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养神
养生最高境界——养神

养生最高境界——养神养生最高境界——养神徐文兵著名中医专家为什么说“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中国字是很有意思的,这句话你翻译过来看:失去神的就死了,得到神的就生了。
你好像明白了,但还是不清楚。
那神到底是什么?神是个合力。
就是五脏六腑一块儿工作时,会产生和谐共振——合力,这就是神。
所谓神,就是超乎于物质之上,超乎于形之上、气之上的那个最早的推动力。
它是“引申万物者”。
《黄帝内经》里有一篇文章专门讲什么叫神。
它讲:“两精相搏谓之神。
”意思是说,当父精、母血合二为一的时候,神就产生了。
我们经常说“搏斗”,什么叫搏斗?肉搏。
必须要接触。
合二为一的时候,那一刹那,一个新的生命诞生了——那就是你的神。
中医判断人死亡的标准是什么?失神。
我们经常说“失魂落魄”、“行尸走肉”、“魂飞魄散”,什么意思?丢一个魂不算死,丢两个魂也不算死,但如果把最重要的那个魂丢了,就真的死了,或者是生不如死。
最重要的魂是哪个?老百姓平常说“三魂七魄”,不是随口一说的,而是确有其事。
“三魂”代着神的三个不同层次和不同功能:胎光、爽灵、幽精。
其中最重要的那个叫胎光。
胎是胎儿的“胎”,光是光明的“光”。
另外两个,一个叫“爽灵”,爽快的“爽”,灵魂的“灵”,就是《灵枢》的这个“灵”。
它负责人的智力。
我们说这个人有悟性、有根器、有天赋,这孩子很灵、很机灵,这是“爽灵”决定的。
还有一个叫“幽精”,幽暗的“幽”;精气神的“精”。
它负责生殖、性欲、情欲。
举个例子:你失恋了,或者你离婚了,你对女人没有兴趣了,这叫你丢了一个魂——“幽精”;反应慢了,一加一等于二,二加二等于四得掰指头了——“爽灵”有问题了。
但这俩丢了都没事儿,都还能活,我们说这人神还在。
但“胎光”丢了,就歇菜了,就是行尸走肉了。
胎光、爽灵、幽精,都是人的一种非常高级的神的活动,它代表了神的最高境界。
别人都说我们中国主张无神论,让我说,中国原来叫神州,是神眷顾的地方。
我们中国人不是没娘的孩子。
闭目养神正确方法

闭目养神正确方法
1. 嘿,你知道闭目养神正确方法之一就是找个安静的地方呀!就像我那次在公园里,找了个树荫下的长椅,安静得很呢!闭上眼睛,把那些嘈杂的声音都挡在外面,感受着微风轻轻拂过脸颊,哎呀,那感觉太惬意了,不一会儿就感觉身心都放松了好多呢!
2. 还有啊,调整呼吸也很重要哦!比如说你可以像我平时一样,慢慢地吸气,再缓缓地呼气,感觉气息在身体里流动。
这不就跟瑜伽里的呼吸法很像嘛!这样能让你的大脑慢慢平静下来,进入一个宁静的状态哟!
3. 哎呀,别忘了放松身体呀!你想想,要是身体紧绷着那能叫闭目养神吗?就像我那次坐在沙发上,从头到脚让自己一点点放松,肩膀放松了,胳膊放松了,腿也放松了,哇,感觉整个人都要飘起来啦,超舒服的呢!
4. 选个舒适的姿势也超级关键呀!你可别随便就找个别扭的姿势开始闭目养神。
我就喜欢找个软软的靠垫靠着,或者干脆躺在床上,舒展开身体,这样养神效果才好呀,难道不是吗?
5. 别小看了想象哦!在闭目养神的时候,你可以想象一些美好的画面呀。
比如说我会想象自己在海边漫步,蓝天白云,海浪拍打着脚丫,哇,真的感觉好极了!这难道不比干巴巴地闭着眼强多了?
6. 最后呀,一定要坚持哦!闭目养神可不是一次两次就能见效的。
就像健身一样,你得坚持才行呀!我每天都会找时间闭目养神一会儿,时间久了,真的觉得自己精神状态都不一样了呢!
总之呀,闭目养神的正确方法就是要安静、调整呼吸、放松身体、选好姿势、展开想象并且坚持,这样才能让自己真正地放松和受益呀!。
养精养气养神

中医养生长寿三大法宝生命有三个要素,那就是精、气、神;养生有三大法宝,那就是养精、养气、养神。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来的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心理平衡、适量运动、戒烟限酒,是健康长寿的基础;而我们中国人的三大法宝——养精、养气、养神,是对长寿之路更高深的总结。
在实行四大基石的基础上,我们还应当向三大法宝迈进。
日常保精方法1、什么叫精?“精”的来源有两个,一个是先天的遗传物质,是从父母那里遗传下来的,起到了“生命之根”的作用;另一个是食物化生的营养物质,属于后天之精。
先天之精需要营养物质补充才能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此外,还有呼吸大自然的精气,与营养物质共同组成了后天之精。
2、养精的方法最主要的有三个方面:第一,节欲保精。
养精首先要节欲,这是最关键的一种做法。
因为太多泄精,会泄掉人的精气。
按《黄帝内经》的话来说叫“积精全神”,认为追求长寿一定要把肾精蓄积在那里,作为生命的基石,就像水库有水才能源源不断地滋养农田一样。
这个精藏在肾里,肾有“生髓主骨”的作用,主管养育大脑、骨骼,肾精丧失了,骨头、大脑也就受到损伤。
所以人如果房事无节制,那就像一把斧子一样,是在砍伐我们自己的身体。
中国历代皇帝加起来有402位,他们的平均寿命只有30多岁,这里面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皇帝的嫔妃太多了。
第二、进行经络按摩,促进精的生养。
中医认为,保精养精要经常按摩下丹田。
下丹田的准确位置是肚脐下1.5寸,肚脐下面3寸(4横指)有一个穴位叫关元穴,在关元穴和肚脐连线的中点就是下丹田。
我们可以两手交叠,用手掌心的劳宫穴按揉下腹,按揉下丹田的位置,顺时针按摩60次,逆时针按摩60次,一般按120次,就会感到下丹田温暖、发热。
同时,还要按揉命门穴。
命门穴和肚脐相对应,在人体的后背上与肚脐相对的正后方,方法同按揉丹田一样。
命门就是生命的大门,我们一定要把这个门给它守住了。
第三、均衡营养,注意补精。
“得谷者昌,失谷者亡”,尤其是体弱之人全要依据饮食营养来充实气血,所以全面均衡营养的饮食,是保精的重要手段。
道家十大养生方法

道家十大养生方法道家十大养生方法是道家传统的保健保养方式,是继承和传承了中国古代养生文化,与中医和太极拳等养生技术相互配合,达到身体健康和长寿的效果。
以下是关于道家十大养生方法的10条详细描述:1. 静坐养神:道家养生讲究调整身心,静坐养神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方法。
静坐养神的核心在于调整呼吸和意念。
通过静坐培养身心平衡和内心安宁,让身体得到放松,达到治疗和调养身体的作用。
2. 五禽戏:五禽戏是一项历史悠久的运动方式,它是一种用模仿禽鸟动作的方式进行的锻炼。
此举动可以调节呼吸,增强体力和呼吸系统的运动量,它适合中年人以上的人们,特别是为关节、肌肉、内脏器官和神经系统等方面的问题提供帮助。
3. 水疗:水疗就是利用水的热和冷来治疗身体的方法。
道家认为,水是五行之一,有通达经脉、排毒、活血、保健补肾等功效。
早晨起床用温水漱口,可以养肝护肾,低压,早上用凉水洗脸,可以养肺润肤,保持皮肤的湿度。
4. 行走静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感到忙碌和疲劳,行走和静坐可以帮助我们调节身心疲劳,释放压力。
尤其是在户外行走,可以呼吸新鲜的空气,增强体质,保持身心健康。
5. 古琴演奏:古琴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之一,它既是一种音乐艺术形式,也可以作为养生的一种手段。
古琴演奏需要注重身心的调整和呼吸的协调,有调理心情、降低血压、安定情绪等好处。
6. 药膳调理:药膳是兼有保健保养功效的食物,它可以滋养和修复身体,有助于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药食同源的理念不仅仅是滋补身体,还包含了精神层面的养生观念,如快乐、幸福、思考和修行等。
7. 医理养生:道家的医理养生认为,一个人的生命长度和生活的质量是由四个因素决定的:先天质量、后天环境、饮食习惯和修行养生。
通过合理的饮食、调理身体和修行强化个人的内部心态,自我调节、自我修复和自我生命延续。
8. 按摩推拿:指用手的力量,按摩、揉捏、推拿、瘦脸等手法配合如针灸、耳穴按压、拔罐、火罐等方式对人体的经络、穴位以及软组织等进行按摩,来达到平衡人体气血,调整人体器官机能的保健方法。
养神应注意的问题之一

声 无 , 可 非 议 。 要 提 高 , 不 想 学 习 行 吗 ? 要 发 展 . 不 思 创 新
行吗 ? 这学 习之欲 ,创造之欲 ,催 人 奋进 。 人 类不断产生
新 欲 望 , 反 映 出 人 类 Lj 益 发 展 的 新 追 求 。 由 此 可 见 . 人 欲
者 ,既 是 生 活 的基 本需求 , 又 是追 求 的 内在动 力? 然而 ,
● 三 、 抑郁伤 感
抑郁伤感在一 定范 围 内是人 的正 常情 志反 应 。 而受
精神刺激后 的抑郁伤感是一 种不 良的情绪 , 也 是疾病 的
表现 ,抑郁伤感容 易使肝 心 脾三 脏 受损 。
哭 泣流 泪 是 消散 内郁和 抑制亢奋情绪 的 发泄 疗 法 。
对常有抑郁伤感 、悲伤欲哭者 ,应鼓励其放声尽情地 痛
, 四者损 滋味 ,
五 者 除 佞 妄 , 六 者 去 妒 嫉 ” ..
七 情六 欲 为人 之 常情 。 要 生 存 , 耍 吃 饭 , 就 有 食 欲 。
要 繁衍 , 要 交合 , 就 有性 欲 。 要生 活 . 必 需油盐柴 米 、 衣服
被 褥 , 岂能 没 有 物 欲 ? 人 生 ~ 世 , 追 求 真善美 , 欲 留好名
外 , 必 须牢记 “ 以恬愉 为务 ” . 只有精神永远 保持乐 观 、
开 朗 , 体 内气 血 才 能 正 常 运 作 , 否 则 … 百病 生 于 气 ” 。
● 一 、 恬淡虚无
清 静 养 神 . 以 静 制 躁 , 是 预 防 疾 病 的 莺 要 原 则 。 《素
问 上 古 天 真 论 》强 调 指 m “ 恬 淡 虚 尤 . 真 气 从 之 , 精 神 内守 , 病 安从 来 ? ” 这 里 的 “ 恬 淡 虚 无 ” 即心 神清静 。 心
调神养生法

调神养生法。
调神养生法,即调养精神,调节情志,使情绪稳定,心情舒畅,从而使身心健康的养生法。
“神”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神是人体生命活动及其外在征象的概括;狭义的神指以情志、意识、思维活动为特点的心理活动现象。
调神养生法重在指后者。
由于人的精神活动是在“心神”的主导作用下,脏腑功能活动与外界环境相适应的综合反应,所以调摄精神情志包括清静养神、四气调神、气功练神、节欲保神、修性怡神等多方面。
清静养神:清静养神,指保持心神宁静、思想安定、专心致志地从事工作与学习。
包括:①少私寡欲。
少私,是指减少私心杂念;寡欲,是要降低对名利和物质的嗜欲。
如果私心太重,嗜欲不止,欲望过高过多,达不到目的,就难免会产生优郁、幻想、失望、悲伤、苦闷等不良情绪,久而久之必然扰乱心神的清静,使心神处于无休止的混乱之中,导致气机紊乱而发病。
故日“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若能减少私欲,从实际情况出发,节制对私欲和名利的奢望,则可减少不必要的思想负担,使人变得心境坦然、心情舒畅,即神气清静内守,从而促进身心健康。
②养心敛思。
养心,即保养心神;敛思,即专心致志,神用专一而不杂,可驱逐烦恼。
神贵凝而恶乱,思贵敛而恶散,凝神敛思是保持心思清静的良方。
欲取得保养心神的良效,必须具备光明磊落的胸怀,志有所专的品德。
也只有这样,才能保持精神愉快,安详调和,不仅有利于工作和学习,而且能使整体协调,生活规律,有利于健康长寿。
③抑目静耳。
眼和耳是人体接受外界刺激的主要感官,受心神的主宰与调节。
只有做到耳无妄听,目无妄视,口无妄言,身无妄动,心无妄念,避免外界事物对心神的不良刺激,才能使神气内守而不过劳,维护身心健康。
修身养性:修身养性是指道德品质的培养。
一般来说,有道德、修养好的人往往健康长寿。
由于品德高尚,不谋私利,讲究仁义,常做好事,必然人际关系良好,不愉快的纠纷大大减少,心情愉快,气机通畅,心神安宁,气血和调,从而精神饱满,形体健壮,可获健康长寿。
如何养精、养气、养神

如何养精、养气、养神养生三大法养精、养、养神宝——气素材,养养养,冷月所养愁网从医来个气从来宝中的角度看~生命有三要素~那就是精、、神。
而养生的角度养~也有三大法~那就是养精、养、养神。
千年~中人养累了富的养生养养养~养养养养三方面。
世界养生养养提气几来国丰寿个出的“四大基石”合理膳食、心理平衡、适量养、戒烟限酒~是健康养的基养~而我养中来——运寿国宝——气寿人的三大养生法养精、养、养神~是养养之路更高深的养养。
在养行四大基石的基养上~大家养养向三大法养养。
当宝一、日常保精方法、什养叫精“精”的源有~一是先天的养养物养~是父母那里养养下的~起到了“生命之根”来两个个从来的作用~一是食品化生的养养物养~于后天之精。
先天之精需要养养物养增养才能养持人的另个属体生命活养~此外~养有呼吸大自然的精~养养物养共同养成了后天之精。
气与、养精的方法养精方法多~最主要的有如下三方面,很个第一~养欲保精~切养“色字养上一把刀”。
养精首先要养欲~养是最养养的一养做法。
由于太多泄精~会气黄内来寿泄掉人的精。
按《帝养》的养养叫“养精全神”~养养追求养一定要把养精蓄养在那里~作养生命的基石~就像水养有水才能源源不地滋养养田一养。
养精藏在养里~养有“生髓主骨”断个的作用~主管养育大养、骨~养精养失了~骨养、大养也就受到养养。
所以人假如房事无养制~那就骼像一把斧子一养~是在伐我养自己的身。
有人做了养养~中养代皇帝加起有位~他养的平砍体国来均命只有多养~养里面有一重要原因就是皇帝的养妃太多了。
寿个第二、养行养养推拿~促养精的生养。
中养养~保精养精要养常推拿丹田。
丹田的正位置是养下寸医确肚~肚横个肚两叠养下面寸指有一穴位叫养元穴~在养元穴和养养养的中点就是丹田。
大家可以手交~用手掌心的养养穴按下腹~按丹田的位置~养养养推拿次~逆养养推拿次~一般按次~就感揉揉会到丹田暖、养养。
温同养~养要按命养穴。
命养穴和养相养养~在人的后背上养相养的正后方~方法同按丹揉肚体与肚揉田一养。
怎样养心、养神

怎样养心、养神怎样养心、养神衰老的原因肾脏亏虚:肾为先天之本,人的生长发育衰老与肾脏的关系极为密切。
即是以肾气的自然盛衰规律,来说明人体生长、发育、衰老的过程与先天禀赋的关系,从而提示衰老的养关键在于肾气的盛衰。
肾属水,主藏精,为元气之本,一身阴阳生化之根。
肾的盛衰影响着元气的盛衰和生化功能的强弱,肾虚则元气衰,元气衰则生化功能弱,人的衰老就会加速到来。
脾胃虚衰:脾胃为后天之本,水谷皆入于胃,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
若脾胃虚衰,饮食水谷不能被消化吸收,人体所需要的营养得不到及时补充,便会影响肌体健康。
从而加速衰老,甚至导致死亡。
脾胃属土,为一身气机升降之中枢,脾胃健运,能使心肺之阳降,肝肾之阴升,而成天地交泰。
若脾胃虎损,五脏之间升降失常,就会产生一系列的病变,从而影响健康长寿。
心脏虚衰:心藏神,主血脉。
心为生命活盍的主宰,直辖市脏腑、运行血脉。
心气虚弱。
会影响血脉的运行及神志功能,从而加速衰老,故中医养生学尤其重视保护心脏。
认为“主明则安,以此养生则寿,……主不明则十二官司危。
”肝脏衰惫:肝藏血,主疏泄,在体为筋,关系到人体气机的调畅,具有贮存和调节血量的作用。
肺脏衰弱:肺主一身之气,肺气衰,全身机能都会受到影响,出现不耐劳作,呼吸及血液循环功能逐渐减退等衰老表现。
精气衰竭:精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人的四肢、九窍和内脏的活动以及人的精神思维意识,都是以精气源泉和动力的。
因此,尽管人体衰老的因素繁多,表现复杂,但都必然伴随着精气的病变,精气虚则邪凑之,邪势猖獗则精损之,如此恶性循环则病留之。
阴阳失调:阴阳的盛衰是决定寿命长短的关键,保持阴阳运动平衡状态是延年益寿的根本。
可见,阴阳失调能导致衰老,而调节阴阳就有抗衰老的作用,人到中年以后,由于阴阳平衡失调,肌体即可受到各种致病因素的侵袭,从而疾病丛生,出现衰老。
要想避免衰老及身体的病痛,就需要我们运用古人总结出的各种养生之术综合调养肌体,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养神
所谓治神,是指用方药。
针灸等疗法治疗因七情刺激而引起的神志病症。
《慎斋遗书》说:“病于形者,不能无害于神;病于神者,不能无害于形。
”说明精神疾患与躯体疾患往往是难以截然分开的。
针灸、中药不仅可通过调治躯体方面的病症,而达到解除精神负担的作用,同时许多方药针灸等治法,可以直接对精神情志方面的病变起作用。
如《养生论》说:“合欢蠲忿,萱草忘忧,愚智所共知也。
”说明合欢花具有解郁除忿、安神治失眠的作用,而萱草可使人舒情忘忧,故又被称为忘忧草。
实际上,中药对神情病变具有明显治疗作用的还有很多,如人参“养精神、定魂魄、止惊悸、开心益神”;龙眼肉“主安志,……久服强魄聪明”;龙骨能“养精神、定魂魄、安五脏”;龙齿可治“大人惊痫”;牛黄能主治“掠痫寒热、热盛狂痉”;远志可“治健忘、安魂魄、令人不述”;天麻能“治语多恍惚、善惊失志”;柏子仁有“养心气、益智宁神”之功。
以上说明,中药里确有不少具有对神志病变起治疗作用的药物。
此外,由这类药物为主组成,能够治疗神情病变的中成药也有很多。
现简介如下:
天王补心丹:能补心安神,主治神经衰弱、烦躁失眠、思虑过度、心悸健忘等症。
每日二次,每次服蜜丸三钱或片剂六片,在空腹或睡前,用灯芯红枣汤或淡盐水送服。
柏子养心丸:能清心养血安神,主治心血亏损、失眠健忘、夜多怪梦、心悸怔忡、神志不宁。
每日二次,每次服二钱,早晚用温开水送服。
琥珀多寐丸:能平肝安神,适用于肝阳亢盛所致心神不安、心悸、失眠。
每日二次,每次一钱,用温开水或灯芯草煎汤送服。
安神补心丸:能养心安神,主治失眠、心悸、健忘、耳鸣,每日三次,每次服丸剂十五粒,温开水送服。
安神补脑丸:能养血安神,主治由于肝肾不足所致心悸失眠、遗精多梦。
每日三次,每次服三钱,温开水送服。
妙香丸:能补心固肾、镇静安神,主治因元气不足所致心悸不稳、惊恐怯弱、喜怒无常。
每日二次,早晚各服一丸,空腹时用温开水送服。
更衣丸:以芦荟、朱砂酒制为丸,主治因大便燥结而引起的心烦易怒、睡眠不安等症。
每日一、二次,每次五分至一钱。
至于用针灸治疗情志病症,事实证明,亦很有效,这里就不多说了。
此外,气功对于神志方面的病变有突出的疗效。
这是由于气功疗法强调“存神”、“凝神”、“静思”、“宁神”、“神敛”、“调心”、“定志”、“入静”、“意守”、“瞑目存想”等等,都是强调以静心调神为要务,并据此而实现调节机体脏腑经络之气血阴阳的作用。
通过练功,可排除焦虑、紧张、忧郁等不良情绪的干扰,使人体情绪变为平静、稳定,体内气化处于协调和顺的旺盛状态。
尤其是气功中的“以意引气”,可通过各种意念的定向性和定位性的自我锻炼,调动正气达于病所,以驱邪愈病。
陶弘景《养生延命录)说:“凡行气欲除百病,随所在作念之,头痛念头,足痛念足,和气往攻之。
”《道枢·枕中》亦引孙思邈的话说:“瞑目内视,使心生火,想其疾之所在,以火攻之,疾则愈矣。
”这实际上相当于现在的自我暗示疗法。
如国外有一种治疗癌症独特的心理治疗法,称做“内视心象疗法”,其方法是让病人想象的白血球不断地击败入侵的癌细胞,有
的人靠这种方法恢复了健康。
这与气功中所说在“意念”、“内视”的导引下,气往攻之的方法非常近似。
总之,养生必须养神,因为神是生命的主宰。
而养神又要以“静神”为首务,只有神志安静,才能“病安从来”。
养生还要调神,以避免各种情志的过激刺激。
此外,“以恬愉为务”也必须牢记,只有精神永远保持乐观、开朗,体内气血才能正常运行,否则“百病生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