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故事五

合集下载

有关心理健康的小故事

有关心理健康的小故事

有关心理健康的小故事篇一:靠自己一个心理学教授到疯人院参观,了解疯子的生活状态。

一天下来,觉得这些人疯疯癫癫,行事出人意料,可算大开眼界。

想不到准备返回时,发现自己的车胎被人下掉了。

“一定是哪个疯子干的!”教授这样愤愤地想道,动手拿备胎准备装上。

事情严重了。

下车胎的人居然将螺丝也都下掉。

没有螺丝有备胎也上不去啊!教授一筹莫展。

在他着急万分的时候,一个疯子蹦蹦跳跳地过来了,嘴里唱着不知名的欢乐歌曲。

他发现了困境中的教授,停下来问发生了什么事。

教授懒得理他,但出于礼貌还是告诉了他。

疯子哈哈大笑说:“我有办法!”他从每个轮胎上面下了一个螺丝,这样就拿到三个螺丝将备胎装了上去。

教授惊奇感激之余,大为好奇:“请问你是怎么想到这个办法的?”疯子嘻嘻哈哈地笑道:“我是疯子,可我不是呆子啊!”其实,世上有许多的人,由于他们发现了工作中的乐趣,总会表现出与常人不一样的狂热,让人难以理解。

许多人在笑话他们是疯子的时候,别人说不定还在笑他呆子呢。

——做人呆呆,处事聪明,在中国尤其不失为一种上佳做人姿态。

篇二:生活是自己创造的有个老木匠准备退休,他告诉老板,说要离开建筑行业,回家与妻子儿女享受天伦之乐。

老板舍不得他的好工人走,问他是否能帮忙再建一座房子,老木匠说可以。

但是大家后来都看得出来,他的心已不在工作上,他用的是软料,出的是粗活。

房子建好的时候,老板把大门的钥匙递给他。

“这是你的房子,”他说,“我送给你的礼物。

”他震惊得目瞪口呆,羞愧得无地自容。

如果他早知道是在给自己建房子,他怎么会这样呢?现在他得住在一幢粗制滥造的房子里!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

我们漫不经心地“建造”自己的生活,不是积极行动,而是消极应付,凡事不肯精益求精,在关键时刻不能尽最大努力。

等我们惊觉自己的处境,早已深困在自己建造的“房子”里了。

把你当成那个木匠吧,想想你的房子,每天你敲进去一颗钉,加上去一块板,或者竖起一面墙,用你的智慧好好建造吧!你的生活是你一生唯一的创造,不能抹平重建,即使只有一天可活,那一天也要活得优美、高贵,墙上的铭牌上写着:“生活是自己创造的。

心理学五则小故事

心理学五则小故事

心理学五则小故事一、从“拾柴火”看性格模式[现象实例] 在心理学的研究中,曾有人设计"拾柴火"的自然实验,实验对象是保育院的40个学生。

实验是在冬天晚上进行的。

实验者把湿柴放在附近的棚子里,而把干柴放在较远的山沟里,要求学生必须在晚上去拾柴生火取暖,自己则隐蔽在一旁观察孩子们的动静。

冬天的黑夜是寒冷而可怕的,结果发现有的孩子是兴高采烈地到山沟里去了;有的则边走边发出怨言;有的不敢走远,只是到附近的棚子里去取湿柴。

后来实验者对他们讲了有关勇敢者的故事,于是到山沟里取柴的人渐渐多了。

经过几个月的教育和观察,发现有20个孩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由此了解到孩子们的性格差异,有的勇敢主动,有的畏缩图方便;有的动摇,有的则是胆怯。

而他们的性格是可以通过教育改变的。

[心理点评] 由以上实验可以看出孩子们对待冬天夜晚取柴以便烤火取暖这相同的客观现实,各人的态度不一样。

有人不怕黑、不怕冷,高高兴兴地到山沟里去取干柴;有人虽然也去山沟,却嘟嘟嚷嚷不愿意;有的怕黑又怕冷,图方便就近取湿柴等等。

可见每个孩子对待相同的事情会产生不同的态度,因而采取的行为模式也不同。

在心理学中将他们这些态度和行为称为性格特征。

用科学术语说,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稳定的心理特征。

所谓对现实的态度,反映了人们追求什么,拒绝什么,表明人们活动的动机和方向。

而行为方式即在其态度下与之相适应的行动,即指人们如何去追求他所要得到的事物,如何避免他所要拒绝的事物,并且这种态度是稳定的,行为方式也是习惯化了的行为模式。

以上述试验为例,说某个孩子是勇敢的,不仅是他的态度,而且有其在寒冷的黑夜里到山沟去取柴的行动,而这又是经常性的、稳定的。

所以恩格斯认为:一个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他在做什么,而且表现他怎样做。

人的性格是非常复杂的,其模式也各种各样。

如何了解人们的性格特征,则可以从其对待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着手。

二、自信是成功的秘诀[人物故事] 海伦·凯勒(1880-1962),美国女学者,生于亚拉巴马州的小镇塔斯康比亚,1岁半时突患急病,致其既盲又聋且哑。

心理学小故事(精选17篇)

心理学小故事(精选17篇)

心理学小故事(精选17篇)心理学小故事篇1心理学上的一种实验者效应。

20世纪20-30年代,美国研究人员在芝加哥西方电力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工作条件、社会因素和生产效益关系实验中发现了实验者效应,称霍桑效应。

实验的第一阶段是从1924年11月开始的工作条件和生产效益的关系,设为实验组和控制组。

结果不管增加或控制照明度,实验组产量都上升,而且照明度不变的控制组产量也增加。

另外,有试验了工资报酬、工间休息时间、每日工作长度和每周工作天数等因素,也看不出这些工作条件对生产效益有何直接影响。

第二阶段的试验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奥领导的,着重研究社会因素与生产效率的关系,结果发现生产效率的提高主要是由于被实验者在精神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参加试验的工人被置于专门的实验室并由研究人员领导,其社会状况发生了变化,受到各方面的关注,从而形成了参与试验的感觉,觉得自己是公司中重要的一部分,从而使工人从社会角度方面被激励,促进产量上升。

这个效应告诉我们,当同学或自己受到公众的关注或注视时,学习和交往的效率就会大大增加。

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才是同学和老师所接受和赞赏的,我们只有在生活和学习中不断地增加自己的良好行为,才可能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赞赏,也才可能让我们的学习不断进步,充满自信!心理学小故事篇2曲突徒薪有位客人到某人家里做客,看见主人家的灶上烟囱是直的,旁边又有很多木材。

客人告诉主人説,烟囱要改曲,木材须移去,否则将来可能会有火灾,主人听了没有作任何表示。

不久主人家里果然失火,四周的邻居赶紧跑来救火,最后火被扑灭了,于是主人烹羊宰牛,宴请四邻,以酬谢他们救火的功劳,但并没有请当初建议他将木材移走,烟囱改曲的人。

有人对主人説:“如果当初听了那位先生的話,今天也不用准备筵席,而且没有火灾的损失,现在论-功行赏,原先给你建议的人没有被感恩,而救火的人却是座上客,真是很奇怪的事呢!”主人顿时省悟,赶紧去邀请当初给予建议的那个客人来吃酒。

关于情绪的小故事

关于情绪的小故事

关于情绪的小故事篇一:五个关于心态的小故事五个关于心态的小故事1、瓦伦达心态心理学上有一种“瓦伦达心态”。

瓦伦达是美国一个著名的高空走钢丝表演者,在一次重大的表演中,不幸失足身亡。

他的妻子事后说,我知道这次一定要出事,因为他上场前总是不停地说,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败,绝不能失败;而以前每次成功的表演,他只想着走钢丝这件事本身,而不去管这件事可能带来的一切。

后来,人们就把专心致志做事本身而不去管这件事的意义,不患得患失的心态,叫做“瓦伦达心态”。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也表明,人大脑里的某一图像会像实际情况那样刺激人的神经系统。

比如当一个高尔夫球手击球前一再告诉自己“不要把球打进水里”时,他的的大脑里往往就会出现“球掉进水里”的情景,而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这时间球大多都会掉进水里。

这项研究从反面证实了瓦伦达心态。

小启示:事物的法则就是这样:如果太注重成功或失败,结果往往会失败。

只要你注重事物本身的特点及规律,专心致志地做好它,你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我们常说:“心态最重要。

”2、悲观与乐观有一对性格迥异的双胞胎,哥哥是彻头彻尾的悲观主义者,弟弟则像个天生的乐天派。

在他们8岁那年的圣诞节前夕,家里人希望改变他们极端的性格,为他们准备了不同的礼物:给哥哥的礼物是一辆崭新的自行车,给弟弟的礼物则是满满的一盒马粪。

拆礼物的时候到了,所有人都等着看他们的反应。

哥哥先拆开他那个巨大的盒子,竟然哭了起来:“你们知道我不会骑自行车!而且外面还下着这么大的雪!”正当父母手忙脚乱地希望哄他高兴的时候,弟弟好奇地打开了属于他的那个盒子———房间里顿时充满了一股马粪的味道。

出乎意料,弟弟欢呼了一声,然后就兴致勃勃地东张西望起来:“快告诉我,你们把马藏在哪儿了?”小启示:对于一个悲观的人来说,天下没有一张合适他的凳子;对于一个快乐的人来说,即使天空下着雨,他的心空也是明媚的。

3、您也在井里吗?有一天,某个农夫的一头驴子,不小心掉进一口枯井里,农夫绞尽脑汁想办法救出驴子,但几个小时过去了,驴子还在井里痛苦地哀嚎着。

心理学案例小故事

心理学案例小故事

心理学案例小故事学过心理学的朋友们,你们知道有哪些关于心理学的小故事吗?以下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几则小故事,一起来阅读吧。

心理学案例小故事1 嘀嘀和快的干的火热,但当打车软件火热的时候,有人却用这个软件卖药,卖的是痔疮药哦。

出租车司机因为长坐,而容易生痔疮。

而在一个交通繁华地段,如果用打车软件,用语音或者文字推送一个卖痔疮药的信息,绝对是最精准的营销。

据说,一条消息会有5个人回复。

这个主意简直是太绝了! 当你看不明白的时候,别人已经在行动了!启示:透过本质,看到的士师傅身上的痛苦,比如痔疮、腰樵等问题,深入挖掘客户的需求,从而轻松成交客户。

心理学案例小故事2 在一菜摊前看见两堆菜。

客户问:“这边多少钱一斤?”答:“1块。

”再问:“那边呢?”答:“1块5。

”问:“为什么那边的卖元?”答:“那边的好一些。

”于是买了1块5的。

后来发现摊主快速把1块的一分变成两堆,很快1块5一斤的又都卖光了!启示:当你只有一种价格时,客户的选择只有买与不买,当你有两种价格时,客户的选择变成了“买好的”还是“买差的”。

而更多的客户在日常用品上选择了买好的,这无形间为你增加了利润。

心理学案例小故事3 一家卖高档男士商务装的服装店,推出的会员服务是:每个月免费为你干洗本店购买的衣服。

普通会员1次,银卡2次,金卡3次。

那么这家店卖出去的衣服,他们的会员再把衣服拿回来干洗,每次来在等着取衣服时,都要看看这家店的新款服装,看久了,买得也就多了。

这家高档男士商务装店通过免费的干洗服务,锁定了足够多的客户在那里消费。

你瞧,赠品就是这么厉害!启示:用一个小小的增值服务,让客户心甘情愿地重复地到店里来,从而轻松锁定客户。

心理学案例小故事4 乐扣乐扣来到中国市场后,做了一件让很多同行看不懂的事情,就是把自己的直营店开在了房租非常高,成本非常高的城市中心广场,乐扣店的左边一家店,就是著名的顶级品牌:香奈儿。

很多人不明白乐扣到底为何这么做,后来,慢慢就明白了。

五个关于心态的小故事

五个关于心态的小故事

五个关于心态的小故事1、瓦伦达心态心理学上有一种“瓦伦达心态”。

瓦伦达是美国一个著名的高空走钢丝表演者,在一次重大的表演中,不幸失足身亡。

他的妻子事后说,我知道这次一定要出事,因为他上场前总是不停地说,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败,绝不能失败;而以前每次成功的表演,他只想着走钢丝这件事本身,而不去管这件事可能带来的一切。

后来,人们就把专心致志做事本身而不去管这件事的意义,不患得患失的心态,叫做“瓦伦达心态”。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也表明,人大脑里的某一图像会像实际情况那样刺激人的神经系统。

比如当一个高尔夫球手击球前一再告诉自己“不要把球打进水里”时,他的的大脑里往往就会出现“球掉进水里”的情景,而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这时间球大多都会掉进水里。

这项研究从反面证实了瓦伦达心态。

小启示:事物的法则就是这样:如果太注重成功或失败,结果往往会失败。

只要你注重事物本身的特点及规律,专心致志地做好它,你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我们常说:“心态最重要。

”2、悲观与乐观有一对性格迥异的双胞胎,哥哥是彻头彻尾的悲观主义者,弟弟则像个天生的乐天派。

在他们8岁那年的圣诞节前夕,家里人希望改变他们极端的性格,为他们准备了不同的礼物:给哥哥的礼物是一辆崭新的自行车,给弟弟的礼物则是满满的一盒马粪。

拆礼物的时候到了,所有人都等着看他们的反应。

哥哥先拆开他那个巨大的盒子,竟然哭了起来:“你们知道我不会骑自行车!而且外面还下着这么大的雪!”正当父母手忙脚乱地希望哄他高兴的时候,弟弟好奇地打开了属于他的那个盒子———房间里顿时充满了一股马粪的味道。

出乎意料,弟弟欢呼了一声,然后就兴致勃勃地东张西望起来:“快告诉我,你们把马藏在哪儿了?”小启示:对于一个悲观的人来说,天下没有一张合适他的凳子;对于一个快乐的人来说,即使天空下着雨,他的心空也是明媚的。

3、您也在井里吗?有一天,某个农夫的一头驴子,不小心掉进一口枯井里,农夫绞尽脑汁想办法救出驴子,但几个小时过去了,驴子还在井里痛苦地哀嚎着。

五个心理学小故事及点评

五个心理学小故事及点评

五个心理学小故事及点评(一)【成长的寓言:做一棵永远成长的苹果树】一棵苹果树,终于结果了。

第一年,它结了10个苹果,9个被拿走,自己得到1个。

对此,苹果树愤愤不平,于是自断经脉,拒绝成长。

第二年,它结了5个苹果,4个被拿走,自己得到1个。

"哈哈,去年我得到了10%,今年得到20%!翻了一番。

"这棵苹果树心理平衡了。

但是,它还能够这样:继续成长。

譬如,第二年,它结了100个果子,被拿走90个,自己得到10个。

很可能,它被拿走99个,自己得到1个。

但没关系,它还能够继续成长,第三年结1000个果子......其实,得到多少果子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苹果树在成长!等苹果树长成参天大树的时候,那些曾防碍它成长的力量都会微弱到能够忽略。

真的,不要太在乎果子,成长是最重要的。

心理点评:你是不是一个已自断经脉的打工族?刚开始工作的时候,你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

但现实很快敲了你几个闷棍,或许,你为单位做了大贡献没人重视;或许,只得到口头重视但却得不到实惠;或许......总来说之,你觉得就像那棵苹果树,结出的果子自己只享受到了很小一部分,与你的期望相差甚远。

于是,你愤怒、你懊恼、你牢骚满腹......最终,你决定不再那么努力,让自己的所做去匹配自己的所得。

几年过去后,你一反省,发现现在的你,已经没有刚工作时的激情和才华了。

"老了,成熟了。

"我们习惯这样自嘲。

但实质是,你已停止成长了。

这样的故事,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

之所以犯这种错误,是因为我们忘记生命是一个历程,是一个整体,我们觉得自己已经成长过了,现在是到该结果子的时候了。

我们太过于在乎一时的得失,而忘记了成长才是最重要的。

好在,这不是金庸小说里的自断经脉。

我们随时能够放弃这样做,继续走向成长之路。

切记:假如你是一个打工族,遇到了不懂管理、野蛮管理或错误管理的上司或企业文化,那么,提醒自己一下,千万不要因为激愤和满腹牢骚而自断经脉。

关于心理学的小故事七篇

关于心理学的小故事七篇

关于心理学的小故事七篇(一)【成长的寓言:做一棵永远成长的苹果树】想象一下,你手里有一张足够大的白纸。

现在,你的任务是,把它折叠51次。

那么,它有多高?一个冰箱?一层楼?或者一栋摩天大厦那么高?不是,差太多了,这个厚度超过了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

心理点评:这是我在12月24日的__《职业规划:帮你设计人生》中提到的一个寓言。

到现在,我拿这个寓言问过十几个人了,只有两个人说,这可能是一个想象不到的高度,而其他人想到的最高的高度也就是一栋摩天大厦那么高。

折叠51次的高度如此恐怖,但如果仅仅是将51张白纸叠在一起呢?这个对比让不少人感到震撼。

因为没有方向、缺乏规划的人生,就像是将51张白纸简单叠在一起,今天做做这个,明天做做那个,每次努力之间并没有一个联系。

这样一来,哪怕每个工作都做得非常出色,它们对你的整个人生来说也不过是简单的叠加而已。

当然,人生比这个寓言更复杂一些。

有些人,一生认定一个简单的方向而坚定地做下去,他们的人生最后达到了别人不可企及的高度。

譬如,我一个朋友的人生方向是英语,他花了十数年努力,仅单词的记忆量就达到了十几万之多,在这一点上达到了一般人无法企及的高度。

也有些人,他们的人生方向也很明确,譬如开公司做老板,这样,他们就需要很多技能:专业技能、管理技能、沟通技能、决策技能等等。

他们可能会在一开始尝试做做这个,又尝试做做那个,没有一样是特别精通的,但最后,开公司做老板的这个方向将以前的这些看似零散的努力统合到一起,这也是一种复杂的人生折叠,而不是简单的叠加。

切记:看得见的力量比看不见的力量更有用。

现在,流行从看不见的地方寻找答案,譬如潜能开发,譬如成功学,以为我们的人生要靠一些奇迹才能得救,但是,在我看来,东莞恒缘心理咨询中心(二)【动机的寓言:孩子在为谁而玩】螃蟹、猫头鹰和蝙蝠去上恶习补习班。

数年过后,它们都顺利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

不过,螃蟹仍横行,猫头鹰仍白天睡觉晚上活动,蝙蝠仍倒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丈夫离去的日子里——孤独丽娜,今年57岁,3年前丈夫出了车祸,当时她悲痛欲绝,自那以后,她便陷入了一种孤独与痛苦之中。

我该做些什么呢?”在丈夫离开她近一个月之后的一天晚上,她对朋友哭诉,“我将住到何处?我将怎样度过一个人孤独的日子?”朋友安慰她说,她的孤独是因为自己身处不幸的遭遇之中,才50多岁使失去了自己生活的伴侣,自然令人悲痛异常,但时间一久,这些伤痛和孤独便会慢慢减缓消失,她也会开始新的生活——从痛苦的灰烬之中建立起自己新的幸福。

“不1”她绝望地说道,“我不相信自己还会有什么幸福的日子。

我已不再年轻,孩子也都长大成人,成家立业。

我子然一身还有什么乐趣可言呢?”丽娜得了严重的自怜症,而且不知道该如何治疗。

好/L年过去了,她的心情一直都没有好转。

有一次,朋友忍不住对她说:“我想,你并不是要特别引起别人的同情或怜悯。

无论如何,你可以重新建立自己的新生活,结交新的朋友,培养新的兴趣,千万不要沉溺在旧的回忆里。

”她没有把朋友的话听进去,因为她还在为自己的孤独自怨自艾。

后来,她觉得孩子们应该为她的幸福负责,因此便搬去与一个结了婚的女儿同住。

但事情的结果并不如意,由于她的孤僻,她和女儿都面临一种痛苦的经历,甚至恶化到母女反目成仇。

丽娜后来又搬去与儿子同住,但也好不到哪里去。

后来,孩子们只好共同买了一间公寓让她独住,但这更加重了她的孤独。

她对朋友哭诉道,所有家人都弃她而去,没有人要她这个老妈妈了。

丽娜的确一直都没有再享有快乐的生活,因为她认为全世界都在孤立她。

她实在是既可怜,又可悲,虽然年已过半百了,但情绪还是像小孩一样没有成熟。

要想战胜孤独,保持健康的心理,我们可以来用以下方法:1.要战胜自卑,因为总觉得自己跟别人不一样*所以就不敢跟别人接触,这是自卑心理造成的一种孤独状态。

这就跟作茧自缚一样、要冲出这层包围着自己的黑暗,必须先咬被自卑心理组成的茧。

2.要随时跟朋友们保持联系,不应该只是在你感觉到孤独的时候才想起他们。

要知道*别人也都服你一样,要想体会到友谊的温暖,就要为别人做点什么*3.适度地离开熙熙接援的尘器世界,接近大自然.享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乐趣,也是排遣孤独的良好方式。

只不过忙碌于名利和生计的人们,早已没有恬适的心情去品味自然的美妙。

4.要想从根本上克服内心的脆弱,莫过于给自己确立一些目标,培养某种爱好。

一个懂得自己活着是为了什么的人、是不会感到寂寞的;同样,一个活着而有所爱、有所追求的人,也是不怕寂寞的。

死的调车员——悲观路易斯是某运输公司的调车员,他工作认真,做事勤快。

致命的缺点,那就是悲观,常以消极的眼光看待遭遇的一切。

有一天,路易斯不小心把自己关在了一辆冰柜车里。

他在冰柜里拼命地敲打着、叫喊着,可全公司的职员早已下班给同事过生日去了,根本没有人在。

路易斯的手掌敲得红肿,喉咙叫得沙哑,也没人理睬,最后只得绝望地坐在地上喘息。

他愈想愈害怕,心想,冰柜里的温度在—20℃以下,多待几刻钟就会被冻死,现在公司没人,这下肯定必死无疑了,于是他只好用发抖的手,找来纸笔,写下遗书。

第二天早上,公司里的职员陆续来上班,当他们打开冰柜时,发现路易斯倒在里面。

他们将路易斯送去急救,但他已没有生还的可能。

大家都很惊讶,因为冰柜里的冷冻开关并没有启动,这巨大的冰柜里也有足够的氧气,而路易斯竟然给“冻”死了2下面的心理测验可以测试一个人的悲观程度。

你来到度假胜地,进入预先订好的旅馆房间后,轻松地喘了,气试着打开窗户时可看到什么样的景色呢?A可以看见旅馆的游泳地和人群B.窗外是广大的阳台,上面种着五颜六色的花草c看到海边,还可以看见在那里玩的人们D.可以看见远方有一座岛选择A的人是轻微悲观型。

选择B的人是严重悲观型。

选择c的人是乐观型。

选择D的人是起乐观型。

如果你属于悲观型,那么你可以从下面几点做起、良心理。

1.当感受到悲观的情绪又难以自拔时,可以转移注意力。

及时打破静态体验,比如欣赏欢快轻松的曲子,选择性地看场电影(指内容要有所选择),散散步、和孩子玩玩、和他人交流谈心、参与感兴趣的运动等.都能够把人的情绪带到另外一种状态。

2.和乐观的人交往。

在交往的过程中,逐渐的学习他们的思考模式,看待事物的态度等,从而不断的改变自己的认知和心态。

而义,和乐观的人在一起,也容易感受到更多的积极乐观情绪,对于从悲观的情绪中走出来、也是大有助益的i3只要可能,让自己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中。

多到外面走走,旅游等。

外界的景物往往会给个体带来宁静和轻松的心情。

4.放弃执著于过去、执著于自己的“失败”。

而是在脚踏实地和坚持的过程中去寻求成功、不断地增强自信心g4.地上的泥土与天上的星星”挫折一位女士,内心愁云密市,生活对于她已是一种煎熬。

为什么呢?因为她随丈夫从军。

没想到部队驻扎在沙漠地带,住的是铁皮房,与周围的印第安人、墨西哥人语言不通,当地气温很高,在仙人掌的阴影下都高达华氏125度;更糟的是,后来她丈夫奉命远征,只留下她孤身一人。

因此她度日如年。

怎么办呢?无奈中她只得写信给父母,希望回家。

久盼的回信终于到了,但拆开一看,她大失所望。

父母既没有安慰自己,也没有说叫她赶快回去。

那封信里只是一张薄薄的信纸,上面也就是短短的几行字。

这几行字写的是什么呢?“两个人从监狱的铁窗往外看看到的是天上的星星。

”一个看到的是地上的泥土.她开始非常失望,还有几分生气,怎么父母回的是这样的一封信[但尽管如此,这几行字还是引起了她的兴趣,因为那毕竟是远在故乡的父母对女儿的一份关切。

她反复看,反复琢磨,终于有一天,一道闪光从她的脑海里掠过。

这闪光仿佛把眼前的黑暗完全照亮了,她惊喜异常,每天紧皱的眉头一下子舒展开来。

原来在这短短的几行字里,她终于发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她过去习惯性地低头看,结果只看到了泥土。

但自己为什么不抬头看?抬头看,就能看到天上的星星:而我们生活中一定不只是泥土,一定会有星星2自己为什么不抬头寻找星星,去欣赏星星,击享受星光灿烂的美好世界呢?她这么想,也开始这么做了。

她开始主动和印第安人、墨西哥人交朋友,结果使她十分惊喜。

因为她发现他们都十分好客、热情,慢慢都成了朋友,还送给她许多珍贵的陶器和纺织品作礼物;她研究沙漠的仙人掌,一边研究,一边做笔记,仙人掌的千姿百态,使人沉醉着迷:她欣赏沙摸的日落日出,她感受沙漠的海市届楼,她享受着新生活给她带来的一切。

慢慢地,她找到了星星,感受到星空的灿烂。

她发现生活一切都变了,变得使她每天都仿佛休浴在春光之中,每天都仿佛置身于欢笑之间。

后来她回美国后,根据自己这一段真实的内心历程写了一本书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受挫后的心理失街,不仅影响人的工作、生活,还严重影响人的健康。

长久的心理失街,不仅会引起各种疾病,甚至能使人丧生。

为了避免受挫后消极心理的产生、提供如下几种调节方法。

1.倾诉法将自己的心理痛苦向他人诉说。

受挫后如果把失望焦虑的情绪封锁在心里*会凝聚成一种失控力、它可能摧毁肌体的正常机能,导致体内毒素滋生。

适皮倾诉,可以将失控力随着心中的痛苦逐步转化出去。

2.优势比较受挫后有时难以找到适当的倾诉对象,便需要自己设法平伤心理。

优势比较法要求去想那些比自己受挫更大、困难更多、处境更差的人。

通过挫折程度比较,将自己的失控情绪逐步转化为平心静气。

另外,寻找分析自己没有受挫感的方面,即找出自己的优势点*强化优势感,从而增强挫折承受力。

3.重树目标挫折干扰了自己原有的生活、打破了自己原有的目标需要重新寻找一个方向、确立一个新的目标、这就是目标法。

目标的确立*需要分析思考,这是一个将消极心理转向理智思索的过程*目标一旦确立,犹如心中点亮了一盏明灯,人就会生出调节和支配自己新行动的信念和意志力,去努力进行达到目标的行动。

目标法既可以抑制和阻止人们不符合目标的心理和行动*又可以激发和推动人们去从事达到目标所必需的行动,从而鼓起人们战胜困难的勇气。

5.幸福靠自己争取——怨恨小燕,是某国企中层领导干部,28岁走到这一步,已经很了不起,家中又有英俊、能干、体贴的丈夫以及漂亮、可爱的女儿,她成为同事、朋友们羡慕的对象。

可谁知,她最近异常憔悴,因为怨恨而痛苦不堪。

原来,几天前,她的公公和婆婆对她说了一些不友善的话。

丈夫是家今的独生子,而公公、婆婆都是思想非常保守传统的人,3年前儿子结婚时他们就一直盼着儿媳能给他们生个白白胖胖的孙子,以传宗接代,用他们的话说,就是“家族香火不能断”。

眼巴巴地盼了3年,却事与愿违,两位老人极度地失望。

虽说孙女极像儿子,非常乖巧,但仍难以消除二老心中的遗憾以及对儿媳的不满。

他们知道这是无法补救的事实,但有时仍忍不住会借机对儿媳说些难听的话。

小燕怀孕那段时间,公公、婆婆对她都非常好,总是变着花样做好吃的给她,还不让她做任何家务活,总是让儿子陪着儿媳去公园散步。

还有两个月才临产,他们就硬让小燕请假在家休养。

可是,一旦希望落空,他们便对小燕十分冷淡,甚至都不愿照顾刚出院的小燕。

对这些,小燕并不在意,她觉得只要文夫对自己好就行了,反正自己嫁的是丈夫,而且她还认为等时间久了,公公、婆婆还会重新接纳她以及她的女儿。

就这样过了半年,女儿长得越发乖巧,但公公、婆婆的态度没有一点儿改变,他们甚至有些变本加厉了,有时甚至无中生有,还经常在儿子面前说小燕的坏话。

小燕产生了强烈的怨恨心理,她说:“我再也无法和他们恢复昔日的关系了,往后的日子教我如何面对?”认识他们家的人谈及她时都认为她是无辜的受害者,似乎不应该承受那么大的罪过,请她不要太伤心.但她愈想愈激动。

她哭着说:。

总有一天我会想办法报这个仇,让他们也尝尝这种滋味:。

她说这话时的脸色十分吓人,眼睛像要喷火一样恐怖,拳头攥得紧紧的,似有深仇大恨一般。

小燕的心从此蒙上了灰色的阴影,离开了快乐和幸福,充斥小燕内心的只有两个字——怨恨。

这两个字控制了小燕的思维,占据了小燕的头脑,它们就像一把熊熊燃烧的火烤得小燕坐立不安。

怨恨是一种消极心理,我们要努力克服它,不让其蔓延。

具体做法如下1.适当的否认。

对痛苦的现实进行适当的否认,这是一种保护性的正常的防御,如自我暗示说.“我并不是一无是处,我还有我的优点……”“我有丈夫的支持,这是最主要的”。

2.积极的压抑。

把妨碍身心健康的痛苦体验或创伤性事件予以选择性遗志,阻止它们扰乱正常的生活。

如:不要老是去想自己如何失败,自己的面子如何,而是想想怎样才能改变现状。

3.有利的合理化。

有两种表现.一是“酸葡萄心理”,即把得不到的东西说成是不好的;另一种是“甜柠檬心理”,即在得不到葡萄而只有柠檬时,就说柠檬是甜的,两者的作用都是掩盖痛苦和失败,以保持内心的安宁。

4.合理的移植。

将指向某一对象的情绪、意图、欲望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替代的物体上、借此减轻精神负担,获得心理平衔。

不是顺应不良的行为,而是用人们可以接受的方式,如体育活动、文娱活动等积极的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