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测量考试

合集下载

地籍测量复习总结

地籍测量复习总结

《地籍测量》复习题一.填空1. 成套房屋的套内建筑面积是由(套内房屋的使用面积)、(套内墙体面积)和(套内阳台面积)三部分组成。

2. 城镇土地分等定级方法目前为(多因素综合评定法)、(级差收益测定法)和(地价分区定级方法)。

3. 城镇土地分等定级主要是对城镇土地利用的( 适宜性 ) 的评定,而农用土地分等定级主要是对农用土地的( 质量(生产力大小) ) 的评定。

4. 地籍按发展阶段可分为(税收地籍 ) 、( 产权地籍) 和( 多用途地籍 ) 。

5. 地籍测量的内容包括(地籍图)及(必要的地形要素)。

6. 地籍调查的内容主要可分为( 权属调查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 、( 土地等级调查 ) 和(房产调查 ) 。

7. 房产图可分为(房产分幅平面图)、(房产分宗平面图)和(房产分户平面图)。

8. 根据《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的规定,我国的土地利用现状分为( 8类 )个一级地类。

9. 根据《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的规定,现状地物的宽度北方不小于( 1 )m,南方不小于( 2 ) m,都要进行调绘并实地丈量宽度。

10. 共有面积的分摊原则为(按文件或协议分摊 ) 、( 按比例分摊 )和( 按功能分摊) 。

11. 据《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的规定,地形图上最小图斑面积居民地是( 4mm2)mm2,耕地是( 6mm2)mm2,其他地类是( 15mm2)mm2。

12. 目前我国土地使用权可分为( 全民所有制单位土地使用权 ) 、( 集体所有制单位土地的使用权 ) 和(个人土地的使用权 ) 。

13. 实地测定界址点坐标的方法有(极坐标法)、(交会法)和(直角坐标法)。

14. 土地分等定级的主要依据是土地的二种属性,即土地的( 自然 )属性及 ( 社会经济 ) 属性。

15. 土地权属的确认方式为(文件确认 ) 、( 惯用确认 ) 、( 协商确认 )和( 仲裁确认 )。

16. 现阶段我国权属调查分为(全民土地使用权调查)、(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和(集体土地使用权调查)。

地籍测量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地籍测量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地籍测量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籍测量中,用于确定土地界限的测量方法是什么?A. 地形测量B. 地籍测量C. 水准测量D. 重力测量2. 地籍图的比例尺通常是多少?A. 1:500B. 1:1000C. 1:2000D. 1:50003. 地籍测量中,用于表示土地权属的符号是什么?A. 红线B. 蓝线C. 绿线D. 黄线4. 土地登记的法律依据是什么?A. 土地法B. 城市规划法C. 建筑法D. 环境保护法5. 地籍测量中,用于确定土地面积的测量方法是什么?A. 面积测量B. 体积测量C. 长度测量D. 高度测量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地籍测量的主要目的是确定土地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7. 土地使用权的变更需要通过________进行登记。

8. 地籍图上,土地的界线通常用________表示。

9. 土地登记簿是记录土地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重要文件。

10. 地籍测量中,常用的测量工具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地籍测量的基本流程。

12. 解释地籍测量中土地登记簿的作用。

13. 描述地籍测量中土地面积的计算方法。

四、计算题(每题15分,共30分)14. 假设一块长方形土地的长为200米,宽为150米,请计算该土地的面积。

15. 假设一块三角形土地的底边长为300米,高为200米,请计算该土地的面积。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10分)16. 论述地籍测量在土地管理中的重要性。

地籍测量期末考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B2. B3. A4. A5. A二、填空题6. 位置、界限、面积7. 土地登记簿8. 红线9. 权属、界限、面积10. 测量杆、全站仪、GPS设备三、简答题11. 地籍测量的基本流程包括:确定测量范围、收集基础资料、实地测量、绘制地籍图、进行土地登记和更新地籍信息。

(完整版)地籍测量考试复习题+答案

(完整版)地籍测量考试复习题+答案

地籍与房产测绘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凡被权属界线所封闭的地块称为__B__。

P16A.单位 B.宗地 C.街坊 D.街道2. 地籍调查主要包括权属调查和_ C__两部分工作。

P5A.土地利用现状调查B.土地条件调查C.地籍测量D. 土地登记3. 下列哪一项,不是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目的__C_。

P56A. 为制定国民经济计划和有关政策服务B. 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C. 为颁发房产证服务D. 为建立土地登记和土地统计制度服务(为全面管理土地服务)4.全面反映房屋及其用地的位置和权属等状况的基本图件是__B___。

P173A、地形图B、房产分幅图C、房产分丘图D、房产分户图5. 一般在地籍图上不用注记的地籍号是__A___。

A.区县编号 B.街道号 C.街坊号 D.宗地号6. 测定界址点是地籍细部测量的核心工作,下列_C___方法在测定界址点中不太采用。

A. 极坐标法 B.距离交会法C.支导线法 D.GPS法7. 关于宗地号的描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___C__。

网上查得A. 若18号宗地分割成2块宗地,分割后的编号分别为18-1和18-2.B. 界址未发生变化的宗地,除行政区划变化引起宗地档案的变更外,所有地籍号不变更。

C. 在地籍管理中,一个宗地可以有多个宗地号。

D. 宗地合并、分割时,宗地形状会改变,这时宗地必须赋予新号,旧宗地号将作为历史,不复再用。

8.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集体土地__C ___。

A. 乡镇企事业单位依法占用的村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B. 农村宅基地C. 铁路、公路、风景名胜区D. 生产队范围内的土地9. 房屋面积测量误差中二级精度限差的计算公式为___S S 002.004.0 ___。

10. 变更地籍调查时,对界址发生变化的宗地,其宗地草图上应加盖__C ___字样的印章。

A .“作废”B .“变化”C .“变更”D .“初始”11. 地籍管理是国家为获得__C __而采取的一系列地政措施。

地籍测量考试题

地籍测量考试题

地籍测量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20=20分)1.地籍最初是为()而建立的记载土地的位置、界址、数量、质量、用途等状况的田赋清册和簿册。

A.产权B.征税C.登记D.法律2.土地权属调查的基本单位是()。

A.地块B.地类C.宗地D.图斑3.地籍调查按时期和工作任务的不同,可划分为()两大类。

A.城镇地籍调查和村庄地籍调查B.城镇地籍调查和农村地籍调查C.初始地籍调查和变更地籍调查D.土地权属调查和地籍调查4.变更地籍调查是指在完成初始地籍调查之后,为满足变更土地登记的要求,适应日常地籍管理的需要,保持地籍资料的(),对宗地变化信息的调查。

A.现势性B.精确性C.完整性D.规范性5.按照《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和《全国土地分类(试行)》的要求,土地勘测定界工作中,应按()调查并标注地类。

A.一级地类B.二级地类C.三级地类D.实际需要6.共用宗地是指几个土地使用者共同使用一块地,并且相互之间界线()的宗地。

A.容易划清B.难以划清C.可以划清但面积较小D.可以划清但面积较大7.地籍调查的核心是()。

A.土地使用者法人身份调查B.土地使用者单位性质调查C.地籍测量D.权属调查8.单位使用的土地,由单位的()出席指界。

A.房管人B.法人代表C.后勤管理人员D.技术管理人员9.违约缺席对调查结果如有异议,须在收到调查结果之日起,()日内重新提出划界申请。

A.10 B.15 C.30 D.6010.()是土地证书的附图。

A.地籍图B.房屋平面图C.宗地图D.宗地草图11.在土地征用或征收、土地出让或转让时,一般采用()法计算宗地面积。

A.解析B.图解坐标C.求积仪D.方格网12.地籍测量坐标系最好选择国家统一的()带平面直角坐标系,使其成为国家网的组成部分。

A°B.3°C.6°D.9°13.变更地籍测量一般不进行()。

A.首级控制测量B.界址测量C.制作宗地图D.面积量算14.变更地籍测量精度应()变更前地籍测量精度。

地籍测绘工考试试题

地籍测绘工考试试题

地籍测绘工考试试题1、多选(江南博哥)地籍测绘成果提交省级测绘质检机构检验时,下列()是必须提交的。

A、技术设计书B、检查报告C、技术总结D、控制成果答案:A,B,C,D2、多选在地块编号里,()的代码采用GB226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规定的代码。

A、地籍区B、县C、区D、省、市答案:B,C,D3、单选地籍册是以()为单位综合表述地籍资料和信息的表册。

A、地籍区B、地籍子区C、街坊D、地块答案:D4、单选水准面有无穷多个,任意一个异于大地水准面的水准面与大地水准面()。

A、重合B、相等C、平行D、一定不平行答案:D5、单选紫敏光电管适用于()。

A、200-625nmB、625-1000nmC、320-1000nmD、200-320nm答案:A6、多选从事测绘活动,应当采用全国统一的()A、测绘标准B、测绘系统C、测绘基准D、测绘准则答案:B,C7、多选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管辖的其他海域的位置、()等重要地理信息数据,由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并与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军队测绘主管部门会商后,报国务院批准,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部门公布。

A、高程B、深度C、面积D、长度答案:A,B,C,D8、单选地籍图图廓以()为界。

A、高斯—克吕格坐标格网线B、整公里格网线C、半公里格网线D、普通坐标格网线答案:A9、单选为求定GPS点在某一参考坐标系中坐标,应与该参考坐标系中的原有控制点联测,联测的总点数不得少于3点。

在需用常规测量方法加密控制网的地区,C、D、E级GPS网点应()。

A、无需通视方向B、有1至2个通视方向C、有2至3个通视方向D、有尽量多的通视方向答案:B10、单选二级界址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

A、±0.05mB、±0.10mC、±0.15mD、±0.20m答案:B11、单选 GPS测量中,在一个测站最少应同时观测到()颗卫星。

A、5B、3C、4D、2答案:C12、多选测绘职工应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有:()。

地籍测量期末考试

地籍测量期末考试

(√)1.乡村居民点的编号应与乡村地籍测量中该居民点地块的编号一致。

(×)2.按我国目前的规定,农村地区末级行政区划为村。

(×)3.国有土地使用权,由县级或县级以上土地管理部门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权属。

(×)4.地块的最小面积是指它的图上面积,与比例尺有关。

(√)5.在城镇,对一个权属主拥有的相连成片的用地范围,由两块土地使用权的来源不同土地构成,且能在实地划清界线,可划分成两个独立宗地。

(√)6.地籍平面控制测量的精度是以界址点的精度和地籍图的精度为依据而制定的。

(√)7.在图上测定海拔1500米以上的高程面上的面积时,要考虑高程影响的改正。

(×)8.所谓界址线,是界址点的连线。

(×)9.土地级的数目,根据城镇的性质、规模及地域组合的复杂程度而定。

一般规定大城市为5~10级。

中等城市4~7级。

小城市以下3~4级。

(√)10.地籍测量中的土地面积量算,一般时一种多层次的水平面积测算。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依据土地的生产力水平、土地质量、土地生产潜力等进行分类。

这是属于下列那一种土地分类体系。

(B )A土地自然分类体系B土地评价分类体系C土地利用分类体系D土地综合分类体系2.哪个是不更改宗地边界信息的变更?(C )A划拨国有土地B征用集体土地C交换土地使用权D城市改造拆迁3.土地的质量总是与(D )相关联的。

A土地位置B土地权属C土地面积D土地用途4.变更地籍测量的主要作用是:A保持地籍资料的现势性B核实界址点位置C核实文字资料D查错、补漏5.新土地分类按( A )分类。

A二级B三级C四级D五级6.土地管理的基础是( A )A地籍管理B土地利用管理C土地权属管理D土地市场管理7.进行数字地籍测量时必须画草图的测量模式是( C )A数字化模式B电子平板模式C测记模式D航片量测模式8.土地利用现状图上耕地、园地的最小图斑面积为( B )A4mm2B6mm2C8mm2D15mm29.不是属于土地产权变更的是( D )A土地使用权出让B依法继承土地使用权C土地使用权转让D土地使用权出租10.建筑设计时,安插在上下两层之间的房屋叫做( B )A假层B夹层C气屋D暗搂11.土地权属的法律凭证是( A )A土地证书B宗地图C土地合同D宗地草图12.农民使用集体所有的土地,由 B 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使用权。

地籍测量复习题汇总

地籍测量复习题汇总

地籍测量复习题汇总一、选择题1. 土地管理的核心是(B)。

A.地籍调查 B.土地权属管理 C.土地利用管理 D.地籍管理2.重要城镇地籍图的比例尺为(B)A.1:10000 B.1:500 C.1:100 D.1:13.地籍控制测量分为地籍基本控制测量和(B)A.地籍高程控制测量 B.地籍图根控制测量C.地籍水准控制测量 D.地籍大地控制测量二、判断题(×)1.地籍测量与地形测量没什么区别。

解释:(1)地籍测量重点在权属要素(包括权属界线及与之有关地物要素),对于常规地形测量所要求的高程点、等高线、管线等地貌要素无强制要求。

地形测量除不表示权属界线、地籍编号等要素外,原则上对地表的所有地物、地貌均应予以表示,可以根据比例尺及用户要求对其取舍。

(2)地籍测量因对地貌、管线等要素不做要求,野外工作量大大减少,但后续的宗地图制作、入库工作的工作量非常大。

地形测量为全要素测量成图,野外采集与内业编辑比较繁琐,但是到编辑成图为止,基本没什么后续工作(×)2.地籍图是地形图的一种表现形式。

解释:(1)地籍图是表示土地权属界线、面积和利用状况等地籍要素的地籍管理专业用图,是地籍调查的主要成果。

(2)地形图指的是地表起伏形态和地物位置、形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图。

(√)3.所谓界址线,是界址点的连线。

解释:界址(线)是指宗地四周的权属界线,即界址点连线构成的折线或曲线。

(×)4.极坐标法不是解析法。

解释:解析法包括几何图形法和坐标法。

(×)5.角度交会法除观测角度外还需要观测距离。

解释:角度交会法一般使用于在测站上能看见界址点位置,但无法测量出测站点至界址点的距离。

(√)6.地籍控制测量的主要内容是测量地籍基本控制点和地籍图根控制点。

(√)7.界线测量的主要内容是测定行政区划界线和土地权属界线的界址点坐标。

(√)8.地籍测量是一项基础性的具有政府行为的测绘工作。

(√)9.地块的最小面积是指它的图上面积,与比例尺有关。

地籍测绘、房产测绘部分精选试题

地籍测绘、房产测绘部分精选试题

地籍测绘、房产测绘部分精选试题筑林教育网峁?(一)单项选择题1.地籍测绘规范规定:界址点的精度分(C)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2.界址点的精度要求最高为(A)A.5cmB.10cmC.15cmD.20cm3.城镇地区城区地籍图的比例尺一般采用(A)A.1:1000B.1:2000C.1:5000D.1:100004.郊区地籍图的比例尺一般采用(B)A.1:1000B.1:2000C.1:5000D.1:100005.地块编号按(C)编立A.四级B.五级C.六级D.七级6.地籍区和地籍子区均以(B)自然数字从(B)依序编列。

A.一位,0至9B.两位,01至99C.三位,001至999D.四位,0001至99997.地块编号以地籍子区为编号区,采用(D)依序编列,以后新增地块接原编号顺序连续编立。

A.4位自然数字从1至9999B.5位自然数字从1至99999C.6位自然数字从1至999999D.7位自然数字从1至99999998.土地利用分类标准依照标准,调记至(B)分类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9.地块内如有几个土地利用类别时,以(A)符号标出分界线,分别调注利用类别。

A.地类界B.注记C.地物D.地形10.界址点和建筑物角点的坐标一般应(D)测定的结果。

A.至少有两次重复测定;B.至少有三次重复测定;C.有一次独立测定;D.至少有两次独立测定。

A.水平面积B.地块表面积C.水平面积和地块表面积D.水平面积或地块表面积均可12.面积量算,其内容包括(C)量算。

A.地块面积量算B.土地利用面积C.地块面积量算和土地利用面积D.地块面积量算或土地利用面积13.面积计算单位为(A),计算取值到小数后一位A.平方米B.平方英尺C.平方公里D.任意单位14.地籍修测内容有(A、B、C)A.地籍册的修正B.地籍图的修测C.地籍数据的修正D.地籍符号的修正15.地块分割以后,原地块号(B),新增地块号按地块编号区内的最大地块号续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1.地籍最初是为()而建立的记载土地的位置、界址、数量、质量、用途等状况的田清册和薄册。

A.产权 B.征税 C.登记 D.法律答案:B解释:地籍最初是为征税而建立的记载土地的位置、界址、数量、质量、权属、用途(地类)等状况的田赋清册和簿册,其主要内容是应纳税的土地面积、土壤质量及土地税额的登记。

2. 地籍的各个要素中, 最重要的要素是 ( ) 。

A. 土地产权B. 土地价格C. 土地质量D. 土地用途答案:A解释:略3.地籍管理是国家为获得()而采取的一系列地政措施。

A.地籍图片 B.地籍卡 C.地籍资料 D.地籍表册答案:C解释:ABD只是C的一部分。

4.地籍测量是指在()的基础上,测量宗地的界址位置,计算面积,并绘制地籍图和宗地图的技术性工作。

A.土地登记申请 B.土地登记发证C.土地权属审批D.土地权属调查答案:D解释:略5. 确定土地产权的法律手段是 ( )。

A. 权属调查 B 土地登记C. 地籍测量 D 土地统计答案:B解释:地籍是以土地产权的确立和调查作为学科的研究核心。

地籍管理措施体系是土地管理的基础与核心之一;土地登记是确定土地产权的法律手段,土地统计是合理组织土地利用、实施土地规划的前提条件;所研究的地籍管理技术手段中地籍调查是土地调查重要环节,地籍信息系统是土地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6.地籍调查按时期和工作任务的不同,可划分为()两大类。

A.城镇地籍调查和村庄地籍调查 B.城镇地籍调查和农村地籍调查C.初始地籍调查和变更地籍调查 D.土地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答案:C解释:按城乡划分城镇、农村。

按发展阶段划分地籍类型(或地籍制度的变化)分为税收、产权、多用途。

D为具体的内容。

7.初始地籍调查是初始土地登记前的()普通调查。

A.常规性 B.区域性 C.法定性 D.行政性答案:B解释:初始地籍调查是土地初始登记前的区域性普遍调查。

初始地籍调查既是一项政策性、法律性和社会性很强的具体工作,又是一项集科学性、技术性、实践性、统一性、严密性于一体的基础工作。

8.变更地籍调查是指在完成初始地籍调查之后,为满足变更土地登记的要求,适应日常地籍管理的需要,保持地籍资料的(),对宗地变化信息的调查。

A.现势性 B.精确性 C.完整性 D.规范性答案:A解释:变更地籍调查的特点为变更分散、发生频繁、调查范围小;政策性强、精度要求高;变更同步、手续连续;任务紧急。

9.宗地上有一栋8层的楼房,第1层至第7层为饭店,第8层为职工集体宿舍,按现行《全国土地分类(试行)》的规定,地籍调查时,该宗地的地类应确定为()。

A.综合用地 B.商服用地 C.商业用地 D.餐饮旅游业用地答案:D解释:需要划到三类,2建设用地/21商服用地/213餐饮旅游业用地。

以主要的地类为准。

饭店原属于旅游业。

10.按照《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和《全国土地分类(试行)》的要求,土地勘测定界过程中,应按()调查并标注地类。

A.一级地类 B.二级地类 C.三级地类 D.实际需要答案:C解释:实地调绘是指依据《全国土地分类》(试行),利用土地利用现状图、航片、地形图或地籍图上的地类界线,通过现场调查及实地判读,将用地范围内及其附近的各地类界线测绘或转绘在工作底图上,标注三级地类编号,核实现状地类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图上标注的地类一致性,与实地不一致的,在勘测定界技术报告及面积量算表中注明,同时调绘用地范围内的基本农田界线和农用地转用范围界线并标注在工作底图上。

11.地籍街坊划分后,应填街坊号,其编制应考虑()。

A.相关性 B.比较性 C.时效性 D.统一性答案:D解释:地籍编号原则为适应性、统一性、可扩展性、可更新性、实用性、惟一性。

12.共用宗地是指几个土地使用者共同使用一块地,并且相互之间界线()的宗地。

A.容易划清 B.难以划清C.可以划清但面积较小 D.可以划清但面积较大答案:B解释:与面积无关。

共用宗地是指几个使用者共同使用一块地,并且相互之间界线难以划清的宗地。

共有使用权情况调查是指调查人员现场调查共用宗地使用情况、共有使用者各自使用的土地面积和建筑面积、共有使用者共同使用的土地面积和建筑面积等情况,将调查结果及确定的每个使用者的共用分摊面积填写到地籍调查表上。

13.地籍调查的核心是()。

A.土地使用者法人身份调查 B.土地使用者单位性质调查C.地籍测量D.权属调查答案:D解释:核心是产权。

14.单位使用的土地,由单位的()出席指界。

A.房管人员 B.法人代表C.后勤管理人员 D.技术管理人员地籍调查精讲班第38讲讲义习题讲解(二)15.界址调查时,属于代征的市政建设用地,应()确定该宗地界址。

A.按用地单位申请 B.扣除代征地后C.包括代征地在内 D.按调查人员调查结果答案:B解释:代征的市政建设用地的宗地,按规定扣除代征地后,确定该宗地的界址。

16.违约缺席者对调查结果如有异议,须在收到调查结果之日起,()日内重新提出划界申请。

A.10 B.15 C.30D.60答案:B解释:违约缺席者对调查结果如有异议,须在收到调查结果之日起,15日内重新提出划界申请,并负责重新划界的全部费用。

17.()是土地证书的附图。

A.地籍图 B.房屋平面图 C.宗地图 D.宗地草图答案:C解释:注意问的是土地证书。

宗地图在此即分宗地籍图。

18.《城镇地籍调查规程》规定:解析法测定城镇街坊外围界址点及街坊内明显的界址点位置时,界址点间距允许误差,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距离允许误差应控制在()内。

A.±10cm B.±5cm C.±7.5cm D.±15cm答案:A解释:注意区分临街与非临街的点,同时区分中误差和限制误差。

19.比例尺是地图的一个重要参数,地籍图属于()图。

A.大比例尺 B.中比例尺 C.小比例尺 D.中小比例尺答案:A解释:由于地籍图要反映详细产权信息,比例尺大的时候才可反映细节。

20.在土地征用征收、土地出让或转让时,一般采用()法计算宗地面积。

A.解析 B.图解坐标 C.求积仪 D.方格网答案:A解释:变更调查需要更高精度。

21.地籍测量与普通地形测量相比较,不需要测量的是()。

A.重要地物 B.等高线 C.土地权属界线 D.河流答案:B解释:地籍测量通常要测量土地权属界线、重要地物、重要交通、水系。

22. 某权利人拥有建筑面积为146m2一块宗地,本栋建筑物占地面积为1032m2本栋建筑物建筑总面积3247m2,该权利人应分摊的基底面积为()。

A.29.31 m2 B.46.40 m2 C.22.24m2 D.15.17 m2答案:B解释:(146/3472)X1032。

提示,分摊面积=(自有建筑面积/总建筑面积)*基底面积。

23.有一矩形宗地,宗地界址点J1(7,1),J2(3,4),界址边长J2J3=12m,J3J1=13m。

宗地面积为()。

A.60m2 B.156m2 C.120m2 D.30m2 答案:A解释:矩形宗地,显然,给定的三边构成直角三角型。

24.如图,已知A(100m,100m)、B(200m,200m),方位角αo=45°。

测量A点到P的水平距离D=38m,观测水平角β=52°。

界址点的坐标的计算结果是( )。

A.(123.40m,129.94m) B.(95.37m,137.72m)C.(126.87m,126.87m) D.(195.37m,237.72m)答案:B解释:方法一是参考讲义,利用极坐标的公式进行计算,注意方位角的计算。

方法二是分析A、B、P 的位置,推出P的坐标大体数值,但应熟悉地籍测量中用的坐标系,X轴是南北向。

25. 地籍铅笔原图的基本精度要求是,相邻界址点间距,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关系距离的中误差应控制在图上( )内。

A.±0.4mm B.±0.3mm C.±0.5mmD.±0.7mm答案:B解释:地籍铅笔原图或地籍电子底图的基本精度要求:相邻界址点间距、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关系距离的中误差不得大于图上0.3mm;依勘丈数据装绘的上述距离的误差不得大于图上0.3 mm;宗地内部与界址边不相邻的地物点,不论采用何种方法勘丈,其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图上0.5mm;邻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不得大于图上0.4mm。

地籍图精度的检测方法通常用图解距离与相应的解析反算边长、检测距离或宗地草图上注记的原测距离进行比较,其较差的中误差不得大于以上要求,较差的允许误差不得大于2倍中误差。

26.地籍测量坐标系最好选择国家统一的()带平面直角坐标系,使其成为国家网的组成部分。

A.1.5° B.3° C.6 ° D.9°答案:B解释:区域大时为6 °带。

地籍测量属城镇区域,采用3°带。

27.GPS定位技术在测绘中已经得到应用和普及,近年来推出的RTK技术,又称为()定位技术。

A.动态 B.实时动态 C.静态 D.实时静态答案:B解释:载波相位差分技术,又称RTK(Real Time Kinematic)实时动态定位技术。

28.宗地分割时,宗地编号的变更原则之一是()。

A.旧宗地号将作为历史,不复再用B.分割后面积较大的宗地采用旧宗地号,其他宗地重新编号C.分割后面积较小的宗地采用旧宗地号,其他宗地重新编号D.分割后任意一个宗地都可以采用旧宗地号。

答案:A解释:宗地编号方式与面积大小没关系。

29.变更地籍调查时,界址未发生变化的宗地,界址点号的变更原则之一是()。

A.宗地界址点号不变B.在宗地所在街道最大界址点号后顺序重新编号C.在宗地所在街坊最大界址点号后顺序重新编号D.在原界址点号后加支号重新编号答案:A解释:界址未发生变化的宗地,其界址点号也没有变化。

30.变更地籍调查时,对由于宗地合并的界址发生变化的宗地,其宗地草图上应加盖()字样的印章。

A.“作废” B.“变化” C.“变更” D.“初始”答案:C解释:原编号废止,同时应该加“变更”印,同时原有的资料归档。

31.出让土地使用权的土地用途变更是指土地使用者在征得出让方同意,并经土地管理部门和城市规划部门批准,依照有关规定,重新签定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调整()后,改变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规定的土地用途。

A.土地使用权出让金 B.宗地标定地价C.土地租金 D.基准地价答案:A解释:主要是补因为用途不同造成的差价。

32.指造林成活率大于或等于合理造林株数的41%,尚未郁闭但有成林希望的新造林地(一般指造林后不满3-5年或飞机播种后不满5-7年的造林地)。

A.未成林造林地 B.有林地 C.灌木林 D.有林地答案:A解释:本题难度不大,但注意土地分类中的几个重要地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