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申论概括材料主要内容范文

合集下载

申论总结概括格式范文模板

申论总结概括格式范文模板

申论总结概括格式范文模板
申论是一种常见的考试形式,要求考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对给定的主题进行分析、论述和总结。

在申论中,总结概括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要求考生对已经论述过的内容进行提炼和归纳,以达到简明扼要、准确精炼的效果。

下面将介绍一种常用的申论总结概括格式范文模板。

起首,总结概括要紧扣主题,对文章的主要论点进行概括。

考生可以通过对每个段落的主题句进行总结,或者将每个段落的主要观点进行归纳,以确保总结概括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其次,总结概括要简明扼要,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文章的核心思想。

考生可以运用一些简短而有力的词语或短语,如“总的来说”、“总而言之”、“综上所述”等,来引导总结概括的句子。

同时,还可以使用并列、递进或转折等毗连词,以使总结句更加连贯,表达更加明晰。

再次,总结概括要防止重复论述。

考生在总结概括时,应防止重复使用已经在文章中使用过的词语、观点或论据,而是要对这些内容进行提炼和归纳,以防止文字的冗余和重复。

最后,总结概括要注意语法和逻辑的准确性。

考生在总结概括时,应注意句子的结构和语法的正确性,以及论述的逻辑干系是否紧密合理。

同时,还要注意使用恰当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使总结概括更加准确、精炼和有说服力。

总之,申论总结概括是考生在申论考试中需要精通的一项重要技能。

通过运用上述的总结概括格式范文模板,考生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文章的主要观点和论述进行提炼和归纳,以达到简明扼要、准确精炼的总结概括效果。

期望考生能够在申论考试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取得好效果。

申论万能标题归纳概括对策模板

申论万能标题归纳概括对策模板

申论标题标题必须是中心论点,或者反映中心论点。

(1)回避总论点的万能标题由……现象引发的思考……问题引发的思考……问题带来的启示对……现象的反思反思……现象透视……现象为……开“方”抓“药”例:《由突发公共事件引起的思考》、《对承德扶贫模式反思》、《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招商引资工作》(2)表达总论点的题目①介词短语式:以科学发展观统领……②动宾式:动词+宾语树立……观开创……局面例:《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观》、《转变政府职能,切实依法行政》、《多管齐下,切实维护社会公正》③主谓式:主语+谓语……的核心是…………的关键在于……例:《利用外资的关键在于提高质量》、《追求有质量效益的速度是经济工作的重点》申论万能概括1.逻辑结构(1)高度概括材料的问题(2)问题的表面现象(3)深层次的问题(4)问题造成的危害在这个逻辑结构中,问题造成的危害性部分位置比较灵活,可以调整,同时也可以把问题的表面现象和深层次的问题这两个位置调换一下。

这个逻辑结构一共需要四句过渡的话,其语言表达结构可以多种多样。

为了大家写作方便,在这里给大家提供一个基本的语言表达结构。

2.语言表达结构(1)第一句①材料反映了(主要涉及、谈到了、主要就)……问题(事件、事故)②近年来(近来、近段时间以来)……事故(问题)频繁发生③随着……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凸出)(2)第二句①这些问题(事件、事故)(主要、集中)表现在(包括、有、体现在):……层出不穷、……居高不下、……时有出现、……屡禁不止、……屡见不鲜②……这些事件(问题的具体体现)③……是这些事件的冰山一角(代表)(3)第三句①这些问题说明了(暴露了、反映了、揭示出)……②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关键、结症、因素、要素)在于……③导致(致使、引发)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④上述问题主要是由于……造成的⑤……是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4)第四句①……危害(影响、破坏、危及、损害、扰乱、打乱)了……②……对……构成了(形成了、造成了)……(严重的、巨大的、严厉的、潜在的)威胁、挑战、阻碍、妨碍这里提供的是在概括问题中一些过渡和衔接的句子,申论概括题作答万能模板概括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总述(对材料所反映情况的一个概述);分述(对材料中反映出来的内容进行并列式或递进式的陈述);抽象概括(对材料的主旨和反映的深层次问题进行升华和发挥。

如何写申论概括材料主要内容

如何写申论概括材料主要内容

谈如何概括问题在对多个版本的《申论》参考书的研读中,我发现没有一本对书对《申论》的第一题中的关键词“主要内容”与“主要问题”进行过准确深入的辩析。

个别书上,对此有所认识,但并没有对二者进行区分。

比如有书上就认为:“一般来讲,根据给定材料的不同,要求概括的问题主要有两种:1、概述内容:指的是概括材料反映的问题的几个方面、几个层次。

2、概括观点:指的是概括材料反映的内容包含几方面意见、争议。

”这种理解是似是而非的。

一些参加过社会上举办的公务员考前培训班的考生也向我咨询二者的异同。

我认为这是一个对《申论》考试极为重要的基础性问题,愿意对此作些努力,将研究成果奉献给将要参加考试的考生们,或许能够对他们有所帮助。

“内容”是与形式相对的一个词语,它是相对于《申论》的段落、结构、语言、篇幅、字体等外在形式而言的。

如果说形式是一个容器,那内容则是里面装的东西。

在汉语里,“内容”一词的意思是指事物的内部所含的实质或存在的情况。

在文章中,它主要包括主题和材料。

在英语里,“内容”一词译为“content”或“substance”。

Content的意思主要有:所容纳的东西,所含之物;含量;实质内容,要旨,容量,意义;容量,容积,体积等。

“substance”的意思主要有:物质、材料;实体,结实;(与形式相对的)基本内容,要旨,实质等。

也就是说,概括主要内容是指从宏观上概括出申论给定材料里“有什么东西”。

它要求对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事实的类型、层次、数量、质量等有一个总体的把握。

它注重的是给定资料里面“有什么”的问题。

它要求将“有什么”表述得全面、简要。

所以讲求分类、分层、定性、定量。

在汉语中,问题通常有两层意思:1、要求回答或解释的题目;2、尚待解决或弄不明白的事。

在英语里,问题一词译为“question”,“problem”,“issue”。

“question”的主要意思是指需要回答的疑问、发问、提问;“problem”的主要意思是指需要解决的疑难;“issue”的主要意思是争论、讼争的焦点。

归纳概括类申论范文

归纳概括类申论范文

归纳概括类申论范文As we look at the topic of generalization and summarization in writing, it is important to consider the impact that these techniques can have on the overall understanding and clarity of a piece. Generalization involves taking specific details and condensing them into a broader, more overarching statement. This can be beneficial in some cases, as it allows the reader to grasp the main idea without getting bogged down in too many specifics. However, it can alsolead to oversimplification and loss of important nuances that may be crucial to fully grasping a concept or argument.当我们看待写作中的概括和总结时,重要的是要考虑这些技巧对一篇文章整体理解和清晰度的影响。

概括是指将具体细节压缩成更广泛、更普遍的陈述。

在某些情况下,这可能是有益的,因为它允许读者抓住主要观点,而不会陷入太多细节。

然而,它也可能导致过度简化和丧失重要细微差别,这可能对完全理解概念或论点至关重要。

On the other hand, summarization involves highlighting the key points of a text or argument in a concise and coherent manner. This can be extremely helpful for readers who are looking to quicklygrasp the main ideas without having to sift through all the details. Summarization allows for a more streamlined and focused understanding of complex topics, making it easier for the audience to absorb and retain the information presented. However, like generalization, summarization runs the risk of oversimplifying complex ideas and potentially losing important nuances in the process.另一方面,总结涉及以简洁和连贯的方式突出文本或论点的关键要点。

申论 范本-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申论 范本-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申论范本-范文模板及概述示例1:标题:申论写作的艺术与范本解析引言:申论,作为一种深度论证的文体,是考察个人独立思考、综合分析以及逻辑表达能力的重要方式。

在公务员考试、学术研究乃至日常工作中,申论写作都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申论写作的核心要领,并通过实例剖析,构建一份实用且高效的申论写作范本。

主体部分:一、申论写作基本框架构建一篇完整的申论通常包括三个主要部分:立论、论述和结论。

立论阶段需明确主题,提出观点;论述阶段则需围绕主题,结合实际,运用事实、数据等进行有理有据的分析阐述;结论部分则对全文进行总结,强调论点,有时还需提出对策或展望未来。

二、申论写作关键要素解析1. 观点鲜明:申论的首要任务是提出并坚持一个明确、有力的观点,这要求作者具备深刻的理解力和敏锐的洞察力。

2. 论据充分:有效的申论需要丰富的论据支持,这些论据可以源自政策法规、社会现实、历史经验或者理论研究成果。

3. 结构严谨:申论的结构应遵循逻辑严密的原则,使读者能够清晰地跟随作者的思路,理解并接受其观点。

三、申论范本展示与解析(此处可引用或创造一个实际的申论题目及对应范文,详细分析其如何按照上述原则进行谋篇布局,如何有效展开论证过程,以此作为学习者参考的范本)结论:掌握申论写作不仅有助于我们在各类考核中取得优异成绩,更能提升我们的理性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不断实践和揣摩优秀的申论范本,我们能够在面对复杂的社会现象和公共议题时,更加从容不迫,游刃有余地发表独到见解,提供可行方案。

以上所述仅为申论写作的基本原则与范本参考,实际操作中还需要根据具体题目灵活调整,力求做到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既有高度又有温度,让申论成为展现个人思想力量的有效载体。

示例2:标题:申论写作的艺术与范本解析引言:申论,作为我国公务员考试以及其他各类选拔性考试中一种重要的主观题型,旨在考察应试者的综合分析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

申论概括题写法

申论概括题写法

申论概括题的写法一、申论概括题的概述申论概括题是申论考试中的一种重要题型,主要考察考生对给定材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求考生在准确理解材料的基础上,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材料的主要内容。

申论概括题通常要求考生对材料中的事件、问题、原因、影响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并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表述。

二、申论概括题的写作技巧1.准确理解材料在写申论概括题之前,考生需要对给定的材料进行认真阅读和理解。

理解材料是做好申论概括题的基础,只有准确地理解了材料的内容和意图,才能准确地概括出材料的主要内容。

2.提炼关键信息在阅读材料时,考生需要特别注意那些对概括题有重要影响的词语、句子和段落,及时把它们记下来或者标注出来。

这些关键信息往往包括主要事件、人物、观点、事实等,对于概括材料内容至关重要。

3.注重逻辑性在写作申论概括题时,考生需要注意逻辑性,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可以采用分类法、对比法等技巧对材料进行分析和总结,按照事件、问题、原因、影响等方面的顺序进行组织,使得答题有条不紊。

4.语言简洁明了申论概括题要求考生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材料的主要内容。

考生在写作时应该注意去掉不必要的修饰和繁琐的句子结构,尽可能使用简洁的语句表达观点,做到言简意赅。

三、申论概括题的解题步骤1.阅读材料首先,考生需要认真阅读给定的材料,理解其内容和意图。

在阅读过程中,注意标记重要信息,如主要事件、人物、观点、事实等。

2.分析材料结构考生需要对给定的材料进行结构分析,确定材料的主题和层次。

通过分析材料的结构和逻辑关系,可以更好地把握材料的要点和重点。

3.总结提炼在理解和分析材料的基础上,考生需要对材料进行总结提炼。

这一步需要考生根据材料的主题和层次,把重要信息整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答案。

4.撰写答案最后,考生需要按照题目要求,将总结提炼的内容撰写成完整的答案。

答案需要条理清晰、逻辑严谨、语言简洁明了。

在撰写答案时,可以使用序号或者分点的方式对要点进行标识,使答案更加易于阅读和理解。

申论归纳概括题答题模板

申论归纳概括题答题模板

申论归纳概括题答题模板申论归纳概括题是中国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的一部分,要求考生根据所给的材料,对材料中的主要观点进行总结概括。

下面是一种常用的申论归纳概括题答题模板,供考生参考。

首先,对材料的主题进行概括。

在材料阅读完之后,首先明确材料的主题是什么,可以是某个社会问题、政策的实施效果、政府改革等。

概括主题可以采用一句话的形式,简洁明了表达。

接下来,对材料的主要观点进行归纳。

在归纳观点时,要注意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关键句,将其进行概括总结。

观点的归纳可以分为两类:正面观点和反面观点。

对于正面观点,可以用“一方面/另一方面”进行表达,对于反面观点,则使用“然而/但是”进行转折。

在归纳观点时,还可以根据材料中的论据和论证方式进行归纳。

一是在论据方面,可以将材料中的数据、事实、细节等加以概括,便于读者理解。

二是在论证方式方面,可以将材料中的典型案例、专家观点、对比分析等进行总结,使归纳更具说服力。

最后,对总结概括进行补充说明。

在对材料的主要观点进行归纳后,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对这些观点进行补充说明。

可以考虑从不同的维度对问题进行思考,如经济、环境、社会等,以丰富论述,提高答案的质量。

总体而言,申论归纳概括题是考察考生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的重要环节,使用上述的模板答题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对材料进行归纳概括。

但是在答题过程中,考生需要结合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思考,以形成有独立见解的回答。

不论采用何种模板,答题的关键是要把握材料的主题和观点,明确论述的思路,逻辑清晰。

希望考生能够通过充分的准备和实践,提高申论归纳概括题的应答能力,取得好成绩。

公务员申论考试归纳概括题示例

公务员申论考试归纳概括题示例

公务员申论考试归纳概括题示例说到归纳概括,部分考生即兴奋又“头疼”,兴奋的是可以从材料中直接提炼要点,头痛的是如何概括的精炼、有高度。

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公务员申论考试归纳概括题示例,期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公务员申论考试归纳概括题示例情形一:简单要点,例如概括互联网协同消费经济存在哪些问题。

要求:全面,准确,简明,有条理,不超过250字除了共享充电宝自身的质量安全外,使用者可能还会面临个人信息泄漏的风险……“互联网+”劳务是近年来兴起的劳务情势,网络服务平台运营方与加入平台的劳动者间是否构成劳动关系是一个尚有争议的法律问题,这就造成劳动权益被侵害的风险加大……网络二手交易平台的信誉难以尽如人意,“省时省力不省心”,是很多人的共同印象。

与一样商品不同,非标准化是二手商品的最大特点,其消耗程度、保养情形等很难得到最公道的评估、考证。

【解析】此类问题可以结合常见问题词,诸如:常见问题表述:问题本身、坏现象、坏处、不足、难以、困难、落后、薄弱、瓶颈、矛盾、质疑、关键、漏洞、缺失、缺少、争议、令人堪忧等表否定、消极色彩的词语精准概括,难度不大。

情形二:难度要点,概括当前社会上求快风气产生的原因。

要求:全面、准确、简明,有条理,不超过250字。

以往,只要是名牌大学毕业,就不愁找不到称心的工作;现在,城市化进程的不安稳性导致大城市人口拥挤,挑选“好”职业的难度加大,即便是名校硕士、博士,找到的工作也不一定合意。

为了在竞争猛烈的就业市场占得先机,大学生纷纭成为“考证族”。

//陈某是一位法律系在读研究生,刚刚通过国家司法考试,拿到了法律职业资格证。

研究生还没毕业,为何现在就急着参加司法考试?陈某说,有了证,立刻就可以在律师事务所实习,就业时就可以抢先一步。

【解析】此类问题要精准掌控材料的逻辑关系,一样为“分总”、“总分”等,一样有总有分,首选总括句-城市进程不安稳性,就业压力大。

案例一样为论据,佐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如何概括问题在对多个版本的《申论》参考书的研读中,我发现没有一本对书对《申论》的第一题中的关键词“主要内容”与“主要问题”进行过准确深入的辩析。

个别书上,对此有所认识,但并没有对二者进行区分。

比如有书上就认为:“一般来讲,根据给定材料的不同,要求概括的问题主要有两种:1、概述内容:指的是概括材料反映的问题的几个方面、几个层次。

2、概括观点:指的是概括材料反映的内容包含几方面意见、争议。

”这种理解是似是而非的。

一些参加过社会上举办的公务员考前培训班的考生也向我咨询二者的异同。

我认为这是一个对《申论》考试极为重要的基础性问题,愿意对此作些努力,将研究成果奉献给将要参加考试的考生们,或许能够对他们有所帮助。

“内容”是与形式相对的一个词语,它是相对于《申论》的段落、结构、语言、篇幅、字体等外在形式而言的。

如果说形式是一个容器,那内容则是里面装的东西。

在汉语里,“内容”一词的意思是指事物的内部所含的实质或存在的情况。

在文章中,它主要包括主题和材料。

在英语里,“内容”一词译为“content”或“substance”。

Content的意思主要有:所容纳的东西,所含之物;含量;实质内容,要旨,容量,意义;容量,容积,体积等。

“substance”的意思主要有:物质、材料;实体,结实;(与形式相对的)基本内容,要旨,实质等。

也就是说,概括主要内容是指从宏观上概括出申论给定材料里“有什么东西”。

它要求对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事实的类型、层次、数量、质量等有一个总体的把握。

它注重的是给定资料里面“有什么”的问题。

它要求将“有什么”表述得全面、简要。

所以讲求分类、分层、定性、定量。

在汉语中,问题通常有两层意思:1、要求回答或解释的题目;2、尚待解决或弄不明白的事。

在英语里,问题一词译为“question”,“problem”,“issue”。

“question”的主要意思是指需要回答的疑问、发问、提问;“problem”的主要意思是指需要解决的疑难;“issue”的主要意思是争论、讼争的焦点。

结合实际,我们可以获得这样的认识,“问题”是要概括申论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事实的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存在的缺陷或不足。

所以概括问题要找出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事实中“程序不当”、“逻辑不严”、“结构失调”。

也就是说,概括问题是要让人明白“什么该有而没有”、“什么该多而不多”、“什么该先做而没有先做”。

它需要找出“一个事实的当前状态离正常状态有多大差距”。

由因对于一个词语的多重解释在客观上存在着导致其意思游移的可能,所以关于“内容”和“问题”的解释我们都只能而且必须从其主要方面着手。

因而,《申论》命题者充分考虑到对特定词语进行解释的词语很难与其意思全等,随着词语解释的不断深入,用以解释的词语的意义边界在不断扩大,如果我们一直解释下去,可能其边界会被释义词语延伸得越来越远。

因而,命题者要求考生概括“主要内容”或“主要问题”,就是要求考生的理解在可能产生意义分歧的地方止步,而对共有的知识或信息做出宏观的、抽象的概括。

根据以上的分析研究我们可以得出初步论断,“主要内容”的意思是:《申论》所给的材料的主体内容和所表达的主旨,“主要问题”的意思是:有待回答、解决、明白的事。

我曾尝试过用写作学的方法来讲解《申论》中“请用不超过150字的篇幅,概括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或主要问题)。

”但总感觉自己讲起困难,学生听起繁杂,费力不讨好。

于是我就采用社会学方法中的“历史文化残余与历史重构法”来对《申论》第一题的做法进行讲解,考生们反映效果很好,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把握住《申论》的“主要内容”或“主要问题”。

“历史文化残余与历史重构法”(doctrine of historical culture survival and histor y reconstructure)认为,现存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是历史变迁中遗留下来的成果,我们现在只有根据这些成果重新建构历史原貌。

根据《四川省考试录用国家公务员暂行办法》第三章《命题与考分比例》第十四条规定:“命题应在考试之日前30天完成。

”结合对多次考试中涉及材料的时限分析得出的结论,《申论》所给的材料通常都是考试前一段时间,通常是考试前1至6个月内发生的引起普遍关注的热点事件、焦点现象。

它将发生在各地的不同性质的材料糅合在一起,要求考生对其“主要内容”或“主要问题”进行概括。

事实上,概括主要内容是要求考生根据阅读后脑海里残存的信息勾画出事实的轮廓,使人(其实主要是阅卷教师)明白曾经发生的事实的大致情况。

读申论给定资料就好象看山,如果将申论各段资料比作一个个花草茂盛的山坡的话,那概括申论资料的主要内容则是要求你描述山脉走向轮廓,概括主要问题则是要求你看清山脉的缺口。

因此你必须抛开现象看本质。

读完申论资料,就好比你爬过很过座山,要问你的是你爬完后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山形山貌,大致印象,而不是像闲人聊天光拣细节说,你需要的是进得资料去更要出得资料来。

这事实上与绘画学上的白描有相通之处,当你看到一个人后,如果细描其形貌,往往会令人不知所以然。

正如大画家毕加索家“贼”逃跑后,毕加索细描出了“贼”的形象,而警察很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却无从捉“贼”;而保姆则廖廖几笔,勾画出“贼”的基本外形轮廓,警察按图索“贼”,很快就抓住了“贼”一样。

如果说阅读过的《申论》材料中所反映的信息就像已经从眼前溜走的“贼”的话,那“概括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或主要问题)”则类似于白描出“贼”。

所以,《申论》要求“概括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或主要问题)”,是要求“形似”与“神似”的结合。

这样,我们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完成。

1、找出事件中的几个基本事实。

关键事实是在《申论》给定的材料中起着基础作用的事实,它是事件的本体的核心信息,而不是衍生信息。

这正如要找到大树的主干,不要把精力花在对枝叶的关注上。

这是工作经验缺乏、考试经验缺乏的考生最值得注意的地方。

2、找出事件的转折点。

事件的转折点往往是事实由量变积累到发生质变的地方,事件的重大转折点是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的。

只有对转折点的明确清晰的辨别,我们才可能在连缀基本事实时,不至于犯方向性的错误,也才能够更清晰准确地描绘出事件轮廓。

3、用流畅的语句连缀事实。

正如我们要把图上具有内部联系的几个点联系起来一样,在连缀基本事实时,要突出显示基本事实之间的内在规律,根据事实发展的先后顺序和逻辑联系来将事实连缀起来成为一个完整的事件。

我们要注意避免概括出像电视剧剧情介绍那样运用“蒙太奇”方式拼接在一起的事实。

4、准确地概括事件的主旨。

主旨是通过事实表达出来的思想倾向或中心意思。

考生应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评判事实。

下面我就此举一个例子,请大家先读材料。

(1)2002年10月1日至7日,北京全市城管监察组织共出动执法人员1.3万余人次,查处各类破坏市容环境违法行为1.9万起,罚款23万元。

为保障全市各景点的良好市容环境,本市城管部门每天保证半数以上执法人员上岗巡查,各景点和繁华地区都安排人员盯守,杜绝无照经营、店外占路经营、乱设广告牌等现象,同时对游人乱吐乱扔的行为加大检查力度。

(2)国庆节过后,海淀城管继续加大对违法小广告的打击力度。

日前,根据街头张贴小广告的线索,一举端掉了一个贴小广告的非法职介所。

海淀城管西三旗分队巡查到西三旗东路时,发现道路南侧的电线杆和电话亭上又出现了新张贴的小广告,其小广告的内容是“招聘司机、保安、服务员及联系电话”,一些新张贴的小广告尚未干。

执法人员以找工作为名与非法职介所取得了联系。

(3)执法人员在现场看到,不足10平方米的平方内,地上放着大量未张贴的小广告,桌子上堆放着已填写完的应聘人员登记表。

工作人员是三个二十多岁的男青年,要想得到工作,先交120元的介绍费。

据了解,该非法职介所为了招揽应聘者,他们利用夜间到处张贴小广告,但由于前段时间检查的严,一般都到朝阳和昌平两区张贴,没想到在西三旗地区第一次张贴小广告便被城管执法人员抓到了。

(4)海淀城管西三旗分队依据《北京市市容环境卫生条例》的规定,对该非法张贴小广告在者处以2000元的罚款,并没收数千张未张贴的小广告。

(5)2002年10月11日,东城城管大队在公安民警的配合下,成功捣毁了一小广告窝点,因情节严重,当事人被处以了1万元的罚款。

这是自本市实施新的市容条理以来,对小广告开出的第一张最高罚单。

新的《北京市市容环境卫生条例》规定,对乱发、乱贴小广告且情节特别严重的最高可处以1万元的重罚。

(6)11日下午6时,东城城管在东直门长途汽车站巡查时,查获了6名小广告散发者。

经查,他们来自同一家职业介绍所。

城管队员顺藤摸瓜,按线索直抵位于车站东侧的广告窝点,一次性查抄小广告15万余张。

据工商管理机关验证,该职介公司属异地经营,且无本地营业执照,所印制的广告也未办理过合法审批手续。

鉴于该公司从事小广告散发时间已有一年之久,且散发小广告数量累计已有近百万张,确属情节严重,东城城管大队依据《北京市市容环境卫生条例》第四十一条第一款: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在公共场所散发、悬挂、张贴宣传品、广告。

违反者,应责令其恢复原状,没收散发、悬挂、张贴的宣传品、广告,并处以100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对该公司处以了最高数额罚款1万元。

目前,该公司涉案人员已被东城公安分局行政拘留。

(7)2002年10月8日,家住海淀区万泉河路的王大妈高兴地从城管队员手中接过了30元的奖金。

这是海淀街道办事处为打击非法小广告专门设立的奖金。

记者了解到,为了保护北京的市容市貌,打击非法张贴小广告,海淀街道办事处特别设立了10万元专项奖励基金。

(8)海淀街道办事处城管科副科长魏东告诉记者,10万元的奖励基金设立后,已经有104人领取了奖金。

魏东说“我们的奖励对象主要是针对社区居民和个人。

每举报并抓获一名非法张贴小广告的人即可获奖励30元。

目前我们已经发放了3100多元的奖金了。

”(9)记者了解到,自从海淀街道设立了10万元的专项奖励基金后,海淀街道辖区范围内的小广告明显减少。

魏东介绍说:“海淀街道辖区内光是培训学校就有9所,以前到处散发张贴培训广告的人满大街都是,现在你再看看,找不到了,主要就是因为发动起了社区居民,让大家共同参与管理。

”(10)据介绍,为了打击小广告,海淀街道不仅设立了专项基金,还组织了18人的专业队伍,并为他们配备了对讲机、电话和汽车。

魏东介绍说,近一段时间,海淀街道近期共收缴小广告25万份,对240栋居民楼的张贴物进行了清理,清除喷涂小广告1万余处。

另据了解,沉梦培等10名市人大代表还向市有关部门建议推广海淀街道打击非法张贴小广告的做法。

(11)2002年9月14日,崇文区4万余人牺牲个人休息时间,自愿走出家门,参加整治市容市貌、纠正不文明行为等清洁宣传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