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中词类活用现象

合集下载

京翰教育名师文言文知识点总结《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人称代词郑文公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秦国。。。

京翰教育名师文言文知识点总结《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人称代词郑文公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秦国。。。

京翰教育名师文言文知识点总结《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一.一词多义“之”①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②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③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④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⑥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以”“而”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②敢以烦执事(介词,拿)③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④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转折)⑤以乱易整,不武(介词,拿、用)“焉”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③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④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其”①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②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③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注:思考练习三中“若、说、辞、鄙、微”自己整理到积累本上。

二.通假字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③秦伯说(同“悦”)④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三.词类活用①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②既东封郑(封,疆界。

这里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③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⑤越国以鄙远(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用法,使……灭亡)⑦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撤兵)四.古今异义①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②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五.特殊句式(1)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A.以其无礼于晋 B.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C.佚之狐言于郑伯(2)省略句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省略介词“于”)B.(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省略主语)C.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以之)(3)宾语前置夫晋,何厌之有(“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小结一、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整理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整理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整理一、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4.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

)5.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二、古今异义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使者,出使的人;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那个人;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三、词类活用(例句)(一)名词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夜.,缒而出(表时间,在晚上)②朝.济而夕.设版焉(表时间,在早上,在晚上)③既东.封郑(表处所,在东边)2.名词作动词①晋军.函陵/ 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②既东封.郑(封:名作动,把……作为疆界)③越国以鄙.远(鄙:名作动,把……当作边邑)3.名词的使动与意动①阙秦以利.晋(利:名词作使动,使……得利)(二)动词的活用1.动词作名词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动词作名词,恩惠)2.动词的使动①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使……灭亡)②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退却(撤兵))(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①越国以鄙远.(远,远地)②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2.形容词作动词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邻之厚.,君之薄.也(厚,变雄厚;薄,变薄弱)(四)数词活用且贰.于楚也(数词“贰”活用为动词,从属二主)四、重要虚词1.以①以其无礼于晋(连词,因为)②敢以烦执事(介词,拿,用)③越国以鄙远(连词,表目的,来)④焉用亡郑以陪邻?(连词,表目的,来)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介词,把)⑥以乱易整(介词,拿,用)2.而①今急而求子(连词,表承接,才)②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③朝济而夕设版焉(连词,表承接)3.焉①子亦有不利焉。

(句末语气词,啊)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代词,怎么)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④朝济而夕设版焉(句末语气词)4.其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代词,指代“行李”)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代词,指代“那件事”)③失其所与,不知(代词,自己的)④吾其还也(语气词,还是,表商量)5.之①子犯请击之(代词,他们,指秦军)②是寡人之过也(结构助词,的)③臣之壮也(主谓间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④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⑤辍耕之垄上(动词,往、到)⑦邻之厚,君之薄也(主谓间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⑧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结构助词,的)⑨因人之力而弊之(结构助词,的/代词,他)五、特殊句式(一)判断句1.是寡人之过也(用“也”表判断)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失其所与,不知/ 以乱易整,不武(通过语意直接表判断)(二)倒装句1.宾语前置句夫晋,何厌之有(“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正常语序:有何厌)2.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①以其无礼于晋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③佚之狐言于郑伯(三)省略句1.省主语①(晋惠公)许君焦、瑕②(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③(烛之武)夜,缒而出④(烛之武)许之2.省宾语①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指灭郑之事或退兵之事)②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之:指郑国)3.省介词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省略介词“于”)六、重要实词1. 辞曰:“臣之壮也,;……”(辞:推辞)2. 犹不如人(犹:尚且)3.且君尝为晋军赐矣(为:给予)4.朝济而夕设版焉(版:筑土墙用的夹板)5.又欲肆其西封(肆:扩张、延伸)6.不阙秦(阙:侵损)7.惟君图之(句首语气词,表示希望)8.乃还(于是撤军)9.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假如没有)10.因人之力而敝之(因:依靠;敝,损害)11.失其所与,不知(与:结交,亲附)12.亦去之(去:离开)。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分类梳理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分类梳理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分类梳理一.一词多义1、“之”:1、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②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③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④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⑥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2、“以”“而”: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②敢以烦执事(介词,拿)③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④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转折)⑤以乱易整,不武(介词,拿、用)3、“ “焉”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③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④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4、“其”①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②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③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二.通假字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③秦伯说(同“悦”)④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三.词类活用①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②既东封郑(封,疆界。

这里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③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⑤越国以鄙远(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用法,使……灭亡)⑦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撤兵)四.古今异义①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②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五.特殊句式1、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A.以其无礼于晋B.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C.佚之狐言于郑伯2、省略句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 (省略介词“于”)B.(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省略主语)C.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以之)3、宾语前置夫晋,何厌之有(“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烛之武退秦师》词类活用

《烛之武退秦师》词类活用

《烛之武退秦师》词类活用
【晋军函陵】
一般“军”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驻军
【越国以鄙远】
一般“远”是形容词,在此活用为名词:远地、远方
【且贰于楚也】
一般“贰”是数词,在此活用为动词:从属二主
【若不阙秦】
一般“阙”是动词,在此为动词的使动用法:意为使……削减
【夜缒而出】
一般“缒”是名词,作动词谓语“缒”的状语:“在晚上”、“当晚”
【朝济而夕设版焉】
一般“济”“夕”是名词,在此分别作动词谓语“济、“设”的状语:表时间,“在早上”、“到黄昏”
【烛之武退秦师】
一般“退”是动词。

在此是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却
【既东封郑】
一般“封”是名词,在此是名词的使用动用法:使……成
为边界
【阙秦以利晋】
一般“利”是名词,在此是名词的使用动用法:使……得利
【唯君图之】
一般“图”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计划,考虑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一般“东”“西”是名词,在此活用为状语:在东边;在西边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一般“赐”是动词,在此活用为名词:恩惠,好处
【共其乏困】。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总结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总结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总结(一)通假字1.失其所与,不知。

智=明智2. 秦伯说,与郑人盟。

悦=高兴3.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供= 供给提供4 无能为也已矣=了5. 何厌之有餍=满足(二)生字(一)古今异义词:1.(行李)之往来:古:出使的人今:出门所带的物品。

2. 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请客的主人。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那个人今:正式场合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4.亦(去)之:古:离开今:前往(二)词类活用1. 晋(军)函陵,秦(军)泛南( 驻军名-动)翻译:规律:一句话中没有动词,需要把连续的名词其中一个活用为动词,翻译方法:相关的动作。

1.例如:两个名词连用,或名词和代词连用,它们如果不是并列关系或修饰关系,那么其中必有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①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寡人之于国也》)②舍.相如广成传舍。

(《廉颇蔺相如列传》)③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游褒禅山记》)④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⑤沛公军.霸上。

(《鸿门宴》)⑥籍.吏民,封府库。

(《鸿门宴》)2.与郑人(盟) (结盟名-动)名词作状语:3. (朝)济而(夕)设版焉(在早晨,在晚上,名词作状语)4.(夜)缒而出(在夜里,在晚上,名词作状语)规律:名词作状语的规律文言文中,名词如果用在谓语前,又不作主语,则活用为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状态、凭借、趋向等。

名词作状语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 、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译时用“在……”的形式。

例:①朝济而夕设版焉。

“朝、夕”作动词“济、设”的状语,译为“在早上、在晚上”。

②夜缒而出。

“夜”作动词“缒”的状语,译为“在夜里”。

③时天下承平日久。

“时”作整句的时间状语,译为“在当时”。

2 、表示动作、行为在时间上的经常性、持续性,译为“每、一天天地”等。

例:①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日、月”作动词“削、割”的状语,译为“一天天地、一月月地”。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必修一《沁园春*长沙》1、粪土当年万户侯(意动用法,视……为粪土)2、湘江北去(名词用作状语,向北)《烛之武退秦师》1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退却)2晋军函陵(名词作动词,军是驻扎的意思,同下文“秦军”)3夜缒而出(名词做状语,在夜晚;名词做动词,由城上以绳索垂至平地,缘之而下)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动词使动用法,使......灭亡)5越国以鄙远(鄙,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指郑国)6邻之厚,君之薄也(“厚”“薄”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厚,变雄厚;薄,变薄弱)7共其乏困(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缺少的东西)8君亦无所害(动词用作名词,害处)9朝济而夕设版焉(“朝”、“夕”,名词活用作状语朝,在早上;夕,在晚上)10既东封郑,(名词作状语,向东;名词作动词,使动用法,使......成为疆界)11又欲肆其西封(肆:形容词用作动词,扩张,延伸)12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动词用作名词,恩惠,好处)13若不阙秦(quē使动用法,使……减少)14阙秦以利晋(使动用法.使.....获利)15因人之力而敝之(形容词作动词,损害)《荆轲刺秦王》1.【北】进兵北略地:名词作状语,向北2.【旦暮】秦兵旦暮渡易水:名词作状语,早晚3.【私】丹不忍以己之私:形容词用作名词,私心4.【前】樊於期乃前曰: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又前而为歌曰: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左右既前:走上前5.【函】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名词用作状语,用匣子6.【远】其人居远未来: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7.【祖】至易水上,既祖,取道:名词用作动词,出行前祭路神8.【白衣冠】皆白衣冠以送之:名词用作动词,白衣冠,穿白色的衣服,戴白色的帽子9.【涕】士皆垂泪涕泣:名词用作动词,哭10.【上】发尽上指冠:名词作状语,向上非有诏不得上:方位名词用作动词,上前11.【迟】顷之未发,太子迟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迟12.【厚】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名词用作状语,用厚礼13.【朝服】(秦王)乃朝服:名词用作动词,穿上上朝的礼服14.【使】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动词用作名词,使者。

高三语文《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梳理

高三语文《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梳理

高三语文《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梳理此文记述的是秦晋联合攻打郑国之前开展的一场外交斗争,烛之武以一己之力,凭借对时局的洞若观火和过人的辩才,终于使郑国免于灭亡,其临危不惧、解除国难的精神以及能言善辩的杰出外交才能,为人赞叹。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三语文《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梳理,希望大家喜欢!高三语文《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梳理一(一)名词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夜缒而出 (表时间,在晚上)②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时间,在早上,在晚上)③既东封郑 (表处所,在东边)2.名词作动词①晋军函陵 / 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②与郑人盟 (名词作动词,结盟、订立同盟)3.名词的使动与意动①既东封郑(封:疆界。

名作使动,使……成为疆界)②阙秦以利晋(利:利益、好处。

名词作使动,使……得利)③越国以鄙远(鄙:边邑。

名词作意动,把……当作边邑)(二)动词的活用1.动词作名词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动词作名词,恩惠)2.动词的.使动①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使……灭亡)③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退却(撤兵))(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①越国以鄙远(远,远地)②臣之壮也(壮,壮年人)③今老矣(老,老年人)④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2.形容词作动词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邻之厚,君之薄也(厚,变雄厚;薄,变薄弱) (四)数词活用且贰于楚也(数词“贰”活用为动词,从属二主)高三语文《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梳理二一、重点词语解释1、今老矣,无能为也己(为:做)2、吾不能早用子(子:古代对人的尊称)3、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版:筑土墙用的夹版)4、将焉取之(焉:哪里)5、焉用亡郑以陪邻(焉:何)6、因人之力而敝之(敝:损害)二、本文出现的通假字1、今老矣,无为也已(已:矣)2、共其乏困(共:供)3、秦伯说(说:悦)4、失其所与,不知(知:智)三、一词多义1、若: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好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如果,假如)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你)2、说: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陈说)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杂说,一种文体) 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3、辞: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停数日,辞去(告别)不辞劳苦(推托)4、鄙: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边远的地方)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把……当作边境)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见识少,眼光短)5、微:则名微而众寡(细小轻微)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暗暗地)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稍微,略微)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不是,没有)6、之:辍耕之垄上(走,往)子犯请击之(他,代秦师)是寡人之过也(的)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助词,不译)四、词类活用1、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军:名作动,驻扎)2、越国以鄙远(鄙:名作动,把……当作是边邑)3、既东封郑(东:名作状,向东)4、夜缒而出(夜:名作状,在夜里)5、若不阙秦(阙:使动,使……减少,削减,侵损)6、邻之厚,君之薄也(厚:形作动,增加;薄:形作动,削弱)五、古今异义词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道主:古:东边道路上的主人。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归纳整理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归纳整理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归纳整理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归纳整理一、通假字1.“已”通“矣”,表示了语气。

2.“共”通“供”,表示供给。

3.“厌”通“餍”,表示满足。

4.“阙”通“缺”,表示侵损、削减。

5.“说”通“悦”,表示高兴。

6.“知”通“智”,表示明智。

二、古今异义1.“贰”古时表示从属二主的动词,现在则是表示数字二的数词。

2.“东道主”古时是指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现在则是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3.“行李”古时是指使者携带的物品,现在则是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4.“夫人”古时是指那个人,现在则是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三、词类活用(例句)1.名词活用①“夜缒而出”中,“夜”作时间状语表示在晚上。

②“朝济而夕设版焉”中,“朝”和“夕”作时间状语表示在早上和晚上。

③“既东封郑”中,“东”作处所状语表示在东边。

2.名词作动词①“晋军函陵/秦军汜南”中,“函陵”和“XXX”作动词表示驻扎。

②“与XXX”中,“盟”作动词表示结盟、订立同盟。

3.名词的使动与意动①“既东封郑”中,“封”作使动,使成为疆界。

②“XXX”中,“利”作使动,使得利。

③“越国以鄙远”中,“鄙”作意动,把当作边邑。

四、一词多义1.“贰”①数字二。

②副职。

③不专一。

④离心,背叛。

⑤再,重复。

⑥从属二主。

2.“鄙”既可以作形容词表示远地、壮年人、老年人、缺少的东西,也可以作动词表示损害。

1.边远的地方,如《为学》中所说:“蜀之鄙有二僧。

”而在本文中,“越国以鄙远”也是如此。

2.普通、简陋,如《左传·庄公十年》中所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许可、同意,如现代汉语中的用法。

也可以表示同意、赞同,如《愚公移山》中的“杂然相许。

”此外,还可以表示约数(如《小石潭记》中的“潭中鱼可百许头。

”)或者指代某个地方或人(如XXX的《五柳先生传》中的“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

4.阙有多种含义,可以指古代宫殿前两边的高建筑物,也可以指城楼或皇宫,引申为朝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烛之武退秦师》中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可以分为三大类即名词活用,动词活用和形容词活用。

名词活用分为:名词作动词,名词使动用法,名词意动用法,名词为动用法,名词作状语;
动词活用分为:动词作名词,动词做状语,动词使动用法,动词意动用法,动词为动用法;
形容词活用分为:形容词使动用法,形容词意动用法,形容词作名词。

还有一个小类是数词活用为动词。

《烛之武退秦师》中出现了以下几种类型。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①晋军函陵中的“军”,名词活用作动词,驻扎
②与郑人盟中的“盟”,名词活用作动词,订立盟约
③唯君图之中的“图”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计划,考虑。

这是名词活用为一般的行为动词,是将名词所具有的形象赋予给了句子的行为和动作,使动作带有形象的特点,这里的“军”“盟”“图”就有这样的特点。

二、名词的使动用法。

阙秦以利晋中的“利”,名词的使动用法,使…得到好处。

其特点是被活用的词语一般情况下本来是不带宾语的,但活用后带上了宾语,并且这个动词临时带上了致使意义,表示主语致使宾语具备这个活用的词语的特征,这里的“利”就是这样的。

三、名词的意动用法。

越国以鄙远中“鄙”,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作为边疆,把…作为边境。

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做这个用作意动的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这里的“鄙”就是这种用法。

四、名词作状语。

①既东封郑中的“东”,名词作状语,在东边
②夜缒而出中的“夜”是名词,作动词谓语“缒”的状语“在晚上”、“当晚”
③朝济而夕设版焉中的“朝”“夕”是名词,在此分别作动词谓语“济、“设”的状语表时间,“在早上”、“到黄昏”。

“东”是方位名词用做状语,“夜”“朝”“夕”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工具或依据。

五、动词活用为名词。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中的“赐”是动词,在此活用为名词恩惠,好处。

六、动词的使动用法。

①烛之武退秦师中的“退”,使动用法,使……撤兵
②既东封郑中的“封”,使动用法,使…成为边疆
③若不阙秦中的“阙”,动词使动用法,使……削弱
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中的“亡”,动词使动用法,使…灭亡。

动词的使动用法是指在某些特殊的句子或者分句中,主语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致使该动作的致使者,施行这一动作的是宾语,整个句子表示“主语所代表的人物使宾语所代表的人物施行这个动作”。

这里的“退”“封”“阙”“亡”就是这种用法。

七、形容词用作名词
①越国以鄙远中的“远”,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偏远的地方
②共其乏困中的“乏困”,形容词作名词,缺少的东西。

还有一个小类数词活用为动词。

且贰于楚也中的“贰”是数词,在此活用为动词,从属二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