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课间安全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高中大课间活动管理制度(3篇)

高中大课间活动管理制度(3篇)

高中大课间活动管理制度是学校为了规范学生在课间活动期间的行为、维护校园秩序和提高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而制定的一套管理规范。

下面是一个可能的高中大课间活动管理制度的内容:1. 课间活动时间:每天两个大课间,上午10分钟,下午20分钟。

2. 课间活动区域:学生只能在学校指定的课间活动区域进行活动,禁止进入教学楼、办公室、教师休息室等未经许可的地方。

3. 活动内容:学生可以在课间活动区域进行适当的休息、聊天、运动等活动,但禁止进行危险、违反道德礼仪的行为。

4. 课间活动监管:学校会派出专门的教师或班主任进行课间活动的监管,确保学生的安全和秩序。

5. 禁止违规行为:禁止学生在课间活动期间进行吸烟、喝酒、斗殴、赌博等违法、违纪行为,禁止在课间活动区域乱扔垃圾、毁坏公共设施等不文明行为。

6. 课间活动安全:学生在课间活动期间应注意自身安全和他人安全,禁止在课间活动区域进行危险性较大的活动,如攀爬高墙、跳跃栏杆等。

7. 课间活动纪律:学生在课间活动期间应遵守学校纪律和秩序,不得迟到、早退,不得违背教师或值班人员的指示。

8. 物品管理:学生在课间活动期间应妥善保管自己的物品,禁止借用、损坏他人物品。

9. 违规处理:对于违反课间活动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将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包括口头警告、书面警告、扣分、罚款、调查处理等。

以上是一个大致的高中大课间活动管理制度,具体的管理制度可能因学校的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学校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高中大课间活动管理制度(2)为了深入贯彻落实____、____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____》精神,大力开展阳光体育活动,认真落实并进一步提高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质量,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增强学生体质为根本任务。

我校高度重视大课间体育活动(跑操、广播操、眼保健操),大课间体育活动是我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增强学生体质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使学生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不断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特制定管理制度如下:1、每天一次眼保健操,一次跑操、广播操制度。

课间活动安全制度范本

课间活动安全制度范本

课间活动安全制度范本课间活动是学生们放松身心、活跃思维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学校保障学生安全的重要任务。

为了确保课间活动的安全,我们制定了以下课间活动安全制度:一、全面监管:1. 确保安全人员到位:学校将安排足够数量的安全人员在课间活动时段到场,负责监督和维持秩序。

2. 严格入校出校管理:学校设置专门的入校出校口,并配备工作人员负责管理,确保外来人员进出校园时进行身份确认,并保证学生的安全离开学校。

3. 清楚规定禁止区域:学校将明确规定禁止学生进入的危险区域,如水塘、高墙等,确保学生远离危险,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二、安全教育:1. 加强安全教育:学校将组织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学生对自身安全的认识和防范意识,教育他们在课间活动中注意安全。

2. 定期演练应急处理:学校定期组织火灾逃生演练和其他紧急情况处理演练,让学生熟悉应对应急情况的方法和技巧,增强他们的逃生自救能力。

三、设施维护和检查:1. 定期检查设施安全:学校安全部门将定期对课间活动区域的设施进行安全检查,以确保设施的安全性和可用性。

2. 及时修理设施问题:一旦发现设施存在安全隐患,学校将立即修理或更换,确保学生在课间活动中不会因设施问题导致意外发生。

四、秩序维护:1. 加强巡视和管理:安全人员将进行定期巡视,维护学生课间活动的秩序。

对于违反规定的学生,将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2. 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学校将在禁止区域和危险区域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提醒学生远离危险区域。

五、家长合作:1. 强化家校合作:学校将积极与家长沟通并征求意见,共同制定和落实课间活动的安全制度,共同关心和保护学生的安全。

2. 家长监督保护:学校鼓励家长在适当时间到校观察学生的课间活动,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六、及时报告处理:1. 及时上报安全问题:学校要求教师、学生和家长对于课间活动中出现的安全问题及时上报,以便及时处理。

2. 快速处理安全事故:学校将建立健全安全事故快速处理机制,对安全事故及时进行处理、报告和教训,确保类似事故不再发生。

课间活动安全管理制度(三篇)

课间活动安全管理制度(三篇)

课间活动安全管理制度是指为了保障学生在课间活动期间的安全,规定了相关的管理措施和制度。

1. 课间活动场所安全管理:明确课间活动的场所应具备安全要求,如消防设施完善、地面无障碍、无尖锐或危险物品等。

2. 课间活动行为规范:规定学生在课间活动期间的行为规范,如禁止奔跑、打闹、抢夺等危险行为。

3. 监督责任:明确教师或监督人员的监督责任,确保学生遵守规定,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4. 急救处理:规定学校应配备急救设备和专业急救人员,并指导教师和学生急救知识和操作技能。

5. 安全教育:进行课间活动前,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提醒学生课间活动的注意事项和可能的危险。

6.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制定应急预案,包括灾害事件、意外事故等,明确相关责任人和处置措施。

7. 安全检查和定期维护:定期检查课间活动场所和设备的安全性,并进行必要的维护和修理。

8. 事故报告和处理:要求学校及时报告和处理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事故分析和改进措施。

通过建立和执行课间活动安全管理制度,可以明确责任,提高教职工和学生的安全意识,预防和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确保学生在课间活动中的安全。

课间活动安全管理制度(二)是为了保障学生在课间活动期间的身体安全和心理健康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措施。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课间活动安全管理制度的范例:1. 活动场所安全:- 确保课间活动场所的地面平整、无明显障碍物。

- 检查并修复场地上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如尖锐物、松散地板等。

2. 活动器材安全:- 检查并保障使用的活动器材的完好性和安全性。

- 配备足够数量和适应学生年龄的安全护具,如头盔、护膝、护腕等。

3. 活动时段安排:- 合理安排课间活动的时间,避免与其他课程活动时间冲突。

- 活动时间一般不超过30分钟,避免学生长时间过度运动。

4. 活动监督:- 派遣专门的活动监督员或教师负责监督和指导课间活动。

- 监督员应随时保持对学生的关注,确保他们的安全和秩序。

5. 突发事故处理:- 根据学校的突发事故处理程序,及时处理和报告发生的事故。

学校课间文明管理制度

学校课间文明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学校课间管理,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目标1. 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团结友爱的良好品质。

2. 维护校园秩序,确保学生课间活动安全有序。

3. 增强学生环保意识,营造文明和谐的校园氛围。

三、管理内容1. 课间休息时间安排(1)课间休息时间为每节课后10分钟。

(2)课间休息期间,学生应在指定区域内活动,不得随意穿越教学区域。

2. 课间活动要求(1)学生应按时到教室参加课间活动,不得迟到、早退。

(2)课间活动时,学生应保持安静,不得大声喧哗、追逐打闹。

(3)课间活动期间,学生应遵守纪律,不得在教室内乱扔垃圾、损坏公物。

3. 课间休息区域管理(1)学校应设置专门的课间休息区域,确保学生活动空间充足。

(2)课间休息区域应保持整洁,学生不得在休息区域乱扔垃圾。

(3)学校应定期对课间休息区域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4. 课间活动纪律(1)学生应遵守课间活动纪律,不得擅自离开休息区域。

(2)课间活动时,学生应相互尊重,不得发生争执、打架等行为。

(3)学校对违反课间活动纪律的学生,将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者将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四、责任分工1. 教师责任(1)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课间活动的管理,确保学生活动安全有序。

(2)教师应教育学生遵守课间活动纪律,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

(3)教师应关注学生课间休息区域的环境卫生,及时发现问题并上报。

2. 班主任责任(1)班主任应负责班级课间活动的组织和管理,确保学生活动有序进行。

(2)班主任应加强对学生的纪律教育,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

(3)班主任应关注学生课间休息区域的环境卫生,确保休息区域整洁。

3. 学校责任(1)学校应建立健全课间文明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课间活动的管理。

(2)学校应定期对课间休息区域进行巡查,确保学生活动安全有序。

(3)学校应加强对教师和班主任的培训,提高其管理水平。

五、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学生课间安全管理制度范本

学生课间安全管理制度范本

学生课间安全管理制度范本一、学生课间出入校门安全1. 学生课间出入校门时,要按照规定的时间、地点和方式进行。

2. 学生在出入校门时,要排好队列,保持秩序。

3. 学生须经过校门时,要注意交通安全,遵守交通规则,不随意穿越马路。

4. 学生离校门较远的地方上学时,要提前预留足够的时间,以免迟到。

二、学生课间校内活动安全1. 学生在课间校内活动时,要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不从高处跳下或攀爬高墙。

2. 学生不得在楼道、操场等公共场所乱扔垃圾,保持环境清洁。

3. 学生要遵守游玩的规则和安全指导,不追逐打闹,避免造成伤害。

4. 学生在课间休息时,要避免过度劳累,定时休息,合理安排活动与休息时间。

三、学生课间食品安全1. 学生在课间食用食品时,要选择健康、卫生的食品,不食用腐烂变质或已过期的食品。

2. 学生要保持个人卫生,洗手后再食用食品,避免传播病菌。

3. 学生不得将食品弄洒、弄脏桌椅和地面,要保持课堂和食堂的卫生整洁。

4. 学生不得随意买食品,尤其是学生课间食品安全,敢于制止他人买卖、食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

四、学生课间突发事件应对1. 学生在课间发生突发事件时,要保持冷静,及时报告相关负责人或老师。

2. 学生遇到火灾、地震、台风等紧急情况时,要听从教师的指挥,迅速有序地疏散到安全地点。

3. 学生遇到突发意外伤害时,要及时寻求帮助,并配合相关部门的救援工作。

4. 学生在突发事件中要相互扶持,互帮互助,不慌不乱,不造成人员踩踏等次生灾害。

五、学生课间器材使用安全1. 学生在课间使用器材时,要经过相关部门的指导和训练,并严格遵守使用规程。

2. 学生不得私自拆卸、改变器材的结构或使用方式,以免造成安全隐患。

3. 学生要定期检查器材的完好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及时修理或更换损坏的器材。

4. 学生使用器材时要注意自身安全,不做危险动作及有悖于安全规范的操作。

六、学生课间安全教育和自我保护意识1. 学生在课间要参加学校组织的安全教育活动,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学校学生课间活动安全管理制度

学校学生课间活动安全管理制度

学校学生课间活动安全管理制度学校学生课间活动安全管理制度「篇一」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学生宿舍安全管理,特制订住宿学生安全管理办法。

1.学生宿舍是学生集体居住的场所,全体同学必须自觉做好集体安全工作,发现不安全的情况应及时报告,积极主动采取防范措施,杜绝一切案件和事故的发生。

2.在宿舍区发现可疑的人和事,学生都有义务报告宿舍管理人员或学校有关科室,并要机智的控制可疑人员。

3.男、女生不准串访宿舍,任何学生不准将外人留在本宿舍内过夜。

4.学生除父母外,一律不准在宿舍内接待外来客人。

5.上课时间学生宿舍实行封闭式管理,未办理请假手续的一律不准私自留在宿舍里。

6.学生宿舍实行楼层、房间安全值日生制,值日生必须按时关锁门窗,管好钥匙不得乱借乱丢,负责安全检查。

7.学生宿舍严禁使用明火,禁止烧电炉、热得快,点燃蜡烛,严禁吸烟,严禁私拉乱接电源。

及时收好晾晒衣物,夜间不得将衣物晾挂室外。

8.宿舍区内的消防设施、器材,任何人不准乱动,无故损坏照价赔偿并严加处理。

学校学生课间活动安全管理制度「篇二」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的用电管理,确保师生的人身安全,提高教职工的安全用电意识,特制定安全用电管理规定。

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使电力更好地为师生学习和生活服务,希望老师和同学们切实加强安全意识,不违章用电,共同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工作和学习氛围。

特制定本制度1、办公室、教室用电必须做到人走灯灭,责任到人,杜绝浪费电能,控制长明灯,严禁在教室和办公室使用电炉、微波炉等家用电器。

2、严禁在空调,灯具、电扇、电视、配电箱等电器上悬挂覆盖饰品等易燃物品。

多媒体设备、照明灯、饮水机等使用完后应及时关闭电源,避免引起火灾。

3、教室安全用电由班主任负责管理,电器设备的使用,必须由老师亲自操作,严禁学生开关电器和拆卸教室的电器接线、开关、插座等。

4、严禁用湿布擦洗电器,以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5 、凡电器或线路出现问题,必须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报告学校总务处或电工,严禁自行处置。

大课间活动管理制度(三篇)

大课间活动管理制度(三篇)

大课间活动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加强学生课间活动管理,规范学生行为,营造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二、活动内容1. 课间活动内容应丰富多样,包括但不限于体育活动、文艺表演、科技创新等。

2. 活动内容应由学校和学生共同商议确定,并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调整和更新。

三、活动时间1. 上午课间活动时间为10:10-10:30,下午课间活动时间为15:10-15:30。

2. 活动时间应充分利用,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活动时间。

四、活动场地1. 学校应提供适当的场地供学生进行课间活动,包括操场、音乐厅、实验室等。

2. 学生应妥善使用活动场地,保持场地的整洁和安全。

五、活动组织1. 活动组织应由学校相关部门负责,包括活动策划、组织、监督等工作。

2. 学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组织工作,提供适当的培训和指导。

六、活动安全1. 学校应制定详细的活动安全管理措施,确保学生的安全。

2. 活动场地应具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如消防设备、急救箱等。

3. 学校应定期进行安全演练,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七、活动考核1. 学校应建立学生课间活动考核制度,对学生的活动参与度、表现等进行评价。

2. 学生的活动考核结果将作为学生德育综合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

八、活动纪律1. 学生参加课间活动应遵守学校的纪律规定,尊重教师和其他学生的权益。

2. 学生应遵守活动场地的使用规定,禁止在场地上乱扔垃圾、损坏设备等行为。

3. 学生在活动中不得进行违法、违纪、不良行为,包括打闹、互相排挤、辱骂等。

九、违规处理1. 对于违反课间活动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将视情节严重程度给予相应的处理。

2. 处理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批评教育、警告记过、暂停参加课间活动等。

十、监督和评估1. 学校应建立起自我监督机制,定期对课间活动管理制度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

2. 学校还应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进行修改和完善。

十一、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教师值日职责课间安全管理制度

教师值日职责课间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我校课间安全管理工作,保障学生身心健康,维护校园秩序,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全校所有教师。

二、教师值日职责1. 负责课间学生的纪律和安全,维护课堂秩序。

2. 监督学生课间活动,确保学生安全。

3. 指导学生进行课间活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4. 发现安全隐患,及时上报并协助处理。

5. 协助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6. 遵守学校规章制度,认真履行职责。

三、课间安全管理制度1. 课间活动区域:学生应在规定的课间活动区域内活动,不得擅自离开。

2. 课间休息时间:学生应在规定的时间内休息,不得打闹、追逐、打斗。

3. 课间纪律:学生应遵守课堂纪律,不得喧哗、扰乱他人。

4. 卫生管理:学生应保持课间活动区域的卫生,不乱扔垃圾。

5. 食品安全:学生不得在课间购买、食用不卫生、过期食品。

6. 交通安全:学生课间不得在校园内骑自行车、电动车等交通工具。

7. 防火安全:学生不得在课间玩火、放鞭炮、点燃蜡烛等。

8. 防溺水安全:学生不得在课间到池塘、河流等水域游泳。

9. 防骗安全:学生不得在课间随意接受陌生人的礼物或邀请。

10. 防伤害安全:学生不得在课间互相伤害、欺凌他人。

四、教师值班职责1. 教师在课间应坚守岗位,负责监督学生课间活动。

2. 教师应熟悉课间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学生安全。

3. 教师发现学生违反课间安全管理制度,应及时制止并教育。

4. 教师应保持通讯畅通,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及时处理突发事件。

5. 教师应做好课间安全记录,及时上报安全隐患。

五、奖惩措施1. 对认真履行职责、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不履行职责、玩忽职守的教师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给予处分。

3. 对违反课间安全管理制度的学生,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记过等处分。

六、附则1. 本制度由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通过以上制度的实施,我校将进一步加强课间安全管理,为学生营造一个安全、和谐、有序的学习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