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合集下载

山东省泰安市第四中学2021届高三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

山东省泰安市第四中学2021届高三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

山东省泰安市第四中学2021届高三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一、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其中1—7题为单选,8—12题为多选,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河宽d ,一小船从A 岸到B 岸。

已知船在静水中的速度v 大小不变,航行中船头始终垂直河岸,水流的速度方向与河岸平行,若小船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则A.越接近河岸船的速度越大B.越接近河岸水的流速越小C.各处水的流速相同D.船渡河所用的时间小于d t v =2.如图所示,两小球P 、Q 从同一高度分别以v 1和v 2的初速度水平抛出,都落在了倾角θ=37°的斜面上的A 点,其中小球P 垂直打到斜面上,则v 1、v 2大小之比为 A .9:8 B .8:9 C .3:2 D .2:3 3.在修筑铁路时,弯道处的外轨会略高于内轨.如图所示,当火车以规定的行驶速度转弯时,内、外轨均不会受到轮缘的挤压,设此时的速度大小为v ,重力加速度为g ,两轨所在面的倾角为θ,则A .该弯道的半径2sin v r g θ=B .当火车质量改变时,规定的行驶速度大小随之变化C .当火车速率大于v 时,外轨将受到轮缘的挤压D .当火车以规定速度行驶时,火车只受重力和支持力4.2021年1月,我国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在月球背面着陆,在探测器“奔向”月球过程中,用h 表示探测器与地球表面的距离,E p 表示它相对地球的重力势能,能够描述E p 随h 变化关系的是5.世界上没有永不谢幕的传奇,NASA 的“卡西尼”号探测器进入图形探测任务的最后篇章。

据 NASA 报道,“卡西尼”2021 年 4月 26 日首次到达土星和土星内环(碎冰块、岩石块、尘埃等组成)之间,并在近圆轨道做圆周运动。

在极其稀薄的大气作用下开启土星探测之旅的。

AP v 2 v 1 Q θ最后阶段---“大结局”阶段。

这一阶段将持续到 2021 年 9 月中旬,直至坠向土星的怀抱。

2021届山东省泰安市宁阳一中高三(上)模块考试物理试题(精品解析版)

2021届山东省泰安市宁阳一中高三(上)模块考试物理试题(精品解析版)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一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模块考试物理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1. 木块A 、B 分别重50N 和60N ,它们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5,夹在A 、B 之间的轻弹簧被压缩了2cm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400N/m ,系统置于水平地面上静止不动。

现用F =2N 的水平拉力作用在木板B 上,如图所示,则F 作用后木板A 、B 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分别为( )A. 8N ,10NB. 8N ,15NC. 10N ,8ND. 10N ,15N【答案】A 【解析】【详解】木块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近似等于滑动摩擦力,木块A 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A A 12.5N F G μ==木块B 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B B 15N F G μ==弹簧对木块A 、B 的弹力为8N F kx ==弹对于木块A ,弹簧对木块A 的弹力小于木块A 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所以木块A 处于静止状态,根据平衡可得,A 受到静摩擦力A =8N F 静对于木块B ,在水平方向拉力F 和弹簧对木块B 的弹力的合力为8N 2N 10N +=小于木块B 受到最大静摩擦力,所以木块B 处于静止状态,根据平衡可得,B 受到静摩擦力=10N F B 静故选A 。

2. 赵凯华教授说过“加速度是人类认识史上最难建立的概念之一,也是每个初学物理的人最不易真正掌握的概念…”.所以对加速度的认识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大,加速度一定大B. 速度变化得越快,加速度就变化的越快C. 物体加速度变大,则速度也一定是在变大D. 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 【答案】D 【解析】加速度反映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的大小取决于速度的变化率,与速度的大小无关,故A 错误;加速度反应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变化得越快,加速度就越大,但加速度的变化不一定大.故B 错误;物体加速度变大,但如果加速度和速度方向相反,则速度在减小,故C 错误;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可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故D 正确.故选D.3. 某物理小组用传感器探究一质量为m 的物体从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的情况,得到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则由图象可知( )A. 物体在t =14 s 时速度为4.8 m/sB. 物体在10~14 s 内的平均速度为3.8 m/sC. 物体先做加速运动,再做减速运动,最后做匀速运动D. 物体在t =2 s 与t =8 s 时所受合外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答案】B 【解析】【详解】A .加速度时间图象与坐标轴所围图形面积表示速度变化,所以物体在t =14s 时速度为1410.40.60.40.2(40.6240.24)m /s 4.2m /s 222v ++=⨯⨯+⨯+⨯+⨯=故A 项错误;B .物体在10s 末的速度为1010.60.40.20.4(0.6424)m /s 3.4m /s 222v ++=⨯⨯+⨯+⨯=t =14s 时的速度1410(3.40.24)m /s 4.2m /s v v at =+=+⨯=物体在10~14 s 内的平均速度为1014 3.4 4.2m /s 3.8m /s 22v v v ++=== 故B 项正确;C .从t =0到t =10s 的时间内物体的加速度在变化,且方向一直为正,则物体先做加速度变大的变加速运动,再做加速度减小的变加速运动,最后做匀加速运动,故C 错误;D .由图知,物体在t =2s 与t =8s 时的加速度大小不相等、方向相同,由牛顿第二定律知,在这两个时刻物体所受合外力大小不相等,方向相同,故D 项错误。

2021-2022学年山东省泰安市第十中学高三物理测试题带解析

2021-2022学年山东省泰安市第十中学高三物理测试题带解析

2021-2022学年山东省泰安市第十中学高三物理测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单选)如图所示,电源的电动势为E、内阻为r,L1、L2为两个相同的灯泡,线圈L的直流电阻不计,与灯泡L1连接的是一只理想二极管D.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闭合开关S稳定后L1、L2亮度相同B.断开S的瞬间,L2会逐渐熄灭C.断开S的瞬间,L1中电流方向向左D.断开S的瞬间,a点的电势比b点高参考答案:D2. 物理公式不仅反映了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也确定了单位间的关系。

现有物理量单位:m (米)、s(秒)、C(库)、A(安)、V(伏)、F(法)、T(特)和Wb(韦伯),由它们组合成的单位与力的单位N(牛)等价的是A.V·C/s B.C/F·s C.T·s·C/ m D.Wb·A/m参考答案:D3. F1、F2合力方向竖直向下,若保持F1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保持F2的大小不变,而将F2的方向在竖直平面内转过60°角,合力的方向仍竖直向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F1一定大于F2 B.F1可能小于F2C.F2的方向与水平面成30°角 D.F1方向与F2的方向成60°角参考答案:AC由于合力始终向下,可知F2与F2′的水平分力相同.故F2与F2′关于水平方向对称.所以F2与水平方向成30°,设F1与竖直方向成α,如图所示.对各力进行分解可得:F1sinα=F2cos30°.①F1cosα>F2sin30°.②由①2+②2得:F12>F22.即F1>F2.4. (单选)已知地球质量是月球质量的a倍,地球半径是月球半径的b倍,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地球表面和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之比为;B.卫星环绕地球表面运行和环绕月球表面运行的速率之比为C.卫星环绕地球表面运行和环绕月球表面运行的周期之比为D.卫星环绕地球表面运行和环绕月球表面运行的角速度之比为参考答案:C5. 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的虚线上方是一匀强磁场B,从虚线下方竖直上抛一正方形线圈,线圈越过虚线进入磁场,最后又落回原处,运动过程中线圈平面保持在竖直面内,不计空气阻力。

解析山东省泰安市2021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解析山东省泰安市2021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2020┄2021学年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上)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6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7~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如图所示,斜面体A放置再水平地面上,物块P放在斜面上,用平行于斜面的轻弹簧将物块P栓接在挡板B上,在物块P上施加竖直向上的拉力F,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下列作用力一定存在的是( )A.物块P与斜面之间的摩擦力B.物块P与斜面之间的弹力C.地面与斜面体A之间的摩擦力D.地面与斜面体A之间的弹力2.如图所示,两个质量不同的小球用长度不等的细线系在同一点,并在同一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则一定相同的物理量是( )A.两小球运动的周期ﻩB.两小球运动的线速度C.两小球运动的向心加速度D.两绳中拉力3.如图,在点电荷Q产生的电场中,将两个带正电的试探电荷q1、q2分别置于A、B两点,虚线为等势线.取无限远处为零电势点,若q1、q2移动至无限远的过程中外力克服电场力做的功相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两点的电势相等B.Q带正电荷C.q1的电荷量大于q2的电荷量D.q1在A点的电势能等于q2在B点的电势能4.假设地球可视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0,与地球表面相距为h处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1.忽略地球自转,引力常量为G.则地球的质量为( )A.B.C.D.5.如图所示,物块以一定的初速度并在沿斜面向上的恒定拉力F用下,沿倾角为30°的粗糙斜面向上运动.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6m/s2方向沿斜面向下,g取10m/s2.物块在向上运动过程中,其机械能( )A.一定增加 B.一定减小C.不变D.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小6.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中,有方向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匀强电场,其中坐标原点0处的电势为0V,点A处的电势为6V,点B处的电势为3V,则电场强度的大小为()A.100V/mﻩB.100V/mC.200V/mﻩD.200V/m7.从地面上以初速度竖直上抛一质量为m的小球,若运动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与其速率成正比,球运动的速率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t1时刻到达最高点,再落回地面,落地速率为v1,且落地前小球已经做匀速运动,则整个在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球被抛出时的加速度值最大,到达最高点的加速度值最小B.小球的加速度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减小,在下降过程中也逐渐减小C.小球抛出瞬间的加速度大小为(1+)gD.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等于8.航天飞机在完成对哈勃空间望远镜的维修任务后,在A点从圆形轨道Ⅰ进入椭圆轨道Ⅱ,B 为轨道Ⅱ上的一点,如图所示,关于航天飞机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在轨道Ⅱ上经过A的速度小于经过B的速度B.在轨道Ⅱ上经过A的速度小于在轨道Ⅰ上经过A的速度C.在轨道Ⅱ上运动的周期小于在轨道Ⅰ上运动的周期D.在轨道Ⅱ上经过A的加速度小于在轨道Ⅰ上经过A的加速度9.如图所示,B为竖直圆轨道的左端点,它和圆心O的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一小球在圆轨道左侧的A点以速度v0平抛,恰好沿B点的切线方向进入圆轨道,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则由此可求出( )A.AB间的水平距离ﻩB.AB间的竖直距离C.小球从A到B的飞行时间ﻩD.小球在C点对轨道的压力10.一质量为m的质点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从某时刻起受到水平外力F的作用,经时间t后将外力变为但方向不变,再经过相同时间t.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全过程中的最大功率是B.全过程中的最大功率是C.全过程的平均功率是D.第1个t内与第2个t内质点的动能增加量之比是4:5二、本题共2小题,共14分.用钢笔或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纸上规定位置.11.某同学在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中,设计了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他先测出不挂钩码时弹簧的自然长度,再将钩码逐个挂在弹簧的下端,每次都测出相应的弹簧总长度,将数据填在下面的表中.(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测量次序123456弹簧弹力大小F/N00.490.98 1.47 1.96 2.45弹簧总长x/cm67.168.349.4810.8511.75(1)根据实验数据在图乙的坐标纸上已描出了前四次测量的弹簧所受弹力大小F跟弹簧总长x之间的函数关系点,请把第5、6次测量的数据对应的点描出来,并作出F﹣x图线.(2)图线跟x坐标轴交点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3)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___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2.某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小车的加速度与所受合力的关系.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装有力传感器的小车由绕过定滑轮的细绳与砂桶连接,小车后面连接通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主要操作如下:①缓慢向小桶中加入细砂,直到轻推小车后小车缓慢运动,记下此时传感器的示数F0.②再将小车放回原处并按住,向小桶中加入一定量的细砂,此状态下传感器的示数记为F1;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交变电流的频率为50Hz),释放小车,小车运动过程中传感器的示数记为F2.将F1、F2数值记录在该条纸带上.③改变砂桶中砂的质量,重复步骤②,获得多组数据.(1)某次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量出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如图,则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__m/s2.(2)利用测得数据绘制a﹣F图象.甲同学用F=F1﹣F0作横坐标,则他绘制出的a﹣F图象可能是__________;乙同学用F=F2﹣F0作横坐标,则他绘制出的a﹣F图象可能是__________;丙同学漏掉了F0,直接用F=F1作横坐标,则他绘制出的a﹣F图象可能是__________.三、解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6分.用钢笔或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纸上规定位置,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13.质量均为m的小球A、B由绕过定滑轮的细绳连接,A套在光滑竖直杆上,定滑轮到杆的距离为L,让A从图示位置(A处的细绳与竖直方向夹角为45°)处由静止开始滑下,求:(1)当球A到达与定滑轮等高处时,球B的速度.(2)当球A到达定滑轮下方细绳与杆的夹角为45°时,球A的速度.14.甲乙两辆汽车都从静止出发做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方向一直不变.在第一段时间间隔内,两辆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不变,在接下来的相同时间间隔内,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增加为原来的两倍,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减小为原来的一半,全过程中甲乙两车走过的路程恰好相同.求第二段时间结束时甲乙两车的速度之比.15.如图甲所示,在竖直平面内有一个固定的直角三角形斜面体,倾角θ为30°,斜边长为x0.斜面顶部安装一个轻小的定滑轮,通过定滑轮连接两个物体A、B(均可视为质点),物体A 的质量为m.所有摩擦均不计,开始时B处于斜面顶部,A物体距离滑轮也为x0,此时系统恰好保持静止.现给B物体施加一个平行于斜面斜向下的恒力F,使B由静止沿斜面向下运动,A物体的动能随位移x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求:(1)B物体的质量M.(2)恒力F的大小.16.(16分)如图所示,质量m=1kg的长木板A放在水平地面上,在木板的最右端放一质量也为m=l kg的物块B.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2,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1.现用一水平力F=9N作用在木板上,使木板由静止开始匀加速运动,经过t1=1s,撤去拉力.最终物块没有滑离木板.设物块与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 取10m/s2)求:(1)撤去拉力时,木板的速度大小v1.(2)木板的最小长度L.(3)物块最终与木板右端的距离s.ﻬ2020┄2021学年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上)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6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7~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如图所示,斜面体A放置再水平地面上,物块P放在斜面上,用平行于斜面的轻弹簧将物块P栓接在挡板B上,在物块P上施加竖直向上的拉力F,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下列作用力一定存在的是()A.物块P与斜面之间的摩擦力B.物块P与斜面之间的弹力C.地面与斜面体A之间的摩擦力D.地面与斜面体A之间的弹力【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物体的弹性和弹力.【专题】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分析】先对物体P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及拉力F和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大小,分析摩擦力和弹力的情况;再对整体受力分析,研究地面对斜面体A的摩擦力和弹力情况.【解答】解:A、对物体P受力分析,受重力、弹簧的弹力(可能有)、推力F和静摩擦力(可能有),讨论:如果推力、重力的下滑分力和弹簧的弹力三力平衡,则没有静摩擦力;如果推力、重力的下滑分力和弹簧的弹力三力不平衡,则有静摩擦力;故A错误;B、物块P静止在斜面上,必定受到斜面的支持力,则物块P与斜面之间一定存在弹力,故B正确;CD、对整体受力分析,由于F有水平向右的分力,根据平衡条件,地面对A必定有向左的静摩擦力,则地面对A必定有弹力,故CD正确;故选:BCD【点评】本题关键是灵活地选择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然后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分析,注意物体P与斜面体间的静摩擦力、弹簧弹力方向的不确定性.2.如图所示,两个质量不同的小球用长度不等的细线系在同一点,并在同一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则一定相同的物理量是( )A.两小球运动的周期B.两小球运动的线速度C.两小球运动的向心加速度D.两绳中拉力【考点】向心力;牛顿第二定律.【专题】牛顿第二定律在圆周运动中的应用.【分析】两个小球均做匀速圆周运动,对它们受力分析,找出向心力来源,可先求出角速度,再由角速度与线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的关系公式求解.【解答】解:A、对其中一个小球受力分析,如图,小球受重力,绳子的拉力,由于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故由合力提供向心力;将重力与拉力合成,合力指向圆心,由几何关系得,合力为:F=mgtanθ…①;由向心力公式得到:F=mω2r…②;设球与悬点间的高度差为h,由几何关系,得轨道半径为:r=htanθ…③;由①②③三式得:ω=,与绳子的长度和轨道半径无关,则角速度相等,由T=知,周期相同,故A正确;B、由v=wr,知两球轨道半径不等,则线速度大小不等,故B错误;C、由a=ω2r,两球轨道半径不等,向心加速度不同,故C错误;D、绳中拉力为T=,θ不同,则T不同,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关键要对球受力分析,找向心力来源,求角速度;同时要灵活应用角速度与线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公式.3.如图,在点电荷Q产生的电场中,将两个带正电的试探电荷q1、q2分别置于A、B两点,虚线为等势线.取无限远处为零电势点,若q1、q2移动至无限远的过程中外力克服电场力做的功相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两点的电势相等B.Q带正电荷C.q1的电荷量大于q2的电荷量D.q1在A点的电势能等于q2在B点的电势能【考点】电势能.【分析】将两个带正电的试探电荷q1、q2移动到无穷远的过程中外力克服电场力做功,说明Q带负电,即可判断A、B电势高低;由图分析可知:A与无穷远间的电势差大于B与无穷远间的电势差,根据电场力做功公式W=qU,分析电荷量的大小;根据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关系,即可判断q1在A点的电势能与q2在B点的电势能的大小.【解答】解:AB、由题,将两个带正电的试探电荷q1、q2移动到无穷远的过程中外力克服电场力做功,则知Q与两个试探电荷之间存在引力,说明Q带负电,电场线方向从无穷远处指向Q,则A点电势小于B点电势.故AB错误.C、由图分析可知:A与无穷远间的电势差大于B与无穷远间的电势差,将q1、q2移动到无穷远的过程中外力克服电场力做的功相等,根据电场力做功公式W=qU,得知,q1的电荷量小于q2的电荷量.故C错误.D、将q1、q2移动到无穷远的过程中外力克服电场力做的功相等,两个试探电荷电势能的变化量相等,无穷远处电势能为零,则q1在A点的电势能等于q2在B点的电势能.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根据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分析电势能的大小,并掌握由电场力做功,来判定点电荷正负,及知道沿着电场线方向,电势是降低的等等,都是常用的思路.4.假设地球可视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0,与地球表面相距为h处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1.忽略地球自转,引力常量为G.则地球的质量为( )A.ﻩB.C. D.【考点】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定量思想;推理法;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专题.【分析】对地面和高空,均利用万有引力等于重力列式,最后联立求解即可.【解答】解:在地面,重力等于万有引力,故:mg0=在高度为h的位置,重力等于万有引力,故:mg1=联立解得:M=故选:A【点评】本题关键是明确在不考虑地球转动的情况下,重力等于万有引力,知道重力加速度随着高度的变化而变化.5.如图所示,物块以一定的初速度并在沿斜面向上的恒定拉力F用下,沿倾角为30°的粗糙斜面向上运动.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6m/s2方向沿斜面向下,g取10m/s2.物块在向上运动过程中,其机械能()A.一定增加B.一定减小C.不变 D.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小【考点】功能关系.【分析】当物体只有重力做功,物体的机械能守恒.当除重力以外的做功时,机械能将发生变化,先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确定出除重力以外各力的合力方向,结合功能关系判断.【解答】解:物体的加速度为a=6m/s2,方向沿斜面向下,以向下为正方向,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sin30°+f﹣F=ma,解得f﹣F=ma﹣mgsin30°=6m﹣5m=m>0,说明除重力以外各力的合力方向沿斜面向下,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所以这个合力对物体做负功,根据功能关系可知物块的机械能一定减小,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理解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掌握功能原理,知道当除重力以外的力做功的代数和不为零,机械能不守恒.6.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中,有方向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匀强电场,其中坐标原点0处的电势为0V,点A处的电势为6V,点B处的电势为3V,则电场强度的大小为( )A.100V/mﻩB.100V/mﻩC.200V/mﻩD.200V/m【考点】电场强度.【专题】电场力与电势的性质专题.【分析】根据匀强电场中电势差公式U=Ed可知,相等距离(非等势面方向)电势差相等,取OA的中点C,C与B为等势点,连接BC,作出BC的垂线,即为电场线,根据几何关系求出电场强度的方向与x轴正方向的夹角.【解答】解:OA的中点C的电势为3V,将C点与B点连接,如图,电场线与等势线垂直,根据几何关系得:BC=cm,则OB沿电场线方向上的距离为:OD=sin60°=1.5cm.所以电场强度为:E===200V/m.故选:D.【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电场线与等势线垂直,掌握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与电势差的关系式E=,注意公式中d是沿电场线方向上的距离.7.从地面上以初速度竖直上抛一质量为m的小球,若运动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与其速率成正比,球运动的速率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t1时刻到达最高点,再落回地面,落地速率为v1,且落地前小球已经做匀速运动,则整个在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球被抛出时的加速度值最大,到达最高点的加速度值最小B.小球的加速度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减小,在下降过程中也逐渐减小C.小球抛出瞬间的加速度大小为(1+)gD.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等于【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由图象得到小球上升过程和下降过程的运动规律,然后进行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进行分析.【解答】解:AB、上升过程,小球受重力和空气阻力,合力向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mg=ma,解得:a=g+>g;由于是减速上升,空气阻力逐渐减小,故加速度不断减小;下降过程,受重力和阻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f=ma′,解得:a′=g﹣<g;由于速度变大,阻力变大,故加速度不断减小;最后是匀速,故加速度为零;即上升和下降过程,加速度一直在减小,最后匀速时一直为零;因此小球被抛出时的加速度值最大,匀速运动时加速度最小.故A错误,B正确;C、空气阻力与其速率成正比,最终以v1匀速下降,有:mg=kv1;小球抛出瞬间,有:mg+kv0=ma0 ;联立解得:a0=(1+)g,故C正确;D、全过程中小球做的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所以全过程的平均速度不等于.故D 错误.故选:BC【点评】本题要知道速度时间图象斜率表示加速度,面积表示位移,加速度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析,知道公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8.航天飞机在完成对哈勃空间望远镜的维修任务后,在A点从圆形轨道Ⅰ进入椭圆轨道Ⅱ,B 为轨道Ⅱ上的一点,如图所示,关于航天飞机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在轨道Ⅱ上经过A的速度小于经过B的速度B.在轨道Ⅱ上经过A的速度小于在轨道Ⅰ上经过A的速度C.在轨道Ⅱ上运动的周期小于在轨道Ⅰ上运动的周期D.在轨道Ⅱ上经过A的加速度小于在轨道Ⅰ上经过A的加速度【考点】人造卫星的加速度、周期和轨道的关系.【专题】人造卫星问题.【分析】A、轨道Ⅱ上由A点运动到B点,引力做正功,动能增加.B、从轨道Ⅰ的A点进入轨道Ⅱ需减速,使万有引力大于所需要的向心力,做近心运动.C、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比较轨道Ⅱ和轨道Ⅰ上运动的周期.D、根据牛顿第二定律,通过比较所受的万有引力比较加速度.【解答】解:A、轨道Ⅱ上由A点运动到B点,引力做正功,动能增加,所以经过A的速度小于经过B的速度.故A正确.B、从轨道Ⅰ的A点进入轨道Ⅱ需减速,使万有引力大于所需要的向心力,做近心运动.所以轨道Ⅱ上经过A的速度小于在轨道Ⅰ上经过A的速度.故B正确.C、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椭圆轨道的半长轴小于圆轨道的半径,所以在轨道Ⅱ上运动的周期小于在轨道Ⅰ上运动的周期.故C正确.D、在轨道Ⅱ上和在轨道Ⅰ通过A点时所受的万有引力相等,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相等.故D错误.故选ABC.【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理解飞船的变轨问题,以及知道开普勒第三定律.9.如图所示,B为竖直圆轨道的左端点,它和圆心O的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一小球在圆轨道左侧的A点以速度v0平抛,恰好沿B点的切线方向进入圆轨道,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则由此可求出( )A.AB间的水平距离B.AB间的竖直距离C.小球从A到B的飞行时间ﻩD.小球在C点对轨道的压力【考点】机械能守恒定律;平抛运动;向心力.【专题】机械能守恒定律应用专题.【分析】根据小球恰好从轨道的B端沿切线方向进入轨道,说明小球通过B点的速度沿着B 点切线方向,从而可以根据速度分解求得经过B点时竖直方向分速度,进而求出运动的时间,根据水平方向上的运动规律求出AB间的水平距离.由机械能守恒求出小球经过C点时的速度,由牛顿运动定律求小球对轨道的压力.【解答】解:ABC、小球经过B点时的速度沿B点的切线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知,小球通过B点时竖直方向上的分速度vy=v0tanα.则小球从A到B的飞行时间t==.则AB间的水平距离x=v0t=AB间的竖直距离y==从A到C,由机械能守恒得:mg[y+R(1﹣cosα)]=﹣在C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得:N﹣mg=m由于轨道半径R未知,所以不能求N,也不能得到小球在C点对轨道的压力.故ABC正确,D错误.故选:ABC.【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运动规律,运用运动的分解研究平抛运动.10.一质量为m的质点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从某时刻起受到水平外力F的作用,经时间t后将外力变为但方向不变,再经过相同时间t.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全过程中的最大功率是B.全过程中的最大功率是C.全过程的平均功率是D.第1个t内与第2个t内质点的动能增加量之比是4:5【考点】功率、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专题】功率的计算专题.【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的加速度,由速度时间公式求得ts末及2ts末的速度,再由动能定理可求得合力的功;由功率公式求得功率【解答】解:A、在拉力F作用下的加速度为:a=,ts末的速度为:v=at=,在拉力为作用下的加速度为:a,2ts末得速度为:,故功率为:P=Fv=P,故功率最大为,故A正确,B错误;C、外力做功为:W=,平均功率为P=,故C错误;D、根据动能定理有:,可知,第1个t内与第2个t内质点的动能增加量之比是4:5,故D正确故选:AD【点评】本题也可由动力学公式求解出ts末及2ts末的速度,再由动能定理求解;不过在过程上就稍微繁琐了点二、本题共2小题,共14分.用钢笔或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纸上规定位置.11.某同学在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中,设计了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他先测出不挂钩码时弹簧的自然长度,再将钩码逐个挂在弹簧的下端,每次都测出相应的弹簧总长度,将数据填在下面的表中.(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测量次序123456弹簧弹力大小F/N00.490.981.471.96 2.45弹簧总长x/cm67.168.349.4810.8511.75(1)根据实验数据在图乙的坐标纸上已描出了前四次测量的弹簧所受弹力大小F跟弹簧总长x之间的函数关系点,请把第5、6次测量的数据对应的点描出来,并作出F﹣x图线. (2)图线跟x坐标轴交点的物理意义是弹簧原长.(3)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43N/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考点】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专题】实验题.【分析】采用描点法作图得到F﹣x图象,根据胡克定律,F﹣x图象的斜率表示劲度系数,纵轴截距表示弹簧的原长.【解答】解:(1)采用描点法作图得到F﹣x图象,如图所示:(2)F﹣x图象中x为原长,根据胡克定律公式F=k•△x,有:F=k(x﹣x0)图象中图线跟x坐标轴交点的坐标为6cm,此时弹力为零,故表示弹簧原长;(3)根据胡克定律得:k=≈0.43N/cm=43N/m.故答案为:(1)如图所示;(2)弹簧原长;(3)43.【点评】对于该实验要注意:1、每次增减砝码测量有关长度时,均要保证弹簧及砝码应处于静止状态.2、测量有关长度时,要注意区分弹簧的原长l0,实际长度l和伸长量x,并明确三者之间的关系.3、坐标系两轴上单位长度所代表的量值要适中,不要过大或过小.4、描线时要将尽可能多的点画在直线上,少数的点尽可能平均的分布于直线两侧.12.某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小车的加速度与所受合力的关系.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装有力传感器的小车由绕过定滑轮的细绳与砂桶连接,小车后面连接通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主要操作如下:①缓慢向小桶中加入细砂,直到轻推小车后小车缓慢运动,记下此时传感器的示数F0.②再将小车放回原处并按住,向小桶中加入一定量的细砂,此状态下传感器的示数记为F1;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交变电流的频率为50Hz),释放小车,小车运动过程中传感器的示数记为F2.将F1、F2数值记录在该条纸带上.③改变砂桶中砂的质量,重复步骤②,获得多组数据.(1)某次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量出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如图,则小车的加速度a=0.16m/s2.(2)利用测得数据绘制a﹣F图象.甲同学用F=F1﹣F0作横坐标,则他绘制出的a﹣F图象可能是A;乙同学用F=F2﹣F0作横坐标,则他绘制出的a﹣F图象可能是D;丙同学漏掉了F0,直接用F=F1作横坐标,则他绘制出的a﹣F图象可能是C.【考点】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专题】实验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1)根据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一恒量,运用逐差法求出小车的加速度.。

2021届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解析版)

2021届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解析版)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一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如图所示,有质量相同的a 、b 两个小球,a 从光滑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自由下滑,b 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 它们到达地面时的动量相同B. 它们到达地面时的动能相同C. 它们到达地面时重力的功率相同D. 它们从开始到到达地面的过程中,重力的冲量相同『答案』B『详解』由动能定理212mgh mv =可知,到达地面时2a b v v gh ==它们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不同A .动量p mv =为矢量,故它们到达地面时的动量方向不同,故A 错误;B .动能为标量,故它们到达地面时的动能相同,故B 正确;C .重力的功率b P mgv =,cos a P mgv θ=故它们到达地面时重力的功率不同,故C 错误; D .b 球有12b h vt =,a 球有12a s vt =,由于 s h >,则ab t t >重力冲量为I mgt =,故重力的冲量不同,故D 错误。

故选B 。

2. 如图所示,人造地球卫星发射过程要经过多次变轨方可到达预定轨道。

先将卫星发射至近地圆轨道Ⅰ,然后在A 点(近地点)点火加速,卫星做离心运动进入椭圆轨道Ⅱ;在B 点(远地点)再次点火加速进入圆形轨道Ⅲ。

关于卫星的发射和变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卫星在圆轨道Ⅰ上运行时的角速度小于在圆轨道Ⅲ上的角速度B. 卫星从轨道Ⅰ转移到轨道Ⅲ的过程中,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机械能守恒C. 卫星在椭圆轨道Ⅱ上运行时,经过A 点时的速度大于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D. 卫星经过B 点时,在椭圆轨道Ⅱ上运行时的加速度大于在圆轨道Ⅲ上运行时的加速度『答案』C『详解』A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22MmGm r rω=,可得 3GMrω=由于13r r <,所以13ωω>,故A 错误;B .卫星从轨道Ⅰ转移到轨道Ⅲ的过程中,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火箭两次点火加速做正功,机械能增加,故B 错误;C .卫星在轨道II 上运行时,机械能大于在轨道I 上运行的机械能,经过A 点时的引力势能相同,则动能大于轨道I 上A 点的动能,即速度大于轨道I 上A 点速度,轨道I 是近地轨道,其速度即为第一宇宙速度,故C 正确;D .由2GMa r =可知,卫星经过B 点时,在椭圆轨道Ⅱ上运行时的加速度等于在圆轨道Ⅲ上运行时的加速度,故D 错误。

泰安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泰安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O Not to squash insects like ants, grasshoppers etc. as these living creatures loo are part of our world and we human beings are their caretakers. 21. What do the programs of the STRAW advocate?
10. What was the man doing?
A. Ordering something to eat.
B. Looking for the counter.
C. Waiting for his friend.
11. What does the woman find interesting?
A. At school.
B. At the office.
3. What are the speakers talking about?
A. A new skirt.
B. A new apartment.
4. When will they get to the concert?
A. 4:30.
B. 4:45.
B. A dance hall.
第二部分阅读(共两节,满分 50 分)
C. Sunny.
C. Traveling abroad. C. To play football. C. Her salary. C. Really tiring. C. At home. C. Mario Cowley. C. Two. C. In 2018. C. A trading post.
A. None.
B. One
19. When was the building named as the historic building?

山东省泰安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泰安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

高三物理试题第页(共6页)2021.1试卷类型:A高三年级考试物理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氢原子的能级分布如图所示,一群氢原子处于n=4的激发态,当它们向较低的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照射金属钙,能使金属钙逸出光电子的光子频率有(金属钙的逸出功为3.20eV )A.3种B.4种C.5种D.6种2.吊床是人们喜爱的休闲方式.如图为人躺在吊床上静止时的情景,吊床由轻绳吊在两个竖直的杆上,绳与杆的夹角左侧大于右侧。

则杆受到绳拉力的A.右侧受到的竖直分力较大B.左侧受到的竖直分力较大C.右侧受到的水平分力较大D.左侧受到的水平分力较大1高三物理试题第页(共6页)3.如图所示有一半圆,其直径水平且与另一圆的底部相切于O 点,O 点恰好是下半圆的顶点,它们处在同一竖直平面内。

光滑直轨道AOB 、COD 与竖直直径的夹角为α、β且α>β。

一小物块先后从两轨道的顶端A 、C 点由静止下滑,分别能通过O 点的通道滑动到下半圆的底部B 、D 点,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运动时间正确的是A.t AO <t CO B.t AO >t CO C.t AB <t CDD.t AB >t CD4.如图(a),为家用燃气灶点火装置的电路原理图,转换器将直流电压转换为图(b)所示的正弦交流电加在理想变压器的原线圈上,设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分别为n 1、n 2。

当两点火针间电压大于5000V 就会产生电火花进而点燃燃气,则闭合S A.电压表的示数为502VB.两点火针间电压的有效值一定大于5000VC.在0~0.5×10-2s 时间内,通过原、副线圈导线横截面的电荷量相等D.当n 2∶n 1>100时,才能点燃燃气5.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质量为m 的弹丸在质量为3m 的管内压缩一轻弹簧,静止在水平地面上。

山东省泰安市高三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B版

山东省泰安市高三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B版

高三年级考试物理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4页,第Ⅱ卷4至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48分)注意事项: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第Ⅱ卷答题纸和答题卡一并收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选错或不答的不得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速度为零的质点一定处于静止状态B.质点的加速度不变时,速度也一定不变C.质点的加速度发生变化时,速度一定变化D.质点做曲线运动时,它的加速度一定是变化的2.游乐园中,乘客乘坐能加速或减速运动的升降机,可以体会超重或失重的感觉,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当升降机加速上升时,游客是处在失重状态B.当升降机减速下降时,游客是处在超重状态C.当升降机减速上升时,游客是处在失重状态D.当升降机加速下降时,游客是处在超重状态3.轻质弹簧吊着小球静止在如图所示的A位置,现用水平外力F将小球缓慢拉到B位置,此时弹簧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 在这一过程中,对于小球和弹簧组成的系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系统的弹性势能增加B.系统的弹性势能变小C.系统的机械能不变D.系统的机械能增加4. 2013年6月13日,神州十号与天宫一号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

对接前神州十号与天宫一号都在各自的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

已知引力常量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神州十号运行的周期和轨道半径可以求出地球的质量B.由神州十号运行的周期可以求出它离地面的高度C.若神州十号的轨道半径比天官一号大,则神州十号的周期比天宫一号小D.漂浮在天宫一号内的宇航号处于平衡状态5.物块由静止从粗糙斜面上的某点加速下滑到另一点,此过程中重力对物块做的功等于A.物块动能的增加量B.物块重力势能的减少量C.物块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和物块动能的增加量以及物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之和D .物块动能的增加量与物块克服摩擦力的做功之和 6.小球从空中自由下落,与水平地面第一次相碰 后弹到某一高度,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 图所示,则A .小球反弹起的最大高度为1.25mB .碰撞时速度的改变量大小为8m/sC .小球是从5m 高处自由下落的D .小球第一次反弹前后加速度相同7.如图所示,在一粗糙水平面上有两个质量分别为1m 和2m 的木块l 和2,中间用一原长为L ,劲度系数为k 的,轻弹簧连接起来,木块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因数均为μ,现用一水平力向右拉木块2,当两木块一起匀速运动时两木块之间的距离是8.如图所示,传送带保持1m/s 的速度顺时针转动,现 将一质量m=0.5kg 的小物体轻轻地放在传送带的a 点上,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a 、b 间的距离L=2.5m ,g=l02/m s .设物体从a 点运动到b 点所经历的时间为t ,该过程中物体和 传送带间因摩擦而产生的热量为Q ,下列关于t 和Q 的值正确的是9.一只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3m/s ,它要渡过一条宽为30m 的河,河水流速为4m/s ,则 这只船A .不可能渡过这条河B .可以渡过这条河,而且最小位移为50mC .过河时间不可能小于l0sD .不能沿垂直于河岸方向过河10.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固定在水平地面上,O 点为弹簧原长时上端的位 置,一个质量为m 的物体从O 点正上方的A 点由静止释放落到弹簧上,物体压缩弹簧到最低点B 后向上运动,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落到O 点后,立即做减速运动B .物体从O 点运动到B 点,动能先增大后减小C .物体在B 时加速度为零D .若不计空气阻力,在整个过程中,物体与弹簧组成系统的机械能守恒11. 一辆汽车在水平路面上以速度0v 匀速行驶时,发动机的功率为P ,牵引力为0F ,从1t 时刻起汽车开上一个倾角为 的坡路,若汽车功率保持不变,水平路面与坡路路况相同,汽车经过一段时间的变速运动后又进入匀速运动状态,则下面关于汽车速度v ,牵引力F 与时间t 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12.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 的滑块静止置于倾角为30o的粗糙斜面上,一根轻弹簧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的P 点,另一端系在滑块上,弹簧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o,则A .弹簧一定处于压缩状态B .滑块可能受到三个力作用C .斜面对滑块的支持力不能为零D .斜面对滑块的摩擦力大小等于mg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注意事项:1.第Ⅱ卷共3页,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答题纸上. 2.答卷前将答题纸上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二、实验题(2小题,共15分) 13.(6分)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影响加速度的因素,提供的器材有长木板、铁架台、米尺、 计时仪器、小车(可视为质点)、砝码等,进行以下探究活动 (l)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