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身残志坚名人

合集下载

身残志坚的著名人物8个

身残志坚的著名人物8个

身残志坚的著名人物8个众所周知,生命是脆弱而宝贵的。

然而,在逆境中,有些人能够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无尽的勇气战胜困难,展现出身残志坚的精神。

他们的故事经久不衰,激励着我们追求梦想、克服困难。

下面将介绍8位身残志坚的著名人物。

1. 赫伯特·马尔沙尔赫伯特·马尔沙尔是一位美国陆军退役军人,也是一位身体障碍者权益倡导者。

他在越南战争期间,因一次导役错误而导致自己腰部以下瘫痪。

然而,他没有沉湎于伤痛和自怨自艾,而是用自己的经历激励其他身体障碍者。

他成为了美国国会的一员,并积极参与制定和通过《美国残疾人法案》。

2. 尼尔斯·玻尔尼尔斯·玻尔是一位丹麦物理学家,也是量子理论的主要创立者之一。

尽管他在年轻时丧失了移动腿部的能力,但他并没有放弃对科学的追求。

他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在物理学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并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3. 路易斯·布拉耶路易斯·布拉耶是一位加拿大宇航员。

在他的第二次太空任务中,他遭遇了一场舱外活动事故,导致他失去了右臂和右腿。

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他的事业,仅仅几个月后,他又回到了太空,成为第一位以残疾身份回到太空的宇航员。

4. 大卫·韦勒大卫·韦勒是一位英国霍金航天研究所的科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拥有严重肌肉萎缩症的身体障碍者。

尽管他几乎完全丧失了肢体活动能力,但他运用自己的智慧和技术,创造了一套能够识别和模拟他的眼睛运动的技术。

这一技术不仅为自己带来了自由,也为其他身体障碍者提供了希望。

5. 弗朗西斯科·戈雅弗朗西斯科·戈雅是一位著名的西班牙画家,被誉为浪漫主义艺术的先驱。

尽管他在晚年失去了听力,并且被社会孤立,但他并没有停止创作。

他用笔和画布传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至今他的作品仍然被后人所推崇。

6. 斯蒂芬·霍金斯蒂芬·霍金是一位世界知名的理论物理学家,也是现代宇宙学研究的奠基人之一。

古今中外的名人身残志坚的事迹(精选)

古今中外的名人身残志坚的事迹(精选)

古今中外的名人身残志坚的事迹1桑兰,出生于1981年2月,浙江宁波人,原国家女子体操队队员,曾在全国性运动会上获得跳马冠军。

到今天为止,坚强的桑兰已经笑着度过了6年的轮椅时光。

1998年7月21日晚在纽约友好运动会上意外受伤之后,默默无闻的桑兰成了全世界关注的人。

这确实是个意外。

当时桑兰正在进行跳马比赛的赛前热身,在她起跳的那一瞬间,外队一教练“马”前探头干扰了她,导致她动作变形,从高空裁到地上,而且是头先着地。

遭受如此重大的变故后却表现出难得的坚毅,她的主治医生说:“桑兰表现得非常勇敢,她从未抱怨什么,对她我能找到表达的词就是‘勇气’。

”就算是知道自己再也站不起来之后,她也绝不后悔练体操,她说:“我对自己有信心,我永远不会放弃希望。

”因为她的坚强、乐观,美国院方称她为“伟大的中国人民光辉形象”,而那么多美国普通人去看她,并不只是因为她受伤了,而是为她的精神所感染。

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在看望桑兰时说:“中国领导人和中国人民都知道这位勇敢的女孩的事。

”美国总统克林顿、前总统卡特和里根都曾给桑兰写过信,赞扬她面对悲剧时表现出来的勇气。

桑兰与“超人”会面的经过在美国ABC电视台播出,这个电视台50年来只采访过两个中国人,一个是邓小平,一个是桑兰。

桑兰还如愿以偿地见到了自己的偶像里奥纳多-迪卡普里奥和席琳-迪翁。

她的监护人说:“她太可爱了,像我们这些在她身边的人都愿意去帮助她……”多年来,桑兰用她的行动应证着自己的诺言,在北大学习、加盟星空卫视主持节目、担任申奥大使、参加雅典奥运北京接力……她充满力量的笑容总能给人希望!古今中外的名人身残志坚的事迹2霍金十三、四岁时已下定决心要从事物理学和天文学的研究。

十七岁那年,他考到了自然科学的奖学金,顺利入读牛津大学。

学士毕业后他转到剑桥大学攻读博士,研究宇宙学。

不久他发现自己患上了会导致肌肉萎缩的卢伽雷病。

由于医生对此病束手无策,起初他打算放弃从事研究的理想,但后来病情恶化的速度减慢了,他便重拾心情,排除万难,从挫折中站起来,勇敢地面对这次的不幸,继续醉心研究。

古今中外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

古今中外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

古今中外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当今社会,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人物数不胜数,像张海迪、吴运铎、邰丽华……在中国古代,同样不乏励志楷模,有的人在某一领域的贡献甚至影响到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古今中外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供大家参阅!古今中外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1:孙膑在古代残疾人群中,肢体残疾比双目失明的要多,其中以下肢残疾所占比例最大,古汉语中的“跛”、“瘸”、“躄”、“痿”、“蹶”等字,皆指下肢有残疾。

在古代,腿脚不便的名人不少。

如献出著名宝玉“和氏璧”的卞和,就是一位双脚皆失的残疾人。

卞和致残为后天原因。

据《韩非子;和氏》记载,卞和在荆山上伐薪时,偶尔得一璞玉,先后献于楚厉王、楚武王,但此二王不识货,卞和因此被先后砍去左脚和右脚,此即“昔卞和献宝,楚王刖之”一说。

幸好楚文王识宝,琢成举世闻名的“和氏璧”。

卞和被砍去双脚,这叫受“刖刑”。

刖刑是古代的酷刑之一,入“五刑”之列,另外四种刑法是“墨”、“劓”、“宫”、“大辟”。

刖刑又称剕刑,轻者砍单脚,重者去双脚。

在古代下肢残疾名人中,又以先秦时期最多,这是因为当时流行刖刑。

此刑在春秋战国时期被滥用到了顶点,以齐景公主政时的齐国来说,当时市场上最贵的是假肢,最便宜的是鞋子,这就是“踊贵屦贱”典故的由来,也是齐景公当年滥用刖刑所造成社会悲剧的直接反映。

古代著名的军事家孙膑,生前便曾被魏国人“刖”过。

但他没有屈服于命运,后得到齐国田忌的信任,多次设奇谋指挥军队,打败了当年另一对手、军事家庞涓率领的魏军,逼杀庞涓。

孙膑是战国时期齐国人,为杰出军事家孙武的后代。

孙膑曾与庞涓一起学习兵法,成绩非常优秀。

之后,庞涓被魏惠王任命为将军,他自思本事不及孙膑,设下毒计,把孙膑骗请到魏国,谗言害之。

昏庸的魏惠王把孙膑办了罪,在他脸上刺字,还剜去了他的两块膝盖骨,此即《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上“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的记载。

身残志坚的著名人物8个

身残志坚的著名人物8个

身残志坚的著名人物8个一、华罗庚华罗庚,1928年不幸染上伤寒病,靠妻子的照料得以挽回性命,却落下左腿残疾。

20岁时,他以一篇论文轰动数学界,被清华大学请去工作。

从1931年起,华罗庚在清华大学边工作边学习,用一年半时间学完了数学系全部课程。

他自学了英、法、德文,先后在国外杂志上发表了多篇论文。

二、孙膑孙膑曾与庞涓为同窗,因受庞涓迫害遭受膑刑,身体残疾,后在齐国使者的帮助下投奔齐国,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辅佐齐国大将田忌两次击败庞涓,取得了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胜利,奠定了齐国的霸业。

三、罗斯福1921年8月,富兰克林·罗斯福带全家在坎波贝洛岛休假,在扑灭了一场林火后,他跳进了冰冷的海水,因此患上了脊髓灰质炎症。

高烧、疼痛、麻木以及终生残疾的前景,并没有使富兰克林·罗斯福放弃理想和信念,他一直坚持不懈地锻炼,企图恢复行走和站立能力。

他用以疗病的佐治亚温泉被众人称之为“笑声震天的地方”,在康复期间,富兰克林·罗斯福大量阅读书籍,其中有不少传记和历史著作。

1928年,在罗斯福夫人的理解与支持下,罗斯福重返政界,参加州长竞选而险胜,于1929年出任纽约州州长。

四、贝德里赫·斯美塔那1874年不幸耳聋,继续坚持创作,写了大量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有由六部独立交响诗组成的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和第一弦乐四重奏《我的生活》。

斯美塔那从50岁起饱受耳聋折磨,并因此引发了精神疾病。

1884年5月12日于布拉格附近的精神病院逝世,终年六十岁。

五、徐白仑徐白仑先生原是北京建筑设计院高级工程师,1971年失明后,在学习盲文的过程中,与盲校的教师和盲孩子结下深厚友情。

在康克清女士支持下创办了《中国盲童文学》,为盲孩子提供精神食粮。

六、张海迪张海迪,1955年秋天在济南出生。

张海迪小时候因患脊髓血管瘤导致高位截瘫。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她没有沮丧,没有沉沦,以顽强的毅力与疾病做斗争,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

历史上身残志坚典型人物及事迹

历史上身残志坚典型人物及事迹

历史上“身残志坚”的典型人物及事迹1、膑战国时齐国人,是中国战国时期军事家。

大军事家武的后代。

他早年曾和庞涓一道学习兵法。

后来,庞涓到国做了将军,很得惠王的信任。

庞涓因嫉妒膑的才能,恐膑取代他的位置,就假意把他请到国,暗中却在惠王面前诬告他私通齐国。

惠王大怒,处以膑刑,命人把膑的膝盖骨挖去,还在他脸上刺了字。

膑假装发疯,躲避了杀身大祸,后来,膑逃回齐国,齐威王很佩服膑的才能,对他大加重用。

膑被齐威王任为军师后,他指挥过围救、桂陵之战、马陵之战(此战役庞涓智穷兵败,自杀而死。

),著作有《膑兵法》传于后世。

2、司马迁:司马迁是我国西汉时期的伟大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史圣”。

他受了宫刑还写出《史记》这部巨著,是我国古代历史中身残志坚的典。

他最大的贡献是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年轻时期曾经游历四方,增长见闻,为日后的文风形成和史记的创作积累了大量的素材。

后随汉武帝封禅泰山,并参与了黄河抗洪。

父亲司马谈死后,司马迁接替做了太史令。

掌管天文与历史。

汉武帝晚年,陵出击匈奴,兵败投降,汉武帝大怒。

司马迁为陵辩护,触怒了汉武帝,获罪被捕。

他按照汉朝法令的规定出钱赎罪或受“腐刑”。

司马迁因为考虑到《史记》尚未完成,因而选择了宫刑,他发愤著书,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到写《史记》中,用了14年时间完成了这部50多万字的伟大著作。

《史记》这部永远闪耀着光辉的“究天人之际,成一家之言”的伟大史书。

鲁迅先生曾评价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中国当代保尔”海迪80年代,一个光辉的名字--海迪,在神州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海迪的事迹到处传颂,海迪精神到处弘扬。

这位三分之二躯体失去知觉而不向命运之神屈服的姑娘轮椅上唱出了高昂激越的生命之歌,被誉为“中国当代保尔”、“80年代的新雷锋”。

海迪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全国典型。

海迪1955年出生在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里。

5岁时因患脊血管瘤,胸部以下完全失去了知觉,生活不能自理。

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通用6篇)

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通用6篇)

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古今中外,有很多著名的人,我们不仅要看到他们光鲜亮丽的一面,更要看到他们背后的故事。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通用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篇1贝多芬是世界著名的音乐家,也是命运最糟的一个。

童年,贝多芬是在泪水浸泡中长大的。

家庭贫困,父母失和,造成贝多芬性格上严肃、孤僻、倔强和独立,在他心中蕴藏着强烈而深沉的感情。

他从12岁开始作曲,14岁参加乐团演出并领取工资补贴家用。

到了17岁,母亲病逝,家中只剩下两个弟弟,一个妹妹和已经堕落的父亲。

不久,贝多芬得了伤寒和天花,几乎丧命。

贝多芬简直成了苦难的象征,他的不幸是一个孩子难以承受的。

尽管如此,贝多芬还是挺过来了。

他对音乐酷爱到离不开的程度。

在他的作品中,有着他生活的影子,既充满高尚的思想,又流露对人间美好事物的追求、向往。

对美丽的大自然他有抒发不尽的情怀。

说贝多芬命运不好,不光指他童年悲惨,实际上他最大的不幸,莫过于28岁那年的耳聋。

先是耳朵日夜作响,继而听觉日益衰弱。

他去野外散步,再也听不见农夫的`笛声了。

从此,他孤独地过着聋人的生活,全部精力都用于和聋疾苦战。

贝多芬活在世上,能理解他的人太少了,而唯一能给他安慰的只有音乐。

他作曲时,常把一根细木棍咬在嘴里,借以感受钢琴的振动,他用自己无法听到的声音,倾诉着自己对大自然的挚爱,对真理的追求,对未来的憧憬。

他著名的《命运交响曲》就是在完全失去听觉的状态中创作的,是贝多芬最杰出的一部作品,它的主题是反映人类和命运搏斗,最终战胜命运。

这也是他自己人生的写照。

这是第一乐章中连续出现的沉重而有力的音符。

贝多芬说:“命运就是这样敲门的。

”他坚信“音乐可以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

“顽强地战斗,通过斗争去取得胜利。

”这种思想贯穿了贝多芬作品的始终。

1827年3月26日,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音乐巨人与世长辞,那时他才57岁。

贝多芬一生是悲惨的,世界不曾给他欢乐,他却为人类创造了欢乐。

当代身残志坚的名人例子

当代身残志坚的名人例子

当代身残志坚的名人例子当代社会中,有许多身残志坚的名人,他们在面临身体残疾的困扰时,依然坚持追求自己的梦想,用自己的行动和精神鼓舞着无数人。

下面列举了十位当代身残志坚的名人,他们的故事将给我们带来启示与力量。

1. 陈光标(中国):陈光标是一位中国著名的跑者,他患有脑瘫,但他并没有被身体的局限所打败。

他通过长期的锻炼和努力,参加了多项马拉松比赛,并多次获得奖项。

他的坚持和毅力激励了许多人。

2.尤金·奥克斯(美国):尤金·奥克斯是美国一位聋哑人士,他通过自学成为一位律师,并在美国最高法院进行了多次辩护。

他的努力和才华证明了残疾并不妨碍一个人取得成功。

3. 约翰·哈金斯(英国):约翰·哈金斯是一位英国的物理学家,他在21岁时被诊断出患有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但他并没有放弃科学研究。

他通过眼神识别仪器与外界进行交流,并在理论物理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4. 切尔西·沃纳(美国):切尔西·沃纳是一位美国自闭症患者,她以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而闻名。

她的作品被多家画廊和机构收藏,并且她通过自己的创作为自闭症患者争取到更多的关注和理解。

5. 卡拉·杜瓦尔尼(法国):卡拉·杜瓦尔尼是一位法国女性,她在一次车祸中失去了四肢,但她并没有放弃生活的勇气。

她学会了使用假肢,并成为一名著名的摄影师。

她的作品展现了她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6. 莱斯利·巴尔夫(英国):莱斯利·巴尔夫是一位英国女性,她在一次车祸中失去了双腿。

然而,她并没有气馁,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一名残奥会运动员,并多次获得金牌。

7. 陶秀珍(韩国):陶秀珍是一位韩国女性,她在一次事故中失去了视力。

然而,她并没有放弃对音乐的热爱,而是通过触摸琴键来演奏钢琴。

她的音乐才华和坚韧精神感动了很多人。

8. 玛丽·弗兰西斯·哈恩斯(美国):玛丽·弗兰西斯·哈恩斯是一位美国女性,她在一次事故中失去了双臂。

历史上身残志坚典型人物及事迹

历史上身残志坚典型人物及事迹

历史上“身残志坚”的典型人物及事迹1、孙膑战国时齐国人,是中国战国时期军事家。

大军事家孙武的后代。

他早年曾和庞涓一道学习兵法。

后来,庞涓到魏国做了将军,很得魏惠王的信任。

庞涓因嫉妒孙膑的才能,恐孙膑取代他的位置,就假意把他请到魏国,暗中却在魏惠王面前诬告他私通齐国。

魏惠王大怒,处以膑刑,命人把孙膑的膝盖骨挖去,还在他脸上刺了字。

孙膑假装发疯,躲避了杀身大祸,后来,孙膑逃回齐国,齐威王很佩服孙膑的才能,对他大加重用。

孙膑被齐威王任为军师后,他指挥过围魏救赵、桂陵之战、马陵之战(此战役庞涓智穷兵败,自杀而死。

),著作有《孙膑兵法》传于后世。

2、司马迁:司马迁是我国西汉时期的伟大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史圣”。

他受了宫刑还写出《史记》这部巨著,是我国古代历史中身残志坚的典范。

他最大的贡献是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年轻时期曾经游历四方,增长见闻,为日后的文风形成和史记的创作积累了大量的素材。

后随汉武帝封禅泰山,并参与了黄河抗洪。

父亲司马谈死后,司马迁接替做了太史令。

掌管天文与历史。

汉武帝晚年,李陵出击匈奴,兵败投降,汉武帝大怒。

司马迁为李陵辩护,触怒了汉武帝,获罪被捕。

他按照汉朝法令的规定出钱赎罪或受“腐刑”。

司马迁因为考虑到《史记》尚未完成,因而选择了宫刑,他发愤著书,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到写《史记》中,用了14年时间完成了这部50多万字的伟大著作。

《史记》这部永远闪耀着光辉的“究天人之际,成一家之言”的伟大史书。

鲁迅先生曾评价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中国当代保尔”张海迪80年代,一个光辉的名字--张海迪,在神州大地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张海迪的事迹到处传颂,海迪精神到处弘扬。

这位三分之二躯体失去知觉而不向命运之神屈服的姑娘轮椅上唱出了高昂激越的生命之歌,被誉为“中国当代保尔”、“80年代的新雷锋”。

张海迪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全国典型。

张海迪1955年出生在山东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今中外.还有哪些身残志坚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物
海伦凯勒幼时患病,两耳失聪,双目失明。

七岁时,安妮·沙利文担任她的家庭教师,从此成了她的良师益友,相处达50年。

在沙利文帮助之下,进入大学学习,以优异成绩毕业。

在大学期间,写了《我生命的故事》,讲述她如何战胜病残,给成千上万的残疾人和正常人带来鼓舞。

这本书被译成50种文字,在世界各国流传。

以后又写了许多文字和几部自传性小说,表明黑暗与寂静并不存在。

后来凯勒成了卓越的社会改革家,到美国各地,到欧洲、亚洲发表演说,为盲人、聋哑人筹集资金。

二战期间,又访问多所医院,慰问失明士兵,她的精神受人们崇敬。

1964年被授于美国公民最高荣誉–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又被推选为世界十名杰出妇女之一。

奥斯特洛夫斯基
尼古拉·阿历克塞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苏联作家。

尼古拉·阿历克塞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于1904年9月29日出生在乌克兰维里亚村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他排行第五,11岁便开始当童工。

1919年加入共青团,随即参加国内战争。

1923年到1924年担任乌克兰边境地区共青团的领导工作,1924年加入共产党。

由于他长期参加艰苦斗争,健康受到严重损害,到1927年,健康情况急剧恶化,但他毫不屈服,以惊人的毅力同病魔作斗争。

1934年底,他着手创作一篇关于科托夫斯基师团的“历史抒情英雄故事”(即《暴风雨所诞生的》)。

不幸的是,唯一一份手稿在寄给朋友们审读时被邮局弄丢了。

这一残酷的打击并没有挫败他的坚强意志,反而使他更加顽强地同疾病作斗争。

1929年,他全身瘫痪,双目失明。

1930年,他用自己的战斗经历作素材,以顽强的意志开始创作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小说获得了巨大成功,受到同时代人的真诚而热烈的称赞。

1934年,奥斯特洛夫斯基被吸收为苏联作家协会会员。

1935年底,苏联政府授予他列宁勋章,以表彰他在文学方面的创造性劳动和卓越的贡献。

1936年12月22日,由于重病复发,奥斯特洛夫斯基在莫斯科逝世。

1955年出生在济南,成长于莘县。

中共党员。

硕士研究生学历。

现为山东省作家协会文学创作室一级作家,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肢体残疾人协会主席。

5岁时因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

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特的人生历程。

她无法上学,便在在家自学完中学课程,又自学了大学英语,还学习了日语、德语和世界语,翻译了16万字的外文著作和资料;另外还自学了十几种医学书籍和医科院校的部分教材,同时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学会了针灸等医术。

为了对社会能有所贡献贡献,她曾给农村的孩子当过老师,还曾用学到的医学知识和针灸技术为群众无偿治疗达1万多人次。

她还用学过的无线电技术,在山东省莘县广播局做无线电修理工。

1981年12月,《人民日报》首次报道了张海迪的事迹。

1983年2月1日,《中国青年报》刊登了她的长篇自述《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并配发社论《让理想的光芒照亮生活之路》。

1983年3月7日,团中央召开了“优秀共青团员”张海迪命名表彰大会,宣传了她身残志坚、自学成才的感人事迹。

1983年5月,中共中央号召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向张海迪学习,邓小平、叶剑英等老一代革命家为张海迪题词。

此后,张海迪的名字传遍全国各地,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全国典型。

张海迪是江泽民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表彰的青年英雄之一。

12岁就当了矿工,受尽了非人的折磨。

1938年,他毅然投奔新四军,从事军械修理和制造工作。

一年后,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不管是在马达轰鸣的车间里,还是在危机四伏的试验场,吴运铎不停钻研设计出了许多武器装备,并多次身先士卒,冒着生命危险去做各种炸弹、地雷的试制实验。

吴运铎的左眼被炸瞎,左手4个手指被炸掉了,两条腿也落下了残疾。

他凭着坚韧不拔的毅力,一次又一次与死神搏斗,被解放区人民誉为“中国的保尔”。

吴运铎的事迹感动了当时的苏联人民,他们在莫斯科高尔基大街14号建立了“中国保尔纪念馆”,对这位奥斯特洛夫斯基式的人物表示崇高的敬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