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长江和黄河
第05课 黄河颂(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5课黄河颂教学目标:1.感受黄河的形象与魅力,领悟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2.揣摩文章中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会做批注,提升学生欣赏品位。
3.了解诗歌的抒情方式,体会直接抒情的效果,体会强烈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1.感受黄河的形象与魅力,领悟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2.揣摩文章中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体会强烈的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1.学会做批注,提升学生欣赏品位。
2.了解诗歌的抒情方式,体会直接抒情的效果。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单元提示语家国情怀,是人类共有的一种朴素[pǔ sù]情感,它意味着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热爱家乡的土地人民,愿意为保家卫国奉献自己的一切……它是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凝聚[níng jù]力。
这个单元所选的都是表现家国情怀的作品,能够激发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本单元继续学习精读,应注重涵泳[hán yǒng]品味,尽量把自己“浸泡”在作品的氛围[fēn wéi]之中,调动起体验与想象。
要把握课文的抒情方式,体会作品的情境,感受作者的情怀。
还要学习做批注,记下自己的点滴体会。
2.“黄河”诗句黄河孕育了华夏五千年文明,书写了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是我们祖国伟大的母亲河!黄河以它雄浑的气魄、高远的形象入诗入画入曲,诸多文人雅士看到黄河激情满怀,或高声赞叹着黄河,深情歌唱着黄河,竭力描绘着黄河。
从你积累的古诗句中,说一说有哪些关于“黄河”的古诗句。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刘禹锡《浪淘沙》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
——杜甫《黄河二首》今天我们要体会吟诵的就是一篇赞颂黄河英雄气概的诗歌——《黄河颂》。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5课《黄河颂》课件(共31页)

检测小结
2、“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一句中“民族精神” 指?
坚韧顽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思考
今天学这首诗有什么现实意义?
这首诗的结构
序曲:赞美黄河伟大坚强
望黄河
黄 主体
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
河
颂黄河 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
颂
黄河激励着中华民族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整体感知
抓住“颂”字,表达了对黄河的热爱和歌颂
歌颂黄河的英雄气魄及其所表现的我们伟大而又坚 强的民族精神,作用是引出下文的颂歌。
思考
✓ 1、歌词部分并没有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 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这一部分,应 该是哪个字?统领到哪?这些句子对黄河进行了一番描 绘,你认为是从哪些角度写的,表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
注意字音
读准下面加横线的字音:
澎湃( péng
)( pài )
气魄( pò
) 高山之巅( diān )
狂澜( 流( zhuó ) 屏障( zhàng )
朗读
《黄河颂》 作者:光未然 啊,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现/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又坚强! 这里,我们/向着黄河, 唱出/我们的赞歌。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借对黄河的描绘、 歌颂,表达对民族 精神的赞颂之情
尾声: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
延伸拓展
有关黄河的诗句
初中黄河长江教案

初中黄河长江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河与长江的基本情况,包括发源地、流经省份、流域特点等。
2. 培养学生对我国母亲河的热爱之情,提高环保意识。
3. 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了解黄河与长江的不同之处。
教学重点:黄河与长江的基本情况、流域特点及不同之处。
教学难点:黄河与长江的不同之处。
教学准备:课件、地图、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利用课件展示黄河与长江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这两条河流有什么了解?2. 学生分享自己的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课题:黄河与长江——母亲河的奇迹。
二、自主学习1. 学生根据课前预习,结合地图,自主学习黄河与长江的发源地、流经省份、流域特点等基本知识。
2. 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补充讲解。
三、对比分析1. 学生分组讨论,对比分析黄河与长江的不同之处。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拓展1. 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黄河与长江对我国的影响。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情感升华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作为我国的母亲河,黄河与长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总结并强调保护母亲河的重要性。
六、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总结成果,教师点评并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了解了黄河与长江的不同之处,培养了学生对母亲河的热爱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通过课堂拓展,使学生认识到黄河与长江对我国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七年级地理黄河长江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黄河长江知识点地理学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科,涉及到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在七年级的地理课中,黄河长江是必学的内容。
本文将围绕黄河长江知识点,进行系统的介绍,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学习方法。
一、黄河和长江的基本概述黄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也是中国的母亲河之一。
它的发源地在青藏高原,全长约为5464公里。
黄河流域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农业区域之一,也是中华文明发源地之一。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全长约6300公里,发源于川藏高原,流经中国的横跨11个省市。
长江是中国最重要的水路运输干线,也是中国南方的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
二、黄河长江的地理位置和特点1. 黄河地理位置和特点:黄河位于中国的北部,流经黄土高原和平原区域。
它是中国最大的沙区,也是黄河流域的重要农业区域。
黄河沿岸建有许多历史遗迹和文化景点,如:壶口瀑布、颐和园、皇家园林等。
2. 长江地理位置和特点:长江位于中国的南部,从川藏高原开始流动,并最终注入东海。
它是中国的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内河之一。
长江沿岸建有许多著名的城市和景点,如:三峡大坝、重庆辣子鸡、上海外滩等。
三、黄河长江的水文特征1. 黄河的水文特征:黄河水位波动大,水流湍急,蓄水能力弱。
在夏季,雨水充沛,河水增加,如不加以控制,很容易发生洪灾。
而在冬季,由于降水量较少,黄河的河段经常会出现断流的现象。
2. 长江的水文特征:长江水流湍急,流速快,水位波动较小。
由于长江沿岸山峦众多,在降雨季节,河水大量增多,但长江拥有非常强的蓄水能力和调节能力,因此不会发生严重的洪灾。
四、黄河长江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1. 黄河的自然环境:黄河的自然环境受到严重破坏,河道淤积,河水污染严重。
这对母亲河的周边环境和生态系统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2. 长江的自然环境:长江的自然环境比黄河要好,拥有着许多自然生态保护区,生态系统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但是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长江沿岸也存在着一些污染问题。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黄河颂》,课文详解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黄河颂》,课文详解梳理运用作者与背景《黄河颂》光未然(1913~2002),原名张光年,湖北光化县(今老河口市)人。
中共党员。
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而广为传唱。
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
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是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
《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本文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第二部《黄河颂》。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学者、诗人。
1918年与陈独秀创办《每周评论》,并参与《新青年》的编辑工作,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传播,宣传反帝爱国思想,成为五四运动的领袖之一。
1920年在北京成立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1927年4月28日,被奉系军阀张作霖杀害于北京。
著作有《守常文集》《李大钊选集》等。
他的诗文被鲁迅先生誉为“革命史上的丰碑”。
这篇杂文写于20世纪20年代,五四运动的高潮已经过去,封建军阀与帝国主义相勾结,加紧了对中国人民的压迫和对新文化运动的破坏,社会黑暗到了极点。
中华民族真如“大病初愈的病人”,千疮百孔,步履维艰。
五四运动期间一度觉醒的一部分知识分子又陷于迷惘之中,走到了十字路口。
他们有一腔爱国热血,却看不到中国的希望,不知所措地叹息、彷徨。
李大钊等革命先驱者则已找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之光,已经全身心地投入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之中。
初中地理黄河长江教案

初中地理黄河长江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长江与黄河的地理分布、流域特点、水文特征等基本知识;能够通过地图等资料,分析比较两条河流的异同。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阅读、资料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河流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人类活动与河流环境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1. 长江与黄河的地理分布、流域特点、水文特征。
2. 比较长江与黄河在不同河段的自然特征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难点】1. 长江与黄河的水文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2. 长江与黄河的开发与治理。
【教学准备】1. 地图:长江与黄河流域图、中国地形图。
2. 资料:长江与黄河的治理、开发案例及相关数据。
3.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白板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通过展示长江与黄河的流域图,引导学生观察两条河流的分布情况。
2. 提问:同学们对长江与黄河有哪些了解?今天我们将深入学习长江与黄河的地理特征。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长江与黄河的地理分布、流域特点、水文特征。
2. 学生结合地图,分析长江与黄河在不同河段的自然特征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讲解长江与黄河的地理分布、流域特点、水文特征,引导学生理解记忆。
2. 分析比较长江与黄河在不同河段的自然特征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如上游的水能资源开发、中游的治理沙漠化、下游的防洪等。
四、小组讨论(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长江与黄河的开发与治理,分享各自的看法。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师生共同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长江与黄河的重要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2.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认为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利用长江与黄河的资源?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请学生绘制长江与黄河流域图,标注两条河流的主要特点。
第二章第三节长江

第二单元第5课长江【学习目标】1.记住长江的源地、入海口、长度、流域面积和年径流量,知道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流量最大的河流,是我国第一大河。
2.了解长江流经的省、市、自治区。
3.记住长江的主要支流。
4.能读图分析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
5.分析长江优越的航运条件,理解长江航运的开发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性。
6.了解长江水能资源的分布、开发、利用的现状和前景。
7.了解长江洪涝灾害的严重性,提出治理洪水的措施。
【导入新课】古老的中国有两条河,那就是长江和黄河,正是有了长江和黄河,才有了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正是有了长江和黄河,古老的神州大地才生机盎然。
今天,我们先来领略一下中华第一条大河“长江”的风采。
【自学提纲】一、我国第一大河:1、自主学习学习提示:请阅读课本40页的表格内容,归结下面几个问题:(1)我国长度最长的河流是。
(2)我国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是。
(3)我国年径流量最大的河流是。
(4)综合以上可知,长江是中国第大河。
2、小组探究学习提示:阅读以下材料与P40图2.16,分组讨论探究下列问题:【材料】长江的发源地是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峰,海拔6621米,这里白雪皑皑,冰川广布,雪山和冰川的滴滴融水,构成了华夏第一条大河的发源地,所以说:“你从雪山走来”;长江最终汇入了我国东部的四大临海之一——东海,所以说:“你向东海奔去”,可见,歌词的写作都是以科学为依据的。
(1)长江发源于山脉,向方向注入海。
(2)长江流经的省市有个,分别是:、、、、、、、、、、。
(3)长江自西向东穿过的地形区是、、、、、。
3、交流展示学习提示:阅读P40图2.16,比比谁知道的多?记住的快?(1)在图上指出长江的主要支流有哪些?提示:北部支流:雅砻江、大渡河、岷江、嘉陵江和汉江;南部支流:乌江、湘江和赣江。
(2)在图上指出长江流域的主要湖泊有哪些?提示:有湖南省的湖、江西省的湖和江苏省的湖等。
(3)在图上指出长江上、中、下游是如何划分的?提示:宜昌在省,湖口在省,这两个城市分别是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
人教版音乐六年级下册 5-6黄河与长江

长江源头——沱沱河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是不是认识到我们祖国的 母亲河是多么的伟大呢,课下你们还可以继续 去了解。
5.6黄河与长江
黄河
长江
唐代大诗人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不过我们知道,说黄河水来自天上,自然是诗人的想象力 的浪漫。其实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
长江发源于“世界屋脊”—— 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 冬峰西南侧。干流流经青海省、 西藏自治区、四川省、云南省、 重庆市、湖北省、湖南省、江 西省、安徽省、江苏省、上海 市共11个省级行政区(八省二 市一区),于崇明岛以东注入东 海,全长6397公里,在世界大河 中长度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和 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居世界第 三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经地形
流经省区
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四 青海省、四川省、甘肃省、宁 川省、云南省、重庆市、 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 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 陕西省、山西省、河南省、山 安徽省、江苏省、上海市。 东省。共9个省级行政区划 共11个省级行政区划
上、中游分界点:河口(内 蒙古) 上、中、 中、下游分界点:孟津(河 下游的划 南省) 分点及特 上游特点:水能资源丰富 点 ;中游特点:水土流失严 重,河水含沙量大;下游 特点:“地上河”。 主要支流 上游:湟水、洮河; 中游:渭河、汾河
减慢),携带泥沙沉积下来,使河床逐渐_______。
答案:地上河 减慢 抬高
(3)实验探究: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的关系。观察下图,甲、乙、 丙中沙土最多的是________。结论:同等降雨量,同等坡度, 植被越繁茂,水土流失越____。因此,为了保持水土,可采取 的生态建设措施是________。
答案:丙
1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见下表 2010年8月位于长江上游白龙江畔的甘肃省舟曲县发生了 特大泥石流。 上世纪50年代,舟曲县城周边(即这次发生泥石流的地方) 还是茂盛的森林,后来被砍伐光了。 …… 上世纪70年代后该地区曾植树造林,但一直只种不管, 所以至今山上还是光秃秃的。
(1)数据分析:根据表格,黄河流经________游黄土高原,含沙
量明显增加。原因是黄土高原土层________(疏松或坚实),
植被________,一遇暴雨,大量泥沙与雨水一起汇入黄河。 答案:中 疏松 破坏严重 ”之称。原因是黄河进入
(2)实地考察:黄河下游素有“
下游平原,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河水流速_______(加快或
分析:第(1)题考查长江上中下游的分段及中游的特点的知识; 第(2)题既考查了长江中下游水资源与矿产资源的特点,又考 查了因地制宜发展经济有关的知识;第(3)题考查季风气候中 夏季风对我国的积极影响。
答案:(1)九曲回肠 (2)水能 有色金属 (3)增施有机肥,补充 熟石灰。 (4)缓解旱情,有利于农业灌溉;补充河湖、水库水量,提高 水位,有利于渔业生产和内河航运。
5. 长江黄河共同流经的省区是( A ) A. 青海、四川 B. 青海、西藏 C. 四川、西藏 D. 甘肃、四川 6.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的主要原因是( D ) A. 支流多、流量大 B. 流域广、汛期长 C. 湖泊调节洪水能力差 D. 河道特别弯曲、水流缓慢 7. 下列四条河流中,表示长江的是练 素能提升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黄河流域上的宁夏平原被称为是“塞上江南”。据此回答1~3题。 1. 宁夏平原就其地形单元来说,它是________的一部分( B ) A. 青藏高原 B. 黄土高原 C. 内蒙古高原 D. 华北平原 2. 宁夏平原就其地形性质来说,属于( A ) A. 高原 B. 盆地 C. 丘陵 D. 平原
C. 黄海
D. 渤海
4. 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三峡水利枢纽位于( B ) A. 第一级阶梯上 B. 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之间 C. 第二级阶梯上 D.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之间 5. 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分水岭是( D ) A. 阴山 B. 南岭 C. 唐拉山 D. 秦岭
二、非选择题 (10分) 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长江、黄河分布图
上、中游分界点:宜昌(湖北省) 中、下游分界点:湖口(江西省) 上游特点:多支流,多高山峡谷, 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中游特点 :多湖泊,河道弯曲;下游特点: 江阔水深,航运便利 上游:雅砻江、岷江、乌江、嘉陵 江;中游:汉江、湘江、赣江 水利工程——都江堰、三峡工程; 著名峡谷——虎跳峡、三峡
龙羊峡大坝、“悬河”、 主要景观 壶口瀑布、“塞上江 南”——宁夏平原
(1)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脉主峰________雪峰,注入________, 全长________千米,是中国的第一大河。估算长江从发源地 到出海口,总落差约____________米。(4分) 答案:各拉丹冬 东海 6300多 6600多
(2)从剖面图中得知,从________到________河段的水能资源最 丰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答案:唐古拉山 宜宾 因为长江各段中,从源头至宜宾的落差最大 (3)水能属于什么性质的资源?有什么优点?(3分) 答案:可再生资源。具有清洁、无污染的优点。 (4)你认为长江水能资源的开发应注意什么问题? (写出两点即可)(2分) 答案:应注意环境保护,注意水生物洄游不被阻断。 (言之有理即可)
即学即练
1. 下图四个省属于长江干流流经的有( C )
A. ①② C. ②③
B.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2. 长江与黄河上游的共同特征为( D ) A. 流量大 B. 有结冰期 C. 含沙量大 D. 水能资源丰富
3. 某中学开展“关爱母亲河”综合实践活动,活动小组通过数据 分析、实地考察、实验探究等活动,对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 黄河各段监测水土流失数据表 黄河沿岸监测点 年平均含沙量 (千克/立方米) 年平均输沙量(亿吨) 兰州 3.48 1.19 河口 6.67 1.67 龙门 33.3 11.2 陕县 37.7 16.0 利津 24.7 11.5
洞庭湖 174亿立方米
10%
材料三:黄河不同河段水文站测得的河流含沙量
水文站 含沙量 (千克/立方米)
兰州
河口
陕县
利津
1.19
6.67
37.7
24.7
(1)长江和黄河均发源于________高原,长江和黄河的流向均大致 是自西向东流,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答案:青藏 受我国西高东低地势特征的影响 (2)材料二所反映的问题给长江下游河段带来的影响主要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4分) 答案:泥沙淤积、河床抬高、航道阻塞、易发生洪涝灾害 (3)据材料一和材料三分析,黄河泥沙主要来自________(上、中、 下)游河段,针对该河段的忧患,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答案:中;加强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或植树造林、合理 放牧等)
3. 宁夏平原就其气候来说,属于( C ) A. 亚热带季风气候 B. 温带季风气候 C. 温带大陆性气候 D. 高原山地气候 4. 黄河被誉为“母亲河”,下列并非母亲河的“奉献”的是 C ( ) A. 塑造了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和华北平原 B. 为流经地区提供灌溉水源 C. 流经黄土高原,在中下游形成了“地上河”,有利于“引 黄淤 灌” D. 中上游水能丰富,有利于水电站的建设
长江流域降水丰沛,干流水 量大,容易造成洪涝灾害 季风气候带来的弊端。人们 不合理地占用河道、围湖造 田,使河流、湖泊的行、蓄 洪能力大大降低,更加大了 沿岸地带发生严重水灾的可 能性
治黄的关键在治沙。中上游地 区植树造林、退耕还林、退耕 如何治理 还牧,加强水土保持;兴建水 库;下游加固堤坝,疏浚河道
解题指导 讲练互动
【例1】 (2011· 河北唐山)如图为我国某大河流域示意图,依图 示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图中所示的河流是( ) A. 黄河 B. 淮河 C. 长江 D. 珠江 (2)该河下游流域面积狭小的主要原因是( ) A. 多峡谷,水流急 B. 多洼地,降水少 C. 多瀑布,河道深 D. “地上河”,少支流 分析 此两题考查有关黄河的知识。第(1)题考查黄河形状的 特点,第2题考查黄河下游“地上河”的影响。 答案 (1)A (2)D
第5课
长江和黄河
基础盘点 考点自清
【考试要求】 考点7:比较长江和黄河的概况﹝b﹞ 【考点分析】 黄河与长江是我国的母亲河,其基本情况应该为每一个中 国人所知悉。所以本考点有关的黄河、长江的概况(包括源头、 注入海洋、长度、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及特点)、水文特点、 干支流的名称及主要的水电站等都应掌握,还要认识长江的开 发和黄河的治理情况。
材料二:见下图
(1)材料二中的A、B两条线分别为什么线? A是:________________。(1分) B是:________________。(1分) 答案:A是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B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2)2010年8月8日,舟曲县突发特大泥石流灾害。从两个材料中可 知,舟曲为什么会发生特大泥石流?(6分) 答案:一是舟曲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天夏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 二是舟曲位于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的交界处,地形复杂, 相对高度差大;三是植被破坏严重,山上已无多少植被,这样 当暴雨来临就容易发生泥石流。
材料二:长江流域湖泊面积、森林覆盖率、水土流失面积变化
流域水土流 失面积
森林覆盖率
主要湖泊蓄 水容积
湖泊面积 洞庭湖 4300万平方 千米
洞庭湖 2600万平方 千米
36.38万平方 50年代 千米 (1957年)
79.94万平方 90年代 千米 (1986年)
22% (1957年)
洞庭湖 293亿立方米
主要作用 灌溉、发电
灌溉、发电、航运(黄金水道)
水土流失严重,使黄河成为世 界上含沙量最大的一条河流; 主要问题 黄河下游断流、干旱、“地上 悬河”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遇雨易被 侵蚀;人类过度利用历史上长 主要原因 期不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使 得这里森林、草原逐渐消失, 造成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恶化
分水岭
基础自测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 被称为黄河第一坝的龙羊峡大坝,位于( A ) A. 青海省 B. 西藏自治区 C. 四川省 D. 甘肃省 2. 我国有句成语叫泾渭分明,而泾河与渭河是( B ) A. 长江的支流 B. 黄河的支流 C. 珠江的支流 D. 独流入海的大河 3. 现在的黄河注入( D ) A. 南海 B. 东海