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点总结ppt课件
合集下载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点总结 ppt课件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古汉语常识
1、通假字
(1)今老矣,无 已,通 “矣”,
能为也已 (2)行李之往来,共乏困了。 共,通 “供”,
(3)秦伯说,与
供给、供应。
郑人盟 (4)失其所与,
不知
说,通“悦”, 高兴。
词语解释
1、且贰于楚也。
贰:有二心
2、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辞:推辞
4、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若:假如
5、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鄙:把…当作边邑
6、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
7、行李之往来。
行李:出使的人
8、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9、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赐:恩惠
10、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渡河
词类活用 名词→动词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驻军,驻扎) 与郑人盟(订了盟约;建立同盟)
词类活用 名词→状语
既东封郑(在东边) 夜缒而出(在晚上,当晚) 朝济而夕设版焉(在早上;到黄昏)
词类活用 动词→名词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恩惠,好处)
词类活用 形容词→名词
越国以鄙远(远方,边远的地方) 共其乏困(缺少的东西)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4失其所与不知古汉语常识以为以为东道主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泛指主人泛指主人行李行李之往来之往来出使的人出使的人指外出的人携带的随身物品指外出的人携带的随身物品亦亦去去之之离开离开微微夫人夫人之力之力那个人那个人尊称人的妻子尊称人的妻子古今异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词类活用夜缒而出夜缒而出越国以鄙远越国以鄙远共其乏困共其乏困阙秦以利晋阙秦以利晋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氾南驻军驻扎驻军驻扎与郑人盟盟订了盟约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古汉语常识
1、通假字
(1)今老矣,无 已,通 “矣”,
能为也已 (2)行李之往来,共乏困了。 共,通 “供”,
(3)秦伯说,与
供给、供应。
郑人盟 (4)失其所与,
不知
说,通“悦”, 高兴。
词语解释
1、且贰于楚也。
贰:有二心
2、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辞:推辞
4、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若:假如
5、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鄙:把…当作边邑
6、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
7、行李之往来。
行李:出使的人
8、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9、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赐:恩惠
10、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渡河
词类活用 名词→动词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驻军,驻扎) 与郑人盟(订了盟约;建立同盟)
词类活用 名词→状语
既东封郑(在东边) 夜缒而出(在晚上,当晚) 朝济而夕设版焉(在早上;到黄昏)
词类活用 动词→名词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恩惠,好处)
词类活用 形容词→名词
越国以鄙远(远方,边远的地方) 共其乏困(缺少的东西)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4失其所与不知古汉语常识以为以为东道主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泛指主人泛指主人行李行李之往来之往来出使的人出使的人指外出的人携带的随身物品指外出的人携带的随身物品亦亦去去之之离开离开微微夫人夫人之力之力那个人那个人尊称人的妻子尊称人的妻子古今异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词类活用夜缒而出夜缒而出越国以鄙远越国以鄙远共其乏困共其乏困阙秦以利晋阙秦以利晋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氾南驻军驻扎驻军驻扎与郑人盟盟订了盟约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现象总结ppt课件

四、一词多义
7、之 臣之壮也 唯君图之 夫晋,何厌之有 子犯请击之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亦去之 辍耕之垄上
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代词,若不阙秦 宾语前置的标志 代词,秦军 助词,的 代词,郑国 动词,到、往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三、古今异义词
4、夫晋,何厌之有 古义:满足。 今义:讨厌,厌恶。
5、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代词“夫” (fú)与名词“人”表达“那个 人” 之意。 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6、亦去之 古义:离开。 今义:与“来”相对的动作,到别处去。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文言现象总结:
一、通假字
1、无能为也已 (“矣”,了) 2、共其乏困 (“供”,提供) 3、秦伯说 (“悦”,高兴) 4、失其所与,不知 (“智”,明智)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故为(“wéi”)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通“悦”,高兴 杂说,是一种文体 陈述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四、一词多义
3、鄙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7、之 臣之壮也 唯君图之 夫晋,何厌之有 子犯请击之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亦去之 辍耕之垄上
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代词,若不阙秦 宾语前置的标志 代词,秦军 助词,的 代词,郑国 动词,到、往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三、古今异义词
4、夫晋,何厌之有 古义:满足。 今义:讨厌,厌恶。
5、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代词“夫” (fú)与名词“人”表达“那个 人” 之意。 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6、亦去之 古义:离开。 今义:与“来”相对的动作,到别处去。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文言现象总结:
一、通假字
1、无能为也已 (“矣”,了) 2、共其乏困 (“供”,提供) 3、秦伯说 (“悦”,高兴) 4、失其所与,不知 (“智”,明智)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故为(“wéi”)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通“悦”,高兴 杂说,是一种文体 陈述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四、一词多义
3、鄙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烛之武退秦师》-完整版解析知识讲解39页PPT

END
《烛之武退秦师》-完整版解 析知识讲解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烛之武退秦师》ppt课件

听从
推辞 助词,主谓间取 尚且
动词,做
消句子独立性
“壮士不遇,英雄末路”,表达了自 己满腹才华却不被重用的委屈和不满
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假如派烛之武去见秦穆公,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 郑文公听从了佚之狐的话。(烛之武)推辞说:“我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 了,不能干什么了。”
古代对男 子的尊称 顺承,才
Part 1
《左传》
全称:《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
作者:左丘明(鲁国史官)
内容:对孔子编纂的《春秋》的诠释和注解。
《春秋左氏传》
第一部记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
《春秋》三传 《春秋公羊传》
体例:第一部 编年体史书
《春秋谷(榖)梁传》
秦晋之好代表的是一种政治上
的联姻,是国家之间的联合,
秦 晋
但后来渐渐将男女之间的婚姻
上,兵战为下。”——《孙子兵法》
何去何从?
亡郑利
(晋 )
舍郑利
(秦 )
与郑盟
还 同“悦”, 名次做动词,
高兴
结盟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天孙下、攘杨攘孙,戍皆之为,利乃往” 。
派遣
——司马迁
没有 那个人
达到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微 夫人之力不及此。
依靠
损害
结交,同盟 同“智”
使状动语用后法置,句使,…“亡于,君灭有掉益” 介词,拿,用
把……当做边邑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 远,君知其难也,
办事的官员,代指对方 形作名,远地
哪里用得着 增加
(秦穆公),表尊敬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一2.4《烛之武退秦师》 课件84张PPT

1、郑既知亡 2、亡郑陪邻
(表面) 3、舍郑利秦
对秦 对秦
对秦
4-5、亡郑阙秦 对秦 (深层)
退出(示弱) 层
有害(离间) 层 深 入
有利(利诱) 步 步
有大害(瓦解) 紧 逼
——分析利弊,利用矛盾,转移矛盾。
春秋无义战! 利益至上。
烛之武的语言艺术
郑 亡 (言于秦) 亡 郑 (害于秦) 舍 郑 (利于秦) 晓 以 处处言秦,处处为郑 赐 晋 (负于秦)利 害
言于郑伯= 于郑伯言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 秦君,师必退。”公从之。
师:军队。
之:代词,他。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
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郑 伯同意了。
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 无能为也已:不能干
犹:
子的独立性,不译。
什么了。为:做(什 么)已,同“矣”
• 3、积累(圈点批注) 不动笔墨不读书。——古语
“大抵学古文者,必要放声疾读又缓读……久之 自悟。”——姚鼐《尺牍》
本单元学习的是古代记叙散文, 那么什么是散文(体裁)呢?
• 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 • 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
裁,文学体载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是最 自由的文体,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 任何的束缚及限制,也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行文 体例。通常一篇散文具有一个或多个中心思想, 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表达。 • 散文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烛之武退秦师
使动用法,使……撤兵。
《左传》
文言文要掌握哪几类知识?
• 1、实词的意义 2、通假字 3、古今异义词 4、偏义复词 5、一词多义 6、词类活用 7、特殊句式 (判断句、省略句、宾语前置、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3.解词义 (1)晋军函陵 军:______驻__军______ (2)是寡人之过也 是:_____这_________ (3)越国以鄙远 鄙:边__邑__,__这__里__用__作__动词,当做边邑
(4)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___增__加_ (5)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_____渡__河_______
第一步:“秦、晋围郑……敢以烦执事。”
•
烛之武此次见秦伯的目的是说服秦伯退师,但他
并没有一见秦伯就开始说服,而是第一向秦伯承认郑
国处在危亡的地步,以此赢得秦伯的好感,为接下来
的说服做准备。这充分表现了烛之武欲扬先抑的论辩
技能。在策略上,这也是一种以退为进的策略。
• -- 欲扬先抑,以退为进。( 坦言知亡,避其锐气。 )
第五步:夫晋,何厌之有?……唯君图之。 说完历史,烛之武又回到现实,进一步分析晋贪得 无厌,在东边和在西边都想扩大自己的领土,而且是 建立在使秦国土地减少的基础上扩大自己的领土。这 就使秦伯意识到了如果自己跟晋国合作,不仅不能获 利,而且还会遭受损失:使秦伯意识到自己处在一个 危险的地步。最后烛之武借此奉劝秦伯要从长远的的 利益考虑这件事。
4 烛之武退秦师
• 学习目标
• 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了解文言文的一些 重要语法知识。
• 2.赏析人物形象,把握塑造人物形象的技 能。
• 3.学习烛之武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安危得失 、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
《左传》其书
• 1、本文出自《左传》,对这一事件在《春秋》里也做了记录 ,内容却仅仅是一句话,那就是“晋人秦人围郑”,请问同学 们,这两部书有关系吗?有什么关系?
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谁是智者?
烛之武: 佚之狐: 郑文公:
游说之 伯 智乐之智
左传《烛之武退秦师》文言文课件PPT(50页)

③阙:侵损,削减。
④唯君图之:希望您考虑这件事。唯, 句首语气词,表示希望。之,指阙秦以 利晋这件事。
-《烛之武退秦师》
秦伯①说,与郑人盟。使②杞子、逢孙、 杨孙戍之,乃还。
译:秦伯非常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 派遣杞子、逢孙、杨孙守卫郑国,秦伯就 回国了。
①说:同“悦”,高兴。
②杞子、逢孙、杨孙戍之: 杞子等三人都是秦国大夫。 戍之,守卫郑国。
译:“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 边境,又想扩展它西边的边界。如果不使 秦国土地亏损,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削 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
①东封郑:使郑国成为它东边的边境。封, 疆界,这里用作使动词,使……成为边界。 下文的“封”是名词。
②肆其西封:扩展它西边的边界。肆, 延伸,扩张。
-《烛之武退秦师》
(一)
之武退秦师》
作品简介
《左传》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著,近人认为
是战国时人所编,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 书,更是先秦散文著作的代表。作品原名为《左氏春 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春秋内传》《左氏》, 汉朝以后多称《左传》。它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是历 代儒客学子重要研习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 称“春秋三传”。
-《烛之武退秦师》
“①因人之力而②敝之,不仁;③失其所与, 不知;④以乱易整,不武。⑤吾其还也。” 亦⑥去之。
译:“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 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 明智的;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这是不 威武的。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就离开 了郑国。
①因:依靠。
②敝:损害。 ③失其所与,不知:失掉自己的同盟者, 这是不明智的。与,结交。知,通“智”。 ④以乱易整,不武:用混乱相攻代替联合 一致,这是不威武的。乱,指秦晋两国同 盟破裂,互相攻战。整,指秦晋两国和睦 相处,步调一致。
④唯君图之:希望您考虑这件事。唯, 句首语气词,表示希望。之,指阙秦以 利晋这件事。
-《烛之武退秦师》
秦伯①说,与郑人盟。使②杞子、逢孙、 杨孙戍之,乃还。
译:秦伯非常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 派遣杞子、逢孙、杨孙守卫郑国,秦伯就 回国了。
①说:同“悦”,高兴。
②杞子、逢孙、杨孙戍之: 杞子等三人都是秦国大夫。 戍之,守卫郑国。
译:“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 边境,又想扩展它西边的边界。如果不使 秦国土地亏损,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削 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
①东封郑:使郑国成为它东边的边境。封, 疆界,这里用作使动词,使……成为边界。 下文的“封”是名词。
②肆其西封:扩展它西边的边界。肆, 延伸,扩张。
-《烛之武退秦师》
(一)
之武退秦师》
作品简介
《左传》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著,近人认为
是战国时人所编,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 书,更是先秦散文著作的代表。作品原名为《左氏春 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春秋内传》《左氏》, 汉朝以后多称《左传》。它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是历 代儒客学子重要研习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 称“春秋三传”。
-《烛之武退秦师》
“①因人之力而②敝之,不仁;③失其所与, 不知;④以乱易整,不武。⑤吾其还也。” 亦⑥去之。
译:“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 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 明智的;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这是不 威武的。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就离开 了郑国。
①因:依靠。
②敝:损害。 ③失其所与,不知:失掉自己的同盟者, 这是不明智的。与,结交。知,通“智”。 ④以乱易整,不武:用混乱相攻代替联合 一致,这是不威武的。乱,指秦晋两国同 盟破裂,互相攻战。整,指秦晋两国和睦 相处,步调一致。
《烛之武退秦师》ppt课件31张

基础知识归纳
实词: 1、贰 ①“二”的大写。(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 ②副职 (例:其内任卿贰以上。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③不专一 (例:贰则疑惑。《荀子解蔽》) ④离心,背叛(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左传》) ⑤再,重复。 (例: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 ⑥从属二主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左传》)
整体感知
1.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秦晋围郑,郑国危在旦夕。烛之武奉郑君之命,只身
前往秦国,说服了秦君,免去了一场战祸。
2.解题:
烛之武退秦师
师:军队 退:使动用法,使......撤退
文本精读
第一段:秦晋围郑
词类活用 通假字 古今异义
晋侯、秦伯围郑, 以:因为 于:对
以其无礼于晋,且 贰:从属二主。数→动
乏困:古今异义词,古意:缺乏的东西;今意:精神不好。
特殊句式
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还原后应为:有何厌。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介词结构后置,还原后应为:若亡郑而于君有益。
1.这一段可以看出烛之武的一番说词都是围绕一个什 么字展开?
“利”。 好像处处为秦着想,其实呢,完全是为了保存郑, 秦晋联盟也有损害,这就是“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 必以利而离”。 2.说秦的结果是? ①秦郑订立盟约;②秦国驻兵守郑
第四段:晋师撤离
子犯请击之,公
之:代指秦军 微:没有 夫人:那人
曰:“不可。微夫人 之力不及此。因人之
及:达到 因:依靠
而:却
蔽:损害
所与:所亲附的人。
力而敝之,不仁;失 其所与,不知;以乱
知:通“智” 乱:(军队)散乱 易:交换
易整,不武。吾其还 也。”亦去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语解释
1、且贰于楚也。
贰:有二心
2、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辞:推辞
4、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若:假如
5、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鄙:把…当作边邑
6、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
7、行李之往来。
行李:出使的人
1
8、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9、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赐:恩惠
10、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渡河
17
12
特殊句式 介宾短语后置
以其无礼于晋 (于晋无礼)
且贰于楚也
(于楚从属)
佚之狐言于郑伯 (于郑伯言)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于君有益)
何厌之有
(有何厌) 宾语前置
13
特殊句式 判断句
是寡人之过也 (“……也”表示判断) 以乱易整,不武。(否定判断句)
14
• 虚词辨析
之
之
1。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1。助词,主谓之间
5
词类活用 名词→动词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驻军,驻扎) 与郑人盟(订了盟约;建立同盟)
6
词类活用 名词→状语
既东封郑(在东边) 夜缒而出(在晚上,当晚) 朝济而夕设版焉(在早上;到黄昏)
7
词类活用 动词→名词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恩惠,好处)
8
词类活用 形容词→名词
越国以鄙远(远方,边远的地方) 共其乏困(缺少的东西)
不知
说,通“悦”, 高兴。
知,通 “智”,
明智,聪明。
3
古今异义 (古/今)
以为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泛指主人) 行李之往来(出使的人/指外出的人携带的随身物品) 亦去之(离开/) 微夫人之力(那个人/尊称人的妻子)
4
词类活用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与郑人盟 既东封郑 夜缒而出 朝济而夕设版焉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越国以鄙远 共其乏困 烛之武退秦师 阙秦以利晋
2。连词,表示修饰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3。 连词,示顺承
4。朝济而夕设版焉 4。连词,表示转折
5。因人之力而敝之 5。连词,表示转折
16
虚词辨析
•以
1。以其无礼于晋 2。敢以烦执事 3。越国以鄙远 4。焉用亡郑以陪邻 5。阙秦以利晋 6。以乱易整
以
1。介词,因为 2。介词,拿(它) 3。连词,顺承 4。连词,表示 5。连词,表示 6。介词,用
9
词类活用 使动用法
烛之武退秦师(使…退却)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灭亡) 既东封郑(使…成为疆界) 阙秦以利晋(使…得利)
10
词类活用 意动用法
越国以鄙远(意动,以……为边邑)
11
特殊句式 省略句
(烛之武)许之(主语) (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主语) (晋惠公)许君焦、瑕(主语) (烛之武)夜缒而出(主语) 敢以(之)烦执事(宾语)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介词)
2。是寡人之过也
2。助词,的
3。邻之厚,君之薄也 3。助词,主谓之间
4。行李之往来
4。助词,主谓之间
5。夫晋,何厌之有? 5。助词,宾语提前
6。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 6。代词,指郑国
7。微服人之力不及此 7。助词,的
8。因人之力而敝之
8。助词,的
15
虚词辨析
•而
而
1。今急而求子
1。连词,顺承 才
2。夜缒而出
11、又欲肆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
12、阙秦以利晋。
阙:侵损、削减
13、秦伯说。
说:通“悦”,高兴
1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如果)没有
夫: 那
2
古汉语常识
1、通假字
(1)今老矣,无 已,通 “矣”,
能为也已 (2)行李之往来,
共其乏困
了。 共,通 “供”,
(3)秦伯说,与
供给、供应。
郑人盟 (4)失其所与,
1、且贰于楚也。
贰:有二心
2、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辞:推辞
4、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若:假如
5、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鄙:把…当作边邑
6、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
7、行李之往来。
行李:出使的人
1
8、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9、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赐:恩惠
10、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渡河
17
12
特殊句式 介宾短语后置
以其无礼于晋 (于晋无礼)
且贰于楚也
(于楚从属)
佚之狐言于郑伯 (于郑伯言)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于君有益)
何厌之有
(有何厌) 宾语前置
13
特殊句式 判断句
是寡人之过也 (“……也”表示判断) 以乱易整,不武。(否定判断句)
14
• 虚词辨析
之
之
1。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1。助词,主谓之间
5
词类活用 名词→动词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驻军,驻扎) 与郑人盟(订了盟约;建立同盟)
6
词类活用 名词→状语
既东封郑(在东边) 夜缒而出(在晚上,当晚) 朝济而夕设版焉(在早上;到黄昏)
7
词类活用 动词→名词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恩惠,好处)
8
词类活用 形容词→名词
越国以鄙远(远方,边远的地方) 共其乏困(缺少的东西)
不知
说,通“悦”, 高兴。
知,通 “智”,
明智,聪明。
3
古今异义 (古/今)
以为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泛指主人) 行李之往来(出使的人/指外出的人携带的随身物品) 亦去之(离开/) 微夫人之力(那个人/尊称人的妻子)
4
词类活用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与郑人盟 既东封郑 夜缒而出 朝济而夕设版焉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越国以鄙远 共其乏困 烛之武退秦师 阙秦以利晋
2。连词,表示修饰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3。 连词,示顺承
4。朝济而夕设版焉 4。连词,表示转折
5。因人之力而敝之 5。连词,表示转折
16
虚词辨析
•以
1。以其无礼于晋 2。敢以烦执事 3。越国以鄙远 4。焉用亡郑以陪邻 5。阙秦以利晋 6。以乱易整
以
1。介词,因为 2。介词,拿(它) 3。连词,顺承 4。连词,表示 5。连词,表示 6。介词,用
9
词类活用 使动用法
烛之武退秦师(使…退却)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灭亡) 既东封郑(使…成为疆界) 阙秦以利晋(使…得利)
10
词类活用 意动用法
越国以鄙远(意动,以……为边邑)
11
特殊句式 省略句
(烛之武)许之(主语) (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主语) (晋惠公)许君焦、瑕(主语) (烛之武)夜缒而出(主语) 敢以(之)烦执事(宾语)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介词)
2。是寡人之过也
2。助词,的
3。邻之厚,君之薄也 3。助词,主谓之间
4。行李之往来
4。助词,主谓之间
5。夫晋,何厌之有? 5。助词,宾语提前
6。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 6。代词,指郑国
7。微服人之力不及此 7。助词,的
8。因人之力而敝之
8。助词,的
15
虚词辨析
•而
而
1。今急而求子
1。连词,顺承 才
2。夜缒而出
11、又欲肆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
12、阙秦以利晋。
阙:侵损、削减
13、秦伯说。
说:通“悦”,高兴
1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如果)没有
夫: 那
2
古汉语常识
1、通假字
(1)今老矣,无 已,通 “矣”,
能为也已 (2)行李之往来,
共其乏困
了。 共,通 “供”,
(3)秦伯说,与
供给、供应。
郑人盟 (4)失其所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