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二则 北冥有鱼》示范教学设计【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教材)】

合集下载

第21课《庄子二则——北冥有鱼》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1课《庄子二则——北冥有鱼》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北冥有鱼》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分析文章层次,把握文章内容。

2.品析语言,感受“鲲鹏”的宏伟形象及庄子散文想象雄奇瑰丽的特色。

3.体会《庄子》善用寓言说理的行文风格,把握文章的深意。

【教学重难点】1.品析语言,感受“鲲鹏”的宏伟形象及庄子散文想象雄奇瑰丽的特色。

2.体会《庄子》善用寓言说理的行文风格,把握文章的深意。

【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认识大鹏板书:书写小篆“鹏”,学生猜是何字?——是何意?鹏是中国神话传说中最大的一种鸟,由鲲变化而成。

《说文》曰:“凤飞,群鸟从以万数。

”“鹏”左边的“朋”象征群鸟之王的地位。

在西藏的佛教塑像中,所有忿怒相的佛像头顶上,都飞有大鹏金翅鸟;很多藏族人都会随身佩带大鹏金翅鸟的佩章,相信这样可获得吉祥、智慧与力量。

二、读出文言的味道(一)齐读原文:1.圈点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字?预设:也、其、而、之、则2.这些字是否多余,去掉之后读一读?——有的多余能去掉,有的不能(二)积累重要的文言字词和句式1.积累一组虚词(1)“之”鲲之大:助词,相当于“的”《谐》之言曰: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2)“其”其名为鲲:代词,代指前面的“鱼”不知其几千里也:代词,代指前文的“大”(3)“而”化而为鸟、怒而飞:连词,表顺承,相当于“就,才”2.积累一组特殊句式(1)“……也”“……者也”“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句末语气词,表判断和肯定(2)“……邪”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句末语气词,表疑问或反问,相当于“吗、呢”——去掉之后进行对比朗读,发现文言虚词的妙处:使句式更整齐,使节奏更舒缓,使语气更强烈,使意蕴更深刻(三)朗读指导:句首上扬,句中停顿,句末延长。

……(提炼出典型句子,读出文言的味道)三、细读,探究大鹏之形象(一)圈点出文中描写大鹏的动词。

化而为鸟:变化怒而飞:振奋其翼若垂天之云:悬挂徙于南冥:迁徙水击三千里:拍打抟扶摇而上:盘旋飞翔去以六月息:离开/凭借(二)还原大鹏——试着凭借这一组,以第一人称“我”并加上肢体动作对这组动词进行演读。

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北冥有鱼》说课稿

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北冥有鱼》说课稿

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北冥有鱼》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庄子二则——北冥有鱼》是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21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庄子的《逍遥游》中的一段寓言故事。

这个故事通过描述北冥之鱼的特点和它能够自由游弋的原因,向读者传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只有放下世俗的束缚,人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教材选择了这个故事,旨在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以及对庄子思想的感悟。

同时,通过学习这个故事,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丰富自己的词汇和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对文言文的语法和词汇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由于《庄子》的文风奇特,语言幽默,学生在理解上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

另外,学生可能对庄子的思想有一定的陌生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引导。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是本节课成功的关键。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北冥有鱼》的故事,掌握其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对庄子思想有更深入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领悟到庄子所传达的“逍遥游”的理念,学会放下世俗的束缚,追求内心的自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北冥有鱼》的故事,掌握其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

2.教学难点:学生对庄子思想的深刻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阅读和思考中理解课文,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北冥之鱼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北冥有鱼”的故事讲述的是一个怎样的道理。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的内容,掌握关键词汇和句式。

3.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互相学习和借鉴。

《庄子》二则:北冥有鱼 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庄子》二则:北冥有鱼 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庄子》二则:北冥有鱼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庄子》二则:北冥有鱼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庄子》二则:北冥有鱼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简介:《庄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著作,被誉为“道家经典三十三篇”之一。

其中,有两则寓言最为人熟知,分别是《逍遥游》和《北冥有鱼》。

在校内教学中,学生了解《庄子》寓言的内涵与意义,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哲学意识和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能拓宽他们的文化视野和道德观念。

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从《庄子》《北冥有鱼》的寓言中,领悟到水生动物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自身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并能够表达出自己的认识和思考。

2、学生能够理解故事中高洁的思想内涵,懂得自我反省,尊重他人的价值和权利。

3、学生能够通过这个故事来加深对父母和师长的感恩和遵从之情,进一步提高道德水准和人生素养。

二、教学活动:1、导入环节:通过卡片认知游戏来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水生动物教师先将卡片图案展示于黑板上,学生可以通过图片中的水生动物的颜色、体形及其一些特征,来判断图案名称。

然后再对学生进行学科知识启发式讲解:各种水生动物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我们共同保护。

2、分析故事情节:课堂上,老师介绍《北冥有鱼》寓言的情节,学生根据故事情节做出主题词:大海,北冥,鲸鱼,小鱼,上天问道,士君子3、生动讲解辞章:老师以简单明了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故事的辞章,旨在引导学生理清故事结构,把握故事蕴意。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在道家哲学思想中,鲲是一只巨大的鲸鱼,它与其他海洋生物比较,体型极为庞大,历经千年而不死。

同时,鲲寓意生命力、正气、永恒之物。

4、师生共读原文:通过学生之间的轮流朗读,加深学生的阅读体验,同时,教师在阅读过程中,适当地加强一些语感、语重心长的教育模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5、个人感受表达:学生了解完整寓言之后,老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提问或,请他们谈论一下,对“鲤鱼跳龙门”中的谦虚、努力、追求等高洁品质怎样看待,从自己的角度看待事情。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1《庄子》二则-优质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1《庄子》二则-优质教案

21《庄子》二则第1课时北冥有鱼1.积累文言词汇,分析文章层次,把握文章内容。

2.体会《庄子》善用寓言说理的行文风格,把握文章主旨。

3.品析语言,感受《庄子》散文中想象雄奇瑰丽的特色。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看过《大鱼海棠》这部电影吗?《大鱼海棠》故事灵感来源于庄子《逍遥游》,讲述了一个掌管海棠花的少女与人类男孩的灵魂“鲲”的奇幻故事,该片荣获了许多大奖,其画面、音效都是我国动画电影中的佼佼者。

今天我们就走进《逍遥游》,看看鲲到底是何物!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了解庄子,学习《庄子》特点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一语可见其性格特点。

《北冥有鱼》出自《庄子》。

《庄子》,道家经典之一,今存33篇,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它不仅有很高的哲学成就,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庄子的主要主张是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就是要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

人们评价这本书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鲁迅先生更评价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目标导学二:分类积累,理解重点句意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及句子。

1.重点字词梳理北冥.(míng)鲲.鹏(kūn)抟.(tuán)徙.(xǐ)齐谐.(xié)正色邪.(yé)2.通假字北冥.有鱼(“冥”同“溟”,海)3.词类活用志怪.者也(形容词作名词,怪异的事物)4.文言句子翻译(1)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明确:这种鹏鸟在海水运动时就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海。

南海是一个天然形成的水池。

(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八年级语文下册《庄子》二则—北冥有鱼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庄子》二则—北冥有鱼教案

教案:庄子《北冥有鱼》【教学目标】1.了解庄子和他的主要思想。

2.理解《北冥有鱼》中的寓言意义。

3.分析寓言的含义和思想,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北冥有鱼》中的寓言含义。

2.分析庄子的主要思想。

【教学难点】1.分析寓言中的道家思想。

2.进一步理解庄子的思想。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复习上节课讲的庄子的主要思想和《庄子》中的几则寓言。

2.提问学生是否有了解过海洋生态的知识,以及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二、新课讲解(20分钟)1.介绍庄子的生平和思想,引导学生理解他的主要思想。

2.分析《北冥有鱼》这则寓言,并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寓意。

三、思考讨论(30分钟)1.提问学生对寓言中的鱼的理解,以及寓言可能代表的含义。

2.引导学生思考《北冥有鱼》中关于自然、生命和人类的关系的问题。

3.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归纳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四、个人表达(20分钟)1.召集每组一个代表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2.让其他组的学生进行评议和补充讨论。

3.汇总学生的观点和理解,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

五、拓展延伸(2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自然对人类的影响以及人类应该如何对待自然。

2.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生态保护、环境污染等话题进行讨论和策划一个宣传活动。

3.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介绍他们的策划方案。

【课堂小结】1.复习了庄子的主要思想。

2.分析了《北冥有鱼》这则寓言的寓意。

3.学生进行了多角度的思考和讨论。

4.学生学会思考和分析,培养了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

5.进一步加深了对庄子思想的理解。

【课后作业】1.完成《北冥有鱼》的阅读理解和思考题。

2.调查自己周围的环境问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环境问题的看法以及你为环境保护能做些什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北冥有鱼》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北冥有鱼》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北冥有鱼》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北冥有鱼》是部编版教材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1课《<庄子>二则》的第一篇课文。

本文作者向我们描述了神奇莫测的巨大鲲鹏的形象,以及大鹏南迁徙到南海要“去以六月息者”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世间万物,大至鹏鸟,小至尘埃,均“有所待”的道理。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文言基础知识,可庄子生活在离我们遥远的战国时代,况且庄子的思想深邃玄妙,寓意深远,理解起来难度非常大。

所以,对于本文的学习,不必求之过深,感受到文中的魅力即可。

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积累常用文言句式词语,理解鲲鹏的形象特征。

2.通过诵读,理解文章夸张、想象奇特的写作特点。

3.领悟“鹏”的文化意义,树立志存高远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鲲鹏的形象特征,树立志存高远的意识。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夸张、想象奇特的写作特点。

教法:1.朗读法:在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反复朗读课文,从而在朗读中体会文章的大意。

2.合作探究法:以学生为主体,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在相互讨论中交流看法,使课堂真正成为学堂。

3.谈话法:以轻松的谈话方式步步引导学生理解文意,把握主旨。

学法:1.自读法: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自主疏通文章大意。

2.阅读品味法:通过反复朗读与细致品味等活动,深入文本,感受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3.合作探究法: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挖掘文章的美点。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你小时候最先接触到的文学形式是什么?是童话,神话,还是寓言?说到寓言,我们熟知的是西方寓言家伊索,其实中国古代古代先贤庄子也是一位伟大的寓言家!他特别善于用说故事的方法讲道理。

例如:PPT展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

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齐物论》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大宗师》井蛙不可以语海,夏虫不可以语冰。

人教部编版八下语文21.《庄子》二则之一北冥有鱼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下语文21.《庄子》二则之一北冥有鱼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下语文21.《庄子》二则之一北冥有鱼教案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培养文言语感,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句式。

2.欣赏《庄子》中雄奇瑰丽的想象和机智巧妙的论辩。

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培养文言语感,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句式。

2.欣赏《庄子》中雄奇瑰丽的想象和机智巧妙的论辩。

教学难点:1.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

2.认识庄子机智与巧妙的辩论风格,启发学生把握自然万物的真理。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延伸法教学步骤:第一课时要点:1、简介庄子与《庄子》,朗读(听读)课文;2、学习《北冥有鱼》,疏通文意。

一、导入1、导语:先秦诸子散文,虽然主要是政论文,但也是文学艺苑中的奇葩异蕾。

《论语》平实质朴,富含哲理;《孟子》文笔雄健,铿锵有力;《荀子》行文气魄雄浑;《老子》清远深邃;《墨子》质朴;《庄子》恣肆。

今天,我们一同欣赏《庄子》散文中的片断。

2、庄子与《庄子》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与老子并称为道学之祖。

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老庄”。

庄子思想基本上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主张“无为而治”。

《庄子》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为道家经典之一。

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本课第一则节选自内篇中的《逍遥游》,第二则节选自外篇中的《秋水》。

《庄子》善用寓言故事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想象奇幻,构思巧妙,时有幽默诙谐之趣。

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二、检查预习1、读准划线字的音北冥(溟míng)鲲(kūn) 鹏翼(yì)徙(xǐ)齐谐(xié)抟(tuán)濠梁(háo liáng)鲦(tiáo)鱼从(cóng)容循(xún)汝(rǔ)2、你喜欢哪一篇?为什么?三、学习《北冥有鱼》(一)朗读(听读)课文(二)疏通文意•北冥有鱼,其名为鲲③。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②[北冥]北海。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第21课《庄子两则——北冥有鱼》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第21课《庄子两则——北冥有鱼》教学设计

北冥有鱼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反复诵读,培养文言语感;2.借助注释读懂课文,积累文言词语;3.体会大鹏的形象特点以及作者奇特的想象【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基本内容教学难点:了解庄子的世间万物的活动都是“有所待”,人的目的和愿望要受到一定条件的制约和束缚。

【教学过程】本节课分为四个板块:第一板块激情导入,第二板块整体感知,第三板块研读赏析,第四板块拓展延伸。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看过《大鱼海棠》这部动画电影吗?《大鱼海棠》故事灵感来源于庄子《逍遥游》,讲述了一个掌管海棠花的少女与人类男孩的灵魂鲲的奇幻故事。

今天我们就走进《逍遥游》,看看鲲到底是何物。

【设计意图】通过动画电影导入刺激学生的感官,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了解庄子,初读文章,整体感知1教师: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人。

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人物,世称“老庄”。

庄子思想比较复杂,基本上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文章不厌百回读,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齐读。

标志出不认识的字词。

2教师:通过刚才的朗读,你有没有遇到不认识的字词?有没有把握不准的节奏?学生:北冥鲲鹏抟徙齐谐正色邪教师:北冥(míng)鲲鹏(kūn)抟(tuán)徙(xǐ)齐谐(xié)正色邪(yé)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对学生朗读情况做出评价。

3划分节奏学法指导。

(1)根据句首语气词。

(2)根据句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字。

(3)根据句首连词或总结性的词语。

根据此法,齐读文章。

【过渡语】:本文讲了什么内容呢?让我们通过疏通文意来辨读。

目标导学二:疏通文意,理解内容。

1翻译句子学法指导:(1)留:国号、年号、地名、书名人名等可以保留。

(2)调:调整语序,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冥有鱼》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北冥有鱼》是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中的第一则文言文。

本文选自《庄子集释》,自晋人郭象以来,众家莫不把它的篇旨看作是论“逍遥”,并且以“逍遥游”作为庄子人生追求的理想境界,这一点几乎没有异议,但在关于何为“逍遥”,怎样才能“逍遥”的问题上,出现了种种分歧,从而影响到对该篇思想意义及有关问题的正确理解。

教学目标
1.了解庄子的作品及其思想主张;积累常用文言词语,整体把握课文大意。

2.体味对话中的人物语气,理解课文中两则寓言阐述的道理。

3.学习庄子追求逍遥洒脱的人生态度,无所恃的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体味对话中的人物语气,理解课文中两则寓言阐述的道理。

【教学难点】
学习庄子追求逍遥洒脱的人生态度,无所恃的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

课前准备
教师: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学生:
课前查阅相关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庄周曾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轻舞飞扬、飘然快乐。

于是他全然忘记了自己是庄周。

醒来之后,庄子对于自己究竟是庄周还是蝴蝶感到惊奇诧异。

仔细想想,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蝴蝶了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
庄子的想法表达了一种人生如梦的人生态度。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庄子,学习庄子
的人生哲学!
二、作者简介
庄周(约前369—前286),战国时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

哲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曾做过漆园吏。

《庄子》是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为道家经典之一。

《庄子》一书,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有52篇,现在仅存33篇,分为内篇、外篇、杂篇。

《庄子》散文在先秦诸子中独具风格,文章已完全突破了语录形式而发展成为专题论文。

《庄子》的散文辛辣、幽默、形象、生动,富有趣味性以及艺术魅力。

三、作品简介
第一则选自《庄子集释》,自晋人郭象以来,众家莫不把它的篇旨看作是论“逍遥”,并且以“逍遥游”作为庄子人生追求的理想境界,这一点几乎没有异议,但在关于何为“逍遥”,怎样才能“逍遥”的问题上,出现了种种分歧,从而影响到对该篇思想意义及有关问题的正确理解。

第二则,庄子与惠子由于基本观点的差异,在讨论问题时,便经常互相“抬杠”,对惠子的批评,庄子都是站在自己的哲学观点上,而他最大的用意,则在于借惠子来抒发己意。

他们两人在现实生活中固然有距离,在学术观念上也很对立,但在情谊上,惠子却是庄子生平唯一的契友。

四、字词学习
鲲()徙()抟()
南冥()濠梁()鲦鱼()
kūn xǐtuán mínɡháo tiáo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冥:
鲲:
怒:
垂天之云:
同“溟”,海。

大鱼名。

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悬挂在天空的云。

夸张
动作描写介绍鲲鹏形体
五、课文解读
读课文,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章标题为“北冥有鱼”,后来怎么又写鸟了?
2庄子的作品中,往往借用寓言故事说理,使文章生动活泼,寓意隽永,感染力强。

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什么道理?
3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那么人对事物的认识有没有局限呢? 学生展示:
1.文章标题为“北冥有鱼”,后来怎么又写鸟了?
鸟是由鱼变化而来的。

鲲的体积有几千里,变成鸟后,鸟的背部不知有几千里。

说明庄子想象力丰富。

2.在庄子的作品中,往往借用寓言故事说理,使文章生动活泼,寓意隽永,感染力强。

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什么道理?
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

3.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那么人对事物的认识有没有局限呢?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海运: 天池: 志怪: 水击: 抟:
扶摇: 息:
野马:
海水运动。

天然形成的水池。

记载怪异的事物。

击水,拍打水面。

仰视鲲鹏飞南冥
盘旋飞翔。

旋风。

引用:表明这种情形真实可信。

气息,这里指风。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苍苍: 正色: 邪: 极: 下: 是: 湛蓝。

同“耶”,疑问语气词。

真正的颜色。

尽。

向下。

想象高空俯视情景
这样。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这句话说明人对事物的认识是有局限的。

庄子给出确定的结论,鹏鸟和人们一样,并不能弄清天的本色,鹏鸟的认识也是有局限的啊。

六、深入探究
大鹏的形象如何呢?作者又是怎样描写这一形象的呢?
鲲鹏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气势壮美。

从体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大(长度:从北海到南海;高度:九万里)四个方面极写鲲鹏形象磅礴壮观。

用夸张的手法描述鲲鹏,“不知其几千里也”言其形,“若垂天之云”言其翼,“北冥”“南冥”“九万里”言其活动天地,极言鲲鹏形体之大、变化之神奇、飞腾时气势之壮观,一开头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

七、结构梳理
八、主旨归纳
这则故事以大鹏南飞作比喻,说明世上的万物无论大小,都受到不同的限制,处在不同的束缚之中,因此,大鹏状似逍遥,其实还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

九、艺术特色
1.巧借寓言,富有哲理。

庄子运用大鹏南飞凭借风的力量的故事,讲述了大鹏飞翔受到了风的限制,还是有所依赖的,所以大鹏还是有所待,并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说理形象,寓意深远。

2.对比鲜明,道理明确。

那些山野中的游气(“野马”)、飞尘(“尘埃”),空中的活动之物(“生物”),皆由风相吹而动。

与鲲、鹏相比,它们实在是太渺小了,但它们要能够动起来,依然要有所凭借,即有所“待”。

显然,它们也没有达到逍遥。

3.想象丰富,意境开阔。

“大鹏”“野马”“尘埃”都展现了庄子丰富的想象力,想象雄奇瑰丽,汪洋恣肆,跌
北冥有鱼
介绍鲲鹏形体
有所待
仰视鲲鹏飞南冥 想象高空俯视情景
宕多姿,用形象、生动的故事来说明一个它们都有所待,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的道理。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