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16届高三上学期综合模拟试卷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江西上栗2016届高三第一次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第Ⅰ卷(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任何一州,都不得制定或实施限制共和国公民的特权或豁免权的任何法律”。
材料强调①联邦法律的至上性②国家的统一③权力的制约与平衡④民主原则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汉武帝时代的赋以气势恢弘、辞藻华美为特征,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就是其中杰出代表。
它们反映出的本质内容是()A.社会动乱和经济凋敝B.豪迈奋进的时代精神C.国力的强盛D.宏阔广大的文人精神3.观察1843年与1858年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比较表这一现象造成()A.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完全解体B.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C.列强控制了中国棉纺织业的命脉D.中国民族棉纺织企业大量破产4.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改革开放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
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A.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B.三大政治制度建立的标志C.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D.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5.1980年,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干部制度来说,主要的弊端就是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现象、家长制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
”这反映了邓小平强调A.要解决党和国家政治体制中权力过分集中问题B.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问题C.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问题D.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问题6.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经济干预的根本目的是()A.避免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B.控制部分行业,以攫取高额利润C.通过投资基础工业掌握国家经济命脉D.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7.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小明的妈妈在家中摆起了香案,供奉家人的祖先。
这一风俗源于A 分封制B 宗法制C 九品中正制D 三省六部制8.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
江西省2016年高考历史试题(附答案)

江西省2016年高考历史试题(附答案)(全卷满分100分.时间50分)第Ⅰ卷本卷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时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25. 图4位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
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26. 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
”此事反映了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27. 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
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这一变化有助于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削弱六部的权限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28. 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这种状况表明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29.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30. 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A.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关系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D.力图维护一党专政的局面31. 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中所占的比重,由1937年的17.9%上升到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的正常化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C.推行了全方位的外交政策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制裁32. 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潜入水下的一只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更=饱满地重新出现”,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A.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B.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C.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D.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33. 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二世去世,安妮女王继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延误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
江西铜鼓2016届高三第一次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第Ⅰ卷(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广义的罗马法即为万民法B. 万民法的形成适应了罗马扩张的需要C. 罗马法指公元6世纪至7世纪古代罗马制定和实施的全部罗马法律D. 屋大维时期编纂的《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2.学者陈衡哲在《西洋史》中写道:“科学与文艺是文化的双翼,缺了一样,那个文化便成为畸形的了。
科学是偏向理性的,文艺是偏于情感的。
”基于这样的认识,对启蒙运动兴起所起作用最大的莫过于A.牛顿 B.达尔文C.达芬奇 D.莎士比亚3.一位非洲学者对近代以来欧、亚、非三洲的人口变化作出了如下估计(《欧洲如何使非洲变成不发达地区》,单位:百万人)。
他制作这张表格主要是为了说明( )A.非洲人口数量长期停滞在一亿人左右B.欧洲殖民者推行种族灭绝政策C.奴隶贸易给非洲人口带来惨重损失D.非洲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重下降4.列宁说:“假如没有战争,俄国也许几年甚至几十年内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这段话理解准确的是:A. 一战激化了俄国国内矛盾B.一战为俄国革命创造了有利的国内外形势C. 一战是俄国革命发生的根本原因D.一战中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无暇顾及俄国5.新派人士指出:“吾国数千年来之社会生活,莫不受名教羁縻之苦。
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
思想之不自由,莫甚于此……故吾人今日者,果欲创新生活,涤新道德,求为廿世纪之新国民,则必自实行其思想革命始。
除昔日保守盲从之习惯,而砺今日自由意志之精神。
”新派人士的代表人物应是A.李鸿章 B.康有为 C.孙中山 D.陈独秀6.沈葆桢上奏:“台洋之险甲诸海疆,欲消息常通,断不可无电线。
计由福州陆路至厦门、由厦门水路至台湾,水路之费较多,陆路之费较少”。
1887年,清朝自主设计的首条海底电缆——福州川石至台湾沪尾的电报水线建成。
可见,清政府修建该海底电缆的真实意图是A.加强东南沿海的边防 B.解决海峡两岸的交通C.掌握台湾更多的信息 D.降低电报铺设的成本7.古代中国各朝代都建立一套选官用人制度,以补充官僚队伍,下列不属于选官制度是A、西周实行世卿世禄制B、西汉实行征辟制C、唐朝实行科举制D、宋朝设谏议制8.梅兰竹菊指:梅花、兰花、竹、菊花,被人称为“花中四君子”。
【高考模拟】江西省2016届高三5月全真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江西省上高二中2016届高三年级全真模拟文科综合试卷命题人:黎俊峰胡妙令熊乐安喻礼生李蓉萍黎芝根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时量150分钟,满分3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题目要求的。
24、远古姓与氏不同,姓从原始村落或部族名称而来,氏是同姓氏族散居产生的符号。
氏以别贵贱,姓以别婚姻。
春秋至秦朝,姓与氏已难分辨。
造成姓氏不分的主要因素是:()A.封建经济的确立与发展B.长期战乱打破民族地域界限C.贵族政治的逐渐没落D.宗法观念随社会变迁而衰亡25.皇帝的正式头衔是“奉天承运皇帝”,“奉天承运”源于秦朝,一直到辛亥革命取消帝制后才止用。
所谓“承运”指的是()A.承法、权、势之运B.承仁政之运C.承王道之运D.承五德转移之运26.颂、雅、风最初是音乐的分类,雅、颂诗为宗庙祭祀所传唱,属于精英文化;风相对于雅、颂而言是地方文化。
这两种文化本来是上下流传,界限分明的,但孔子却将它们整合在一起,编入《诗经》。
这根本上反映了()A.“ 士” 阶层的兴起B.宗法体制被打破C.学术下移D.克己复礼的要求27.江西官方2015年11月4日首次对外公布了南昌西汉海昏侯墓阶段性重大考古成果,专家组认为,以紫金城为代表的海昏侯国都和以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为代表的墓葬区,是中国目前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的汉代侯国聚落遗址。
材料中主要涉及的制度是()A.宗法制B.分封制C.礼乐制度D.祭祀制度28.意大利桑德罗•斯奇巴尼认为,罗马家庭不根据血缘关系把家庭成员确定为家子和家孙,罗马法还把家庭当成共和国的“发源地”,罗马人开明进步,不根据人的出生而是依据罗马市民和非罗马市民( 包括奴隶)的意志,把人们吸纳进其社会中, 认识到社会是公共意志的产物并且通过共同意志才得以存续。
这说明()A.罗马法抹灭了公民与非公民在法律上的差异B.罗马法的影响力超越了时间和空间限制C.罗马法以法律形式固定了罗马的经济基础D.罗马法体现并强化了罗马社会的开放性29.《浅析中西方传统文化的差异与交融》一文指出:“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吸收完全取决于中国文化的魅力和西方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
江西省2016届高三上学期综合模拟试卷三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综合模拟试卷三(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5宜昌模拟)西周早中期,大量青铜器豪华精美、端庄厚重,礼乐器众多。
战国中晚期,大量青铜器风格朴素、注重实用,日用器更普遍。
这反映了()A.长期的战乱使青铜铸造业衰落B.战国时期贵族政治经济实力下降C.铁器推广使青铜器的需求减少D.战国时期的改革废除了礼乐制度2.(2015武昌预测)魏晋时期,佛教成为豪门世族统治人民的精神工具,而代表中小地主阶级利益的思想家从唯物主义观点展开了反对佛教唯心主义的斗争。
隋唐佛教更加发展,而以韩愈为代表的中小地主阶级学者举起了排佛的旗帜。
材料表明()A.阶级斗争是推动思想进步的根本原因B.思想领域的斗争是社会矛盾的反映C.唯心主义思想一直占据官方统治地位D.唯物与唯心之争推动社会思想发展3.(2015武昌预测)明初发行纸币后,政府下令禁止金银甚至铜钱的流通,但纸币发行后贬值严重。
永乐后,民间流通货币兼有宝钞、金银和稻谷布帛,朝廷屡禁不止。
至成弘年间,民间契约文书中已主要用银。
至英宗颁布白银货币新法后,白银逐渐成为法定货币。
对此,下列说法最准确的是()A.白银大量流入推动白银货币化B.贵重金属的短缺导致宝钞贬值C.白银货币化是民间推动的结果D.货币改革推动白银成法定货币4.(2015吉林三模)1926年12月,湖南省农民协会决定减租、减押、禁止高利贷、反对苛捐杂税,1927年1月,农民协会的会员增至二百万人。
农民已将土豪劣绅不法地主特权彻底打倒,农民协会成为唯一的权力机关。
这说明()A.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B.土地革命取得了初步成果C.中国共产党开创农村革命根据地D.国民革命以农民运动为核心5.(2015桂林二模)1872年的《申报》曾记载:居民王阿保等10余人,违反租界工部局关于挑粪过街必须加盖桶盖的规定,挑着无盖粪桶过街,经巡捕劝阻不听,被拿送(租界的)会审公廨,各被拘留一天。
江西省2016届高三上学期综合模拟试卷一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综合模拟试卷一(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5鹰潭一模)《国语》载:“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同志”的基础是()A.宗法制B.分封制C.结盟国D.联姻国2.司马光指出“以魏武(曹操)之暴戾(lì,凶残)强伉,加有大功于天下,其……不敢废汉而自立,岂其志之不欲哉?犹畏名义而自抑也。
”其中的“名义”源自哪一学派思想()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3.(2015昆明检测)隋唐时期每个行业的行会有共同的行规和行神。
行会的首要任务是协调与其他行业尤其是与官府之间的关系,如交纳税收、组织应役等,行会不限制行内成员的经营方式。
材料说明行会的主要作用是()A.限制了行业内部存在的不良竞争B.推动了政府抑制工商业政策的实施C.确保本行业在手工业中的领先地位D.发挥了政府管理私营手工业的职能4.(2015武昌预测)晚清上海的报刊上,曾展开过一场有关于俭与奢问题的讨论。
其中,有人认为“裕国足民之道,不在乎斤斤讲求崇尚节俭,盖自有其道也。
此道若得,则上下皆富矣,何至有患贫之时?区区节俭又何足道哉?”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应该是A.西式生活方式传入的影响B.传统观念受到洋务思想冲击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D.节俭传统不利于国货的销售5.(2015昆明检测)1902年2月1日,清政府颁布“懿旨”,革除“旧例不通婚姻”的禁令,“开除此禁,所有满汉官民人等,著准其彼此结婚”。
此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应对革命反清风潮挽救统治危机B.推进满汉民族融合的历史潮流C.顺应婚姻关系民主平等的趋势D.推动婚姻主婚权向当事人转移6.(2015晋中模拟)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1957年8月3日,国务院正式公布“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2013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废止有关劳动教养法律规定的决定,这意味着已实施50多年的劳教制度被依法废止。
江西省赣州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扫描版)(附答案)

江西省赣州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赣州市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C2.D3.B4.A5.C6.B7.D8.A9.A 10.C 11.D 12.A 13.B 14.C 15.B 16.B 17.A 18.D 19.C 20.B 21.D 22.C 23.D 24.A 25.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0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1分,第28题12分;第29、30、31、32题为选做题,任选一题,15分。
)26.(12分)(1)影响:宣扬中华文明,扩大了中华文化圈的影响;维护了中国与周边国家持久和平;强化了传统华夷观念和妄自尊大的心态。
(每点1分,共3分)(2)阐释:在政治文明上英国开创了君主立宪制、内阁制、政党制等现代政治制度;(2分)在物质文明方面英国最早进行了工业革命;(2分)在科技方面,牛顿经典力学体系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
(2分)(3)崛起观:继承发扬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克服自大、自卑、过分自尊的心态;应该发扬自强不息和奋斗精神;树立开放自信、不亢不卑、坦荡、主动、乐观、负责任的大国心态。
(任意答3点,3分)27. (11分)(1)侧重科学的实用性;关注自然科学知识;重视科学教育。
(3分)(2)科学方法;科学意识;科学分类;科学知识(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
(任意答2点得4分)(3)改变人们的科学观;促进思想解放;有利于西学的深入;加速近代科技转型;推动社会进步;促进近代化进程。
(任意答4点,4分)28.(12分)示例:观点:中西方文明并非冲突性较重,而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2分)论述:中国和英国、法国、美国、俄罗斯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本着互不侵犯、和平共处、重大国际安全事务大国磋商一致原则,共同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4分)中国和美国、加拿大都是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国,虽然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但本着相互依存、共同受益、坚持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内贸易壁垒的宗旨,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和经济技术合作方面取得了成就,促进了本地区的共同发展。
江西省2016届高三上学期综合模拟试卷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综合模拟试卷七(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5郑州预测)《汉书·严助传》记载:“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
后屡举贤良文学之士。
……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
”材料表明汉武帝时期()A.选官权控制在地方手中B.任用儒生参政加强皇权C.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D.贤良是选官的主要标准2.(2015南昌一模)马克思指出:“数百万(小农)家庭……的生活方式、利益和教育程度……就这一点而言,他们是一个阶级。
而各个小农彼此间只存在地域的联系,他们利益的同一性并不使他们彼此间形成共同关系,形成全国性的联系,形成自己的政治组织,就这一点而言,他们又不是一个阶级。
”马克思在这里想要说明的是()A.小农经济的分散性特点B.小农不能划分到阶级中C.小农国家意识比较淡薄D.小农应当建立政治组织3.(2015太原模拟)中国古代史学家多以封建制和郡县制来划分中国历史发展阶段。
顾炎武希望“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
这反映了顾炎武()A.呼唤圣人有浓厚的人治色彩B.以地方自治反对君主专制C.探索治国之道具有复古倾向D.借封建宗法精神实现治世4.“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而其终极目标都是救国,可以称之为殊途同归。
”以下对这段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A.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转折点B.折射出全体国人要求变革的社会思潮C.救国是当时新兴力量的共识D.反映了中国追求近代化途径的多样性5.(2015石家庄一模)1917年4月,国务院在回复众议院的咨文中表示:“下级审判厅法官所为判决,只须在法律范围以内,纵使误解法令以至判决不当,亦不能遽加以处分……此为绝对之原则。
”“绝对之原则”指()A.三权分立B.司法独立C.主权在民D.民主共和6.(2015洛阳统考)在敌后抗日根据地,民兵、妇救会、工作组、农村诊所等社会组织大量出现;群众大会、劳动模范、冬学识字、破除迷信、诉苦、村选、平等、翻身等前所未闻的事物大量涌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模拟试卷七(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5郑州预测)《汉书·严助传》记载:“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
后屡举贤良文学之士。
……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
”材料表明汉武帝时期()A.选官权控制在地方手中B.任用儒生参政加强皇权C.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D.贤良是选官的主要标准2.(2015南昌一模)马克思指出:“数百万(小农)家庭……的生活方式、利益和教育程度……就这一点而言,他们是一个阶级。
而各个小农彼此间只存在地域的联系,他们利益的同一性并不使他们彼此间形成共同关系,形成全国性的联系,形成自己的政治组织,就这一点而言,他们又不是一个阶级。
”马克思在这里想要说明的是()A.小农经济的分散性特点B.小农不能划分到阶级中C.小农国家意识比较淡薄D.小农应当建立政治组织3.(2015太原模拟)中国古代史学家多以封建制和郡县制来划分中国历史发展阶段。
顾炎武希望“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
这反映了顾炎武()A.呼唤圣人有浓厚的人治色彩B.以地方自治反对君主专制C.探索治国之道具有复古倾向D.借封建宗法精神实现治世4.“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而其终极目标都是救国,可以称之为殊途同归。
”以下对这段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A.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转折点B.折射出全体国人要求变革的社会思潮C.救国是当时新兴力量的共识D.反映了中国追求近代化途径的多样性5.(2015石家庄一模)1917年4月,国务院在回复众议院的咨文中表示:“下级审判厅法官所为判决,只须在法律范围以内,纵使误解法令以至判决不当,亦不能遽加以处分……此为绝对之原则。
”“绝对之原则”指()A.三权分立B.司法独立C.主权在民D.民主共和6.(2015洛阳统考)在敌后抗日根据地,民兵、妇救会、工作组、农村诊所等社会组织大量出现;群众大会、劳动模范、冬学识字、破除迷信、诉苦、村选、平等、翻身等前所未闻的事物大量涌现。
这种现象()A.表明敌后战场实行正确的抗战路线B.有利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表明全民族抗战局面已经形成D.反映了农村社会结构的变化7.(2015陕西三模)下表所显示的是改革开放后中国某一时期各类企业产品出口的走势,从中可以反映出我国()A.国有企业改革有待全面展开B.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得到改变C.对外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D.民营经济也成为对外贸易的主力军8.(2015河南三市调研)罗马法的范围由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体现了罗马法()A.不断调节社会矛盾的过程B.规范的体系至此最终确立C.主张维护广大平民的利益D.已完全摒弃了习惯法痕迹9.(2015桂林二模)英国作家狄更斯(1812—1870)在《董贝父子》中这样描述:“房屋被推倒,街道被开挖被中断;地上要挖出深坑和沟渠;大量的泥土被掀起……”,所有这些“整个儿改变了居民的法律和习俗”,在其“平滑地消失之前,在其上运行的是文明和进步的道路”。
他的描述主要反映出()A.铁路交通发展对近代社会产生重大影响B.工业革命对社会环境造成巨大破坏C.机器生产为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巨大变革D.蒸汽时代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10.(2015武昌调研)德国在1879年开始对进口征收关税;1892年,法国采取了高关税率政策;正在迅速工业化的美国则早在19世纪60年代就开始实行了保护关税政策。
这表明() A.新自由主义的开端 B.自由主义的逐渐衰落C.凯恩斯主义的盛行D.重商主义的迅速普及11.(2015大连二模)“美国的政治精英始终将美国妆扮成‘世界各国的民主自由楷模’,是‘世界新秩序的领导者’”。
正如戴维·兰普顿所说的,“美国人最支持这样的外交政策,实施这一政策能令人信服地既服务于美国的利益又能服务于美国的理想”。
美国政治精英们构筑的理想从本质上反映了美国()A.维护和推进美国利益价值观B.干预他国内政追求单极霸权C.终结全球范围内的极权制度D.为世界确定民主与人权标准12.(2015东北三省名校联考)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每个时代都要编写它自己的历史,不是因为早先的历史编写的不对,而是因为每个时代都会面对新的问题,产生新的疑问,探求新的答案。
上述材料()A.表明史学的实用价值B.说明历史时序性特点C.肯定求真的史学态度D.阐释全球史观的意义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13题25分,14题27分,共52分)13.(2015邯郸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国古代公益慈善组织的宗旨里包含着倡导仁义和发扬仁义的内容,墨、道等学派对于公益慈善行为也提出过深刻见解,佛、道等宗教教义包含丰富的劝人积德行善的观点和言论。
公益慈善事业主要附着在宗族家族和放大了的宗族家族——国家、行会、商会、会馆组织等身上,宗教机构、教育机构、专门慈善机构和个人为其补充,政府在公益募捐方面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
公益募捐主要通过官府文告、聚会讲演和私人交流等方式进行,基本局限于灾荒救济、恤幼养老、兴建公共建筑、发展教育等方面。
我国一向缺少与公益募捐法律关系相适应的成文法律规范,主要由道德、风俗习惯和民间法调整。
——李永军《我国古代公益募捐事业若干问题研究》材料二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公益思想文化开始传入中国,西方传教士积极参与了中国的公益慈善事业。
一些走出国门的中国人主动观察和介绍西方公益募捐的情况。
公益募捐组织利用各种媒介广泛宣传,通过义演、义卖、发行筹赈彩票、企业捐赠、体育比赛等方式,提高了灾情的发布、募赈的宣传以及赈灾的舆论监督等方面的效率,公益募捐的施众和受众更加广泛。
公益募捐的程序、机制得以突破传统的地域限制,开始将公益募捐善款应用于设戒烟所、阅览会、不缠脚会、医学善会以及兴办近代新式学堂之类的新式民间公益组织。
从1915年到1949年,民国各时期地方政府部门颁布的管理规范会馆的法令有十几个,根据这些法律,工商同业公会一般都设置福利委员会或救济委员会,履行一定公益职能。
公益募捐组织,包括公益募捐在内的各个方面也顺应时代发展,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
在每一次抵御外敌侵略的过程中都有捐资御敌的行动出现,特别是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人民更是积极行动起来捐资救国,有力地支援了前线作战。
——李永军《我国近代公益募捐事业发展的历史特点》(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公益募捐事业发展的特点。
(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近代公益募捐事业的变化及原因。
(15分)14.(2015乌鲁木齐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亚当·斯密于1776年出版了《国富论》。
在这本著作中,亚当·斯密提出了自由贸易和自由市场的理论。
常常有人认为亚当·斯密主张的是政府在国民经济中起的作用越小越好,一个自由的市场能够解决一切经济问题,并让所有的人都能获利。
“自由放任”的主张成了他的经济理论的标签,但这种说法过分简化了斯密的经济理论。
实际上,他认为,在许多情况下,政府采取某种形式的干预,对于整个社会的利益是完全必要的。
然而,在现代西方,斯密被认为是自由企业之父。
——(美)菲利普·J.阿德勒,兰德尔·L.波韦尔斯著《世界文明史》材料二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认为资本主义经济依靠市场机制自发调节已不能达到充分就业实现均衡,危机和失业是不可避免的。
凯恩斯站在改良主义立场,想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只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国家干预或调节,便可以解决失业与危机。
经过论证,他的理论被纳入了西方正统经济学的轨道,战后被广泛传播,影响着西方各国政府的经济政策。
——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当代卷》材料三汉森在1941年发表的《财政政策和经济周期》中,较系统地解释了“混合经济”的含义。
他认为,从19世纪末期以后,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就开始逐渐变为私人经济和社会化经济并存的“公私混合经济”或者“双重经济”。
汉森认为,这种“混合经济”具有双重的意义,即生产领域的“公私混合经济”(国有企业与私人企业并存)和收入与消费方面的“公私混合经济”(公共卫生,社会安全和福利开支与私人收入和消费的并存)。
后来,(1948年)萨浮尔森在《经济学》中也专门论述了“混合经济”。
他认为,“混合经济”就是国家机构和私人机构共同对经济实行控制,但是国家对经济的调节和控制更为重要。
——王志伟著《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这两种经济理论在主要观点上的异同,并简述出现这种不同的历史背景。
(15分)(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混合经济”理论的主要特点及其在20世纪70年代对西方国家所起的作用。
(12分)综合模拟试卷七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汉代选官权控制在在中央手中,故A项错误;材料省略号前描述严助如何成为中大夫,省略号后则是汉武帝时,像严助一样的贤人被安排在中朝参谋机要,属于对中外朝制度影响的考查,B项正确。
材料没有谈到儒家思想在当时的地位,C项错误;材料的中心不是讨论选官的标准,材料也未表达出贤良是选官的主要标准,故D项错误。
2.C马克思认为小农彼此没有“形成共同关系,形成全国性的联系,形成自己的政治组织”,因此又不是一个阶级。
小农经济的分散性是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不是材料强调的内容,故A 项错误;材料认为从生活方式、利益和教育程度看,小农是一个阶级,故B项错误;小农的缺点使得他们无法形成整体的观念,因此国家意识比较淡薄,故C项正确;小农没有形成自己的政治组织,只是其缺点的一部分,不够全面,因此D项错误。
3.B“呼唤圣人”是因为圣人或明君能够“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即将分封制的部分意义放入郡县制中,那么天下可以得到治理,由此可以分析出他主张给地方一定的自治权以此来反对君主专制,并非主张“人治”,B项正确,A项错误;顾炎武并不是要复古而是要反对君主专制,C项错误;“封建宗法精神”与材料信息不符,D项错误。
4.B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清政府的腐朽性与软弱性彻底暴露,民族危机加剧。
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后,无论是维新派还是革命派,救国方式虽有政治变革与实业救国的区别,但其终极目标都是救国图存。
也反映了中国追求近代化途径的多样性。
A、C、D三项正确。
B 项中“全体国人”的表述错误,材料反映了中国新兴资产阶级的民族意识觉醒。
5.B材料内容不能充分体现三权分立的关系,A项错误;题干中材料主要讲司法审判,没有体现主权在民的信息,C项错误;“审判厅法官所为判决,只须在法律范围以内,纵使误解法令以至判决不当,亦不能遽加以处分”充分体现了司法独立的原则,B项正确;D项与题意无关,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