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练习题答案

合集下载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题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题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秦军氾.南(sì) 夜缒.而出(zhuì) 佚.之狐(yì)B.共.其乏困(ɡònɡ) 若不阙.秦(quē) 许君焦、瑕.(xiá)C.秦伯说.(yuè) 杞.子(qǐ) 杨孙戍.之(shù)D.逢.孙(fénɡ) 微夫.人之力(fú) 失其所与,不知.(zhì)【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依据字形和字义辨析字音。

识记字音,平时一定要注意分类归纳,反复记忆。

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

A项,“氾”应读fán;B项,“共”应读gōng;D项,“逢”应读páng。

故选C。

2.文学常识错误的一项是()A.《左传》相传为春秋末期鲁国史官左丘明为注解鲁国编年史《春秋》所作。

原名《左氏春秋》,西汉后期改称《春秋左氏传》。

B.《左传》是解释《春秋》这部史书的,与《公羊传》《榖梁传》并称为“春秋三传”,是优秀的历史散文著作。

C.“秦晋之好”是一个汉语成语,意为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亦作“秦晋之匹”、“秦晋之偶”、“秦晋之盟”、“秦晋之约”,后泛指两家联姻。

D.春秋时有公、伯、侯、子、男五等爵位。

晋文公当时为侯爵,故称“晋侯”;秦穆公当时为伯爵,故称“秦伯”;郑文公当时为伯爵,故称“郑伯”。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本题中,D项,“春秋时有公、伯、侯、子、男五等爵位”错误,春秋时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烛之武退秦师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烛之武退秦师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烛之武退秦师课后练习题及答案想要学好高考语文科目,那么在学完每篇课文后及时地做好课后练习是关键,下面店铺为大家带来烛之武退秦师课后练习题及答案,欢迎同学们练习。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题1.对加点字音、义解释正确无误的一组是( )A.氾(fàn)南缒(zhuì) 越国鄙(当作边邑)远B.佚(yì)之狐肆其西封(名词活用为动词) 共(ɡōnɡ)其乏困C.许君焦、瑕(xiá) 何厌(满足)之有逢(fénɡ)孙D.阙(quē,损害) 行李(出使的人) 以乱易整,不武(威武)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C.今老矣,无能为也已D.失其所与,不知3.下面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句是( )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B.夫晋,何厌之有C.邻之厚,君之薄也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4.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解释正确无误的一项是( )①晋军(驻军)函陵②敢以烦执事(对对方的敬称) ③以乱易(交换)整④且君尝为(给予)晋君赐矣⑤焉用亡国以陪(陪伴)邻⑥朝济而夕设版(用夹板筑的土墙)焉⑦因(依靠)人之力而敝之⑧失其所与(亲附的国家)A.①②③⑧B.①④⑥⑦C.②③④⑤D.⑤⑥⑦⑧5.请你说说下面语句有什么深层含意?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B.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6.“子犯请击之”,句中的“之”,课本注:“指秦军”;本资料注:“指郑国”。

你认为怎样理解才是正确?7.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全不相同的一项是:①国危矣。

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③行李之往来。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⑤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⑥唯君图之。

⑦共其乏困。

⑧是寡国之过也。

A.①②⑤⑦⑧B.②③④⑤⑥C.①②③⑤⑦D.④⑤⑥⑦⑧8.烛之武在说服秦撤军之后,秦“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郑国虽然避免了晋国侵略的灾难,却招致了秦国派来驻军,请问:秦国趁隙而入,这是不是前门拒虎后门进狼?9.请你就独之武的说辞写一则五六百字的短评,可以参考下面的题目,也可以自拟。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及答案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及答案

周末测试一、选择1.选出读音全对的一项()A.细腻(nì)硝(xiāo)烟凫(niǎo)水B.撅(juē)着嘴打点(diǎn)脱缰(jiāng)C.菱(líng)角虾篓(lǒu)苇(wéi)眉D.吮(sǔn)指头嘱(zhǔ)咐白洋淀(diàn)2.下列词语,书写有错的一项是()A.缠绞虾篓打点气喘吁吁B.惦记瞄把晌午藉断丝连C.震荡泅水撅嘴欢天喜地D.麦垛穿梭凫水铜墙铁壁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印度政府拟增拨1 000亿粮食补贴引发争议,媒体批其“杯水车薪....”。

B.任何改革都难以单兵突进,任何一个领域的发展与变化都和其他领域存在藕.断丝连...的联系,都需要其他领域的改革提供制度支撑和协同配合。

C.被誉为“华夏民居第一宅”和“山西紫禁城”的王家大院,不仅拥有庞大的建筑群,还保存了大量卓尔不群....、璀璨夺目的“三雕”——砖雕、木雕和石雕艺术精品。

D.大伙一阵夸奖,竟把他这个老实人弄得惊慌失措....。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2013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成员向东评价政府工作报告称“离百姓很近”,囊括了大气污染、户籍改革、计划生育政策等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

B.尽管有CBA历史上最大牌的外援麦蒂的加入,青岛双星队还是遭遇了尴尬的“十二连败”,而麦蒂则认为失败的原因是由于队友的不给力。

C.通过十八大精神的学习,让我们看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人对“反腐”的决心,看到他们“实干兴邦”的工作态度,这也让我们备感欣慰。

D.虽然莫言获奖,不能说他已经参与了世界文明标准规则的建设,但至少可以说他开始影响西方文明,这就是文学的力量。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那个春天的黄昏,当满树繁花不经意间闯入我的眼帘,我的心不禁为之震颤。

我惊诧,三年时间,树天天在,花年年开,。

一连好几天,,望它们于无声处悄然散发着生命的芬芳。

烛之武退秦师习题及答案

烛之武退秦师习题及答案

《逐之武退秦师》作业练习一、基础检测1.以下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组是()A.秦军汜(sì)南夜缒(zhuì)而出佚(yì)之狐B.共(gòng)其乏困若不阙(jué)秦许君焦瑕(x i á)C.秦伯说(yuè)杞(qǐ)子、逢孙、杨孙戍( sù)之D.微夫(fū)人之力不及此失其所与(yǔ ),不知(zhì)2、以下句子,加点词讲解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若:若是)以乱易整,不武(取代)B、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因人之力而敝之(损害)C. 共其乏困( 供:供给 )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D. 夫晋,何厌之有 ( 厌:厌烦 )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略微)3、以下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B .行李之来往,共其乏困C.舍郑以为东道主D.敢以烦执事4、以下句子中,与“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的“以为”用法相同的一组是()①吴广以然② 然得而腊之以③ 坐客无不伸,⋯⋯以妙w w w .x k b 1.c o m④ 愚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⑤ 医之好治不病以功A. ①③B.②④C. ③⑤D.②⑤5、以下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是()A. 晋函陵,秦氾南B.秦伯,与人盟C. 失其所与,不知D.行李之来往,共其乏困6、以下句子中“以”字的用法不相同于其余三句的一是()A、以其无礼。

B 、以乱易正,不武。

C、敢以事。

D 、越国以鄙。

7、下面各句句式特点解不正确的一是()A、以其无礼于晋,且于楚也。

(倒装句中的介构后置)B、是寡人之也。

(判断句)C、夫晋,何之有?(前置)D、以乱易正,不武。

(被句)新第一网8、以下各句中加点与“ 之武退秦”中的“退”用法不相同的一是()A. 若不秦,将焉取之B. 越国以鄙C. 若亡而有益于君D.既封9、以下句子中“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是()例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必修1高一语文上册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必修1高一语文上册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必修1高一语文上册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课后练习题(附答案)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 .秦伯说,与郑人盟B .失其所与,不知C .朝济而夕设版焉D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解析:A 项“说”通“悦”;B 项“知”通“智”;D 项“共”通“供”。

答案:C2.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与郑人盟.盟:结盟 B .既东封.郑封:封地 C .是寡人之过.也过:过错 D .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 解析:B 项“封”,把……当成边地。

答案:B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例句: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A .夜.缒而出,见秦伯 B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C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D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解析:C 项与例句中的加点词语都是意动用法。

A 项,夜,名词作状语;B 项,军,名词用作动词;D 项,亡,使动用法。

答案:C4.下列各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是寡人之.过也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B.⎩⎪⎨⎪⎧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敢以.烦执事 C.⎩⎪⎨⎪⎧以其.无礼于晋吾其.还也 D.⎩⎪⎨⎪⎧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解析:D 项,两个“焉”都是句末语气词。

A 项,之:助词,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B 项,以:介词,因为/介词,拿。

C 项,其:代词,代指郑国/语气词,表示商量或希望的语气,可译为“还是”。

答案:D5.下列加点的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B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C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D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解析:A 项,“不能”的古今意思均指不能够。

B 项,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

C 项,行李: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烛之武退秦师》阅读练习及答案4篇

《烛之武退秦师》阅读练习及答案4篇

《烛之武退秦师》阅读练习及答案4篇《烛之武退秦师》阅读练习及答案4篇《烛之武退秦师》阅读练习及答案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而出。

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烛之武退秦师》)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

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

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

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吕祖谦《东莱《左传》博议》)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B. 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C. 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D. 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1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伯,春秋时期的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之一,今天欧洲仍有这样的称谓。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题含解析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题含解析

烛之武退秦师一、文言基础专练1.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失其所与,不知B.秦伯说,与郑人盟C.焉用亡郑以陪邻D.今老矣,无能为也已解析:选 C A 项,“知”通“智”; B 项,“说”通“悦”; D 项,“已”通“矣”。

2.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军.函陵军:驻军B.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C.以乱易.整易:交换D.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恩惠解析:选 C 易:替代。

3. 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焉.用亡郑以陪邻朝济而夕设版焉.B.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庞然.大物C.且.贰于楚也且.君尝为晋君赐矣D.以其无礼于.晋佚之狐言于.郑伯曰解析:选 D A 项,焉:①疑问副词,何;②兼词,在那里。

B 项,然:①转折连词,可是;②词尾,⋯⋯的样子。

C 项,且:①连词,并且;②连词,况且。

D 项,于:都是介词,当“对”讲。

4.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B.子亦有不.利.焉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D.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解析:选 B B 项,古今同义,不好。

A 项,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物品。

C 项,古义,那个人,指秦穆公;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D 项,古义,在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

5.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A.且贰.于楚也B.晋军函陵,秦军.氾南C.朝济而夕.设版焉D.越国以鄙远.解析:选 C A 项,数词活用作动词,从属二主; B 项,名词活用作动词,驻军;C项,与例句相同,均为名词作状语; D 项,形容词用作名词。

6. 对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封爵,侯、伯是其中爵位。

B.“吾不能早用子”中,“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烛之武退秦师》同步练习(含答案)

《烛之武退秦师》同步练习(含答案)

烛之武退秦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其”字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君知其难也 B.共其乏困 C.又欲肆其西封 D.吾其还也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夜缒而出A.越国以鄙远 B.既东封郑C.常以身翼蔽沛公 D.范增数目项王3.下列加点词语没有活用的一项()A.郑既知亡矣 B.越国以鄙远C.既东封郑 D.晋军函陵,秦军汜南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C.吾不能早用子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若:如果以乱易整,不武易:替代B.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因人之力而敝之敝:损害C.又欲肆其西封肆:延伸、扩张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D.夫晋,何厌之有厌:厌烦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略微6.下列语句的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A.是寡人之过也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C.佚之狐言于郑伯D.晋军函陵7.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失其所与,不知。

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D.秦伯说,与郑人盟。

8.下列各项中句式与其他项不同的一项是()A.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 B.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C.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D.敢以烦执事9.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A.夜缒而出,(佚之狐)见秦伯 B.(郑伯)许君焦、瑕C.(晋)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D.(晋君)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10.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对的一项是()A.且贰于楚也:从属二主越国以鄙远:偏远B.晋军函陵:军队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C.何厌之有:厌恶朝济而夕设版焉:渡河D.与郑人盟:结盟又欲肆其西封:延伸、扩张二、名篇名句默写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烛之武退秦师》复习题(1)一、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_____”同“______”)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______”通“_____”,______)3.秦伯说,与郑人盟(“_________”通“_________”)4.失其所与,不知(“_______”通“________”)二、古今异义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________今义:请客的主人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义:________ 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_________ 今义:对一般人的妻子的尊称三、解释下列加点字1.秦伯说,与郑人盟说()2.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辞()3.越国以鄙远鄙()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5.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若()6.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图()7.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以()四、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1)晋军函陵()(2)与郑人盟()2.名词作状语(1)夜缒而出()(2)朝济而夕设版焉()(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3.名词的意动用法(1)越国以鄙远()(2)既东封郑()4.动词作名词且君尝为晋君赐矣()5.动词的使动用法(1)若不阙秦()(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6.形容词作名词(1)越国以鄙远()(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7.形容词作动词(1)邻之厚,君之薄也()(2)因人之力而敝之()8.数词作动词且贰于楚()五、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15题晋侯、秦伯围郑,。

吾其还也。

”亦去之。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贰:依附一个同时又依附另一个B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军:驻扎C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必:必然D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犹:尚且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寡人之过也是:这B夜缒.而出缒:用绳子拴着往下送C郑既.知亡矣既:既然D敢以烦执事..执事:对对方的尊称3、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B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C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若:如果D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鄙:边邑4、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恩惠B朝济而夕设版.焉版:防御工事C夫晋,何厌.之有厌:厌烦D既东封.郑封:成为疆界5、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又欲肆.其西封肆:扩张B若不阙.秦阙:侵损C唯君图.之图:图谋D秦伯说.说:高兴6、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又欲肆其西封.封:疆界B唯.君图之唯:希望C与郑人盟.盟:同盟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如果没有7、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及:到B因.人之力而敝之因:因为C失其所与.与:依附D以乱易.整易:代替8、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因人之力而敝.之敝:损害B不仁.仁:人道C失其所与,不知.知:明智D亦去.之去:离开9、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以其无礼于.晋佚之狐言于.郑伯曰B 是寡人之.过也邻之.厚,君之薄也C 今急而.求子因人之力而.敝之D 阙秦以.利晋若舍郑以.为东道主10、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B 是寡人之过也.今老矣,无能为也.已C 失其.所与吾其.还也D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且君尝为.晋君赐矣1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若.使烛之武见秦君B 焉.用亡郑以陪邻朝济而夕设版焉.C 唯君图之.因人之力而敝之.D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1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夜.缒而出A 越国以鄙.远B且君尝为晋君赐.矣C朝.济而夕设版焉D既东封.郑1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越国以鄙远.A 秦伯说,与郑人盟.B既东.封郑C朝济而夕.设版焉D共其乏困..14、下列各句中句式特征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A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C夫晋,何厌之有?D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15、下列各项中全能成为秦穆公退兵原因的一项是()○1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3邻之厚,君之薄也○4夫晋,何厌之有○5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6微夫人之力不及此A○1○3○5B○1○4○6C○2○3○4D○2○5○6《烛之武退秦师》复习题(2)一、判断下列文言文句式的类型并翻译1.是寡人之过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晋,何厌之有?()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其无礼于晋。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佚之狐言于郑伯曰……()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翻译下列句子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烛之武退秦师》复习题(1)答案解析一、答案:1.已矣 2.共供供给 3.说悦 4.知智二、答案:1.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2.出使的人 3.那人,指秦穆公三、答案:1.通“悦”/陈述/游说,劝说 2.推辞/告别/审讯 3.边邑,这里用作动词/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谦辞4.如果没有。

用来表示一种否定的假设或条件/暗暗地/迷漫而模糊/低贱,卑下5.假如/好像/及,比得上/你 6.考虑/地图/打算,计划/预料,料想7.介词,因为/介词,拿,用/连词,表顺承/介词,把/介词,凭借/连词,表并列/连词,表目的,来/连词,表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动词,认为四、答案:(一)1.(1)驻军(2)结盟 2.(1)在夜晚(2)在早上;在晚上(3)向东;向西 3.(1)以……为边邑(2)以……为疆界(二)1.恩惠 2.(1)使……减少,侵损、削减(2)使……亡(三)1.(1)远方的土地、国家,这里指郑国(2)缺少的东西2.(1)变雄厚;变薄弱(2)损害(四)从属二主五、1、C 必:一定2、C 既:已经3、D 鄙:动词,当作边邑4、C 厌:满足5、C 图:考虑6、C 盟:动词,结盟7、B 因:依靠8、B 仁:仁道9、A 介词,对; B 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独 C 连词,表因果/连词,表转折 D 连词,来/介词,把。

10、A 主谓之间取独 B 助词,表判断/助词,表肯定;C 代词,自己的/语气副词,表商量 D 动词,做/动词,给。

11、A 如果; B 语气副词,怎么/兼词,于彼;C 指示代词,这件事/代词,代秦国;D 动词,成为边疆界/疆界。

12、C 例句,名词作状语;A 名词动用;B 动词做名词;D 名词动用13、例句,形容词作名词;A 名词动用;B 名词作状语;C 名词作状语14、 B 例句,介宾短语后置;A 判断句;C 宾语前置;D 判断句15、C《烛之武退秦师》复习题(2)答案解析一、答案:1.判断句这是我的过错。

2.宾语前置句那晋国,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呢?3.状语后置句因为郑国没有以应有的礼遇接待晋文公。

4.状语后置句并且在依附于晋的同时又依附于楚。

5.状语后置句佚之狐对郑伯说……6.省略句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二、答案:1.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我们)怎敢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

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做边邑,您知道那是很难的。

(采分点:亡、鄙、远、两个“以”;状语后置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省略句:敢以烦执事)2.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

(采分点:古今异义词:以为、东道主、行李;通假字:共;活用:乏困)3.(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往西扩大边界。

如果不使秦国土地减少,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采分点:封、焉;词类活用:东、封、阙)4.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散乱代替整齐,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我们还是回去吧。

(采分点:敝、与、易、其;判断句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