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治疗咳嗽
手太阴肺经的作用功能主治

手太阴肺经的作用功能主治什么是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经是中医学中的一个经络,隶属于手太阴经络系统。
手太阴肺经从胸口起,向下延伸至掌心,经过手臂内侧,最后结束于食指。
手太阴肺经主要负责传导肺的气血,调节呼吸系统和水液代谢。
手太阴肺经的作用功能手太阴肺经具有以下的作用功能:1.主管呼吸:手太阴肺经是呼吸系统的调节者,通过传导气血和调节气机来维持正常的呼吸功能。
2.调节水液代谢:手太阴肺经在水液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能够调节体内的水液平衡,防止水液积聚。
3.掌控气机:手太阴肺经通过传导气血,调节气机的流动,保持身体气血的平衡。
4.保护肺脏:手太阴肺经可以增强肺脏的功能,帮助排出肺部的湿气和病邪,保护肺脏免受外界侵害。
5.驱除寒湿:手太阴肺经可以调解体内的寒湿,消散湿气,增强体内阳气,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6.平衡情绪:手太阴肺经与情绪有关,能够舒缓紧张情绪,平衡情绪波动。
手太阴肺经的主治手太阴肺经在中医理论中有以下的主治领域:1.呼吸系统疾病:手太阴肺经与呼吸系统紧密相关,因此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时,手太阴肺经的调节非常重要。
2.水液代谢失调:手太阴肺经能够调节水液代谢,因此对于水液代谢失调引起的疾病(如水肿、尿频等)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3.肺部疾病:手太阴肺经可以保护肺脏、驱除寒湿和湿气,对于肺部疾病(如咳嗽、肺炎等)的治疗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4.情绪调节:手太阴肺经与情绪有关,在调节情绪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对于情绪波动、焦虑、抑郁等症状有改善作用。
手太阴肺经的保健方法除了治疗疾病外,手太阴肺经的保健也非常重要,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保护和调节手太阴肺经:1.呼吸训练:通过深度呼吸、缓慢呼气等呼吸训练方式,保持呼吸畅顺,促进气血流动。
2.适度运动:适度的运动可以增强肺功能,促进气血循环,如散步、慢跑、太极等。
3.注意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多摄入清淡健康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白肉等。
4.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紧张压力,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有助于手太阴肺经的平衡调节。
经络与腧穴 经络腧穴各论 肺经

经脉循行:
本经有穴通路起自中府, 止于少商,单侧11穴。
主治概要:
主治咳喘、咳血、咽痛、 外感伤风及经脉循行部 位的其他病证。
中府 【定位】 在胸前壁外上方,前正中线 旁开6寸,平第1肋间隙处。(两手叉腰) 【主治】 ①咳嗽、气喘、胸满痛等肺 部病证;②肩背痛。操作? 【操作?】向外斜刺
太渊 输穴;原穴;脉会(八会穴) 【定位】 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③无脉症。
少商 井穴(开窍醒神清热) 【定位】 拇指桡侧,指甲根角旁约0.1寸 【主治】 ①发热、咽喉肿痛等肺系实热病 证;②昏迷、癫狂;③手指麻木。 【操作】浅刺0.1寸;点刺出血;
尺泽 合穴 【定位】 仰掌,微屈肘,在肘横纹中, 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 ①咳嗽、气喘、咯血、咽喉 肿痛等肺系实热性病证;②肘臂挛痛; ③急性吐泻、中暑、潮热等急症。 【操作】曲肘120°,直刺;点刺出血。
列缺 络穴;八脉交会穴(任脉) 【定位】 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 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简便取穴) 【主治】 ①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 病证;②上肢痹痛、手腕无力等循行部位病 证; 部疾患。 (四总穴:头项寻列缺) 【操作】向肘部斜刺0.5-0.8寸。
小儿咳嗽的推拿按摩疗法

小儿咳嗽的推拿按摩疗法中医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中医推拿按摩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理筋整复、滑利关节、调整脏腑功能、增强免疫力等。
推拿按摩后可调节与加强脾胃的功能,脾胃主管饮食消化和运化水谷精微,推拿后有利于气血的化生,促进气机的调畅。
对于治疗小儿常见病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按摩可以很好的缓解小儿咳嗽。
治疗小儿咳嗽的穴位共有九个。
1、风池穴位于后颈部,后头骨下与耳垂齐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2、风府穴位于向后正中,入发际上一寸凹陷处。
3、肺腧穴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4、缺盆穴位于锁骨上窝中点凹陷处。
5、中府穴位于胸前臂的外上方云门穴下一寸。
6、膻中穴位于人脉上,两乳的正中线。
7、合谷穴位于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当第二掌骨之中点。
8、少商穴位于大拇指内侧指甲脚旁开0.1寸。
9、涌泉穴位于足底中线。
前三分之一的凹陷处。
操作方法:患儿俯卧位医者用拇指指腹按揉风池穴1至2分钟。
单手拇指指腹按揉风府穴,1至2分钟。
医者用拇指指腹按揉肺腧穴1至2分钟。
患儿转为仰卧医者,用拇指指腹按揉缺盆穴,1至2分钟。
用拇指指腹推揉中府穴,1至2分钟。
医者用单手拇指指腹点柔膻中穴30至50次。
医者用拇指指腹点揉合谷穴,1至2分钟。
对侧,以同样的方法操作。
医者食指和中指弯曲刮擦患儿的少商穴1至2分钟。
对侧,以同样的方法操作。
医者用拇指指腹点按涌泉穴30至50次。
对侧,以同样的方法操作。
注意,患儿因皮肤细嫩,在按摩的过程中,力度以轻柔为主,切忌用力过度,每日一次,十次为一疗程。
操作完毕。
关注我,品健康人生,享延寿益年。
人体经络与重要穴位(中里巴人),坚持按摩可治百病

人体经络与重要穴位(中里巴人),坚持按摩可治百病肺经:由胸走手。
起于中府穴,止于少商穴。
肺主咳嗽、心烦、掌中热。
1、中府穴:胸骨旁开六寸(四横指是三寸,一横拇指是一寸)处。
治疗:气不足、咳喘、腹胀、消化不良、水肿等。
2、天府穴:胳膊腋横纹下三寸处。
古人找此穴的方法:两胳膊前伸端平,掌心相对,用鼻尖找胳膊的点,该点就是天府穴。
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要穴。
3、尺泽穴:肘横纹外端末处。
尺是肾的意思,泽是恩泽,所以此穴是补肾穴。
按揉此穴,让气下行,治疗高血压、哮喘。
(肾虚就是肾不纳气。
气走上边来了,人就会头重脚轻)4、孔最穴:腕横纹上七寸处。
此穴较深,按揉时要重些压。
主管所有的毛孔,是治疗鼻孔出血、痔疮的要穴。
对感冒或大夏天不出汗可起到发汗的作用。
是郗穴,郗治急症,治急性咽喉痛。
5、列缺穴:两个合谷(虎口)相对,食指下面的凹陷处就是。
治疗小儿遗尿、偏头痛特别是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痛、落枕、以及头项的病。
因为不好找此穴,所以人们用的少,其实它很重要。
6、经渠穴:治咳嗽。
7、太渊穴:是肺经的原穴,大补穴。
补气,是脉之会穴,可治静脉曲张等。
此穴较深,要用大拇指硌它。
从太渊穴到孔最穴之间,这一段为“止咳点”,大家在咳嗽时,可以找此处最敏感的地方多揉一揉,症状马上就会减轻。
8、鱼际穴:小儿咳、热、积食。
9、少商穴:治疗咽喉痛的要穴。
点刺放血最佳。
大肠经:由手走头。
起于商阳穴,止于迎香穴。
功能:打通大肠经,可防皮肤病;可帮助人体增加阳气或把多余的火气去掉;有很好的通便效果。
如果排便不畅就敲打大肠经小臂这一段,边排便边敲打效果更明显。
长期便秘的人,在肘下这一段很痛,很敏感,要常揉。
还有一个好办法,用大拇指内侧推二三间到商阳,两边都要推,肚子就会有感觉,一定要推到商阳穴,这是排便捷径。
1、商阳穴:在食指指甲盖底的外侧处。
用指甲掐,治便秘。
2、三间穴:位于食指近拇指侧根部,第二掌指关节后,好找,按摩方便,随时都可以操作。
它最善通经行气,上可通达头面,治疗三叉神经痛、齿痛、目痛、喉肿痛和肩膀痛;下能通腹行气,泻泄可止,便秘可通。
咳嗽中医护理的方案

咳嗽中医护理的方案一、寒咳方案寒咳多由外感风寒引起,症状包括咳嗽声低、痰多而稀白、舌苔白腻等。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中医护理方案:1.中药治疗:可选用桂枝汤加减、麻黄汤加减、小青龙汤等方剂,用于驱散寒邪、祛除湿气。
2.针灸:可选用风池、肺俞、卧蚕等经络穴位进行刺激,起到散寒、化痰的效果。
3.推拿按摩:可在肺俞、肺腧、风池等穴位进行推拿按摩,促进气血运行,舒缓咳嗽症状。
4.穴位贴敷:可选择桂枝汤配穴贴敷,常用的穴位有子午、肺俞、大椎等,贴敷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
二、热咳方案热咳多由外感风热或内伤热毒引起,症状包括咳嗽声重、痰黄而稠、口干咽燥等。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中医护理方案:1.中药治疗:可选用清燥化痰汤加减、连翘败毒散等方剂,用于清热解毒、化痰止咳。
2.针灸:可选用肺俞、翳风、鱼际等穴位进行刺激,起到清热利咽、化痰止咳的作用。
3.推拿按摩:可在合谷、太渊、肺俞等穴位进行推拿按摩,舒缓痰热症状。
4.穴位贴敷:可选择清肺煎配穴贴敷,常用的穴位有肺俞、支沟、阳陵泉等,贴敷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
三、风咳方案风咳多由外感风邪引起,症状包括咳嗽声喘、咳嗽时有鼻塞流涕等。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中医护理方案:1.中药治疗:可选用麻杏石甘汤、银翘散等方剂,用于平喘开窍、解表散风。
2.针灸:可选用百会、风池、肺俞等穴位进行刺激,起到祛风开窍、平喘止咳的效果。
3.推拿按摩:可在百会、风池、肺俞等穴位进行推拿按摩,舒缓喘咳症状。
4.穴位贴敷:可选择银翘散配穴贴敷,常用的穴位有百会、风池、翳风等,贴敷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
四、虚咳方案虚咳多由脾肺虚弱引起,症状包括咳嗽声轻、痰白而稀、气短懒言等。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中医护理方案:1.中药治疗:可选用补肺汤、小青龙汤等方剂,用于补益脾肺、化痰止咳。
2.针灸:可选用肺俞、脾俞、中府等穴位进行刺激,起到补肺健脾、化痰止咳的作用。
3.推拿按摩:可在肺俞、脾俞、中府等穴位进行推拿按摩,促进气血运行,舒缓咳嗽症状。
中医按摩缓解咳嗽化痰的有效方法

中医按摩缓解咳嗽化痰的有效方法咳嗽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能由多种疾病引起,如感冒、喉咙炎、支气管炎等。
在中医传统理论中,咳嗽被视为气机郁滞导致的病症,因此中医按摩可以通过调理气机,缓解咳嗽并促进痰液排出。
本文将介绍中医按摩缓解咳嗽化痰的有效方法。
一、胸部捶打法胸部捶打法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中医按摩方法,适用于缓解咳嗽症状。
具体操作为:1. 坐正或站立,用力挥动双拳,轻轻敲打胸部。
动作应有力而缓慢,避免太过用力或过快。
2. 从上到下、从内到外,依次敲打胸骨、锁骨、肋骨两侧,每个部位敲打10-15次。
3. 整个过程应持续约5分钟,以帮助刺激气机畅通、缓解咳嗽。
二、咽部推拿法喉咙是咳嗽症状的重要部位,通过中医按摩咽部可以刺激喉部穴位,缓解咽部疼痛和咳嗽。
具体操作为:1. 坐姿或站姿,手掌握拳,用食指、中指、无名指指腹轻柔按压喉咙下方涌泉穴,以适度的力道按压,并逐渐加深力度。
2. 每次按压涌泉穴持续约20秒后,徐徐松开手指。
3. 重复上述按压动作,每次持续约1分钟,可重复数次。
三、胸腹揉捏法胸腹揉捏法能够刺激呼吸系统,促进气机循环,减轻咳嗽和顽痰。
具体操作为:1. 仰卧或坐直,用右手手指和掌心揉捏左胸腹部,按顺时针方向绕脐12圈。
2. 然后再用左手揉捏右胸腹部,同样按顺时针方向绕脐12圈。
3. 揉捏时要适度用力,但避免造成不适。
四、背部拍打法背部拍打法可以刺激肺部穴位、疏通经络、促进气机循环,减轻咳嗽和痰液排出。
具体操作为:1. 坐姿或站姿,用拳头或掌心轻拍背部。
动作应有力但不过于剧烈。
2. 从上到下,从内到外,依次拍打背部。
每个部位拍打约10-15次。
3. 可先从肩胛骨开始拍打,再逐渐向下拍打至腰部。
五、足三里按揉法足三里是一处重要的穴位,位于小腿前部,也被称为“气海”。
按揉足三里能够调理气机,缓解咳嗽和痰液咳出。
具体操作为:1. 坐姿或仰卧,用拇指或食指指腹按压足三里穴位。
2. 按压时适度用力,可依个人感觉调整力度。
艾灸治疗咳嗽的穴位和具体方法

艾灸治疗咳嗽的穴位和具体方法艾灸能有效刺激穴位,可以起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消炎止咳的作用,对于治疗咳嗽的作用还是很好的,但是有很多人就会有疑问了,究竟要艾灸哪些穴位呢?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艾灸治疗咳嗽的方法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艾灸治疗咳嗽的穴位大椎穴在后背,低头,找到脖子后面正中的骨性突起,即第七颈椎的棘突,向下的骨间隙取大椎穴。
肺俞穴先低头,找到脖子后正中的骨性突起,这是第七颈椎的棘突,向下数三个这样的突起,到第三胸椎棘突,旁开两指处即为肺俞穴。
膻中穴在胸部,前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隙,两乳头连线中点,即为膻中穴。
天突穴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正中,即为天突穴。
天门穴先低头,找到脖子后正中的骨性突起,这是第七颈椎的棘突,向下数二个这样的突起,到第二胸椎棘突,旁开两指处即为天门穴。
身柱穴先低头,找到脖子后正中的骨性突起,这是第七颈椎的棘突,向下数三个这样的突起,到第三胸椎棘突,棘突下凹陷处为身柱穴。
膏肓穴先低头,找到脖子后正中的骨性突起,这是第七颈椎的棘突,向下数四个这样的突起,即第四胸椎棘突,旁开四横指处为膏肓穴。
脾俞穴沿肩胛骨下缘向脊柱作一直线,这个是第七胸椎棘突下,向下数4个突起,再想两侧旁开两指处。
肾俞穴取俯卧位,两腰骨高点平第四腰椎,向上数两个腰椎,向两侧旁开两指即是肾俞穴。
丰隆穴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与外侧踝尖连线的重点,筋骨前嵴外二横指处为丰隆穴。
定喘穴先低头,找到脖子后正中的骨性突起,这是第七颈椎的棘突,旁开0.5寸处即为定喘穴。
艾灸治疗咳嗽的方法外感咳嗽艾灸1、风寒袭肺主要症状:咳声重浊,气急,喉咙痒,咯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艾灸取穴:患者取俯卧位,灸大椎,风门穴。
用艾条温和灸的方法,每穴灸10-15分钟,5-10次为一个疗程;用隔姜灸的方法,每穴灸5-7壮,每日或隔日1次,7-10次为一个疗程;采用隔蒜灸的方法,每灸3-4壮后换一次蒜片,以施灸处出现湿润红热现象,患者有舒适感为宜,每穴5-7壮,每日或隔日一次,急性,重症每日两次,7-10次为一个疗程;根据所选穴位进行无瘢痕灸,用少许蒜汁或油脂先涂抹待灸穴位皮肤表面,置麦粒大的艾炷于穴位上,每穴3-7壮,每日或隔日1次,7-10次为一个疗程。
十二条经络及功能

十二条经络及功能十二条经络一、手太阴肺经肺主咳喘、心烦、掌中热。
肺经的要穴1. 中府穴胸骨中旁开六寸处。
中府指中气之府。
中气指脾肺之气。
中府穴是脾肺之气汇聚之处,可兼治脾肺两脏之病,治疗气不足,腹胀、消化不良、水肿等。
2.天府穴液横纹下三寸。
古人找此穴方法,在鼻子上点一墨点,手平行与地用头去触胳膊,胳膊上有黑点处即是天府穴。
鼻气通于天,肺开窍于鼻,因此也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要穴。
3.尺泽穴肘横纹外侧边上。
尺——暗指肾,泽——雨露,即是补肾的穴位,肺经属金,尺泽是金中的水穴,水是指肾,所以这指金生水。
肾虚会上实下虚,气都淤上边来了,揉此穴有降逆气的作用,降逆所即可治高血压、哮喘。
4.孔最穴腕横纹上七寸,肺经上的郄穴(郄穴治急性病),穴位较深。
主管所有的毛孔,治鼻出血,治痔疮的要穴。
对感冒汗不出或开热不出汗,可起发汗的作用。
治急性咳嗽、急性的咽喉痛。
5.列缺穴两手虎口相对,食指下边的凹陷处。
治疗小儿遗尿,偏头痛,处感风寒引起的头疼,治落枕,头项寻列缺,即头脖子方面有病找列缺。
6.经渠穴桡骨头(桡骨茎突)凸起处外侧边缘。
侧象向外推按。
治咳嗽的要穴,虚寒或肺热引起的咳嗽。
腕横纹边外侧,穴位较深,用大拇指硌此穴较好。
是肺经的原穴,大补穴,补气。
脉之会穴,可治静脉曲张、心血管病等。
8.鱼际穴手平伸像鱼肚子边际处。
属火穴。
治疗热性咳嗽、喘促、心中烦热,小孩疳积症即消化不好。
9.少商穴治疗咽喉痛的要穴。
指掐效果不佳,用三棱针点刺一滴血效果好。
二、手阳明大肠经1.打通大肠经可有效防治皮肤病。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主皮毛(即皮肤和毫毛)如肺功能弱体内毒素就会在大肠经淤积。
脸上的痘疹、身上的湿疹,可用刮痧法把毒素刮出去。
2.大肠经属阳明经,即气血很旺的经络。
可帮助人体增加阳气或把多余的火气去掉。
如手肿胀,按大肠经上痛点即可。
3. 大肠经有很好的通便效果。
用手敲大肠经小臂这段,如长期便秘的人这段会很敏感。
还有一种方法,即推按二三间到商阳穴(即手腕至食指大拇指侧处)这一段大肠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认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因而咳嗽一症非常常见。
然而,同为咳嗽,症状也不尽相同,有的干咳无痰,有的咳嗽痰黄,有的伴有咽痒咽痛,有的又伴有喉中鸣响,进而引发哮喘。
这些问题,仅仅穴位按摩就可以帮我们解决。
步骤/方法
干咳咽痒,按摩列缺和照海
干咳或咽痒,往往肺阴不足的表现,治疗时一方面要止咳,另外一方面还要滋阴,前者治标,后者治本,所以列缺与照海两穴合用,就是标本同治的方法了。
列缺是肺经的络穴,功效就是止咳,所以单纯性的咳嗽,没有其他症状时,只按列缺就可以缓解咳嗽的症状了。
怎么找这个穴位呢?将两手虎口交叉,手腕要伸直,将食指点在手腕的侧面,可以感觉到食指下面的骨头上有一个明显的纵向裂隙,这里就是列缺穴,名字够形象吧。
因列缺位于窄小的骨缝中,所以治疗时需将拇指立起用指尖掐按。
每次3-5分钟,每日5-10次。
照海是足少阴肾经的穴位,在五脏的功能中,肺主气司呼吸,而肾主纳气,以引气归元,肾气不足时多有咳、喘等逆气之症。
加上列缺与照海两穴都是八脉交会穴,列缺通于任脉,照海通于阴跷脉,而两条奇经又会聚于咽喉处,因此两穴形成了一对儿经典的组合。
照海又怎么取呢?沿内踝尖向下循按到内踝的末端,可以感觉到这里有一个明显的骨缝,即为照海穴,用指尖掐按,每次3-5分钟,每日5-10次。
咳嗽痰白,按摩大椎穴
很典型的风寒咳嗽,一般发生在冬天,特点是咳嗽,咽痒,咳痰清稀,痰白稀薄,鼻塞流清涕,舌苔白等,要想防止风寒咳嗽,一定要加强抵御寒气的能力。
低头时,摸到颈后最突起的高骨,在这块高骨的下方就是大椎穴,这里是人体所有阳经汇聚之处,阳气聚集。
用手掌搓热颈后的大椎穴,以皮肤发热发红这度,帮助振奋阳气,抗御外邪。
如果能洗上热水澡,那么就用热水多冲冲这个部位吧,哪怕只用热气腾腾的毛巾晤晤大椎,都能抵御寒气的侵袭。
当然,中医的特色还是在于治未病,与其生病后想办法解决,还不如彻底杜绝疾病的发生。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咳嗽的麻烦,还是要从日常生活做起,好好爱护你的肺,比任何有效的治疗都要好上千万倍。
咳嗽痰黄,按摩鱼际和少商穴
痰黄说明是肺热之证,选择的穴位当然要有泻肺热的作用,鱼际是手太阴肺经的荥穴,少商为手太阴肺经的井穴,两穴都有泻肺热的功效。
鱼际穴位于手掌大鱼际部的中点处,靠近第一掌骨的边缘,点此穴时,拇指要立起用指尖用力点按,更易出现明显的酸胀感。
少商是手太阴肺经的最后一个穴位,拇指桡侧指甲角旁0.1寸处,掐之可泄肺中之热。
由于穴区窄小,不好用力,故改用指甲掐按,疼痛感较其它穴位为甚,甚至会出现灼热痛感,均属正常。
除掐按外,还可用三棱针刺血,而刺血的方法还可以治疗咽喉肿痛,特别有趣的是在哪一侧少商刺血,几乎同时,同侧的咽喉疼痛就会明显缓解。
注意这两个穴位在刺激时手法一定要重一些,因为轻柔的手法为补,而重刺激的手法则有泻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