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练习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题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题一、选择题1. 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中,烛之武是哪位历史人物?A. 秦昭王B. 赵括C. 孙武D. 烛之武2. 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发生在哪个历史时期?A. 春秋时期B. 战国时期C. 秦朝D. 汉朝3. 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中,烛之武使用的策略是什么?A. 武力对抗B. 外交谈判C. 心理战术D. 经济制裁4. 根据故事,烛之武退秦师的结果是什么?A. 秦军被彻底击败B. 秦军撤退C. 双方达成和平协议D. 秦军继续进攻5. 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中,烛之武的身份是:A. 普通士兵B. 军事将领C. 外交使节D. 谋士二、填空题1. 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中,烛之武通过_________的方式,成功说服了秦军撤退。
2. 在这个故事中,烛之武展现了他的智慧和_________,使得秦军不敢轻易进攻。
3. 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_________比武力更为有效。
4. 这个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是_________,当时的国家之间经常发生战争。
5. 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体现了古代中国_________的外交智慧。
三、简答题1. 请简述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内容。
2. 烛之武在故事中使用了哪些策略来达到目的?3. 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对现代有哪些启示?四、论述题1. 论述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的地位和意义。
2. 分析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对现代外交策略的启示。
3. 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在文化传承中的价值是什么?五、案例分析题1. 假设你是烛之武,面对秦军的进攻,你将如何制定策略?2. 请分析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对于现代领导者在处理国际关系时的启示。
3. 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中,烛之武的个人品质对成功起到了哪些作用?请结合现代管理学理论进行分析。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题

一、选择题A. 烛之武深夜出使B. 晋文公围郑C. 郑伯肉袒牵羊D. 秦穆公撤兵2. 《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是哪个国家的人?A. 齐国B. 晋国C. 郑国D. 秦国A. 郑国地理位置重要B. 郑国曾对秦国有所帮助C. 郑国实力强大D. 秦晋两国关系不和二、填空题1. 《烛之武退秦师》选自______,作者是______。
2. 烛之武在______(地点)成功说服了秦穆公,使其撤兵。
3. 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体现了他的______、______和______等品质。
三、简答题1. 请简要概括《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情节。
2. 请分析烛之武是如何说服秦穆公退兵的。
3. 请谈谈你对烛之武这个人物形象的认识。
四、翻译题“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五、阅读理解题1. 烛之武为什么要深夜出使秦国?2. 秦穆公在烛之武的说辞中,看到了哪些利益?3. 从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六、作文题请以《烛之武退秦师》为题材,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
七、判断题1. 在《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一开始就愿意出使秦国。
()2. 烛之武在说服秦穆公时,主要从秦国的利益出发,没有提及郑国的好处。
()3. 烛之武退秦师后,晋国和郑国立即签订了和平协议。
()八、连线题1. 烛之武 ________ 使秦穆公退兵2. 郑伯 ________ 围郑3. 晋文公 ________ 拜烛之武为师4. 秦穆公 ________ 接受烛之武的建议九、成语解释题1. 请解释成语“退避三舍”在文中的含义。
2. 请解释成语“因人之力而敝之”在文中的含义。
十、文学常识题1. 《烛之武退秦师》所在的《左传》是一部什么样的著作?2. 《左传》的作者左丘明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有什么重要地位?十一、文本分析题1. 请分析《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的语言艺术。
(完整word版)烛之武退秦师练习题及答案

文学常识《左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名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相传为春秋末年__国史官________所著。
记载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篇优秀的______.字音1.秦军氾南:氾2.佚之狐:佚3.夜缒而出:缒4.君之薄也:薄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为6.共其乏困:共7.且君尝为晋君赐矣:为8.夫晋:夫9. 阙秦:阙10.秦伯说:‘说11.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杞逢1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13.失其所与,不知:知重要虚词1、以①以其无礼于晋②敢以烦执事③越国以鄙远④焉用亡郑以陪邻?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⑥以乱易整⑦阙秦以利晋2、而①今急而求子②夜缒而出③朝济而夕设版焉④因人之力而敝之3、焉①子亦有不利焉②焉用亡郑以陪邻?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④朝济而夕设版焉4、其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③失其所与,不知④吾其还也5、之①公从之②是寡人之过也③行李之往来④何厌之有⑤邻之厚,君之薄也⑥因人之力而敝之词类活用1烛之武退秦师2晋军函陵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4邻之厚,君之薄也5越国以鄙远6朝济而夕设版焉7与郑人盟8因人之力而敝之9共其乏困10阙秦以利晋11且贰于楚也12夜缒而出1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14君亦无所害15且君尝为晋君赐矣16若不阙秦)通假字1.无能为也已2.共其乏困3.秦伯说4.失其所与,不知5.夫晋,何厌之有古今异义①行李之往来古义今义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今义古义今义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今义④亦去之古义今义⑤敢以烦执事古义今义⑥共其乏困古义今义省略句1.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省略句2.(烛之武)辞曰省略句3.(烛之武)许之省略句4.敢以(之)烦执事省略句5.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省略句6.(晋)许君焦、瑕省略句7.阙秦以利(于)晋省略句判断句1.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2.邻之厚,君之薄也判断句3.以乱易整,不武判断句4.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判断句5失之所与,不知判断句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应为“以其于晋无礼,且于楚贰也”2.佚之狐言于郑伯曰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应为“佚之狐于郑伯言曰”状语后置句。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及答案

周末测试一、选择1.选出读音全对的一项()A.细腻(nì)硝(xiāo)烟凫(niǎo)水B.撅(juē)着嘴打点(diǎn)脱缰(jiāng)C.菱(líng)角虾篓(lǒu)苇(wéi)眉D.吮(sǔn)指头嘱(zhǔ)咐白洋淀(diàn)2.下列词语,书写有错的一项是()A.缠绞虾篓打点气喘吁吁B.惦记瞄把晌午藉断丝连C.震荡泅水撅嘴欢天喜地D.麦垛穿梭凫水铜墙铁壁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印度政府拟增拨1 000亿粮食补贴引发争议,媒体批其“杯水车薪....”。
B.任何改革都难以单兵突进,任何一个领域的发展与变化都和其他领域存在藕.断丝连...的联系,都需要其他领域的改革提供制度支撑和协同配合。
C.被誉为“华夏民居第一宅”和“山西紫禁城”的王家大院,不仅拥有庞大的建筑群,还保存了大量卓尔不群....、璀璨夺目的“三雕”——砖雕、木雕和石雕艺术精品。
D.大伙一阵夸奖,竟把他这个老实人弄得惊慌失措....。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2013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成员向东评价政府工作报告称“离百姓很近”,囊括了大气污染、户籍改革、计划生育政策等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
B.尽管有CBA历史上最大牌的外援麦蒂的加入,青岛双星队还是遭遇了尴尬的“十二连败”,而麦蒂则认为失败的原因是由于队友的不给力。
C.通过十八大精神的学习,让我们看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人对“反腐”的决心,看到他们“实干兴邦”的工作态度,这也让我们备感欣慰。
D.虽然莫言获奖,不能说他已经参与了世界文明标准规则的建设,但至少可以说他开始影响西方文明,这就是文学的力量。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那个春天的黄昏,当满树繁花不经意间闯入我的眼帘,我的心不禁为之震颤。
我惊诧,三年时间,树天天在,花年年开,。
一连好几天,,望它们于无声处悄然散发着生命的芬芳。
必修1高一语文上册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必修1高一语文上册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课后练习题(附答案)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 .秦伯说,与郑人盟B .失其所与,不知C .朝济而夕设版焉D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解析:A 项“说”通“悦”;B 项“知”通“智”;D 项“共”通“供”。
答案:C2.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与郑人盟.盟:结盟 B .既东封.郑封:封地 C .是寡人之过.也过:过错 D .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 解析:B 项“封”,把……当成边地。
答案:B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例句: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A .夜.缒而出,见秦伯 B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C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D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解析:C 项与例句中的加点词语都是意动用法。
A 项,夜,名词作状语;B 项,军,名词用作动词;D 项,亡,使动用法。
答案:C4.下列各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是寡人之.过也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B.⎩⎪⎨⎪⎧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敢以.烦执事 C.⎩⎪⎨⎪⎧以其.无礼于晋吾其.还也 D.⎩⎪⎨⎪⎧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解析:D 项,两个“焉”都是句末语气词。
A 项,之:助词,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B 项,以:介词,因为/介词,拿。
C 项,其:代词,代指郑国/语气词,表示商量或希望的语气,可译为“还是”。
答案:D5.下列加点的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B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C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D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解析:A 项,“不能”的古今意思均指不能够。
B 项,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
C 项,行李: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题含解析

烛之武退秦师一、文言基础专练1.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失其所与,不知B.秦伯说,与郑人盟C.焉用亡郑以陪邻D.今老矣,无能为也已解析:选 C A 项,“知”通“智”; B 项,“说”通“悦”; D 项,“已”通“矣”。
2.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军.函陵军:驻军B.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C.以乱易.整易:交换D.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恩惠解析:选 C 易:替代。
3. 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焉.用亡郑以陪邻朝济而夕设版焉.B.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庞然.大物C.且.贰于楚也且.君尝为晋君赐矣D.以其无礼于.晋佚之狐言于.郑伯曰解析:选 D A 项,焉:①疑问副词,何;②兼词,在那里。
B 项,然:①转折连词,可是;②词尾,⋯⋯的样子。
C 项,且:①连词,并且;②连词,况且。
D 项,于:都是介词,当“对”讲。
4.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B.子亦有不.利.焉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D.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解析:选 B B 项,古今同义,不好。
A 项,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物品。
C 项,古义,那个人,指秦穆公;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D 项,古义,在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
5.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A.且贰.于楚也B.晋军函陵,秦军.氾南C.朝济而夕.设版焉D.越国以鄙远.解析:选 C A 项,数词活用作动词,从属二主; B 项,名词活用作动词,驻军;C项,与例句相同,均为名词作状语; D 项,形容词用作名词。
6. 对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封爵,侯、伯是其中爵位。
B.“吾不能早用子”中,“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1.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B.以鲁肃为赞军校尉,助画方略。
C.秦伯说,与郑人盟。
D.闻其剖断合理,归则大悦。
2.与“行李之往来”的“行李”语言现象不同的是[]A.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B.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D.行为偏僻性乖张,张管世人诽谤。
3.下列加粗的“之”字,意义、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B.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C.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D.君将哀而生之乎。
4.“何厌之有?”是宾语前置句,下列各句也是宾语前置句,在句法特点上与它相同的一项是[]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②古之人莫余欺也③大王来何操④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⑤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A.②⑤B.①②④C.①④D.②③⑤5.烛之武说服秦伯的话,从论述层次上看,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秦晋围郑,……君之薄也。
|……君之所知也。
|……唯君图之。
B.秦晋围郑,……敢以烦执事。
|……君亦无所害。
|……君之所知也。
|……唯君图之。
C.秦晋围郑,……敢以烦执事。
|……君之薄也。
|……君亦无所害。
|……唯君图之。
D.秦晋围郑,……君亦无所害。
|将焉取之?|……唯君图之。
6、请选出用法意义相同的两项1、以:()()①以乱易整②以其无礼于晋③焉用亡郑以陪邻④若舍郑以为东道主⑤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2、说:()()①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②故为之说,经俟观人风者得焉③秦伯说,与郑人谋④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⑤吾但恐兄为曹氏作说客耳7、解释完全正确的有:________________①敢以烦执事。
(胆敢)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同)③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为了)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过河;围墙)⑤共其乏困。
(缺少的东西)⑥吾其还也。
(还是)⑦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如果没有)⑧失其所与,不知。
(结交;同“智”)⑩何厌之有?(满足)⑨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题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题一、选择题1. "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是何人?A. 一位古代书法家B. 一位古代军事家C. 一位古代政治家D. 一位古代外交家2. 在故事中,烛之武是如何成功退秦师的?A. 通过武力B. 通过外交手段C. 通过贿赂D. 通过暗杀3. 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发生在哪个朝代?A. 商朝B. 周朝C. 秦朝D. 汉朝4. 以下哪个成语与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有关?A. 画龙点睛B. 以柔克刚C. 望梅止渴D. 破釜沉舟5. 烛之武在故事中使用了哪些策略?A. 军事策略B. 心理战术C. 经济制裁D. 政治联姻二、填空题6. 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中,烛之武利用了________的智慧,最终使秦军撤退。
7. 故事中,秦军原本计划攻打的是________国。
8. 烛之武通过________的方式,说服了秦军,避免了战争的发生。
9. 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体现了________的重要性。
10. 在故事中,烛之武的行动展示了________的外交策略。
三、简答题11. 请简述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背景。
12. 烛之武在故事中展现了哪些个人品质?13. 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对现代外交有何启示?14. 烛之武是如何利用智慧和策略,避免了一场可能的战争?15. 从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中,我们能学到哪些处理冲突和矛盾的方法?四、论述题16. 论述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对古代外交策略的影响。
17. 分析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中,智慧与勇气的关系。
18. 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在今天是否仍有现实意义?请结合现代国际关系进行论述。
19. 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体现了哪些领导力的要素?20. 从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中,我们可以如何理解“以和为贵”的外交理念?五、案例分析题21. 假设你是烛之武,面对秦军的威胁,你将如何制定策略以保护你的国家?22. 如果烛之武没有成功退秦师,你认为可能会发生哪些后果?请结合当时的政治局势进行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专题一课一练 烛之武退秦师(45分钟,80分+20分=100分)班级: 姓名: 号数: 成绩:一、基础知识(18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3分)( )A .秦军氾.南(s ì) 夜缒.而出(zhu ì) 佚.之狐(y ì)B .共.其乏困(ɡòn ɡ) 若不阙.秦(qu ē) 许君焦、瑕.(xi á)C .秦伯说.(yu è) 杞.子(q ǐ) 杨孙戍.之(sh ù)D .逢.孙(f én ɡ) 微夫.人之力(f ú) 失其所与,不知.(zh ì) 2.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越国以.鄙远”中的“以”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 .以.其无礼于晋 B .焉用亡郑以.陪邻 C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D .以.乱易整,不武 3.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 .且贰.于楚(从属二主) 越国以鄙.远(把……当做边邑)B .晋军.函陵(驻扎) 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C .行李..之往来(使者) 朝济.而夕设版焉(渡河)D .秦伯说.(言,道) 又欲肆.其西封(扩张) 4.下列加点的词语不属于古今导义词的一项是( )A.以其无礼..于晋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C.行李..之往来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5.下列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3分)( )A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B .何厌之有C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D .以其无礼于晋6.下列对文中文化文学常识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纪传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B.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比如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
C.“吾不能早用子”的“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D.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执事:办事的官吏,文中是对对方的敬称。
二、名篇名句默写。
(每格1分,共8分)7. 文中国烛之武对秦伯时指出:若舍弃攻郑,以便“ , ”,对秦国也没有危害。
8. 烛之武指出秦攻打郑国的不利后果是“ , ”。
9. 烛之武从事实和事理两个方面说服秦伯退兵,其中最关键的一点是“ ”。
10. 针对子犯提出的攻打秦军的建议,晋文公说:“____________ ,不仁;____________ ,不知;__________ __ ,不武。
”三、课内语段精读(19分)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1~14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1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军:军队B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行李:出门所带的包裹C .朝济而夕设版.焉 版:筑土墙用的夹版D .秦伯说,与郑人盟. 盟:盟誓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①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B. ①郑既.知亡矣 ②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C. ①且.贰于楚也 ②且.君尝为晋君赐矣D. ①无能为.也已 ②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秦、晋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在这种情势下,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夜缒而出”,求见秦伯,表现了他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精神。
B .烛之武具有高超的论辩艺术,他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抓住秦伯的心理,层层深入,逐步渗透,最终使秦伯心悦诚服。
C .秦、晋曾是友好邻邦,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晋对秦却严加防范。
烛之武对这种微妙的关系了如指掌,并巧妙地加以利用,这是他得以智退秦师的关键。
D .烛之武的劝说,使秦伯撤走了围郑的军队,还派部队帮助郑国防守,秦晋联盟顷刻瓦解,晋国不得已而退兵。
烛之武既退秦师,又退晋师,可谓一石二鸟。
14.翻译下列句子。
(10分)(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5分)译文:(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5分)译文:四、课堂延伸(18分)阅读下面的一则文言文,完成15~18题。
郑伯克段于鄢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
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
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夫人将启之。
公闻其期,曰:“可矣。
”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
公伐诸鄢。
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选自《左传》) 15.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亟.请于武公亟:屡次B.大都.不过参国之一都:大概C.蔓,难图.也图:对付D.国不堪贰.贰:从属二主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①焉.辟害②将焉.取之B. ①国之.害也②君之.所知也C. ①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②以.乱易整D. ①公闻其.期②其.真无马也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庄公寤生”使姜氏受惊,由此厌之,偏爱共叔段,导致了后来兄弟之间骨肉相残的悲剧。
B.姜氏为共叔段请求封给制这一地方,庄公因制是险要之地而不给,可见其精明,深知其地对国家的重要性。
C.共叔段在母亲的纵容之下,违反国家制度,肆意扩张,臣下再三劝庄公约束共叔段,及早消除隐患,庄公不许,因为他对兄弟存有宽容之心,不忍下手。
D.当共叔段与姜氏密谋袭郑,完全暴露其叛乱行径时,庄公才认为“火候”已到,下令出兵伐京,一举击败共叔段。
郑庄公竭力容忍共叔段得寸进尺,从表面看,好像处于被动地位,实际上主动权仍然掌握在郑庄公手里。
18.翻译下列句子。
(9分)(1)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3分)译文:(2)厚将得众。
(3分)译文:(3)公伐诸鄢。
(3分)译文:五、语言运用(17分)19.请把下面的句子连缀成顺序合理的文段,在横线上填写序号即可。
(6分)①主要有《论语》《孟子》《墨子》《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②先秦历史散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③表现了各流派的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④先秦散文分为先秦历史散文和先秦诸子散文两大类⑤有编年体的《左传》,有国别体的《国语》《战国策》等⑥先秦诸子散文产生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代⑦它们保存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大量史料,又是中国叙事散文的源头,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答:20.本文展示了烛之武高超的语言艺术,尤其是他的游说艺术。
生活中我们经常要去劝说别人接受自己的意见或建议。
根据下面的情境,试写一段劝说辞。
(任选一题)(6分)情境一:父母经常偷窥你的信件,这天你一放学,就发现妈妈又在翻看你的日记本,于是你对妈妈说……情境二:高三了,学习紧张,妈妈包揽了所有的家务,这天你发现妈妈在洗你的袜子,于是你对她说……答:选情景()21.烛之武以80老朽之躯,凭三寸不烂之舌,退敌百万,解救国难,实则感人,请你以郑国“感动郑国”委员会的名义,为烛之武写一则“感动郑国”颁奖词。
(5分) 答:六、随堂练笔(20分)22.《左传》不仅是我国最早最完备的编年史,也是先秦著名的文学作品,成为历代散文的典范。
《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行文辞令,记事条理清楚,叙述精确,详略合宜,委曲简洁;写人简而精,曲而达,婉而有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常常是寥寥几句,就能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从《烛之武退秦师》中选一个人物形象,写一篇人物形象分析。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