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群落生态学-I
群落生态学

3
第一章 群落生态学概论 第二章 群落的结构 第三章 群落的演替和群落的周期变化
4
第一章
群落生态学概论
一、群落(community)的概念
在一定时空条件下多种生物 种群的有规律的集合体。
是生态系统中生物成分的总和。
5
二、群落的基本特征
物种的多样性(任何一个生物群落都是由 一定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群组成。)
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 积的百分比,即投影盖度。乔木的基
盖度特称为显著度(dominant)。
返回
35
鸟类-红眼绿鹃、林鸦、灶鸡、榛鸡、山 雀、啄木鸟等 各类昆虫,爬行动物,两栖动物
土壤特点:棕色的森林土壤,腐殖质的 分解过程迅速,土壤表面的枯枝落叶层 很薄
12
温带落叶阔叶林
13
3.热带雨林
分布在赤道及其两侧的湿润区域,主
要分布在三个区域;一是南美洲的亚
马逊盆地;二是非洲的刚果盆地;三
是东南亚一些岛屿,往北伸入我国西 双版纳与海南岛南部。
植物的生长型和群落结构
优势现象(优势种:群落中能够凭借自己的 大小,数量和活力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的种群)
物种的相对数量(多度,密度,盖度,频 度,体积和重量等指标) 营养结构(群落中各种生物的食物关系)
6
三、群落的分类和主要类型
7
1.北方针叶林(泰加林) 位于北纬45-57度之间,横贯欧亚大陆
9
北方针叶林
10
2.温带落叶阔叶林
主要分布于北半球气候温和的温带地区 主要组成树种:落叶阔叶乔木-槭,三毛 榉、栎、山核桃、椴、栗、悬铃木、榆 和柳等
主要林下植被:灌木和阔叶草本,多在 春季进行光合作用和开花
群落生态学

Sol (Solitariae) 数量很少而稀疏
Un (Unicum)
个别或单株
2.密度(density) 指单位面积或单 位空间内的个体数。一般对乔木,灌木 和丛生草本以植株或株丛计数,根茎植 物以地上枝条计数。样地内某一物种的 个体数占全部物种个体数的百分比称做 相对密度(relative density)。某一物种的 密度占群落中密度最高的物种密度的百 分比称为密度比(density ratio)。
前苏联著名植物群落学家B. H. 苏卡乔夫(1957)指出:“层片具有 一定的种类组成,这些种具有一定 的生态生物学一致性,而且特别重 要的是它具有一定的小环境,这种 小环境构成植物群落环境的一部 分” 。现在人们一般将其定义为: 层片是指由相同生活型和相似生态 要求的种组成的机能群落 (functional community)。
对种类组成进行数量分析,是 近代群落分析技术的基础。
1.多度(abundance) 多度是对物 种个体数目多少的一种估测指标,多 用于群落野外调查。国内多采用 Drude的七级制多度,即:
Soe (Sociales) 极多,植物地上部分郁闭,形成背景
Cop3 (Copiosae) 数量很多
Cop2 Cop1 Sp (Sparsal) 数量多 数量尚多 数量不多而分散
上式用于草原群落时,相对优势度可用相对盖 度代替: 重要值 = 相对密度十相对频度十相对盖度
相对密度=该种的密度/所有种的密度和
相对频度=该种的频度/所有种的频度和 相对盖度=该种的盖度/所有种的盖度和
※ 重要值的意义:
1 是一个反映种群的大小、多少和分 布状况的综合性指标;
2 反映了种群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 3 可确定群落的优势种,表明群落的 性质 4 可推断群落所在地的环境特点。
生态学课件第四章群落生态学

水平结构
01
群落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如镶嵌分布、随机
分布等。
垂直结构
02
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如森林群落的乔木层、灌木层
、草本层等。
时间结构
03
群落随时间而发生的有规律的变化,如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等
。
物种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
物种多样性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和各个物种的个体 数量或生物量的均衡性。
次生演替
在次生裸地上发生的演替,如火烧、砍伐后的土地等。阶段与原生演替类似, 但进展较快。
影响演替的因素
环境因素
气候、土壤、地形等自然因素 对演替过程和方向产生重要影
响。
生物因素
物种间的竞争、捕食与被捕食 关系等生物因素也影响演替的 进程。
人为因素
人类活动如砍伐、火烧、开垦 等也会对演替产生影响,有时 甚至会改变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
推动了群落生态学的发展。
02
群落组成与结构
群落组成要素
01
02
03
04
物种组成
群落内所含有的植物、动物和 微生物等所有生物种类。
种群数量
各个物种在群落中的个体数量 或生物量。
生活力
群落中生物体的生长、发育、 繁殖和衰老等生命活动的强度
。
空间结构
不同物种在群落中的空间分布 格局和相互关系。
群落结构类型
分类方法
主要包括形态分类学方法、生态分类学方法和数值分类学方法等。形态分类学方法主要依据物种的形态特征进行 分类;生态分类学方法则侧重于物种的生态位和群落的功能特征;数值分类学方法利用数学工具和计算机技术对 群落进行分类。
排序方法介绍
排序概念
群落生态学群落演替文档全文预览

群落生态学群落演替文档全文预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生物学教材《群落生态学》,主要讲述群落演替的概念、类型和特点。
群落演替是指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群落组成和结构随时间发生变化的过程。
包括原生群落和次生群落两种类型,前者是指在没有生物群落的地方形成的群落,后者是指在原有生物群落的基础上形成的群落。
群落演替具有有序性、波动性和方向性等特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群落生态学的基本概念,理解群落演替的含义、类型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群落演替的概念、类型和特点。
难点: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组成和结构的变化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片森林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森林中的生物群落,提问:“你们认为森林中的生物群落会发生变化吗?为什么?”2. 概念讲解:讲解群落生态学的基本概念,重点介绍群落演替的概念、类型和特点。
3. 实例分析:分析森林、草原等不同生态系统中的群落演替现象,让学生了解群落演替在自然界中的普遍性。
4. 规律探讨:引导学生探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组成和结构的变化规律,如物种丰富度、生物量、生产力等指标的变化。
5.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观察校园或周边自然环境中的生物群落,记录不同时间段群落的变化情况。
7. 拓展延伸:讨论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如城市化、土地利用变化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群落演替的概念、类型、特点及影响因素。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描述一下你观察到的校园或周边自然环境中的生物群落演替现象。
2. 分析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以城市化为例进行阐述。
答案:1. (学生描述观察到的生物群落演替现象,如物种组成、生物量等的变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1. 学生对群落演替的概念、类型和特点的理解程度是否达到预期?2. 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环境中的群落演替现象?3. 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拓展延伸:1. 研究群落演替的意义和应用,如生态系统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生态学-群落生态学概论、种类组

盖度可分为:种盖度(分盖度),层盖度(种组盖度)、总盖 度(群落盖度)。通常,分盖度或层盖度之和大于总盖度。 林业上常用郁闭度表示林木层的盖度。
群落中某一物种的分盖度占所有分盖度之和的百分比, 即相对盖度,某一物种的盖度占盖度最大物种的盖度的 百分比称为盖度比(cover ratio)。-相对显著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由此可见,在一个植物群落中,不同植物种 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对群落的贡献是不相同 的。如果把群落中的优势种去除,必然导致 群落性质和环境的变化;但若将非优势种去 除,只会发生较小的或不明显的变化。
2.2 种类组成的数量特征
查清群落的种类后,还需对种类组成进行定量 分析,种类组成的数量特征是近代群落分析 技术的重点。数量特征包括以下几种指标: 单个数量指标:(1)多度; (2)密度;(3)盖度;(4)频度;
2.1 种类组成的性质分析
种类组成是决定群落最重要的因素,也是鉴别不同群 落类型的基础;是群落学研究的起点。 2.1.1 群落种类组成的研究方法—最小面积法 最小面积:基本上能够表示出某群落类型植物种类 的最小面积。用种-面积曲线确定。 方法:逐渐扩大样方面积,随着样方面积的增大,样方 内植物的种数也在增加,但当物种增加到一定程度 时,曲线则有明显变缓的趋势,通常把曲线陡度开 始变缓处所对应的面积称为最小面积。
●生物群落是比种群更高一级的生命组织层次或生 物系统。 ●生物群落因其组成成分中生物类别的不同,通常又 分为植物、动物和微生物3个部分,即: 生物群落=植物群落 + 动物群落+ 微生物群落 ●没有毫无动物栖居的植物群落,也没有不与植物群 落发生关系的动物群落。生物群落中又以植物群 落在其结构和功能中所起作用最大,尤其是陆地植 物群落它的群落外貌最突出,常常决定了生物群落 的外貌特征。 ●群落生态学的研究以植物群落研究最多,也最深入, 许多原理来自植物群落学(phytocoenology,地植物 学geobotany,植被生态学vegetation ecology)的研 究。孙P138
群落生态学

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
2、物种多样性是群落生物组成结构的重要指标,它反映 群落组织水平,还间接反映群落功能的特征。
3、多样性的测度方法 (1)物种丰富度指数(S), S为群落中的总数目。 1)Gleason 指数(1922) :D=(S-1)/lnA
(4)Pielou 均匀度指数(E): E=H/Hmax 式中H为实际观察的物种多样性指数,Hmax为最大的物 种多样性指数,Hmax=LnS(S为群落中的总物种数)
(5)种间相遇机率指数: PIE =N(N-1)/ΣNi(Ni-1) 式中Ni为种i 的个体数,N为群落所有物种个体数之和。
(6)Jaccard 相似性系数:是目前最为基础和常用相 似性系数之一,是群落间生物多样性的比较。
在一个种类分布比较均匀一致的群落中,属于A级频度的种类通 常很多,多于B、C、D级频度。
群落中低频度种的数目多于较高频度种的数目。
E级植物是群落中的优势种和建群种,数目较大。
6、高度:为测量植物体的一个指标。
7、重量:用来衡量种群生物量或现存量多少的指标。 多用于草原植被的研究。
8、体积:是生物所占空间大小的度量。多用于森林植 被的研究。
特征。 3)群落内物种有规律的共处,不同物种间相互影响,并存在优势
现象。竞争、共生、附生、他感等。 4)形成群落环境,群落对其居住环境有影响。 5)具有一定的群落结构。包括形态结构、生态结构、营养结构。
6)群落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如季节动态、年际动态、演替与演化。 7)群落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并按一定规律分布。 8)群落具有边界特征。群落的边界可形成过渡带(称群落交错区),
群落生态学.

2、多样性的测定
多样性指数是反映物种丰富度和均匀性的 综合指标。
最著名且常用: 辛普森指数(Simpson’s diversity index) 香农-威纳指数(Shannon-Weiner index)
(1)辛普森多样性指数
基于在一个无限大小的群落中,随机抽取两个个体, 它们属于同一物种的概率是多少的假设而推导。
群落生态学 schrter1902 25100m (dominantspecies) (edificator constructive species) subdominantspecies (rarespecies) (coverdegree coverage) soc.(sociales) cop.3(copiosae) cop.2(copiosae) cop.1(copiosae) sp.(sparsal) sol.(solitariae) un.(unicum) (2.54cm)(1.3 21%40% 41%60% 61%80% 81%100% (importantvalue) gleason(1922) (simpson'sdiversity index) (shannon-weaverindex) 10nit bit dit adbc -1+1 2030cm 10)11) 12) 13)14) suijiazhuang11 分享于 2018-06-06 23:21:10.0 群落生态学 文档格式: .ppt 文档页数: 60页 文档大小: 316.0k 文档热度: 文档分类: 待分类 文档标签: 群落生态学 系统标签: 生态学 群落 copiosae edificator sparsal solitariae
(3)生活型谱分析
每一类植物群落都是由几种生活型的植物所组成,但其中有一 类生活型占优势,生活型与环境关系密切。 高位芽植物占优势是温暖、潮湿气候地区群落的特征,如热 带雨林群落。 地面芽植物占优势的群落,反映了该地区具有较长的严寒季 节,如温带针叶林、落叶林群落。 地上芽植物占优势,反映了该地区环境比较湿冷,如长白山 寒温带暗针叶林。 一年生植物占优势则是干旱气候的荒漠和草原地区群落的特 征,如东北温带草原。
生态学-第四章 群落生态学(1)

• 按演替发生的基质划分为:
原生演替 (primary succession):自裸地上或深层水体下开始 的演替称。 次生演替 (secondary succession):在原有植被已被破坏,但 保存有土壤和植物繁殖体的地方开始的演替。
典型的旱生 次生演替系列 演替系列 以云杉林的演替为例 地衣 自由漂浮植物 采伐迹地阶段
由简单变得更为复杂,形成食物网,稳定性更强。
(三) 演替与人工调控
仿自然演替对农业生态系统进行人工调控:
(1)建立木本农业:包括有多年生木本 植物在内的农林复合系统。 (2)仿建顶级群落:仿自然顶极群落结 构建造乔、灌、草相结合的人工群落,可 有效治理水土流失。 (3)仿自然演替过程促进农业生产 。早 期重视先锋植物的作用,环境改善后再安 排农业生物。(如封山育林)
• (2)经度地带性 (主要受水分梯度的影响):
如,我国从东到西因距海远近造成水分的差异。相应分布着: 湿润森林 半干旱草原 干旱荒漠等不同的植被类型。
(3)垂直地带性: 随海拔高度的增加,地形地势、热量和水分等环境因 子条 件会发生变化,相应物种的分布也会受到影响。以台湾玉山西北坡 为例:从山脚到山顶植被群落依次是:热带雨林 山地雨林 樟栎常 绿阔叶林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针阔叶混交林 落叶阔叶林 暖温带针叶林 亚高山针叶林 山顶矮林 杜鹃灌丛。
种(在红树林则为木本); – 人类影响严重:人类开发和污染导致原来的环境变化。
• 红树林:红树林是以红树科植物为主组成的海洋木本
植物群落,因树干呈淡红色而得名。这里自然生长植 物有海漆、木榄、秋茄等珍稀树种。
盐沼群落景观 世界盐沼分布 红树林的分布
盐
沼
地
盐沼 地
盐沼 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植食动物可以有效控制一些植物类群
2. 捕食动态Biblioteka 2.1 消费者可以限制资源种群
捕食者通常具有较高的生殖能力 和散布能力,以及当其主要猎物 缺乏时能改以其他食物资源为食 的能力
2.2 捕食者和猎物种群常表现为有规律的周期性变化
3. 竞争
3.1 对资源的竞争
3.2 竞争排除原理
警戒色
1.3 寄生物具有确保其在寄主间散布的适应性 寄生物-寄主系统的特征是适应的结果
It takes all the running you can do, to keep in the same place.
在这个国度中,必须不停地奔跑,才能使你保持在原地。
1.4 植物具有防御植食性动物的形态和化学适应
1.3 群落生态学
种内及种间关系
鮣鱼
偕老同穴——六放海绵+俪虾
捕食和植食
捕食动态
竞争
1. 捕食和植食
表明捕食者对猎物种群潜在的强大影响力 两者之间的平衡部分决定于很多世代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适应性
1.1 捕食者具有利用其猎物的适应性
1.2 猎物具有逃避其捕食者的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