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从垃圾入桶开始》教学设计.pdf
《从垃圾入桶开始》教学设计

《从垃圾入桶开始》教学设计这一部分内容的设置是为了让同学初步学会处理垃圾的方法,爱惜家庭和公共环境卫生;培育同学的环保意识,激励他们为爱护四周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
它为第二个旨在培育同学的生态意识的主题活动“我的绿色记事本”的开展作好了铺垫。
这些教学活动内容真正凸显《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让儿童在生活中进展,在进展中生活”的课程理念。
在详细的教学中,合理而奇妙的活动设计对课程理念的详细落实起到特别重要的推动作用。
教学案例:活动一:实物展示,引入话题1.讲桌上摆放着用各种回收垃圾制作的工艺品、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如玻璃制品小花猫、铁器花架、塑料文具盒、布娃娃、笔记本等〕,让同学初步感知垃圾经过回收加工生产还能再利用。
师:小伙伴,你们看看讲桌上摆放的这些工艺品和学习用品美丽不美丽?想知道它们是用什么做成的吗?它们是用各种回收的垃圾生产制作出来的。
〔通过回收垃圾制作的工艺品、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的实物展示,引发同学的新奇心和探究欲。
〕2.出示食品袋和饮料罐,引导同学认识食品袋、饮料罐上的“环保标识”。
依椐《新课程标准》及教材的编排意图和内容,制定本课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让同学初步学会处理垃圾的方法,爱惜家庭和公共环境卫生;2.培育同学的环保意识,激励他们为爱护四周环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师:大家再看看,我们用过的'食品袋和饮料罐上都印有一个明显的图案,知道它是什么标识吗?〔引导孩子观测平常生活中忽视的食品袋和饮料罐上的“环保标识”,学会关注生活环节。
〕3.认识“环保标识”和设立“世界环境日”的意义。
师:对了,你们知道食品袋和饮料罐上印的是“环保标识”,为什么要印“环保标识”呢?〔了解食品袋和饮料罐上印有“环保标识”的作用,教育同学爱护环境就应当管住手,不乱扔;管住嘴,不乱吐!在日常生活中,记住要顺手把用过的食品袋、饮料罐以及各种生活垃圾扔入垃圾桶,爱护环境卫生,便于回收利用。
〕师: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环保工作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
(整理)教科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从垃圾入桶开始》教学设计

《从垃圾入桶开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让学生初步学会处理垃圾的方法。
2.通过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合作意识,激励他们为保护周围的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
活动准备:1.课前让学生分组调查了解家里和学校里的垃圾,并做成相应的卡片。
2.做课件和分类垃圾桶。
课前交流:小朋友们,你们好啊。
又见到大家,赵老师真高兴。
现在只有唱一首歌才能表达我们愉快的心情,你会唱《郊游》吗?那让我们一起唱吧!一、导入新课1.师:今天这节课老师首先要带大家去一个迷人的地方,请看大屏幕。
(家乡图片)师:我听到有同学发出了惊叹声,这是哪里啊?对,这就是咱们的家乡。
谁来说说你的感受?生:我觉得咱们的家乡特别美。
生:我想亲自去那儿看一看。
2.师:咱们家乡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美的就像一幅画。
接下来老师要带大家到我们生活的地方走一走,请看大屏幕(垃圾遍地的情境)。
看了这些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二、1. 师:看来这些生活中的垃圾真够烦人的,昨天,老师要求大家调查了家庭和学校垃圾,谁愿意展示一下你的调查表?你们小组吧,你们调查的学校垃圾都有哪些种类?(废纸、零食袋)我们班同学一天制造了多少垃圾?(2桶)。
咱们再来看看家庭垃圾,谁来?哇!这么多种类呀!你来告诉大家都有些什么?真够多的,再看看数量,哇,一天就两袋呢!老师对咱们兰陵县的垃圾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请看大屏幕。
这是赵老师在兰陵县的生活垃圾处理厂做调查,这是兰陵县的生活垃圾填埋场,看,这是咱们县城一天产生的垃圾,据统计竟然有120吨呢,大家看,庞大的卡车在垃圾堆中显得那么渺小!看到这里,你有话要说吗?(多可怕垃圾王国)对呀,我们生活中产生的垃圾实在太多了,这些垃圾污染了环境,影响了我们的生活。
2.平时你们家里,学校里产生的垃圾都是怎么处理的?生:扔在了垃圾桶里。
师:你真能干!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吗?(学生说到分类一定直接:你真是个细心的孩子。
)师;课前老师要求大家调查垃圾回收和处理的有关内容,谁来说说你知道了什么?生:瓶子、塑料……师:对,这种玻璃类的垃圾是可回收的,你是怎么知道的?生:我见过。
“垃圾入桶”四部曲——小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养成教育案例

“垃圾入桶”四部曲——小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养成教育案例养成教育”主要是指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教育。
常言道:“习惯成自然”。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要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 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日常的教学活动、校园生活, 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言行习惯。
“养成教育”主要是指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教育。
常言道:“习惯成自然”。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要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 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日常的教学活动、校园生活, 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言行习惯。
作为一名多年的小学班主任,我自认为在班级管理方面做得不错,尤其是卫生方面值得自豪。
可是近期,我却发现,教室的卫生状况大不如前,特别是垃圾桶周围的卫生状况最差,不是垃圾落于垃圾桶四周,就是垃圾爆满。
见此情景,我很是恼火,于是心生一计:收起垃圾桶。
学生无奈,只好纷纷自备垃圾袋,自行处理垃圾。
这样一来,班级卫生状况明显好转,值日生也清闲了许多。
可是,没有多久,我突然发现:虽然“这一角”洁净了,但有些孩子的桌洞却成了垃圾洞,还时不时地有垃圾掉到地上,看到这种状况,于是我又心生一计:限制学生吃零食。
谁能保证垃圾不掉到地上,对谁就可以开绿灯,否则免吃!看到孩子们不情愿的表情,我也有些不忍。
我开始动摇了,问自己:难道为了保证教室的洁净,就只剩下“向垃圾桶说再见”和“限制学生吃零食”这样的办法了吗?垃圾并不会因为你的取消和限制而不产生,反而还有可能造成其它地方不干净。
我这样做不是典型的“懒政”和“暴政”吗?这样学生也不会服你!突然,我想到汪中求在《细节决定成败》上介绍了“企业怎样戒烟”:第一步,干部会上,领导宣布自己不再抽烟,请大家监督。
第二步,领导开展了一次支持戒烟的集体签名活动。
横幅上书“防火人人有责,提倡人人戒烟”,员工在无统一号召的情况下在横幅上签名。
同时在大门外2米处划上一条很醒目的黄线,大书10个大字“重点防火单位,严禁吸烟”。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从垃圾入桶开始》教学设计

《垃圾从入桶开始》教学目标:1、通过各项感官刺激,让学生知道保护环境要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
增加自己保护环境的意识。
2、了解垃圾分类的有关知识,要学会将垃圾分类,从而正确地投放垃圾。
3、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知保护环境从我们的身边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教学难点: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将垃圾分类,能正确地投放垃圾。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唤醒生活1、师:你们喜欢哪里的美景,生说说2、老师喜欢我们临沂的一些美景,并且拍了一些照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3、能说说看到了些什么. 生答是呀,美丽的环境让我们赏心悦目。
可是垃圾破坏了这美丽画面,它让我们的生活环境又脏又乱。
二、合作学习,体验生活。
1、师:课前,老师请大家做了一个生活垃圾小调查,谁来把你调查的结果说给大家听听?说说昨天你的家里一天产生多少垃圾?师:都有什么?生答2、师:因为生活的需要我们每天都要制造各种各样的垃圾,我们一起来算算吧?我们一个家庭一天就平均产生2袋垃圾,那我们班69位同学家一天平均就是138袋,那我们全校呢,全国呢,(真的是太多了)(出示课件)看了这些图片你想说什么?3、垃圾不仅脏,还会对我们人体产生危害哪?你知道垃圾都有哪些危害?生说4、垃圾危害这么大,你有什么好办法来治理它们。
5、出示课件,看图中的人是怎么做的?对就是放入垃圾桶,保护环境就从垃圾入桶开始。
板书课题你想想他们是不是都放入了一个垃圾桶,生说。
板:分类处理6、师:怎么给垃圾分类的哪?老师为你们带来了四种垃圾桶,快来认识认识他们吧!(课件)四种垃圾桶,颜色各不相同,名字也不同。
这四兄弟分别装什么样的垃圾哪?在小组内给小伙伴说说吧,看看哪个小组说的最热烈。
(小组讨论)(1)可回收垃圾桶先来说说可回收垃圾吧?生谈课件出示这些垃圾都是可回收垃圾,有刚才同学说的~~既然能够回收,就能够再使用。
像废纸(课件)卫生纸不属于可回收垃圾塑料类:生活中常用到塑料袋,给我们带来了便利,如果随手丢弃的话会给我们的环境带来巨大的危害。
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设计《美,就这么简单》教案

教科版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设计〔美,就这么简单〕教案〔美,就这么简单〕教案第—课时:从垃圾入桶开始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要保护周围的环境,要从不乱扔、不乱吐开始。
2、初步了解周围的垃圾,并学会垃圾分类和处理垃圾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鼓舞他们为保护周围的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到要保护周围的环境,要从正确投放垃圾开始。
2、难点:给垃圾分类及垃圾处理方法。
教学过程:一、课前体验1、了解家里有什么垃圾,每天产生多少垃圾。
2、查查资料,了解哪些是可回收垃圾,哪些是不可回收垃圾。
3、垃圾回收有什么好处。
二、课中深化〔一〕引入话题,唤醒生活孩子们,今天会有一只可爱的小青蛙与大家一起学习,现在让我们请出这位新朋友〔出示图片,播放声音:大家好,我是小青蛙得蛙蛙,很愉快能和大家一起学习,请多多照顾哦〕,是不是很可爱呢?得蛙蛙告诉老师他旅游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很讨厌的人,想了解这个人做了什么事吗?肯定要瞪起你们的火眼金睛认真看哦(播放片段)。
1、那个人做了什么事情?2、现在老师要做个一个采访,谁情愿接受采访?在生活中,你有没有见过乱扔过垃圾人?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那应该怎么做?真是懂事的孩子,垃圾桶才是垃圾的家,保护我们的环境就应该从垃圾入桶开始。
3、俗话说: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联系我们的一般生活想想,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垃圾找到家呢?伸伸手,垃圾就到家了,弯弯腰,草地就干净了,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只要弯一弯腰,周围的环境就不一样了。
美,就这么简单。
4、得蛙蛙是不是也这样认为呢?〔播放声音:是很简单,但是却很重要,为了提示人们保护环境,联合国还特意把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我们还特意设计了环境保护标志呢,今天我们第—次见面,就把中国环境保护标志当作礼物送给你们吧,出示环保标志。
〕我们的新朋友真好,我们是不是用掌声多谢他呢?〔二〕活动体验,走进生活活动一:看到同学们这么热情,老师要告诉你们一个秘密,想了解吗?那可要坐端正,认真听哦,其实,小青蛙今天是来做调查的,他想调查同学们家里每天产生多少垃圾,都有哪些垃圾的,情愿帮他完成他的调查吗?同学们真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课前老师让大家打算了一张“我家的垃圾表〞,写好了吗?先在小组内按顺序说一下。
垃圾分类教学设计精选15篇

垃圾分类教学设计精选15篇垃圾分类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品德与生活》(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让学生初步学会处理垃圾的方法,维护家庭卫生和公共环境卫生。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励他们为保护周围环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教学过程:活动一:景观对比——揭示课题1、课件展示家乡美景。
提问:观看了“我们的家乡”后,你们想说什么?2、展示家乡局部环境脏乱差现象。
提问:看了以后,你们心里感觉怎样呢?我们应该怎么做呢?3、提示课题:从垃圾入桶开始。
4、认识中国环保标志和世界环境日。
提问:你在哪儿见过这些环保标志,你知道为什么要设立这些标志、节日吗?设计意图:情境教学法体现了《品德与生活》课程生活性的特点。
在教学活动中,创设相应的生活情境和气氛,可促使学生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活跃起来,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上课伊始,通过屏幕展现学校和家乡的美景与局部环境脏乱现象的极大反差,让学生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引发学习欲望,唤起环保意识,认识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为引入新课作铺垫。
活动二:情境感知——认识垃圾看一看:播放一个收废品的阿姨收购废品的情景录像。
议一议:哪些垃圾是可以回收的,哪些是不可回收的?(学生汇报交流课前调查垃圾问题的情况)展一展:课件展示一些废品回收再生利用的片断资料,让学生认识垃圾分类回收有什么益处。
设计意图:品德源于儿童的生活。
通过观看生活中收废品阿姨收购废品过程的录像,让学生贴近生活中的人和事;接着让学生交流课前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的有关垃圾处理的信息,资源分享,整合利用;借助课件对垃圾分类的系统演示,让学生初步了解哪些垃圾可回收,哪些垃圾不可回收,知道垃圾并不都是废物,有好多可以回收利用,垃圾再利用可以变废为宝,节省新资源的开采,从根本上减少垃圾,保护环境。
活动三:游戏体验——垃圾分类1、游戏内容:给垃圾找个合适的家。
2、明确游戏规则。
3、小组合作给垃圾分类,并派代表介绍垃圾分类的结果。
二年级上册劳动实践《家里垃圾我来收》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册劳动实践《家里垃圾我来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让学生初步学会处理垃圾的方法,维护家庭卫生和公共环境卫生。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励他们为保护周围环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教学过程:活动一:景观对比——揭示课题1、课件展示家乡美景。
提问:观看了“我们的家乡”后,你们想说什么?2、展示家乡局部环境脏乱差现象。
提问:看了以后,你们心里感觉怎样呢?我们应该怎么做呢?3、提示课题:从垃圾入桶开始。
4、认识中国环保标志和世界环境日。
提问:你在哪儿见过这些环保标志,你知道为什么要设立这些标志、节日吗?设计意图:情境教学法体现了《品德与生活》课程生活性的特点。
在教学活动中,创设相应的生活情境和气氛,可促使学生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活跃起来,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上课伊始,通过屏幕展现学校和家乡的美景与局部环境脏乱现象的极大反差,让学生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引发学习欲望,唤起环保意识,认识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为引入新课作铺垫。
活动二:情境感知——认识垃圾看一看:播放一个收废品的阿姨收购废品的情景录像。
议一议:哪些垃圾是可以回收的,哪些是不可回收的?(学生汇报交流课前调查垃圾问题的情况)展一展:课件展示一些废品回收再生利用的片断资料,让学生认识垃圾分类回收有什么益处。
设计意图:品德源于儿童的生活。
通过观看生活中收废品阿姨收购废品过程的录像,让学生贴近生活中的人和事;接着让学生交流课前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的有关垃圾处理的信息,资源分享,整合利用;借助课件对垃圾分类的系统演示,让学生初步了解哪些垃圾可回收,哪些垃圾不可回收,知道垃圾并不都是废物,有好多可以回收利用,垃圾再利用可以变废为宝,节省新资源的开采,从根本上减少垃圾,保护环境。
活动三:游戏体验——垃圾分类1、游戏内容:给垃圾找个合适的家。
2、明确游戏规则。
3、小组合作给垃圾分类,并派代表介绍垃圾分类的结果。
4、师生共同评议。
5、师生齐读儿歌《我是环保小卫士》。
二年级上册品德教案-3.美就这么简单 1教科版

3.美,就这么简单1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保护环境要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
增加自己保护环境的意识。
2、了解垃圾分类的有关知识,要学会将垃圾分类,从而正确的投放垃圾。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知保护环境聪我们的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
教学难点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将垃圾分类,能正确地投放垃圾。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播放视频:公园里游人乱丢垃圾,纸屑满天飞的画面。
引:我看到你们紧皱的眉头,为什么呀。
是呀!看来你是一个喜欢干净的孩子。
那该怎么办呢?嗯,对,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从垃圾入桶开始。
2、播放视频:干净整洁的公园风景画面。
过渡:扔满果皮纸屑的广场、草地、河道、沙滩、,破坏了我们的好心情,干净整洁的风景,又会带来怎样的心情呢?大家看(播课件)。
引语:绿绿的草坪,美丽的海边风景,秋天的林间小路,干净的人行小道,飘满花香的广场,多么美的景色呀!听到你们的声音,看到你们的神情,看来大家都非常喜欢这些干净整洁的风景。
引:定格图片对比,这时你又想说些什么?3、总结:老师和大家心情一样,优美,干净整洁的环境,让我们赏心悦目,让我更好地工作学习。
而到处随手乱扔拉圾的习惯,不仅破坏了环境,而且破坏了我们的好心情。
还会给我们的社会、生活带来怎样的危害呢?(播放图片,师讲述)(1)凌晨,当我们还在睡梦中的时候,清洁工已经开始上路工作、清扫垃圾。
(2)大雨中,我们可敬的清洁工阿姨在河水般的道路上吃力的推着垃圾车。
(3)当人们坐在海边欣赏美丽的风景,享受清凉的海风时,我们可爱的清洁工阿姨正在埋头清扫大家扔下的垃圾。
(4)垃圾堵塞河道,使河水变黑发臭,清洁工正在艰难清理的感人场面。
(5)看到了这些,听了这些你想说些什么?过渡:垃圾的危害可真大呀!让我感到触目惊心。
那么在生活中我们该怎么做呢?活动2【讲授】二、美化环境,从小事做起1、播放视频一:边吃甘蔗边吐的孩子 A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小结:我们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不乱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