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记叙文如何选材 (800字)

合集下载

写作记叙文如何选材?

写作记叙文如何选材?

写作记叙文如何选材?材料是组成文章的核心部分,是决定文章优劣的主要标准之一。

那么,记叙文如何选材呢?一、紧扣题眼选材。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题目中的中心词是“题眼”。

我们紧紧扣住“题眼”就扣住了中心,围绕中心选材,文章才有灵魂。

二、材料要真实。

记叙文是以真人真事为内容的。

要善于从生活积累材料,这样才能有事可写。

而只有材料真实的文章才会有真情实感,文章就会有生命力。

三、要选择典型的材料。

即事件不能太多,要做到以一代百,以少胜多,以小见大。

四、要选择新颖而有意义的材料。

我们应该选择一些自己最熟悉的、有代表性的、有时代气息的材料来写,才能写出新意来。

选材是决定作文成败的关键一步棋。

新颖而能很好凸现中心主题的题材,往往是作文取得成功的前提。

《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对于选材是这样要求的:“题材新颖,真实可信,体现出积极向上的时代风貌”。

但在现实的写作实践中,很多同学往往不能很好地体现《标准》的要求,常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具体情况大致有以下几点:1.材料虚假,有悖常理。

有些同学老是觉得自己经历的事情不够感人,只有电影电视里发生的生离死别一类的事情才是感天动地的,才是能轻易赚到高分的。

于是,拿到题目后就开始胡乱拼凑起来。

想当然地编造故事却又不能自圆其说,结果造成感情失真,细节失真,漏洞百出。

殊不知,文章中的联想和想象必须合乎情理,必须源于生活,漫无边际的“瞎想”是无法体现作文要求的。

2.材料平庸,内容雷同。

比如写家庭生活,必写父母限制自己的自由;写师生交往,必写自己生病、老师上门补课;写同学交往,必写误会导致分手,而后对方转学或者死亡等等。

因为材料缺乏新鲜感,总是令人感到是老生常谈,不爱读,不想读。

3.选材游离于中心之外,偏离主旨。

选材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围绕中心实行。

比如,根据“感恩教育要增强”这个中心,如果写生活中有些人不知恩、不感恩的现象就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但如果一味地去罗列坦然接受他人的恩情之类的事例,就偏离了主题。

记叙文选材的四个标准

记叙文选材的四个标准

记叙文选材的四个标准记叙文,是以叙事、记人、写景或状物为主要内容,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

它的特点是通过对人、事、景、物的具体叙述和细致描写,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认识,使读者受到感染或启迪。

写记叙文,首先要学会选材。

写作文,一般来说,首先要根据题目的要求考虑写什么。

在题目规定的范围内,可写的材料往往是很多的,这就需要进行选择。

那么选择材料的标准是什么呢?这标准应包括四条内容:选择紧扣主旨之材。

一般说来,作者看到文题之后心中就在想:自己写什么,要凸显一个什么主旨。

想到凸显一个什么主旨,这就是作者在立意,立意一经确定,选材的问题就随之出现了。

选材,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就是你选择的材料能不能紧扣主旨。

写人,要反映的是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你如果要告诉读者的是成长总充满艰辛,你选择的材料却是主人公坚毅勇敢,对待任何困难都轻而易举地克服了的事情,那么选材就失败了。

如果我们选择的是主人公开始是如何软弱,在困难面前曾经动摇,但是生活告诉他软弱的结果是自己打败自己的系列事件,则就是紧扣主旨选材了。

我们看,施耐庵为了通过林冲这一形象表现官逼民反的主题,他就选择了能够反映林冲在草料场逆来顺受、听天由命性格的系列事件,如果他略去这些事件不写,他的反抗就具有了极大的主动性,官逼民反的主题就得不到凸显。

叙事,你如果要反映的是如何对待失足青年的问题,你选择的却是失足青年在没有任何外力作用的情况下幡然悔悟,走向新生的事件,那选材就叫不成功,如果你选择的是某个人、某个群体对待失足青年不是指责、不是侮辱,而是语重心长地进行教育,使得失足青年走向新生的例子,则选材就叫成功。

写景,如果你表达的是乡思,你就要选择最具象征乡思特点的景物,你如果只是想借助景物诉诸人生的某种哲理,你选择的景物就要能为你诉诸哲理服务。

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我们百读不厌,那就是他选择的石碑和华山洞契合着“治学之人要深思慎取”和“凡事努力去做,即使不成功也不后悔”的哲理。

记叙文如何选材才能得高分?

记叙文如何选材才能得高分?

记叙文如何选材才能得高分?记叙文的叙事部分是作文的主体,占一篇作文70%以上的内容,所以,这一部分写得精彩与否,是得分高低的关键。

叙事部分要想写得精彩,选材是非常关键的,只要学生在选材时避开了大家经常写的内容,尽量发现积累新鲜的素材,就为高分作文打下了基础。

学生应该练习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别人不太在意的场面,或者是叙述和描写别人不经常的的人和事。

这在选材上就先人一步了。

例如,周末家人到农家乐去聚会,是很常见的事了。

一些学生都热衷于写吃饭的热闹场面。

总写这样的场面就比较俗气,没有新意了。

学生应该独辟蹊径,写别人没有写,或很少写的场面。

请看例文:到农家乐游玩1、2023年11月26日中午,我们一家三口人和姑姑一家四口人一起去农家乐吃饭。

姑姑还带了两只可爱的小狗。

那天阳光明媚,万里无云,天气特别好,我也特别开心。

2、让我印象最深的当属那两只小狗了。

这两只小狗一只叫暖暖,另一只叫哈尼。

暖暖也许是哈尼的妈妈的缘故吧,它更沉稳、温柔一些。

哈尼相对就要活泼、疯狂一些。

3、姑姑家的大宝姐姐最喜欢哈尼,天天哥哥和我最喜欢暖暖。

大宝姐姐提醒我:“千万不能给小狗吃巧克力,不然小狗会窒息的,而且也不能给小狗吃有盐的食物,否则,小狗会有泪痕。

”4、了解了这些后,我就带着两只小狗在旁边的草地上跑来跑去。

过了一会儿,大宝姐姐拿了一些瓜子和一个小瓶子来。

只见她拿着小瓶子走到狗身边,两只狗跑过来喝呀喝。

天天哥哥对它们说:“握手!”两只小狗就把前爪放在了哥哥手上,握完手,姐姐喂给它一颗瓜子,它们居然会把皮吐了出来,好厉害啊!5、到了吃下午茶的时间,我拿出了巧克力。

姑姑为我们泡了盖碗茶,还定了一些蛋糕,有鲜花蛋糕,树皮蛋糕和泡芙。

这些糕点真是和了丰子恺先生希望中国有更多好看又好吃的食物的愿望。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鲜花蛋糕,有的花瓣是粉色的,有的花瓣是蓝色的,有的花瓣是黄色的,个个都精美极了。

树皮蛋糕也不错,树皮是巧克力做的,中间是奶油,别有一番风味。

记叙文写作的材料选择

记叙文写作的材料选择

记叙文写作的材料选择在写记叙文时,材料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到故事的情节、人物的塑造以及文笔的流畅度。

下面是一些可以选择的材料,供你参考:1.真实的故事:你可以根据自己或他人的真实经历来创作故事,描述一次令人难忘的经历,一次感人的故事或者一段励志的经历。

这样的故事多数能够打动人心,让人有共鸣。

2.文学作品:你可以选择一部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作品中的片段或者情节,加以改编和发展,形成一篇新的记叙文。

这样的材料已经蕴含了极高的文学价值,你只需加以改编,增添一些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即可。

3.历史事件:你可以选择一段历史上的事件,例如战争、国家转型、英雄事迹等作为材料,通过一位或多位现实或虚拟的人物的视角,来讲述这段历史事件。

这样的材料能够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历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环境与自然:你可以选择一个特定的环境,例如山区、海滩、城市等,来构建一个故事。

你可以描绘自然的景色、人们的生活方式、他们之间的互动等。

这样的故事往往能够带给读者宁静与舒适的感觉。

5.神话传说:你可以选择一段神话传说作为材料,例如《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等,来进行改编和发展,以自己的方式重新讲述故事。

这样的材料充满了神秘、想象与传奇色彩。

6.物品或场所:你可以选择一个特定的物品或场所作为材料,例如一把古剑、一个古老的庙宇、一间豪华的餐厅等,通过这个物品或场所探索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及产生的种种故事。

无论选取哪种材料,重要的是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构建一个有趣且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塑造出真实而有生命力的人物,同时注意语言的表达和结构的安排,以使故事更具吸引力。

希望以上的建议能够帮助到你。

初中作文如何选材

初中作文如何选材

初中作文如何选材
如何选材。

在写作文的时候,选材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选材不仅决定了文章的质量,还直接影响了读者的阅读体验。

那么,如何选材呢?
首先,我们要选择熟悉的话题。

选择熟悉的话题可以让我们更加轻松地写作,因为我们对这个话题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思考。

比如,如果我们选择写关于环保的话题,我们可以从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寻找素材,比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等。

其次,我们要选择有趣的话题。

有趣的话题可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让他们更愿意去阅读我们的文章。

比如,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引人入胜的故事来作为写作的素材,或者选择一些新颖的观点来引发读者的思考。

再次,我们要选择有价值的话题。

有价值的话题可以让我们的文章更有意义,也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比如,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关于人生、情感、友情等方面的话题,这些话题往往能触动人心,让人产生共鸣。

最后,我们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话题。

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和经历都不同,所以在选择话题的时候要考虑到自己的特点。

比如,如果我们喜欢音乐,我们可以选择以音乐为主题的作文;如果我们擅长运动,我们可以选择以运动为主题的作文。

总之,选材是写作文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只有选择了合适的话题,我们才能写出优质的作文,让读者产生共鸣,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

希望大家在写作文的时候能够认真思考,选择合适的话题,写出更加优秀的作品。

记叙文选材的三原则

记叙文选材的三原则

记叙文选材的三原则
1.针对性原则。

就是要紧紧围绕文章中心选材。

这是选材的最基本要求。

材料不在多,而贵在精。

一节课的“点”很多,想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必然面面不到。

必须从中心需要出发,认真筛选,尽量向中心靠拢,为主旨服务。

2.真实性原则。

真实的材料能令人信服,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选材要真实,首先要选那些写真人真事、科学原理的材料。

一般来说,没有直接经历过的事情不能作为写作材料来用。

只有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材料才具有真实性。

当然,除真人真事外,古今中外书籍、报纸、杂志上经过作者加工的材料也可采用。

3.典型性原则。

典型材料最能反映事物本质,最具表现力。

在同样的条件下,要注意选择那些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典型材料。

典型材料能起到“以一当十”的作用,具有广泛的概括意义和深刻的揭示意义。

作文指导如何选材

作文指导如何选材
• 第一则材料表现了亲情、友情、师生情的美好, 立意健康,但不够深刻;第二则材料通过一个小 事件反映了一个大主题——人情之风不可长,能 引发读者深深的思考。
请以“微笑”为题,文体不限,自 由选材,不少于600字。
微笑
• 校园里发生过许多事情,有时使我们哈哈大笑,有时又使 我们陷入沉思。事情犹如天上星、地上沙那样多,在我记 忆的长河中,有一件事让我没齿难忘。
怎样的微笑
• 1、真诚的微笑:具有人性化的、发自内心的、真实感情的自 然流露。
• 2、信服的微笑:带有信任感、敬服感的内心情怀的面部表示, 或是双方会心的淡淡一笑。
• 3、友善的微笑:亲近和善的、友好的、原谅的、宽恕的、诙 谐的轻轻一笑。
• 4、爱恋的微笑:男女之间的、依恋相爱的的甜蜜一笑。 • 5、喜悦的微笑:成功或胜利后的高兴、愉悦心情的自然流露。 • 6、美媚的微笑:优美雅静又带有逗趣的轻笑,或既妩媚漫柔、
选材要符合生活逻辑。
选材要点
• 1、选材要真实。 • 2、选材要小巧。 • 3、选材要新颖。 • 4、选材要深刻。 • 5、选材要围绕题眼。 • 6、选材要积极,写正面的内容。 • 7、选材要符合生活逻辑。 • ……

感 谢 阅
读感 谢 阅

• 材料二:班主任的晚自习上,大家都在抄黑板上的作业,我这个坐在 最后一排的差生,眼睛近视没法抄,于是向前面的同学“借光”,被 班主任发现了。班主任罚我站在讲台旁边抄,我回到座位上,同桌的 难兄难弟一边抄我的,一边说“你真幸福,这么快就抄完了,要是我 也被罚上去抄就好了!”看着我第一次抄得这么完整的作业本,听到 同桌的羡慕的声音,我的心头涌起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幸福和满足。
• 材料二:“有一年冬天,下午突然天气变冷,我穿的衣服 少,放学时,我冒着寒风回到家里,妈妈握着我冰凉的手微 笑着说:‘我今天下午单位开会,没给你送衣服,看把儿子冻 坏了……’”

记叙文写作指导—选材

记叙文写作指导—选材

不,那时的我还没有这么大,我甚至还不会走路,说
话也说不清楚,不会挑三拣四,不会和你顶嘴,我只 能依赖着你,将我全身的重量寄托在你的身上,贪婪
记叙文
20
地占据你全身的温暖。那个时候,我离不开你,你也 离不开我。怀抱是将我们紧紧绑在一起的纽带。可是, 从什么时候,怀抱成了一个被遗忘在我们之间的动作, 当她再次姗姗来迟,却成了一种送别?我回过神看到 我们两个互相取暖的人尴尬的姿势,忽然就找到了答 案。然后眼泪就像有预谋一样逼上我不愿湿润的双眼。
记叙文
16
七、例文导读
亲情类:解读父母
须臾
我们之间,只差了须臾的时光。
——题记
前些天刚过了生日,我才真正算是十三岁了。爸爸
却俨然以一副“你已经是大人了”的姿态来要求我了。
上一次搬家,爸爸请了假在家收拾屋子,翻出我买
的不知多少本花花绿绿的杂志和小说,他指着一本武侠
小说问我是什么,我说是文学,他“啪”地把它拍在我
最终还是你先开了口。“别太想家啊。”你说。我只
是笑着应和,还没等我说再见,你就伸开胳膊,环在 了我的肩上突然地、毫无预料地。
这是一场生疏却温暖的仪式。
我也环住你。我这才发现,我已经长得比你高了,
这个角度让我无比陌生。我束手束肩地缩在你的怀里,
闻到你头发上我熟悉的洗发露的香味,你身上带着我
最爱的菜的油烟香,我突然想起,很久很久以前,我 是不是也这样被你抱在怀里?
我的心中充满了温暖和奶奶对我无私的爱。我握 着奶奶的手,全身上下充满了暖洋洋、爱意浓浓的血
液。
记叙文
10
比较阅读:例文②
在离放学还有半个小时左右,奶奶便起床安静地 坐在门边,静静地捕捉着楼道里的每一丝响动。当一 阵“气势恢弘”的脚步声响过,奶奶立即起身,满心 欢喜地开了门,却见一个散发着汗臭的身影倏地闪过, 便不知了去向。快得像练“凌波微步”,没有谢谢, 没有感激,甚至连一个眼神都舍不得给她,但是她却 觉得满足了,欣慰了。是她亲自为孙子开的门,是她 第一个闻到了孙子身上的汗臭。明天她还会起来,在 孙子跑到楼道口时就满心欢喜地把门打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记叙文如何选材?材料是组成文章的核心部分,是决定文章优劣的主要标准之一。

那么,记叙文如何选材呢?一、紧扣题眼选材。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题目中的中心词是“题眼”。

我们紧紧扣住“题眼”就扣住了中心,围绕中心选材,文章才有灵魂。

二、材料要真实。

记叙文是以真人真事为内容的。

要善于从生活积累材料,这样才能有事可写。

而只有材料是真实的文章才会有真情实感,文章就会有生命力。

三、要选择典型的材料。

即事件不能太多,要做到以一代百,以少胜多,以小见大。

四、要选择新颖而有意义的材料。

我们应该选择一些自己最熟悉的、有代表性的、有时代气息的材料来写,才能写出新意来。

选材是决定作文成败的关键一步棋。

新颖而能很好凸现中心主题的题材,往往是作文取得成功的前提。

《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对于选材是这样要求的:“题材新颖,真实可信,体现出积极向上的时代风貌”。

但在现实的写作实践中,很多同学往往不能很好地体现《标准》的要求,常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请具体情况大致有以下几点:1.材料虚假,有悖常理。

有些同学老是觉得自己经历的事情不够感人,只有电影电视里发生的生离死别一类的事情才是感天动地的,才是能轻易赚到高分的。

于是,拿到题目后就开始胡乱拼凑起来。

想当然地编造故事却又不能自圆其说,结果造成感情失真,细节失真,漏洞百出。

殊不知,文章中的联想和想象必须合乎情理,必须源于生活,漫无边际的“瞎想”是无法体现作文要求的。

2.材料平庸,内容雷同。

比如写家庭生活,必写父母限制自己的自由;写师生交往,必写自己生病、老师上门补课;写同学交往,必写误会导致分手,而后对方转学或者死亡等等。

由于材料缺乏新鲜感,总是令人感到是老生常谈,不爱读,不想读。

3.选材游离于中心之外,偏离主旨。

选材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围绕中心进行。

比如,根据“感恩教育要加强”这个中心,如果写生活中有些人不知恩、不感恩的现象就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但如果一味地去罗列坦然接受他人的恩情之类的事例,就偏离了主题。

4.原样照搬,不加裁剪。

选好材料之后,应该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和提高表达力的需要进行巧妙剪裁。

否则,就会事无巨细,详略部分,主题淹没,拉杂无序。

有些同学图省事,不动脑筋,照搬照抄作文材料,或者是干脆将平时见到过的作文素材直接放到新的文章来,又或者把自己平时写过的文章,不论是否与考试话题想切合,一概“拿来主义”,结果,很好的材料就被糟蹋了。

选用材料的方法:选材用材都必须围绕中心开展,努力实现材料充实、典型、真实、新颖的目的,具体可依照下面提供的方法进行操作:1.把熟知的材料选出来。

回避陌生、首选熟悉,对于大多数同学老说,这应该是选材的一个原则。

自己亲眼所见的,亲身经历的,亲耳所闻的,深切感悟的,才是了然于心的,才是真实动人的。

只有先感动自己,才有可能感动别人。

对于自己不熟悉、不大熟悉的材料,选用时很容易出现漏洞,因此,一定要慎重选用。

选材要敢于表现。

但在实际的作文过程中,许多同学为选材而犯愁,他们大多觉得自己的生活太单调,没什么可写的。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我们同学人为的缩小了选材的范围,而把选材的方向圈定在能体现主题积极向上的大事上,他们认为凡作文,必写高尚崇高,一定要写出积极的意义和向上的精神,因而他们的作文总是排斥自我的,排斥心灵的参与和情感的宣泄。

“真情的呼唤”的作文:当老板的爸爸与手下打工妹产生恋情,含辛茹苦的妈妈佯装不知真相而忍辱维持着家庭完全是为了“我”的成长能有一个正常的环境,但终于爱我的爸爸提出了与妈妈离婚的要求,万分悲痛的妈妈在无奈中向爸爸提出一个要求:为了让处在升学重压下的儿子能安心学习,向儿子隐瞒离婚的实情,于是他们瞒着我离了婚,还假装维持着过去的关系,知道事实真相的“我”不忍戳破事实的真相,心底滚动着的是一腔真情的渴望,它在遥远的地方呼唤,呼唤再拥有一个真正的家!最真的情也许就包裹在你不愿或不敢示人的事情里。

其实我们每个同学的心中都装着这样的“感人”、“美丽”和“真实”,只是出于某种顾虑将它深埋于心,也就是说,只要我们有勇气冲破自己设定的心理防线,勇敢的袒露自己的内心世界,让作文装上一个秘密,写出一段心事,道出一种苦闷,——我们是可以寻找到浸透情感,足以感人的素材的,从而使作文具有感人的力量。

同样是一篇写家庭生活的作文里,另一个同学叙写的是这样一件事:开租车的妈妈瞒着爸爸为即将升入高中的“我”积攒了一笔钱,但赌钱成癖的爸爸发现并很快输掉了这笔血汗钱,一向逆来顺受的妈妈终于愤怒了,在那个晚上与爸爸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失去理智的爸爸把妈妈打得遍体鳞伤,并且迁怒于“我”,撕毁了“我”的课本,砸碎了挂在墙上的与妈妈的合影像,一记重重的耳光,疼在脸上,更痛在心上,也粉碎了“我”所有的美好幻想??不必再叙述,沉重的事情道出的是来自心底的痛苦与苦闷,由此产生的渴望和呼唤也当然是发自肺腑的。

作文需要这样勇敢的选材和大胆的表现。

2.把独特的材料筛出来。

我们的生活看似相似,但是,个人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成长历程,不同的生活圈子,所以,个人都会有独特的可写材料。

保证选材的独特性,有个很简单的操作方法,那就是将你接到题目后最先想到的两个材料抛弃不用,启用第三次想到的材料。

选材新而立意深,着眼于新鲜材料,对深化中心效果明显。

以“20年后的我”为题,全班60名同学,除了少数学生选择当教师等职业外,绝大多数学生选择当县长、市长、经理、老板,为的是“自己拥有高档小汽车,住高级别墅,把父母接到城里好好享受,把兄弟姐妹的工作安排好”等等。

这显然落入了选材庸俗的窠臼。

有一位同学则以一位水利专家为人们寻找淡水四处奔波,从而唤起人们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的危机意识。

这样写就深刻多了。

选材要新,材料选得好,作文就成功了一半。

这里的“选得好”,除了指有意义以外,很大程度上是指新颖。

3.把时代的影子照下来。

社会在发展,生活在改变,新事物、新话题层出不穷,选材应当与时俱进,作文才具有时代感。

平时要关注社会热点,关心时事新闻,这样,就能为文章引入具有时代特征的新材料、新景象、新理念。

我们不大可能从宏观上去表现这个时代,但是,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事情折射时代的变迁。

4.把陈旧的材料改过来。

对于旧材料,可以再次使用。

但是,不应该完全照搬,而是要经过技术化处理,做到常用常新:可以进行延伸拓展,沿着原有的故事继续设想后来可能出现的新情况;可以逆向解读,撇开一般性的认识观点,从与之相反的角度去审视旧材料;可以转换视角,从叙述主体、切入角度上创新等等。

5.把想像的情景写下来。

人的思想是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围绕某个话题或主题,你要敢于穿越时空隧道,请出历史上的人,请出未来世界里的人,请出文学作品中的人,让他们登台唱戏或你去往他们那里神游一番,也是一种创新之举。

6.把精华的部分亮出来。

材料的精华部分,主要是与主旨紧密勾连的那个部分,具有较强感染力的那个部分。

对于这些地方,要浓墨重彩,细致描绘;要放在开头、结尾等重要醒目的地方。

这样,才能实现其应有的价值。

7.选材的角度要小。

小巧的材料往往就是生活中的一次历练、一番拼搏、一点收获、一种体验??就是这些点点滴滴,经过我们的剪辑加工、精心组合,它们就会变得鲜明而丰厚、灵动而美丽,因而显得异常精致。

可是,我们很多同学在作文时,往往喜欢犯这样一些毛病:让他们写长江,他们必然溯源到江头,飘流至江尾,浩浩荡荡三千里;让他们写长城,他们就会从山海关到嘉峪关,巍巍峨峨半壁江山。

如此贪多求全、贪大求圆,是作文一大忌。

8.选材要兼顾细节。

细节对表现人物思想往往有独特效果。

俗语云“细节决定成败”,这话有一定的道理。

选材时选择那些突出中心的细节,着意刻画会使人物思想性格更加明显。

如一篇中考作文《那一声声宝贝》,反映的内容是师生之间的真诚的相待。

文章字里行间渗透着师生深情,从而深深打动了阅卷教师。

该文制胜之处就是选用典型细节表现人物。

一是教师对小作者那一声声“宝贝”亲切呼唤,表现出调皮学生的真诚;二是老师端上“一碗香喷喷的鸡蛋面”的细节温暖了学生的心房,从而立起了一个理解尊重学生的良师形象。

9.善用课本中的材料。

教材上的内容我们一般记得准,理解得透,中考作文中若能巧妙借用课本材料常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给人意外的惊喜。

湖南长沙中考满分作文《走进桃花源》,就善于运用课文《桃花源记》中的材料,展开丰富的想象力。

把桃花源人想象成外星人的后裔,他们为了逃避星球大战,逃到桃花源隐居起来。

后闯进渔人,因担心渔人泄密,又登上飞船消失在蔚蓝的天空中。

鲁迅说,孔乙己的“科举梦”永远不会“圆”,而2004年满分作文之一《梦“圆”破庙》的作者偏说,孔乙己梦“圆”破庙。

文中的孔乙己、咸亨酒店的长衫主顾、掌柜、丁举人等人物形象和鲁迅笔下的一点都没走样,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编故事的能力。

作者将课本中的人物巧妙地编织进了自己的文章,真是活学活用,而且用得恰到好处。

另外如《孙权劝学》、《愿做罗布泊的胡杨》、《阿q新传》等都是成功借鉴课本进行写作的范例。

10.利用你的阅读储备。

安徽省中考作文曾经提供了一封傅雷家书,从材料中考生不难发现命题者的意图:要注重生活中的小事。

其中满分作文《当项羽遇上孔明》中,先简笔介绍二人,然后安排他们豪忆往昔的对话。

巧笔过渡后,用二人独白的形式现身说法地揭示了蕴藏于生活中的哲理: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要慎言行。

文章的素材信手拈来,借用古今历史文化名人及事迹来论证主题思想。

可见,平时知识的积累对写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江苏高考蒋昕捷同学以《赤兔之死》一举成名,就是得益于他平时的阅读积累。

据说,他上小学时,便开始读古典名著,《水浒》、《西游记》、《红楼梦》,尤其是《三国演义》,他酷爱书中描写的那个猛将如云、谋士如雨的时代,读了至少三四十遍,很多章节都能熟读成诵。

除了古典文学,他还喜欢读鲁迅的杂文、钱钟书的小说和一些名人传记。

厚积薄发,一篇文章背后却是深厚的阅读积淀。

相反,我们不少同学写“坚韧”就想到张海迪,写“诚信”就用狼来了的故事,大家千篇一律,怎不令人生厌。

文章本来就要传达新信息,你说的大家都知道,你思考的大家都思考了千百遍,文章怎能给人新鲜感呢?如:岁月如画,生活如诗。

在我们人生的道路上,有许多感人至深的诗篇,请撷取你感受最深的一节??请以“那是一首诗”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②要写出真情实感。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确定写作内容。

我们动笔前,最关键的就是给“那”确定一个具体的指代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指代某一时间段。

如“童年是一首诗”“初三是一首诗”“春天是一首诗”等。

(2)指代某一地点。

如“故乡是一首诗”“308寝室是一首诗”“清晨的校园是一首诗”等。

(3)指代人物情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