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解剖学精品第三章呼吸系统65页PPT

合集下载

系统解剖学课件:-呼吸系统

系统解剖学课件:-呼吸系统

杓缩 斜小 肌喉
口 杓缩 横小 肌喉

缩环 小杓 声侧 门肌


甲 杓 肌
声 带 、 缩



16
四、喉腔 --喉腔上通喉咽,下通气管 喉口:喉腔的上口,由会厌上缘、杓状会厌襞和杓间切迹围成,朝向后上方。
会厌软骨上缘 杓状会厌襞 杓间切迹
17
• 前庭襞、前庭裂;声襞、声门裂(喉腔最狭窄处) • 喉腔分三部:喉前庭、喉中间腔和声门下腔
筛骨 犁骨
3
额窦
蝶筛隐窝 上、中、下鼻甲
蝶窦
上、中、下鼻甲(道)
鼻旁窦/副鼻窦: 含气颅骨的腔洞,开口于鼻 腔,共4对。 额窦 筛窦 蝶窦 上颌窦 (主要作用:温暖、湿润空 气,发音共鸣等。)
4
额窦 筛窦
鼻旁窦 paranasal sinuses上Fra bibliotek窦蝶窦
5
* 蝶筛隐窝 上鼻甲的后上方与 蝶骨体之间的凹陷/ 窝。
鼻旁窦在鼻腔内的开口: 额窦——开口于中鼻道。 筛窦——前、中群开口于中 鼻道,后群开口于上鼻道。 蝶窦——开口于蝶筛隐窝。 上颌窦——开口于中鼻道。
鼻泪管——开口下鼻道。
额窦
筛窦前、 筛窦后群 中群开口 开口
蝶筛隐窝
鼻泪管开口
上颌窦开口
6
嗅区:上鼻甲与其相对的鼻中隔及两者上方鼻腔顶部的鼻粘膜区域。
环甲正中韧带
13
(五)方形膜、弹性圆锥 (环甲正中韧带穿刺)
方形膜
弹性圆锥的中部纤维增厚 称环甲正中韧带,急性喉 阻塞时可行穿刺。
前庭韧带 声韧带
弹性圆锥
14
弹性圆锥
甲状软骨
声 韧 带
环状软骨上缘

系统解剖学-呼吸系统PPT参考幻灯片

系统解剖学-呼吸系统PPT参考幻灯片
呼吸区: 为嗅区以外的鼻粘膜,呈粉红色, 内有较多的鼻腺和静脉丛 鼻腺:分泌粘液,吸咐颗粒、灰尘 静脉丛:对空气加温作用
有利于呼吸
2020/2/16
嗅区 呼吸区
嗅区 呼吸区
7
3.鼻旁窦:由骨性鼻旁窦内衬粘膜构成,鼻 旁窦为鼻腔周围颅骨内的含气腔隙,位于 同名骨内,并开口于鼻腔共四对,包括上 颌窦、额窦、筛窦和蝶窦。具有温暖湿润 空气,对发音产生共鸣的作用。
上皮由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逐渐变为单层纤毛柱状上皮或单层柱状上皮杯状细胞和腺体逐渐减少最后消失外膜中的软骨环变为不规则的软骨碎片并逐渐减少最后消失平滑肌逐渐增多最后形成完整的环行如果某种诱因致细支气管和终末性细支气管的平滑肌痉孪性收缩使管腔持续狭窄导致呼吸困难临床上称支气管哮喘
第4章 呼吸系统
宜春职业技术学院医学形态教研室
(1)上颌窦
体积最大,位于上颌骨体内。 上壁:是眶下壁。 下壁:邻近上颌磨牙牙根。 前壁:在眶下孔下方处较薄。 内侧壁:为鼻腔外侧壁。
上颌窦
上颌窦开口位置高于窦底,发炎化脓时引流不畅,易致积脓。
2020/2/16
8
(2)额窦
额窦
额骨眉弓的深部。
筛窦
(3)筛窦
鼻腔外侧壁上部和两眶之 间,是筛骨迷路内的一些 含气小腔,可分前、中、 后三群。
2.肺泡管:由许多肺泡的开口。
3.肺泡囊:是肺泡管的延续,有多个肺泡的共同开口。
4.肺泡为多面体的囊泡,大小不等,肺泡壁包括上皮和基膜组成。 上皮由两种细胞组成:
①I型肺泡细胞,数量多,细胞呈扁平状。I型肺泡细胞为气体交 换提供了广而薄的面积,使气体易透过。
②II型肺泡细胞,数量少,细胞呈立方形,镶嵌在I型肺泡细胞之

如果某种诱因,致细支气管和终末性细支气 管的平滑肌痉孪性收缩,使管腔持续狭窄, 导致呼吸困难,临床上称支气管哮喘。

系统解剖学呼吸系统PPT课件

系统解剖学呼吸系统PPT课件
2.胸膜与肺的体表投影
1.胸腔、胸膜、胸膜腔概念
衬覆于胸腔内表面及肺脏表面的一 层薄而光滑的浆膜。衬贴在肺脏表
面的叫脏胸膜(肺胸膜),衬贴在
胸壁内表面、膈上面和纵隔两侧的
叫壁胸膜。
脏胸膜和壁胸膜在肺根处相互移行,形成
封闭的潜在腔隙为胸膜腔Pieural Cavity 。
左、右胸膜腔互不相通,封闭,内呈负压。
间,高出锁骨上方2.5(1~4)cm;颈根部进针操作时, 进针点应高出锁骨上4cm。
③.胸腺区:在第 2 胸肋关节以上,两
侧胸膜前返折线相互离开,在胸骨柄后 方形成一个无胸膜覆盖的区域。
④.心包区:在第4胸肋关节平面以下,
两侧胸膜前返折线之间,位于胸骨体下分 的左半和左第4~6肋软骨后方的区域。左 剑肋角进行心包穿刺。
胸壁开放 肺损伤
气胸形成
Pneumothorax Normal
气胸与肺萎缩
胸膜顶 壁 肋胸膜 胸 膜 膈胸膜
纵隔胸膜
壁胸膜相互移行处形成隐窝
肋膈隐窝
胸膜隐窝
膈纵隔隐窝 肋纵隔隐窝
2.胸膜与肺的体表投影
①.肺尖:高出锁骨内侧1/3段上方约2.5(2~3)cm
②.胸膜顶:在胸锁关节与锁骨中内1/3交界处之
1.外鼻 External Nose
鼻根 鼻背
鼻尖
鼻孔 鼻翼
2.鼻腔 Nasal Cavity
以骨性鼻腔和软骨为基础,表面衬以粘膜和皮肤构成。 鼻中隔分鼻腔为左、右两腔,前方经鼻孔通外界,后方 经鼻后孔通咽腔。
鼻阈
鼻前庭
固有鼻腔
Nasal vestibule Proper nasal cavity
既是呼吸的管道,又是 发音的器官。
喉的结构较复杂,它以软骨作 为支架,借关节、 韧带和肌 肉相连结,内衬粘膜而构成。

呼吸系统解剖学ppt课件

呼吸系统解剖学ppt课件

免疫功能
呼吸系统中的鼻腔、喉等 部分具有免疫功能,能够 抵御外来病原体的入侵。
呼吸系统的基本结构
呼吸道
呼吸道是由鼻腔、喉、气管和支气管等组成的管道,是气体进出 肺部的通道。
肺实质
肺实质是由肺泡和肺小叶组成的,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胸廓
胸廓是由肋骨、胸骨和脊柱等组成的结构,为肺部提供支持和保 护。
02
呼吸系统解剖学PPT课件
目录
• 呼吸系统概述 • 鼻腔解剖 • 喉部解剖 • 气管和支气管解剖 • 肺解剖 • 胸膜和纵隔解剖
01
呼吸系统概述
呼吸系统的组成
01
02
03
04
鼻腔
鼻腔是呼吸系统的入口,具有 过滤、加湿、调温等功能,同
时还是嗅觉器官。

喉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交叉口 ,具有发声、保护下呼吸道等
鼻腔解剖
鼻腔的组成
鼻腔由骨和软骨组成的支架、粘膜和 粘膜下组织构成。鼻腔内有鼻毛,可 以过滤吸入的空气,减少灰尘和细菌 的吸入。
鼻腔内有鼻甲,能够调节吸入空气的 温度和湿度,保持空气的舒适度。
鼻腔内有嗅觉细胞,能够感知气味分 子,传递信息到大脑,产生嗅觉。
鼻腔内有鼻道,是气体交换的通道, 能够将氧气吸入肺部,将二氧化碳排 出体外。
支气管
支气管是气管的分支,分为左、 右支气管,进入肺内继续分支。
气管和支气管的功能
气体交换
气管和支气管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气体 ,使空气进入肺部,与血液进行气体 交换。
防御机制
气管和支气管具有一系列的防御机制 ,包括粘液分泌、咳嗽反射等,以清 除吸入空气中的异物和病原体。
气管和支气管的疾病
炎症
狭窄与阻塞

人体解剖学第三章-呼吸系统ppt课件

人体解剖学第三章-呼吸系统ppt课件
19
额嘀神啊!请 保佑我感冒能
早点儿好!
对于症状较轻的感冒,一般不建议使用药物治 疗,只要适当饮水、注意休息即可。发热、头 痛、咳嗽等症状较重者,俗称重感冒,常由流 感病毒引起,此时需要服药治疗。
20
呼吸区: 覆盖在其余部分的粘膜。 红色,光滑、湿润, 对吸入的空气起加温、 加湿和净化的作用。
21
59
(二)壁胸膜分部
四部:
① 肋胸膜 ② 膈胸膜 ③ 纵隔胸膜 ④ 胸膜顶
胸膜顶 肋胸膜
纵隔胸膜
膈胸膜
60
胸膜隐窝: 胸膜腔在壁胸膜某些部分的返折处,留有一潜在腔隙, 称为~,即使在深呼吸时,肺缘也不会伸入其间。
1. 肋膈隐窝: 胸膜腔的最低点. 2. 肋纵隔隐窝
肋膈隐窝 61
(三) 肺与胸膜下界的体表投影 :
(三)鼻旁窦
额窦
蝶窦
上颌窦
22
二、咽 (pharynx) 三、喉 (larynx) 位置: 呼吸系统的主要
功能是进行机体 与外界环境间的
23
(一) 喉的位置 喉位于颈前部正中 位置表浅 上借韧带和肌连 舌骨 下接气管 前方被皮肤 浅筋膜 深筋膜和 舌骨下肌群所覆盖 后方与咽喉相邻 后方与喉 咽相邻 两侧有颈部大血管 神经和甲状腺左右 叶 成年人喉的上届约平对第4 5颈椎体之间 下 界平对第6颈椎体下缘
右左
48
第二节 肺
49
一、肺的位置 位置
50
51
二 肺的形态和结构
圆锥形: 一尖, 一底,两面, 三缘
尖: 肺尖:超出锁骨内侧1/3上方2-3cm
底: 肺底:膈面
肺尖
2 面: 肋面
纵膈面:肺门
3 缘: 前缘 后缘 下缘

《系统解剖学》教学课件:004-呼吸系统

《系统解剖学》教学课件:004-呼吸系统

22
1、气管
气管位居颈部正中, 上端平第6颈椎体下缘与 环状软骨相连,向下至胸 骨角平面分为左、右支气 管止,成人全长约10-13 厘米。 分杈处叫气管杈,内面 的半月形纵嵴称气管隆嵴。 根据行程,分为颈段 和胸段。
2017/3/21 解剖教研室 23
2.支气管
右主支气管: 短、粗、陡峭 左主支气管: 长、细、倾斜
2017/3/21
解剖教研室
11
3.鼻旁窦
上颌窦开口于中 鼻道。 额窦开口于中鼻 道 筛窦开口于中、 上鼻道 蝶窦开口于蝶筛 隐窝
2017/3/21
解剖教研室
12

既是呼吸管 道,也是发声 器官。
喉的结构较 复杂,它以软 骨支架为基础, 贴附肌肉,内 衬粘膜而构成。
2017/3/21
解剖教研室
13
纵隔各区的主要内容物
上纵隔:
前纵隔: 中纵隔: 后纵隔:

2017/3/21 解剖教研室
2017/3/21
解剖教研室
1
呼吸系统
2017/3/21
解剖教研室
2
呼吸系统及相关内容
一、鼻 二、咽 三、喉 四、气管和支气管 五、肺 六、胸膜 七、纵隔
2017/3/21
解剖教研室
3
组成
肺 呼吸道: 鼻、咽、喉、气 管和支气管 ★鼻、咽、喉为 上呼吸道 ★气管和支气管 为下呼吸道。
2017/3/21
解剖教研室
4

呼吸道起始部分,能净 化吸入的空气并调节其温 度和湿度,也是嗅觉器官, 还可辅助发音。 鼻包括外鼻、鼻腔和鼻 旁窦三部分。
2017/3/21
解剖教研室
5
1.外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鼻腔、鼻旁窦与骨性鼻腔、鼻旁窦的对比。 肺段的概念。 喉腔的区分、各部特点和交通。
组成
上呼吸道: 鼻、咽、喉 呼吸道
下呼吸道: 气管、主支气管、 肺内各级支气管
呼吸器官: 肺
肺泡、肺内各级支气管及肺间质组成。
第二节 肺外呼吸道
• 一、鼻 • 二、咽 • 三、喉 • 四、气管和主支气管
一、鼻
组成:外鼻 • 鼻旁窦 • 鼻腔
• 一、胸膜 • 二、纵隔
一、胸膜
胸 腔由胸廓和膈围成。上界为胸廓上口,下界 是膈肌。
胸 膜:是分别覆盖于左、右肺表面,胸廓内表 面,纵隔侧面和膈上面的一层浆膜。
脏胸膜:被覆于肺表面并伸入肺裂内的胸膜。 壁胸膜:被覆于胸壁内表面、膈上面与纵隔侧面
的胸膜。 胸膜腔:脏、壁胸膜在肺根处相互移行,在左、
肺内支气管及支气管肺段
主支气管在肺门处发出分 支进入肺叶,称肺叶支气 管。 肺叶支气管进入肺叶后再 继续发出分支,称肺段支 气管。
全部各级支 气管反复分 支形成树枝 状,称支气 管树。
二、肺内支气管和肺段
肺叶支气管
肺段支气管
• 支气管树
气管
左主支气管
左肺上叶支 气管
左肺下叶支 气管
肺段支气管
第四节 胸膜和纵隔
l使 声 门 张 开 的 肌 肉 : 环杓后肌。 l使 声 门 关 闭 的 肌 肉 : 环杓侧肌,杓横肌, 杓斜肌 l使 声 带 紧 张 和 松 弛 的 肌肉:环甲肌、甲杓 肌。 l使会厌活动的肌群: 杓会厌肌,甲状会厌 肌
喉肌作用
功能肌组
开大声门(外展声带) 缩小声门(内收声带) 紧张声带 喉口扩大 喉口缩小
最大,易发生炎症
二、咽
• 咽是呼吸道和消 化道的共同开口。
三、喉
• 喉既是呼吸道,又是发 音器官, 位于颈部正中C4、 C5之间。前面被舌骨下肌 群覆盖,向后通喉咽,上 借甲状软骨膜与舌骨相连, 向下通气管,两侧有颈部 的大血管、神经和甲状腺。
(一)喉的软骨
会厌软骨 甲状软骨 环状软骨 杓状软骨
包括肌肉
环杓后肌 环杓侧肌、杓横肌、杓斜肌、 甲杓肌、声带肌 环甲肌、声带肌、甲杓外肌
甲会厌肌
杓会厌肌、杓横肌、杓斜肌、
(四)喉腔:喉口
由会厌软骨上缘、 杓会厌襞、杓间 切迹围成 向上经喉口通咽, 向下通气管
(四)喉腔
1. 喉腔侧壁的形态结构
前庭襞 声襞
前庭裂 声门裂
声门裂
膜间部 软骨间部
前庭襞 前庭裂
左肺被斜裂分上下两叶; 右肺被斜裂和水平裂分上中下三叶
肺的重要结构
• 肺尖体表投影:经胸 廓上口突至颈根部,高出 锁骨内侧1/3段上方2~3cm
• 肺门:位于肺的内侧 面中央凹陷处有主支气管, 肺动、静脉,支气管动、 静脉以及淋巴管,神经等 进出。
• 肺根:出入肺门的诸 结构被结缔组织包绕而成 的束状结构。
• 两肺尖和肺前缘的投影:均起自锁骨内侧 1/3上方2~3cm处,斜向下内侧,经胸锁关节后 方至胸骨柄后面,约在第2胸肋关节水平,两侧靠 拢。右肺前缘由此垂直下行,至右侧第6胸肋关节 处右转移行于下界;左肺前缘垂直下行,至第4胸 肋关节处转向左外下,沿胸骨外侧缘约2~3cm下 行,至第6肋软骨中点后方处移行为下界。
知识就是财富 丰富你的人生
环甲膜
声韧带
弹性圆锥
声韧带 弹性圆锥
声韧带
环甲正中韧带
急性喉阻塞可切开或穿刺。
环甲正中韧带
4.甲状舌骨膜
5、方形膜 6. 环状软骨气管韧带
甲状舌骨膜
方形膜 前庭韧带
声韧带
环状软骨气管韧带
• 喉肌
1、作用于环杓关节: 环杓后肌、环杓侧肌、 杓横肌、杓斜肌 作用开大或缩小声门裂 2、作用于环甲关节: 甲杓肌、环甲肌 作用紧张或松弛声带;
声襞
声门裂
声带:声襞+声韧带+声带肌
声带肌 声韧带
2. 分部
(1) 喉前庭
喉口
前庭裂 • 前庭裂
(2) 喉中间腔
• 声门裂
前庭裂 声门裂
(3) 声门下腔
声门裂 环状软骨下缘
此区粘膜下组织疏松,炎症时易发生水肿,导致喉梗阻。尤其儿童
喉室:
喉中间腔两侧向侧方 突出形成的梭形隐窝。
喉室
四、气管和主支气管
4、胸膜的体表投影

两侧胸膜顶和胸膜前界的体表投影;分别与肺尖和肺
前缘的投影基本一致。

胸膜下界投影:体表投影左右一致,约比两肺下缘低
两个肋。右侧起自第6胸肋关节后方,左侧起自第6肋软骨
后方。至锁骨中线处与第8肋相交,腋中线上与第10肋相
交,肩胛线上平第11肋,在接近脊柱外侧处平第12胸椎棘
突。
肺的下界投影:两侧大致相同。右侧起自第6胸肋关
上纵隔:胸腺、头臂静脉、上腔静脉、膈神经、迷走神经、
喉返神经、主动脉及三大分支、食管、气管、胸导管、淋巴 结
中纵隔:心包前后界之间,有心包、心、大血管、 膈神经、奇静脉末端、心包膈血管及淋巴结等
后纵隔:主支气管、食管、胸主动脉、胸导管、奇 静脉、半奇静脉、迷走神经、胸交感干及淋巴结
谢谢你的阅读
第三章 呼吸系统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肺外呼吸道 • 第三节 肺 • 第四节 胸膜和纵隔
掌握内容
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区分。 气管的构成,左、右主支气管的特点。 喉软骨的名称、位置、形态。 肺的位置与外形。胸膜与肺的体表投影 胸膜、胸膜腔的概念。
熟悉内容:
气管的位置。 胸膜隐窝和纵隔的概念。
了解内容
第三节 肺

肺是呼吸系统最重要的器官,也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新生儿的肺呈淡红色,成年人呈暗红色,老年人为蓝黑
色。

一、肺的位置

二、肺的形态和结构
一、肺的位置
• 肺位于胸腔内,左、右 各一,分别居于纵隔两 侧
• 其下方为膈 • 外侧为肋和肋间隙 • 最高点(肺尖)可突出
到胸廓上口达颈根部。
一.肺的位置和形态
节后肋相交,腋中线上与第8肋相交,肩胛线上平第10肋,在 接近脊柱外侧处平第10胸椎棘突。
二、纵隔
• 纵隔是左、右纵隔 胸膜间的全部器官、结 构及其间结缔组织的总 称。
• 纵隔通常以胸骨角 平面,将纵隔分为上纵 隔和下纵隔。 下纵隔再 以心包前、后缘为界又 可分为前纵隔、中纵隔 和后纵隔三部。
前面
杓状软骨
后面
喉软骨尸体标本
不成对:甲状软骨、环状软骨和会厌软骨 成 对:杓状软骨
1. 甲状软骨
甲状软骨上切迹
上角 (细长)
喉结 前角
甲状软骨板 前面
下角(短粗) 后面
2. 环状软骨
前方:弓 后方: 板
(指环状)
关节面

弓 前面

弓 后面
• 环甲关节 • 环杓关节
3. 杓状软骨
1尖 1底
• 是呼吸道的起始部 • 嗅觉器官。 • 发音辅助器官(鼻旁窦中空,起到共鸣箱作用,可改
变发音的大小和音调等)。
1、外鼻
• 分为鼻根、鼻背、鼻尖、鼻翼、鼻孔等部。鼻背的深面有 鼻骨,鼻尖和鼻翼的深面有鼻软骨。外鼻表面由皮肤覆盖, 鼻尖和鼻背处皮肤较厚,富含皮脂腺和汗腺,容易发生鼻 疖和痤疮。
2、鼻腔
鼻阈为界分为
鼻前庭内衬皮肤有鼻毛
固有鼻腔有四壁
顶 鼻骨筛板
鼻阈
底 腭骨
内侧壁 鼻中隔
外侧壁 上、中、下鼻甲
上、中、下鼻道, 蝶、筛隐窝
鼻中隔
犁骨、筛骨垂直板、 鼻中隔软骨组成
易出血区(Little区) 位于鼻中隔的前下方,该 区域粘膜中有丰富的血管 吻合丛,约90%的鼻出血
均发生于此处。
外侧壁上、中鼻道及蝶筛隐窝分别有鼻窦的开口,
下鼻道有鼻泪管的开口
• 鼻腔粘膜
• 嗅部为覆盖于上鼻甲内侧
面以及其相对的鼻中隔平 面以上的部分,内有嗅细 胞,感受嗅觉刺激。
• 呼吸部粘膜覆于其余部
分,可提高吸入空气的温 度和湿度,并净化吸入空 气中的灰尘和细菌等。
3、鼻旁窦
• 鼻旁窦或称副鼻窦,是鼻腔周围颅骨内与鼻 腔相通的含气空腔,共有上颌窦、额窦、蝶窦和 筛窦四对。
两肺周围分别围成左、右各一个完全密闭的呈 负压的潜在腔隙。
1、肺胸膜
• 脏胸膜(肺 外膜):被覆于 肺表面,与肺紧 密结合不能分离, 并伸入肺裂内的 胸膜。
2、壁胸膜的分部
• 壁胸膜以衬覆部位不同可分为相互移行的四部分: • 胸膜顶:包裹在肺尖的周围; • 肋胸膜:贴于肋骨与肋间隙内面; • 纵隔胸膜:紧贴纵隔两侧面;(肺韧带) • 膈胸膜:覆盖于膈的上面。
环甲关节
2. 环杓关节
• 组成:
环状软骨板上缘 杓状软骨底
• 运动:
旋内:缩小声门裂 旋外:开大声门裂
环杓关节
喉的关节
3. 弹性圆锥:
是张于环状软骨弓上缘、甲状软骨前角后面和杓状软 骨声带突之间的膜状结构。 形成的结构
声韧带、环甲正中韧带
弹性圆锥
弹性圆锥
前:甲状软骨前角内面下份 后:杓状软骨声带突 下缘:环状软骨上缘内侧 上缘:游离增厚形成声韧带
• 气管
上端起自环状软骨下缘,向 下至胸骨角平面分为左、右主 支气管。通常由14~18个气管软 骨构成。分叉处称气管叉,气 管叉内面形成上凸的纵嵴,呈 半月形,称气管隆嵴。
• 主支气管(一级支气管)
连于气管叉与肺门之间,分 左、右主支气管。
• 右主支气管短、粗较陡直。
• 左主支气管细、长较横平。
• 甲状腺峡部位 于第二~四气 管气管环的前 方,故气管切 开在第三~四 或者第四~五 进行。
肺韧带----肺手术的标志
壁胸膜形成的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