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妙处类题PPT课件
合集下载
诗歌鉴赏的八种答题技巧PPT课件

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3.答题步骤: (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3)抒发什么情感
第17页/共20页
七、评价题型
1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 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 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 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 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 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 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第3页/共20页
答题步骤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答题时 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 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而 不要运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进行再创造, 语言力求优美。
1、情景交融:间接而含蓄,景色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 的情感。
2、对比烘托: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写事 物鲜明突出。
3、联想想象:想象犹如天马行空,奇思遐想与自然天 真相结合。
4、用典:使诗歌语言精炼,内容丰富,增强作品的表 现力和感染力。
5、象征:形象生动具体,化实为虚。 6、使用叠词:增强韵律感,起强调作用。 7、托物言志:感物抒怀,隐讳地表情达意,含蓄蕴藉。 8、细节:真实、准确、传神。
4、虚实结合。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 从而突出中心;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 托,以突出中心。
5、色彩的渲染。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 情感,也可以反衬感伤之情。
6、观察角度的变化。俯视,仰视,远眺,近看, 由远到近或由上而下。
第17页/共20页
七、评价题型
1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 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 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 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 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 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 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第3页/共20页
答题步骤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答题时 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 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而 不要运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进行再创造, 语言力求优美。
1、情景交融:间接而含蓄,景色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 的情感。
2、对比烘托: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写事 物鲜明突出。
3、联想想象:想象犹如天马行空,奇思遐想与自然天 真相结合。
4、用典:使诗歌语言精炼,内容丰富,增强作品的表 现力和感染力。
5、象征:形象生动具体,化实为虚。 6、使用叠词:增强韵律感,起强调作用。 7、托物言志:感物抒怀,隐讳地表情达意,含蓄蕴藉。 8、细节:真实、准确、传神。
4、虚实结合。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 从而突出中心;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 托,以突出中心。
5、色彩的渲染。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 情感,也可以反衬感伤之情。
6、观察角度的变化。俯视,仰视,远眺,近看, 由远到近或由上而下。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题评讲 PPT精品课件(共21张)

炼动词 • 炼形容词 • 炼数量词(“数枝”) • 叠词(“萧萧”) 、表颜色的词 • 诗眼,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析 诗眼就是抓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动词 或形容词品味,看其在营造诗的意境、 传达诗人情感上起的作用。
•
诗歌的炼字应注意: 1、动词 2、修饰语(形容词、副词、数量词) 3、特殊词(叠词、拟声词、颜色词)
王 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 问:请分析第二句中的“冷”字,用 得好在什么地方?(4分)
• 答:“冷”,寒冷;写出了秋夜露 珠的清冷,露水弄湿了桂花;抒写了 作者在异乡孤寂、怅然的心境。
二、要关注修饰语
形容词 东 坡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
参考答案: “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地 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 鲜明对比;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使读者体味到 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
诗歌鉴赏的意境类题型
及模式化答题
什么是意境?
• 所谓意境,指寄托诗人情感 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 构建的(即景象)让人产生 想象和情感的境界。
诗歌鉴赏题评讲
诗歌鉴赏方面存在两大问题
1、一是读的问题
即如何准确的解读一首诗 2 、二是答的问题 即在读懂的情况下,如何 规范作答,确保得分。
回顾如何读懂诗歌
• 1.从题目着手 • 2.看注释或序或典故 • 3.看作者,知人而论世 • 4.从传统意象着手 • 5.从关键词(诗眼)句(首尾联)图景画面。学 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 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 一要忠实于原诗, 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 窍门:抓住意象并修饰之,连缀成景“翻译”之, 总分结合完善之)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窍门:① 一般用两个 双音节词 即可,例如孤寂冷清、 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 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②分清乐景,哀景。会用“清”“静”“壮”“凄”等 词)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想要归隐田园情怀”是不行 的,应答出为什么而“归隐田园”。 (窍门:语言模式: 突出了(反映了、表达了)诗人因 什么而带来的什么情)
诗歌鉴赏解题技巧PPT课件

第32页/共33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33页/共33页
第5页/共33页
3、表现手法:
赋、比、兴、象征、铺陈、衬托、 想象、联想、托物言志、照应等。
第6页/共33页
4、篇章结构:
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以小见大、层 层深入、照应、伏笔铺垫 ……
第7页/共33页
5、思想感情:
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 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 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 忧民等。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 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
3、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第26页/共33页
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
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 字?为什么?
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 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 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 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 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第2页/共33页
用典
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很讲究用典,这 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表达的生 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 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 亭怀古》中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 佛狸、廉颇。
化用前人的诗文歌赋,也是用典的一种。如王勃在 《藤王阁序》中几乎句句用典,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 蕴。
第4页/共33页
虚实
这是古人论述文章时常用的概念,虚与实是相对的,有 者为实,无者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 抽象为虚;眼前为实,想象为虚……诗歌常用这一手法, 拓展诗歌的意境。如柳永的《雨霖铃》,眼前作别为实, 别后想象为虚,虚实相生,产生无穷的余味。又如李煜 的《虞美人》,前六句一实一虚。
感谢您的观看!
第33页/共33页
第5页/共33页
3、表现手法:
赋、比、兴、象征、铺陈、衬托、 想象、联想、托物言志、照应等。
第6页/共33页
4、篇章结构:
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以小见大、层 层深入、照应、伏笔铺垫 ……
第7页/共33页
5、思想感情:
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 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 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 忧民等。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 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
3、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第26页/共33页
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
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 字?为什么?
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 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 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 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 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第2页/共33页
用典
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很讲究用典,这 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表达的生 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 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 亭怀古》中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 佛狸、廉颇。
化用前人的诗文歌赋,也是用典的一种。如王勃在 《藤王阁序》中几乎句句用典,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 蕴。
第4页/共33页
虚实
这是古人论述文章时常用的概念,虚与实是相对的,有 者为实,无者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 抽象为虚;眼前为实,想象为虚……诗歌常用这一手法, 拓展诗歌的意境。如柳永的《雨霖铃》,眼前作别为实, 别后想象为虚,虚实相生,产生无穷的余味。又如李煜 的《虞美人》,前六句一实一虚。
诗歌鉴赏复习课件(共30张ppt)

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一、评价题型
例如:阅读下面诗歌,回答文后问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同意这种观点 吗?请作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
仔细分析。
逻辑思维
借助身临其境的方法, 从作者的角度思考问题,
注意作者的“逻辑思 维”。
鉴赏角度
借助诗歌鉴赏试题,分 析鉴赏设题角度,直奔
鉴赏中心话题。
从诗歌的内容题材上分类
① 送别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它一般是按
照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 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② 怀古诗的主题不外乎有两大类,一类是通过
➢ “形象意境类”题目答题步骤和答案构成
1. “形象类”答题步骤:
(1)找到诗人描绘的形象的有关诗句 (2)分析形象的基本含义 (3)结合诗歌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一形象 (4)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2. “形象类”答案由三部分构成:
①什么形象; ②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 ③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二、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例3、王维《山居秋暝》一诗,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参考答案】这首诗塑造的是宁静、安谧、恬淡的境界,内净外静,烘托出一种远离人世、寄情山水的氛围。
静,是环境、景物的客观状态;净,是心灵、欲念的主观愿望。秋天的美景给人以心灵的沉静,性灵的超脱。 通过诗一般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安静淳朴生活的满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例如:阅读下面诗歌,回答文后问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同意这种观点 吗?请作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
仔细分析。
逻辑思维
借助身临其境的方法, 从作者的角度思考问题,
注意作者的“逻辑思 维”。
鉴赏角度
借助诗歌鉴赏试题,分 析鉴赏设题角度,直奔
鉴赏中心话题。
从诗歌的内容题材上分类
① 送别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它一般是按
照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 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② 怀古诗的主题不外乎有两大类,一类是通过
➢ “形象意境类”题目答题步骤和答案构成
1. “形象类”答题步骤:
(1)找到诗人描绘的形象的有关诗句 (2)分析形象的基本含义 (3)结合诗歌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一形象 (4)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2. “形象类”答案由三部分构成:
①什么形象; ②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 ③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二、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例3、王维《山居秋暝》一诗,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参考答案】这首诗塑造的是宁静、安谧、恬淡的境界,内净外静,烘托出一种远离人世、寄情山水的氛围。
静,是环境、景物的客观状态;净,是心灵、欲念的主观愿望。秋天的美景给人以心灵的沉静,性灵的超脱。 通过诗一般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安静淳朴生活的满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诗歌鉴赏各种题型的答题技巧》PPT课件(共103张)

诗人自我形象
2、与诗人相关的诗句。 (物我相通、拟人化)
其中“自”“孤樽”“柔橹”“语”等词 是关键词语。 第二步:概括形象的特征:傲岸不羁、逍遥 洒脱、闲适恬淡。 第三步:紧扣要求,整理思路,形成答案: (情境+人物性格)
秋天的月夜,诗人泛舟江上,自斟自酌,乐 在其中,一个寄情山水、傲岸不羁、逍遥洒 脱、闲适恬淡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比较鉴赏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品课件优秀课件《诗歌鉴赏各种题型的答题技巧》 课件 (共103张)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①(陆 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
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渴望建功立业、
答案: 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 特点是:清正廉洁。 (说特点)三年县令任 满离去,马依然瘦弱, 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 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 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 能抵得住透骨寒风。 (作分析)正是通过这 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 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 (明作用)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诗 歌鉴赏 各种题 型的答 题技巧 》 课件 (共103张)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诗 歌鉴赏 各种题 型的答 题技巧 》 课件 (共103张)
1、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
•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诗人自我形象和塑造的人物形象
• (一)鉴赏角度:
• 看背景
• 看描写
• 看意图
• 自主学习《优化设计》P147-148有关内容
• 要求:1、构建知识网络
• 说特点—概括形象特点(性格特点+人物身份)
2、与诗人相关的诗句。 (物我相通、拟人化)
其中“自”“孤樽”“柔橹”“语”等词 是关键词语。 第二步:概括形象的特征:傲岸不羁、逍遥 洒脱、闲适恬淡。 第三步:紧扣要求,整理思路,形成答案: (情境+人物性格)
秋天的月夜,诗人泛舟江上,自斟自酌,乐 在其中,一个寄情山水、傲岸不羁、逍遥洒 脱、闲适恬淡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比较鉴赏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品课件优秀课件《诗歌鉴赏各种题型的答题技巧》 课件 (共103张)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①(陆 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
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渴望建功立业、
答案: 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 特点是:清正廉洁。 (说特点)三年县令任 满离去,马依然瘦弱, 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 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 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 能抵得住透骨寒风。 (作分析)正是通过这 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 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 (明作用)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诗 歌鉴赏 各种题 型的答 题技巧 》 课件 (共103张)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诗 歌鉴赏 各种题 型的答 题技巧 》 课件 (共103张)
1、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
•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诗人自我形象和塑造的人物形象
• (一)鉴赏角度:
• 看背景
• 看描写
• 看意图
• 自主学习《优化设计》P147-148有关内容
• 要求:1、构建知识网络
• 说特点—概括形象特点(性格特点+人物身份)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技巧》精品系列张PPT

高二(1、2)重点 生高考语文诗歌鉴
赏寒假学习专题
广东五华横陂中学 李加友 2020年02月08 日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
鉴赏评价 D ⑴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⑵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分值:9--11分 题型:1道客观题(3/5分),1道主观题(6分) 限时完成:15分钟
忠君爱国,奋发向上,自励自勉; 闲情逸志,干谒功名,消沉埋怨等。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课件 (共46张)
2019 2018 2017
试题
考点
Ⅰ 尾联有何含意?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
内容、观点态度
Ⅱ 颈联描写在情感和结构方面的作用。
情感、手法
Ⅲ 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比,语言风格不同处。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课件 (共46张)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课件 (共46张)
2.变序——改变语序。
古代诗歌中,诗人为了对偶、押韵、表情达意等 需要,往往对正常语序进行调整。 如“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正常语序应为 “千古江山,无处觅英雄孙仲谋”;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正常语序应 为“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
精卫词
王建
唐诗
2017
Ⅰ 贡试纳贤之喜悦,自得
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宋诗
Ⅱ 送别留言,兄弟情谊
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
宋诗
Ⅲ 出书的喜悦,自得微怨
戏赠元九
白居易
唐诗
考情扫描
1.选材集中在唐宋两代,且多是名家作品。 2.选文以唐宋时代的诗歌为主。 3.有完整的短诗,也有长诗节选的。 4.题材广泛杂多不一。 5.主题及中心内容,各种各样。
赏寒假学习专题
广东五华横陂中学 李加友 2020年02月08 日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
鉴赏评价 D ⑴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⑵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分值:9--11分 题型:1道客观题(3/5分),1道主观题(6分) 限时完成:15分钟
忠君爱国,奋发向上,自励自勉; 闲情逸志,干谒功名,消沉埋怨等。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课件 (共46张)
2019 2018 2017
试题
考点
Ⅰ 尾联有何含意?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
内容、观点态度
Ⅱ 颈联描写在情感和结构方面的作用。
情感、手法
Ⅲ 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比,语言风格不同处。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课件 (共46张)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课件 (共46张)
2.变序——改变语序。
古代诗歌中,诗人为了对偶、押韵、表情达意等 需要,往往对正常语序进行调整。 如“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正常语序应为 “千古江山,无处觅英雄孙仲谋”;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正常语序应 为“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
精卫词
王建
唐诗
2017
Ⅰ 贡试纳贤之喜悦,自得
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宋诗
Ⅱ 送别留言,兄弟情谊
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
宋诗
Ⅲ 出书的喜悦,自得微怨
戏赠元九
白居易
唐诗
考情扫描
1.选材集中在唐宋两代,且多是名家作品。 2.选文以唐宋时代的诗歌为主。 3.有完整的短诗,也有长诗节选的。 4.题材广泛杂多不一。 5.主题及中心内容,各种各样。
诗词鉴赏之妙处赏析ppt课件

最新版整理ppt
5
诗词鉴赏之妙处赏析
常见意境表述
壮美优美 Βιβλιοθήκη 美最新版整理ppt6
诗歌鉴赏
樵夫词 【清】朱景素 白云堆里捡青槐,惯入深林鸟不猜。 无意带将花数朵,竟挑蝴蝶下山来。 1.前两句体现环境清静的景物有 、 。(2 分) 2.请赏析“竟挑蝴蝶下山来”一句的精妙之处。 (3分)
最新版整理ppt
初三语文专题复习
诗词鉴赏
最新版整理ppt
1
诗词鉴赏
主旨解读 妙处赏析
诗词鉴赏之妙处赏析
赏析角度
分析修辞、表现手法、 句式特点、奇字运用、 营造意境、抒发感情、 蕴含哲理
分析修辞
诗词鉴赏之妙处赏析
比喻、拟人、对偶、夸张、 双关、用典
最新版整理ppt
4
常见表现手法 诗词鉴赏之妙处赏析
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对比衬托、 借古讽今、象征
7
诗词鉴赏之妙处赏析
最新版整理ppt
8
2019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技巧课件 (共19张PPT)

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 公子王孙把扇摇。
极具讽刺性。第一句(桑无叶、土生烟)景中 带情,含蓄抒写农民盼春雨心忧如焚,第四句 写朱门心忧春阴(雨)使管弦受潮,而影响其 寻欢作乐。一样"忧",两样情,诗人的同情与 愤慨,渗透其间,溢出诗外。
课堂作业:
夏意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课堂作业
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①—②题。
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做钓钩。 多病所需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①这首诗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于同一时期,但两首诗所抒发的感 情不同。作者笔下的“江村”环境特点是 ,这从第一联中就可 以看出;第二三联先描写眼前的景物,又撷取了家庭生活的两幅画面, 从中表现了诗人 的心境。这首诗对仗工整、音调和谐,语言的突 出特点是 。 ②“多病所需唯药物”一句,有的版本也作“但有故人供禄米”,你认 为哪一句更好?请简述理由。
诗歌鉴赏解题技巧
一、 考 点 精 讲
2019/4/19
1、《考试说明》要求: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 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
2、题型特点预测:
角度小巧
指向明确
限制中定向开放
2019/4/19
3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人七绝,完成①②题。
观祈雨 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①根据对“桑条无叶土生烟”一句诗的理解,在横线上填上恰 当的词语或短语。 诗人紧紧抓住春旱的特点:桑树无叶,故只有“条”;庄稼 枯死,故只见“土”。再加上土地冒烟,更形象地写出了 旱情(春旱) 养蚕(殖)业 的 严重。 农业生产 均受到严重影响。 ②这首诗在表达技巧和语言方面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试作简 要赏析。 ②一是采用对比写法,前两句写农民春旱祈雨 比较阅读: 的场面,后两句写朱门看歌舞的情景,前者忧, 赤日炎炎似火烧, 后者乐,对比鲜明,反差强烈。二是语言含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11/9
-
9
水槛①遣心二首 杜甫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②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注] ①水槛:江边的栏杆,可供垂钓、眺望。在杜甫成都草堂附
近。 ②赊:远。
1.这首诗的第五、六句是为人传诵的名句,南宋叶梦得《石林诗话》
称其“缘情体物,有天然之妙”。请赏析这两句诗的“妙处” ,并
①注:管倅是作者好友(倅,称州郡副贰之官,如通判)②(1)何遽(jù):为什么那么
快。③《阳关》句:别离之曲。
(1)本词以“寒蝉鸣处,回首斜阳暮”做结尾,有何妙处?(4分)
寓情于景(以景结情、视听结合)(1分)。描绘寒蝉嘶鸣,夕阳
西下之景,营造凄凉萧瑟的意境(1分),烘托了诗人内心的愁苦
(1分)。以景作结,也引起读者无穷无尽的想象(1分)。
2019/11/9
-
3
【南京2017届一模】
客舍悲秋,有怀两省旧游,呈幕中诸公 岑 参 三度为郎便白头,一从出守五经秋。莫言圣主长不用,其那苍生应未休。 人间岁月如流水,客舍秋风今又起。不知心事向谁论,江上蝉鸣空满耳。
11.请赏析诗的最后一句“江上蝉鸣空满耳”的妙处。(6分)
借景抒情(或“以景结情” )。(2分) 描绘江上“满耳”的蝉鸣,衬托作者内心的孤寂;(2分) 以秋蝉凄厉的鸣声收束全诗,将作者的种种悲愁表达得淋漓 尽致。(2分)
期初调研纠错训练
——诗歌妙处类题的解答
2019/11/8
【南京2018届期初调研】 南歌子·山中夜坐 辛弃疾
世事从头减,秋怀彻底清。夜深犹送枕边声,试问清溪底事未 能平? 月到愁边白,鸡先远处鸣。是中无有利和名,因甚山前 未晓有人行? 10.请赏视觉上写月色苍白,斜照
2019/11/9
-
12
结合全诗说说作者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寓情于景(白描)(1分) 。描绘细雨轻洒,鱼儿嬉戏于水面,微风
吹拂,燕子斜掠过天空的自然祥和之景(2分)。诗人用词自然平易
而又精巧生动(1分)。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
爱20和19/11优/9 游闲适的心情。(2分) -
10
临江仙 再用韵送祐之弟归浮梁 辛弃疾 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只消闲处遇平生。酒杯秋吸 露,诗句夜裁冰。 记取小窗风雨夜,对床灯火多情。问谁千里 伴君行?晚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 (3)赏析“晚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两句的妙处。(4分) ①运用比喻。将晚山比作翠眉,将秋水比作明镜,写出了晚山的秀 美青翠、秋水的清澈明净,生动传神。 ②以景结情。结尾两句描绘明丽秋景,自问自答,含蓄委婉地表达 了对祐之千里独行的宽慰,耐人寻味。
2019/11/9
-
7
【寻规律】 出题特点: • 内容多为写景(注意景情关系) • 诗句位置不同(特别注意首句或尾句的特殊作用) 答题要点: • 1.明技巧 • 2.作解说 紧扣原文、贴近手法 • 3.析作用 景物的特征、诗人的情感、结构上的作用
2019/11/9
-
8
【提能力】
点绛唇 途中逢管倅① 赵彦端 憔悴天涯,故人相遇情如故。别离何遽② ,忍唱《阳关》 句③ ! 我是行人,更送行人去。愁无据,寒蝉鸣处,回首斜阳 暮。
愁人的景象,听觉上写远处响起的第一声鸡鸣,营造出清
冷孤寂的意境(1分),烘托了作者的难言之愁(1分)。
也暗示了作者山中夜坐,彻夜未眠(1分),照应了标题
(1分)
2019/11/9
-
2
期初考试反映出来的问题:
1、对“艺术技巧”不能全面掌握、准确判断; 2、不能充分地贴近文本,涵咏诗歌语言的意味; 3、不能多维度地分析效果。
2019/11/9
-
4
【寻规律】 出题特点: • 内容多为写景(注意景情关系) • 诗句位置不同(特别注意首句或尾句的特殊作用) 答题要点: • 1.明技巧
2019/11/9
-
6
联想、想象
托物言志 选取特征性景物 动作、神态、语言、细节等描写
语言特点:用词(叠词)、整体风格(典雅、通俗、质朴自然、清新淡雅 、色彩明丽、词藻华丽 )
2019/11/9
-
11
•安定城楼 李商隐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1)结合全诗分析“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的妙处。(3分) •①扣题,与题目呼应; •②营造了一种寥廓壮美的氛围:高峻绵延的城墙上耸立着百尺高楼,站在 高高的城楼上放眼望去,只见婆娑的杨柳之外,是无尽的水边平地。 •③以乐景衬哀情,山河如此壮美,而自己的处境却如此局促,满目春色顿 时化为满心的忧伤,为抒发悲苦之情作铺垫。﹙本题3分,每点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