,一篇文章中若偶尔杂有少量不见于殷商时期的词汇及句法,说这是对殷商旧文的“润色”结果,尚可以理解。

但全篇中,不仅不见于殷商而且于西周亦属不见的词汇及句法俯拾皆是的话,硬要说这是“武丁时期的实录”,恐怕就非常让人难以理解了。

这样的话,和将一篇现代散文说成是明朝八股,又有什么区别呢?这样的“论述”如果也成立的话,那么大可将《夏商野史》论证成是夏代“实录”,将《封神演义》论证成是周初“实录”,所谓“大胆假设”嘛。

自然,学界如此行文者不在少数,不过这是基于何种心理因素,就恐非笔者所宜猜测的了。

下面先列出宽式释文。

《说命》下……员,经德配天,余罔有择言。

小臣罔俊在朕服,余惟命汝说融朕命。

余柔远能迩,以益视事,弼永延助余一人。

”王曰:“说!既亦诣乃服,勿易俾越。

如飞雀,罔畏䚕,不惟鹰,唯廼弗虞民,厥其祸亦罗于䍙。

”王曰:“说!汝毋狂曰:‘余克享于朕辟。

’其有廼司四方民丕克明。

汝惟有万寿,在乃政;汝亦惟克显天恫瘝小民,中乃罚;汝亦惟有万福业业,在乃服。

”王曰:“说!昼,汝视日;夜,汝视辰。

时罔非乃载。

敬之哉!若贾,汝毋非货如戠石。

”王曰:“说!余既諟劼毖汝,思若玉冰,上下罔不我仪。

”王曰:“说!昔在大戊,克寘五祀,天章之用九德弗易,百姓惟时。

大戊盖曰:‘余丕克辟万民,余罔坠天休。

式惟三德赐我,吾乃敷之于百姓。

余惟弗邛天之嘏命。

’”王曰:“说!毋独乃心,敷之于朕政,裕汝其有友,勑朕命哉。

”释文解析:整理者言:“篇首一简缺失,从下文看,该简可能记述武丁不言之事。

《书·无逸》:‘其在高宗,时旧劳于外,爰暨小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華簡《傅説之命》箋釋(首發)張崇禮北華大學清華簡《傅説之命》面世以來,引起了研究者極大的興趣,在整理者釋文之外,又取得了很多新的成果。

在此基礎上,本文擬就簡文內容再做一些解釋和疏通。

凡是我們認同的意見,直接引用。

為避免繁瑣,對各家意見,不再詳細徵引,僅作為參考資料附於文末。

《傅説之命》上惟殷王賜說于天,甬(庸)為失仲使人。

[一]王命厥百攻(工)向(像),以貨旬(徇)求說于邑人。

[二]惟(弼)人得說于尃(傅)巖。

[三]厥卑(俾)(繃)弓紳(關)辟矢。

[四]說方築城,縢降(絳)(庸)力。

[五]厥說之狀,鵑(鳶)肩如惟(錐)。

[六]王廼訊說曰:“帝殹(抑)爾以畀余,殹(抑)非?”[七]說廼曰:“惟帝以余畀爾。

爾左執朕袂,爾右稽首。

”[八]王曰:“旦(亶)然。

”[九]天廼命說伐失仲。

[一〇]失仲是生子,生二戊(牡)豕。

[一一]失仲卜曰:“我其殺之,我其已,勿殺。

”勿殺是吉。

失仲違卜,乃殺一豕。

說于(韋)伐失仲,一豕乃(旋)保以逝。

[一二]廼踐,邑人皆從。

[一三]一豕(隨)仲之自行,是為赤(俘)之戎。

[一四]其惟說邑,在北海之州,是惟員(圜)土。

[一五]說來,自從事于殷,王用命說為公。

[一六][一]今按:惟殷王賜說於天,被動句。

于,介詞,引進施事。

天,上天,萬物之主宰。

整理者:讀為“庸”,《荀子·解蔽》注:“役也。

”今按:使人,役使之人。

[二]向,整理者讀為“像”,指畫像。

貨,整理者:《說文》:“財也。

”旬,整理者讀為“徇”。

子居訓為營、求,認為“徇求”即《書序》“高宗夢得說,使百工營求諸野”之“營求”。

[三],整理者讀為“弼”,弼人當為與制弓有關的職官。

[四]厥,子居訓為是一般意義的“其”。

卑,整理者讀為“俾”。

子居以為“俾”即“使”。

1,整理者釋為繃,《說文·糸部》:“束也。

”紳,子居訓為“束”。

1,整理者讀為“關”。

今按:或亦可釋為“聯”,疑為施弓弦之處。

辟,子居訓“治”。

“厥俾繃弓紳關辟矢”,子居認為“全句是說武丁讓射人去籌備弓矢諸物,射人才在傅岩遇到傅說。

”今按:其說近是。

但“射人”屬誤釋,當爲“弼人”。

[五]整理者:《詩·魯頌·閟宮》傳:“繩也。

”《廣雅·釋器》:“索也。

”今按:降,當讀為“絳”,深紅色,這裡指深紅色的囚衣。

古代囚衣,以赤土染成深紅色,謂之赭衣。

《荀子·正論》:“殺,赭衣而不純。

”楊倞注:“以赤土染衣,故曰赭衣……殺之,所以異於常人之服也。

”《史記·田叔列傳》:“唯孟舒、田叔等十餘人赭衣自髡鉗,稱王家奴,隨趙王敖至長安。

”《呂氏春秋·求人》:“傅説,殷之胥靡也。

”高誘注:“胥靡,刑罪之名也。

”《漢書·楚元王劉交傳》:“王戊稍淫暴……二人諫,不聽,胥靡之,衣之赭衣,使杵臼雅舂於市。

”顏師古注:“聯繫使相隨而服役之,故謂之胥靡,猶今之役囚徒以鎖聯綴耳。

”“縢絳庸力”,即“聯繫使相隨”、衣囚衣“而服役”,這正符合史書所記傅説“胥靡”、“奴隸”的身份。

[六]鵑,胡敕瑞讀如“鳶”。

“鳶肩”之狀就是雙肩陡立高聳的樣子。

傳世文獻中常用“鳶肩”來描述人的特異相貌。

惟,整理者讀作“椎”,錐形。

鳶肩如椎,虞萬里認為其義爲傅説肩膀像鳶鴟棲息時上竦的雙翅一樣,形如倒植之椎體物。

[七] 今按:訊,訊問,詢問。

今按:第一個“殹”,讀為“抑”,貶抑。

第二個“殹”,讀為“抑”,整理者訓為選擇連詞。

今按:畀,賜予[八] 今按:爾左執朕袂,爾右稽首:聯繫《傅説之命·中》“王原比厥夢,曰:‘汝來惟帝命。

’說曰:‘允若寺(時)’”,知“爾左執朕袂,爾右稽首”說的是帝賜傅説給武丁時的情景,亦即武丁夢中的情景,所以下文武丁說:“亶然(確實是這樣)。

”[九]亶,整理者:《爾雅·釋詁》:“信也。

”又:“誠也。

”[一〇] 今按:天,上天。

天即帝,他可以賜傅説給武丁,當然也可以命傅説伐失仲。

[一一] 今按:是,表示加重語氣之詞。

《書·金縢》:“史乃冊祝曰:‘惟爾元孫某,遘厲虐疾,若爾三王,是有丕子之責於天,以旦代某之身。

”[一二]于,整理者:《周南·桃夭》傳:“往也。

”,單育辰:似讀爲“韋”,即豕韋氏所在“韋”。

聯繫失仲氏生二牡豕的記載,此篇失仲氏似即典籍之豕韋氏。

,整理者讀為“旋”。

今按:副詞,表示時間,相當於“隨即”。

“逝”,整理者:《廣雅·訓詁一》:“逝,行也。

”[一三]整理者:“踐”,與“翦”相通,為“伐滅”之意。

今按:廼踐,邑人皆從:傅説於是伐滅失仲,失仲封地上的人都歸順了傅説。

[一四],整理者釋讀為“隨”。

網友暮四郎:“赤(俘)之戎”為戎狄之名。

[一五]員,整理者讀為“圜”。

《墨子·尚賢下》:“昔者傅說居北海之洲,圜土之上。

”[一六] 今按:用,連詞,因而、於是。

《傅説之命》中說來自傅巖,在殷。

武丁朝于門,內(納)在宗。

[一]王原比厥夢,曰:“汝來惟帝命。

”說曰:“允若寺(時)。

”[二]武丁曰:“來格汝說,聖(聽)戒朕言,(慎)之於乃心。

[三]若金,用惟汝作礪。

故我先王滅夏,燮(疆),捷蠢邦,惟庶相之力勝,用孚自邇。

[四]敬之哉,啟乃心,日沃朕心。

[五]若藥,如不(瞑)(眩),越疾罔瘳。

[六]朕畜汝,惟乃(腹),非乃身。

[七]若天旱,汝作淫雨。

若(滿)水,汝作舟。

[八]汝惟哉,說,砥之於乃心。

[九]且天出不恙(祥),不(徂)遠,在厥胳。

[一〇]汝克()視四方,乃俯視地。

[一一]心毀惟備。

[一二]敬之哉,用惟多德。

[一三]且惟口起戎出好,惟干戈作疾,惟(哀)(載)病,惟干戈生(眚)厥身。

[一四]若詆(抵)不視,用傷,吉不吉。

[一五]余告汝若寺(時),(志)之於乃心。

”[一六][一] 今按:朝,使來朝見。

今按:內,讀為“納”,引入,使進入。

[二] 今按:原,推原,考究。

若寺,整理者讀為“若時”,意為如是。

[三] 今按:格,至。

,黃傑讀為“慎”。

[四]燮,廖名春:《詩·大雅·大明》:“燮伐大商。

”毛傳:“燮,和也。

”今按:,當釋為“疆”,邊疆、疆土。

燮疆,協和安定边疆。

疆,可以指邊境的城邑,《國語·晉語》:“蒲與二屈,君之疆也。

”所以“”字从邑。

整理者:“捷”,在此為戰勝之義。

整理者:蠢邦指不服統治的邦國,《小雅·采》“蠢爾蠻荊”,傳:“蠢,動也。

”整理者:相,《周禮·大僕》注:“左右。

”庶相即左右眾臣。

紫竹道人:“用孚自邇”承“惟庶相之力勝”而言,“用”當“因而”、“於是”講,“孚”的意思當比“勝”更進一層。

“孚”有“信”義,使天下安定、安寧,則天下始能信服。

“惟庶相之力勝,用孚自邇”的意思是,依靠庶相之力取得勝利,因而自近及遠得以安定。

[五] 今按:《書·說命上》:“啓乃心,沃朕心。

”孔穎達疏:“當開汝心所有以灌沃我心。

”[六]整理者:越,句首助詞,見《書·盤庚》、《高宗肜日》、《微子》、《大誥》、《召誥》等。

《楚語上》作“若藥不暝眩,厥疾不瘳”。

[七],整理者讀為“腹”。

腹,指腹心,《周南·兔罝》:“公侯腹心。

”[八],孫合肥釋為“滿”,表水之“盈溢”之義。

[九]黃傑:“惟”意為思量。

砥,整理者讀為“底”,《爾雅·釋詁》:“止也。

”[一〇],整理者讀為“徂”,訓“及”。

子居:“胳”當讀如原字,即腋下。

[一一],黃傑讀為“宣”。

今按:宣,當訓為“遍”,周遍。

《爾雅·釋言》:“宣,徧也。

”乃,副詞。

僅僅、只。

《呂氏春秋·義賞》:“天下勝者衆矣!而霸者乃五。

”高誘注:“乃猶裁也。

”“汝克宣視四方,乃俯視地”,你能遍視四方,但你只俯視地。

這是告誡傅説要謙虛謹慎。

[一二] 今按:毀,毀壞,減損。

備,滿、滿足。

《國語·楚語上》:“是以其入也,四封不備一同。

”韋昭注:“備,滿也。

”心毀惟備,即《尚書·大禹謨》所謂“滿招損”。

[一三] 今按:多,當訓為大、盛。

《呂氏春秋·知度》:“其患又將反以自多。

”高誘注:“多,大。

”或讀為“侈”,《集韻·紙韻》:“侈,大也。

”《國語·吳語》:“伯父秉德已侈大哉。

”韋昭注:“侈,猶廣也。

”“用惟多德”即“惟多德用”,告誡傅説唯以盛大之德自用。

清華簡《皇門》簡8:“惟俞(媮)德用,以昏求于王臣。

”[一四]“”,黃傑釋讀為“哀”。

並且認為“惟哀載病”的意思是說哀悲導致疾病。

,整理者讀為“載”。

載,《小爾雅·廣詁》:“成也。

”生,整理者讀為“眚”,《國語·楚語下》注:“猶災也。

”[一五]詆,整理者讀為“抵”。

抵,《說文》:“擠也。

”即以手推拒。

[一六],整理者讀為“志”,《國語·魯語下》注:“志,識也。

”《傅説之命》下……員,經德配天,余罔有睪(殬)言。

[一]小臣罔(俊)在朕備(服),余惟命汝說融朕命。

[二]余(柔)遠能逐(邇),以益視事,弼永(延),作余一人。

”[三]王曰:“說,眔亦(詣)乃備(服),勿易卑(俾)越。

[四]如飛鶴(雀)罔畏(離),不惟鷹唯(隼),廼弗虞民,厥其禍亦羅于。

”[五]王曰:“說,汝毋(忘)曰:‘余克享于朕辟。

’[六]其又廼司四方民不(丕)克明,汝惟有萬壽在乃政。

[七]汝亦惟克顯天,(恫)眔(瘝)小民,中乃罰,汝亦惟有萬福業業在乃備(服)。

”[八]王曰:“說,晝如視日,夜如視晨(辰),寺(時)罔非乃載。

[九]敬之哉。

若賈,汝毋非貨如戠()石。

”[一〇]王曰:“說,余旣(諟)(劼)(毖)汝,思(使)若玉冰,上下罔不我義(儀)。

”[一一]王曰:“說,昔在大戊,克(慎)五祀,天章之用九德,弗易百姓。

惟時大戊盍(蓋)曰:‘余不克辟萬民。

余罔(墜)天休,弋(式)惟三德賜我,吾乃尃(敷)之于百姓。

[一二]余惟弗(雍)天之叚(嘏)命。

’”[一三]王曰:“說,毋蜀(獨)乃心,尃(敷)之于朕政,欲汝其有友(勑)朕命哉。

”[一四][一] 今按:睪,讀為“殬”《說文·歺部》:“殬,敗也。

”[二],整理者疑讀為“俊”或“駿”,《爾雅·釋詁》:“駿,長也。

”朕服,指王朝職事。

《書·文侯之命》:“罔或耆壽俊在厥服。

”今按:融,通。

《文選·何晏〈景福殿賦〉》:“雲行雨施,品物咸融。

”李善注:“融,通也。

”[三]逐,整理者讀為“邇”。

柔遠能邇,語見《書·舜典》及大克鼎等西周金文。

整理者:弼,《說文》:“輔也。

”永延,指王祚長久。

黃傑:“作”可讀為“助”。

[四] 今按:眔,當訓為“及”,等到。

亦,也。

,整理者釋為“詣”,《漢書·楊王孫傳》注:“至也。

”易,黃傑解為輕慢。

整理者:越,《書·盤庚》孔傳:“墜也。

”意卽失墜。

[五]今按:虞民,防範人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