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合集下载

1呼吸系统疾病概述

1呼吸系统疾病概述

病人呼吸困难时的表现:
①吸气性呼吸困难:当上呼吸道部分梗阻时,病人吸气 时可出现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及肋间隙向内凹陷—— 称“三凹征”。见于上呼吸道狭窄。如:气管异物、 喉头水肿、气管或大支气管的炎症等引起的吸气费力、 吸气时间延长。 ②呼气性呼吸困难:当下呼吸道部分梗阻时,如支气管 哮喘、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导致小支气管痉挛性狭窄。 病人出现呼吸费力、呼气时间延长等症状。 ③混合性呼吸困难:当重症肺炎、肺结核、大量胸腔积 液、气胸等引起肺换气面积减少和通气障碍,表现吸 气和呼气均费力。
第一篇 内科疾病
第一章呼吸系统疾病
思博护理学院 基础医学教研室 王辉
第一节呼吸系统概述



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约占内科疾病的1/4, 病死率 较高,居我国总人口死亡原因的第一 位。 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高,病种复杂,如,非 典等传染性强,病死率高。如卡氏肺囊虫肺炎, 是艾滋病的主要死亡原因。 主要死因是肺癌,各种肺炎,肺结核,急性肺 损伤,呼吸窘迫综合症等疾病
为卧床病人拍背:
(3)湿化呼吸道:适用于痰液黏稠而不易咳出 者。常用超声雾化吸入疗法,利用超声波能使 药液变成细微的气雾,由呼吸道吸入,在雾化 吸入中加入痰液溶解剂以稀释痰液;若加入平 喘药、抗生素及减轻黏膜水肿的激素类效果更 佳。
超声雾化吸入:
(4)体位引流:适用于痰液较多的病人,如支 气管扩张、肺脓肿等疾病。利用重力作用,使 肺、支气管内分泌物排出体外。方法:病变部 位或痰液潴留部位在上,引流支气管开口向下, 引流时间每次15~30min,每日2~3次,宜在 早上起床后或睡前进行,不宜在饭后。大咯血 者和严重心血管疾病禁忌。
过热的空气等。
③过敏因素:解除或吸入过敏原,如花粉、油漆等。

老年人解剖生理特点:呼吸系统

老年人解剖生理特点:呼吸系统

老年人解剖生理特点:呼吸系统人类的呼吸系统在30岁以后开始老化,表现为解剖结构开始退行性变、生理功能开始减退,60岁后老化更加明显,因而老年人呼吸系统发病率增高、病情常较重。

一、上呼吸道老年人的鼻道变宽,鼻腔黏膜变薄,鼻黏膜的加温、加湿和防御功能下降,容易患鼻窦炎及呼吸道感染;嗅神经细胞数量随增龄而减少、萎缩、变性,使嗅觉减退;鼻黏膜干燥,血管脆性增加及收缩能力差,容易发生血管破裂出血。

老年人的咽、喉黏膜和淋巴组织萎缩,使老年人容易患呼吸道感染;咽喉肌肉退行性变,出现吞咽功能下降,在进食流质时易发生呛咳。

二、下呼吸道1.气管、支气管的改变气管、支气管黏膜上皮萎缩,平滑肌明显萎缩,弹性组织减少,纤毛倒状,肋骨钙化及骨化,导致气管及支气管略扩张。

小气道杯状细胞数量增多,分泌亢进,黏液潴留,使部分小气道管腔变窄、气流阻力增大,尤其是呼气阻力增加而易发生呼吸困难。

2.肺的改变老年人的肺组织萎缩,硬度加大,弹性下降,易导致肺不能有效扩张,终末细支气管和肺泡塌陷,使肺通气不足。

另外,由于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减少,肺弹性回缩能力减弱,肺活量与最大呼气量减少。

三、胸廓和呼吸肌由于胸椎椎体退行性变、压缩致脊柱后凸,肋骨走向变化,胸骨前突,使胸廓的前后径增大,由青年时的扁圆形变成桶状形。

肋骨钙化、肋胸关节钙化及周围韧带硬化,使整个胸廓的活动度受限;老年人呼吸肌萎缩,肌力减弱,膈肌活动减小,使呼吸效能降低。

所以,老人容易出现胸闷气短,咳嗽无力,痰液不易咳出,造成呼吸道阻塞。

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护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s,COPD)是一组由于慢性气道阻塞引起的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

主要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阻塞性肺气肿,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慢性进行性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在老年人群中患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

目前COPD在全球死亡原因中居第4位,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公布,至2020年COPD将位居世界疾病经济负担的第5位。

小儿呼吸系统的解剖特点

小儿呼吸系统的解剖特点

呼吸系统以环状软骨为界划分为上、下呼吸道。

上呼吸道包括鼻、副鼻窦、咽、咽鼓管、会厌和喉;下呼吸道由气管、支气管、毛细支气管和肺泡组成。

小儿易患呼吸系统感染,与其解剖生理特点和免疫特点有关。

(一)鼻小儿鼻腔相对较短,后鼻道狭窄,无鼻毛,而黏膜柔嫩、血管丰富易感染。

感染后黏膜充血、肿胀,引起鼻腔狭窄甚至堵塞,出现张口呼吸,影响吸乳。

婴幼儿鼻泪管较短,开口部瓣膜发育不全,上呼吸道感染时易引起结膜炎。

(二)咽婴幼儿咽部狭窄且垂直,咽鼓管相对宽、直、短,呈水平位,故鼻咽部感染时易引起中耳炎。

扁桃体4~10岁发育达高峰,14~15岁后逐渐退化,故扁桃体炎多见于年长儿,1岁以内则少见。

(三)喉小儿喉部呈漏斗形,软骨柔软,喉腔及声门裂较狭小,黏膜柔嫩,血管及淋巴组织丰富,故喉部炎症时易引起声嘶和吸气性呼吸困难。

(四)气管与支气管婴幼儿气管、支气管管腔相对狭小,软骨柔软,支撑作用弱,黏膜血管丰富,而黏液腺分泌不足,纤毛运动差,不能有效地驱除吸入的微生物和有害物质,易感染造成气道狭窄甚至阻塞。

由于右侧支气管较左侧直、短、粗,若发生气管异物则易进入右支气管,造成肺不张、肺气肿。

(五)肺婴幼儿肺弹力组织发育不完善,肺泡小而且数量少,血管丰富,毛细血管及淋巴组织间隙比成人宽,间质发育旺盛。

肺含血量多而含气量相对较少,故易发生感染,且感染时易引起肺间质性炎症、肺不张等。

(六)胸廓婴幼儿胸廓呈圆桶状,肋骨呈水平位,呼吸肌发育不完善,膈位置较高;胸腔较小,而纵隔相对宽大。

这些因素使胸廓活动范围小,肺不能充分扩张,通气、换气受限,患病时易发生缺氧发绀。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精品文档交流。

解剖生理学—呼吸系统介绍与特征

解剖生理学—呼吸系统介绍与特征
肺门、肺根、心切迹、左肺小舌、斜裂、水平裂。 左肺借斜裂分为上、下叶;右肺借斜裂和水平裂
分为上、中、下叶。
解剖生理学—呼吸系统介绍和特征
解剖生理学—呼吸系统介绍和特征
(二) 肺内支气管和支气管肺段
肺叶支气管、肺段支气管、支气管树。
支气管肺段(肺段)是每一肺段支气管及其分 支和它所属的肺组织。右肺有10个肺段, 左肺有8个肺段。
3.勺状软骨:有声带突和肌突。
4.会厌软骨:
解剖生理学—呼吸系统介绍和特征
解剖生理学—呼吸系统介绍和特征
(二)喉的连结 1.环勺关节: 2.环甲关节: 3.弹性圆锥(环声膜):是张于环状软骨弓上缘、
甲状软骨前角后面和勺状软骨声带突之间的膜 状结构,呈圆锥状,上缘游离增厚,称声韧带。 位于甲状软骨下缘和环状软骨弓上缘的部分, 称环甲正中韧带。 4.方形膜:是位于会厌软骨侧缘、甲状软骨前角 后面和勺状软骨前内侧缘之间的斜方形膜。
二. 喉 Larynx
喉是以软骨为支架,并借助软骨间的连结和喉肌, 内衬粘膜而形成的腔隙,是呼吸道,也是发音 器官。
(一)喉软骨
1.甲状软骨: 甲状软骨板、前角、喉结、甲状软 骨上切迹、上角、下角。
2.环状软骨:是呼吸道中唯一呈环状的软骨,对 维持呼吸道的畅通特别重要。分为环状软骨弓 和环状软骨板。
5.甲状舌骨膜:
6.环状软骨气管韧带:
解剖生理学—呼吸系统介绍和特征
解剖生理学—呼吸系统介绍和特征
(三)喉肌 由环甲肌、环勺后肌、 环勺侧肌、勺横肌、 甲勺肌和勺斜肌组成, 主要是运动环甲关节 和环勺关节,使声襞 紧张或松弛,声门裂 扩大或缩小。
解剖生理学—呼吸系统介绍和特征
(四)喉腔 是由喉软骨作为支架围城的筒状腔隙, 内衬粘膜, 向上 通喉咽部, 向下通气管。 喉腔侧壁上呈矢状位的粘膜皱襞为前庭襞和声襞,两 侧各自形成前庭裂和声门裂。 声门裂是喉腔最狭窄的部分,分为前3/5的膜间部和后 2/5的软骨间部。 声带是由声襞及其覆盖的声韧带和声带肌共同构成。 喉腔借前庭裂平面和声门裂平面分为上、中、下的喉 前庭、喉中间腔和声门下腔3部分。 喉中间腔向侧方突入前庭襞和声襞之间的梭形隐窝, 称喉室,是发音的第一音箱。

呼吸系统的解剖与生理

呼吸系统的解剖与生理

呼吸系统的解剖与生理呼吸系统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它负责将氧气输送到身体各个组织,同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本文将从呼吸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呼吸系统的工作原理。

一、解剖结构呼吸系统由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组成,具体包括鼻腔、喉咙、气管、支气管和肺部等器官。

1.鼻腔鼻腔是呼吸系统的入口,位于面部中部。

它通过鼻孔与外界相通,内部被细微的毛发和粘液覆盖,起到过滤、加湿和加热空气的作用。

2.喉咙喉咙位于颈部,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交叉点。

它包括会厌、声带和声门等结构,具有阻止食物进入气管的作用。

3.气管气管是连接喉咙和支气管的管道,位于胸腔中。

它由多个环状软骨组成,内壁有纤毛和粘液,可以将空气输送到支气管。

4.支气管和肺部支气管是气管的分支,分为左、右两根主支气管,进一步分为小支气管。

它们将空气输送到肺部,最后到达肺泡。

二、生理功能呼吸系统的生理功能主要包括呼吸和气体交换两个方面。

1.呼吸呼吸是指人体吸入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的过程。

通常分为外呼吸和内呼吸两个阶段。

外呼吸是指气体在呼吸道中的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

内呼吸是指气体在组织器官之间的交换过程。

2.气体交换气体交换发生在肺泡中。

通过肺泡壁的毛细血管,在氧气和二氧化碳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氧气通过血液进入体内,供给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而二氧化碳则从组织细胞释放出来,经血液运输到肺泡,最后通过呼吸过程排出体外。

三、呼吸控制中枢呼吸系统的工作由中枢神经系统控制。

呼吸中枢位于延髓和脑干之间的呼吸中枢髓状核,它接受来自化学和神经输入的信息,调节呼吸节律和深度。

1.化学输入呼吸中枢对血液中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敏感。

当血液中氧气浓度下降或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时,呼吸中枢会通过神经信号调节呼吸频率和深度,使气体交换得以恢复平衡。

2.神经输入呼吸中枢还受到来自大脑皮质、呼吸肌肉和感觉器官的神经输入的影响。

情绪、疼痛和运动等因素,都可能通过神经调节呼吸节律和深度。

呼吸系统的解剖和生理学

呼吸系统的解剖和生理学

呼吸系统的解剖和生理学呼吸系统是人体中一个重要的系统,它负责将氧气输送到身体各组织和细胞,同时排出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

本文将探讨呼吸系统的解剖和生理学。

一、呼吸系统的解剖1. 鼻腔和喉咙呼吸过程始于鼻孔。

鼻腔内有细长的气道,被细毛和黏液覆盖以过滤空气中的微粒和灰尘。

空气通过鼻腔后进入到喉咙。

2. 喉(喉框)喉是一个由软骨组成的管状结构,位于声带之上。

它包含会厌、会厌骨和杓状软骨等组织,负责将空气引导进入气管。

3. 气管和支气管树气管是一条管状结构,连接喉与支气管树。

支气管树属于呼吸系统的下部,由主支气管、肺叶支气管和细支气管组成,最终分支至肺泡。

4. 肺和肺泡肺位于胸腔内,左右两侧各一,分为肺叶,其内又包含肺泡。

肺泡是呼吸系统的最小功能单位,通过毛细血管与呼吸红细胞接触,实现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二、呼吸系统的生理学1. 呼吸过程呼吸过程包括吸气和呼气。

吸气是通过肺部扩张,降低气压,使空气进入呼吸道。

呼气则是通过肺部收缩,增加气压,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2. 肺活量和换气肺活量是指一个人在最大努力下吸气和呼气的能力。

静息状态下的换气是指每分钟进入或排出肺部的气体量。

肺活量和换气量的变化会受到年龄、性别和体格等因素的影响。

3. 气体交换气体交换主要发生在肺泡和毛细血管之间。

氧气通过肺泡壁进入毛细血管,与呼吸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运输到身体各组织。

同时,二氧化碳从组织中通过血液进入到肺泡,随呼气排出体外。

4. 呼吸控制中枢呼吸控制中枢位于大脑干的呼吸中枢和延髓中枢。

它们通过感受体的信号和化学反应来控制呼吸频率和深度。

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水平和酸碱平衡是呼吸中枢的重要调节因素。

5. 呼吸系统的免疫功能呼吸系统通过上皮细胞表面的黏液和纤毛系统来清除病原体和异物。

此外,肺泡中的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也参与抵御入侵病原体。

总结:呼吸系统的解剖和生理学是我们理解人体的重要部分。

通过了解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呼吸过程的机制和重要性。

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

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

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呼吸系统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系统,它负责人体的气体交换和呼吸功能。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包括鼻腔、咽部、喉部、气管和支气管等结构。

呼吸系统的解剖结构主要包括鼻腔、咽部、喉部、气管、支气管和肺。

鼻腔是呼吸系统的起始部分,它通过鼻孔与外界相通,内部有黏膜覆盖,能够加湿、净化和加热空气。

空气经过鼻腔后进入咽部,咽部是一个共用的通道,它既是呼吸道的一部分,也是消化道的一部分。

从咽部进入喉部,喉部是空气通过的狭窄部位,其中有声带和会厌等结构。

气管是呼吸道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分为上段和下段,上段是软骨支架支撑的,下段是软骨环支撑的。

气管在胸腔内分为两支支气管,分别进入左右肺。

支气管在肺内分为一系列的小支气管,最终分为肺泡。

呼吸系统的生理功能主要包括气体交换和呼吸运动。

气体交换是指体内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肺泡和血液之间的交换过程。

当我们吸入空气时,氧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泡,并通过肺泡壁进入血液,而二氧化碳则从血液中经过肺泡壁排出体外。

这个过程是通过肺泡壁上的毛细血管和肺泡上的气体进行交换实现的。

呼吸运动是指呼吸肌肉的收缩和松弛所引起的肺容积的变化。

当肺容积增大时,肺内的气体压力降低,空气就会通过呼吸道进入肺部;当肺容积减小时,肺内的气体压力增加,空气就会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

呼吸运动通过膈肌和肋间肌的协同收缩和松弛来实现。

呼吸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密切相关。

解剖结构的特点决定了呼吸系统的功能,而生理功能的实现依赖于解剖结构的协同工作。

例如,鼻腔的存在可以加湿、净化和加热空气,使其适应肺泡中的气体交换需求。

气管和支气管的分支结构可以将空气输送到肺的各个部位,使气体交换更加高效。

呼吸运动则通过调节肺容积来控制呼吸频率和深度,以满足机体的氧气需求和二氧化碳排出的需要。

呼吸系统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系统,它通过鼻腔、咽部、喉部、气管、支气管和肺等结构实现气体交换和呼吸运动的功能。

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结构相互协同工作,使机体能够适应外界环境和满足气体交换的需要。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 是指由于各种致病原引起的支气管炎粘 膜炎症。由于气管常同时受累,故称为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常继发于上呼吸带 感染或为急性传染病的一种表现。是儿 童时期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婴幼儿多见。
精品课件
临床表现
❖ 婴幼儿支气管炎发病可急可缓。,也可忽然 出现频繁而较深。多有发热,体温可达39~ 40摄氏度,热程2~3天至1周左右不等。可出 现烦躁不安、鼻塞、流涕、轻咳、食欲不振、 呕吐、腹泻等。以后渐有支气管分泌物。婴 幼儿不会咯痰,多经咽部吞下。年长儿再诉 头痛及胸痛。咳嗽一般延续7~10天,有时迁 延2~3周,或反复发作。如不经适当治疗可 引起肺炎,白细胞正常或稍低,升高者可能 有继发细菌感染。
精品课件
治疗
❖ 1. 一般治疗 经常变换体位,多饮水,使呼吸道分 泌物易于咳出。
❖ 2. 控制感染 由于病原体多为病毒,一般不采用 抗生素,怀疑有细菌感染者可用青霉素类,如有支 原体感染,则应给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 3. 对症治疗 应使痰易于咳出,故不用镇咳剂 。1 化痰止咳:如复方甘草合剂、急支糖浆或沐舒 坦等,痰液粘稠者可用10%氯化铵,高渗盐水雾化吸 入有助于排痰。2止喘; 对喘憋严重着,可雾化吸入 全乐宁等或用氨茶碱口服或静脉给药。喘息严重者 可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退热药,主要针对病因治疗,从根
本上解决问题。如果体温高,较大
儿童可予物理降温,即用冷毛巾头
部湿敷或用温水擦澡,但幼儿不宜
采用此方法,必要时应用药物降温

精品课件
护理要点
❖保持病室良好环境 患儿所处居室要温暖,通风和采光 良好,并且空气中要有一定湿度, 防止过分干燥。如果家中有吸烟者 最好戒烟或去室外吸烟,防止烟害 对患儿的不利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呼吸道两个部分。

上呼吸道:
鼻及鼻窦、鼻腔、咽及耳 咽管、喉等部位; 下呼吸道: 气管、支气管、毛细支气 管及肺泡。

[解剖特点]
(一)上呼吸道 1.鼻和鼻窦

婴幼儿时期,鼻和鼻腔短小
后鼻道狭窄,缺少鼻毛
鼻粘膜柔嫩,富于血管组织

易受感染
感染时鼻粘膜充血肿胀使鼻腔更加狭窄,甚至 堵塞,引起呼吸困难及吮吸困难。
1.鼻和鼻窦

婴儿极少发生鼻衄,6-7岁后鼻出血才多 见。

小儿鼻泪管较短,开口部的瓣膜发育不 全,在上呼吸道感染时易侵犯眼结膜, 引起结膜炎症。
2.婴幼儿咽和咽鼓管


咽扁桃体
6个月内已发育
1岁后开始增快 4-10岁发育达高峰 14-15岁后逐渐退化 因此,扁桃体炎多发生在 年长儿,而婴幼儿则较少 见到。
第十二章:呼吸系统疾病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 特点 上呼吸道感染 支气管炎 毛细支气管炎 肺炎
呼吸系统疾病是小儿时期的常见病 发病率居儿科疾病首位,占儿科门诊及 住院患儿60%以上。 其中以急性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
第一节: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以环状软骨下缘Βιβλιοθήκη 界,将呼吸系统分为上、不同年龄小儿呼吸、脉搏次敷的平均值(次/分)
(二)呼吸类型 婴幼儿呼吸肌发育不全,呈腹 ( 膈 ) 式 呼吸。 7 岁以后大多数改变为胸腹式呼吸,少 数9岁以上的女孩可表现为胸式呼吸。



(三)呼吸功能的特点 小儿时期肺活量、潮气量、气体弥散量较成人小,面气 道阻力比成人大,故小儿呼吸功能差易发生呼吸功能不 全。 安静状态下年长儿仅用肺活量的 12.5% 来呼吸,而婴幼 儿则用 30% 左右,说明婴幼儿呼吸储备量较小。小儿发 生呼吸障碍时其代偿呼吸量最大不超过正常的 2.5 倍, 而成人可达10倍,因此小儿易发生呼吸衰竭。


咽鼓管
较宽,短而直,呈水 平位,故上呼吸道感 染后容易并发中耳炎。
3.喉

小儿喉腔狭窄,呈漏斗形,软骨柔软, 声带及粘膜柔嫩,富于血管及淋巴组织, 容易发生炎性肿胀,由于喉腔及声门都 狭小,患喉炎时引起声音嘶哑且易发生 梗阻而致吸气性呼吸困难。
(二)下呼吸道
1.气管和支气管
较成人短而狭窄、黏膜柔嫩、血管丰富、 软骨柔软、纤毛运动能力差。 因此,不仅易感染,而且易引起呼吸道 狭窄与阻塞。

1.气管和支气管
右侧支气管短粗、 较直,似由气管直 接延伸。 故支气管异物多见 于右侧,引起右侧 肺段不张或肺气肿。

2.肺脏

肺泡数量少,面积小,肺弹力纤维组织发育差, 造成肺的含气量少而含血多,故易于感染。 炎症时也易蔓延,感染时易引起间质性炎症、 肺不张及坠积性肺炎。 由于肺弹力纤维组织发育差,肺膨胀不够充分, 易发生肺不张和肺气肿。
[免疫特点]

小儿机体免疫机能尚未健全, IgA 不 能通过胎盘,新生儿血清中无 IgA, 生后 3个月开始逐渐合成, 1岁以后逐 渐增加,12岁时才达到成人水平。
新生儿及婴幼儿呼吸道粘膜 SIgA 水平较低, 人工喂养儿更低。 其他免疫球蛋白如 IgG,IgM 在生后 5-6 个月 时亦不足,此外,乳铁蛋白、溶菌酶、干 扰素、补体等数量不足,肺泡巨噬细胞功 能不足。 故婴幼儿期易患呼吸道感染。


3.肺门

肺门包括支气管、血管和几组淋巴结(支 气管淋巴结、支气管分叉部淋巴结和气 管旁淋巴结),肺门淋巴结与肺部其他部 位淋巴结相互联系,当肺部各种炎症时, 肺门淋巴结易引起炎症反应。
(三)胸廓与纵隔

小儿胸廓短小,呈圆桶状,肋骨处于水平位, 膈肌位臵较高,主要靠膈肌呼吸,易受腹胀 等因素影响。

小儿纵隔相对较成人大,占胸腔的空间较大, 故肺的活动受到一定限制。 纵隔周围组织柔软而疏松,富于弹性,易引 起纵隔器官的移位。

[生理特点]

(一)呼吸频率和节律 年龄愈小,呼吸频率愈快。 婴幼儿因呼吸中枢发育不完善,呼吸运 动调节功能较差,迷走神经兴奋占优势, 易出现呼吸节律不齐、间歇呼吸及呼吸 暂停等,尤以新生儿明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