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音质与瞬态分析
第六讲 声音音质的主观评价

音质的客观评价 一.失真度
1. 谐波失真,主要引起声音发硬、发炸;
2. 而稳态或瞬态互调失真主要引起声音毛糙、尖硬和 混浊 3. 相位失真,主要引起1kHz以下的低频声音模糊,同 时影响中频声音层次和声象定位。
音质的客观评价 二.频响与瞬态响应
1. 频响,指音响设备的增益或灵敏度随信号频率变化的情况,用 通频带宽度和带内不均匀度表示(如优质功放的频响 1Hz~200kHz±ldB)。
主观评价用语分析
31、 声音闷:缺高音和中高音,在3000~4000赫兹以上有 严重衰减,高频混响不足,低频能量过多,特别在150 赫兹左右。
7. …….
主观评价的整体用语
1. 平衡性 2. 立体感 3. 临场感 4. 宽敞度、开阔度 5. 进深、距离感 6. ……
主观评价的补充用语
1. 舒展 ——阻塞 2. 软 ——硬 3. 润泽,有光彩,有水分 ——无光彩,干涩 4. 明晰、清爽 ——模糊 5. 融合 ——散 6. 层次清楚 ——不清晰
四.层次感
1. 声音高、中、低频频响均衡,高音谐音丰富,清澈纤细而不刺 耳,中音明亮突出,丰满充实而不生硬,低音厚实而无鼻音。
五.厚度感
1. 低音沉稳有力,重厚而不浑浊,高音不缺,音量适中,价的标准用语 一.中国的录音专家及声学专家确定的11个术语为:
1. 清晰/模糊、
乐音音质的主观评价 一.立体感
1. 主要由声音的空间感(环绕感)、定位感(方向感)、层次感 (厚度感)等所构成的听感 。
二.定位感
1. 若声源是以左右、上下、前后不同方位录音后发送,则接收重 放的声音应能将原声场中声源的方位重现出来,这就是定位感。
乐音音质的主观评价 三.空间感
1. 一次反射声和多次反射混响声虽然滞后直达声,对声音方向感 影响不大,但反射声总是从四面八方到达两耳,对听觉判断周 围空间大小有重要影响,使人耳有被环绕包围的感觉,这就是 空间感。空间感比定位感更重要。
声音质量的评价

声音质量的评价默认分类2007-02-26 10:00:19 阅读6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音质标准所谓声音的质量,是指经传输、处理后音频信号的保真度。
目前,业界公认的声音质量标准分为4级,即数字激光唱盘CD-DA质量,其信号带宽为10Hz~20kHz;调频广播FM质量,其信号带宽为20Hz~15kHz;调幅广播AM质量,其信号带宽为50Hz~7kHz;电话的话音质量,其信号带宽为200Hz~3400Hz。
可见,数字激光唱盘的声音质量最高,电话的话音质量最低。
除了频率范围外,人们往往还用其它方法和指标来进一步描述不同用途的音质标准。
对模拟音频来说,再现声音的频率成分越多,失真与干扰越小,声音保真度越高,音质也越好。
如在通信科学中,声音质量的等级除了用音频信号的频率范围外,还用失真度、信噪比等指标来衡量。
对数字音频来说,再现声音频率的成分越多,误码率越小,音质越好。
通常用数码率(或存储容量)来衡量,取样频率越高、量化比特数越大,声道数越多,存储容量越大,当然保真度就高,音质就好。
声音的类别特点不同,音质要求也不一样。
如,语音音质保真度主要体现在清晰、不失真、再现平面声象;乐音的保真度要求较高,营造空间声象主要体现在用多声道模拟立体环绕声,或虚拟双声道3D环绕声等方法,再现原来声源的一切声象。
音频信号的用途不同,采用压缩的质量标准也不一样。
如,电话质量的音频信号采用ITU-TG·711标准,8kHz取样,8bit量化,码率64Kbps。
AM广播采用ITU-TG·722标准,16kHz取样,14bit量化,码率224Kbps。
高保真立体声音频压缩标准由ISO和ITU-T联合制订,CD11172-3MPEG音频标准为48kHz、44.1kHz、32kHz取样,每声道数码率32Kbps~448Kbps,适合CD-DA光盘用。
对声音质量要求过高,则设备复杂;反之,则不能满足应用。
一般以"够用,又不浪费"为原则。
声学中的声品质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

声学中的声品质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引言:声学是研究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感知的学科,而声品质评价则是对声音质量的定量化评估方法。
声品质评价对于音频工程、音响设计、音乐研究等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解读声学中的声品质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包括物理定律、实验准备和过程,以及实验的应用和其他专业性角度。
一、物理定律的解读:1. 声波传播定律:声音是由振动物体产生的机械波,传播时会遵循音速、频率、波长和声能等物理性质。
声波的传播定律是声学中最基本的定律之一,为声品质评价提供了理论基础。
2. 声音频谱分析理论:声音可以被看作是由不同频率的正弦波组成,通过频谱分析可以将声音的频率和强度转化为可视化的图像。
频谱分析在声品质评价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用来解析声音的频谱特征并定量化评估声音的质量。
3. 噪声理论:噪声是非周期性的声音,常常会对声品质产生负面影响。
噪声理论研究噪声的产生、传播和控制方法,通过合理的噪声控制可以改善声品质。
二、实验准备及实施过程:1. 实验准备:在声品质评价的实验中,需要准备合适的实验设备和测量仪器。
例如,可以使用音频信号发生器产生特定频率和振幅的声音,使用麦克风接收并放大声音,并使用频谱分析仪等仪器进行声音信号的分析。
2. 实验过程:(1)音色评价实验:音色是声音的主观感受特征之一,可以通过实验室设置合适的音响环境,并播放不同音色的声音样本,然后请被试者进行主观评价。
(2)噪声评价实验:噪声质量的评价需要考虑噪声的频谱分布、时间特性和听觉影响等因素。
实验中可以使用噪声源产生不同类型、强度的噪声,并通过被试者的主观评价和客观测量结果进行评估。
(3)立体声效果评价实验:立体声效果是声音空间定位和方向感的表现,可以通过双声道音响系统进行实验。
在实验中,播放不同的立体声音频样本,并使用听力实验仪器或主观的评价方法来评估立体声效果的质量。
三、实验应用和其他专业性角度:1. 音响系统设计和优化:声品质评价可以指导音响系统的优化设计,通过分析声音频谱特征、声音反射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音源、扬声器位置和音响环境,达到更优质的声品质。
音质失真的类型及其改善方法

音质失真的类型及其改善方法电失真的类型有:谐波失真、互调失真、瞬态失真。
声失真主要是交流接口失真。
按性质分,有非线性失真和线性失真。
线性失真是指信号频率分量间幅度和相位关系的变化,仅出现波形的幅度及相位失真,这种失真的特点是不产生新的频率分量。
而非线性失真是指信号波形发生了畸变,并产生了新的频率分量的失真。
音频功放所产生的失真要点如下:音质失真的类型:交流接口失真交流接口失真是由扬声器的反电动势扬声器发音振动时,切割磁力线所产生的电势反馈到电路而引起的。
改善方法有:1、减少电路的输出阻抗。
2、选择合适的扬声器,使阻尼系数更趋合理。
3、减少电源内阻。
音质失真的类型:谐波失真这种失真是由电路中的非线性元件引起的,信号通过这些元件后,产生了新的频率分量谐波,这些新的频率分量对原信号形成干扰,这种失真的特点是输入信号的波形与输出信号波形形状不一致,即波形发生了畸变。
降低谐波失真的办法主要有:1、施加适量的负反馈。
2、选用特征频率高、噪声系数小和线性好的放大器件。
3、提高电源的功率储备,改善电源的滤波性能。
音质失真的类型:互调失真两种或多种不同频率的信号通过放大器或扬声器后产生差拍与构成新的频率分量,这种失真通常都是由电路中的有源器件如晶体管、电子管产生的。
失真的大小与输出功率有关,由于新产生的这些频率分量与原信号没有相似性,因此较少的互调失真也很容易被人耳觉察到。
减少互调失真的方法:1、采用电子分频方式,限制放大电路或扬声器的工作带宽,从而减少差拍的产生。
2、选用线性好的管子或电路结构。
音质失真的类型:瞬态失真瞬态失真是现代声学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反映了功放电路对瞬态跃变信号的保持跟踪能力,故又称瞬态反应。
这种失真使音乐缺少层次或透明度,有两种表现形式:A、瞬态互调失真在输入脉冲性瞬态信号时,因电路中的电容使输出端不能立即得到应有的输出电压,而使负反馈电路不能得到及时的响应,放大器在这一瞬间处于开环状态,使输出瞬间过载而产生削波,这一削波失真称为瞬态互调失真,这种失真在石机上表现较为严重。
声音的音质与波速音质的评价与声音传播速度的测定

声音的音质与波速音质的评价与声音传播速度的测定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以震动空气而传播,使我们能够感知到周围的环境和传递信息。
本文将探讨声音的音质以及影响声音传播速度的因素,并介绍波速音质的评价以及声音传播速度的测定方法。
一、声音的音质音质是指声音的特征和质感,它决定了声音的高低、亮度、清晰度等方面。
声音的音质主要与声波的频率、振幅和谐波成分有关。
1. 频率:声音的频率决定了我们听到的音高,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声音的频率范围对不同人群有所不同,一般成年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为20Hz到20kHz。
2. 振幅:振幅决定了声音的响度,振幅越大,声音越响亮。
振幅通常用分贝(dB)来衡量,分贝值越高,声音越大。
3. 谐波成分:谐波是声音的频率整数倍的倍频振动,决定了声音的音色。
不同乐器和声音源产生的声音,其谐波成分也有所不同,使其音色独特。
二、波速音质的评价波速音质是对声音传播速度的评价,它与媒质的物理性质有关。
不同媒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影响到声音的延迟和声音的清晰度。
1. 声速:声速是指声音在媒质中传播的速度。
在空气中,声速约为343米/秒,而声速在固体和液体中则更高。
2. 声音的延迟:传播介质不同会影响声音到达我们的耳朵的时间。
例如,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较慢,可能会引起声音的延迟和回声。
3. 声音的清晰度:声音传播速度的快慢还会影响声音的清晰度。
传播速度较慢的媒质可能导致声音模糊不清,而传播速度较快的媒质会使声音更加清晰。
三、声音传播速度的测定方法测定声音传播速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声音在不同媒质和环境中的行为,并对声音的延迟和清晰度有所了解。
1. 间接方法:可以使用测量声音传播路径长度和声音到达时间的方法来计算声音的传播速度。
根据声音在媒质中的传播距离和到达时间之间的关系,可以推断出声音的传播速度。
2. 直接方法:可以使用超声波仪器测量声波在媒质中传播的时间,通过测量声波发射和接收之间的时间差,可以计算出声音的传播速度。
声学理论中影响音质(音色)的诸多要素

声学理论中影响音质(音色)的诸多要素声学中影响音高的频率和影响音量的振幅比较好解释,而影响声音的音质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现象,它涉及多因素,而对音质的把握恰恰是计算机音乐声音合成中关键的理论部分。
这一章我们专门介绍这方面的声学现象。
4.1 相位用来表示声波振动在某一时域状态下的一个量叫做相位。
相位通常用角度来标示,称为相位角,简称相。
一个圆是360度,所以在一个波形振动周期之内,相位的轮辐点沿着轮子也转动了360度。
轮子转动一圈,轮辐点高度的正弦运动也完成了一个周期。
在测量一个波形某一个特定点的相位之时,经常把波形值为0并且处于上升状态的位置作为参考点。
当波形处于参考点之时,它的相位是0度。
在顶点之时,波形的相位是90度,当波形为0并且呈下降趋势时,相位是180度,表示波形正处于一个360度周期的中间。
在波形达到最小负数值之时,它的相位是270度,然后就返回到其原始起点值0,或者是360度相位。
此时波形已经返回到其开始运动之点。
图4-1显示了我们所描述的一个周期波形相位与一个圆360度之间的关系。
相可以用来比较两个波形之间的相应位置。
把其中一个波形确定为参考波形。
然后把另一波形上的位置同其加以比较。
如图4-2,波形a先于波形b,也就是说,它比波形b早一步达至振幅顶点。
为了量化波形之间的关系,可以用相位来测量它们之间的距离。
在图中,两个波形之间的差别是30度,因此就可以说波形a领先波形b 30度。
也就是说,波形b与波形a的相位差30度。
不过,只有波形具有相同的频率,或者在更为普遍的情况下,当频率的比例为整数之时,这两个波形之间的相位比较才具有意义。
从相位的角度看正弦波形,我们可以区分两种主要形式,即正弦波和余弦波。
它们的形状是相同的,仅仅是相位不同。
正弦波的参考相的位置是波形超始值为0并且处于上升趋势的地方,余弦波的参考相的位置是波形起始值处于其级数的最高值。
图4-3中,在同一个轴线上同时描绘了一个正弦波和一个余弦波。
声音的技术评价

声音的技术评价一. 声音三要素:1.高低:音调调节2.强弱:响度3.音色:乐曲的本色(美感压迫安定)二. 各音域听感1.20 Hz-40 Hz 超低频沉重感2.40 Hz -80 Hz 低频丰满感3.80 Hz -160 Hz 中低频力度感4.160 Hz -1280 Hz中频明亮感5.1280 Hz -2560 Hz 中高频柔和感6.2560 Hz -5120 Hz 高频淀清感7.5120 Hz -20000 Hz 超高频纤细感三. 好声音的技术评价1.声音有水份:中高频混响足量,频响宽且均匀,声音出得来,有一定的响度和亮度。
失真小,混响声与直声的比例合适。
在听觉上感到不干、圆润、有水份。
具有相反意义的音质评价术语:声音发干,干涩。
2.声音软:低频段频响展宽,低频、中低频也得来,高频无峰值且高频下降。
混响适当,失真小,阻尼好,在听觉上感到柔软舒适。
具有相反意义的音质评价术语:声音硬。
3.声音明亮:整个音域范围内低频、中频成份适度,高频段量感充足,并有丰富的谐音和谐音上较慢的衰变过程,混响适当,失真小,瞬态响应好,听感明朗、活跃。
具有相反意义的音质评价术语:声音糊,灰暗。
4.声音厚:低频及中低频量感强,特别是200~500Hz声音出得来,高频成份够,声能平均能级较高,混响合适,失真小,声音厚实、有力。
具有相反意义的音质评价术语:单薄。
5.声音清晰:频响宽且均匀,整个频带谐波失真和互调失真小,混响适度,6.瞬态响应好,中低频段适度,高频段没有噪声和失真,并能出得来。
语言可懂性高,乐队层次分明,声音有清澈见底之感。
具有相反意义的音质评价术语:模糊,浑沌。
7.声音有力度:中低频段量感充足,高频成份不缺,混响足够,失真小,声坚实有力出得来。
具有相反意义的音质评价术语:力度不足,无力。
8.声音结实:中低频段能级较大,高频及中高频不缺,直达比例较大,混响适量,响度高,失真小,声音厚实、明亮。
具有相反意义的音质评价术语:声音空。
放大器的瞬态互调失真及其对音质的影响

, ,
波 畸 变 ( 失真 ) 信号噪声 比 然
而 人们很 快发现 这三个 指标 不 能完整地描述声频设备 和 电
, ,
、
。
这 就是瞬 态 互 调 ( t
te
r
r a
n
s
ie
n t
,
in
-
声设 备的质 量状态 技 术指标
.
砚
时在 同 一 工 厂 工 作 的 M O t
( 奥塔拉 ) 博 士 的重 视 后 来
, ,
l a
a
他
图 1 瞬态互调 失真产生 的原 理 电 压 极 集
a
动 态 范 围大 的节
目 更易 于 突发瞬
卜 偿 电 容C 波包 络
在O U
19 76
IU
大 学 任 教 期 间 对此
,
,
问 题 进 行 了 悉 心 的研 究 于 年 首 先 写 出 了 关 于 晶体 管放 大 器 瞬 态 互 调 失 真 的 论
调 频率成份
2
.
十分 贝 的深度负 反 馈 而 取得 的
( 当然还有其它原 因 )
。
,
号是 由多个频 率信 号 组 成 的
为 了解
因 此这 四 个指标 不 能完整地 反
决 因 引人 深度负 反 馈 而 引起 的 寄 生 振 荡 的 问题 常在 激励级 晶体管集基极间加人 一个小 电 容 C 作为滞 后 补偿 (见 图 1 ) 它 能使放大器在高频 时 相位更加 滞后 从 而抑制寄 生 振荡 当放 大器输人 脉冲信 号 时 由 于 这 个 补偿 电容 的 充 电需 要 一 定 的 时间 这 就使得集 电 极 电 压也 需 一 定 的时间后 才能达到最 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倾听交响乐的跌宕起伏,我们欣赏北美票房冠军影片原声碟的扣人心玄,在感受摇滚乐的澎湃气势,但当你全神贯注为体验那“隆隆”的震撼时,你是否留意到,心爱的耳机还能够承受多少次这样的轰鸣呢?音质——声音的品质美妙的音乐、悦耳的歌声,人人都喜欢。
究竟好听的声音出彩之处是音质取胜还是音效略优呢?围绕声音效果这一问题,有多种探讨与争论。
有谈论音质的,也有探讨音效的,有标榜芯片的,还有崇拜耳机的。
但“音质”与“音效”这两个词的标准定义与理解,很难有统一的标准,主要靠每个人自己的感觉。
因此,也就导致了大家无休无止的争论。
笔者根据对声音和播放器的理解,结合自己的体验,在此提出如下观点:所谓音质就是声音的品质,声音的质量。
具体的描述声音,则包括音响、音调、音色及音型等方面的内容。
如果难以理解,可以用数码照片来比喻。
如果一幅照片色彩很纯正,细节层次很丰富,明暗很准确,我们可以说这幅照片单位“画质”很好。
我们可以通过图片处理软件对照片进行处理,可以把色彩浓度加深,对比度加强一些,锐化一下,或者加上一些艺术效果。
这样我们看起来照片好像是更漂亮了,但实际上已经对原有画质破坏了。
音质也是如此,我们调节均衡器使高低音加强,加上 DFX 插件等等,令我们听起来好像更悦耳动听,其实很多声音的细节已经丢失了。
有时候我们对声音或者图象进行处理和修饰是必不可少的,这样可以更符合个人的欣赏需求。
不过我们不要已为是提升了音质,总之,处理越多,插件越多,对音质破坏越多。
再说一点,现在很多人在比较什么播放软件音质好。
比较不是不可以,但是要懂得怎么比较,不然只会给人说无知。
我们一般听音乐的时候都会或多或少地加上插件,但实际上,这时候我们比较的只是音效而已,不是音质。
如果去除音效的效果,我们实际上比较的就是播放软件的解码器了,如果使用同一款解码器的播放软件来说,几乎是不可能比较出差别来的。
即使是使用不同解码器,以 MP3 解码来说,基本上都是很成熟的 > 技术。
尽管有差别,但是也是很微小的。
以我们一般播放器来说,自称能分辨出来只是自欺欺人。
有或者根本就不懂得自己比较的仅仅只是音效而不是音质。
音质评价得专业术语主要有:声音发破(劈):严重谐波及互调畸变,有“噗”声,已切削平顶,畸变大于 10 %。
声音发硬:有谐波及互调畸变,被仪器明显得测出,畸变 3 %~ 5 %。
声音发炸:高频或中高频过多,存在两种畸变。
声音发沙:中高频畸变,有瞬态互调畸变。
声音毛糙:有畸变,中高频略多,有瞬态互调畸变。
声音发浑:瞬态不好,耳机扬声器谐振峰突出,低频或中低频过多。
声音宽厚:频带宽,中低频、低频好,混响适度。
声音发闷:高频或中高频过少,或指向性太尖而偏离轴线。
声音纤细:高频或中高频适度且畸变小,瞬态好,无瞬态互调畸变。
声音有层次:瞬态好,频率特性平坦,混响适度。
声音扎实:中低频好,混响适度,响度足够。
声音发散:中频欠缺,中频瞬态不好,混响过多。
声音狭窄:频率特性狭窄,例如只有 150Hz ~ 4000Hz.金属声(铅皮声):中高频个别点突出高,畸变严重。
声音圆润:频率特性及畸变指标均好,混响适度,瞬态好。
声音有水分:中高频及高频好,混响足够。
声音明亮:中高频及高频足够,相对平坦,混响适度。
声音尖刺:高频及中高频过多。
高音虚(飘):缺乏中频,中高频及高频指向太尖锐。
声音发暗:缺乏高频及中高频。
声音发干:缺乏混响,缺乏中高频。
声音发直(木):有畸变,中低频有突出点,混响少,瞬态差。
声音平衡(协和):频率特性好,畸变小。
轰鸣:耳机扬声器谐振峰严重突出,畸变及瞬态均不好。
声音清晰:中高频及高频好,畸变小,瞬态好。
声音有立体感(单声道模式下):频响平坦,混响适度,畸变小,瞬态好。
声音透明:高频及中高频适度,畸变小,瞬态好。
声音有现场感(临场感):频响好,特别中高频好,畸变小,瞬态好。
声音丰满:频带宽,中低频好,混响适度。
声音柔和(松):低频及中低频适量,畸变很小。
声音有气魄(势)、力度好:响度足,混响好,低频及中低频好。
瞬态——声音的判断判断声音的音质是否优秀 , 瞬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很多音响器材的测评,尤其是对耳机、音箱测评当中,都是提到一个瞬态响应或者瞬态表象的问题。
瞬态是什么?瞬态是什么原理?笔者在这里跟大家探讨关于声音瞬态的问题。
瞬态( Transient) ,多指短暂而有爆发性的声音,定音鼓的声音便是音乐瞬态的例子。
瞬态是一个与时间有着紧密关系的概念,它是指信号强度突变。
通常,这些瞬态的声音是难以准确的重现出来的。
瞬态响应( Transient Response ),指耳机能够准确地再现瞬态音乐变化的能力。
瞬态响应是衡量耳机对音乐中突发信号跟随能力地主要指标。
瞬态响应好的耳机应当信号一来就立即响应,信号一停就嘎然而止,决不拖泥带水。
在发烧唱片中,打击乐器尤其是鼓乐,以及大场面的交响乐中领奏到合奏的过渡部分,万万都是瞬态很快的时候,这类型的信号,对于很多耳机来说,是 BT 的信号,是难以还原的信号。
瞬态不完全等于瞬态响或者瞬态表现、瞬态响应,是指耳机系统对突变信号的跟随能力。
实质上它反映脉冲信号的高次谐波失真大小,严重时影响音质透明度和层次感。
瞬态响应常用转换速率 V/ μ s 表示,指标越高,谐波失真越小。
如:一般放大器的转换速率> 10V/ μs 。
在数字信号、或者唱片这一级当中,由于静音立刻变成满信号都是容易的,测试耳机当中使用的方波(如:鼓声和爆炸声)就是这样。
有意义地是,耳机的回放。
只有耳机能够较好的表现瞬态信号时,才能给予“瞬态表现不错”的评价。
我们还常听到“瞬态失真”这个词,瞬态失真又是什么呢?无理头的说法就是“瞬态表象不好”。
只要无法还原原始信号的都可以被视为失真。
包括:瞬间响度不好、发出破音、打击乐时有延迟感甚至糊成一片、拖泥带水等。
瞬态响应的主要表现是瞬态失真。
瞬态失真是现代声学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反映了耳机、耳放电路对瞬态突变信号的保持跟踪能力,故又称瞬态反应。
这种失真使音乐缺少层次感或透明度,有两种表现形式:A :瞬态互调失真在输入脉冲性瞬态信号时,音电路中的电容使输出端不能立即得到应有的输出电压,而使得负反馈电路不能得到及时的响应,耳放在这一瞬间处于开环状态,使输出瞬间过载而产生削波,这一削波失真称为瞬态互调失真,这种失真在胆机上表现较为严重。
瞬态互调失真是耳放的一个动态指标,主要由耳放内部的深度负反馈引起的。
是影响胆机音质、导致“晶体管声音”和“金属声音”的罪魁祸首。
降低这种失真的方法主要有: 1. 选择好的器件和调整工作点,尽量提高耳放的开环增益和开环频响。
2. 加强各放大级自身的负反馈,取消各环路负反馈。
B :转换速率过低引起的失真以上所述,高电平的输入脉冲使耳放产生削波而造成瞬态互调失真。
那么低电平的输入脉冲是否会引起失真呢?这就看耳放的响应时间了,由于耳放的响应时间太长使耳放宿处信号的变化跟不上输入信号的迅速变化而引起的瞬态失真,称为转换速率过低失真。
它反映了耳放对信号的反应速度,这项失真小的耳放,其重放的音质解析力、层次感及定位感都很好。
它的产生主要是当较大的瞬态信号突然加到耳放时由于耳放的反应较慢,使信号产生失真。
一般以耳放输出信号的包络波形是否与输入的方波波形相似来表达耳放的瞬态信号的跟随能力。
由于声音的瞬态而引起的失真,主要是谐波失真,是指引起声音发硬、发炸;而稳态或瞬态互调失真主要引起声音毛糙、尖硬和混浊。
二者都会使音质劣化,若如果失真度超过3 %时,音质劣化就很明显。
耳机失真度最大,一般最小的失真度也要超过 1 %。
末端设备对瞬态表现的影响耳机放大器是光反应用的,具有超高放大倍数的电路单元。
可以由分立的器件组成,也可以实现在半导体芯片当中。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如今绝大部分的耳房是以单片的形式存在。
我们常常听到某某耳放转换率大,大转换速率能更好的处理强信号,保证信号及时放大,而较小转换率则会让突如其来的强信号处理变得延迟。
转换速率多大才是好的,不是本文讨论的重点,明白这个参数和瞬态有些关系就够了。
耳机的扬声器扬声器是一种把电信号转换成声音信号的电声器件。
确切地说,扬声器的工作实际上是把一定范围内的音频电功率信号通过换能方式转变为失真小并具有足够声压级的可听声音。
耳机扬声器的种类很多,分类方式也五花八门,一般可根据其工作原理、振膜形状来分类。
耳机扬声器是瞬态表现的最大瓶颈,因为要得到“瞬态表现好”的评价,这对扬声器的控制力提出了非常苛刻的要求,保证控制力的手段就是增加此容量,有两种途径——一是增加磁密度(例如:使用稀土磁体,稀土磁体是铁氧磁体磁密度的 7 ~ 14 倍)或者增加磁容积(例如加大磁钢)。
在很多扬声器介绍的书中都在强调振膜材料的密度越小越好,但是笔者认为振膜材料密度适当才是最主要的,因为单元的 fo 取决于悬挂系统的劲度和振膜的质量,较轻的质量可以得到更好的瞬态响应以及干高的效率,但是却有比较差的低频表现,另外过于轻薄的振膜在实际使用中还会遇到耳机内部的驻波进行耦合而产生不必要的失真和频率曲线上的异常峰谷 ; 较厚重的振膜则相反,在得到更多低频的同时瞬态响应却打了折扣,而且效率的降低也伴随着耳房功率需求的提高。
不过可以通过对耳机声腔体来设计改良。
因此,笔者认为耳机扬声器的振膜的密度是一个必须反复斟酌的参数,需要根据实际的使用要求选择密度适当的振膜来担刚。
仅仅这样还是不够,“瞬态表现好”需要大功率功放和电源支持的,信号迅速提升的刹那,峰值功率可能会是平均功率的数倍甚至十余倍,因此发烧友经常本着高射炮打蚊子的理念来搭配耳机功放,几个中功率的耳机配一个几百瓦的耳放,让他们这么做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瞬态表现。
瞬态和瞬态表现有一些差异,有些口语化的评语中,称某耳机“瞬态好”——应该是说某耳机瞬态表现好。
瞬态响应耳机应能重现音乐的瞬态,从响玄、小鼓清晰的喀呖声至吉他粗重的弹拨声,都应当既有速度又很精确,既不刻板又不显过分流动或缓慢拖沓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