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练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烛之武退秦师练习题及答案

(完整word版)烛之武退秦师练习题及答案

文学常识《左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名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相传为春秋末年__国史官________所著。

记载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篇优秀的______.字音1.秦军氾南:氾2.佚之狐:佚3.夜缒而出:缒4.君之薄也:薄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为6.共其乏困:共7.且君尝为晋君赐矣:为8.夫晋:夫9. 阙秦:阙10.秦伯说:‘说11.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杞逢1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13.失其所与,不知:知重要虚词1、以①以其无礼于晋②敢以烦执事③越国以鄙远④焉用亡郑以陪邻?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⑥以乱易整⑦阙秦以利晋2、而①今急而求子②夜缒而出③朝济而夕设版焉④因人之力而敝之3、焉①子亦有不利焉②焉用亡郑以陪邻?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④朝济而夕设版焉4、其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③失其所与,不知④吾其还也5、之①公从之②是寡人之过也③行李之往来④何厌之有⑤邻之厚,君之薄也⑥因人之力而敝之词类活用1烛之武退秦师2晋军函陵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4邻之厚,君之薄也5越国以鄙远6朝济而夕设版焉7与郑人盟8因人之力而敝之9共其乏困10阙秦以利晋11且贰于楚也12夜缒而出1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14君亦无所害15且君尝为晋君赐矣16若不阙秦)通假字1.无能为也已2.共其乏困3.秦伯说4.失其所与,不知5.夫晋,何厌之有古今异义①行李之往来古义今义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今义古义今义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今义④亦去之古义今义⑤敢以烦执事古义今义⑥共其乏困古义今义省略句1.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省略句2.(烛之武)辞曰省略句3.(烛之武)许之省略句4.敢以(之)烦执事省略句5.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省略句6.(晋)许君焦、瑕省略句7.阙秦以利(于)晋省略句判断句1.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2.邻之厚,君之薄也判断句3.以乱易整,不武判断句4.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判断句5失之所与,不知判断句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应为“以其于晋无礼,且于楚贰也”2.佚之狐言于郑伯曰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应为“佚之狐于郑伯言曰”状语后置句。

烛之武退秦师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烛之武退秦师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烛之武退秦师课后练习题及答案想要学好高考语文科目,那么在学完每篇课文后及时地做好课后练习是关键,下面店铺为大家带来烛之武退秦师课后练习题及答案,欢迎同学们练习。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题1.对加点字音、义解释正确无误的一组是( )A.氾(fàn)南缒(zhuì) 越国鄙(当作边邑)远B.佚(yì)之狐肆其西封(名词活用为动词) 共(ɡōnɡ)其乏困C.许君焦、瑕(xiá) 何厌(满足)之有逢(fénɡ)孙D.阙(quē,损害) 行李(出使的人) 以乱易整,不武(威武)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C.今老矣,无能为也已D.失其所与,不知3.下面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句是( )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B.夫晋,何厌之有C.邻之厚,君之薄也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4.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解释正确无误的一项是( )①晋军(驻军)函陵②敢以烦执事(对对方的敬称) ③以乱易(交换)整④且君尝为(给予)晋君赐矣⑤焉用亡国以陪(陪伴)邻⑥朝济而夕设版(用夹板筑的土墙)焉⑦因(依靠)人之力而敝之⑧失其所与(亲附的国家)A.①②③⑧B.①④⑥⑦C.②③④⑤D.⑤⑥⑦⑧5.请你说说下面语句有什么深层含意?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B.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6.“子犯请击之”,句中的“之”,课本注:“指秦军”;本资料注:“指郑国”。

你认为怎样理解才是正确?7.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全不相同的一项是:①国危矣。

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③行李之往来。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⑤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⑥唯君图之。

⑦共其乏困。

⑧是寡国之过也。

A.①②⑤⑦⑧B.②③④⑤⑥C.①②③⑤⑦D.④⑤⑥⑦⑧8.烛之武在说服秦撤军之后,秦“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郑国虽然避免了晋国侵略的灾难,却招致了秦国派来驻军,请问:秦国趁隙而入,这是不是前门拒虎后门进狼?9.请你就独之武的说辞写一则五六百字的短评,可以参考下面的题目,也可以自拟。

烛之武退秦师习题及答案

烛之武退秦师习题及答案

《逐之武退秦师》作业练习一、基础检测1.以下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组是()A.秦军汜(sì)南夜缒(zhuì)而出佚(yì)之狐B.共(gòng)其乏困若不阙(jué)秦许君焦瑕(x i á)C.秦伯说(yuè)杞(qǐ)子、逢孙、杨孙戍( sù)之D.微夫(fū)人之力不及此失其所与(yǔ ),不知(zhì)2、以下句子,加点词讲解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若:若是)以乱易整,不武(取代)B、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因人之力而敝之(损害)C. 共其乏困( 供:供给 )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D. 夫晋,何厌之有 ( 厌:厌烦 )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略微)3、以下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B .行李之来往,共其乏困C.舍郑以为东道主D.敢以烦执事4、以下句子中,与“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的“以为”用法相同的一组是()①吴广以然② 然得而腊之以③ 坐客无不伸,⋯⋯以妙w w w .x k b 1.c o m④ 愚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⑤ 医之好治不病以功A. ①③B.②④C. ③⑤D.②⑤5、以下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是()A. 晋函陵,秦氾南B.秦伯,与人盟C. 失其所与,不知D.行李之来往,共其乏困6、以下句子中“以”字的用法不相同于其余三句的一是()A、以其无礼。

B 、以乱易正,不武。

C、敢以事。

D 、越国以鄙。

7、下面各句句式特点解不正确的一是()A、以其无礼于晋,且于楚也。

(倒装句中的介构后置)B、是寡人之也。

(判断句)C、夫晋,何之有?(前置)D、以乱易正,不武。

(被句)新第一网8、以下各句中加点与“ 之武退秦”中的“退”用法不相同的一是()A. 若不秦,将焉取之B. 越国以鄙C. 若亡而有益于君D.既封9、以下句子中“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是()例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必修1高一语文上册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必修1高一语文上册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必修1高一语文上册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课后练习题(附答案)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 .秦伯说,与郑人盟B .失其所与,不知C .朝济而夕设版焉D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解析:A 项“说”通“悦”;B 项“知”通“智”;D 项“共”通“供”。

答案:C2.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与郑人盟.盟:结盟 B .既东封.郑封:封地 C .是寡人之过.也过:过错 D .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 解析:B 项“封”,把……当成边地。

答案:B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例句: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A .夜.缒而出,见秦伯 B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C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D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解析:C 项与例句中的加点词语都是意动用法。

A 项,夜,名词作状语;B 项,军,名词用作动词;D 项,亡,使动用法。

答案:C4.下列各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是寡人之.过也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B.⎩⎪⎨⎪⎧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敢以.烦执事 C.⎩⎪⎨⎪⎧以其.无礼于晋吾其.还也 D.⎩⎪⎨⎪⎧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解析:D 项,两个“焉”都是句末语气词。

A 项,之:助词,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B 项,以:介词,因为/介词,拿。

C 项,其:代词,代指郑国/语气词,表示商量或希望的语气,可译为“还是”。

答案:D5.下列加点的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B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C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D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解析:A 项,“不能”的古今意思均指不能够。

B 项,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

C 项,行李: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烛之武退秦师》阅读练习及答案4篇

《烛之武退秦师》阅读练习及答案4篇

《烛之武退秦师》阅读练习及答案4篇《烛之武退秦师》阅读练习及答案4篇《烛之武退秦师》阅读练习及答案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而出。

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烛之武退秦师》)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

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

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

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吕祖谦《东莱《左传》博议》)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B. 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C. 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D. 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1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伯,春秋时期的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之一,今天欧洲仍有这样的称谓。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题含解析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题含解析

烛之武退秦师一、文言基础专练1.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失其所与,不知B.秦伯说,与郑人盟C.焉用亡郑以陪邻D.今老矣,无能为也已解析:选 C A 项,“知”通“智”; B 项,“说”通“悦”; D 项,“已”通“矣”。

2.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军.函陵军:驻军B.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C.以乱易.整易:交换D.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恩惠解析:选 C 易:替代。

3. 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焉.用亡郑以陪邻朝济而夕设版焉.B.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庞然.大物C.且.贰于楚也且.君尝为晋君赐矣D.以其无礼于.晋佚之狐言于.郑伯曰解析:选 D A 项,焉:①疑问副词,何;②兼词,在那里。

B 项,然:①转折连词,可是;②词尾,⋯⋯的样子。

C 项,且:①连词,并且;②连词,况且。

D 项,于:都是介词,当“对”讲。

4.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B.子亦有不.利.焉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D.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解析:选 B B 项,古今同义,不好。

A 项,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物品。

C 项,古义,那个人,指秦穆公;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D 项,古义,在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

5.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A.且贰.于楚也B.晋军函陵,秦军.氾南C.朝济而夕.设版焉D.越国以鄙远.解析:选 C A 项,数词活用作动词,从属二主; B 项,名词活用作动词,驻军;C项,与例句相同,均为名词作状语; D 项,形容词用作名词。

6. 对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封爵,侯、伯是其中爵位。

B.“吾不能早用子”中,“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及答案精编版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及答案精编版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及答案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烛之武退秦师》练习一、选择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秦军汜.(fàn)南佚.(yì)之狐夜缒.(zhuì)而出B.越国以鄙.(bǐ)远君之薄.(bó)也共.(gōng)其乏困C.朝济.(jì)而夕设版焉秦伯说.(yuè)失其所与.(yǔ)D.若不阙.(jué)秦,将焉取之使杞子、逢.(páng)孙、杨孙戍之2.下列句子,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夜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而出B.越国以鄙(边邑)远C.行李之往来,共(同“供”,供给)其乏困D.阙(损害)秦以利晋,唯君图之3.选出有两个通假字的一项A.①无能为也已②且贰于楚也③且君尝为晋君赐矣B.①共其乏困②因人之力而敝之③何厌之有C.①秦伯说②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D.①敢以烦执事②焉用亡郑以陪邻③失其所与,不知4.下列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C.以其无礼..之力不及此..于晋,且贰于楚也 D.微夫人5.“以为”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君亦无所害B.或以为死,或以为亡C.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D.以为得之矣6.下列加点词语没有活用的一项A.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B.越国以鄙.远C.既东.封郑 D.郑既知亡.矣7.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与例句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完全相同的一项例:晋军.函陵A.秦伯说,与郑人盟. B.因人之力而敝.之C.朝.济而夕设版焉 D.既东封.郑8.下列成语中“济”的意思与“朝济而夕设版焉”的“济”相同的一项是A.缓不济.急 B.同舟共济. C.假公济.私 D.无济.无事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以其无礼于.晋吾祖死于.是B.以.其无礼于晋扶苏以.数谏故C.许.之高可二黍许.D.吾其.还也吾视其.辙乱10.选出加点词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A.以其无礼于.晋佚之狐言于.郑伯曰B.臣之.壮也,犹不如人行李之.往来C.越国以.鄙远焉用亡郑以.陪邻D.朝济而夕设版焉.焉.用亡郑以陪邻11.下列各项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B.何厌之有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D.以其无礼于晋12. 下列几项中,不是烛之武说服秦王退兵理由的一项是()A. 郑是小国,对秦无多大用处B. 亡郑对秦有害而无益C. 放过郑国对秦有益而无害D. 晋忘恩负义、贪得无厌,必将犯秦13. 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 烛之武从秦国的立场上劝说秦伯退兵。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题及答案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题及答案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题一。

基础练习1.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夫晋,何厌.之有?(讨厌)B. 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C.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供给)D.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撤走)2.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吾不能早用子.(古代对人的尊称)B. 夜.缒而出(在夜里)C.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只有)D. 吾其.还也(表示商量语气,还是)3.下面关于“微”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则名微.而众寡(细小,轻微)B. 微.闻鼠有作作索索(暗暗地)C.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略微,稍微)D.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没有)4. 下面关于“之”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辍耕之.垄上(动词,往,到)B.是寡人之.过也(结构助词,的)C.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结构助词,的)D.何厌之.有?(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B.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C.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D.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二。

课内练习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6~10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6.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夜缒.而出缒: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下来B. 敢以烦执事..执事:办事的官吏C.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行李:出使的人携带的物品D.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阙:使……缺,损害7.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对其判断正确的一项是()越国以.鄙远既东封.郑敢以.烦执事又欲肆其西封.A. 两个“以”相同,两个“封”不同B. 两个“以”不同,两个“封”不同C. 两个“以”相同,两个“封”相同D. 两个“以”不同,两个“封”相同8. 对“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 越过晋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国君知道那是很困难B. 越过晋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国君知道那是很困难C. 越过秦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晋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那是很困难的D. 越过秦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晋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那是很困难的9. 对烛之武这个人物性格的分析评价,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怀才不遇,牢骚满腹②能言善辩,智能过人③深明大义,顾全大局④巧舌如簧,挑拨离间⑤无中生有,拨弄是非A. ①③B. ②③C. ②④D. ③⑤10. 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句是()A. 烛之武“夜缒而出”,说明当时郑国的情况十分危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常识
《左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名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相传为春秋末年__国史官________所著。

记载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篇优秀的______.
字音
1.秦军氾南:氾
2.佚之狐:佚
3.夜缒而出:缒
4.君之薄也:薄
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为
6.共其乏困:共
7.且君尝为晋君赐矣:为
8.夫晋:夫
9. 阙秦:阙
10.秦伯说:‘说
11.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杞逢
1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
13.失其所与,不知:知
重要虚词
1、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
②敢以烦执事
③越国以鄙远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⑥以乱易整
⑦阙秦以利晋
2、而
①今急而求子
②夜缒而出
③朝济而夕设版焉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
3、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4、其
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③失其所与,不知
④吾其还也
5、之
①公从之
②是寡人之过也
③行李之往来
④何厌之有
⑤邻之厚,君之薄也
⑥因人之力而敝之
词类活用
1烛之武退秦师
2晋军函陵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4邻之厚,君之薄也
5越国以鄙远
6朝济而夕设版焉
7与郑人盟
8因人之力而敝之
9共其乏困
10阙秦以利晋
11且贰于楚也
12夜缒而出
1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14君亦无所害
15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16若不阙秦)
通假字
1.无能为也已
2.共其乏困
3.秦伯说
4.失其所与,不知
5.夫晋,何厌之有
古今异义
①行李之往来古义今义
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今义
古义今义
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今义
④亦去之古义今义
⑤敢以烦执事古义今义
⑥共其乏困古义今义
省略句
1.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省略句
2.(烛之武)辞曰省略句
3.(烛之武)许之省略句
4.敢以(之)烦执事省略句
5.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省略句
6.(晋)许君焦、瑕省略句
7.阙秦以利(于)晋省略句
判断句
1.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
2.邻之厚,君之薄也判断句
3.以乱易整,不武判断句
4.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判断句
5失之所与,不知判断句
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应为“以其于晋无礼,且于楚贰也”
2.佚之狐言于郑伯曰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应为“佚之狐于郑伯言曰”状语后置句。

言于:对……说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应为“若亡郑而于君有益”
宾语前置
1.夫晋,何厌之有?即“有何厌”,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译文:晋国,哪会有满足的时候呢?
所字结构
1. 失其所与,不知所字结构(所字后接动词,相当于一个名词)
百度百科整理的
答案
文学常识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四五十年间的事情,也是优秀的散文。

字音
1.秦军氾南:氾,fàn;
2.佚之狐:佚,yì;
3.夜缒而出:缒,zhuì;
4.君之薄也:薄,bó;
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为,wéi;
6.共其乏困:共,gōng;
7.且君尝为晋君赐矣:为,wéi;
8.夫晋:夫,fú(译为‘那,表示远指的指示代词’);
9.阙秦:quē ;(也有标注jué,高中教材上标为que);
10.秦伯说:‘说’通‘悦’,yuè;
11.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杞,qǐ,逢,páng;
1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fú;
13.失其所与,不知:知,zhì。

重要虚词
1、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
②敢以烦执事(拿,来,介词)
③越国以鄙远(表顺承,连词)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表顺承,连词)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
⑥以乱易整(用)
⑦阙秦以利晋(用来)
2、而
①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顺承)
②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
③朝济而夕设版焉(表转折,连词)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表转折,连词)
3、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表陈述)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为什么)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在那里)
4、其
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代词,指代“使者”)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代词,指代“那件事”)
③失其所与,不知(代词,自己的)
④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
5、之
①公从之(代词,代佚之狐的建议)
②是寡人之过也(的)
③行李之往来(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④何厌之有(宾语前置,有何厌之)
⑤邻之厚,君之薄也(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⑥因人之力而敝之(结构助词“的”)
词类活用
1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退却)
2晋军函陵(名词作动词,军是驻扎的意思,同下文“秦军”)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动词使动用法,使......灭亡)
4邻之厚,君之薄也(“厚”“薄”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厚,变雄厚;薄,变薄弱)
5越国以鄙远(鄙,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指郑国)
6朝济而夕设版焉(“朝”、“夕”,名词活用作状语朝,在早上;夕,在晚上)
7与郑人盟(名词活用作动词,结盟)
8因人之力而敝之(形容词做动词,损害)
9共其乏困(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缺少的东西)
10阙秦以利晋(使动用法.使.....获利)
11且贰于楚也(数词活用做动词,从属二主)
12夜缒而出(名词做状语;在夜晚)
1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名词作动词,使动用法,使......成为疆界)
14君亦无所害(动词用作名词,害处)
15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动词用作名词,恩惠,好处)
16若不阙秦(jué使动用法,使……减少)
通假字
1.无能为也已(已,同“矣”,了)
2.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3.秦伯说(说,通“悦”,赞同,高兴)
4.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5.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知足,满足)
古今异义
①行李之往来(行李,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
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泛指接待宴客的主人)
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夫人,古义:那人;今义:一般人的妻子)
④亦去之(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
⑤敢以烦执事(执事,古义:办事的官吏,这里是对对方的敬称;今义:掌管某项工作的人)
⑥共其乏困(乏困,古义:指缺乏的东西。

今义:指精神或身体劳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