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电催化剂研究进展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研究进展

第21卷第9期应用化学 Vol. 21 No. 9 2004年9月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CHEMISTRY Set. 2004 中图分类号: O646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0-0518(2004)09-0865-07栏目分类: 综合评述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研究进展韩飞刘长鹏邢巍* 陆天虹(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长春 130022)摘要综述了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的几个方面研究进展:如电催化剂、质子交换膜、膜电极集合体、电池结构以及电池性能等, 论述了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分析了所存在的问题,预测了DMFC的发展方向及应用前景。
关键词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电催化剂,质子交换膜,膜电极集合体,电池性能,综述Research Progress on 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sHAN Fei, LIU Chang-Peng, XING Wei*, LU Tian-Hong(Changchun Institute of Applied Chemist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angchun 130022)Abstract This paper reviews recent developments of 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s(DMFC) in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in following major aspects: catalyst,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membrane electrode assembly, cell structure, and cell performance. The problems in these aspects are discussed,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s and applications of DMFC are suggested.Keywords 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s,electrocatalyst,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membrane electrode assembly, review国家科技部“八六三”(2001AA323060)、国家科技部“九七三”(G2000026408)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373068)资助项目通讯联系人:邢巍,男,1963年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E-mail:***************.cn;研究方向:化学电源和金属表面电化学处理技术。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所用催化剂和膜电极工艺研究进展_栾超

收稿日期:2021-03-02基金项目:江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2BBEL50030);稀土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资助(RERU2021009);江西省科学院重大项目课题(2020-YZD-3)第一作者:栾超(1998—),男,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燃料电池交通运输材料。
E-mail :luanchao1003@ *通信作者:廖梦垠(1987—),女,副研究员,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燃料电池催化材料。
E-mail :liaomengyin@ 陈泊宏(1986—),女,助理研究员,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燃料电池催化材料。
E-mail :451315539@摘要: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由于其高效的能量转化效率、清洁环保、体积小、重量轻、可低温快速启动等优点,在未来将得到广泛应用。
介绍了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工作原理及核心部件的相关研究进展,包括阳极催化剂、阴极催化剂和膜电极工艺。
阐述了电极催化剂的工作原理,并按负载的活性金属组分的不同,对电极催化剂进行分类总结。
阳极贵金属基催化剂中,Pt 分别与Ru 、Co 、Fe 、Ni 的合金催化剂表现出比纯Pt 催化剂更优越的性能。
阴极贵金属基催化剂中,Pt-Fe 体系催化效果较好。
研究分析表明,贵金属基合金纳米结构均匀分散与载体上,产生更高的电化学活性表面积和更低的电荷转移电阻,催化剂稳定性与催化活性较大提高。
非贵金属基催化剂则是以氧化物及过渡金属为代表取代Pt ,展现较好性能,但还存在催化效率不足的问题。
膜电极工艺流程较为成熟固定,活化工艺及质子交换膜有待深入研究。
关键词: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阳极催化剂;阴极催化剂;膜电极工艺中图分类号:TM911.4;TQ0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7705(2021)02-0023-07LUAN Chao 1,LIAO Mengyin 1,*,XU Wenyuan 1,CHEN Bohong 2,*,CHEN Xiaoping 2(1.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East China Jiaotong University,Nanchang 330013,China;2.Institute of Energy,Jiangxi Academy of Sciences,Nanchang 330096,China)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 (DMFC)will be widely used in the future due to its high energy conversion efficiency,clea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small size,light weight,low temperature and fast start-up.The working principle of DMFC and the related research progress of its core components were introduced,including anode catalyst,cathode catalyst and membrane electrode technology.The working principle of electrode catalysts was described.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active metal components,the electrode catalysts were classified and summarized.Among the anode noble metal based catalysts,the alloy catalysts of Pt with Ru,Co,Fe and Ni show better performance than pure Pt.Pt-Fe system is the best one among the cathode noble metal based catalyst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oble metal based alloy nanostructures are uniformly dispersed on the support,resulting in higher electrochemically active surface area and lower charge transferDOI :10.16056/j.2096-7705.2021.02.006直接甲醇燃料电池所用催化剂和膜电极工艺研究进展栾超1,廖梦垠1,*,徐文媛1,陈泊宏2,*,陈小平2(1.华东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南昌330013;2.江西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南昌330096)引言能源一直对世界经济发展和民众生活有着重大的影响,每一次经济爆发式的增长都伴随着技术革新,而每一次的技术革新都带来了能源使用的巨大突破。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阳极催化剂研究

进展评述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阳极催化剂研究进展周卫江 周振华 李文震 孙公权 辛 勤3(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辽宁大连 116023)摘 要 总结了近年来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阳极催化剂的研究工作,探讨了甲醇的电催化反应机理,阐述了设计催化剂的基本原则,同时对目前研究的各种催化体系作了比较和评价。
对未来甲醇电催化剂的发展作出展望。
关键词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阳极催化剂 电催化 甲醇电氧化Advances in Anode C atalysts for 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sZhou Weijiang,Zhou Zhenhua,Li Wenzhen,Sun G ongquan,X in Qin3(Dali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Phys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Dalian116023,China)Abstract The recent advances in anode electrocatalysts for 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s(DMFCs)are reviewed.The electrocatalytic reaction mechanism of methanol and basic principle of electrocatalyst design are described in detail.And different electrocatalyst systems are discussed and summarized.P ossible approaches for further w ork are als o suggested.K ey w ords 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s,Anode catalysts,E lectrocatalysis,Methanol electrooxidation近年来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引起了越来越大的兴趣并取得了很大进展[1,2],一方面是由于从氢气Π空气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借鉴和移植了很多成熟技术,另一方面也由于各国都加大了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并倾向于清洁能源的利用,不断增加对该类燃料电池研究的投资。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原理、进展和主要技术问题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原理、进展和主要技术问题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原理、进展和主要技术问题1. 原理介绍。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阴极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特性, 发现在含甲醇的溶液中, $(-’( 合金催化剂对 氧还原 的 催 化 活 性 要 远 高 于 纯 $% ( 图 ,) 。R(*55?%
[ ,; ] 发现 $%W" -X*;" 合金催化剂能大大提高氧还原的 等
电催化活性, 并具有很好的耐甲醇性。一般来说, 如 果 $% 基复合催化剂中添加的金属对甲醇氧化没有 电催化活性, 则这种 $% 基复合催化剂的耐甲醇性能 图 ,1 金属粒子平均粒径相似的不同 $% 和 ’( 摩尔比的 就比较好。 $% 和一些含氧化合物复合催化剂也显示了很 催化剂在甲醇溶液中对氧还原的电催化活性, 发现 $% 2 )*8 ! 2 ’ 催化剂具有很好的耐甲醇性。最近我们
!!!!"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阴极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 黄庆红 ! ! 唐亚文 ! ! 马振旄 ! ! 陆天虹 !, ! 刘长鹏 " ! 邢! 巍 " ! 杨! 辉 !#
" ( ! 南京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南京 "#$$%& ;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长春)
摘! 要! 综述了近年来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 ’()* ) 中阴极催化剂研究进展。目前 ’()* 中所用的阴极催化 剂一般是 +,, 其主要问题是对氧还原的电催化活性低及透过隔膜的甲醇燃料会使阴极催化剂的性能降低。在 +, 催化剂中添加如 *-、 ./、 杂多酸或过渡金属的卟啉和酞菁化合物等, 不但能提高 +, 对氧还原的电催化活性, 而且还能较大幅度地提高 +, 的耐甲醇能力, 因此, 这些 +, 基复合催化剂有望用作为 ’()* 的阴极催化剂。 关键词!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阴极催化剂, 氧还原, 耐甲醇 中图分类号: 0121! ! ! ! ! 文献标识码: 3! ! ! ! ! 文章编号: #$$$4$5#6 ( "$$5 ) #"4#"&&4$5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研究现状及技术进展

法制备了 4;F )* 1 $ 甲醇电氧化催化剂。这种催化 剂在温度较低时的活性不如进口催化剂,但在温 度较高 (大于 3; C ) 时,其活性基本上与进口催化 剂相同。 尽管铂基催化剂的活性较高,但它带来的问 题是使得 !"#$ 的商业化成本升高。因此,寻找新 型催化剂、提高电极催化剂的活性,仍是当前的研 究重点。目前,国外有研究者探索用过渡金属陶瓷 氧化物 9G=0%B . ! 和 H6$%B 代替铂用作 !"#$ 电极
本和系统效率等方面的要求,则有望用于燃料电 池电动汽车。因此,须开发活性更高的催化剂和能 够耐高温、防止甲醇渗透的电解质膜,以及流场板 材料等。
2期
王凤娥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研究现状及技术进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中甲醇的电催化氧化活性较铂电极的要高,目前 ! " # 电催化剂 制约 !"#$ 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常温下甲 醇的电催化氧化活性太低。通常催化活性极高的 铂对甲醇的氧化催化活性并不高,其主要原因是 铂催化氧化甲醇时其中间产物 $% 会使铂中毒,降 低其催化活性 化剂
[44] 催化剂 。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利用多壁碳纳米
。担载在碳纤维纸或其它石墨碳
载体上的贵金属合金是甲醇电氧化活性最高的催 ,目前广泛采用的甲醇电极催化剂主要是 碳载 )*+,- 合金。但是其它铂基催化剂也在不断地 研制开发中。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发现用电化 学阴极还原 . 阳极氧化两步法制得的 )*+/0% ! 1 /0 电极对甲醇的电催化氧化有很高的活性和良好的 稳定性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研究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研究直接甲醇燃料电池是一种在当前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的背景下备受关注的新型燃料电池技术。
该技术以其高能量密度、低排放、高效转化率等优点,被广泛认为是未来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近年来,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研究备受瞩目,吸引了众多科研人员和机构的关注和投入。
本文旨在分析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为相关领域的学者和决策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研究始于上世纪70年代,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渐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作为一种将甲醇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的高效能源转换技术,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在能源利用效率、环境友好性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然而,与传统燃料电池相比,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在动力性能、稳定性、经济性等方面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亟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索。
近年来,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材料的设计与合成、催化剂的开发与改进、电解质的优化与稳定性提升等方面。
在催化剂方面,高效的贵金属合金催化剂的设计与合成成为研究热点,其能够提高甲醇的氧化反应速率、降低起始氧化电压等,从而提高燃料电池的性能。
此外,针对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在低温下活性不足的问题,研究人员还通过调控催化剂晶体结构、表面活性位点等方法,提高了电催化效率,取得了一些令人振奋的成果。
电解质是直接甲醇燃料电池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电池的导电性、稳定性等性能。
为了提高电解质的离子传导性和化学稳定性,研究人员不断探索新型电解质材料,如聚合物电解质、功能化固体氧化物等,并通过优化电解质结构、界面工程等手段,改善了电解质在直接甲醇燃料电池中的应用性能。
除了催化剂和电解质的研究外,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研究还涉及到了电极材料、氧化还原反应机理、传质过程等多个方面。
近年来,纳米技术、表面工程、计算模拟等新兴技术手段的应用为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研究带来了新的思路和突破口,为电池性能的提升提供了新的途径和可能性。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改性阳极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2 0 年 3月 07
工 业 催 化
I DUs RI A L I N T AL C TA YS S
Ma .2 o r O7 V0 . 5 No 3 11 .
第1 5卷 第 3期
直接 甲醇 燃 料 电池 ( MF 改性 D C) 阳极 催 化 剂 的研 究进 展
颜 大志, 祁争健 , 孙岳 明, -东 冯p _
( 南 大学化 工 系, 苏 南 京 209 ) 东 江 106 摘 要: 介绍 了国 内外直接 甲醇燃 料 电池 ( MF 的研 究状 况及 其 工作原 理 , D C) 阐述 了 D C阳极 改 MF
性催 化 剂的作 用机理 , 重点 对 目前 国 内外研 究 的各 种 改性催化 剂体 系进 行 了比较和评 价 , 讨 了电 探
ptruc催化剂的催化活子上发生脱氢反应脱掉与c直接相连的3个氢生性受多种因素影响还原环境对催化剂的性能影响成中间产物ptcoh然后ptcoh在一个pt原子上1933比较显著vandamhe等研究了hptcl还原26形成吸附的choad再在pt原子表面经过重排最2机理认为空气中的o不利于ptcl还原因而热26后形成吸附的coad而加入的第二金属ru由于处理可以提高催化剂合金比程度提高其性能同时其容易吸附含氧物种且具有未充满的d轨道从而还原剂的加入顺序对催化剂性能也有一定影响
D C电解 质 的选 择 可 以 是 碱 性 , K H 和 MF 如 O
NO a H等 , 也可以是酸性 , H S 等, 由于 甲醇 如 O 但 电催化产物 C O 在碱性 溶液 中易生成 溶解 度小的 碳酸盐 , 故一般使用酸性电解质 。理论上 D F M C的 E = .8V, 。 11 能量转换效率为 9 . 8 J 6 6 % 。但实 际 上存 在 因 电池 内部 电阻 引起 的 欧姆 损 失 , 成 造 D F 实际输 出电压远小 于理 想 电池 标准 电压 。 MC 目前 ,MF D C主 要 面 临 甲醇 电 氧化 催 化 剂 活性 不高、 交换电流密度低和阳极氧化中间产物( O a C )d 等对阳极催化剂的毒性作用 , 造成催化剂 中毒失活 , 并 由此产生较大过 电位等难题。因此 , 寻找一种既 有高效 甲醇氧化能 力, 交换 电流密 度至少 大于 使 1 一 ・m 又能减少 中间产物对催化剂 的毒性 , 0 A c ~, 使电池运行千小 时电压 降小 于 l V 的催化剂 0m 成为 D F M C研究 的热 点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 F 电催化反应机制的基础上综述了其阴阳极催化 MC
剂的研究进展。
1 阳极催化剂
11 甲醇催化氧化机制 . D F 中,甲醇在P系催化剂上发生的电催化氧 MC t 化过程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由于具有较高的甲醇氧化催化活性和较强的耐腐 蚀性能,国内外对甲醇氧化过程催化剂的研究主要集
- t O/ Pw 3 催化剂, - R, C 且P u w的原子比为3 : t , :2 1 的催化剂
性 最 Rdno [对甲 氧 电 能 佳; e gn l 醇 化的 催化剂 行 i t等 1 4 进
了 大面积组合筛选,考察了 , , 5L R组成的 个 tu P R 0, 和 h 5
单金属、 个二元、 0 0 8 8 2 个三元和2 个四元共6 组催化 0 8 5 4 剂对甲醇氧化过程的催化性能,筛选出活性最高的催化
. 、 了 . 、 /
P R 一 p R 一5P R 一 oP R 一1 t W, t 0, t M ,t 一 u 一 u 一 u 一 u 等体系[,。 ’2 ‘] , 文纲要等[采用化学还原沉积法制备了 一 一 C催 1 ] 3 tu PR wq/
化剂, 研究了其对甲醇的电催化氧化性能。结果表明, 该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明显优于同方法制备的P R C - t川 和
催化剂。S 的作用因加入方式的不同而不同,合金结 n
u S, M。等作为助催化剂对甲 R, n w, 醇在P t 表面的氧
化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一 是研究最多的二元催化 tu PR
剂之一。通常,甲 醇在P t 表面的 氧化电 位为0 一0 5 2 2 . .
V 但是, t 。 纯P 表面在低于0 V . 时不会形成含氧物种, 5 而R 原子能在0  ̄0 的电势范围内吸附含氧物 u . . 2 3V 种,因而P R 催化剂有利于毒性中间体C 在较低电 tu 一 O 位下的氧化消耗。另一方面,R 的加入也可以通过电 u 子效应减弱P和反应中间体C 之间的相互作用, t O 从而 有利于改善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延长其使用寿命。
过程常伴有中间副产物 HO ( 0 和P氧化物( Z:式1 ) t 式
1 的产生。前者有可能在反应过程中脱离而不能被 ) 1
进一步还原,从而导致氧的利用率降低;后者 的产生
活性氧物种的目的。 文献[证实了 8 〕 铝酸盐的存在有助
于甲醇在P上的电催化氧化反应, t 认为M。 的助催化作
会导致催化剂活性降低。 一般认为, 氧分子中 00键 一
表面的吸附C O反应, 即可生成 C : O 从而释放P 的活 t
性位, 延长催化剂的使用寿命。 具体反应方程式如下:
p螂+ 2 、 pMo H + 一 t H0 t H+ + e ( ( ) ( 5 ) P o+ t H、P+ t c : H + 一) 娜o t P c ( t P哟+ o + + e6 ( ( 式( 6 中, 助催化剂M的加入一方面能促进水 5 ) 卜(
( 1 ) ( 2 ) ( 3 ) ( 4 )
体使 P 的 t 质量比活性 ( a ait Ag 和面积比 m s cv , ) s ti / y
活 印 c 。c i, m) 有 大 性( e五 ait 刀cZ 很 提高。uee i ty v 都 Mk e 巧
等[ 较研究了高氯酸溶液中存在或不存在甲 ] z 比 醇的情
C 3H+ *p 2H+ + e t tH0 H + 一 Ho p c p Ho p,PC o H + 一 t ZH+ t t H H+ + 。 C Z pC o p一Pc H+ + e t H H+ t t o H + 一 Z 3 Pc H* t Zt H + 一 P O+ P+ + e 3 to C
摘 要:催化剂是影响燃料电池性能及其产业化进程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在简要介绍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电催化反应
机制的基础上综述了其阳极、阴极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阳极催化剂:阴极催化剂
中图法分类号: Q 3 4 T oz 7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1 2l x 07 71 9 4 0 一 s ( 0) 一 0一 0 s 2 0 3 0
, 产 0 八
、, 夕 、 . . 产
P CO+R OH * P t u tR u
+C 2 H +e 0+ + -
vna甘m 等[ e 桩aa 5 k jn ] 对合金态和非合金态P R 催化剂的 tu 一
比较研究表明,后者具有更好的甲醇氧化催化活性和 抗C 能力。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合金态P一 催化 O tR u 剂中R 嵌入P晶格而降低了R 的利用率。他们认为, u t u 从甲醇电氧化的角度,希望P R 催化剂中P为还原 tu 一 t 态,R 为氧化态,还原态的P主要负责甲醇的电吸附 u t
第3卷 6 20 07年
第7 期
7月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R EME A AR T LN 汀E AL 口 R I SANDE NG仆正E J R NG
从,3 , . 1 6No7 . 】l2 0 u 07 y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电催化剂研究进展
杜 娟 ,原鲜霞,巢亚军,马紫峰
( 上海交通大学,上 204) 海 020
的吸附解离,直接影响阳极反应的进行;还能通过修 饰 P 的电子性能影响甲醇的吸附和脱质子过程, t 减弱 中间产物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强度。 12 阳极催化剂的研究现状 .
由上述甲醇催化氧化机制可知,如今 问题的关键 在于减少或避免反应中间产物C 的形成和吸附, O 或使 其在较低电位下氧化。 1 . 一元催化剂 .1 2
2 阴极催化剂
21 氧的催化还原机制 . 氧的直接 电子还原 ( 9 是其在D C阴极 4 式) MF
还原的理想途径,但实际的还原机制非常复杂 ,还原
溢流效应,使得氢的氧化或甲 醇的氧化都可通过WO 3 以HW0的形式传递质子,从而达到快速转移氢、提 x 3
高动力学速度的效果。 对甲醇电催化氧化的作用类 M。 似于W,其助催化作用主要来 自于反应过程中氧化态 的迅速转变,从而达到活化并分解水分子、提供丰富
构的S 能引起R的d n 电子轨道部分填充,并引起P R t 一 金属键的伸长。这不利于甲醇在P表面的吸附及CH t 一 键的断裂,但能减弱C 等中间物在催化剂表面的吸 O 附。S的助催化作用及含量目 n 前仍存争议,但倾向 于 认为其作用是通过电子效应来实现的。
1 3 多元催化剂 . . 2 在PR 基础上添加其它组分以提高催化剂的活 tu 一
直接甲 醇燃料电 (此c 汕a lu Cl 简 池 D t n pe e, M o l l
称D C MF )具有结构紧凑、质量轻、燃料来源丰富、 储存携带方便、环境友好等优点,是目 前各国政府优 先发展的高新技术之一,其成功开发是世界各国燃料 电池研究工作者追求的目标。对D C MF 而言,电催化 剂的利用不仅可以加速电极反应、 抑止副反应的发生, 而且可以提高电池的能量输出效率和整体性能。 前, 目 D F 所使用的催化剂无论在阳极还是阴极均以P系 MC t 贵金属催化剂为主, 但这类催化剂不仅面临资源紧缺、 价格昂贵的问题, 而且甲醇阳极氧化产物C 易使其中 O 毒也是当今研究者面临的一大难题 。本文在介绍
性和稳定性是 目前研 究 的热 点,研 究较成 功的有
Gsi碍[ ag 4 e t e1 认为, t 催化 表面 C 的 制与 PR - u 剂 氧化 O 机 L gu一ihwo反 机 一 具 n r sl a m i n e od 应 制 致, 体为: H
uH - R u+H 0叶 R 0 +扩 +e 2
.1 1 . 30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第3卷 6
二元催化剂因助催化成分的不同,对 甲醇电催化 氧化有不同的实现途径。 在众多的P基二元催化剂中, t
表面则形成M 0O ) o (H2 ,两者均可以作为氧化吸附态 C 的氧化剂[“ P S是另一个研究较为 o . 。一 9上。 lg n , 化学 oo u 等[ ae ] 用电
沉积法将纳米P附着到不同的碳载体上,评价了其对 t 甲醇氧化过程的催化性能。结果发现,该系列P C 灯催 化剂的催化活性随比表面积增加而提高;而且载体对 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有很大的影响,经过热处理的碳载
剂为P 彻碑0 。 。该催化剂在6 ℃时对甲醇氧化 如一 1 5一 一1 I s r 0 的催化活性明显高于氏。 。 一 。作者将之归因为, 5 彻5 0的
介入促进了水分子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和活化, r I 的 加入则有助于CH 一 键的活化从而迅速释放P活性位, t 保
证 了 甲醇 的及 时连 续 吸 附 ;Ai 等1 考察了 r。 1 c 5 ]
的断裂是氧还原反应的速度控制步骤。
用主要来 自于M I) ( ) 间的转变 ,且 ( o 和Mo 之 I v : t 。3 原子比)时催化剂抗C 中毒的能力和原 PM = 1( : O 子比为1 的PR 催化剂相当;G u : tu 1 一 g r 等发现PM C r t o 一f 在H5 4 20 中对C 电化学氧化的催化机制与PR C O t 侧相 . 似,R 的作用是在其表面形成R(Ha,而M 原子 u u O ): d 。
对甲 醇氧化过程的催化活性降低。彭程等[ ] 3 研究了甲
醇在碳载P纳米微粒修饰的玻碳电极上的电催化氧化 t 性能, 发现修饰电极对甲醇氧化有较高的电催化活性。
1 2 二元催化剂 . . 2
收稿日 20一 一 期: 06 6 9 02 基金项目:国 家自 然科学基金 (0300 2 705;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和上海市曙光计划资助 526 , 0 65) 1 4 作者简介: 娟,女,18 年生,硕士研究生, 杜 92 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工程系, 上海 204, 0 20 电话: 1448 2 5 0一 29 7 4
定作用。Sul 6 hk 等[ a1 考察了 two/催化剂对甲 P一 3 x C 醇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