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科学上册第2章天气与气候第1节大气层作业设计(新版)浙教版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第2章 天气与气候 2.1 大气层

整合方法·提升练
(3)B层为平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上升而升高。 (4)C为高层大气层,存在电离层,在太阳活动影响下, 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影响甚至中断。 (5)据(2)题,空气集中在对流层,故大气层高度越高,空 气越稀薄。
探究培优·拓展练
15.小芳同学平时最喜欢看漫画。一天,她在书中看到 了女娲补天的漫画(如图所示),根据现在所学的知识, 她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请你来回答:
夯实基础·巩固练
5.下列大气对流图中正确的是( B )
夯实基础·巩固练
6.读气温垂直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大气垂直分层的主要依据是
_大__气__温__度__在__垂__直__方__向__上__的__变__化___; 对流层厚度由___赤__道___向___两__极___ 逐渐变薄。 (2)有大气对流运动的是___A_____。(填字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整合方法·提升练
【点拨】大气层由下而上是:对流层下界0千米,上界 8~18千米;平流层下界8~18千米,上界50~55千米; 中 间 层 下 界 50 ~ 55 千 米 , 上 界 80 ~ 85 千 米 ; 暖 层 下 界 80~85千米。39 043.9米处于平流层。
整合方法·提升练
11.300千米以上的大气温度在1 000 ℃以上,但在其中 飞行的人造卫星不会被烧毁,主要原因是( C ) A.卫星与大气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B.卫星在大气中高速运动,风力大,能很好地散热 C.该层大气稀薄,卫星从中吸收的热量和与之摩擦 产生的热量都有限 D.该层大气密度很大,有利于卫星散热
浙教版 八年级上
第1节 大气层
第2章 天气与气候
夯实基础·巩固练
1.地球充满生命活力离不开厚厚的大气层,下列关于大 气层的分析和理解错误的是( B ) A.大气分层的主要依据是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 变化 B.雷电等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平流层 C.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D.随着高度上升,大气逐渐变得稀薄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_《大气层》名师教案

浙教版科学八年上第2章第1节大气层教学设计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1.我们在爬山时,常会感到越爬到高处,气温越低。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呢?生活在0-12千米的区域内,大气温度只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在登山时,人登得越高,大气温度越低。
2.为什么哈勃望远镜要穿一件银白色的“外衣”?哈勃望远镜在离地球表面580千米高空的轨道上运行,而大气层在85千米以上的地方,大气温度随高度的上升而升高,这里太阳辐射强,这层银白色的外壳主要可以反射热辐射,避免高温下,外壳熔化。
(二)大气的分层大气分层的主要依据自主学习:主要依据是什么?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大气分层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可以把地球大气层分为哪五层?即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外层活动:大气每一层的高度及气温分布特点如何?把讨论结果填入下表。
活动:空气的对流运动是怎样形成的呢?1.用酒精灯加热对流管的一端,如图2-3所示。
你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水会由酒精灯加热的地方向上流动,然后管的另一端的水流过来补充,形成水的对流。
)空气受热时,是否也会和对流管中的水一样呢?(是的)2.点燃一段线香,横插在橡皮泥上,把一只大号烧杯或其他玻璃器皿倒扣在桌面上,线香置于中间,如图2-4 所示。
线香的烟会怎样?(上下运动,形成对流。
)3.根据上面两个活动,你能得出水和空气的对流运动规律吗?如果能,请在图2-5中用箭头表示出空气对流运动的规律。
在垂直方向上,暖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在水平方向上,空气从冷的地方流向暖的地方,形成空气的对流运动实际应用:1.冰箱冷藏室的冷凝管为什么要安装在冷藏室的上部?热空气上升在冷凝管上遇冷下降,有利于对流的产生,使冷藏室内温度较均匀。
.在南方,以制冷为主的空调为什么要安装在房子的上部?冷气下沉,容易形成对流,装在上方有利于达根据所给的图,观察分析、讨论,得出结论思考、分析、讨论、回答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理解空气的对流运动是怎样形成的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常识问题C.平流层D.中间层3.爬山时你会感受到(A)A.气温越来越低,空气越来越稀薄B.气温越来越高,空气越来越稠密C.气温越来越低,空气越来越稠密D.气温越来越高,空气越来越稀薄4.有复杂的天气现象的是(B)层。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2章天气与气候第1节大气层课件1新版浙教版

暖层
中间层 平流层
85千米 55千米
对流层
又称电离层,完成远距离无线电通讯 流星体大部分在这燃尽,是气象研究的上界 下部的臭氧层吸收紫外线使温度升高,
且天气现象少,适合高空飞行
雨、雪、暴雨和大部分云等天气现象
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
把大气层分成五层。
(第五层)
暖层
(第四层)
(第三层)
大气的分层: 1.主要依据:大气温度的垂直变化 2.将大气分为五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
暖层、外层
对流层——强烈的对流运动
小试牛刀 :
1.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___D__仍然存在
A.彩虹
B.流星
C.下雪
D.地震
2.有复杂的天气现象的是____B___层。
A.平流层
B.对流层
C.中间层
D.暖层
• 3.下列是关于大气对流层特点的描述:①气温随
高度增加而递增;②空气对流运动显著;③低纬
地区厚度大于高纬地区;④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其中全部正确的一组叙述是( C )
• A. ①②③
B.①②④
•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4.受对流运动的影响,热的地方空气的垂直运动 呈 上升运动,而气温低的地方空气呈 下沉运动。
• 5.关于平流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平流层上冷下热,大气稳定,不易形成 对流 B.气温基本上不受地面影响 C.在平流层中存在一个电离层,能反射无 线电波 D.平流层有利于高空飞行,与人类的关系 最为密切
3.对流层聚集地球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 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
4.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强烈的对流运动
活动:1.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加热,烧杯 中的水会流动吗?
八年级科学上册 第2章 第1节 大气层教案 浙教版

大气层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大气层的重要性;了解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的特点;2.掌握大气的垂直分布规律;3.能用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特点给大气分层;4.探究大气的对流的形成;5.理解对流层的特点。
能力目标:1.通过读图,感受用图表处理数据的科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读图的能力。
2.学习并初步学会“尝试分层、体验分类”的科学方法。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实验探究的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中国“神七”发射成功以及奥运圣火的传递,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科学探究的精神。
2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七年级有关地球、宇宙知识的延续,也是后续知识天气、气候、大气压、风和降水知识的基础。
八年级学生已有了对月球表面知识及大气层日常知识的积累,有了一定的生活阅历。
本节内容主要是大气的垂直分层知识,这对于学生来说是陌生的,所以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学生通过阅读图表获取信息外,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使他们在交流中完成生活经验到科学知识的内化和转移。
3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层特点,大气分层规律,对流层的特点及对流的形成。
难点:大气的温度垂直分布,通过实验探究对流形成,理解对流现象。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大气层播放视频《神舟七号》[设问]:为什么我们看到的神舟七号飞船的返回舱表面有烧毁的痕迹?[引出]第一节大气层。
大气层指的是包围地球的所有大气的总称,又称大气。
活动2【讲授】大气的作用展示:幻灯片---航天飞机上拍摄的照片,大气的厚度图片。
[设问]:哪些自然现象能证明大气的存在?如果没有大气,地球会变得怎样?展开你们想像的翅膀,对照月球表面的环境特点,说说大气层对地球的意义。
教师总结:(保护作用、生命存在的条件、温差减小、减少紫外线、陨石伤害等)活动3【讲授】大气温度观看视频《圣火登珠峰》[设问]:珠穆朗玛峰山顶冰天雪地山脚却是青草葱葱?为什么山脚和山顶的气温相差如此之大?[追问]:如果高度继续增加,大气温度的变化情况还是这样吗?[多媒体展示]大气温度垂直分布图讲述:今天老师邀请大家乘上热气球一起进行太空旅行,把你的感受说出来。
第二章第一节大气层 同步学案 ----2021---2022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学期

§2.1大气层学案请您以教材为蓝本,完成下列问题:一、知识点预习:1、大气分层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____。
大气层中随着高度上升气温逐渐下降的是 ________层和_______________层。
随着高度上升,大气逐渐变得稀薄,因此,大气明显的上界。
2、受对流运动的影响,热的地方空气的垂直运动呈,冷的地方空气的垂直运动呈 _______________。
3、对流层是大气的层。
对流层在两极地区的厚度约为千米,到赤道则增大到17~18千米。
4、对流层气温下面、上面,容易发生。
天气变化主要集中在层。
二、知识点运用:1、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在地球上则看不到()A.彗星 B.恒星 C.流星现象 D.阳光和月光2、大气层分层的主要依据是()A. 大气压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B. 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C. 大气密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D. 以上都是3、大气主要集中在地面以上的 ( )A. 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B. 2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C. 3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D. 15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4、关于对流层,下列哪一项正确 ( )A.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B.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C. 气温不随高度变化D. 能反射无线电波5、下列关于对流层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随着高度升高,温度降低B. 大气运动比较稳定,利于飞行C. 太阳辐射是其主要的热量来源D. 臭氧层位于该层6、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是()A.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B. 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C.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D. 适于高空飞行7、小新用水的对流运动模拟空气的对流运动,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问他观察到环形玻璃管里的水是(填“顺时针”或“逆时针”)游动的。
由此,你猜想夏天在房间安装空调,应将空间装在房子的(填“上端”或“下端”)。
课堂练习1、下列关于大气各层与人类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对流层大气对流运动显著,利于飞机飞行B.对流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不利于人类生存C.平流层因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D.高层大气水汽、杂质极少,利于高空飞行2、以下有关对流层大气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对流层的主要直接热源是太阳辐射B. 降水现象只发生在对流层C. 对流层的厚度在低纬度地区最小C. 臭氧层空洞出现在对流层3、下列关于大气层的叙述错误的是()A. 大气分层的主依据是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B. 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外层C. 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平流层D. 地球上如果没有大气,火山喷发现象依然存在4、小明暑假乘飞机旅行。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2章天气与气候第1节大气层作业设计(新版)浙教版

第1节 大气层课堂笔记1.大气的作用及温度(1)大气主要集中在地表以上1 000 km 左右的高度内,它对地球有 作用。
(2)大气的温度呈 分布,变化范围约在-84~2 500 ℃之间。
2.大气的分层根据大气的 、 和物质组成等特点,可以将地球大气层自下而上依次划分为以下五层:(1) :①对流运动剧烈;②两极薄,赤道厚;③占地球大气质量的43;④气温随高度的上升而 。
(2) :①臭氧集中在此层;②气流平稳;以 运动为主,适合飞机的空中飞行;③气温随高度的上升而 。
(3)中间层:①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迅速 ;②流星体大部分在这里燃尽。
(4)暖层:①又称 ,温度高,能反射电磁波信号;②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逐渐 。
(5)外层:卫星传送电视、电话信号。
3.对流运动的规律在近地面,冷空气 ,热空气上升,从而形成了空气的 。
显著的 和充足的水汽是形成对流层天气现象的重要原因。
分层训练A 组 基础训练1.地球大气层分层的依据是( )A .大气的厚度B .大气的质量C .大气的比热D .大气的温度、密度等2.同一地点的下列季节中大气对流运动一般最剧烈的是( )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3.下列不属于对流层特征的是( )A .对流运动显著B.天气现象复杂多变C.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D.上暖下冷有利于气流形成对流4.气温垂直分布图上,表示平流层的是()A.A区 B.B区 C.C区 D.D区5.下列关于大气组成成分及其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二氧化碳对地面有保温作用②干洁空气的成分是氧气和氮气③水汽和固体尘埃集中在高层大气中④臭氧能大量吸收紫外线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300 km以上的大气层气温高达1 000 ℃以上,但在其中运行的人造卫星不会被烧毁,主要是因为()A.卫星与大气处于相对静止状态B.卫星在大气中高速运动,风力大,能很好地散热C.该层大气稀薄,卫星从中吸收的热量和与之摩擦产生的热量都有限D.该层大气密度很大,有利于卫星散热7.哈勃望远镜的外面要穿一件银白色外衣,其原因是它所处的高度()A.空气稀薄,温度低,太阳辐射强B.空气稀薄,温度高,太阳辐射强C.空气密度大,温度低,太阳辐射弱D.空气密度大,温度高,太阳辐射弱8.在近地面,大气的对流运动正确的是()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9.在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说明()A.空气越稀薄,保温作用越差B.对流层顶部是臭氧层C.地面是对流层的主要直接热源D.对流层热量直接来自于太阳辐射10.一架飞机由赤道一直向北飞行,并保持在万米高度,它穿过的大气层是()A.始终在对流层 B.由平流层进入对流层C.始终在平流层 D.由对流层进入平流层11.气球作为探空的工具已经被广泛使用,如图所示,一探空气球由地面上升至100 km处。
《大气层》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方案——《大气层》《大气层》教材设计授课对象:八年级教授者:章节: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课时:第一课时 45分钟教材分析本章节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天气与气候》中的第一节《大气层》。
本节首先通过读图,分析了大气温度的垂直变化;在掌握大气垂直分布的基础上,尝试对大气的分层,了解大气的分层规律。
最后着重介绍了对流层的特点,并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理解空气对流的形成机理。
学情分析1、大气层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之一,是真实存在又是比较抽象的,尤其是空气的对流活动。
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要求他们有较好的抽象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联系实际生活经验或创设形象的物理情景,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并掌握知识。
2、学习这节内容对接下来的温度、大气压等内容的学习起着重要的铺垫的作用。
这节课的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掌握好本节课内容,对今后的学习生活有重要的意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能够理解大气层的重要性并说出大气层的作用。
②能够正确解读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图及其特点。
③能够准确说出大气的五个分层。
④能够描述出对流层的特点以及空气的对流运动的形成机理。
2、过程与方法①联系实际生活中一些常见现象,理解大气层的重要性并自主归纳大气层的主要作用。
②仔细观察并分析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图,说出大气温度的分布特点。
③根据大气温度的分布特点,小组讨论,对大气进行分层。
④学生仔细观察老师演示实验,描述实验现象并解释原因,归纳总结出空气对流运动的形成机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大气的了解,使学生明白大气的重要性,增强保护大气的意识;培养学生在现象中探究问题本质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大气层的垂直分布规律。
教学难点:理解对流层的特点以及空气对流运动的形成机理。
教学方法呈现法、演示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实验探究法教学准备教师演示器材:铁架台、对流管、酒精灯烧杯、线香、橡皮泥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情境导入,触发思维(5分钟)大气层的存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首先,老师播放有关宇航员在太空中通过无线电交流的简短视频,在学生观看视频的同时,提出问题:在月球上直接讲话听不到声音,而在地球上可以直接听到,这是为什么呢?老师讲解:这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是真空的环境,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地球外面包围着一层大气。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 第2章 天气与气候 单元全套课后习题练习课件

13.当空中的雨落到近地面的物体和地面上时,立即凝 结成冰,这就是冻雨。以下四幅对流层竖直方向上温 度结构示意图, 最能说明冻雨 成因的是( C )
21.2 21.4 21.6 21.8 22.0 22.3 /℃ (1箱)请外算出两支温度计6次观测的22.8 _/℃_2_1_.7__℃__,箱外温度__2_2_.0__℃__。
(2) 箱 外 的 平 均 气 温 比 箱 内 ___高_____ , 这 是 由 于 __受__阳__光__直__射_______________。
10.某电视台在9月13日播送的天气预报如下: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阴晴变化 风 人体舒适程度
35 ℃
26 ℃
午后有 雷阵雨
根据表中有关数据分析回答:
东南风 3~4级
多数人感 觉不适
(1)9月13日这天的35 ℃的气温通常出现在_午__后__2_时__左右
,26 ℃的气温通常出现在日_出__前__后_____。
(1) 臭 氧 主 要 分 布 在 大 气 层 的 平 流 层 , 它 能 大量吸收_紫__外__线___,保护地球上的生物 免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所以臭氧被人 们赋予“_地__球__生__命__的__保__护__伞___”的称号。
(2)试分析臭氧层空洞形成的人为原因及危害。
人类使用氟利昂作为冰箱、空调等电器设备的制冷 剂,氟利昂在低空不易分解,上升到平流层后,通 过光化学反应大量消耗臭氧。臭氧层破坏一方面直 接危害人体健康,另一方面还对生态环境和农业、 牧业、渔业造成破坏。
水银膨胀,压力增大,迫使水银挤过狭管上升。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节 大气层
课堂笔记
1.大气的作用及温度
(1)大气主要集中在地表以上1 000 km 左右的高度内,它对地球有 作用。
(2)大气的温度呈 分布,变化范围约在-84~2 500 ℃之间。
2.大气的分层
根据大气的 、 和物质组成等特点,可以将地球大气层自下而上依
次划分为以下五层:
(1) :①对流运动剧烈;②两极薄,赤道厚;③占地球大气质量的43
;
④气温随高度的上升而 。
(2) :①臭氧集中在此层;②气流平稳;以 运动为主,适合飞
机的空中飞行;③气温随高度的上升而 。
(3)中间层:①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迅速 ;②流星体大部分在这里燃尽。
(4)暖层:①又称 ,温度高,能反射电磁波信号;②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
逐渐 。
(5)外层:卫星传送电视、电话信号。
3.对流运动的规律
在近地面,冷空气 ,热空气上升,从而形成了空气的 。
显著的 和充足的水汽是形成对流层天气现象的重要原因。
分层训练
A 组 基础训练
1.地球大气层分层的依据是( )
A .大气的厚度
B .大气的质量
C .大气的比热
D .大气的温度、密度等
2.同一地点的下列季节中大气对流运动一般最剧烈的是(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3.下列不属于对流层特征的是( )
A .对流运动显著
B.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C.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D.上暖下冷有利于气流形成对流
4.气温垂直分布图上,表示平流层的是()
A.A区 B.B区 C.C区 D.D区
5.下列关于大气组成成分及其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二氧化碳对地面有保温作用②干洁空气的成分是氧气和氮气③水汽和固体尘埃
集中在高层大气中④臭氧能大量吸收紫外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300 km以上的大气层气温高达1 000 ℃以上,但在其中运行的人造卫星不会被烧毁,主要
是因为()
A.卫星与大气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B.卫星在大气中高速运动,风力大,能很好地散热
C.该层大气稀薄,卫星从中吸收的热量和与之摩擦产生的热量都有限
D.该层大气密度很大,有利于卫星散热
7.哈勃望远镜的外面要穿一件银白色外衣,其原因是它所处的高度()A.空气稀薄,温度低,太阳辐射强
B.空气稀薄,温度高,太阳辐射强
C.空气密度大,温度低,太阳辐射弱
D.空气密度大,温度高,太阳辐射弱
8.在近地面,大气的对流运动正确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9.在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说明()
A.空气越稀薄,保温作用越差
B.对流层顶部是臭氧层
C.地面是对流层的主要直接热源
D.对流层热量直接来自于太阳辐射
10.一架飞机由赤道一直向北飞行,并保持在万米高度,它穿过的大气层是()A.始终在对流层 B.由平流层进入对流层
C.始终在平流层 D.由对流层进入平流层
11.气球作为探空的工具已经被广泛使用,如图所示,一探空气球由地面上升至100 km处。
据其可能探测到的现象,判断探空气球记录的随高度升高气温变化的规律可能是()A.一直递减
B.一直递增
C.递增→递减→递增→递减
D.递减→递增→递减→递增
12.给如图容器加热(a点),水流动方向是,撤去酒精灯,在b点放上冰块,则水流动方向是(填“顺时针”或“逆时针”)。
13.读气温的垂直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①②③三层中,①为层;②为层;③为层。
(2)用图中数字填空:天气现象发生在层,臭氧主要集中在层,空气垂直运动强烈的是层,有利于高空飞行的是层。
(3)③层的厚度不均,一般地说,地区较厚,地区较薄,其原因在于。
B组自主提高
14.如图为竖直放置的“口”字形管子,管内装有酒精,管中的酒精发生对流且沿顺时针方
向流动,最好将冰块放在()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15.攀登高山时你会感觉到()
A.气温越来越低,空气越来越稀薄
B.气温越来越高,空气越来越稠密
C.气温越来越低,空气越来越稠密
D.气温越来越高,空气越来越稀薄
16.如图是一根环形管,内注满水,内有一只乒乓球。
请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若在A处用火加热,则乒乓球会向哪个方向运动?,为什么?。
(2)根据此原理,你能解释冰箱冷藏室的冷凝管为什么要安装在冷藏室的上部吗?。
17.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受对流运动的影响,热的地方的空气(填“向上”或“向下”,下同)垂直运动,冷的地方的空气垂直运动。
(2)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各线段的气流运动方向。
(3)大气各层中,对对流运动形成有利的气温垂直分布状态是。
由此可知,若想较快地冷却一盒牛奶,应将冰块放在牛奶的(填“上方”、“下方”、“左
方”或“右方”)。
参考答案
课堂笔记
1.(1)保护(2)垂直
2.温度密度(1)对流层降低(2)平流层水平升高(3)下降(4)电离层升高
3.下降对流
分层训练
1—5.DBDBB 6—10.CBDCD 11.D
12.顺时针顺时针
13.(1)中间平流对流(2)③②③②
(3)中低纬度高纬度中低纬度地区热量多,温度高,对流强烈,到达的高度就高14—15.BA
16.(1)向左运动 A处加热水温升高,热流向上运动,形成对流现象,使环形管中水形成逆时针方向运动,乒乓球也随水一起运动(2)因为热气流竖直上升,冷气流垂直下降,水管中冷气经吸热后变成热气流而上升,所以冷凝管安装在上部,更有利于对流运动,冷却效果更好
17.(1)向上向下(2)如图
(3)上冷下暖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