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2016届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配套导学案(鲁科版):第13章 课堂练习63 原子结构与性质.doc

合集下载

导学案高中化学导学案鲁科选修教师用书 共价键 配套练习

导学案高中化学导学案鲁科选修教师用书 共价键 配套练习

共价键1.相距很远的两个氢原子,相互逐渐接近,在这一过程中,体系能量将( )。

A.先变大后变小B.先变小后变大C.逐渐变小D.逐渐变大【解析】相距很远的两原子之间的作用力几乎为零,能量为两原子能量之和。

随着距离的减小,两原子相互吸引,使体系能量缓慢下降。

当两原子继续靠近时,两原子轨道相重叠;各成单电子配对成键,能量最低。

再进一步接近,两原子核之间的相互斥力又将导致体系能量上升。

【答案】B2.下列原子间形成π键的是( )。

【解析】“肩并肩”方式相互重叠形成π键。

【答案】C3.在氯化氢分子中,形成共价键的原子轨道是( )。

A.氯原子的2p轨道和氢原子的1s轨道B.氯原子的2p轨道和氢原子的2p轨道C.氯原子的3p轨道和氢原子的1s轨道D.氯原子的3p轨道和氢原子的3p轨道【解析】成键的电子一般为元素的价电子,所以形成共价键的为氯原子的3p轨道和氢原子的1s轨道。

【答案】C的是( )。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A.σ键比π键重叠程度大,形成的共价键键能更大B.两个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时,最多有一个σ键C.气体单质中,一定有σ键,可能有π键D.N2分子中有一个σ键,两个π键【解析】从原子轨道的重叠程度看,π键轨道重叠程度比σ键重叠程度小,故π键稳定性低于σ键,A项正确;在单质分子中有的存在σ键,如H2,有的存在σ键和π键,如N2,还有的不存在化学键,如稀有气体,故B、D 两项均正确;C项错误。

【答案】C5.下列各分子中,含有s—p σ键的是( )。

A.HClB.NF3C.SO2D.PCl3【解析】只有氢原子用s轨道成键。

【答案】A6.COCl2分子的结构式为,COCl2分子内含有( )。

A.4个σ键B.2个σ键、2个π键C.2个σ键、1个π键D.3个σ键、1个π键【答案】D7.下列反应中,能说明σ键比π键牢固的是( )。

A.CH4+Cl2CH3Cl+HClB.+Br2CH2BrCH2BrC.2H2+O22H2OD.H2+Cl22HCl【答案】B8.下列关于共价键的说法正确的是( )。

2016届 【步步高·鲁科版】高考总复习化学大一轮 第3章 第2讲

2016届 【步步高·鲁科版】高考总复习化学大一轮    第3章  第2讲

第2讲 铝、镁及其重要化合物[考纲要求] 了解铝、镁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和应用。

考点一 铝、镁的性质及应用1.铝的结构和存在铝位于元素周期表第3周期ⅢA 族,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自然界中的铝全部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

2.金属铝的物理性质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有良好的延展性、导电性和传热性等,密度较小,质地柔软。

3.金属铝的化学性质写出图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①Al O 2⎪⎪⎪⎪――→常温形成致密的氧化膜――→点燃4Al +3O 2=====点燃2Al 2O 3 ②2Al +3Cl 2=====点燃2AlCl 3③Al 酸⎪⎪⎪⎪――→氧化性酸遇冷的浓硫酸或浓硝酸钝化――→非氧化性酸2Al +6HCl===2AlCl 3+3H 2↑④2Al +2NaOH +6H 2O===2Na [Al(OH)4]+3H 2↑ ⑤2Al +Fe 2O 3=====高温Al 2O 3+2Fe(铝热反应) 4.5.铝的用途纯铝用作导线,铝合金用于制造汽车、飞机、生活用品等。

深度思考1.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铝在自然界中有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式( )(2)Mg 、Al 在空气中性质稳定,因而都具有很强的抗腐蚀性( ) (3)MgO 与Al 粉的混合物也可称为铝热剂( ) (4)Mg 是活泼金属,而Al 是两性金属( ) 答案 (1)× (2)× (3)× (4)×2.依据Mg 、Al 单质的性质,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铝的化学性质活泼,为什么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的铝制品通常具有较好的抗腐蚀性能? 答案 铝在常温下迅速被氧气氧化,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保护铝不再被氧化,因而铝制品通常具有较强的抗腐蚀性能。

(2)Al 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所以说“Al 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你认为这种说法是否恰当?为什么?答案 不恰当。

步步高2015届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配套导学案第4章 课堂练习20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2)——卤素.doc

步步高2015届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配套导学案第4章 课堂练习20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2)——卤素.doc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二)——卤素一、卤素单质的性质比较1.相似性(1)除F2外,Cl2、Br2、I2都能与NaOH溶液反应,试写出Br2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都能与金属反应生成卤化物,试写出Na、Fe分别与Br2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一些还原性离子的反应,试写出Br2分别与Fe2+、SO2-3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递变性(1)分别写出I2和Fe的反应,及I-和Fe3+的反应,体会卤素单质性质的递变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还有哪些事实说明氧化性Cl2>Br2>I2?(3)卤素单质为什么具有相似性和递变性?3.卤素单质的特性(1)F2能否从水溶液中置换出其他卤素单质?为什么?(2)你认为卤素单质还有哪些特殊性质?请列举出来。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 专题 化学反应的利用学案 鲁科版-鲁科版高三全册化学学案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 专题 化学反应的利用学案 鲁科版-鲁科版高三全册化学学案

专题化学反应的利用【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高考第一轮复习:《化学必修2》第2章化学键化学反应与能量第3节化学反应的利用1. 利用化学反应制备新物质2. 氯气的制法3. 化学反应为人类提供能源4. 原电池原理二. 教学目的1. 认识利用化学反应造福人类2. 掌握氯气的制备方法和原理3. 了解化学反应提供能源有哪些应用4. 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5. 预计考查新分子的合成三. 教学重点、难点1. 如何利用化学反应新物质,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2. 怎样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四. 考点分析本节内容在高考中主要考查点是:1. 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反应原理和尾气处理方法,制备装置及收集方法。

2. 原电池工作原理,原电池中的电极反应,电极的判断和原电池的应用。

五. 知识要点人类利用化学反应,不但要利用化学反应产生的新物质,还要充分利用化学反应过程中产生的能量。

在化学反应中,能量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通常有热能、电能等。

(一)氯气的制法1.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1)反应原理:()O H 2Cl MnCl HCl 4MnO 2222+↑+∆+浓(2)实验装置如图装置中所盛试剂及其作用:C 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D 浓硫酸,除去氯气中的水蒸气(或干燥氯气); F 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尾气中的氯气。

(3)验满方法如果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氯气,可在瓶口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来检验,也可以用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来检验。

(4)实验步骤①组装仪器使之构成成套装置:I. 组装仪器的顺序是:“先左后右、先下后上”;II. 气体在洗气瓶中的走向是长管进气,短管出气。

②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检验装置的气密性一定要在装入药品之前进行。

应把制备装置、净化装置、收集装置作为一个整体来检验气密性。

检验方法是: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将最末端的导气管插入盛水的烧杯中,用手捂热圆底烧瓶(或点燃酒精灯,对圆底烧瓶微微加热),若导气管的末端有气泡冒出,且松手后(或拿开酒精灯后)导气管内有一段水柱,则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步步高2015届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配套导学案第1章-课后练习1-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1).doc

步步高2015届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配套导学案第1章-课后练习1-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1).doc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一)——实验常用仪器和试剂1.(2010·安徽理综,8)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符合实验要求的是()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实验基本操作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仪器选择和实验细节的掌握程度。

B项容量瓶定容时,直到容量瓶中液面接近刻度线1~2 cm处时,再改用胶头滴管滴加;C项阳极材料铜是活泼电极,阳极铜放电,不符合实验要求;D项高温煅烧石灰石时,不能用酒精灯加热,应用酒精喷灯且灼烧过程中会产生CO2气体,坩埚不能加盖。

2.(2009·安徽理综,9)下列选用的相关仪器符合实验要求的是()A B C D存放浓硝酸分离水和乙酸乙酯准确量取9.50 mL水实验室制取乙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实验基本操作以及实验仪器的使用,意在考查考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不能用橡胶塞,一般用玻璃塞,A选项错误;水和乙酸乙酯互不相溶,可以用分液漏斗分离,B选项正确;量筒量取液体只能精确到0.1 mL,C选项错误;实验室制取乙烯需要的温度为170℃,该温度计的量程不足,D选项错误。

3.(2010·重庆理综,7)下列实验装置(固定装置略去)和操作正确的是()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基本实验设计和化学常见仪器的识别能力,旨在通过本题考查学生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理解和装置的正确应用。

氢氧化钠溶液应该用碱式滴定管盛装,B错;HCl在NaOH溶液中极易溶解,容易造成溶液倒吸,漏斗不应该没入溶液中,C错;中和热的测定实验中,温度计应该插入反应液中,D错。

4.(2009·山东理综,30改编)若某实验过程中有氨气逸出,应选用下列__________装置回收(填代号)。

答案 b解析氨气极易溶于水,要注意防倒吸,a装置广口瓶内的进气管长,容易倒吸,b装置中的倒置漏斗,可以防倒吸。

题组一常见仪器1.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将固体加入容量瓶中溶解并稀释至刻度,配制成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B.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湿润的pH试纸上测定其pHC.用NaOH溶液洗涤并灼烧铂丝后,再进行焰色反应D.读取滴定管内液体的体积时,俯视读数导致读数偏小答案 D解析A项,容量瓶不能用来直接盛装固体配制溶液,要将固体先在烧杯中溶解,冷却至室温,转移到容量瓶中,A项错误;B项,pH试纸不能润湿,润湿后会改变待测液的浓度,从而测定不准,B项错误;C项进行焰色反应时铂丝用盐酸洗涤并灼烧,如用NaOH溶液洗涤会使NaOH粘附在铂丝上,干扰检验其他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C项错误;D项正确。

步步高2016届高考化学(人教版新课标)一轮复习配套资料:第十章 学案48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步步高2016届高考化学(人教版新课标)一轮复习配套资料:第十章 学案48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一、沉淀溶解平衡
-2-
1.沉淀的溶解平衡是怎样建立的?勒夏特列原理是否适用于该平衡? 2.难溶电解质溶解能力的大小,通常怎样表示?其大小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3.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有哪些?各怎样影响?
典例导悟 1 下表是五种银盐的溶度积常数(25 ℃): 化学 AgCl Ag2SO4 Ag2S AgBr AgI 式 - - - - - 1.8×10 10 1.4×10 5 6.3×10 50 5.4×10 13 8.3×10 17 溶度 2 3 3 2 2 mol mol mol mol mol 积 - - - - - · L 2 · L 3 · L 3 · L 2 · L 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五种物质在常温下溶解度最大的是 Ag2SO4 B.将氯化银溶解于水后,向其中加入 Na2S,则可以生成黑色沉淀 C.氯化银、溴化银和碘化银三种物质在常温下的溶解度逐渐增大 D.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是有条件的,外界条件改变时,平衡也会发生移动 听课记录: 变式演练 1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CaCO3 能够溶解在 CO2 的水溶液中 B.Mg(OH)2 可溶于盐酸,不溶于 NH4Cl 溶液 C.AgCl 可溶于氨水 D.MgSO4 溶液中滴加 Ba(OH)2 得到两种沉淀 典例导悟 2 (2008· 山东理综,15)某温度
-3-
典例导悟 3 (2011· 泰安月考 ) 已知 Ksp(AgCl) = 1.8×10 10 mol2· L 2 , Ksp(Ag2CrO4) = -12 -1 -1 3 -3 1.9×10 mol · L , 现在向 0.001 mol· L K2CrO4 和 0.01 mol· L KCl 混合液中滴加 0.01 mol· L -1 AgNO3 溶液,通过计算回答: - - (1)Cl 、CrO2 4 谁先沉淀? - (2)刚出现 Ag2CrO4 沉淀时,溶液中 Cl 浓度是多少?(设混合溶液在反应中体积不变)

【步步高】2021届高考化学大一轮温习 第十三章 晶体的结构与性质配套导学案(含解析)鲁科版(1)

【步步高】2021届高考化学大一轮温习 第十三章 晶体的结构与性质配套导学案(含解析)鲁科版(1)

学案65晶体的结构与性质[考纲要求] 1.明白得离子键的形成,能依照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点说明其物理性质。

2.了解原子晶体的特点,能描述金刚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3.明白得金属键的含义,能用金属键理论说明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

4.了解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的结构微粒、微粒间作使劲的区别。

知识点一晶体与非晶体1.晶体与非晶体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晶胞(1)概念描述晶体结构的__________。

(2)晶体中晶胞的排列——无隙并置①无隙:相邻晶胞之间没有__________。

②并置:所有晶胞________排列、________相同。

知识点二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1.分子晶体的结构特点(1)晶体中只含__________。

(2)分子间作使劲为______________,也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子密堆积:一个分子周围通常有____个紧邻的分子。

2.原子晶体的结构特点(1)晶体中只含原子。

(2)原子间以____________结合。

问题试探1.具有规那么几何外形的固体必然是晶体吗?晶胞是不是必然为“平行六面体”?知识点三金属晶体1.金属键(1)“电子气理论”要点该理论把金属键描述为金属原子脱落下来的__________形成遍及整块晶体的“电子气”,被__________所共用,从而把所有的金属原子维系在一路。

(2)金属晶体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________形成的一种“巨分子”。

金属键的强度__________。

2.金属晶体的几种堆积模型堆积模型采纳这种堆积的典型代表空间利用率配位数晶胞简单立方Po52%钾型Na、K、Fe68%镁型Mg、Zn、Ti74%12铜型Cu、Ag、Au74%知识点四1.离子晶体(1)概念①离子键:__________间通过________________(指彼此排斥和彼此吸引的平稳)形成的化学键。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学案(鲁科版): 第6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第2节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学案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学案(鲁科版): 第6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第2节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学案

第2节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对应学生用书第116页)[考纲知识整合]1.电解让直流电通过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的电解质,在两个电极上分别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过程。

提醒:注意电解与电离两概念的联系与区别联系:电解是在电解质电离的基础上完成的。

区别:电解需外加电源,是化学过程,电离一般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完成,为物理过程。

2.电解池及其工作原理(1)概念:电解池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

(2)构成条件①有与外接直流电源相连的两个电极。

②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的电解质)。

③形成闭合回路。

(3)电解池工作原理(以电解CuCl 2溶液为例)(4)电解池中电子和离子的移动①电子:从电源负极流出后,流向电解池阴极;从电解池的阳极流向电源的正极。

②离子:阳离子移向电解池的阴极,阴离子移向电解池的阳极。

③电流:从电源的正极流出,流入阳极,再通过电解质溶液流入阴极,最后流向负极。

(5)两极放电(氧化或还原)顺序①阴极:阳离子放电顺序:Ag +>Fe 3+>Cu 2+>H +(酸)>Fe 2+>Zn 2+>H +(水)>Al 3+>Mg 2+>Na +>Ca 2+>K +。

阳极:金属(Au 、Pt 除外)电极>S 2->I ->Br ->Cl ->OH ->含氧酸根离子。

提醒:①阴极不管是什么材料,电极本身都不反应,一定是溶液(或熔融的电解质)中的阳离子放电。

②阳极材料若是金属电极(Au 、Pt 除外),溶液中的阴离子不反应,电极金属失电子被氧化。

3.惰性电极的电解规律(1)电解水型——含氧酸、强碱、活泼金属含氧酸盐①阴极反应式为4H ++4e -===2H 2↑,阳极反应式为4OH --4e -===2H 2O +O 2↑,总反应方程式为2H 2O=====通电2H 2↑+O 2↑。

②电解度浓度变大,pH 可能变大、变小或不变,可加H 2O 复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章物质结构与性质(选考)
原子结构与性质
一、原子结构
1.构造原理
(1)能级序数与能层能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2)在同一能层中,各能级间的能量关系如何?
(3)当能层不同,能级相同时,其能量关系如何?
(4)高能层上的电子能量一定比低能层上的能量高吗?
2.电子云
怎样理解电子云的小黑点及小黑点的疏密?
3.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
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表示方法有哪些?各表示什么含义?请举例说明。

典例导悟1A、B、C、D、E代表5种元素。

请填空:
(1)A元素基态原子的最外层有3个未成对电子,次外层有2个电子,其元素符号为____;
(2)B元素的负一价离子和C元素的正一价离子的电子层结构都与氩相同,B的元素符号为____,C的元素符号为____;
(3)D元素的正三价离子的3d亚层为半充满,D的元素符号为____,其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

(4)E元素基态原子的M层全充满,N层没有成对电子,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E的元素符号为______,其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二、元素周期律与元素推断
1.元素周期律所描述内容汇总(完成下表)
在试题中,通常用元素周期律的某项内容,来推断新元素名称,然后再考查该元素的其它性质。

典例导悟2下表列出前20号元素中的某些元素性质的一些数据:
(1)以上10种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是________(填编号)。

(2)上述⑤⑥⑦三种元素中的某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每一个原子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的物质可能是_________(写分子式)。

元素⑨和⑩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它是一种重要的结构材料,推测它应属于__________晶体;元素①的原子价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①⑥⑦⑩四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③和⑨两元素比较,非金属性较弱的是______(填名称),可以验证你的结论的是下列中的______(填序号)。

A.气态氢化物的挥发性和稳定性
B.单质分子中的键能
C.两元素的电负性
D.含氧酸的酸性
E.氢化物中X—H键的键长(X代表③和⑨两元素)
F.两单质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
原子结构与性质
【课堂活动区】
一、1.(1)随着能级序数n的增大,能层能量逐渐升高,即E(K)<E(L)<E(M)<E(N)。

(2)在同一能层中,各能级是按s、p、d、f的顺序逐渐
升高,即E(n s)<E(n p)<E(n d)<E(n f)
(3)能层序数越大,能量越高,如1s<2s<3s<……
(4)不一定,不同能层的能级上,能量有交错现象,
如E(3d)>E(4s)、E(4d)>E(5s)、E(5d)>E(6s)、
E(6d)>E(7s)、E(4f)>E(5p)、E(4f)>E(6s)等。

2.(1)电子云表示电子在核外空间某处出现的几率,不代表电子的运动轨迹。

(2)一个小黑点不代表一个电子,只是代表电子在此处出现过。

(3)电子云图中的小黑点的疏密表示电子出现几率的大小。

密:几率大;疏:几率小。

3.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
(1)原子结构示意图(或称原子结构简图)可表示核外电子分层排布和核内质子数,如。

(2)电子式可表示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如。

(3)电子排布式
①用数字在能级符号右上角标明该能级上排布的电子数,这就是电子排布式。

例如:K:1s22s22p63s23p64s1。

②为了避免电子排布式书写过于繁琐,把内层电子达到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结构的部分用相应稀有气体的元素符号外加方括号表示。

如K:[Ar]4s1。

(4)电子排布图(又称为轨道表示式)
每个圆圈(或方框)代表一个原子轨道,每个箭头代表一个电子,如第二周期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图如图所示。

二、1.减小主族序数主族序数-8增大逐渐减小增大逐渐减小减弱增强增强减弱减弱
增强减弱增强增强减弱难易增强易难减弱
典例导悟
1.(1)N(2)Cl K(3)Fe1s22s22p63s23p63d64s2或[Ar]3d64s2
(4)Cu1s22s22p63s23p63d104s1或[Ar]3d104s1
解析(1)根据A元素基态原子的最外层有3个未成对电子,次外层有两个电子,可推知该
元素是氮元素,符号为N。

(2)根据B、C元素的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与氩相同,可推知B为氯(Cl),C为钾(K)。

(3)因D元素的正三价离子的3d亚层为半充满,可知D为铁元素(Fe),其基态原子的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64s2。

(4)E元素基态原子的M层全充满,N层没有成对电子,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推知E为铜(Cu),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

2.(1)②
(2)PCl3、CCl4Si3N4原子3s23p4
(3)HCl>H2S>PH3>SiH4
(4)氮元素C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