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德行篇教师版

合集下载

孔子教育思想学习心得范文(2)

孔子教育思想学习心得范文(2)

孔子教育思想学习心得范文(2)孔子教育思想学习心得范文篇三中国是一个历史非常悠久的国家。

“自有人生,便有教育。

”教育的任务重在德教。

在奴隶制崩溃的春秋时代,官学衰废,私学兴起,思想流派随之产生,法家,道家,儒家先驱人物出现,宣传各自的主张。

孔丘是儒家的创始人,在政治上主张改良,试图利用教育的力量改良社会。

他提出的一系列教育主张,形成了他的教育思想体系,并流传了两千多年,成为中华教育的主流,他主张自觉修养德行,树立了优秀教师的典范。

他重视道德教育,以仁为最高的道德准则,鼓励人们提高道德水平。

他提出了道德修养应遵循的重要原则,重视立志,明确人生的前进方向。

力求走中庸之道,自觉进行思想检查,改过迁善。

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身作则。

在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的大浪淘沙以后,孔子的德育精髓已经深深渗透在中华民族千秋万代儿女们的灵魂之中。

一、孔子的德育思想孔子,鲁国陬邑人,生活在春秋末期,孔子三岁父逝,母亲颜徵迁居曲阜闕里,家教中重视对他的礼仪之教。

当时,鲁都曲阜是春秋时期重要的文化中心,保存着西周的传统文化,但是由于社会的动荡,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的周礼遭受严重破坏。

在思想意识上,一些适应时代变化的新思想正在萌芽。

人道思想,民本思想,尚贤思想都有发展,时代变化给孔丘的教育思想以深刻影响。

(一)重视德育的作用孔子在政治上主张实行利民的德政,为了达到德政的目的,他强调教育中要宣传忠君孝亲,奉公守礼。

加强感化性的礼教。

他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意思就是说:如果用道德来诱导他们,用礼教整顿风俗,人民就有廉耻之心,而且归服与领导。

所以,对人民进行整治伦理说教,转变人民的思想,有助于国家社会进行自上而下的整顿,朝着恢复周礼的政治目标前进。

如今,我们的社会正在呼唤德育的回归,中国人的文明程度正在走向衰退,比如:一些人在电影院,公共汽车,候车大厅,候机大厅等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一些人为了利益,不顾后果,不顾他人及后代,如:食品安全问题已经相当严重了,仍然有人屡屡触碰这根红色道德底线:饭店里面地沟油依然泛滥,粮食中的农药严重超标,从前人们爱吃新米煮的米饭,喝新米熬的粥,如今连农民自己家留下来专门供自己吃的新米也不吃了,他们都知道,米里面有毒,需要放置几个月以后才能吃。

孔子教师观内容

孔子教师观内容

孔子教师观内容1. 孔子说有教无类呀!啥意思?就好比不论你是富家子弟还是穷人家孩子,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呀!举个例子,在一个学堂里,有穿着华丽的少爷,也有衣服补丁摞补丁的穷娃,老师都一视同仁地教他们知识呢,这就是孔子的理念呀!2. 孔子还强调因材施教呢!不同的学生就得用不同的教法,这不就跟治病一样嘛,对症下药才有效!比如说有的学生擅长记忆,那老师就多让他背诵经典;有的学生喜欢思考,那老师就引导他深入探究问题呀,是不是很有道理?3. 孔子可是很注重启发式教学的哟!他不会直接告诉你答案,而是引导你自己去思考,去找到答案。

就好像在黑暗中给你点亮一盏灯,让你自己去摸索出路。

比如课堂上,老师问一个问题,学生们苦思冥想,老师在旁边点一点,学生们就恍然大悟啦,厉害吧!4. 孔子认为学思结合很重要呀!光学习不思考那可不行,那不就成了书呆子啦!好比你看书,看了半天不知道自己看了啥,得边看边想呀。

想想孔子的弟子们,学习的时候认真思考,那收获多大呀!5. 孔子也教导我们要以身作则呢!老师自己都做不到,怎么要求学生做到呢?这就好像家长教育孩子要诚实,自己却撒谎,那怎么行呢!比如一个老师,要求学生守时,那他自己肯定得先做到按时上课呀。

6. 孔子还说要教学相长呢!老师和学生是可以互相学习的呀!学生有时候的想法也能给老师启发呢。

好比课堂上学生提出一个新奇的观点,老师也觉得很有意思,这不就一起进步了嘛!7. 孔子注重道德教育哇!让学生先学会做人,再谈其他的。

这就像盖房子,根基得打好呀,不然房子会倒的。

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那才是最重要的呢,大家说是不是呀?8. 孔子的教师观真的太伟大啦!这些观点到现在都不过时,我们真应该好好学一学呀!它能让教育变得更加美好,让更多的人受益呀!。

孔子围于陈蔡之间

孔子围于陈蔡之间

孔子围于陈蔡之间原文:孔子围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

大公任往吊①之曰:“子几死乎?”曰:“然”。

“子恶②死乎?”曰:“然。

”任曰:“予尝言不死之道。

东海有鸟焉,其名曰意怠。

其为鸟也,翂翂翐翐③,而似无能;引援而飞,迫胁而栖,进不敢为前,退不敢为后;食不敢先尝,必取其绪④。

是故其行列不斥,而外人卒不得害,是以免于患。

“直木先伐,甘井先竭。

子其意者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若揭⑤日月而行,故不免也。

“昔吾闻之大成⑥之人曰:‘自伐⑦者无功;功成者堕,名成者亏。

’孰能去功与名而还与众人!“道流而不明居,得行而不名处;纯纯常常⑧,乃比于狂;削迹⑨捐势,不为功名。

是故无责于人,人亦无责焉。

至人不闻,子何喜哉?”孔子曰:“善哉!”辞其交游,去其弟子,逃于大泽;衣裘褐⑩,食杼栗⑪;入兽不乱群,入鸟不乱行。

鸟兽不恶,而况人乎!(选自《庄子·山木》)注释:①吊——慰问。

②恶——害怕。

③翂翂翐翐——飞行缓慢迟钝的样子。

④绪——剩余。

⑤揭——举。

⑥大成——庄子称老子为大成之人。

后泛称大有成就的人。

⑦伐——夸耀。

⑧纯纯常常——唐·成玄英疏:“纯纯者材素,常常者混物。

”⑨削迹——指削除车迹或消踪匿迹。

⑩裘褐——粗陋衣服。

⑪杼栗——栎属的子实。

译文:孔子被围困在陈国、蔡国之间,七天七夜不能生火煮饭。

太公任前去看望他,说:“你快要饿死了吧?”孔子说:“是的。

”太公任又问:“你怕死吗?”孔子回答:“怕呀。

”太公任说:“我来谈谈不死的方法。

东海里生活着一种鸟,它的名字叫意怠。

意怠作为一种鸟啊,飞得很慢,好像不能飞行似的;它们总是要有其他鸟引领而飞,栖息时又都跟别的鸟挤在一起;前进时不敢飞在最前面,后退时不敢落在最后面;吃食时不敢先动嘴,总是吃别的鸟所剩下的,所以它们在鸟群中从不受排斥,人们也终究不会去伤害它,因此能够免除祸患。

“长得很直的树木总是先被砍伐,甘甜的井水总是先枯竭。

你的用心是装扮得很有才干以便惊吓普通的人,注重修养以便彰明别人的浊秽,毫不掩饰地炫耀自己,就像是举着太阳和月亮走路,所以总不能免除灾祸。

孔子关于德行的名言

孔子关于德行的名言

孔子关于德行的名言
1.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2.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3.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4.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5.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6.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7.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8.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9.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

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10.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孔子对德的论述

孔子对德的论述

孔子对德的论述
孔子对德的论述贯穿于他的思想体系中,他把德作为人的修养和行为准则,强调德行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修身养德,才能达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首先,孔子强调德行的培养,认为德是人的积极品质和美德的总称。

他认为,德行是人的根本,修德可以使人得道、得令、得众,提升个人的道德水平和社会地位。

孔子提出“知其不可
而为之”,即知道什么是不可取的,却依然去做,是无德之举;而知道什么是可取的,并去做,是有德之行。

其次,孔子强调德行的实践和表现,他认为德行应该通过实际行动来体现出来。

孔子提倡“言必信,行必果”,即说话要守信用,行动要果断有为。

他强调要做到诚实守信、正直刚毅、谦虚谨慎、乐善好施等,以具体的行为来展现个人的德行。

此外,孔子还强调德行的传承和教育,他认为父母和教育者应该重视培养和教育子女的德行。

他提出“教育三维六艺”,即教育应该涵盖礼仪、音乐、射箭、乘车、书法和数学等方面,使人们能够培养出德行优良的品质。

总体来说,孔子对德的论述主要强调德行的培养、实践和传承。

他认为德行是人们修身立德的基础,是个人和社会和谐发展的关键。

二、《当仁,不让于师》 (教师版)

二、《当仁,不让于师》 (教师版)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讲学稿系列 课型: 新 授 主备人:蒋刘芳 审核人: 梁咏娟、甄宝华 时间:2013-5-19高考常考成语:57. 感同身受:心里很感谢,如同亲身感受到恩惠一样。

多用于代人向对方致谢。

58. 高屋建瓴(l íng ):形容居高临下,不可阻挡的形势。

建,倾倒;瓴,水瓶。

1 二、《当仁,不让于师》年级: 高二( )班 学生姓名: 学号: 组名:教学目标:1、掌握本节重要字词和其他相关文言知识,进一步提升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孔子作为万事师表的风范、人格魅力。

3、了解孔门弟子对老师的态度、孔子在弟子心中的地位。

教学重点:1、积累重要字词,丰富自身语库。

2、孔子与弟子间的相互态度、深厚感情。

教学难点: 对孔子在道德、学问诸境界的概括、评价。

教学设想:1、可以把教材中13章内容作一个简单分类。

大体来说,内容有三: 一是孔门弟子对孔子的评价、推崇; 二是孔子对学生的评价、感情;三是孔子对学生的教导及孔子在生活中体现出的个性魅力。

归类后,学生可能会更容易把握课文内容。

2、在教学中,可以采取先疏通13章语录文字障碍、积累文言知识,再讨论、挖掘思想和文化内涵的方法;也可以通读之后归类,对每一类语录同时解决上述两个问题。

3、第10节《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之前学过,在此可以略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整体感知:通读全文13章,把这些内容作一简单分类。

A : 课文第1、2、3节: 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和推崇。

B :课文第9、10、11、12、13节: 孔子对弟子的评价和感情。

C :课文第4、5、6、7、8节主要内容: 孔子对学生的教导及孔子在生活中体现出的个性魅力。

一:品析第一类: 课文第1、2、3节。

选文 1 :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

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

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 [注释]:毁:诽谤。

当仁不让与师 教师版

当仁不让与师  教师版

《当仁,不让于师》导学案编写人:王秀【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运用文中关于学习、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2、过程和方法学会结合书下注释,能准确地把握文中的多处省略,准确翻译句子。

3.情感目标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端正从师态度,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

【学习重点】:1、积累重要字词,丰富自身语库。

2、孔子与弟子间的相互态度、深厚感情。

【学习难点】:对孔子在道德、学问诸境界的概括、评价。

【学习方法】1、朗读法2、合作探究法【导学过程】一、预习检测1、给下列字注音绥.( suí)喟.然( kuì)莞.尔( wǎn )偃.( yǎn )箪.( dān )皙.( xī)饥馑.(jǐn )哂.笑( shěn )俟.( sì)铿.( kēng )沂.( yí)牖.(yǒu )2、找出下列通假字君子一言以为知( "知"通"智" )道之斯行(“道”通“导”)夫子矢之曰(“矢”通“誓”)鼓瑟希(希”通“稀”)莫春者(“莫”通“暮”)3、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1叔孙武叔毁.仲尼诽谤○2多.见其不知量也副词,只,仅仅○3仰之弥.高更加○4循循然善诱.人诱导○.5当.仁遇到,面对○6子之.武城词,往,去○.7摄.乎大国之间夹○7因.之以饥馑饥馑:灾荒、荒年○9由也为.之治理○10比及..三年等到○11以俟.君子等到○12舍瑟而作.:站起来○13异乎三子者之撰.陈述○14吾与.点也赞许○15其言不让.谦让4、词类活用犹天不可阶.而升也“阶”:名词作动词,顺着台阶上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端:名词作动词,穿上礼服。

章甫:名词作动词戴上礼帽鼓.瑟希(鼓:名词作动词,弹奏)风.乎舞雩(风名词作动词,吹风)所谓立.之斯立(立:使……立)博.我以文(博:使……广博)三子者出,曾皙后.(后:名词作动词,留在后面)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相大相)5、特殊句式仲尼岂贤于子乎(状语后置)以吾一日长乎尔(状语后置)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状语后置)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宾语前置)他人之贤者,丘陵也(判断句)不吾知也(宾语前置)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宾语前置)二、合作探究1、课文节选了孔子与弟子的对话,通读全文13章,可分为几大类?明确:○1、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和推崇类:课文第1、2、3。

教师节丨重温孔子的6句话 尊师道 敬师德 念师恩

教师节丨重温孔子的6句话 尊师道 敬师德 念师恩

教师节是一个向教师致敬的节日,也是一个重温尊师道、敬师德、念师恩的时刻。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不妨回顾一下孔子所提倡的尊师道的思想,重温孔子的六句话,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教师的职责与使命。

1.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话生动地展现了孔子对师德的高度尊重和崇敬。

在孔子看来,无论是智慧还是品德都是值得学习的对象,学习的对象很广泛,而老师是首要的学习对象。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保持一颗谦卑的心,不管处境如何,都要学会尊师重道。

2.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认为学生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就必须不断地温故知新。

温故是指继续研读经典,不断领悟其中的智慧;知新是指不断关注时事,学习新知识,保持头脑灵活。

这句话告诉我们,作为老师,不能停止学习,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成为真正的“师”。

3.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强调的是要以乐学的态度去对待学习。

一个好老师,应该是乐于学习的人,喜欢学习,懂得享受学习的过程。

这句话告诉我们,作为老师,除了要有知识的储备和热爱学问的精神,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乐观向上的心。

4. 孔子曰:“不耻下问,才生学也。

”孔子认为,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敢于问问题。

作为老师,更是如此。

老师要不耻下问,虚心求教,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

这句话告诉我们,作为老师,要有一颗虚心求学的心,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和水平。

5. 孔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这句话强调的是对道德与智慧的追求。

对于老师来说,无论是为人师还是为人父母,都要不断追求更高的道德和智慧。

这句话告诉我们,作为老师,要有一种不懈的追求,要有一种不懈的奋斗意识,同时也要有一种不懈的追求的勇气。

6. 孔子曰:“教书不传,父子之间,礼义不传。

”这句话强调了老师的责任与担当。

老师是学生的启蒙者,是社会的传承者,也是文化的传播者。

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

这句话告诉我们,作为老师,要热爱学生,切实履行教书育人的使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行篇
编制:王伟审核:高二语文组
【学习目标】
1.掌握文言词汇。

2. 梳理探究孔子有关做人的思想。

3. 辩证评价孔子品德修养的价值观,思考其现代意义,树立正确的价值。

一、写出下列加点字的解释
德行篇
*1.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2.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5.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6.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7.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8.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9.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10.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11.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二、翻译下列句子
1.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4.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5.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三、背诵1到3则。

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德?
选一条名言,引名言,分析评论,联系实际,写一段议论性文字。

春秋有月读千年——再读孔子
文丨刘汉俊
当今世界,乱云飞渡,危机四伏,人类仿佛在踢一场找不到球门的球赛。

怅然回首,那一瀑穿越了两千多年混沌、彷徨与苍凉的月华,从尼山的上空静静流淌下来,几分清朗,几分暖意。

人类历史,以老为尊。

世界文明,以和为贵。

2560多岁的孔子老得像一尊雕塑,拱手静候在思想隧道的最幽深处。

大约400年前,《论语》等儒家经典就以法文、德文、英文、拉丁文出现在欧洲,影响过莱布尼兹、孟德斯鸠、伏尔泰、康德、卢梭、马克思等一大批西方思想家。

近年来,西方一些机构评选“十大思想家”“100位影响历史的人物”等,孔子每次都名列前茅甚至位居第一。

如今440所孔子学院和646个孔子课堂散布在120个国家和地区,蓊郁的儒家文明之树能否让躁动的心灵找到安栖的枝头?人在囧途,孔子是世界的福根。

明月千里,朗照千年。

孔子如月,是世界文明的光华。

时光打磨机用2000多年的时间打造出仁、义、礼、孝、德、中、和等诸多儒家元素,镌刻在广袤神州楼阁宅院的门联匾额上,约定在古老国度的家训族规乡风民俗中,一直流进我们的血液,是我们民族道德星空的北斗七星。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仁爱观;“见利思义”的义利观;“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礼教观;“百行孝为先,百善孝为首”的孝行观;“仁义忠信,乐善不倦”的道德观;“执两用中”、不罔不殆、不狂不狷的中庸观;“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和谐观等,使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绿叶葱茏。

但是,有光必有影,丰碑的背后必有影随形。

孔子对周礼的尊崇导致了后人对复古循旧的固守;儒家对官本位、权力等级的强调禁锢了人的能动性;极端的愚忠愚孝愚贞造成对人性的束缚和扼杀;“爱亲”之仁与“利国”之仁往往矛盾,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常常两难;秦朝焚书坑儒使仁政退幕、闻儒色变,而汉代对儒家经典的过度尊崇,又使经书、经师、经学为举国追捧,以及对经学的繁琐注释和离经叛道。

孔子编经,秦人灭经,汉人尊经,唐人注经,宋人疑经,从德行伦理到威权思想,从被焚毁、被打倒到被尊奉、被扬弃,儒家学说命运多舛。

许多要素被发扬光大,一些精华被毁灭殆尽,不少糟粕被渲染放大,各种唯心成分如杂草丛生。

譬如,僵化教条阻碍了思想解放,繁文缛节降低了社会效率,家族观念产生了裙带关系;譬如,强调整体而忽视个体,强调德治而懈怠法治,强调教化而放松刑罚,强调仁治而忽略制度;譬如,重精神世界而轻物质世界,重清谈理想而轻身体力行,重读书做官而轻奇艺巧技,重文事礼数而轻武备事功,重辩证思维而轻推理分析;譬如,实证意识、理性主义、科学精神相对薄弱;对现代文明感知迟钝,对西学东渐应对乏策,旧衣蔽体破帽遮颜,任凭雨打风吹去;对纲常关系绝对遵从滋生怯懦奴性,革命精神和批判意识相对短缺,等等。

中国文化的缺陷,多能从儒家学说的流变中找到病灶和根源。

经过两千年的长途旅行,接受过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洗礼的古老儒学,仍然需要“洗洗澡”“治治病”,一掸陈年的积垢与痼疾。

只有去伪存真、正本清源,才能还原真实的孔子。

譬如,后世儒家将“天理”与“人欲”对立而导致“礼教吃人”,把责任归咎于礼教本身,是不客观的;譬如,“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固然不能死守,但仁、义、礼、智、信哪一个能抛弃?忠、孝、诚、信、礼、义、廉、耻哪一个能不要?不能因为后世有统治者以儒治国软弱无能甚至丧权灭国,而忽视孔子对刚毅猛政、整肃纲纪的提倡;在宣示孔子的仁政观时,不要回避孔子对管仲等法家思想的肯定,宽猛相济、刚柔结合才是孔子的主张。

不能把孔子所倡导的、本属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规律,孔子所揭示的、本属于人类文明进步的共性价值,视为封建糟粕;不能把后世儒家的奇谈怪论、歪理邪说,以及孔子所不齿的“怪力乱神”等文化垃圾扣在孔子头上;不能把对孔子思想的误读与浅读、误解与肢解,甚至出于政治目的而制造的歪曲与中伤,当作孔子思想的本意、本原和本真。

孔子是唯一能让炎黄子孙天下归心的集结号,是中华儿女血气相通的文化脐带,是中国社会核心价值的“定盘星”,是中华民族的“床前明月”。

青史不泯,经典不老。

中国是《诗经》的故乡、《论语》的讲坛,我们应该高声吟诵民族的经典,就像基督徒读《圣经》、穆斯林背《古兰经》。

一个心中没有神圣的民族是没有尊严的民族,一个不珍视自己经典的民族是没有力量的民族。

如果我们连自己的先贤都不敢礼敬,还能有怎样的文化自信与自豪?一个民族不能退让到连自己情感底线都守不住的地步!
揣一本《论语》在胸口,人在长河中行进,心在长天里漂洗。

累了困了,寂寞了失落了,愁眼遥望尼山月,心便打烊回家了。

回头看月,淡云轻拂,那玉盘上分明写着四个字:光而不耀。

(来源:《人民日报》2014年02月20日24 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