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传感器的总结

合集下载

遥感概论第4章遥感传感器

遥感概论第4章遥感传感器
全景摄影机
又称全景扫描相机、扫描摄像头、 摇头摄影机
特点:焦距长 摄影视场角大(180°)——摄取 航迹到两边地平线之间的广大区 域
缺点:全景畸变
26
27
28
29
第4章 遥感传感器
4.2 摄影型传感器
多光谱摄影机
多光谱摄影机:对同一地区、同一瞬间摄取多个波段影像的 摄影机
✓ 单镜头型多光谱摄影机(光束分离型摄影机) 可以单个相机,也可多个相机组合 ✓ 多镜头型多光谱摄影机
4
第4章 遥感传感器
(3)传感器类型
5
第4章 遥感传感器
(4)目前常用传感器
传感器
记录方式 记录波段
说明
普通黑白照相机 彩色照相机 多波段照相机 多波段扫描仪 红外扫描仪
摄影 摄影 摄影 扫描 扫描
0.4-0.7um 黑白胶片,宽波段摄影,被动式 0.4-0.7um 黑白胶片,宽波段摄影,被动式 0.3-0.9um 多波段相机,窄波段影像 紫外至微波 多波段扫描系统,窄波段影像 红外波段 红外宽波段影像
为了获得较好的温度鉴别力,红外系统的噪声等效温度限制在0.10.5K之间,而使系统的温度分辨率达到0.2-3.0K。目前,TM6图像 的温度分辨率可达到0.5K。
15
16
17
第4章 遥感传感器
➢ 时间分辨率 针对同一目标进行遥感采样的时间间隔,即相邻两次探测的 时间间隔——重访周期。 间隔越大,时间分辨率越低;间隔越小,时间分辨率越高。 取决于卫星轨道类型与传感器视场角范围与传感器侧视能力 超短(短)周期时间分辨率,以小时为单位,如气象卫星; 中周期时间分辨率,以天为单位; 长周期时间分辨率,以年为单位。
39
第4章 遥感传感器

遥感专业必会知识点总结

遥感专业必会知识点总结

遥感专业必会知识点总结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感测器(如光电传感器、微波传感器等)对地球表面或大气进行监测,收集返回的电磁辐射信号,然后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方法将其转化为数字图像,通过图像处理技术分析、解译和提取目标地物的信息。

由于遥感技术具有成本低、周期短、覆盖面广等特点,因此其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等领域有着独特的优势。

以下将从遥感技术的基础原理、遥感图像的获取、遥感图像的处理和分析方法等方面,对遥感专业必会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遥感技术的基础原理1. 电磁辐射与地球观测地球表面和大气等物体都会产生电磁辐射,包括可见光、红外线、微波等各种波段的辐射。

遥感技术利用的核心是通过感测器捕获和记录这些辐射信号,然后将其转化为数字图像。

2. 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传感器是遥感技术的核心设备,其工作原理是通过接收地面或大气发射的电磁波,然后将其转化为电信号,并记录下来供后续处理分析。

3. 遥感平台的选择及参数设置选择合适的遥感平台和传感器对于获取高质量的遥感图像至关重要,需要考虑到分辨率、光谱范围、观测角度等参数,以保证获取到的图像能够满足实际需求。

4. 遥感图像的地理坐标系统遥感图像需要具有地理坐标系统以便进行地理信息系统(GIS)中的空间分析和地图制作,常用的地理坐标系统包括经纬度坐标系统、投影坐标系统等。

二、遥感图像的获取1. 遥感图像的获取方式遥感图像的获取方式主要包括航拍和卫星遥感两种,航拍是通过飞机或者无人机等载具进行空中摄影,而卫星遥感则是通过卫星搭载的传感器以及遥感平台对地面进行拍摄。

2. 遥感图像的光谱特性遥感图像的光谱范围可以通过调整传感器的波段来获取不同波段的图像,其中可见光、红外光、紫外光等不同波段的图像可以提供丰富的地物信息。

3. 遥感图像的分辨率遥感图像的分辨率是指图像中能够识别的最小物体大小,分辨率越高则图像的细节信息越丰富。

一般来说,遥感图像的分辨率可以分为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时间分辨率、辐射分辨率等。

传感器总结报告范文

传感器总结报告范文

传感器总结报告范文摘要:本文主要总结了传感器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和发展,并对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分类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详细讨论。

通过对传感器的研究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传感器在各个领域中的作用和价值。

引言:传感器是指能够感知和检测现象或物体的物理量,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输出的器件。

如今,传感器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工业、医疗、农业、环境监测等。

传感器能够实时采集数据,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控制我们所处的世界。

工作原理: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主要取决于其测量物理量的特点。

常见的传感器类型包括温度传感器、光敏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

以温度传感器为例,它采用了热敏原理,通过测量环境温度引起的电阻变化来反映温度变化。

光敏传感器基于光电效应原理,通过测量光线的光强或能量来感知环境中的光照强度。

压力传感器则利用了压阻效应,通过测量物体对传感器施加的压力大小来判断压力变化。

分类:传感器可以按照不同的原理和应用来进行分类。

按照工作原理,传感器可分为光学传感器、电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

按照应用领域,传感器可分为工业传感器、医疗传感器、环境传感器、农业传感器等。

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可以满足各个领域的需求。

应用:传感器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工业领域,传感器用于监测和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各种物理量,如温度、压力、湿度等,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在医疗领域,传感器用于监测患者的生理参数,如心率、血压等,以帮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在环境监测领域,传感器用于检测和监测环境中的各种物理量,如大气污染物、水质污染等,以保护环境和人们的健康。

在农业领域,传感器用于监测土壤湿度、光照强度等参数,以帮助农民科学种植和管理农作物。

未来发展趋势: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传感器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未来传感器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微型化:传感器将会越来越小巧,可以集成到更多的设备和系统中,以实现更多的功能。

遥感考点总结

遥感考点总结

第一章遥感概述一、遥感概念遥感(Remote Sensing)泛指对地表事物的遥远感知。

遥感定义:是从远处探测感知物体,也就是不与目标对象直接接触的情况下,通过某种平台上装载的传感器获取其特征信息,然后对所获取信息进行提取、判定、加工处理及解译应用的综合性技术。

二、遥感的分类按遥感平台分类:近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

按传感器的探测波段分类:紫外0.05-0.38;可见光0.38-0.76;红外0.76-1000微米;微波1mm-10m;多波段遥感按传感器工作方式分类:主动遥感;被动遥感。

按遥感资料获取方式:成像遥感;非成像遥感获得信号是曲线、数据。

按波段宽度及波谱的连续性:高光谱遥感;常规遥感。

按应用领域分类:陆地遥感、海洋遥感;农业遥感;城市遥感……三、遥感的特点宏观观测,大范围获取数据(…)。

动态监测,更新快(…)。

技术手段多样,信息量大(…)。

应用领域广,经济效益高(…)。

局限性(…)。

四、遥感数据的应用领域林业:清查森林资源、监测森林火灾和病虫害。

农业:作物估产、作物长势及病虫害预报。

水文与海洋:水资源调查、水资源动态研究、冰雪监控、海洋渔业。

国土资源:国土资源调查、规划和政府决策。

气象:天气预报、气候预报、全球气候演变研究。

环境监测:水污染、海洋油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垃圾等及其预报。

测绘:航空摄影测量测绘地形图、编制各种类型的专题地图和影像地图。

城市:城市综合调查、规划及发展。

考古:遗址调查、预报。

地理信息系统:基础数据、更新数据。

五、遥感技术系统组成1、遥感平台;遥感平台(Remote Platform)是安放遥感仪器的载体,包括气球、飞机、人造卫星、航天飞机以及遥感铁塔等。

按遥感平台的高度不同,遥感分为近地遥感(150m以下)、航空遥感(80 km以下的平台,包括飞机和气球)和航天遥感等。

2、遥感器;遥感器或传感器( Remote Sensor)是接收与记录地表物体辐射、反射与散射信息的仪器。

遥感传感器的组成

遥感传感器的组成

遥感传感器的组成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遥感传感器的组成,这可真是个有趣又神奇的玩意儿呢!遥感传感器就像是我们观察地球这个大舞台的超级眼睛。

它主要由几个关键部分组成,就好像一场精彩演出需要不同角色相互配合一样。

首先就是探测器啦,这可是核心中的核心呀!它就像一个超级敏锐的小侦探,能精准地捕捉到各种电磁波信号。

你说神奇不神奇?没有它,遥感可就玩不转啦!它就如同我们的眼睛,能看到那些我们肉眼看不到的东西,是不是很厉害?还有光学系统呢,这就好比是给探测器配上了一副合适的眼镜,让它能看得更清楚、更准确。

它能把那些电磁波整理得有条不紊,让探测器更好地发挥作用。

信号处理系统也不能少呀!它就像是一个聪明的大脑,把探测器收集来的各种信息进行整理、分析,然后变成我们能理解的数据。

没有它,那些杂乱无章的信号可就没啥用咯!另外,遥感传感器还有很多其他的小部件呢,就像一场精彩演出里的那些配角们,虽然不起眼,但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作用。

比如说电源系统,没有电,这一切不都白搭啦?还有各种支撑结构,就像舞台的架子一样,把整个传感器稳稳地支撑起来。

你想想看,要是没有这些组成部分,遥感传感器还能正常工作吗?那肯定不行呀!就好比一辆汽车,少了轮子或者发动机,还能跑得起来吗?遥感传感器的这些组成部分相互协作,就像是一个默契十足的团队,共同为我们揭开地球的神秘面纱。

它们能让我们看到遥远的地方,了解到地球的各种信息,这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情呀!朋友们,遥感传感器的组成是不是很有意思呢?它们就像是一个个小小的魔法盒子,打开后就能给我们带来无尽的惊喜和发现。

我们真应该好好珍惜这些神奇的科技成果,让它们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美好。

所以说呀,遥感传感器的组成真的是太重要啦!我们可不能小瞧了它们哟!。

气象卫星遥感工作总结范文

气象卫星遥感工作总结范文

气象卫星遥感工作总结范文
气象卫星遥感工作总结。

气象卫星遥感工作是现代气象科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卫星遥感
技术,我们可以获取大气、海洋和地表的各种气象信息,为气象预报、灾害监测和气候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有幸参与了气象卫星遥感工作,并对此进行了总结和反思。

首先,气象卫星遥感工作需要高度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

在实际工作中,我
们需要熟悉各种卫星遥感技术和数据处理方法,以及气象学、地球物理学等相关领域的知识。

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才能够准确地获取和解读气象信息,为气象预报和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其次,气象卫星遥感工作需要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
与其他领域的专家和工程师密切合作,共同完成卫星遥感数据的获取、处理和分析工作。

只有通过团队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专业优势,提高工作效率和数据质量。

另外,气象卫星遥感工作也需要不断的技术创新和实践经验积累。

随着科技的
不断进步,卫星遥感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新的技术和方法,不断进行实践和经验总结,才能够保持工作的前沿性和有效性。

总的来说,气象卫星遥感工作是一项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工作。

通过不懈的努力
和实践,我们可以不断提高工作水平,为气象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可以继续努力,不断完善自己,为气象卫星遥感工作做出更大的成绩。

遥感传感器40概述-遥感技术基础

遥感传感器40概述-遥感技术基础

第四章遥感传感器§4.0 概述遥感传感器是获取遥感数据的关键设备,由于设计和获取数据的特点不同,传感器的种类也就繁多,就其基本结构原理来看,目前遥感中使用的传感器大体上可分为如下一些类型:(1)摄影类型的传感器;(2)扫描成像类型的传感器;(3)雷达成像类型的传感器;(4)非图像类型的传感器。

无论哪种类型遥感传感器,它们都由如图4-1所示的基本部分组成:图4-1遥感传感器的一般结构1、收集器:收集地物辐射来的能量。

具体的元件如透镜组、反射镜组、天线等。

2、探测器:将收集的辐射能转变成化学能或电能。

具体的无器件如感光胶片、光电管、光敏和热敏探测元件、共振腔谐振器等。

3、处理器:对收集的信号进行处理。

如显影、定影、信号放大、变换、校正和编码等。

具体的处理器类型有摄影处理装置和电子处理装置。

4、输出器:输出获取的数据。

输出器类型有扫描晒像仪、阴极射线管、电视显像管、磁带记录仪、XY彩色喷笔记录仪等等。

§4.1扫描成像类传感器扫描成像类型的传感器是逐点逐行地以时序方式获取二维图像,有两种主要的形式,一是对物面扫描的成像仪,它的特点是对地面直接扫描成像,这类仪器如红外扫描仪、多光谱扫描仪、成像光谱仪、自旋和步进式成像仪及多频段频谱仪等;二是瞬间在像面上先形成一条线图像,甚至是一幅二维影像,然后对影像进行扫描成像,这类仪器有线阵列CCD推扫式成像仪,电视摄像机等。

4.1.1 对物面扫描的成像仪一、红外扫描仪(一)红外扫描仪一种典型的机载红外扫描仪的结构如图3-2所示。

它由本节前言中所叙述的几个部件组成。

具体结构元件有一个旋转扫描镜,一个反射镜系统,一个探测器,一个制冷设备,一个电子处理装置和一个输出装置。

旋转扫描镜的作用是实现对地面横越航线方向的扫描,并将地面辐射来的电磁波反射到反射镜组。

反射镜组的作用是将地面辐射来的电磁波聚焦在探测器上。

探测器则是将辐射能转变成电能。

探测器通常做成一个很小面积的点元,有的小到几个微米。

遥感复习总结

遥感复习总结

遥感复习总结遥感复习总结(⽶杏当年⾃⼰总结的哈,标红是重点,当年还是很多考到了的,不过重点还是看那份卷⼦,绝⼤部分考原题,还有⼀定⼀定要重视最后⼀次实验,当年最后⼀道题就是考最后⼀次实验,还有复习的时候也把每次的实验看⼀下)第⼀章:绪论⼀、遥感的基本概念即遥远的感知。

利⽤探测仪器,在不直接接触的情况下,收集⽬标或⾃然现象的电磁波信息,对电磁波信息进⾏处理和分析,从⽽获取事物特性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遥感系统包括被测⽬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遥感平台、遥感器)、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传输和接收设备)、信息的处理(图像处理设备)和信息的应⽤⼯作原理:⽬标地物通过发射、反射(太阳辐射)和回射(雷达)作⽤发出电磁波信号,装载在遥感平台上的遥感器接受和获取信息源的电磁波信号,记录在数字磁介质或胶⽚上,送⾄地⾯回收或传输给地⾯的卫星接收站,进⾏⼀系列的信息处理(如光学处理、计算机处理、解译),转换成可供⽤户使⽤的数据格式。

三、遥感的分类☆按遥感平台分类:近地⾯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

☆按传感器的探测波段分类:紫外、可见光、红外、微波。

☆按⼯作⽅式分类:主动遥感:由探测器主动发射⼀定电磁波能量并接收⽬标的反向散射信号。

被动遥感:传感器不向⽬标发射电磁波,仅被动接收⽬标物的⾃⾝发射和对⾃然辐射源的反射能量。

☆按资料记录形式分类:成像⽅式、⾮成像⽅式。

☆按应⽤领域分类:陆地遥感、海洋遥感、农业遥感、城市遥感……四、遥感的特点☆感测范围⼤,具有综合、宏观的特点。

☆信息量⼤,具有⼿段多,技术先进的特点。

☆获取信息快,更新周期短,具有动态监测特点。

☆遥感还具有⽤途⼴,效益⾼的特点。

五、遥感技术发展简况遥感技术发展趋势:3 全(全天候、全天时、全球)3 ⾼(⾼空间、⾼光谱、⾼时间分辨率)3个结合(⼤-⼩卫星,航空-航天,技术-应⽤)六、遥感技术应⽤领域:林业、农业、⽔⽂与海洋产业、国⼟资源、⽓象、环境监测、测绘、城市、考古、军事、突发事件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遥感传感器的总结1.传感器名称:AVHRR(甚高分辨率扫描辐射计)地球观测卫星名称:美国NOAA极轨气象卫星系列国内或国际的合作:美国发射日期:NOAA-11卫星的发射时间为1988年9月24号;NOAA-12卫星的发射时间为1991年5月14日;NOAA-14卫星的发射时间为1994年12月30号;NOAA-15卫星的发射时间为1998年5月13号;NOAA-16卫星的发射时间为2000年9月12号;NOAA-17卫星的发射时间为2002年6月24号;NOAA-18卫星的发射时间为2005年5月11号;NOAA-19卫星的发射时间为2009年2月6号。

光谱范围:AVHRR共5个波段(0.58—12.5μm):CH1,可见光红波段,0.58—0.68μm;CH2近红外波段,0.725—1.1μm;CH3中红外波段,3.55—3.93μm;两个热红外波段CH4为10.5一11.3μm和CH5为11.5—12.5μm光谱分辨率:是一种五光谱通道的扫描辐射仪空间覆盖率和分辨率:AVHRR的扫描角±55.4º,扫描带宽2800km;星下点分辨率为1.1km,远离星下点处约为4km。

常规轨道特征:近极地太阳同步近圆形轨道,双星系统,轨道高度870km和833km,周期101.4min。

应用:①大尺度区域(包括国家、洲乃至全球)调查;②中小尺度区域的调查;③进行农作物估产;④判识水陆边界,河口泥沙海冰;⑤测量地面温度。

2.传感器名称:VHRSR(甚高分辨率扫描辐射仪)地球观测卫星名称:“风云”气象卫星系列:“风云1号”,“风云2号”,“风云3号”国内或国际的合作:中国发射日期:Fy—lA、1B分别于1988年9月和1990年9月发射升空。

Fy—lC于1998年5月发射,(Fy—lD于2002年5月15日发射);1997年6月10日FY-2A发射,2000年6月25日FY-2B发射。

光谱范围:0.48—0.53μm;0.53-0.58μm;0.58-0.68μm;0.725-1.1μm;10.5-12.5μm光谱分辨率:有五个通道的多光谱可见光红外扫描辐射仪空间覆盖率和分辨率:瞬时视场角IFOV为1.2mrad,总扫描宽度约3000km,星下点分辨率为1.1km。

常规轨道特征:“风云一号”和“风云3号”是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又称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二号”是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轨道高度约35800km,定位于东经l05º的赤道上空。

应用:①自然灾害监测及预报;②环境监测;③探测植物和土壤中的含水量;④海洋科学研究;④天气预报及气象学、气候学研究。

3.传感器名称:RBV(反束光导管电视摄像机)地球观测卫星名称:Landsat1、Landsat2、Landsat3国内或国际的合作:美国发射日期:LandSat1的发射时间为1972.7.23;LandSat2的发射时间为1975.1.22;LandSat3的发射时间为1978.3.5。

光谱范围:0.5—0.75 μm光谱分辨率:有三个波段空间覆盖率和分辨率:185 km 扫描宽度,40m分辨率常规轨道特征:轨道高度为915km;轨道倾角为99.125°;运行周期为103.267min ;重复周期为18天;长半轴为7285.438km。

南北纬70度之间,陆地卫星由北往南运行中,地方时大约在上午9时多至11时多。

应用:应用于侦察系统,光学和电学贮存及扫描变换,但由于RBV成像率低,工作欠稳定,仅获得很少资料。

4.传感器名称:MSS(多光谱扫描仪)地球观测卫星名称:Landsat1、Landsat2、Landsat3、Landsat4、Landsat5国内或国际的合作:美国发射日期:LandSat1的发射时间为1972.7.23;LandSat2的发射时间为1975.1.22;LandSat3的发射时间为1978.3.5;LandSat4的发射时间为1982.7.16;LandSat5的发射时间为1984.3.1。

光谱范围:0.5—12.6 µ m(只有Landsat 3有热红外)光谱分辨率:Landsat-3有五个波段,其余有四个波段。

空间覆盖率和分辨率:185 km 扫描宽度,约80m分辨率。

常规轨道特征:landsat—1—3的轨道高度为915km;轨道倾角为99.125°;运行周期为103.267min ;重复周期为18天;长半轴为7285.438km。

Landsat—4/5的轨道高度为705km;轨道倾角为98.22°;运行周期为98.9min ;重复周期为16天;长半轴为7083.465km。

南北纬70度之间,陆地卫星由北往南运行中,地方时大约在上午9时多至11时多。

应用:多光谱扫描仪广泛用于航空遥感,主要应用于陆地的资源探测,环境监测,如区分健康与病虫害植被;划出大型地质体的边界,区分规模较大的构造形迹或岩体;监测地物热辐射与水体的热污染,并可用于热制图。

5.传感器名称:TM(专题制图仪)地球观测卫星名称:Landsat4、Landsat5国内或国际的合作:美国发射日期:LandSat4的发射时间为1982.7.16;LandSat5的发射时间为1984.3.1。

光谱范围:0.45—12.5 µ m光谱分辨率:有七个波段空间覆盖率和分辨率:像幅185×185公里,单波段像元数为38023666;可见光/红外分辨率30m,热红外120 m。

常规轨道特征:太阳同步的近极地圆形轨道,以确保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获得中等太阳高度角(25°一30°)的上午成像,轨道高度为705km;轨道倾角为98.22°;运行周期为98.9min ;重复周期为16天;长半轴为7083.465km。

应用:①用于判别水深,研究浅海水下地形、水体浑浊度等;②识别植物类别和评价植物生产力;③用于区分植物类型、覆盖度、判断植物生长状况等,此外该波段对裸露地表、植被、岩性、地层、构造、地貌、水文等特征均可提供丰富的植物信息;④勾绘水体边界,识别与水有关的地质构造、地貌等。

6.传感器名称:ETM+(增强型传感器)地球观测卫星名称:Landsat7国内或国际的合作:美国发射日期:LandSat7的发射时间为1999.4.15光谱范围:0.45 ~12.5 µ m光谱分辨率:有八个波段空间覆盖率和分辨率:每一景覆盖面积:185km*170km,重叠率:赤道上相邻两景图像旁向重叠率7.3%,轨道方向重叠率为5%;单色15m,可见光/红外分辨率30m,热红外60 m。

常规轨道特征:太阳同步的近极地圆形轨道,以确保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获得中等太阳高度角(25°一30°)的上午成像。

应用:①用于水体穿透,分辨土壤植被;②用于观测道路/裸露土壤/植被种类效果很好;③用于估算生物数量;④用于分辨道路/裸露土壤/水;⑤感应发出热辐射的目标;⑥对于岩石/矿物的分辨很有用。

7.传感器名称:OLI(陆地成像仪)地球观测卫星名称:Landsat8国内或国际的合作:美国发射时间:LandSat8 的发射时间为2013.2.11光谱范围:0.433–1.390µ m光谱分辨率:有九个波段空间覆盖率和分辨率:成像宽幅为185x185km,空间分辨率为30米,其中包括一个15米的全色波段。

常规轨道特征:太阳同步的近极地圆形轨道,以确保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获得中等太阳高度角(25°一30°)的上午成像。

应用:①用于海岸带观测,包括水汽强吸收特征可用于云检测;②在全色图像上更好区分植被和无植被特征。

8.传感器名称:HRS(高分辨率立体成象装置)地球观测卫星名称:SPOT 5国内或国际的合作:SPOT地球观察卫星系统由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CNES)设计制造,瑞典、比利时、欧盟、意大利等参加。

发射时间:2002.05.03光谱范围:0.433–1.390µ m光谱分辨率:有六个波段空间覆盖率和分辨率:90秒内实时获取120km宽、600km长的立体像对,图像为全色模式,沿轨道前进方向分辨率为10m,垂直于轨道方向分辨率为5m,生成的DEM高程精度优于10m。

常规轨道特征:采用与太阳同步的近极地圆形轨道,轨道高度约832km,轨道回归周期为26天,通过赤道的地方时为10点30分±15分。

应用:①模拟飞行的数据库;②移动电话网络的设计;③在同一时刻以同一辐射条件获取立体像对,获取大视场、高分辨率的影像;④三维模拟仿真数据的制作。

9.传感器名称:HRV(高分辨率可见光成像装置)地球观测卫星名称:SPOT 1、SPOT 2、SPOT 3国内或国际的合作:SPOT地球观察卫星系统由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CNES)设计制造,瑞典、比利时、欧盟、意大利等参加。

发射时间:SPOT 1的发射时间为1986.02.21;SPOT 2的发射时间为1990.01.21;SPOT3的发射时间为1993.09.25光谱范围:0.5–0.73µ m光谱分辨率:有四个波段空间覆盖率和分辨率:地面扫描宽度为60km,当进行侧向(可达27°)扫描时,每一影像覆盖面积为80×80公里;地面分辨率全色波段为10米,多波段为20米。

常规轨道特征:采用与太阳同步的近极地圆形轨道,轨道高度约832km,轨道倾角约为98.7°,轨道回归周期为26天,通过赤道的地方时为10点30分±15分。

应用:①用于调查城市土地利用现状;②区分城市主要干道;③识别大型建筑物;④监测自然资源分布;⑤区分植物类型和评估作物长势。

10.传感器名称:CCD相机地球观测卫星名称:CBERS—1国内或国际的合作:中国与巴西发射时间:1999年10月14日光谱范围:0.45—0.73μm光谱分辨率:有五个波段空间覆盖率和分辨率:扫描幅宽为113公里,CCD相机在星下点的空间分辨率为19.5米常规轨道特征:采用太阳同步极轨道,回归周期为26天;每天绕地球运行14圈;回归周期内的总圈数:373;卫星平均高度:778km;交点周期:100.38min;降交点地方时:10:30应用:①监测国土资源的变化,每年更新全国利用图;②测量耕地面积,估计森林蓄积量,农作物长势、产量和草场载蓄量及每年变化;③监测自然和人为灾害;④快速查清洪涝、地震、林火和风沙等破坏情况,估计损失,提出对策;⑤对沿海经济开发、滩涂利用、水产养殖、环境污染提供动态情报;⑥勘探地下资源、圈定黄金、石油、煤炭和建材等资源区,监督资源的合理开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