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活动2教学设计 (1)
湘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二泉映月》教案

湘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二泉映月》教案《二泉映月》课文原文无锡的惠山,树木葱茏,藤萝摇曳。
山脚下有一泓清泉,人称“天下第二泉”。
有一年中秋之夜,小阿炳跟着师父来到泉边赏月。
水面月光如银,师父静静地倾听着泉声。
突然,他问小阿炳:“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小阿炳摇了摇头,因为除了淙淙的流水,他什么声音也没有听见。
师父说:“你年纪还小,等你长大了,就会从二泉的流水中听到许多奇妙的声音。
”小阿炳望着师父饱经风霜的脸,懂事地点了点头。
十多年过去了,师父早已离开人世,阿炳也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
他整天戴着墨镜,操着胡琴,卖艺度日。
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
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啊!又是一个中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
月光似水,静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
只有那淙淙的流水声萦绕在他的耳畔。
他想起了师父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
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起来。
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
他的手指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动着,流水月光都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音符,从琴弦上流泻出来。
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
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
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
它以势不可挡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
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
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支撑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就这样,一首不朽的乐曲诞生了——这就是经后人整理并定名为《二泉映月》的二胡曲。
几十年来,这首曲子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在国际乐坛上也享有盛誉。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精选18篇)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精选18篇)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1教学目标:把握叙述层次及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弄清"空城计"是怎么一回事教学难点:感情诸葛亮这一光辉历史人物形象及作者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用具:课件教学方法:导析法教学过程:一、明确目标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学习课文,认识诸葛亮这一人物形象,感情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二、交流讨论1.上节课,我们通过自读自悟,明白了空城计是怎么一回事了。
这节课,我们具体分析空城计实施的过程识诸葛亮过人的胆识和智慧。
2.课件出示自读要求,围绕上节课出示的"阅读要求"中的4个问题来讨论交流,弄清诸葛亮实施"空城计"的过程。
(1)诸葛亮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想到用计的?引导学生抓住"十五万""五千"等数据,对比分析:兵力悬殊;司马置在刚"占领街亭",打了胜仗,士气正旺,而葛亮"有一半还是运粮草的兵,不能打仗""这些兵卒昕说司马宣悉的大军来了,都吓得心惊胆战,不知怎么办才好对比分析:士气不足。
思量结果:只能智取,不可强攻。
(2)"空城计"究竟是怎么回事?①学生找到相关段落,认真默读。
②同桌间表演诸葛亮"吩咐"部下的情节和吩咐后自己的举动,体会诸葛亮临危不乱、处变不惊、遇事冷静的=象特征。
(相机指点朗读语气,应沉着,语速中,语气坚定)(3)结果如何?(司马蘸中计)引导学生想想:司马蘸撤退的原因是什么。
(诸葛亮的轻松自得,自己的谨慎和自负)(4)诸葛亮怎么想到用此计的?引导学生读最后一自然段,感悟诸葛亮的超人胆识和智慧,________于对他人正确的了解和分析。
三、演一演,展示故事情节1.指名分角色读"诸葛亮施计""司马蘸中计""诸葛亮揭秘(释计)"部分。
推荐精品语文湘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虾趣》优质课教案2

《虾趣》教案教材分析齐白石的水墨虾画,让作者领略到无穷无尽的乐趣,本文通过对这些“乐趣”的描写,告诉我们:能从生活中感受到真、善、美的人,他必定情趣盎然.同时也告诉读者:齐白石的虾画,不但启示我们,在生活中深入观察的重要,也还启示我们,无论是如何“单纯”的东西,里面都必须寓有“深厚”才行。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课文,认识本课生字、词语,体会作者对小虾的生活习性及各种有趣的活动。
2.能抓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体会如何把文章写具体。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观察、欣赏齐白石的《虾趣图》谈感悟。
2.充分朗读、讨论,在自读自悟中,感受“虾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绘画艺术之魅力,感受作者对虾的喜爱之情,感悟作者的生活情趣,从而陶冶自己的情趣。
重难点1.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细细观察小动物的兴趣,教育学生爱护小动物。
体会作者是如何把“虾趣”写具体的。
2、感悟作者的情怀,感悟作者的生活情趣,从而陶冶自己的情趣。
教学方法师:引导、点拨法;生:朗读、感悟、交流讨论。
教具准备课件;虾的资料;齐白石的《虾趣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回顾内容1.听写生字词。
2.你觉得小虾有趣吗?那么作者是如何来写虾趣?3.过渡: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的了解虾的特点,感受虾的可爱,感悟作者的情怀,感悟虾趣。
二、读书品悟,体会虾趣。
1.朗读第1.2自然段,将作者对齐白石虾画的感悟的一个词画出来,并理解。
2.指导读3.交流明确:(1)齐白石画虾的妙处:惟妙惟肖。
(2)更引起“我”养虾,观察虾的兴趣。
这是虾趣之一。
4.学习第3.4.5自然段。
(1)自渎自悟,体会特点。
(2)交流汇报和收获。
(3)集体交流、资源共享。
5.学习第6自然段(1)自读自悟,出示自读提示。
作者围绕哪句话来写?作者又有哪些了解?(2)小组汇报,交流收获。
(3)全班交流,资源共享。
对大师的画也就理解得更深了些。
抓住句子“既有……也有……”“有……也有……更有……”抓住“出神入化”体会虾画趣味。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湘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编写的。
本教材注重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培养,使学生在良好的环境氛围中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培养语言思维能力和语感,同时提高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该教材由5个部分组成:必修内容、阅读、写作、口语和品味生活。
一、必修内容
1、语文知识的启示
本部分通过直观、形象的图表及生活实例,启发学生对汉字、语言、句子等基本语言知识产生兴趣,激发学习的动力,理解和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
2、课文学习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的课文精心选材,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和思维启迪。
课文涉及到了生活、情感、自然、历史、地理等方面,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人文性。
二、阅读
通过阅读教材中的各种课外读物,以及小说、故事、诗歌、戏剧等文学作品,学生能够理解、分析和欣赏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并逐渐增强自己的阅读能力。
三、写作
在写作部分,学生将学习如何创作不同种类和风格的作文,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小说、诗歌等。
学生将通过练习改善写作技巧和提高写作水平。
四、口语
在口语部分,学生将学习口头表达技巧,掌握有关表达、说话、听取信息等的技能。
五、品味生活
本部分将促进学生对生命和自然的尊重和理解,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的态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生活品位。
总结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注重学生的语言实践和思维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文素养,使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同时提高人文素养和生活品位,为学生之后形成独立思维、有效沟通和文化素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湘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月考调研校外辅导练习卷含答案

湘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月考调研校外辅导练习卷含答案班级:姓名: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题序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总分得分一、读拼音,写词语。
zhèjiāng dùjuān sēn yùkǒng xìtún bùqīhēi shísǔn shàng yuán二、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在下面画上“——”。
稻穗.(huìsuì)骤.然(jùzhòu)叶柄.(bǐn bǐng)苍蝇.(yíng ying)饶恕.(shùsù)气氛.(fèn fēn)成绩.(jìjī)窗框.(kuāng kuàng)三、形近字组词。
喝(_________)翅(_________)劈(_________)浊(_________)竭(_________)翻(_________)僻(_________)独(_________)四、把词语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写四字词语。
依(____)傍(____)高楼(____)(____)欣(____)若(____)供养(____)(____)(____)(____)失措无能(____)(____)1.我能写出带有“不”字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能写出带有“花”字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选词填空。
锐利尖锐(1)小小的天窗会使你的想象(_______)起来。
(2)真正的朋友应该说真话,不管话多么(______)。
警戒警告(3)遵照指示,警察在展览会期间要(______)小偷。
(4)足球场上,个别运动员动作粗野,受到裁判的(______)。
六、按要求写句子。
1.西门豹说:“把新娘领来让我看看。
”(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没钱的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女孩被他们拉走。
小学语文湘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江畔独步寻花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湘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江畔独步寻花教学设
计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了解古诗内容,读懂诗句,体会诗的意境和思想感情。
2、理解“蹊”、“留连”、“戏”、“娇”等词语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3、感受春天的美丽和生机,领悟诗歌所描绘的优美意境
2学情分析
我们学校积极按校"古诗文诵读工程"的要求,开展"每周一诗"活动.学生对古诗朗读,背诵都很感兴趣,对古诗意境有较强的把握能力
3重点难点
理解词语,读懂诗句,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象,理解诗义。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古诗。
理解诗句“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根据古诗想象出景象,领悟意境。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第一课时
教学活动
1【导入】说描写春天成语导入课题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词语或成语?
2、是呀,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春天是五彩动人的季节,它的优美怡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去欣赏春色,学习我们伟大的诗人杜甫的一首《江畔独步寻花》。
同学们,有兴趣吗?(板书:江畔独步寻花)
3、齐读课题。
你从课题中知道了什么呢?。
四年级语文下册《寒夜的灯光》教学

(2)“车子开了一会儿,我发觉恐惧和忧虑是多余的……但是,我绝不感到孤独,那种感觉就像在黑夜中望见灯塔一样,我浑身充满温暖和力量。”
①你还从哪儿感受到“我”的恐惧和忧虑?“我”的恐惧和优虑是什么?(联系课文第7自然段理解)“我壮着胆子……驶离这户人家。”“每年都有人因为夜里遇到麻烦在车里冻僵。那么复杂的乡村夜路,我怎能认得回去的路呢?"②课件出示:“那么复杂的乡村夜路,我怎能认得回去的路呢?”你能换种说法,使这句话的意思不变吗?
让我们感受着温暖与力量读读这句话。
⑥从这灯光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灯光的再次闪烁,为医生指明方向,使我们感受到一种无私的友谊,温暖的关怀)(课件出示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段话。
3你对这位医生有什么感受?默读课文,画出相关的语句。
(“这时候,外面下大雪了……说不定深夜还会有人来求诊。”―既然回家不方便,医生为什么坚持要走,从这儿你感受到了什么?
在学生想象画面完成练习后,教师引读,师生共同体会如此节约的农民在医生治好同乡孩子的病后,还愿意为其而亮灯的友善与崇高。
四、抓过渡语
就像写文章一样,在教学过程中,每一个环节使用自然的过渡语进行衔接,会使你的整堂课浑然一体,避免脱节,教学效果也会臻于完美。
如:“寒夜里的灯光,让作者浑身充满了力量。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寒夜,感受寒夜的灯光带来的温暖和力量。”“婴儿得救了,医生要回家了,指引他出诊的一路灯光还会为他而亮吗?你是从哪儿知道的?请读一读。”这些过渡语的恰当运用,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到要学习的内容中去,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五、抓结束语
1、湘教版四年级语文《虾趣》教学设计

湘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虾趣》
科目
语文
教学对象
四年级
执教者
课时
第2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20.《虾趣》是湘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课文,本文共有7个自然段,文章层次清楚,段落分明,语言生动、形象,很适合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文章为我们描绘了“我”养虾的乐趣和赏虾画的乐趣,字里行间无不渗透出齐白石出神入化的画虾技艺。学习文章时,要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抓住了虾的颜色、嬉戏、觅食来进行描写,并学习对应写法,描写事物时抓住其凸显的特性下笔。同时在反复的诵读中感悟作者善于观察的习惯。
为什么作者齐白石先生的画如此的“出神入化”?“出神入化”是什么意思?
(三)品读感悟段7
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为什么说“这真是无法言传的虾趣?”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学生朗读课文。
2.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汇报。
4.思考,回答。
1.朗读课文
2.圈画词语。
3.朗读课文。
4.思考汇报。
5.朗读课文。
6.思考。
7.朗读课文。
以读代讲,以读促学,通过自读自悟,边读边想像,生生评读、师生评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想象",充分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意境美,并将之内化、沉淀,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
五、拓展延伸
结合自己养小动物的实践,或者在生活中观察到的小动物,模仿课文,写一篇日记。
学生练笔写片段。
培养孩子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写作方面的训练。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1.知识与技能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虾趣,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写日期:课时教案执行日期:
课题
第二单元课时 1
语文活动 2 总课时17 主备人苏亚玲参与人四年级语文组教师审核人雷连英
课时目标1、进行形近字和成语训练,积累语言文字。
2、阅读成语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3、读背古诗句,丰富自己的积累。
4、向同学们展示自己所收集、积累的有关神仙的资料。
教学
重点
积累语言文字、读背古诗。
教学
难点阅读成语故事,了解故事的内容。
教学
方法练习法、合作、探究法教学
准备生字、词卡片
教学程序批注或
修改意见
一、学习“万花筒”
1、出示“伴、胖、畔、渴、歇”这6个形近字,学生自由认
读,读准字音。
2、比较字形,在小组交流。
3、指名汇报,全班评议。
4、学生在田字格中描写生字。
二、学习“我能填”
1、出示成语,指名读。
2、学生交流对这些成语的理解。
3、学生试着练习,按要求写成语。
4、小组交流、讨论。
5、全班交流、归纳
一本正径一无所有一本万利一步登天情投意合
情随事迁精兵简政精卫填海精益求精精忠报国
惊涛骇浪惊心动魄惊慌失措惊弓之鸟
三、学习“我能读”
1、揭题、板题、读题“弓矢相济
2、默读故事,读准字音。
3、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4、汇报:
(1)讲的是后羿让两个各自执有好弓和好箭的人相互配合的故事。
(2)告诉我们,人各有所长,只有诚心合作,才能把事情干好。
四、学习“百宝箱”
1、出示这些诗句,指名读。
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3、学生齐读。
4、学生交流对这些诗句的理解。
5、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6、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这些有名的诗句。
五、学习“大舞台”
1、明确本次训练的要求—介绍“中国的神仙哪里来”。
2、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一些有关的资料。
3、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这些“神仙”里,挑选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最熟悉的给大家介绍一下。
4、推荐讲得好的同学全班交流。
六、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一下自己在这节课的学习中的收获。
作业背诵并默写“百宝箱”中的内容。
教学后记第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