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椅上的梦
张海迪的励志故事

张海迪的励志故事 张海迪,中国著名残疾人作家,哲学硕士,英国约克大学荣誉博士。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张海迪的励志故事,供大家参阅! 张海迪的励志故事 1955年,张海迪出生在山东济南。在5岁之前,张海迪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快乐而活泼,成天蹦蹦跳跳地跑来跑去。 可惜,蹦蹦跳跳的时光是那样短暂。 还不到6岁,小玲玲突然得病了。妈妈抱着玲玲,坐在医院走廊的椅子上,等待医生的检查。看完病后,玲玲感觉到妈妈的双腿在抖动,却不知是为什么。 玲玲得了什么病,竟然这样可怕?她患的是脊髓血管瘤,病情反复发作,非常难治。5年中,她做了3次大手术,脊椎板被摘去6块,最后高位截瘫。这样,原来天真活泼的玲玲,现在只能整天卧在床上。 看着伙伴们高高兴兴地一起跳皮筋,高高兴兴地一起背着书包上学校,玲玲幼弱的心灵,简直要被痛苦压碎了。幸好,听说了玲玲的不幸后,过去的小伙伴们常常来看她,给她讲学校里的事。 玲玲家住的是一座红色的三层楼房,每当她坐在窗口,向外看着那些过往小孩的身影,心里是多么羡慕啊!已经到了上学的年龄,而玲玲只能呆在家里,她也想去学校读书啊! 玲玲听到窗外传来的“我怎么忘记带伞了?唉,我的书包怎么忘了呢!心里很难过,她很想亲身感受一下与他们一起去上学的欢乐,也想感觉一下在雨中奔跑的清爽。然而,这一切都是一个梦,对于玲玲来说,只能是轮椅上的梦。一天,玲玲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渴望,就对妈妈说:妈妈,我要上学! 尽管玲玲非常有决心,但病情却是无情的,每当病痛折磨她时,坚强的玲玲没有流泪,疼得实在厉害时,为了分散注意力,她就猛揪自己的头发,打算用一种疼痛来代替另外一种疼痛。渐渐地,她揪下来的头发,都能编成一条辫子了,她忍受了多么大的痛苦啊! 对玲玲来说,家是一所特殊的学校。在这个学校里,聪明、好学的玲玲学会了很多知识。在所有功课中,玲玲最喜欢学习语文,在10岁时候就能读长篇小说了,虽然读得很辛苦,但她不气馁。她很喜欢读《卓娅与舒拉的故事》。 除了语文,玲玲对别的功课也非常用心,一点儿也不肯浪费时间。在整个童年,她以顽强的意志,认真学习,始终用心对待每一个字,每一行句子,自学了小学、中学的全部课程,实现了轮椅上的梦。用玲玲自己的话说,她没有愧对自己的童年,也没有愧对那些美好的光阴。 在那里,张海迪度过了15年的时光,爸爸妈妈的爱,小伙伴及朋友的爱,也使张海迪更有信心面对未来。 1970年4月,张海迪跟着下放的父母,坐着一辆大卡车,来到山东莘县十八里铺尚楼村,开始了农村生活。 起初,张海迪感觉农村非常陌生,没有电灯和自来水,生活也十分艰苦。但是,在那些淳朴的村民身上,张海迪却感到了更真、更朴素的爱。 刚到莘县那天,天空很晴朗,天上的白云像大棉花一样。不久,一群十一、二岁的孩子们跑过来,围到张海迪身边,抢着问道:玲玲姐,你是城里来的吧?你的脸怎么这么白啊!你的腿怎么了?望着孩子们的笑脸,张海迪笑了,慢慢的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 仅仅才过了半个月,张海迪就同乡亲们相处得十分融洽了。乡邻们争着抢着往玲玲家送地瓜、咸菜等东西,还为她做了一张木轮椅。 孩子们都愿意推张海迪出去散步。这个男孩子说:玲玲姐,我推你!那个男孩子抢过来说:我推,我推!经过几番争执后,由孩子们轮流推着,来到了田野里。 为了回报这些朴素的爱,张海迪也想为大家做点什么。于是,她开始在昏暗的油灯下学习一本本医学书,还让父亲给她买来体温计、听诊器和针灸用的银针,成了一名靠在轮椅上给人看病的乡村医生。 在莘县生活期间,张海迪为群众治病一万余多人次,针灸技术也在当地出了名,前来看病的人络绎不绝。由于经常靠在轮椅上给人看病,她的肋间神经总会感到剧烈的疼痛,脊椎甚至弯曲成了S型,但是,为了治好村民的病,回报他们的爱,张海迪始终坚持着。 知识是一笔财富。忍着病痛,刻苦学习的张海迪终于拥有了自己的财富。凭着这笔财富,她终于自学成才,取得了成功。 1981年12月,《人民日报》首次报道了张海迪的事迹;1983年2月,张海迪被山东省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被共青团中央授予优秀共青团员称号。还曾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自强模范等称号。 1983年起,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小米勒旅行记》和《丽贝卡在新学校》等英文作品,创作了《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绝顶》等作品,其中,《轮椅上的梦》已在日本和韩国出版。 1993年4月,通过发愤苦学,张海迪获得了吉林大学哲学硕士学位。 1997年,张海迪被日本NHK选为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她的事迹,从此传向世界。 在这些荣誉面前,张海迪并没有停止追求。虽然在轮椅上生活了漫长的44年,但在这44年来,她从未被病痛所打倒,始终艰难地向上着,绝不放弃每一分钟的努力,也没有白白度过生命的每一程。 今天,当我们读着张海迪写出的那一本本散发着油墨香的书时,就能看到一颗健康的灵魂,感受到深藏在其中的,长达44年的爱。与那些不珍惜生命的正常人相比,张海迪更加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也更加顽强,更加勤奋。对张海迪来说,知识是一种财富,但自强却是更珍贵的财富,有了它,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把爱心洒遍人间。 一个在黑暗与孤寂中成长的女子像一朵美丽的奇葩,用她那独特的清香为光明世界的人们打开遮掩双目的屏障,让迷失在现实生活中的人们懂得生命的真正意义。 张海迪资料简介 张海迪,汉族,山东省文登市人,中国著名残疾人作家,哲学硕士,英国约克大学荣誉博士。1983年3月7日,团中央举行命名表彰大会,授予张海迪“优秀共青团员”光荣称号,并作出向她学习的决定。1960年张海迪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导致高位截瘫,自学完成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知识,并学习针灸,在当地行医。1982年7月23日同王佐良结婚。1983年中国共产党决定将张海迪树立为宣传偶像。张海迪女士得到了两个赞誉:一个是“八十年代新雷锋”,一个是“当代保尔”。张海迪历任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2008年11月当选中国残联第五届主席团主席,2013年9月19日选举连任中国残联第六届主席团主席。2014年10月6日当选康复国际主席。2016年8月,担任里约残奥会中国代表团团长。 2017年6月19日,张海迪获得国际残奥委会主席参选提名。 现任中国残联主席、北京冬奥组委执行主席、中国残奥委会主席。
张海迪感人事迹800字以上五篇

写张海迪故事感人事迹的范文一我读了一本书,它的名字叫《海迪姐姐的故事》。
这本书里记载着海迪姐姐就算坐在轮椅上也毫不灰心。
海迪姐姐在5岁时得了一种病,名叫‘脊髓血管瘤’,这个不速之客使她终生坐在了轮椅上、使她的童年世界不再五彩缤纷、更使她的亲人蒙上了一片阴影。
正是这个不速之客,使得海迪姐姐的童年不能像其他的小朋友那样,在草地上做游戏、摔跤,更不能和小朋友们在田野里奔跑、嬉戏……哎!真是一个寂寞的童年啊!但是,海迪姐姐没有泄气。
她在轮椅上用功的读书,从而学会了英、法、日、韩等四个国家的语言。
这让我想起了海迪姐姐曾说的一句话:“我每天都想放弃生命,可我又小心翼翼的把它拾起来,像看护一簇小火焰一样看护着它,生怕它熄灭。
”是啊!生命很宝贵,我们应该珍惜生命。
《张海迪的故事》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一个人只要坚持,那他(她)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坚持是胜利,同样,坚持更是成功。
写张海迪故事感人事迹的范文二她从保尔·柯察金和吴运铎的事迹中受到鼓舞,从高玉宝写书的经历中得到启示,决定走文学创作的路子,用自己的笔去塑造美好的形象,去启迪人们的心灵。
她读了许多中外名著,写日记、读小说、背诗歌、抄录华章警句。
认准了目标,不管面前横隔着多少艰难险阻,都要跨越过去,到达成功的彼岸,这便是张海迪的性格。
1981年,张海迪的事迹开始受到媒体的关注。
当年12月29日,《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报道了张海迪身残志坚、勇斗病魔的事迹,她那坚韧的斗志像火一样迅速点燃了人们的激情。
随后,当地共青团组织、妇联、党报都纷纷报道她的事迹,各级单位也力邀她去座谈。
1983年2月28日,时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青联主席的胡锦涛,亲自主持召开“首都新闻单位听取张海迪同志事迹介绍会”;3月1日,《中国青年报》头版刊发了《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一文,再次重点报道了张海迪自强不息的感人事迹;3月7日,共青团中央授予张海迪“优秀共青团员”称号,全国妇联授予她“三八红旗手”称号。
轮椅上的梦

轮椅上的梦漳平附小六(3)班陈瑜玥指导教师黄秀玲生命就是什么?她有时阳光普照,有时黯淡无光,有时美丽与磨难同行,一切的一切都是很有可能的。
关键的是,一旦苦难降临,我们究竟该怎么办呢?怨天尤人,悲观厌世?亦或视之坦然,笑傲人生?一次亲身经历的事情,让我对生命有了更深的理解。
家里有几双鞋破了,要拿出去扔掉。
可爸爸说,有的鞋只是掉了线,有的鞋只是破了一小洞,补补还能穿。
趁天气好,爸爸带我出去补鞋。
到了补鞋的摊上,一位中年男子,皮肤黝黑,一脸憨厚。
坐在那里补鞋,在他身旁有许多来补鞋的人,看到人来总是咧嘴一笑算是招呼。
旁边的人夸他补鞋的技术精湛,有个人说:“看他补得多好啊!多么熟练啊!”另一个人说:“针脚多么密啊!多么均匀啊!”轮到我补鞋了,我把鞋拿给他,他接过鞋,认真地补了起来,一针一线补得那么密,那么匀实。
锥子钻下去线勾出来。
手在来回穿梭,技术是那么纯熟,真令我佩服。
我坐下来,看他补鞋。
无意间,我的目光落在他旁边的轮椅上,再看看他的腿,裤腿空荡荡的,露出一支假肢。
我不由得惊呆了,爸爸也发现了。
他看了我们的神情,淡淡地说:“没什么,这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腿是摔断的,因为那时家里穷没有钱治,发炎感染了,最后只好截了肢,命总算保住了。
”我们问他:“那你当时不难过吗?”他说:“很难过,甚至想过轻生。
后来一想,咱不就少条腿吗?可不能拖累社会,咱得养活自己。
再后来去学了这门手艺。
”“那你现在生活过得怎样呢?”他笑笑着说:“马马虎虎了,还算没有拖累别人。
现在要供孩子上大学,日子会过得紧一点。
”说完露出一丝满意的笑容。
“孩子?”我有点吃惊了。
他看出来我的疑惑,就说:“是的,我娶了妻生了孩子,现在孩子读大学”一提到孩子,他可自豪了,完全陷入对未来的憧憬里。
这时,一个妇女来给他送饭。
他说这位是他妻子。
我们一看人长得很清楚,但一支手的袖子是空的。
看着他们幸福满足的样子,我的心被眼前这对夫妇震撼了……一对残疾夫妇不仅没有拖累社会,还给别人带来方便。
《轮椅上的梦》67--81节读书笔记

2016年10月3号《轮椅上的梦》67--70节答案:1、方丹在信中告诉黎江一件有趣的事,我为了记住针灸穴位和经络,用蓝墨水和红墨水在脸上画了一些点和线,红蓝斑点和条纹把我的脸变成了一张吓人的(面具)。
村里第一个让我大胆给他针灸的是(陶成大叔)。
2、全国大专院校开始招生了,黎江高兴的几天几夜都睡不着,他决定去报名参加考试,竟然被(北京大学物理系)录取啦,他要开始新的学习了。
马群都回马棚了,只有那匹(小红马)在他身旁陪着他。
3、冬天时候下雪了,我要去给病人治病,(五星)想了一个好办法让我可以在雪地里顺利前行,他拿着两条(弯木板),(三梆子)的胳膊上挂着一串(绳子)。
大白狗拉动绳子,木轮椅变成了(雪橇),在雪地里流畅地滑动着向前冲去。
2016.10.4《轮椅上的梦》71--74节答案:1、为了加深军民鱼水般的情谊,部队和公社决定组织一场(军民联欢会),公社让各个村里的知青小组准备文艺节目。
(杜翰明的小提琴独奏)被认为是最精彩的节目。
可杜翰明却认为最精彩的节目是那个(手风琴独奏),拉手风琴的竟是(谭静)!当孩子们推着我去部队驻扎的村庄时,才知道他们分队夜里接到(紧急任务),天还没亮就走了,不过,方丹通过郝队长把自己的(通讯地址)留给了她。
原来谭静为了那些受不公平对待的孩子争口气,竟然下了决心(跟着解放军走),直到她的行动感动了所有人,一颗(红五星)缀上了她的军帽,她成了宣传队的一员啦。
2、那天,小金来风风火火的闯进来,推我出去看风景,对我比划着,他是想告诉我他能(听见声音啦),我和他都激动的流下了喜悦的泪水。
正当他们想要出去看联欢会时,(满屯儿的爷爷)摔倒在地上了,家里人要我快去救救他,我给他测了体温,量了血压,然后我给他针灸,只在他的(人中穴)扎了一针,他就醒过来了。
2016.10.5《轮椅上的梦》75--78节答案:1、维娜去了(法国),她在巴黎一所大学学习(雕塑)。
2、小金来父亲去世后,秀娥大婶因为委屈伤心哭的断了奶水,小金来饿得哭了好几天,得了一场(热病),多亏桩桩大伯买回来一只(奶羊),还为他求医问药,总算保住了一条小命。
轮椅上的梦读书笔记

轮椅上的梦读书笔记一辆轮椅,一张久违的笑脸,海迪出现在我们面前。
当我捧起那本《轮椅上的梦》的时候,感觉到了那种对生活的热爱,对命运的不屈的精神。
感谢上天那么的眷顾我,给予我一个学会成长的机会,让我在成长中学会了感恩,懂得了什么是付出,什么又是回报!《轮椅上的梦》这部自转体小说向读者展示了一个顽强的生命,讲述着一个从小双腿就残疾的小女孩是怎么战胜种种困难实现她的作家梦想的。
在她的童年,幼小脆弱的心灵自卑过、怨恨过、愤怒过、失望过,但她并没有灰心丧气,并没有放弃!通过自己多年的努力,不仅成为了当代著名的作家,还成为了众多青少年的学习榜样。
命运对这个爱做梦的女孩如此残酷,10岁的时候,有一天爸爸带她去看芭蕾舞团的演出,当她看到那些芭蕾仙子都把脚尖踮起来的时候,以为自己也长了跳芭蕾的脚,因为那时她的脚由于受疾病的影响正好是足下垂。
10岁的她已经接受过3次大手术了,病魔似乎已经彻底打碎了她的舞蹈梦想,但她没那么容易服输,而且她的梦想还很多,命运能禁锢一双腿,但禁锢不了一颗坚强的心。
“道路是自己选择的,谁也不可能代替别人走完人生的旅程。
”她决心用双手去开辟一条通往未来的道路,旅途的坎坷没有能打破她的梦,因为梦里她有着一双健康的腿,她坚信着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哦,一切结束了,又重新开始了,结束也许就是另一次开始。
我曾期待结束这一切,开始另一切,让所有的一切重新开始,就像蛹变成美丽的蝴蝶……”到了后来上海电视台邀请她跟上海芭蕾舞团共同拍mtv,当那些芭蕾仙子们围绕在她身边踮起脚尖旋转的时候,她坐着轮椅在她们的中心,那一刻,她的梦已经实现了。
生活很仁厚,生活也很严酷,生活可以剥夺你的一切,也可以使你拥有一切,就看你是否能和生活争夺你自己。
高尔基说过“最伟大的胜利,就是战胜自己。
” 海迪是平凡的,平凡得和我们每个人一样,需要衣食住行;海迪又是不平凡的,她用被病魔夺去青春的生命谱写了一篇最动人心弦的乐章。
“在历史的进程中,哪一个人能够牢牢地把握自己的命运呢?”当我们为自己选择了人生道路后,就要勇往直前,或者会有很多的艰难险阻,或许会不断的失败,但只要相信自己,不断的奋斗,你离目标也就会越近!“过去生活改变了我们,现在是我们改变生活的时候了……”在海迪不幸的生活里,书是歌,是梦,是绚烂的理想,是缤纷的世界,在她生命的河流中,书是一条船,载着她驶向知识的海洋;书是一根桅杆,支撑着她生命的小帆;书给予她的是勇气,是希望,是欢乐,是未来,是孤独生活中的精神寄托。
轮椅上的梦读后感作文范文5篇

轮椅上的梦读后感作文范文5篇#轮椅上的梦读后感1#无意间看到《轮椅上的梦》这本书,触动了我的心灵。
它是怎样的一本书,引发了我内心无比狂热想读的激情。
于是,我就开始读这本书了。
读《轮椅上的梦》我的心情起伏不平,有过许多感动。
青春的岁月随风而逝,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它都会珍藏在心中。
接触了主人公“方丹”,她的顽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与朋友之间真挚的友谊,我在想:这本书就是我想要的。
是的,生活就像一阵狂风暴雨,在历史的进程中,谁也无法预料自己的命运。
我们必须接受心灵的摧残,过去是生活改变了我,现在我也要开始改变生活,毕竟“道路是自己选择的,谁也不可能代替别人走完全程”。
方丹的这句话令我倍受震撼,我要改变,像她一样,变得不再是那个整天坐在窗前的小女孩,期待不是我要追逐的,我的心仿佛飞起来了,这本书带我飞入梦想,飞入属于我的天空。
我不由产生了疑惑,这本书的作者是张海迪,一个五岁就患脊髓病,导致高位截瘫的小女孩。
一开始,她的人生就与众不同,无法上学,只能在家里自学,直到15岁,还是跟着父母四处奔波,她经历了在她那个年龄阶段不该有的遭遇,但是她却发奋图强,成为了无数人心中的楷模,这本书也就是她的文学作品之一。
相比她而言我幸运多了,我们是在甜水里长大的,不用背负时代的使命。
或许正因为这样,张海迪才用自己的故事讲述这部自传体小说,讲她是如何战胜困难,实现她的作家梦,一个在课堂上用来做鼓励对象,才倍受关注的小女孩。
她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因为她坚信努力了,就能使自己变得更强大。
她怀揣着“活着就要做个有用的人”的信念,回答了亿万青年关心的人生价值观。
#轮椅上的梦读后感2#《轮椅上的梦》是张海迪的一部自传体长篇小说,怀念少女时代的朋友们,还有那些随风飘逝的岁月……书中描绘了主人公方丹及其伙伴们在艰难岁月里磨炼,成长的心路历程。
方丹是一个残疾人,她双腿瘫痪,不能和同龄的小伙伴们在一样去上学读书,只能在家自学。
她随父母搬到北京后,有幸结识了一群终身难忘的朋友。
张海迪励志故事介绍

张海迪励志故事介绍张海迪励志故事介绍(精选5篇)故事是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
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
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
下面为大家带来张海迪励志故事介绍(精选5篇),快来看看吧。
张海迪励志故事介绍11955年9月,张海迪出生在山东省文登县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里,玲玲是她的小名。
5岁之前,张海迪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快乐而活泼,成天蹦蹦跳跳跑来跑去。
可惜,蹦蹦跳跳的时光是那样短暂。
还不到6岁,小玲玲突然得病了。
妈妈抱着玲玲,坐在医院走廊的椅子上,等待医生的检查。
看完病后,玲玲感觉到妈妈的双腿在抖动,却不知是为什么。
玲玲得了什么病,竟然这样可怕?她患的是脊髓血管瘤,病情反复发作,非常难治。
5年中,她做了3次大手术,脊椎板被摘去6块,最后高位截瘫。
这样,原来天真活泼的玲玲,现在只能够整天卧在床上。
看着伙伴们高高兴兴地一起跳皮筋,高高兴兴地一起背着书包上学校,玲玲幼弱的心灵,简直要被痛苦压碎了。
幸好,听说了玲玲的不幸后,过去的小伙伴们常常来看她,给她讲学校里的事。
玲玲家住的是一座红色的三层楼房,每当她坐在窗口,向外看着那些过往小孩的身影,心里是多么羡慕啊!已经到了上学的年龄,而玲玲只能够呆在家里,她也想去学校读书啊!玲玲听到窗外传来的“我怎么忘记带伞了?唉,我的书包怎么忘了呢!心里很难过,她很想亲身感受一下与他们一起去上学的欢乐,也想感觉一下在雨中奔跑的清爽。
然而,这一切都是一个梦,对于玲玲来说,只能够是轮椅上的梦。
一天,玲玲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渴望,就对妈妈说:妈妈,我要上学!尽管玲玲非常有决心,但是病情却是无情的,每当病痛折磨她时,坚强的玲玲没有流泪,疼得实在厉害时,为了分散注意力,她就猛揪自己的头发,打算用一种疼痛来代替另外一种疼痛。
渐渐地,她揪下来的头发,都能够编成一条辫子了,她忍受了多么大的痛苦啊!对玲玲来说,家是一所特殊的学校。
在这个学校里,聪明、好学的玲玲学会了很多知识。
轮椅上的梦读书笔记

轮椅上的梦读书笔记篇一:《轮椅上的梦》67--81节读书笔记2021年10月3号《轮椅上的梦》67--70节答案:1、方丹在信中告诉黎江一件有趣的事,我为了记住针灸穴位和经络,用蓝墨水和红墨水在脸上画了一些点和线,红蓝斑点和条纹把我的脸变成了一张吓人的(面具)。
村里第一个让我大胆给他村里中医的是(陶成大叔)。
2、全国大专院校开始招生了,黎江高兴的母丘氏都睡不着,他决定去报名参加考试,竟然被(北京大学物理系)录取啦,他要开始新的学习了。
马群都回马棚了,只有那匹(小红马)在他身旁陪着他。
3、冬天时候下雪了,我要试著给病人治病,(五星)想了一个好办法让我可以在雪地里顺利,他拿着两条(弯木板),(三梆子)的胳膊上挂着一串(绳子)。
大白狗拉动绳子,木轮椅变成了(雪橇),在雪地里流畅地滑动着向前冲去。
2021.10.4《轮椅上的梦》71--74节答案:1、为了不断加强军民鱼水般的情谊,部队和中寨决定组织一场(军民联欢会),公社让各个村里的知青小组准备文艺节目。
(杜翰明的二胡独奏)被认为是最精彩的节目。
可杜翰明却认为最精彩的综艺节目是那个(手风琴独奏),拉手风琴的竟是(谭静)!当孩子们推着我去去部队驻军的村庄时,才相信他们分队夜里接到(紧急任务),天还没亮就走了,不过,方丹通过郝队长把自己的(通讯地址)留给了她。
原来谭静为了那些受不公平对待的孩子争口气,竟然下了决心(跟着解放军走),直到她的军事行动感动了侵略战争所有人,一颗(红五星)缀上了她的军帽,她成了宣传队的一员啦。
2、那天,小金来风风火火的闯进来,推我出去看风景,对我比划着,他是想告诉我他能(听见声音啦),我和他都激动的流下了鲜血喜悦的泪水。
正当他们急于出去看联欢会时,(满屯儿的爷爷)摔倒在地上了,家里人要我快去救救他,我给他测了体温,量了血压,然后我给他针灸,只在他的(人中穴)扎了一针,他就醒过来了。
2021.10.5《轮椅上的梦》75--78节答案:1、维娜去了(法国),她在布鲁塞尔一所大学学习(雕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轮椅上的梦
(1)他坐在轮椅上,左轮是月亮,右轮是太阳。
他的微笑因而显得灿烂,又充满温柔。
(2)轮椅向前移动时,他的两只大手使着劲,像推走一座山。
他静静地微笑,暗暗地使劲,可能还偶尔悄悄咬紧牙关,这一切都属于题外话,眼前要做的事,是登上五台山上这所最著名的寺庙。
(3)他是残疾人,一个下肢瘫痪的残疾人;他曾有过颀长的双腿,并且用这双腿丈量过陕北的山村,放牧过文静的牛羊们。
可是今天他站不起来,尽管他的足魂傲然倔平地屹立着,肉体却早在许多年前就可耻地背叛了他。
将他置于这样一种进退维谷的境地,早巳不是一次两次了。
(4)他是残疾人,但他又不是一般的残疾人。
他的朋友很多,而中国这块土地上最多。
他的朋友们又极好,“仗义”。
不久前他乘飞机走了一趟海南岛,事后有人逗他,说他没了腿之后,走的地方更多,他笑了,承认这是事实。
从海南岛归来,没多久又接到一位老朋友的信、邀他到外地游览,紧接着老朋友来到北京,不容分说把他往背上一驮,上了火车,有点像绑架!
(5)老朋友如今正在轮椅旁擦汗,他发誓要让他来五台山,他还发誓把他背到五台山顶还愿。
究竟谁还谁的愿,待考。
(6)他和他、就这样静静地倚着轮椅,仰望着鲁智深醉打过的山门,小憩着,微笑着。
轮椅上的他递给他一支烟,又代他点燃:轮椅下的他掏出手绢,替他拭去头上的汗珠,一派和谐和静谧,在这无言的动作里氤氲成几缕温馨。
(7)歇足了,他推起轮椅,向漫坡上的寺门挺进。
他坐在轮椅上,用手竭力减轻他的负担,两个朋友,在炎炎夏日下,晒成一座绝美的雕塑。
轮椅一寸寸向上移动,一寸寸接近山门,他和他,静止者和运动者,仿佛都被这轮椅吸附住一样,更像被山路黏结在了一处,每走一步,都显出几分庄重、严肃。
(8)路旁拐角处,坐着一位乞讨者,用哀怨的声调唱着自己的苦难。
乞讨者年纪不大,可是分明也伤残了腿脚,面前还铺一块写满了字的白布,一见到他们走来,乞讨者停止了吟唱,呆呆地盯住轮椅上的他,他还给乞讨者以同样的凝视,继而是微笑;轮椅下的他摸索着衣袋,代表老朋友,向乞讨者表示了物质上的同情和慰藉。
(9)他们又向上升去,身后响起乞讨者的歌吟,似乎在感叹自己的命运,又在忌妒他们这种和谐的友谊。
这歌声,一直陪伴他们的轮椅滚动,很远很远。
(10)山门到了。
(11)轮椅上不了台阶,更迈不过门槛。
佛们坐在大雄宝殿里等待着,用缭绕的香烟发出召唤。
做法事的铙钹木鱼,活泼泼地开始了律动,僧侣们诵经的声音陡然响起,他和他都感受到了冥冥中的一股大力。
(12)他伏下身子,把老朋友背出轮椅,迈入庄严的佛殿;有人帮忙推过轮椅,虽然无法拜上两拜,可毕竟是见到了五台山上的菩萨。
坐在轮椅上,他在佛殿里缓移着,看天王们的古怪兵器,看罗汉们惊诧的面目表情,以及古朴珍贵的壁画,他又禁不住微笑起来。
㈨做法事的僧众们声音愈加高亢响亮,木鱼声伴着诵经声。
他和他注视、聆听着这一切。
(14)他来到了五台山,这本身已近乎奇迹,还愿?还什么愿?
(15)他和他用一辆轮椅,进行了一次慈航普度的试验吗?
(16)这一切都是个未知数。
他们快活地交谈着,轻松地告别了五台山。
(17)下山时,轮椅急匆匆地滚动,左轮仍然像月亮,右轮依旧如太阳。
只不过他的微笑因友谊的滋润显得愈加明亮,愈加温柔,而且还多了几分恬静的满足。
(18)佛、佛光,以及生与死、色与空、爱与恨、善与恶等等等等佛的诸般哲学意义上的命题、仿佛齐齐涌注到他的脑海。
他的微笑于是愈加成熟、深沉。
(19)他和他,就这样走向远方。
我想,美,不正存在于这静静的旅途中吗?
2011年1月4闩
[注]本之用于纪念史铁生。
史铁生,双腿瘫痪,著名作家,2010年12月31日因突发脑溢血逝世。
14.第四段说史铁生“不是一般的残疾人”,根据全文说说,与一般瘫痪者相比,他的“比一般”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
15.文中多次写到史铁生的微笑,请指出以下几处“微笑”的含义。
(6分)
(1)【第2段】他静静地微笑
(2)【第8段】继而微笑
(3) 【第12段】他又禁不住微笑起来
16.作者在第8段写路旁的一位乞讨者,其用意何在? (4分)
17.文章末尾说“美,不正存在于这静静的旅途中吗”,请说说“这静静的旅途中”哪些事情是“美”的? (6分)
答:
参考答案:
14.答:(1)朋友多,且朋友“仗义”。
(2)没了腿之后,走的地方更多。
(3):身残志坚,傲然倔犟。
(4)对命运的不幸更加豁达,对生命的体悟更加深刻。
(任答三点即可,每点2分,共6分。
)
15.(1)[第2段]他静静地微笑
瘫痪的史铁生要靠轮椅登上五台山十分困难,(1分)“微笑”表现了他战胜困难的勇气和自信。
(1分)
(2)[第8段]继而是微笑
面对路边残疾乞讨者惊异的凝视,(1分)史铁生的“微笑”表现了对乞讨者的同情和慰藉.(1分)
(3)[第12段]他又禁不住微笑起来
进入五台山顶佛殿,观赏佛像和壁画,(1分)为实现了登五台山的愿望而高兴(1分)。
(答到“不出所料”的意思也可给分。
)
(每个“微笑”答到因为什么事而“微笑”得1分,答出这样的“微笑”说明史铁生的什么心态得1分。
每处“微笑”2分,共6分)
16.答:用乞讨者的身残志残反衬出史铁生的身残志坚,(2分)也用乞讨者的孤独无助反衬出史铁生因有真挚的友谊而具有的幸福满足。
(2分)(手法答成“对比”“衬托”,只要“用意”符合答案,也可给满分。
共4分)
17.答:(1)瘫痪的史铁生在登五台山的过程中表现出的自强不息的精神是美的,(2)朋友帮助史铁生登上五台山的“仗义”行为是美的;(3)史铁生对人生意义和价值(或者“诸般哲学意义上的命题”)的探寻是美的;(4)史铁生对乞讨者的同情和慰藉所表现出的悲悯情怀是美的。
(意合即可,答到其中三点得满分。
共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