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10烛之武退秦师(已精心校对、排版,无任何错误,附参考答案)

10烛之武退秦师(已精心校对、排版,无任何错误,附参考答案)

烛之武退秦师(一)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夜,缒.而出()(2)又欲肆.其西封()(3)朝济.而夕设版焉()(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同“倍”,加倍)B.共.其乏困(共:同“供”,供给)C.秦伯说.,与郑人盟(说:同“悦”,高兴)D.失其所与,不知.(知:同“智”,明智)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敢以.烦执事(以:拿)B.将焉.取之(焉:哪里)C.因.人之力而敝之(因:因为)D.吾其.还也(其:表商量语气,还是)4.下列句子最能说明“邻之厚,君之薄”的一句是()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C.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D.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5.下列加点的“之”与“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的“之”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B.邻之.厚,君之薄也C.夫晋,何厌之.有D.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6.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夜,缒而出”一句点出郑国局势之严峻:秦、晋兵临城下,围困了郑国。

《左传·烛之武退秦师》阅读附答案

《左传·烛之武退秦师》阅读附答案

《左传·烛之武退秦师》阅读附答案《左传·烛之武退秦师》阅读附答案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选自《左传·烛之武退秦师》)二四年,晋饥,乞籴于秦。

穆公问百里奚,百里奚曰:“天灾流行,国家代有,救灾恤邻,国之道也。

与之。

”邳郑子豹曰:“伐之。

”穆公曰:“其君是恶,其民何罪!”卒与粟,自雍属绛①。

五年,秦饥,请籴于晋。

晋君谋之,庆郑曰:“以秦得立,已而倍其地约。

晋饥而秦贷我,今秦饥请籴,与之何疑?而谋之!”虢射曰:“往年天以晋赐秦,秦弗知取而贷我。

今天以秦赐晋,晋其可以逆天乎?遂伐之。

”惠公用虢射谋,不与秦粟,而发兵且伐秦。

秦大怒,亦发兵伐晋。

六年春,秦穆公将兵伐晋。

晋惠公谓庆郑曰:“秦师深矣,奈何?”郑曰:“秦内君,君倍其赂;晋饥秦输粟,秦饥而晋倍之,乃欲因其饥伐之:其深不亦宜乎!”晋卜御右,庆郑皆吉。

公曰:“郑不孙②。

”乃更令步阳御戎,家仆徒为右,进兵。

九月壬戌,秦穆公、晋惠公合战韩原。

惠公马騺③不行,秦兵至,公窘,召庆郑为御。

郑曰:“不用卜,败不亦当乎!”遂去。

(选自《史记·晋世家》)【注释】①雍、绛:都是地名。

②孙:通“逊”,谦逊、恭顺。

③騺:马难起步貌。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B.秦伯说,与郑人盟盟:结盟C.四年,晋饥,乞籴于秦籴:粮食D.已而倍其地约倍:通“背”,违背【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四年,晋饥,乞籴于秦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救灾恤邻,国之道也C.夜缒而出晋饥秦输粟,秦饥而晋倍之D.吾其还也。

《烛之武退秦师》同步练习(含答案)

《烛之武退秦师》同步练习(含答案)

《烛之武退秦师》同步练习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逄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1.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是编年体史书,以时为经,以事为纬。

B.周代有公、侯、伯、子、男等五等爵位,如文中的“郑伯”的“伯”。

C.壮即壮年,古时男子在二十岁举行冠礼表示成人,其后称为“壮”。

D.版本指筑墙的夹板,后也指版筑的工事,设版即修筑防御工事。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两句“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暗示了秦晋围郑的原因,并为全文的发展作了铺垫。

B.“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表明烛之武起初不愿意为郑伯出使秦国劝说秦伯退兵。

C.烛之武在夜间“缒而出”,秘密拜访秦伯,站在秦国的立场上分析利害,说服了秦伯,这是故事的高潮。

D.秦、晋围郑是因为其“无礼于晋”,晋文公认为进攻秦军“不仁”“不知”“不武”,可见《左传》重视“礼”。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文阅读答案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文阅读答案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文阅读答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合同协议、总结报告、演讲致辞、规章制度、自我鉴定、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elf-assessment,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烛之武退秦师文言文阅读答案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我们经常跟阅读答案打交道,阅读技巧是我们解答阅读题的金钥匙。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题含解析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题含解析

烛之武退秦师一、文言基础专练1.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失其所与,不知B.秦伯说,与郑人盟C.焉用亡郑以陪邻D.今老矣,无能为也已解析:选 C A 项,“知”通“智”; B 项,“说”通“悦”; D 项,“已”通“矣”。

2.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军.函陵军:驻军B.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C.以乱易.整易:交换D.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恩惠解析:选 C 易:替代。

3. 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焉.用亡郑以陪邻朝济而夕设版焉.B.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庞然.大物C.且.贰于楚也且.君尝为晋君赐矣D.以其无礼于.晋佚之狐言于.郑伯曰解析:选 D A 项,焉:①疑问副词,何;②兼词,在那里。

B 项,然:①转折连词,可是;②词尾,⋯⋯的样子。

C 项,且:①连词,并且;②连词,况且。

D 项,于:都是介词,当“对”讲。

4.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B.子亦有不.利.焉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D.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解析:选 B B 项,古今同义,不好。

A 项,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物品。

C 项,古义,那个人,指秦穆公;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D 项,古义,在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

5.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A.且贰.于楚也B.晋军函陵,秦军.氾南C.朝济而夕.设版焉D.越国以鄙远.解析:选 C A 项,数词活用作动词,从属二主; B 项,名词活用作动词,驻军;C项,与例句相同,均为名词作状语; D 项,形容词用作名词。

6. 对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封爵,侯、伯是其中爵位。

B.“吾不能早用子”中,“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文言文阅读《烛之武退秦师》练习及答案译文

文言文阅读《烛之武退秦师》练习及答案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佚之狐,郑人,佚之俅之子也。

狐少善思辩,多才识。

为幕僚,常得郑君宠之。

晋侯、秦伯围郑,郑危在旦夕。

狐求见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武使秦,秦晋师还,郑遂安。

郑伯欲厚赏武。

狐闻之,言于郑伯曰:“武,舌辩之士,以口舌退师,功高莫大,厚赏,理也;然,武终为隐者之徒,非臣举之,终老亦未见其名,何功之有?窃以为当赏者,臣也。

”郑伯愕然,赏之。

异日,村夫有拜于郑廷者,郑伯迎之。

问之,乃烛之武之兄文也。

文曰:“君恩四海,天下惠之,万民之幸也。

武以口舌还军秦晋,三军不能敌,厚赏以利郑也。

然,家有老母,八旬又三,日必侍之。

武往说师,老母系之,臣昼夜侍母,目不交睫,亦宜赏之。

况武本不欲说秦,臣数劝方为之也!”郑伯赏之。

未几,宫廷左右及三军将士上书求赏者络绎不绝,郑哗然。

晋闻之,复攻之,郑危矣。

史臣曰:“郑危而遂安者,君明而士贤也;郑安而复危者,赏功之过欤,抑邀功妒贤欤?”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晋既还,郑遂安还:撤军。

B.厚赏以利郑也利:利益。

C.武往说师,老母系之系:挂念。

D.君恩四海,天下惠之惠:得到恩惠。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言于郑伯曰若亡郑而有益于君B.武以口舌还军秦晋厚赏以利郑也C.乃烛之武之兄文也使杞子……戍之,乃还D.郑伯愕然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因为烛之武劝退秦师有功于国,郑伯打算重重地奖赏他,可是这一奖赏刚有动议,就引起了来自各方面的连锁反应。

B.佚之狐凭借自己是老臣,德高望重,平时对郑伯尊重有加,觉得这次举荐烛之武有功,要奖赏,首先应该奖赏自己。

C.烛之武的哥哥烛之文认为自己在侍奉老母亲、劝说烛之武面见秦君退秦师有功,应该得到奖赏;其他大臣也想分功。

D.史臣认为,导致郑国从安定陷入危局的原因并不是郑伯设立奖项,而是郑国上下抢夺别人的功劳嫉贤妒能的风气。

《烛之武退秦师》同步练习(含答案)

《烛之武退秦师》同步练习(含答案)

《烛之武退秦师》同步练习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选自《齐桓晋文之事》)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A.以乱易整,不武易:容易B.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肆:延伸,扩张C.五亩之宅,树之以桑树:种植D.老者衣帛食肉衣:穿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故民之从之也轻今臣之刀十九年矣B.提刀而立,为之四顾夜缒而出,见秦伯C.阙秦以利晋樊哙侧其盾以撞D.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吾其还也3.下列各项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以其无礼于晋B.臣之所好者道也是寡人之过也C.若属皆且为所虏若舍郑以为东道主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夫晋,何厌之有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齐桓晋文之事》阐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和王道主张。

《烛之武退秦师》阅读练习及答案

《烛之武退秦师》阅读练习及答案

原文: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A辞曰:“臣之壮,犹不如人;今老,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郑亡,子亦有不利。

”B 许之。

夜缒而出,C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D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E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阅读训练:1、第三段文字加上标点符号。

2、文中“”处依次填上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A、矣也以而哉B、也矣而然焉C、矣哉而然焉D、也矣以而哉3、文中ABCDE五处均省略了主语,请从选项中选出补上。

⑴ 烛之武⑵ 秦伯⑶ 晋侯⑷ 佚之狐4、与“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中“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退避三舍B、屋宇茅舍C、恋恋不舍D、魂不守舍5、写出有通假字的句子三句,并指出通假字、本字及其释义:A、B、C、6、指出下列句中加粗词用法不同的一项:( )A、越国以鄙远B、吾从而师之C、既东封郑D、若不阙秦7、下列句中加点的“其”与“吾其还也”中“其”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君其问诸水滨B、又欲肆其西封C、君知其难也D、云霏霏其承宇8、选出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两项:( )A、佯狂不知所之者B、惟陈言之务去C、何厌之有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9、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与“敢以烦执事”中的“敢”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A、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B、吾子淹久于敝邑C、君何辱讨焉D、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10、与“且贰于楚也”中的“贰”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B、女也不爽,士贰其行C、不迁怒,不贰过D、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11、下列释句正确的一项是( )A、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越过晋国而占领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是知道它的困难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
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
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
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
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
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选自《左传》)
10.下列带“之”的各句均出自课文,按用法把“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公从之②臣之壮也③是寡人之过也
④许之⑤邻之厚,君之薄也⑥行李之往来
⑦君之所知也⑧夫晋,何厌之有⑨将焉取之⑩唯君图

A.②④⑧⑨/③⑤⑦/①⑥/⑩ B.②③⑤⑦/⑧⑨/①④⑥/⑩
C.①②④⑥/③⑤⑦/⑨⑩/⑧ D.①④⑨⑩/②⑤⑥⑦/③/⑧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B.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D.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